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人格特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藝術家的人格特質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蕭瓊瑞寫的 陳澄波全集第六卷:個人史料〈Ⅰ〉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Podcast 天生良品:發現你的人設on Instagram: "讓漫威鐵粉 ...也說明:13 likes, 1 comments - Podcast 天生良品:發現你的人設(@good.enough2021) on Instagram: "讓漫威鐵粉「百利」和我們一起來聊漫威,解析【ISFP藝術家】之人格特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陳瓊花所指導 陳怡茹的 高中美術教科書中性別意識型態之研究 (2008),提出藝術家的人格特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性別意識型態、美術教育、教科書、高中教科書。

最後網站我的九型人格分析結果--領袖型/藝術型/助人者 - 因愛成傷則補充:《第四型》你擁有藝術家的性格,多愁善感且想像力豐富,會常沉醉於自己的想像世界裡。另一方面,由於你是感情主導的人,有些工作你不喜歡就可能會放棄不做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藝術家的人格特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陳澄波全集第六卷:個人史料〈Ⅰ〉

為了解決藝術家的人格特質的問題,作者蕭瓊瑞 這樣論述:

  陳澄波,   因二二八事件罹難,使他的名字一度成為禁忌;   其遺留下的作品與文物,家屬為避免政府查禁,長期密藏於住家閣樓,   成為臺灣文化中一份長久被壓縮、遺忘的珍貴資產。   透過《陳澄波全集》1-18卷的付梓,   將陳氏三代的保存成果完整展示於廣大讀者,   呈現陳澄波對藝術始終不變的投入、堅持,   以及對臺灣歷史文化的推進與貢獻。      《陳澄波全集》陳澄波全集第六卷.個人史料(Ⅰ),以五百餘幀精美的彩色圖版,介紹陳澄波所遺留的個人文件、訣別遺書、遺物、筆記本等四大類物品。        個人文件包括獎狀、學籍檔案、聘書、月俸證明、履歷表等歷年詳細資料;

遺物包括印章、畫具、受難時穿著的衣服等,並特別收錄陳澄波遺孀張捷之服飾、配飾、收藏等遺物,紀錄這位默默守候陳澄波、成就此批套書問世的堅忍女子。   此外,本卷同時完整呈現陳澄波不同時期的兩本筆記本內容:一本是陳澄波就讀國語學校師範科三年級時的筆記本,內容抄錄了散文、應用文等各種類型的日文文章;另一本是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三年級時,修習哲學概論以及教育心理學的上課筆記。   前者字跡工整,文章後還有陳澄波的註記;後者密密麻麻的上課內容,可見陳澄波學習之認真。從這兩本珍貴的個人筆記,我們可以窺視陳澄波不同階段所受教育的思想內涵。        本卷是了解陳澄波人生經歷的最佳一手資料,是臺

灣美術史研究者必備的實用文獻工具書,也是喜愛陳澄波的讀者們不能錯過的收藏套書。希望藉由這些伴隨陳澄波走過不同歲月的日常物件,將藝術家的人格特質做更立體的呈現,記錄他傳奇而短暫的一生。   榮譽董事長序........8 Foreword from the Honorary Chairman ........9 院長序........10 Foreword from the President of the Academia Sinica........11 總主編序........12 Foreword from the Editor-in-Chief ........14

折翼的畫魂――青年陳澄波的夢與理想........16 The Death of a Talented Painter: The Dream and Ideal of Young Chen Cheng-po........28 個人文件 Personal Documents........43 一、證書 Certificates........44 二、獎狀 Citations........52 三、學籍資料 Student Documents........61 四、聘書 Appointment Letters........66 五、月俸證明 Salary Slips........7

4 六、保證書、申請書 Guarantees and Application Letters........78 七、名片 Business Cards........84 八、履歷表 Resumes........85 九、遺產分配、土地登記 Estate Distribution and Land Registration........90 十、戶籍謄本 Household Registration Copies........102 十一、檢案書 Death Certificate........106 遺書 Wills........107 遺物 Personal Relics...

.....113 一、印章 Seals ........114 二、觀音像 Guanyin Figurines........115 三、畫具 Painting Tools........116 四、服裝與飾物 Clothing and Personal Accessories........134 五、紀念章與紀念品 Medals and Souvenirs........138 六、陶瓷及各類收藏 Ceramics and Various Collections........140 七、張捷遺物 Chang Jie’s Relics........187 筆記本 Notebooks...

.....219 一、作文集帖 A Collection of Essays........220 二、哲學 Philosophy........257 其他 Others........287 編後語........292 Editor’s Afterword........294   作者序   作為臺灣第一代西畫家,陳澄波幾乎可以和「臺灣美術」劃上等號。這原因,不僅僅因為他是臺灣畫家中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的第一人,更由於他對藝術創作的投入與堅持,以及對臺灣美術運動的推進與貢獻。      出生於乙未割臺之年(1895)的陳澄波,父親陳守愚先生是一位精通漢學的清末秀

才;儘管童年的生活,主要是由祖母照顧,但陳澄波仍從父親身上傳承了深厚的漢學基礎與強烈的祖國意識。這些養分,日後都成為他藝術生命重要的動力。      1917年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1918年陳澄波便與同鄉的張捷女士結縭,並分發母校嘉義公學校服務,後調往郊區的水崛頭公學校。未久,便因對藝術創作的強烈慾望,在夫人的全力支持下,於1924年,服完六年義務教學後,毅然辭去人人稱羡的安定教職,前往日本留學,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      1926年,東京美校三年級,便以〔嘉義街外〕一作,入選第七回「帝展」,為臺灣油畫家入選之第一人,震動全島。1927年,又以〔夏日街景〕再度入選。同年,本科結

業,再入研究科深造。      1928年,作品〔龍山寺〕也獲第二屆「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特選」。隔年,東美畢業,即前往上海任教,先後擔任「新華藝專」西畫科主任教授,及「昌明藝專」、「藝苑研究所」等校西畫教授及主任等職。此外,亦代表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同時入選全國十二代表畫家。   其間,作品持續多次入選「帝展」及「臺展」,並於1929年獲「臺展」無鑑查展出資格。      居滬期間,陳澄波教學相長、奮力創作,留下許多大幅力作,均呈現特殊的現代主義思維。同時,他也積極參與新派畫家活動,如「決瀾社」的多次籌備會議。他生性活潑、熱力四射,與傳統國畫家和新派畫家均有深厚交誼

。      唯1932年,爆發「一二八」上海事件,中日衝突,這位熱愛祖國的臺灣畫家,竟被以「日僑」身份,遭受排擠,險遭不測,並被迫於1933年離滬返臺。      返臺後的陳澄波,將全生命奉獻給故鄉,邀集同好,組成「臺陽美術協會」,每年舉辦年展及全島巡迴展,全力推動美術提升及普及的工作,影響深遠。   個人創作亦於此時邁入高峰,色彩濃郁活潑,充份展現臺灣林木蓊鬱、地貌豐美、人群和善的特色。      1945年,二次大戰終了,臺灣重回中國統治,他以興奮的心情,號召眾人學說「國語」,並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同時膺任第一屆嘉義市參議會議員。   1947年年初,爆發「二二八事件」,他代表市

民前往水上機場協商、慰問,卻遭扣留羈押;並於3月25日上午,被押往嘉義火車站前廣場,槍決示眾,熱血流入他日夜描繪的故鄉黃泥土地,留給後人無限懷思。      陳澄波的遇難,成為戰後臺灣歷史中的一項禁忌,有關他的生平、作品,也在許多後輩的心中逐漸模糊淡忘。 儘管隨著政治的逐漸解嚴,部份作品開始重新出土,並在國際拍賣場上屢創新高;但學界對他的生平、創作之理解,仍停留在有限的資料及作品上,對其獨特的思維與風格,也難以一窺全貌,更遑論一般社會大眾。      以「政治受難者」的角色來認識陳澄波,對這位一生奉獻給藝術的畫家而言,顯然是不公平的。 歷經三代人的含冤、忍辱、保存,陳澄波大量的資料、畫作,

首次披露在社會大眾的面前,這當中還不包括那些因白蟻蛀蝕而毀壞的許多作品。      個人有幸在1994年,陳澄波百年誕辰的「陳澄波.嘉義人學術研討會」中,首次以「視覺恆常性」的角度,試圖詮釋陳氏那種極具個人獨特風格的作品;也得識陳澄波的長公子陳重光老師,得悉陳澄波的作品、資料,如何一路從夫人張捷女士的手中,交到重光老師的手上,那是一段滄桑而艱辛的歷史。   大約兩年前(2010),重光老師的長子立栢先生,從職場退休,在東南亞成功的企業經營經驗,讓他面對祖父的這批文件、史料及作品時,迅速地知覺這是一批不僅屬於家族,也是臺灣社會,乃至近代歷史的珍貴文化資產,必須要有一些積極的作為,進行永久性的保

存與安置。 於是大規模作品修復的工作迅速展開;2011年至2012年之際,兩個大型的紀念展:「切切故鄉情」與「行過江南」,也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先後且重疊地推出。眾人才驚訝這位生命不幸中斷的藝術家,竟然留下如此大批精采的畫作,顯然真正的「陳澄波研究」才剛要展開。      基於為藝術家留下儘可能完整的生命記錄,也基於為臺灣歷史文化保留一份長久被壓縮、忽略的珍貴資產,《陳澄波全集》在眾人的努力下,正式啟動。   這套全集,合計十八卷,前十卷為大八開的巨型精裝圖版畫冊,分別為:第一卷的油畫,搜羅包括僅存黑白圖版的作品,約近300餘幅;第二卷為炭筆素描、水彩畫、膠彩畫、水墨畫及書法等

,合計約241件;第三卷為淡彩速寫,約400餘件,其中淡彩裸女占最大部份,也是最具特色的精采力作;第四卷為速寫(I),包括單張速寫約1103件;第5卷為速寫(II),分別出自38本素描簿中的約1200餘幅作品;第六、七卷為個人史料(I)、(II),分別包括陳氏家族照片、個人照片、書信、文書、史料等;第八、九卷為陳氏收藏,包括相當完整的「帝展」明信片,以及各式畫冊、圖書;第十卷為相關文獻資料,即他人對陳氏的研究、介紹、展覽及相關周邊產品。      至於第十一至十八卷,為十六開本的軟精裝,以文字為主,分別包括:第十一卷的陳氏文稿及筆記;第十二、十三卷的評論集,即歷來對陳氏作品研究的文章彙集;第十

四卷的二二八相關史料,以和陳氏相關者為主;第十五至十七卷,為陳氏作品歷年來的修復報告及材料分析;第十八卷則為陳氏年譜,試圖立體化地呈現藝術家生命史。      對臺灣歷史而言,陳澄波不只是個傑出且重要的畫家,同時他也是一個影響臺灣深遠(不論他的生或他的死)的歷史人物。《陳澄波全集》由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和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共同發行出版,正是名實合一地呈現了這樣的意義。      感謝為《全集》各冊盡心分勞的學界朋友們,也感謝執行編輯賴鈴如、何冠儀兩位小姐的辛勞;同時要謝謝藝術家出版社何政廣社長,尤其他的得力助手美編柯美麗小姐不厭其煩的付出。當然《全集》的出版,背後最重要的推手,還是陳重

光老師和他的長公子立栢夫婦,以及整個家族的支持。   這件歷史性的工程,將為臺灣歷史增添無限光采與榮耀。  

藝術家的人格特質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延續著上一集的主題「想要找一份工作安穩一輩子?這樣想,你就會被淘汰!」。

我們談到了「思想遺毒」,會阻礙你生涯的發展。假如你對於我提出的危機,仍然有懷疑或者是保留,那麼你不妨聽聽看這個故事。

十年前呢,就有用手機的人喔,都知道一個品牌,叫「諾基亞」。

他們從1996年開始,連續15年的時間,都獲得全球銷售第一的寶座;而這樣的榮譽呢,在2007年達到了頂峰,為諾基亞帶來前所未有的利潤。

不過就在iPhone推出之後,徹底改變了手機的定義,諾基亞仍然對於這個現象有一點傲慢,仍然覺得自己夠大、夠穩,所以不怕iPhone的威脅。他們覺得呢,沒有必要跟iPhone,甚至於Android的系統,去進行任何的協商跟合作。

正是因為這樣的致命決策,諾基亞並沒有及時的搭上「智慧型手機」這個高速列車,從此呢,就被消費者遠遠的甩開。

甚至於在2017年,它們全面的退出東方市場的時候,他們當時的總裁就說喔:「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失敗了!」

諾基亞確實沒有做錯什麼,而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喔~「什麼都沒有做!」

談到這裡你以為我要跟你說,諾基亞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太迷信過去的輝煌,自以為是的認為就算不創新,沒有跟上潮流,也能夠穩穩的活下去?

但是,其實並不是喔!

我真正要告訴你的就是啊,科技的發展會消滅很多、很多的工作跟公司,但同時呢,也會創造更多新的工作跟新產業。

就像汽車一旦發明之後,馬車伕就不再被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鋪路工人,或者是加油站的人員。當ETC上路之後,國道收費員就會被裁撤,這個時候會需要更多的系統維修,和安裝的人力。

因此喔,我真的要說的不是工作消失了,而是當「新的工作」發生的時候,你還做得來嗎?你有能力跟上去嗎?當「穩定」成為你生涯的唯一信念時,你就很容易停止學習跟成長。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會影響「行動」,而行動會造成「結果」,那麼不管結果是不是你想要的,你都逃不掉啊!

而諾基亞的沒落就是在警告我們,活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要是不趁早幫思想排毒、不斷的升級思維,你的人生崩盤也只是遲早的事。

聽到這裡,你會不會很好奇,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夠知道,自己腦袋有沒有毒?跟得上跟不上時代?

以下呢,我會分析「三種」一般人在生涯規劃的時候,很容易有的「思想遺毒」。讓你明明活在21世紀,但卻繼續用20世紀的腦袋,因而卡住自己,只能被焦慮感淹沒,但是卻找不到任何可以翻身的方法。

第一種思考的遺毒呢,就叫做「太需要正確答案」。

我有一個學生,他嫌現在的工作太累、太操,他想要換工作,也投了很多履歷,結果等到了兩家公司請他去做面試。

在面試完A公司之後,他很滿意A公司的薪水很高,但發現它們的內部鬥爭有點嚴重,這並不是他喜歡的工作氛圍,所以他決定去看看B公司。

而B公司的薪水雖然差了一點,不過員工相處比較和諧,但我的學生又考量到,B公司的產業相對比較沒有前景;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定,不知道該選哪一家公司。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裡,我這個學生一直很焦慮,因為沒有人可以跟他保證,選哪一家公司才是「對」的。再加上呢,他太害怕自己選錯,會導致自己的「失敗」。

所以呢,他決定去求神問卜、去擲杯啊!也就是喔,他寧可把責任推給神明,而不是自己做決定,真的是喔,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我這個學生就是典型的,把「做決定的成敗」,跟自己「個人的價值」劃上了等號。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態,其實跟我們從小的學習經驗,是很有關聯的。

在傳統的教育裡面,我們每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看到題目就要在最快的時間裡想到答案,並且做出反應,這樣子才能脫穎而出,或者是順利畢業。

你可能以為這只發生在校園裡,然而這樣的考試習慣,很容易讓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一切都有「答案」,因而沒有辦法跟「不確定」共處。

因此呢,就算離開了學校,這個習慣還是會留著,當生活一遇到挑戰,我們就很想快的,想找一個「答案」來解決它,然後呢,獲得高分或者是順利通過考驗。

但事實上呢,需有要「正確答案」,它根本就是個假議題。因為就算神明幫你做了決定,也不代表你從此以後就能飛黃騰達啊;任何決策的重點,都是在做了決定之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就像你決定結婚,並不是結了婚之後,從此以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真正的考驗,都是在結婚之後的生活經營,這是一樣的道理啊。

如果你也認同在快速變動的21世紀,任何看起來很對的答案,過一陣子就會被推翻,所以呢「太需要正確答案」,這其實是一個有問題的觀念。

如果你想要升級到更有適應力的想法,那麼你首先要修煉的,就是啊「別讓感覺走在前面」這個功夫。也就是說,你要很小心的覺察自己的思考重點,別把力氣放錯了地方。

要是你滿頭滿腦的只想著「如果選錯了怎麼辦呢?」,讓這樣的焦慮走在前面的時候,你就什麼事情也都做不了。

你只會一直用「過去」的經驗,想「現在」的事情,而妄想要預測「未來」。這樣的思考方式,你到底是想要幫助你自己,還是在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說到這裡啊,就讓我想起自己的經驗。我跟嘉玲在創立「啟點文化」之前,我們也曾經有創業失敗的經驗。

如果你問我:「再次創業,會不會擔心?」,說沒有是騙人的。但我想邀請你想一想,如果我們讓那些擔心,跟害怕的情緒走在前面;而不是很務實的,去計算「假如最壞的情況發生了,我們會有哪些具體的損失?我們是否承擔得起?」

如果呢,當年我們讓情緒走在前面,你今天就不會認識「啟點文化」了。

我們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是因為我們很清楚,在21世紀面對「失敗」的定義,就叫做「原來這樣子做,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這樣子而己。而這種對失敗的「重新定義」,才是能夠幫助我們面對未來的關鍵思維。

在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當中,會用很實際的方法,讓你學會面對生命的關鍵選擇時,該怎麼想?

特別是剛剛的例子,多數人沒有辦法下決心,是因為把自己卡在失敗的「感覺」裡;而不是務實的去評估「如果最差的結果發生,我是否能承受?」,以及啊「在什麼樣的條件底下,會有最差的結果?」

其實只要你能夠想清楚這些,要做決定與下決心,其實就不困難了!

再來,第二種落後的觀念,那就是認為「只要認識自己,一切就會沒問題」。

坊間很多談「生涯」的書籍,和專家都會告訴你,找到自己的天賦或熱情非常的重要;所以你一定做過不少的生涯測驗,或者是人格特質的測驗。

想透過這些標準化的測驗,來發現自己的優勢,像是有沒有語言啊、藝術啊、數理啊…這些天份?

等到確定之後,就往那個方向走,覺得呢「選對了」就應該沒問題。這就讓人產生一個很大的迷思,那就是一定要找到「熱情」,才能開始。

所以我就發現喔,很多人終其一生最大的熱情,就是不斷的在找熱情。

於是客觀來看喔,他只是從一個興趣換到另外一個興趣,在本質上,並沒有為自己累積任何資源、能力或者是認知啊。

你覺得不斷找熱情的人生,會是個「好人生」嗎?

相反的,還有一些人喔,他們確實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熱情跟召喚;可是這也不等於,他們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啊。

其實呢,「熱情」是個生涯的假議題;過好人生的關鍵,是你有沒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因為只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你才能夠讓眼前的事情得到圓滿。

就像我常說的「幸福並不是找到『對』的事來努力,幸福是透過做『對』眼前的事情,去引發出下一件『更對』的事啊!」

如果沒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算找到了「熱情」,那又怎樣呢?所以呢,創造結果的能力,才是你是否能過上好人生的關鍵指標。

這就讓我想到一個賣座的國片,「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先生。他就是一個擁有熱情,但同時也能夠創造結果的最佳典範。

「海角七號」是魏德聖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然而呢,對魏導有一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喔;其實在拍「海角七號」之前,他真正想拍的電影,是「賽德克巴萊」。

只是當時礙於自己的知名度不夠,找不到足夠的資金,所以呢,他抓住了「海角七號」的機會,盡一切的努力,後來「海角七號」叫好又叫座;這才讓隨後的資金到位,一圓他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夢想。

不管是「找錢」還是「找資源」,它就是創造結果的一部分,而不只是空有拍片的熱情。也因為魏導有這樣的能力,才能夠讓他的電影,一部部的繼續拍下去、繼續走下去啊!

在我的實務經驗裡,也看過很多有熱情、有才華的藝術家,他們鬱鬱不得志的主要原因就是呢,他們只做自己開心的事、覺得只要有才華,別人就應該看見他、肯定他。

他們沒辦法彎下腰,從頭培養更核心的基本功;更不懂得去務實的修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只會發夢啊、漫談啊,才會把自己困在原地。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你想要過好人生,就得先搞清楚,做什麼能夠為你創造出結果?你必須做「有效的努力」,而不是「為了做而做」;然後再把自己的人生,都浪費在「瞎忙」上面。

在【過好人生學】裡,我會陪伴你建立「創造結果」的能力,包含怎麼樣聚焦在高價值的事務上、如何優化自己在做的事、還有建立起學習反饋的機制,這些會讓你透過「創造結果」的過程當中,走向你自己真正滿足的道路上。

經典的電影《教父》裡,有一句很棒的台詞,它影響了很多人,這句話是這樣說的:「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楚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而看清事物本質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為你的思想把把脈,看看自己的腦子裡,是否仍有上個世紀的思想遺毒。如此這般,你才能夠真正看清楚,二十一世紀究竟是什麼樣的新世界,而提早做準備。

所以呢,敬請期待「過好人生」系列的第三集,我會跟你好好的來探討,第三種思想的遺毒,以及啊我們面對未來的新思維,陪伴你一起看清楚「過好人生」的本質。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而然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要怎麼樣過好人生?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歡迎你的加入。

詳細的課程內容與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能夠透過這一門線上課程,跟你一起活出你想要的「好人生」。

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高中美術教科書中性別意識型態之研究

為了解決藝術家的人格特質的問題,作者陳怡茹 這樣論述:

近年來,受到後現代教育思潮與教育改革的影響,性別平等的概念日益重視,亦成為國內教育改革的重大議題之一,因此,本研究將探討現行高中美術教科書中性別議題,以內容分析法對於文本進行討論,參考並歸納國內外相關文獻並徵詢專家意見,建立以性別為主軸的主類目與次類目之相關內涵,進而分析高中美術教科書中圖片及文字兩部分所呈現的性別意識型態,並佐以訪談教科書編寫者,瞭解其編寫理念與如何將性別意識融入教科書編寫中,以此補足內容分析不足之處。本研究目的有三:一、探討高中美術教科書有關藝術家、性別與圖像內涵分佈的情形。二、剖析高中美術教科書文本所存有的性別意識型態。三、比較高中美術教科書編寫者之性別思考與教科書文本

構成之關係,並歸納研究結果,做為高中美術教科書編輯者與教師教學的參考。本研究結論為:一、教科書圖片採用男性藝術家的作品為主,而女性藝術家之作品數比例偏低。二、圖片中人物之人格特質,男性人物仍然呈現明顯的男性化特質,女性人物則呈現女性化特質。三、內文中出現的女性藝術家人次數非常少,相對男性藝術家於內文出現次數,幾乎佔各版本九成以上。四、內文介紹藝術家的人格特質之描述沒有刻意的性別區分,也沒有男性皆用男性化描述、女性皆用女性化描述的傳統刻板印象情形。五、圖片人物角色類型,仍然符合一般社會對男女角色的印象。六、大部分版本針對內文段落皆無性別方面思考,若有融入性別思考單元主題,則以女性為主要探究,針對

男性的內文探究則較少,各版本內文大多陳述該主題知識性內容為主。七、教科書編寫者編寫時篩選藝術家和藝術品的考量,以符合課綱、主題為首要考量。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一、從課程綱要帶動性別意識型態的思考。二、以學生學習需求作為男女藝術家與圖像的編輯標準。三、強化教師性別自覺。四、教科書中性別議題宜以自然融入為方向。五、教科書審查過程對性別議題應採取一致性的標準。六、教科書編輯過程中,針對藝術教育相關研究應持續參與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