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公路土石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蘇花公路土石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程兆熊寫的 高山族中:臺灣宜蘭山地之行 和張友漁的 我的同學是一隻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和親子天下所出版 。

中華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李煜舲所指導 陳鶴仁的 海岸公路之易致災路段邊坡調查之研究—以蘇花公路台9丁線蘇澳至崇德路段為例 (2021),提出蘇花公路土石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岸公路、易致災路段、邊坡調查、光達掃描技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宜蘭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吳至誠所指導 吳罕夏的 山區道路因降雨及地震致災崩塌因素之探討 -以中橫公路(台 8 線)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災害事件、致災崩塌因素、降雨條件、地震條件的重點而找出了 蘇花公路土石流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蘇花公路土石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山族中:臺灣宜蘭山地之行

為了解決蘇花公路土石流的問題,作者程兆熊 這樣論述:

  接續中部山地調查之後,民國四十五年暑期,程教授再度率領師生溯蘭陽溪(舊名宜蘭濁水溪),深入宜蘭縣太平鄉(今大同鄉)、南澳鄉進行園藝資源調查。   此次路線大致涵蓋今日中橫公路宜蘭支線、蘇花公路北段。尤其自太平山林場翻越獨立山直抵南澳的路線,至今仍因山林保育因素而未開闢道路,其間的文字紀錄彌足珍貴。

蘇花公路土石流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

海岸公路之易致災路段邊坡調查之研究—以蘇花公路台9丁線蘇澳至崇德路段為例

為了解決蘇花公路土石流的問題,作者陳鶴仁 這樣論述:

台9線蘇花公路地理上位於中央山脈北段之東側斜面為花蓮往來台北重要交通要道,自1932年開通,1990年全線解除單向行車管制,沿線邊坡高陡地質不佳,面臨極端氣候之威脅,在颱風、豪雨來臨之際,常面臨邊坡落石、土石崩滑、路基流失,造成交通阻斷,甚至危及用路人行車安全。為我國公路近十年來致災風險最高路段之一。本研究藉由歷年航照資料、高解像力衛星影像資料、歷史災害資料及相關單位歷史致災資料蒐集等,配合空載光達掃瞄技術操作與資料獲取,研提並執行易致災路段劃定與現地調查方法,根據不同災損類型提出易致災路段劃定之具體方法,對於本案沿線邊坡可能發生崩塌、土石流及其他災害型式路段,進行運移及堆積影響範圍模擬分析

,藉此劃定可能發生道路阻斷之區域範圍,進行易致災路段判定,劃定其易致災潛勢等級(高、中、中低、低),並因地制宜規劃適當工法進行短、中、長時程的改善計畫,以提供易致災路段預防性養護管理,提升台9線蘇花公路蘇澳至崇德段整體用路安全,達到公路防災減災之管控效能。易致災路段之調查與評估並非一次性之工作,需針對高潛勢路段於尚未進行改善工程前設置長期監測或告警系統,並依各路段特性每5~10年再次進行易致災路段調查、補充更新各項調查紀錄與評估比對結果,且工作期限可調整為3~5年,藉由長期調查及蒐集數據,並依後續之監測及改善成果作易致災路段的滾動更新,有助公路單位之養護作業。

我的同學是一隻熊

為了解決蘇花公路土石流的問題,作者張友漁 這樣論述:

最溫暖的奇遇、最揪心的故事 一所座落山中、遺世獨立的森林小學 一段山村少年與臺灣黑熊感人至深的邂逅交心 金鼎獎作家張友漁最新作品 看見臺灣山林之美與深刻的環境議題 喚醒人類內在與大自然最動人的情感連結   在遙遠的山上有一個霧來村,裡面有一所霧來國小,   國小緊鄰著森林,一直以來村民們都和大自然和平共處,   直到有一天,一頭黑熊突然出現在教室門口,說:   「我-想-要-上-學,可-以-嗎?」   學校老師和學生們看見黑熊嚇了一跳,害怕他會傷人,   然而漸漸的,他們發現這頭黑熊和其他山裡的黑熊不一樣,   不僅性情溫馴,還對人類所居住的世界充滿好奇!   那天之後,

黑熊成為了霧來國小的一分子,   和所有人一起寫詩、畫畫,到森林裡玩遊戲,大家都好喜歡他。   甚至決定要一起守住「學校裡有一頭熊」的祕密,   可是,這麼明顯的祕密有可能不被發現嗎?   一旦黑熊被山下的人知道了,又將引發怎樣的軒然大波呢?     ◎本書關鍵字:臺灣黑熊、特有物種、瀕危動物、環境教育、生命教育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人權教育、自然環境、品德情緒、生命教育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自然、綜合活動   【少年天下】系列介紹   1. 專屬國中生,給10-15歲「輕」少年的閱讀提案。   2. 夠酷而不幼稚,能吸引少年的包裝和題材。   3.

以少年為本位,提供邁向成長的關鍵字。   4. 有深度但無難度,得以思辨的優質文本。 本書3大特色   特色1  金鼎奬作家張友漁最新作品,以一頭走入校園的臺灣黑熊,打造人與動物和平共生的感人故事。   特色2  故事以臺灣山林為背景,穿插多樣原生種動植物,宛如一場被大自然環繞的絕美饗宴。   特色3  以生動幽默的筆觸,探討人類在大自然中扮演的角色及保育觀念,內容發人省思。 名人推薦   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教育工作者 李崇建|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邢小萍|   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 林怡辰|清華大學客座助理教授.前臺北市國語實小校長 林玫伶|   知名兒童文學作家 桂文亞|臺

灣黑熊保育協會祕書長 張晉豪|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許建崑|親子專欄作家 陳安儀|教育部閱讀推手 曾品方|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黃美秀|水牛書店X我愛你學田負責人 劉昭儀|   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羅怡君|臺中市大元國小教師 蘇明進(老ㄙㄨ老師)    感動推薦!(以上按姓名筆畫排列)     各界好評   潺潺溪流般的清澈文字,把一個虛擬的,動物與人類共生的國小校園故事,寫得如此天馬行空,溫情厚實,如非經過大自然的洗禮與保有一顆明鏡博愛的心靈,實難以創作出這樣動人美妙的故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桂文亞   這是個大同世界,因為孩子無私、無我、無分別心,相信

萬物平等的當下,你、我和一頭熊,得以在一所森林小學裡當同學。作者將山區交通困難、人口外移、幼兒失學、土石流肆虐,而孩童被迫轉學平地的無奈,以魔幻現實手法、詩般的語言來展現,再加上生動的插圖,賦予了神奇色彩,讓長大以後的我們得以緬懷童年辛苦卻又幸福的一段歲月。──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許建崑   這個故事好天真,讀來感覺住在山裡,被雲霧所環繞,心靈都被滌淨了,有一種透心的涼爽。我們彷彿成了故事裡的人,跟著緊張、跟著悲傷,跟著故事一直走下去,看待世界的眼界也變得不同。這是個絕佳的故事,充滿山林的傳說,還有詩情畫意,美極了!──教育工作者李崇建   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充滿想像力的童話故事,讀

完後才發現這是一個教孩子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以及關於離別的感人故事。讀完後,讓人不禁眼睛一熱,真心推薦給每個孩子。──臺中市大元國小教師蘇明進(老ㄙㄨ老師)   臺灣黑熊是臺灣山林生態的代表動物,然而隨著人類的各種開發活動和干擾,棲地逐漸消失且數量下降。這些動物的困境不僅提醒著我們最初與自然的緊密連結,也讓我們省思到底要成為怎樣的人類。如果可以對牠們有多一點了解,尊重生命,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就更健康和諧了。——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黃美秀   友漁老師的文字就是有這種神奇的力量,沒有說教,沒有泛論,只有一篇篇迷人的故事,就能讓想像力去翶翔,更能落點在真實世界的喜和悲,傳達出發人深

省的意涵,絶對是可以一讀再讀的好書。──教育部閱讀推手曾品方   這本書適合孩子,也適合大人,是一本長長的詩、是一部文字電影、是個好歡樂又好悲傷的故事。小說的結局總是要留待讀者用時間慢慢咀嚼,才能換來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體會和感動,這個美好禮物的包裝,等待你來翻開!── 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林怡辰   我很喜歡友漁老師的童書作品,從《再見吧!橄欖樹》到《壞學姊》,到現在《我的同學是一隻熊》,她的作品總是帶著一股淡淡的詩情畫意,充滿著樹香、書香,鄉村、小鎮的氣息像是初秋的陽光微風,清新亮麗卻也舒適自在。──親職專欄作家陳安儀   好的小說能創造想像,讓我們的世界充滿不同的視野與理解!張友漁

老師的新作《我的同學是一隻熊》將帶我們進入一個有溫度又充滿想像的國小校園中!──臺北市永安國小校長邢小萍   城市裡或許充滿悲傷的故事,但是只要山還在,我們就能拋開世俗的評價,轉頭面向屬於自己的山,帶著勇氣、智慧與真實的愛,努力堅定的向前走!出發之前,別忘了再讀一次《我的同學是一隻熊》!──水牛書店X我愛你學田負責人劉昭儀  

山區道路因降雨及地震致災崩塌因素之探討 -以中橫公路(台 8 線)為例

為了解決蘇花公路土石流的問題,作者吳罕夏 這樣論述: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遷之影響,超豪大雨頻繁發生,另外於2018年2月6日的花蓮大地震,使得原本破碎的太魯閣山區地質更加脆弱,造成山區道路坍方 落石不斷,且災情愈益擴大。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在2014年發布:一般學者 認為地震崩塌地多沿地震斷層集中分佈;只要地震規模大於5,且震度大於3,就可發生地震崩塌。另外,依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資料顯示,災害主管機關 在訂定各種災害警戒參考標準,主要都是分析歷史災害事件發生時其雨量值,以 不同的降雨警戒基準值代表著該地區環境的特性。本文將探討及驗證台 8 線東段 崩塌因素(降雨及地震)與歷史災情資料之相關性。本研究首先蒐集自2008年至2019年中橫公路(

台8線)東段,共138筆災情資料;於設定降雨條件、地震條件及設定災害事件分類後,再利用統計軟體進行 次數分配,以了解較容易發生災害事件的路段。結果顯示致災因素僅有達到降雨 條件佔41%;僅有達到地震條件佔23%;兩項條件皆有發生的僅佔3%;兩項條件 都沒有發生的佔33%。接著,針對災害發生次數較多的台8線148K+500與156K+000路段分析其致災的主要因素,前者受降雨影響,而後者受地震影響, 然而上述兩個路段的災害亦受地質因素(岩體表層風化或含土弱面等)影響。最後,再針對高關注之四個路段,包含台8線168K+500~168K+800、170k+000~186k+600、178K+500

與 181K+300~181K+500進行討論,此四個路段的災害受地質因素(蝕溝發育或受河水侵蝕等)影響較大。由上述研究可知,台8線東段約三分之二路段的災情受降雨或是地震影響,而剩下的三分之一路段之災情則較不受天候因素影響,其致災因素係受地質條件(諸如岩石節理發達,蝕溝發育或河水侵蝕等因素)導致災害的發生,這部分的災情是較難預測及監控的,是未來可以進一步研究與探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