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師 出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藝術治療師 出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內向者的空間爭奪戰 和黃淑文的 人生難免會有傷:六個療癒步驟,揮別創傷、圓滿自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突破出版社 和方智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王玉珍所指導 謝妮蓁的 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復原經驗研究 (2020),提出藝術治療師 出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中專任輔導教師、職業倦怠、復原力、敘事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張玉茹所指導 洪紫琁的 藉由壓克力繪畫創作探索成人親密關係失落之經驗 (2019),提出因為有 親密關係失落、壓克力顏料、藝術創作的重點而找出了 藝術治療師 出路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藝術治療師 出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內向者的空間爭奪戰

為了解決藝術治療師 出路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由於內向人需要安靜、需要空間才能積聚力量,容易讓人誤解為不合群、不夠活躍、不夠積極主動,在社會上會吃虧、會蝕底。   作為極內向兼高敏感的輔導員周偉豪,自小因內向而常遭誤解,連自己也感到羞愧,在成長路上,慢慢摸索出內向人發光發熱之道。他透過分析內向人的強處,分享如何透過尋找自己的空間,讓內向人能發揮優勢,展示才能,讓內向人的優點造福他人。   本書主題是空間。由於內向人需要藉安靜獲取能量,而工作、社交、面向大眾等事情都會損耗內向人的能量。內向人積蓄能量的方式,是尋找自己的空間,在空間裡好好「叉電」,然後才能揮灑自如,展現天賦。本書內容如下:   一、作者分享作為內向

人的煩惱;   二、分析內向者光譜,讓讀者認識內向的面向;   三、分為個人空交與社交空間兩大部分,介紹各種如何擴闊空間的方法;   最後是外向人分享他們眼中的內向者特點,讓內向者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內向者好好接納自己,活出有個性的生命。  

藝術治療師 出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72:圓形監獄與香港的撕裂

社會的撕裂,讓我們彼此仇恨。臨床心理學家為我們分析現代人的圓形監獄的處境,現代人感到失去自由的絕望感,並提出繪畫與敘事的治療方法,希望供一些出路。

講者:黃曉紅博士(臨床心理學家、藝術治療師)、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復原經驗研究

為了解決藝術治療師 出路的問題,作者謝妮蓁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專任輔導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復原經驗。研究以立意取樣,邀請四位於任職國中專任輔導教師期間,曾有過職業倦怠經驗,並已從中復原者參與研究,其年齡介於30-45歲之間,工作年資6年以上,均為女性。研究者設計訪談大綱,以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蒐集,並透過敘事研究中的「整體-內容」、「類別-內容」研究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本研究中四位研究參與者的職業倦怠與復原經驗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一)因緣際會踏上輔導之路;(二)工作中的多重困境引起職業倦怠;(三)嘗試因應職業倦怠;(四)工作環境與身分的轉換加快復原的進程;(五)復原後的反思與成長。二、國中專輔教師的職業倦怠受到

個人與環境因素交互影響,包括專業能力、人格特質、家庭與生活、學校制度、系統合作、個案等六項因素。三、國中專輔教師的復原始於「嘗試因應職業倦怠」階段,並能夠從各階段中區分出不同內外在資源,對個人產生不同層面的影響,分別為:(一)因應職業倦怠階段:當職業倦怠發生時,既存於環境或個人內在的復原資源開始產生作用,減緩職業倦怠對個人的衝擊;(二)環境與身分轉換階段:藉由主動或被動地轉換其工作環境或身分,獲得新的內外在資源,使職業倦怠的情況大幅好轉;(三)復原後的反思與成長階段:復原者反思倦怠經驗與回顧專業成長發展出多項內在資源,使其抗壓性提升,預防倦怠再次發生。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國中專

輔教師、相關單位與未來研究者作為參考。

人生難免會有傷:六個療癒步驟,揮別創傷、圓滿自己

為了解決藝術治療師 出路的問題,作者黃淑文 這樣論述:

  ★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新舊傷痕,需要被自己看見、接納、釋放、療癒。之後,就Wow~!!!   ★隨書贈【自我療癒練習本】   每個人的身上,多少都帶著一點傷。   只要找對方法,加一點探索的勇氣,   穿越生命的新舊傷痕,你的人生必然不只這樣!   我們常在創傷中迷失自己,否定自己,讓自己完全變了樣。   這些傷痕堆疊起來,不僅影響身心,更可能波及我們與所愛之人的關係。   如何從痛苦的受害人,轉化成受益人?   如何療癒自己,重建人生?   起步,就從自己開始!   作者二十歲開始與焦慮、恐慌共處,大學四年每週都固定到輔導室接受諮商,後來發現那些都是自己內在的渴望與聲音的變相呈現,直到

三十五歲卸下他人期許的包袱、重拾自我夢想,才讓焦慮、恐慌從此消聲匿跡。     此外,困擾了她三十年的汗斑和皮膚過敏,也是靠著她認出了童年的一件件受創事件,自己運用方法從心靈層面來清理療癒,而得以擺脫。   本書是她用生命淬鍊整合出的精華,透過「六個療癒步驟」讓自己回到過去,走出創傷;   再用「五堂心靈成長課」,長出自己真正的樣子,在愛中圓滿自己。   當我們完整了自己,就能完整我們所愛之人。 各界推薦   ★王理書、吳若權、張德芬、陸雅青(心理學教授/藝術治療師) 激賞推薦 作者簡介 黃淑文   心靈繪畫師、認證園藝治療師、YAI國際靜心引導師,色彩諮詢師,部落客百傑「文

學創藝類」金牌獎得主。因為保留20年前學生所畫的漫畫(櫻木花道),因緣際會發願終身擔任受刑人的老師。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任職國中教師7年,被形容為「叛逆學生最愛的老師」,作品獲台灣創造思考教學優異獎。因為養育兩個孩子,將生命歸零重新活過,2005年辭去教職,成為專職作家。有人說,讀淑文的書,就如她牽著我們的手,和她一起走過生命的巡禮。淑文的文字,就如她的人,質樸溫暖,真誠坦白。     著有《在愛裡活著》《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最長的辭職信》、雲門流浪者計畫《趁著年輕去流浪》《骷顱與金鎖:魏海敏的戲與人生》《媽媽的讀心術》。其中《最長的辭職信》的文章《從浪子到鐵人》,以及

《趁著年輕去流浪》多篇採訪流浪者文稿被編入大學國文教科書,作為生命教育與自我探索的讀本。     作品集結於桂花樹網誌和康健雜誌(名家觀點)網站,目前是《康健雜誌》《媽咪寶貝》專欄作家,並在學校社區開設靜心引導課程和親子彩繪課,透過靜心和色彩幫助父母和孩子觸摸彼此的心。     淑文的Facebook:搜尋黃淑文(桂花樹)  〈推薦文〉深深凝視:淑文的自我療癒旅程     王理書     〈讀者心得分享〉   〈前 言〉我的旅程:給自己癒合的機會      PART 1 六個療癒步驟,揮別過去的傷痛 第一步:停下來,沉澱自己    第二步:接納──回到傷心的那一刻,承認當時

的感受    第三步:釋放──把情緒發洩出來  ‧創造丟棄的儀式   ‧水冥想    ‧自由書寫    第四步:刪除/重設──告訴自己,現在的我有不同的觀點    ‧實作練習    第五步:轉念/注入新能量──以新劇本開啟新的生活   第六步:相信自己會好起來    小結:傷痛過後,想想自己得到了什麼      PART2 五堂心靈成長課:在愛中圓滿自己 第一堂:回到源頭,活出自己的完整    第二堂:循著獨特的生命印痕,找到自己的天命    第三堂:愛與親密關係的六個領悟    第四堂:快樂,其實需要不斷的練習    第五堂:在什麼地方跌倒,就從什麼地方找回自己 推薦序 深深凝視:淑文

的自我療癒旅程          教育科技與心理諮商雙碩士、作家 王理書   做為一個身心靈的成長者與消費者,台灣的成長知識界給我的養分與照顧真的很多。如同淑文一樣,我也曾當過國中老師,也認真把自己的心靈成長當成寫作的素材,這些成長經驗不只滋養自己,還化為故事分享給同我一般渴望心靈成長的朋友。因此,當方智寄給我淑文的文稿,內在聲音說:「哇~讓我來好好閱讀,這心靈成長的同路人。」   閱讀後,我在內心有個想像畫面,感覺自己和淑文手牽手,張開手臂,而她的手與我的手又延展出去,更多的女人加入,一起手拉手,牽成一個大圈圈。這群女人是誰?我會形容為:「一群坦白真誠,爽朗去愛,不怕痛勇於往內探索,慷慨

分享生命光與熱的台灣歐巴桑。」套句哈克的書名,我們都是從罐頭中脫隊,自己爆開做罐頭的束縛,活跳跳,不被他人定義,努力「尋找自己並成為自己的人」。   在這個圈圈的女性,多數從乖巧中長大,會替父母與家庭著想,讀書順利,戀愛、結婚、生子,一步步上了罐頭的軌道,可能有個穩定的飯碗,卻不知足,還想要「了解自己」「想知道自己是誰」的渴望沒有一天不感受到。於是,她們閱讀,她們找人談,她們會遇到貴人或機緣,得到好書,或知心好友,參與讀書會,成長班,或有幾次很深的被療癒的機會。她們動手畫畫,在獨處時與內心的感受對話,甚至會放起音樂自在起舞。她們不時會擁抱自己,並且想要把愛傳遞與分享出去。她們花時間在自己身上

,花錢去上課,然後,找回一次次的療癒,對生命與人性的感動,一層層的自我了解,流了許多眼淚,笑得比人大聲。最後,她們開始感受整合、自信和力量。夜晚帶著心滿意足入睡,和孩子成為朋友。她們不時會有創意的點子,看到人們有類似的困境,會想要分享這旅程,會想要給出幫忙,會想要告訴世界上的孩子:「你是被愛的。」「你是被珍惜的。」「如果沒有人讓你感覺這樣,那麼你要做那第一個人,永遠不會忽視並愛自己的人。」   最後,她們成了守護者,守護周圍的人,守護了一方園地。   這本書除了配合著畫作的自我陪伴的故事外,淑文還整理了自己使用的方法:   1.遭受到打擊或委屈時,就「停下來,沉澱自己」   2.接納—

回到傷心的那一刻,承認當時的感覺,接受自己真正的樣子   3.釋放—把情緒發洩出來   4.刪除/重設—新的生命觀點     ①化解傷害,是自己的責任。   ②自我鼓勵與自我反省。   ③畫出來,刪除,劃掉,撕去……   ④對內在的自己表達愛,為自己做重要的事情。   ⑤用不同於過往的方式,面對人生。   ⑥無法刪除的地方,暫時放下。   ⑦原諒,懺悔,淨化與清理自己;放過自己。   ⑧相信一切有最好的安排。   5.轉念/注入新能量—按照新劇本開啟新生活   ①隨身筆記的記錄與提醒。   ②把正向思考,重複成為新習慣。   ③自我提問,用畫畫,覺察與靜心等待宇宙的答案。   ④使用正向

的神諭天使卡,來轉換思考。   6.想像自己馬上就會好   •使用想像的光、肯定句,以及想像自己完全康復的樣子,當做轉化的能量。   這些方法,讀者若要參考使用時,請注意以下三點:   問問自己「釋放委屈感,讓心靈輕盈,改變現在的人生」真的是自己要的嗎?   還是,「修正別人對自己的觀點,讓別人回頭肯定自己」對你更有吸引力?   若讀者的答案是後者,那麼,對於這套「往內在凝視與對話、鼓舞、修正並轉念」的內在步驟,也許不能幫忙你。這本書的方法,是要給全心全意,負起自我療癒責任的人。對於,還沒準備好為走出生命煎熬負起全責的人,就用心而隨機的閱讀淑文的故事吧!她所提供的,關於自我療癒的豐富

經驗,依然能鼓舞你。也許有一天,你會領悟:「當我看待自己的觀點不一樣了,外面的人如何看我,就不是我最在意的。而奇妙的是,外面的眼光真的會隨著我更發自內心愛與肯定自己而改變喔!」   此外,淑文強調「回到傷心的一刻,釋放情緒」,在我的觀點,能獨立完成這步驟的人,需要先有相當的專業陪伴經驗。有時,內心的傷痛夾雜著意識不復記憶的陰暗細節,當事人若自我強度與穩定度不夠,貿然獨自回到過去,著實有崩潰的風險。也因此,進行這釋放傷心的步驟時,有很信任並有專業背景的朋友陪伴,或求助於專業人員,是比較踏實與安定的作法。   本書的經驗,可以帶給讀者許多視窗。深入淑文的自我對話,我們領會到她是如何充滿感情與熱

情去擁抱內在傷痛,又如何鼓舞自己與轉念,進而在外面的現實人生,更有力量往前走。於是,我們了悟到,原來深埋於內的傷痛,是可以透過愛自己、鼓舞自己,透過畫畫與書寫,而擁有更多的光明與希望。     有時,不經意,童年的傷痛場景自動浮上意識檯面時,那麼,本書提供了一條可以參考的途徑。愛自己的精神,透過諸多故事,真的能深入人心。     最後,我想表達對「刪除傷痛腳本,按照自己想要的重設腳本」的個人看法。在我的經驗中,傷痛腳本的轉化,來自於我們與這腳本連結的「態度、情感、信念」不一樣了。所以,當我們想起那一段記憶時,感受不一樣,意義感不一樣,甚至彼時的記憶細節,也呈現不同視角,並找回更多正向的細節。

未必是捨棄那段記憶或改變記憶。記憶時空,在《靈性煉金術》的約書亞訊息中,是非線性的。當我們透過內在觀想,把此刻充滿愛的自己帶回舊時記憶中,去對話與擁抱彼時脆弱與傷痛的自己,在能量層次,我們與這段記憶的關係,心識上受到這段記憶的影響,就開始有了不一樣。   在書中,當藝術治療老師,要淑文把畫出來的傷痛畫撕去,這為淑文帶來輕盈與極大的釋放感。「撕去」這動作,是一個儀式行為,在能量上重新建構我們與這記憶的關係;在態度上,透過這行為,感受到自己是記憶的主體,而不是陷落或淪為傷痛記憶的囚犯。而對於飽含過去記憶能量的畫作,用撕碎、燒去、埋葬或放水流……來對待,這方法,在國際知名的神諭卡作者朵琳女士的天使

眼光,就是一個讓我們與記憶綑綁能量得以釋放並讓自己自由的儀式動作。我個人比較不主張「修改過去腳本」,因為,尊重自己生命的每個腳印,保留真相與讓記憶真實,能帶給我完整感,以及踏實感。修改的不是記憶內容,而是我與記憶的關係,而是我對待記憶的態度,以及修改那個因記憶而烙印的自我認同感與形成的限制信念。最後,我會發現,生命逐漸感受到被傷痛記憶滋養與扶持,不會再度陷落。     最貼近「重設腳本」這組的概念,應該是心理治療中的神經語言程式學(NLP)的作法。NLP對於記憶的重設,是去修改我們對記憶的「次感元」,例如讓色彩明亮或淡去,讓記憶畫框的材質改變,讓記憶畫面放在內在視野更遠的地方,讓我們可以對記

憶畫面自由的Zoom in 或 Zoom out。這也是讓記憶擁有者擁有主體控制權的作法。   「世界用它的方式與進度展現,不需要立刻變得圓滿,而我負起責任,讓自己面對不圓滿的心可以更彈性、自由而有力量。」這是我定義的圓滿心。   喜歡書中十幾幅心靈之旅的圖畫。無論是自我擁抱的閉眼小女孩,或瞇成微笑線的眼睛,都透露出盼望並活出圓滿的心願。而淑文,如此質樸而踏實的身體力行,透過她的書與行腳,她守護的一方田地,正被她的生命熱度照耀著。淑文能感動與支持到的人,棲息在世間的縫隙與角落,許多社會理性結構溫暖不到的地方,是淑文這般的獨特風格,能自然與之共鳴與同樣迎風搖動的。 讀者心得分享   因著

與淑文老師相遇,我近身看見一個真實敞開、高度醒覺、用生命畫畫、書寫,並且帶著使命、願力,活出自己生命藍圖的典範。更特別的是,淑文從不隱藏她的不足與軟弱,這一路為了實踐自己的志業,不管是到監獄當終身志工,或是畫畫、寫作……淑文其實面臨許多困難挑戰,但即便遇到再怎麼棘手的狀況,通常不出三天,就會發現她迅速轉念,在看清當下人生課題後,找到出路,果決行動,翻轉劇本過關晉級,而這些過程常會讓人驚嘆宇宙神奇的安排,並感恩天使神佛的眷顧。 ──黃美娥   第一次看淑文的書是從來不曾有過的閱讀經驗:在高鐵上哭得淚流滿面,撥淚擦涕,抖肩抽泣,眼睛卻無法從文字離開。   淑文把她的悲喜糾葛,真誠不掩飾的鋪排

在文字裡,閱讀者如我,因為參與她峰迴路轉的情緒,似乎被什麼力量誘發,不曾覺察的細微意識猛然牽動,小石子擲入池塘般,撲通的觸及更深處的內在,憾動的激盪如漣漪泛泛。   有人說:「當你足夠認識自己時,你才有可能真正的去愛自己,熟識自己的過程就是一種回歸真的道路。」淑文就像是這條路的引航員,謝謝她用熱情、真誠、單純、勇敢,陪同我邁入這趟希望與救贖的旅程,這趟非闖不可的療癒學習。 ──張雅娸   浮現在我心頭的淑文老師是一個綁著兩根髮辮、率真直樸的小女孩,以誠實勇敢面對自己內心的傷、承認內心的痛,哪怕是自己的缺點、犯錯,皆能以看見它、接納它、處理它(修復)、最後自然釋懷放下⋯⋯我所接觸的淑文就是

如此裡外一致的真實態度。   與淑文相遇後,我的轉變就像女兒有天對我說的:「媽媽,過去當妳的情緒陷入原生家庭的糾結時,我覺得無力幫助妳,現在看見妳從自我的束縛走出來,覺得好輕鬆,我知道妳已經有能力照顧自己了。」感謝淑文! ──咪媽   認識淑文老師兩年多,我的身體、心理和生活狀態,竟然接近了我嚮往的樣貌……她常說:「把自己過好,生命會以妳不知道的美好方式運轉。」這我相信! ──曉玲   從懂事以來,到嫁為人婦,我一直以為表現乖巧孝順、温柔婉約就能討人喜歡、受人疼愛,自我要求完美以期望得到愛。   淑文老師讓我驚覺,原來我的不快樂是被自己的道德觀念束縛住,讓我看見真實的自己,觸碰到了

內心最深處,也學習如何持續的覺察與練習。 ──芳玉   遇見淑文老師,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是學會跟自己對話。   我用畫畫跟自己說話、畫出了我想要彌補的過、重新改寫了我後悔的過去、畫出了我擔心的未來、發洩情緒……   甚至,我畫出了我的身體,除了說話,我也聽到了身體的聲音。   不只是我,我的孩子也學會了用畫畫抒發情緒,   我們甚至可以用畫畫互相交談,說出了比談話更大聲的話語。   感謝淑文老師用她生命中的領悟,毫不藏私的與我們分享。 ──文珊   淑文老師分享的療癒步驟很好用,讓我原本很容易頭痛的症候慢慢減緩,也讓我了解到情緒影響身體至深。 ──瑄瑜   認識淑文老師

真好!   從小,我就是一個盡力博取父母喜歡的小孩,為自己活的時間真的少之又少。   淑文讓我學會不再漠視內在小孩的吶喊,我可以做自己,慢慢肯定自己,而不是期待別人的肯定。我學會轉念,活得更自在,面對孩子也更有耐性和包容力,同時也知道如何去修復我與先生的關係。 ──宥馨   淑文老師讓我察覺到自己已經長大,不再是過去那個無助的小女孩,我有能力掌握我自己的人生!此刻,我心中不再充滿對自己的疑慮,真的可以說是「重生」了! ──晏羽   以前,我討厭自己的愛鑽牛角尖,討厭自己的敏感脆弱,討厭自己好多好多……遇到淑文老師後,她讓我開始原諒自己對自己的討厭,懂得真心面對自己。現在我感動著生命

的奧妙,大地天神的慈悲。我其實一直被愛著、被包容著,在這個天地之間! ──小強 〈前言〉 我的旅程:給自己癒合的機會 生命難免有傷痕,每個人的身上,多少都帶著一點傷。 這個傷,可能是身體的病痛,或心理的創傷。 我們常在創傷中迷失自己,否定自己,讓自己完全變了樣。 我們常誤以為不會好,於是就放著讓它痛,對自己的傷視而不見。其實只要找對方法,加一點探索的勇氣,傷口是有可能癒合的。 前提是,你必須給自己癒合的機會。 三十年的皮膚過敏,意外得到改善 從十歲開始,只要一流汗,或太過悶熱,我的皮膚就會過敏,發作起來奇癢難耐、痛苦不堪。一開始,經過醫生檢查是汗斑,後來伴隨皮膚過敏引起局部紅疹,反覆發作抓

傷便在我的身體留下各種疤痕。 這些斑點和疤痕很醜,我常用衣服遮掩,其實是想逃避童年去工廠當童工,染上皮膚炎痛苦的記憶。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我越不敢正視它,它就變成無法碰觸的疙瘩,不管穿衣服、照鏡子,我常漠視它的存在。很多醫生坦言,像這樣的汗斑加上皮膚炎實在很難根治。既然不會好,發起病來,就算忍不住抓癢抓到流血,自己對自己生氣,癢起來也只能放任讓它癢,不知不覺竟然就過了三十年。 直到有一次,過敏性皮膚炎又發作了,我癢到受不了,突然動念解開衣服的鈕扣,狠狠的把身上的幾處疤痕和斑點看清楚。 我照著鏡子,第一次定定的看著這些斑點。它們那麼醜,卻真實的留在我的身體裡,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十年。很多痛苦

,你不想讓它發生,但它還是發生了,還狠狠的在你心上留下痕跡,怎麼樣也抹不掉。為什麼我不能接納它的存在,和它對話呢? 奧修曾說:「靜心(meditation)和醫藥(medicine)來自同一個字根。醫藥,意味著可以治療身體的;靜心,意味著可以治療心靈的,這兩者都是治療的力量。小心你的創傷,不要讓它滋長,要讓它被治癒。唯有當你走到傷痛的根部,它才能夠被治癒。」 「唯有當你走到傷痛的根部,它才能夠被治癒。」這句話重重撞擊我的心坎,如果現在的汗斑是過去到工廠當童工造成的,只要我能夠回到根源,療癒當年的創傷,當年的傷口好了,現在的汗斑也許就會消失。

藉由壓克力繪畫創作探索成人親密關係失落之經驗

為了解決藝術治療師 出路的問題,作者洪紫琁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壓克力繪畫創作對於親密關係失落之經驗,採用質性研究之藝術本位研究方法,透過實證方式,去探究整體經驗之過程,並運用半結構式訪談與文件分析方式。研究共招募四位正經驗半年內的親密關係失落者受試者,年齡為25-45歲之間,性別不拘,進行六次創作與創作結束的總訪談。針對所得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 親密關係失落的故事中,除了失落情緒以外,還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且互動關係當中可分為指責型、背叛型、批評型、控制型以及疏離型。2. 創作歷程的「起承轉合」過程中,發現到探索過程中的差異性且使用的顏色會反映當下的心境。從自我獨自面對失落物件的情緒,開始展開自我對話,且最後可以回歸到愛自己的

省思中。3. 壓克力繪畫創作整理出藝術創作的意義,包含三個面向:藝術創作反映內在投射與渴望;從創作中重新拿回主導權且展現自信;從聚焦在兩人的關係轉換為回到自我身上。4. 最後,研究者將依此研究結果,提出討論及未來研究可參考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