薪水入帳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薪水入帳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文哲寫的 Skies beyond the well井外的天空:澳洲/紐西蘭/英國打工度假旅遊集 和曾彥菁Amazing的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國信託薪水入帳時間 - 馬3 顏色也說明:中國信託薪水入帳時間. CTBC_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薪水情報已通過人工審核臺北金融機構請教全體前輩薪水情報面試心得PTT 評價平常心上班心情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四塊玉文創 和遠流所出版 。

中華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 張筵儀所指導 陳曉玲的 新北市國小課後照顧委外經營探討-以板橋區某國小為例 (2017),提出薪水入帳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課後照顧、學校自辦、委外經營。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黃國敏所指導 朱文麟的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組織文化與執行績效評估之探討 (2006),提出因為有 組織文化、行政績效、經濟理性、執行績效獎勵金制度、價值觀的重點而找出了 薪水入帳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發薪、加薪、升職,英文該怎麼說?第5個Bug千萬別說錯!則補充:1. I got increased pay today! 我今天被加薪了! 2. My boss paid me today. 今天領薪水。 3. Congratulations for your promotion! 恭喜你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薪水入帳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Skies beyond the well井外的天空:澳洲/紐西蘭/英國打工度假旅遊集

為了解決薪水入帳英文的問題,作者黃文哲 這樣論述:

他,從旅遊中領悟、從行走中成長, 體會到從井外看出的天空,是多麼的狹隘; 也發現當體驗著世界的浩瀚,就會感知自己多麼渺小。 而當你願意踏出那一步,你會發現,其實, 只要放下框架,你就會開始轉變, 而轉變,就是成長的開始。     從20+啟程,走出大家口中的「舒適圈」,開啟在國外獨自一人的旅行及奮鬥。   在資金缺乏時,必須在全然陌生且語言不同的環境中,找尋工作,學習著如何在異地中照顧自己。   在外食昂貴時,必須運用當地的食物、居住處的烹飪工具,學習煮著簡單的料理,料理自己的三餐。   在語言不通時,必須上網自學語言,搭配運用翻譯軟體,讓自己能在不同文化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現在

的他30+,仍懷抱著旅遊心,他將用持續不間斷的旅程,讓自己眼界開闊,走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藍圖,因為他相信「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本書特色     ☀澳洲、紐西蘭、英國打工度假之旅   從澳洲啟程,將自己的眼界開闊後,再步入紐西蘭、英國,讓自己從每段旅程中,與「自己」對話。     ☀ 走訪經典景點,拍攝一張張美麗照片   拍攝下一張張照片,寫下一篇篇旅遊散記,記錄著每段旅程中的點滴,用旅人的視角,解讀廣大的世界。     ☀ 簡介打工度假須知   說明打工度假、申請方式、申請條件等相關細節,以及須確認自己想任職的工作及產業,並說明須準備的相對應資料。   專文推薦     《井外的天

空》並非只是一本打工遊學的經驗分享,更確實的應該是讓讀者看到一顆年輕的心如何帶著夢想的行囊,遠驛到陌生國度的勇氣,在飛越幾萬里的孤寂裡沃養他的生命與成長。--藝術工作者張聰賢     這本書我推薦給各位家長看,其實國外打工度假並沒有這麼可怕與危險,家長們可以放心讓小孩到國外看看為什麼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不用什麼事情都幫小孩做好好的,像老鷹一樣給小孩這本書然後把他推下懸崖,讓他學會飛翔。--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黃成永主任     為了讓年輕不要留白,最後套句他的節後語:「人生可以過得很平淡,也可以活得很精彩」鼓勵所有的年輕人,一定要把握時間,趁著時間允許的前提下,好好計劃一趟和文哲一樣精彩的

打工度假之旅吧!--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顏鎮榮老師

新北市國小課後照顧委外經營探討-以板橋區某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薪水入帳英文的問題,作者陳曉玲 這樣論述:

摘 要台灣近來社會變遷甚劇,家庭型態已從過去的大家庭轉為目前家庭型態,例如:核心家庭、單親家庭、新住民家庭或是雙薪家庭,這些家庭在面臨子女放學後的安置時,常常無法有一個妥善的照顧,於是這些家庭便需要學校的課後照顧支持家長的婚育及工作。本研究針對新北市板橋區個案學校課後照顧在學校自辦及委外辦理二種方式的運作情形詳加探討,對於行政工作方面、環境設備與教學資源、經營管理與教學行政、薪資部份與教師心理、制度意義與教學輔導等方面逐一檢視,以了解個案學校在此新制度運作情形的利弊得失。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和半結構深度訪談法之研究方法進行,並得出以下結論:一、 委外經營並未發揮預期效果,甚至造成雙頭馬車

。二、 環境設備適合學齡兒童,尤其空間寬敞最受學生及家長青睞。三、 師資及課程多元、多樣,盡量符合學生需求。四、 學費大幅提高,影響參與課後照顧班的成員。五、 班級人數過多使得教師負擔過重。六、 委外單位採包班制,有助師生彼此適應。七、 薪資準時發放大幅改善學校自辦時期薪水拖延的情形。八、 課後照顧對於課業及生活常規並重。最後,對於個案學校提出之建議如下:一、 學校自行聘請對於行政及教學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務處助理及課後照顧教師。二、 關懷特殊生的學習,必要時可開設特教專班。三、 對於薪水準時入帳以及弱勢學生補助款,可尋求家長會協助。四、 增設週三及週五下午課後照顧班。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為了解決薪水入帳英文的問題,作者曾彥菁Amazing 這樣論述:

寫給對自己的人生、工作產生懷疑的你! 我並不是儲備了勇氣才出發, 而是在追求理想生活的過程中漸漸長出了勇氣。   讓喜歡成為你選擇的理由,不用害臊,不必抱歉,   這個生命是你的,只有你有權掌控。   不管幾歲,許多人都會遇上一個「坎」:對自己的未來全然沒有想像,也不知道以後該做些什麼?曾經以為的夢幻工作,如今只換來身心的疲憊不堪,遲疑這是不是能做一輩子的事?人生真的要繼續這樣過下去嗎?   Amazing就是遇上這樣的「坎」,當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她任性地離開主流職場,踏上尋找理想生活的路──只做喜歡的事,真的可以嗎?/不會餓死嗎?   跌跌撞撞摸索了兩年,她獲得的答案是「可以」

。因為真心喜歡,工作與生活就不再是天秤的兩端,而是互相完滿的一個圓;越是認真生活,越能滋養工作,能發揮的影響與得到的回饋也更多。她的工時不僅減少了70%~80%,更在一年後,收入到達全職工作的水準。   走過這段日子,她想邀請同樣徬徨的你,試著慢下來,問自己「工作」到底是什麼?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成為怎樣的人?認識自己是誰,並誠實回應心中的渴望,踏出成為自己的實踐之路。   ▌關於職場上的「不自信」   「不快樂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搞不好正是因為太努力迎合社會,偶爾退一步看看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也許就能找到真正可以努力的空間在哪裡。」   ▌關於改變生活的「不敢」   「當你想要的是在有生

之年發揮內在最大的創造力,那就沒有任何人能跟你搶奪,一路上都將通行暢快,唯一能阻擋你的就是自己的心智與恐懼。」   ▌關於慾望的「不滿足」   「看清自己的慾望,讓自己對金錢的依賴少一點,就能換回更多自由的空間,不論是你的時間或精力,才有機會得到實質上的釋放。」   ▌關於轉換期的「不順利」   「請不要帶著幻想貿然離職,以為換了跑道或轉變工作模式,就能無痛得到一個快樂無憂的人生,唯有不斷直面自我的恐懼,才是一切改變的至關要件。」   人生永遠沒有好壞對錯,也不須與他人比較,重要的是如何活出你最喜歡、最樂在其中的版本。 名人推薦   柚子甜(作家/心靈工作者)   柯采岑(吾思傳媒

女人迷主編)   張柏韋(一隅有花共同創辦人)   雪兒CHER(旅人作家)   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主編)──共感推薦 好評推薦   我和作者一樣,不斷叩門,探尋除了賣肝賣時間以外,人生還有沒有其他可能?這條路沒有人能代替,恐懼也只能自己克服,但身為另一位過來人,闔上書本以後,忍不住想為她鼓掌叫好。──柚子甜(作家/心靈工作者)   彥菁第一次拿書稿給我,我讀了欲罷不能。這寫不僅是為了記錄自己路途上的蜿蜒,更是為了邀請更多人,聆聽內在的聲音,踏上成為自己的路途──當我們真正知道自己是誰,意圖過什麼樣的生活,便不再總是心有恐懼。──柯采岑(吾思傳媒

女人迷主編)   這本書是真誠的訴說,你會看到作者的努力與反思,放棄多餘的爭奪,更多好好地專注於內心世界的豐富,最後,讓自己跟上心中的理想生活。──張柏韋(一隅有花共同創辦人)   書裡有我自己的影子,一樣摸黑找路,尋著光跌跌撞撞,曾迷惘到想要放棄。人都應該有理想生活,無法複製、模仿,但可以被期待、傳遞信念,跟勇敢付出。推薦想走出自己框架的人,沒有嘗試,別說理想生活是不可以。──雪兒CHER(旅人作家)   本書點破長久以來的工作迷思。如果工作只是為了生活,我們永遠只是推著石頭上山的薛西弗斯。不是要你耍廢,而是讓你慢下來,看清方向,再出發。這絕對是對瞎忙人生的當頭棒喝!──歐陽立中(S

uper教師/暢銷作家)     各種經濟壓力,使我們成了物質的奴隸,你會滿意這樣的人生嗎?彥菁選擇了一條找回勇氣的路!不做別人認為應該做的事,用自由工作者的身份挑戰世俗價值標準。──鄭俊德(「閱讀人」主編) 作者簡介 曾彥菁 Amazing   文字工作者,在女人迷、天下獨立評論等平台游牧寫作。   一次失戀後,開啟心靈探索之旅,發現人生的痛苦都有生長脈絡,看見並梳理,我們才有機會活得不一樣。相信這樣的路徑,適用於每個生命,我們來到這世界,就是為了讓靈魂更美好。   現階段生命目標為:活得自由而無懼,清明又盡興。   PART 1 摸黑找路 離職,往未知遁去 廢柴青年的快意人

生 再訪泰緬邊境 忠於你的靈魂 重點是你怎麼看自己 享受待業,讓真實的自己跟上 PART 2 向心中的微光走去 身心靈的藥和路 宇宙會陪你一起走 為誰而寫,為何而寫 龜速也能抵達 最低限度的美好生活 行動是唯一路徑 PART 3 誰在告訴我們該往哪裡走 屬於企鵝的飛翔 理想才是我們的現實 現代奴隸制 做不喜歡的事才真正浪費時間 孤獨也寬敞 失速世界需要慢勇氣 PART 4 讓星星引路 小而美的未來趨勢 不是只有美好一面 迷惘的人需要Ikigai 精神疾病製造商 隱形的能量戰爭 PART 5 我們,走自己的路 一隅有花 老妹的發光祕密 公主流浪記 部落天堂 廚神小子的心靈食堂 老屋信徒

後記/你會帶著什麼樣的神采,說自己在做的事?   序   離職, 往未知遁去   二十六歲的最後一個月,我辭去了全職工作,開始自由工作的生活。原本在非政府組織(NGO)推廣國際志工並擔任領隊的我,每一年寒暑假都帶著志工團出隊,到海外社區做服務,平日則在辦公室處理行政、行銷、培訓等事務。   世上沒有夢幻工作   這是我大學時最想做的夢幻工作。從大三第一次到蒙古當國際志工開始,我看著團裡的領隊帶志工出國、服務社區,免費出國又有薪水領,心中充滿了無限憧憬與羨慕,我也想做這樣的工作!   於是在回國後,我與志工協會保持密切聯繫,參加培訓成為副領隊,也開始協助帶團,更在畢業後順利成為

正職員工,完成了大學時的夢想。   不過上班第一天,我就感覺夢想破滅。   從前以志工、副領隊身分進到辦公室,大家總會停下手邊工作,熱情招呼我們,問我們最近過得怎麼樣,互相打鬧開玩笑,氣氛輕鬆愉悅,讓我好想在這裡工作。   可是變成正職人員第一天,當我帶著期待的心情進到辦公室,卻立刻感受到一股沉重的氣壓,同事們抬頭道早安後,便繼續忙自己的事。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那時才發現,自己的天真實在突兀,過去想像領隊帶團的悠活美好,實則背後有無數個辛勤的時刻。工作就真的是工作,他們在志工看不見的地方,是多麼地認真忙碌。   領隊真的一點也不輕鬆:每一個團隊大約出去兩周的時間,我們需要擔負

二十人的安全與健康、協助他們融入異地生活、確保計畫按規劃進行、了解當地社區的服務需求、掌握志工服務的狀態與成效、帶他們深度認識社區、與在地組織溝通協調、回報團隊狀況給台灣辦公室、緊急處理飛機停班或團員生病等突發狀況,還有,照顧好領隊自己的健康與心理狀態。   出團的頻率,寒假兩團、暑假四團,中間偶爾穿插給上班族的連假團。每半年輪迴一次宣傳招募、團員培訓、出團執行、成果報告等階段,再包含買機票、辦保險、海外社區聯繫等事宜,要投入無比的心力,才能使一次的出團順利。   而天真的我以前從未想過,每份工作背後辛苦的地方。   做著充滿意義的事   我很喜歡這份工作的價值與意義,特別是出團進到海

外社區時,當地居民對我們總是友善與歡迎。   我主要負責的計畫在柬埔寨,這個有「微笑高棉」之稱的國度,雖然有百分之八十的居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一天收入不到一點二五美金,良善卻在貧困的焦土上開出朵朵蓮花。   我們到學校去教英文、電腦、科學實驗時,孩子總是充滿好奇,有些害羞卻又想和我們做朋友。   我記得有位叫桑南的七年級女孩,在一天下課後緩緩走向我,給我一朵手摺的紙花與一封信,她說自己的父母離異了,將她留給祖母和阿姨照顧,她在家裡總是覺得寂寞,但看見我們到來,感覺自己好像多了許多哥哥姊姊,讓她非常開心,真的很感謝我們。   我握著粉紅色的小紙花,覺得那是比九十九朵玫瑰還珍貴的禮物。許多

這樣的時刻,都讓我感激自己做著世界上最棒的工作,能夠定期到異國深度生活,又能為他人的生命帶來美好。   美好也會疲倦   但即使是這樣富有意義的工作,我終究還是累了。   一方面,過長的工時幾乎佔據了整個生活,海外出團期間近乎二十四小時在工作。半夜睡覺如有任何狀況都要處理,雖然不常發生,但真有一兩次,我睡到一半被志工搖醒,說其他成員發燒、嘔吐需緊急處理。在台灣辦公室時,也常常需要加班或假日辦說明會,雖然都可另外補休,不過仍感到工作佔據了太多的生命,我好想找回自己的時間。   另一方面,每半年要重新認識新的志工,大約四十到一百位,然後帶大家打成一片、營造團隊氣氛、凝聚共識、建立志工心態等

等。雖然每個人都獨特有趣,有時也會遇見後來變摯友的團員,但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承受不了過重的人際包袱。   最後,則是我對志工服務這件事產生了遲疑。   每次出隊前,我們都希望帶給當地最有效的服務,給他們所需的事物,於是總花許多精力在了解需求、分析問題、盤點資源、計畫方案,不過每次兩周短期的服務,能帶來的改變終究有限。   當志工滿腔熱血地出發,到當地發現自己其實不太能做什麼時,總困惑地問我們到底帶來了什麼幫助啊?我看著團服上那句「你就是改變世界的力量」,卻感到有些無力與難過,安慰回應:「一定有的,你到來的這幾天,對他們或你自己的生命而言,就是不再一樣了。」承認我們能做的有限,我卻同時討厭

自己的渺小無能。   向老闆提出離職   在上班滿三年時,我確定我想要離開了。   其實上班的第一天,我就有了想辭職的念頭,覺得美好的幻想破滅,實在是脆弱的小菜鳥一隻。但後來漸漸上手,老闆也覺得我學得很快,慢慢才有了成就感,開始覺得自己像個專業的工作者,找到了投入工作的熱情。   但期間累積的身體疲累,與前述的心理壓力,讓我越來越想放下一切好好休息,卻不太敢和老闆提離職。因為從大學開始,協會就陪著我從懵懂的志工,到具備專業能力的帶領者,給我厚實的培養與關愛,總覺得離開就像是離家般,多少感到像是背叛的掙扎。   我也質疑是不是自己太沒用,才工作三年就心力交瘁,老闆和兩位主任可是已經投入

了十多年,都還穩穩地站在這裡,為什麼我無法像他們一樣強壯?   不過還是趁著過年後開工,與老闆一對一的咖啡時間提了,說我想在半年後帶完暑期團隊時,離開這份工作。   那天在吵雜的咖啡廳,我緊張地面對老闆,他卻一如往常沉穩淡定:「很久之前就有聽其他同事說你想離職,不過一直都沒有確定,現在確定了嗎?」我有些尷尬地點點頭。   「那有想過之後要做什麼嗎?」說實話,我對未來充滿迷惘與不確定,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去哪裡,只是想要光速逃離這裡。我告訴老闆,可能去讀心理諮商相關研究所吧,我一直對身心靈療癒有興趣。   這是一個我自己都感到模糊的回答,卻是一個漂亮的標準答案,任何離職都適用。老闆很支

持我,也跟我分析了他對心理諮商的看法,我一邊聽著一邊感到飄忽,想著:「這次是真的了嗎?我真的就要離職了嗎?」腦中吶喊過一千次的任性就要成真了,卻不是想像中的愉悅狂喜,參雜了一些不捨與傷感。   身體總是最誠實   剩下最後半年就將重返自由,我反而更想加倍留下好成績,心中有個倔強的想法:「我要證明自己不是做不下去才離職的,我是一位很棒的好員工。」   那時我負責的是行銷企劃,包含網站、臉書等平台經營。行銷可怕的地方就在於,貼文觸及率、按讚數、說明會人數、計畫報名數等,都是清清楚楚的數字,執行的成果一看就知道,沒有招滿的計畫缺額,成了每天的夢魘。   為了證明自己,我努力做計畫宣傳,優化計

畫的資訊提供、簡章排版,構思吸引人的包裝與文案,提供客製化的諮詢服務等,確實做出了不錯的成績,也被同事稱讚。   不過從三月開始,我的身體卻陸續出狀況,先是一個月內感冒了兩次,後來牙齦發炎紅腫,痛了一個禮拜。某天起床又脖子落枕,竟然過了幾個禮拜都沒有好,我開始尋求醫療協助,去物理治療所做電療、拉脖子,跑去看中醫吃藥粉,又找了整脊師調整按摩,還去做了瑜伽……但全都沒有用!脖子持續緊繃痠痛,到離職前都沒好。   有天下午,我在辦公室全神貫注工作,當終於把事情做完放鬆下來時,發現脖子與背部緊繃到不行,幾乎不太能動,差點痛到哭。我趕緊去泡了一杯熱茶,緩緩喝下,全身慢慢逼出汗後才稍微舒緩。當下驚覺我

給自己的壓力,竟是這麼沉痛緊繃,差點把自己逼入崩潰。   轉眼到了九月,我帶完最後一個團隊,把剩下的補休一路排到離職前。最後一天進辦公室時,同事們幫我辦了餞別餐會,感謝彼此在過去三年半,一千多個日子的相互扶助。   那天離開辦公室,關上鐵門的那一剎那,感覺平實無華,沒有狂喜也沒有鬆一口氣,就好像明天還會繼續來上班一樣,那樣平凡日常。可卻是我出社會後重要的第一章節,靜靜闔上了。   離職後第一天,一路睡到十二點,睜眼醒來,發現不在辦公室而是躺在床上,心情有些微妙。又過了幾天,感覺身體不太一樣,特別地輕盈,轉動身體後發現,脖子的落枕竟然默默好了!整整半年求助西醫、中醫、按摩、瑜伽都沒有用,一

離職竟然就立刻好了!   我對身體毫不掩飾的誠實感到一陣害羞。原來身體在半年前就吵著要我休息了,當我還在壓榨自己,想要成為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更好的人時,只有身體真誠地為我捍衛,回應心中真切的渴望。   親愛的身體,謝謝你,我聽到了,也聽懂了,接下來的日子,讓我們更誠實地面對自己,過一段只為自己而活的日子吧!   龜速也能抵達不知不覺在身心靈課程的探索、專欄內容的嘗試,以及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中,走過了一年,沒想到真的在無全職工作的情況下,靠自由接案的稿費,安穩活下了。自由接案並不是一件夢幻的事,沒有固定的收入容易使人恐慌,感覺就像一個生存遊戲,自己被放進一個盒子裡,四周的牆壁會隨著花費支

出,毫不留情一點一點擠壓進來,直到下一筆稿費入帳,盒子才再展開一些空間。沒有太多金錢使每次消費都變得謹慎,不再像以前大手大腳地揮霍,每次都在心裡默默盤算,連一塊錢都計較的那種,擔心自己就要被壓扁。原以為擠縮盒子的壓力僅來自經濟,後來發現還有更多是自我懷疑的恐懼:我的文字夠好到值得擁有收入嗎?客戶合作一次後就沒再找我,是不是我不夠好?我在這個領域真能有自己的位置嗎?讀者需要我嗎?真能以這樣的方式過完人生嗎?這些都是在黑暗中獨自匍匐時,不斷考驗著意志的。文字呈現出來是故事,背後一分一秒的猜疑與掙扎,從未少過。可是我仍依舊感覺胸口有道光,隱隱的,幽微的,在心底一點一點閃爍著,讓我想持續試驗這種生活的

可行性。門一道一道慢慢開就在那個月,在朋友的引薦之下,我在「鍵盤大檸檬」開了新專欄,專門介紹電影與影集。剛好他們正想替網站增加影劇相關的內容,看了我之前寫的影評作品,立刻就邀請我加入。我開始感覺到過去的累積,正慢慢發酵。後來又收到來自出版社的書評邀請,他們看見我在專欄寫《82年生的金智英》,覺得透過我的眼光,讓書本的核心更透澈了,於是透過信箱聯繫我,邀我為他們的書寫推薦。第一次接到書評的合作,我非常開心,我本來就是個愛書之人,喜歡浸潤在書裡,能讀好書又有稿費可領,簡直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手上有了兩個固定專欄的稿費,加上些零星的合作案,以及關於過去國際志工經驗的演講邀約,在離職滿一年的那個月,我

終於達到跟全職工作時一樣的收入,不敢相信真的以龜速趕上來了。實際產出是二十三篇文章,外加兩場各一個半小時的演講。每篇文章字數都在一千二百字以上,還有好幾篇達到三千字,換算下來總共寫了至少三萬字。通常是以篇數計費,稿費從一千到三千元都有,真的要說的話其實一字不到一元,不過能夠以喜歡的文字工作養活自己,已是當初沒想過的成就。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組織文化與執行績效評估之探討

為了解決薪水入帳英文的問題,作者朱文麟 這樣論述:

摘要本論文之研究目的為,以「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為研究對象,試圖說明「組織文化」與「行政績效」之關係。近來政府單位行政績效革新議題逐漸廣受各方注目,如何增進政府單位職能績效,成為各界關注之議題。現存對於公家單位組織績效表現之研究,多著重制度面之探討。認為透過相關績效獎勵制度的改進與修訂,適度提高經濟性誘因(獎金),即能激發組織成員之工作積極性,創造組織績效。本研究認為,傳統研究不僅預設、也過於強調人類的「經濟理性」,認為人是經濟理性的動物,金錢誘因即能增加組織績效,因而忽略了組織文化層面。研究個案顯示,法務部行政執行署之所以能創造優異之績效表現,不僅是因為「執行績效獎勵金制度」所致,其特有的「

組織文化」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透過深度訪談研究,我們得知行政執行署同仁共享著以下幾種主要的價值觀:善盡本分的自我要求、對社會正義的追求感、對貧富不均的厭惡感、貢獻國家的使命感、對自我實現的期盼,以及對自我發揮空間的強調。此外,行政執行署內部亦有鼓勵積極工作的組織氣氛。以上種種非制度性的因素,共通交織融合成行政執行署特有的組織文化,而此組織文化對其組織績效的提升,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關鍵字:組織文化、行政績效、經濟理性、執行績效獎勵金制度、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