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arianLiebmann寫的 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田秀蘭所指導 屠家媛的 藝術教育治療對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利社會、攻擊行為之影響 (2021),提出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藝術教育治療、情緒管理、利社會行為、攻擊行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李素芬所指導 王禹喬的 心理位移繪畫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心理位移、藝術治療、繪畫、心理位移繪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

為了解決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的問題,作者MarianLiebmann 這樣論述:

  本書在1986年首次出版時,是英國第二本針對藝術治療的出版品,時至今日,儘管坊間已有許多藝術治療和團體工作的相關作品,但陸續翻譯成不同語文版本的事實,證明本書依然有其市場存在。   初版至今十多年,隨著藝術治療領域的個案語言已經改變,作者在藝術治療工作上的深化,也已延展出其他的觀點。為此,作者費時三年,蒐羅初版使用者的第一手建議,新增評估與實務實證工作的內容、八個新的團體舉例說明、近七十個新的活動主題,並加入現代社會發展出的種族、文化、多元性和機會平等相關觀點,讓本書更符合現今助人工作者的實際需要。 【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江學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兼

任助理教授)   吳明富(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副教授)   陸雅青(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   蔡汶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諮商中心兼任藝術治療師)  

藝術教育治療對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利社會、攻擊行為之影響

為了解決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的問題,作者屠家媛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藝術教育治療對國小學童情緒管理、利社會與攻擊行為之成效,也探討學生、家長與科任教師對藝術教育治療之評價。研究方法採準實驗研究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小四年級學生。實驗組為研究者所任教之班級,而另一班為對照組。實驗課程為期一個學期,每兩週一次,每次教學時間為八十分鐘,故每週課程為四十分鐘。主要以「情緒管理量表」、「學生利社會行為量表」與「攻擊性行為量表」為實驗工具,分別於課程實施前、後進行施測,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另外蒐集「教師省思札記」、「學生課程回饋表」、「家長課程回饋表」、「科任教師課程回饋表」作質性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一、接受藝術教育治療的

實驗組學生其「暴力攻擊」有顯著降低。二、接受藝術教育治療的實驗組學生其「情緒運用」、「情緒調整」、「他人情緒覺察」、「情緒表達」、「分享」、「關照」、「救助」、「合作」有所提升,但未達到顯著差異。三、接受藝術教育治療的實驗組學生其「言語攻擊」、「替代攻擊」有所降低,但未達顯著差異。四、情緒管理與利社會行為呈顯著正相關;情緒管理與攻擊行為呈顯著負相關;利社會行為與攻擊行為呈顯著負相關。五、實驗組多數學童與家長對藝術教育治療有正面之評價。學生覺得自己較能與他人合作、藝術美感技巧有所提升;家長覺得學生之藝術美感技巧、耐性、專注度等有所提升;科任教師認為班級之氣氛變得較為良好,多數同學與特殊學生的衝突

減少。部分特殊生之情緒管理能力提升,發脾氣頻率降低。

心理位移繪畫之研究

為了解決藝術治療與團體工作:實例與活動的問題,作者王禹喬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理位移繪畫」之個別參與者的創作經驗,與各位格之經驗及整體影響。資料來源為14名三個月內具有壓力或情緒困擾者,在進行「心理位移繪畫」後訪談所得之16.5小時逐字稿,採用現象學研究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個別研究參與者心理位移繪畫之創作經驗研究發現每位研究參與者有不同的心理位移繪畫創作經驗。二、心理位移繪畫之各位格經驗(一)「我」位格之經驗:包含「描繪壓力事件下的情緒壓力」、「描繪壓力事件下的自我懷疑」、「當下經驗壓力事件的負面感受」、「描繪想從壓力事件解脫的期待」、「看見正向部分」、「繪畫平常可以紓壓的活動」、「感到紓壓」、「感到和緩平靜」,共8項。(二)「

你」位格之經驗:包含「經驗正向情緒」、「自我鼓勵、自我指導」、「繼續描述壓力事件」、「拓展覺察」、「轉念」、「心境轉為正向」、「意識到身邊的支持力量」「帶入角色,如同親友」、「看見正向自我」、「自在繪畫,無所顧慮」、「責備壓力事件下的自己」、「淡化壓力,焦點轉移」、「出現解決問題的方式」、「自我同理」,共14項。(三)「他」位格之經驗:包含「壓力感減輕,感到舒心」、「轉念」、「距離拉遠,想法單純」、「抽離自我,事不關己」、「找到面對壓力事件的新方式」、「壓力事件影響力消退,焦點轉向其它」、「看見正向自我」、「自我肯定」、「客觀理性思考如何解決」、「畫出可以陪伴與支持自己的人」、「距離拉遠,誠實

面對內在感受」,共11項。(四)「再回到我」位格之經驗:包含「壓力感不再,經驗正向情緒」、「轉念」、「再次省思壓力事件」、「知曉如何面對壓力事件」、「焦點轉至其它事物」、「身歷成功情境」、「下定決心,確立目標」、「情緒影響力消退,產生思考空間」、「焦點由外轉內,關注內在自我」、「再回到我,再次陷入壓力事件」,共10項。三、心理位移繪畫之整體影響 包含「抒發情緒,感到療癒」、「拓展想法與觀點」、「清楚目標」、「烏雲遠離,心情轉變」、「增加自我認識」、「壓力事件嚴重感降低」、「調整態度,面對壓力事件」、「看見自我力量」、「獲得正向力量」、「未來可以運用心理位移繪畫面對其它壓力」、「從模糊到具

象化,有效面對壓力事件」,共11項,另有2項獨特影響。 文末對於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