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千斤頂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螺旋千斤頂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翟文傑寫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機械零部件結構設計與禁忌(第二版) 和鍾翔山的 機械設備維修全程圖解(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工具| 小千斤顶大学问也說明:小千斤顶大学问一个千斤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已经非常普遍了,什么液压的、螺旋式的,电动的... 那么,不同种类千斤顶的“举重”原理又有何不同呢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逢甲大學 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 黃宗立所指導 劉崇震的 利用田口方法改善多軸向脊椎骨釘頭部U型槽之性能 (2012),提出螺旋千斤頂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軸向脊椎釘、鎖固螺絲、連接桿。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曾全佑 博士、余致賢 博士所指導 林義順的 停車輔助系統之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停車輔助系統、結構起落架、創意設計方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螺旋千斤頂原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螺旋千斤顶原理介绍和总结_建材资讯_石材之家則補充:螺旋千斤顶 又被称为机械式千斤顶,安全可靠,携带方便,使用和维护简单。以下为您简单说明一下此类千斤顶的原理。人力驱动螺旋杆转动,螺栓和螺母套筒作为顶举件,普通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螺旋千斤頂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機械零部件結構設計與禁忌(第二版)

為了解決螺旋千斤頂原理的問題,作者翟文傑 這樣論述:

一部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裝備新要求、技術優選、資料可靠的現代化機械設計工具書,從新時代機械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追求現代感,兼顧實用性、通用性,準確性,涵蓋了各種常規和通用的機械設計技術資料,貫徹了新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推薦了靠前外優選、智慧、節能、通用的產品。 第2篇  零件結構設計 第1章零件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1.1機械零件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2-3 1.1.1功能使用要求2-3 1.1.2零件結構設計工藝性要求2-3 1.1.3其他要求2-3 1.2結構設計的內容2-3 1.2.1滿足功能要求的結構設計2-3 1.2.1.1利用功能面的結構設計2-3 1

.2.1.2利用自由度分析法的零件結構設計2-3 1.2.1.3功能面法結構設計示例2-6 1.2.1.4自由度法結構分析及示例2-8 1.2.1.5現代機械結構及功能分析示例2-9 1.2.2滿足工作能力要求的結構設計2-12 1.2.2.1提高強度和剛度的結構設計2-12 1.2.2.2提高耐磨性的結構設計2-19 1.2.2.3提高精度的結構設計2-22 1.2.2.4考慮發熱、雜訊、腐蝕等問題的結構設計2-25 第2章鑄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2.1常用鑄造金屬材料和鑄造方法2-29 2.1.1常用鑄造金屬材料的鑄造性和鑄件的結構特點2-29 2.1.2常用鑄造方法的特點和應用範圍2-30

2.2鑄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32 2.2.1簡化鑄造工藝2-32 2.2.2提高鑄造性能2-39 2.2.3受力合理2-43 2.2.4便於切削加工2-44 2.2.5組合鑄件2-46 2.3對鑄造結構要素的具體尺寸要求2-47 2.3.1鑄件壁厚2-47 2.3.2加強肋2-47 2.3.3壁的連接與過渡2-49 2.3.4孔邊凸台、內腔、鑄孔2-53 2.3.5鑄件尺寸公差2-55 2.4特種鑄造對鑄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56 2.4.1壓力鑄件的結構工藝性2-56 2.4.2熔模鑄件的結構特點2-57 2.4.3金屬型鑄件的結構特點2-59 2.5組合鑄件結構2-59 2.6

鑄件缺陷與改進措施2-62 2.7鑄造技術發展趨勢及現代精確鑄造技術2-71 第3章鍛壓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3.1鍛造方法與金屬的可鍛性2-82 3.1.1各種鍛造方法及其特點2-82 3.1.2金屬材料的可鍛性2-84 3.2鍛造方法對鍛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85 3.2.1自由鍛件的結構設計工藝性2-85 3.2.2模鍛件的結構設計工藝性2-87 3.2.2.1模鍛件的結構要素(JB/T 9177—2015)2-88 3.2.2.2鍛件尺寸標注及其測量法2-91 3.3模鍛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91 第4章衝壓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4.1衝壓方法和衝壓材料的選用2-96 4.1.1衝壓

的基本工序2-96 4.1.2衝壓材料的選用2-98 4.2衝壓件結構設計的基本參數2-99 4.2.1沖裁件2-99 4.2.2彎曲件2-102 4.2.3拉伸件2-104 4.2.4成形件2-105 4.3衝壓件的尺寸和角度、形狀和位置的相關公差與極限偏差2-108 4.4衝壓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113 第5章切削件結構設計工藝性 5.1金屬材料的切削加工性2-118 5.2切削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120 5.2.1保證加工品質2-120 5.2.2減少切削加工量2-126 5.2.3提高加工效率2-126 5.2.4減少生產準備和輔助工時2-133 5.2.5結構的精度設計及尺寸標

注符合加工能力和工藝性要求2-141 5.3金屬切削件結構設計中的常用標準2-148 5.3.1標準尺寸2-148 5.3.2圓錐的錐度與錐角系列2-149 5.3.3棱體的角度與斜度2-150 5.3.4中心孔2-151 5.3.5零件倒圓與倒角2-152 5.3.6球面半徑2-153 5.3.7滾花2-153 5.3.8砂輪越程槽2-154 5.3.9刨切、插、珩磨越程槽2-155 5.3.10退刀槽2-155 5.3.11插齒、滾齒退刀槽2-157 5.3.12T形槽2-158 5.3.13燕尾槽2-160 5.3.14潤滑槽2-160 5.3.15鋸縫尺寸2-161 5.3.16弧形槽

端部半徑2-161 5.3.17普通螺紋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GB/T 3—1997)2-162 5.3.18緊固件用孔2-164 5.4切削件結構工藝性設計注意事項2-166 第6章熱處理零件設計的工藝性要求 6.1零件熱處理方法的選擇2-170 6.1.1退火與正火2-170 6.1.2淬火與回火2-171 6.1.3表面淬火2-171 6.1.4鋼的化學熱處理2-171 6.2影響熱處理零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因素2-175 6.2.1零件材料的熱處理性能2-175 6.2.2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大小和表面品質2-176 6.3對零件的熱處理要求的表達2-176 6.3.1在工作圖上應

標明的熱處理要求2-176 6.3.2金屬熱處理工藝分類及代號2-177 6.4熱處理零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178 6.4.1防止熱處理零件開裂的注意事項2-178 6.4.2防止熱處理零件變形的注意事項2-181 6.4.3防止熱處理零件硬度不均的注意事項2-183 6.5幾類典型零件的熱處理實例2-185 第7章快速成形零件的加工工藝性 7.1快速成形製造技術的原理、特點及應用2-192 7.2快速成形製造用材料2-192 7.2.1快速成形對材料的要求2-192 7.2.2快速成形材料的分類和使用方法2-193 7.2.3國外主要快速成形材料的產品及用途2-193 7.2.4國內主

要快速成形材料的產品及用途2-193 7.3金屬粉末的鐳射快速成形工藝參數對成形精度的影響2-195 7.3.1鐳射燒結工藝參數對成形精度的影響2-195 7.3.2鐳射燒結快速成形精度的評價方法和標準2-197 7.4快速成形設備技術參數、加工精度2-198 第8章其他材料零件及焊接件的結構設計工藝性 8.1粉末冶金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201 8.1.1粉末冶金材料的分類和選用2-201 8.1.2傳統粉末冶金零件製造工藝2-201 8.1.3可以壓制成形的粉末冶金零件結構2-205 8.1.4需要機械加工輔助成形的粉末冶金零件結構2-206 8.1.5粉末冶金零件結構設計的基本參數2-2

06 8.1.6粉末冶金零件的形位元公差及標注2-208 8.1.7粉末冶金零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210 8.2工程塑料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212 8.2.1工程塑料的選用2-212 8.2.2工程塑料件的製造方法2-212 8.2.3工程塑料零件設計的基本參數2-214 8.2.4工程塑料零件結構設計的注意事項2-216 8.3橡膠件結構設計的工藝性2-218 8.3.1橡膠件材料的選用2-218 8.3.2橡膠件結構與參數2-218 8.3.3橡膠件的精度2-220 8.3.4膠輥尺寸公差2-223 8.3.5橡膠製品的尺寸測量2-226 8.4焊接件結構設計工藝性2-226 8.4.

1常用金屬的焊接性2-226 8.4.2焊接方法及適用範圍2-228 8.4.3焊接接頭的形式2-232 8.4.4焊接坡口的基本形式與尺寸2-233 8.4.5焊接件結構的設計原則和注意事項2-239 8.4.6焊接件的幾何尺寸與形狀公差2-241 第9章零部件設計的裝配與維修工藝性要求 9.1一般裝配對零部件結構設計工藝性的要求2-243 9.1.1組成單獨的部件或裝配單元2-243 9.1.2結合工藝特點考慮結構的合理性2-244 9.1.3便於裝配操作2-245 9.1.4便於拆卸和維修2-247 9.2零部件的維修工藝性要求2-250 9.2.1保證拆卸的方便性2-250 9.2.

2考慮零件磨損後修復的可能性和方便性2-250 9.2.3減少機器的停工維修時間2-251 9.3過盈配合結構的裝配工藝性2-252 9.4自動裝配對零部件結構設計的要求2-254 參考文獻2-259 第2篇  機械零部件設計禁忌 第2章連接零部件設計禁忌 1.1螺紋連接12-3 1.1.1螺紋類型選擇禁忌12-3 1.1.2螺紋連接類型選用禁忌12-4 1.1.3螺栓組連接的受力分析禁忌12-6 1.1.4螺紋連接的結構設計禁忌12-7 1.1.5提高螺栓連接強度、剛度設計禁忌12-12 1.1.6螺紋連接的防松方法設計禁忌12-14 1.2鍵連接12-15 1.2.1平鍵連接設計禁忌12

-15 1.2.2斜鍵與半圓鍵設計禁忌12-17 1.3花鍵連接12-18 1.4銷連接12-19 1.5過盈連接12-21 1.6焊接12-25 1.7膠接12-32 1.8鉚接12-35 第2章傳動零部件設計禁忌 2.1帶傳動12-37 2.1.1帶傳動形式選擇禁忌12-37 2.1.2帶輪結構設計技巧與禁忌12-38 2.1.2.1平帶傳動的小帶輪結構設計技巧與禁忌12-38 2.1.2.2V帶輪結構設計技巧與禁忌12-38 2.1.2.3同步帶輪結構設計技巧與禁忌12-39 2.1.3帶傳動設計技巧與禁忌12-39 2.1.4帶傳動張緊設計技巧與禁忌12-41 2.1.4.1使用張緊

輪的張緊裝置12-42 2.1.4.2定期張緊裝置長外伸軸的支承12-43 2.1.4.3自動張緊裝置12-43 2.1.4.4帶傳動支承裝置要便於更換帶12-44 2.1.5帶傳動設計案例12-44 2.2鏈傳動12-45 2.2.1滾子鏈和鏈輪結構設計禁忌12-45 2.2.2鏈傳動設計禁忌12-46 2.2.3鏈傳動的佈置、張緊和潤滑禁忌12-47 2.2.4鏈傳動設計案例12-49 2.3齒輪傳動12-51 2.3.1齒輪機構中應注意的問題與禁忌12-51 2.3.2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中應注意的問題與禁忌12-52 2.3.3降低載荷係數的措施與禁忌12-53 2.3.3.1

減小動載係數Kv的措施12-53 2.3.3.2減小齒間載荷分配係數Kα的措施12-54 2.3.3.3減小齒向載荷分佈係數Kβ的措施12-54 2.3.4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應注意的問題與禁忌12-55 2.3.5齒輪結構設計禁忌12-57 2.3.5.1從齒輪受力合理性考慮齒輪結構的設計禁忌12-57 2.3.5.2從齒輪製造工藝性考慮齒輪結構的設計禁忌12-62 2.3.6齒輪傳動的潤滑技巧與禁忌12-64 2.3.7齒輪傳動設計案例12-66 2.4蝸杆傳動12-70 2.4.1蝸杆傳動設計技巧與禁忌12-70 2.4.2蝸杆傳動的潤滑及散熱技巧與禁忌12-72 2.4.3蝸杆傳動設計案

例12-74 2.5滑動螺旋傳動12-76 2.5.1螺旋傳動材料選擇禁忌12-76 2.5.2滑動螺旋傳動設計計算技巧與禁忌12-78 2.5.3螺旋千斤頂結構設計技巧與禁忌12-78 2.6減速器12-79 2.6.1常用減速器形式選擇禁忌12-79 2.6.1.1二級展開式圓柱齒輪減速器形式選擇禁忌12-79 2.6.1.2分流式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形式選擇禁忌12-80 2.6.1.3同軸式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選型分析12-82 2.6.1.4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形式選擇及禁忌12-82 2.6.1.5蝸杆減速器選型分析對比12-83 2.6.1.6蝸杆-齒輪減速器選型分析對比12-83

2.6.2減速器傳動比分配禁忌12-84 2.6.2.1儘量使傳動裝置外廓尺寸緊湊或重量較小12-84 2.6.2.2儘量使各級大齒輪浸油深度合理12-84 2.6.2.3使各級傳動承載能力近於相等的傳動比分配原則12-85 2.6.2.4禁忌各傳動件彼此之間發生干涉碰撞12-85 2.6.2.5提高傳動精度的傳動比分配原則12-86 2.6.3減速器的箱體結構設計禁忌12-87 2.6.3.1保證箱體剛度的結構禁忌12-87 2.6.3.2箱體結構要具有良好的工藝性12-88 2.6.4減速器的潤滑設計禁忌12-90 2.6.4.1油池深度的設計禁忌12-90 2.6.4.2輸油溝與軸承蓋導

油孔的設計禁忌12-91 2.6.4.3油面指示裝置設計12-92 2.6.5減速器分箱面結構設計禁忌12-93 2.6.6窺視孔與通氣器的結構設計禁忌12-94 2.6.7起吊裝置的設計禁忌12-95 2.6.8放油裝置的設計禁忌12-95 第3章軸系零部件設計禁忌 3.1軸12-97 3.1.1軸的強度計算禁忌12-97 3.1.1.1軸上傳動零件作用力方向判斷禁忌12-97 3.1.1.2傳動零件作用力所處平面判斷禁忌12-98 3.1.1.3彎矩圖繪製禁忌12-99 3.1.1.4轉矩圖繪製禁忌12-102 3.1.2軸的結構設計禁忌12-102 3.1.2.1符合力學要求的軸上零件

佈置禁忌12-103 3.1.2.2合理的軸上零件裝配方案禁忌12-104 3.1.2.3軸上零件的定位與固定禁忌12-105 3.1.2.4軸的結構工藝性設計禁忌12-109 3.1.2.5提高軸的疲勞強度措施及禁忌12-111 3.1.2.6空心軸的結構設計及禁忌12-112 3.1.3軸的剛度計算及相關結構禁忌12-113 3.1.3.1軸的剛度計算12-113 3.1.3.2軸的剛度與軸上零件佈置設計禁忌12-114 3.1.3.3軸的剛度與軸上零件結構設計禁忌12-116 3.2滑動軸承12-116 3.2.1滑動軸承支撐結構設計禁忌12-116 3.2.2滑動軸承的固定禁忌12-1

18 3.2.3滑動軸承的安裝與拆卸禁忌12-119 3.2.4滑動軸承的調整禁忌12-121 3.2.5滑動軸承的供油禁忌12-122 3.2.5.1滑動軸承油孔的設計禁忌12-122 3.2.5.2滑動軸承油溝的設計禁忌12-123 3.2.5.3滑動軸承油路的設計禁忌12-124 3.2.6防止滑動軸承階梯磨損禁忌12-125 3.3滾動軸承12-126 3.3.1滾動軸承類型選擇禁忌12-126 3.3.1.1滾動軸承類型選擇應考慮受力合理12-126 3.3.1.2軸系剛性與軸承類型選擇禁忌12-128 3.3.1.3高轉速條件下滾動軸承類型選擇禁忌12-129 3.3.2滾動軸承承

載能力計算禁忌12-129 3.3.2.1滾動軸承軸向載荷計算禁忌12-129 3.3.2.2滾動軸承徑向載荷計算禁忌12-132 3.3.2.3滾動軸承當量動載荷計算禁忌12-133 3.3.2.4滾動軸承承載能力計算禁忌12-133 3.3.3滾動軸承軸系支承固定形式設計禁忌12-134 3.3.4滾動軸承的配置設計禁忌12-136 3.3.4.1角接觸軸承正裝與反裝的性能對比12-136 3.3.4.2軸承配置對提高軸系旋轉精度的設計禁忌12-137 3.3.5滾動軸承對軸上零件位置的調整設計禁忌12-139 3.3.6滾動軸承的配合禁忌12-139 3.3.7滾動軸承的裝配禁忌12-1

40 3.3.8滾動軸承的拆卸禁忌12-143 3.3.9滾動軸承的潤滑禁忌12-144 3.3.10滾動軸承的密封禁忌12-145 3.4聯軸器與離合器12-148 3.4.1聯軸器類型選擇禁忌12-148 3.4.2聯軸器位置設計禁忌12-150 3.4.3聯軸器結構設計禁忌12-151 3.4.4離合器設計禁忌12-153 參考文獻12-156

利用田口方法改善多軸向脊椎骨釘頭部U型槽之性能

為了解決螺旋千斤頂原理的問題,作者劉崇震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與分析脊椎產品中多軸向脊椎釘、鎖固螺絲與連接桿的結合後,對於多軸向脊椎釘的頭部U槽是否會產品剛性不足或影響其他品質之研究,探討不同的多軸向頭部U槽的參數,如頭部外徑、牙型、導程、內徑及螺紋角度等,對多軸向頭部U槽結構剛性之影響,進而決定最佳的多軸向脊椎釘的頭部U槽參數。以田口式實驗計畫法之L9直交表進行實驗分析結果,針對多軸向脊椎釘的頭部U槽上的溝槽被放置連接桿後,利用扭力板手將鎖固螺絲鎖入至多軸向脊椎釘的頭部U槽裡,並鎖入160Kgf-cm值時進行研究結果,驗證其最佳多軸向脊椎釘的頭部U槽的剛性參數與影響因子條件順序為何?經過測試數據的統計分析,而最佳條件;為頭部外徑Ø13

.0mm(Factor A)、螺紋內徑與導程Ø10.3×1.5mm (Factor B) 、螺紋角度5°(Factor C),影響因子順序:以螺紋角度>頭部外徑>螺紋內徑與導程。所呈現的資料及數據,作為日後研發多軸向脊椎釘重要參考指標。

機械設備維修全程圖解(第2版)

為了解決螺旋千斤頂原理的問題,作者鍾翔山 這樣論述:

本書針對當前機械設備發展狀況,結合機械設備維修的實際需求,詳細講解了機械設備維修的操作步驟、過程、要點、注意事項等。 主要內容包括:機械設備維修技術基礎,機械設備維修基本操作技術,機械設備的拆卸、清洗、潤滑及起重,機床設備的安裝與維護,機械設備零部件的裝配及維修,機械設備的修理,數控機床類設備的修理,機械設備維修品質的檢驗等。 本書注重傳統實用設備維修技術與現代維修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融合,語言通俗易懂、敘述簡明扼要,突出實用性、針對性、先進性和系統性。書中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圖例,力求圖文並茂,內容翔實,便於讀者的理解及應用。 本書可供從事機械設備維修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高校

相關專業師生學習參考。 第1章 機械設備維修技術基礎001 1.1機械設備維修的工作內容、特點及應用001 1.2機械設備維修的分類及工作過程002 1.3設備故障的判斷及零件失效的形式004 1.4機械設備維修測量技術012 1.4.1常用的通用量具及使用012 1.4.2常用的專用量具及使用025 1.4.3常用的維修檢具及使用027 1.4.4工件測量的方法031 1.5維修機械零件的檢驗033 1.5.1機械零件的檢驗分類034 1.5.2機械零件的檢驗內容034 1.5.3機械零件的檢驗方法035 1.5.4典型機械零件的檢驗036 第2章 機械設備維修基本操作

技術038 2.1鏨削038 2.1.1鏨削的工具與應用038 2.1.2鏨削的操作方法039 2.1.3油槽的鏨削操作040 2.2銼削042 2.2.1銼削的工具與應用043 2.2.2銼削的操作方法044 2.3孔加工049 2.3.1鑽孔的設備與工具049 2.3.2鑽頭刃磨與修磨的操作052 2.3.3鑽孔的操作方法056 2.3.4特殊孔的鑽削059 2.3.5擴孔與鍃孔061 2.3.6鉸孔063 2.4螺紋加工066 2.4.1攻螺紋066 2.4.2套螺紋070 2.5刮削072 2.5.1刮削的工具與應用073 2.5.2刮削的操作方法074 2.5.3常見形面的刮削操作0

76 2.6研磨079 2.6.1研磨的工具與應用079 2.6.2研磨的操作方法082 2.6.3常見形面的研磨操作083 第3章 機械設備的拆卸、清洗、潤滑及起重086 3.1機械設備的拆卸086 3.1.1設備修理常用的拆卸工具及操作086 3.1.2設備修理常用的輔助設備及操作089 3.1.3機械設備的拆卸原則及注意事項090 3.1.4機械設備常用的拆卸方法091 3.1.5典型零部件的拆卸094 3.2維修零件的清洗095 3.2.1清洗方法的選用095 3.2.2清洗的操作097 3.2.3常用零部件的清洗102 3.3機器及零件的潤滑103 3.3.1潤滑劑的形式及選用原則

103 3.3.2潤滑油的品種及選用104 3.3.3潤滑油的主要品質指標及失效鑒別方法107 3.3.4潤滑脂的主要應用111 3.3.5潤滑脂的主要品質指標及失效鑒別方法113 3.4機械設備維修的起重115 3.4.1起重設備的選用原則115 3.4.2千斤頂的結構及操作注意事項116 3.4.3手動葫蘆的結構及操作注意事項117 3.4.4起重機的結構及操作注意事項119 第4章 機床設備的安裝與維護121 4.1機床安裝的程式及技術要求121 4.1.1機床安裝的程式121 4.1.2機床設備地基基礎的要求122 4.1.3機床安裝的技術要求123 4.2機床安裝的過程及實例125

4.2.1設備安裝材料的準備125 4.2.2機床安裝的過程127 4.2.3金屬切削機床安裝基礎的製作及檢查129 4.2.4機床在基礎上的安裝方法130 4.2.5臥式車床安裝實例132 4.3普通機床的維護保養133 4.3.1設備的潤滑134 4.3.2潤滑系統的密封137 4.3.3機床潤滑系統的清洗及保養141 4.3.4機床的操作規程和日常保養143 4.4動、靜壓軸承和動、靜壓導軌的調整與維修146 4.4.1動壓軸承和動壓導軌的工作原理、調整及維修146 4.4.2靜壓軸承和靜壓導軌的工作原理、調整及維修149 4.5設備常見密封裝置的修理154 4.5.1靜密封的修理15

5 4.5.2動密封的修理156 4.5.3機械密封的修理161 第5章 機械設備零部件的裝配及維修164 5.1機械零件修復的一般方法164 5.1.1機械修復法164 5.1.2焊接修復法169 5.1.3電鍍修復法177 5.1.4粘接修復法179 5.1.5刮研修復法182 5.2機械零件維修方法的選擇185 5.2.1機械零件修復或更換的原則185 5.2.2典型零件修復、更換方式的確定187 5.3零件修復方法的選擇189 5.4常見零件的修理193 5.4.1軸的修理193 5.4.2絲杠的修理195 5.4.3齒輪的修理196 5.4.4殼體零件的修理198 5.5常見傳動機

構的裝配與修理200 5.5.1帶傳動機構的裝配與檢修200 5.5.2鏈傳動機構的裝配與修理203 5.5.3齒輪傳動機構的裝配與修理204 5.5.4蝸輪蝸杆傳動機構的裝配與修理211 5.5.5曲柄滑塊機構的修理214 5.5.6螺旋傳動機構的裝配與修理216 5.6典型零部件的修理219 5.6.1滑動軸承的裝配、調整與修理219 5.6.2滾動軸承的裝配、調整與檢修224 5.6.3機床主軸組件的修理232 5.6.4機床導軌的修理要點及檢測237 5.6.5機床導軌的刮削修復操作要點246 5.7液壓傳動系統的檢修251 5.7.1液壓系統的維護檢修及故障處理251 5.7.2常見

液壓元件的修理254 5.7.3典型液壓回路的調整及維護255 第6章 機械設備的修理260 6.1機械設備修理前的準備工作260 6.1.1技術準備工作260 6.1.2物質準備工作263 6.2設備故障的診斷及修理方案的確定264 6.2.1設備故障的診斷265 6.2.2制訂修理方案267 6.3車床的修理268 6.3.1臥式車床主要零部件的結構268 6.3.2車床修理前的準備工作275 6.3.3車床主要部件的修理277 6.3.4車床的裝配順序和方法290 6.3.5車床的試車驗收292 6.3.6車床常見故障及排除296 6.4銑床的修理299 6.4.1臥式銑床的結構299

6.4.2銑床修理前的準備工作302 6.4.3銑床典型部件的修理304 6.4.4銑床的試車驗收312 6.4.5臥式銑床常見的故障及排除方法314 6.5磨床的修理316 6.5.1M131W型萬能外圓磨床的結構和傳動原理316 6.5.2M131W型萬能外圓磨床液壓系統的調試及常見故障修理320 6.5.3磨床常見的故障及排除方法328 6.6機床電氣控制線路的維修330 6.6.1常用機床電氣控制線路維修的一般方法330 6.6.2車床電氣控制線路的維修331 6.6.3銑床電氣控制線路的維修333 第7章 數控機床類設備的修理335 7.1數控機床關鍵零部件的特點335 7.2數

控機床的故障分析與檢查338 7.2.1數控機床故障分類339 7.2.2故障原因分析339 7.2.3數控機床故障檢查340 7.3數控機床機械部件的故障診斷與維修341 7.3.1診斷故障的方法與技術341 7.3.2主軸部件的故障診斷與維護344 7.3.3滾珠絲杠螺母副的故障診斷與維護346 7.3.4導軌副的故障診斷與維護347 7.3.5刀庫及換刀裝置的故障診斷與維護350 7.4數控機床伺服系統故障診斷與維修351 7.4.1主軸伺服系統故障診斷與維修351 7.4.2進給伺服系統故障診斷與維修354 7.5數控機床液壓與氣動系統的故障診斷與維護357 7.5.1液壓傳動系統的故

障診斷與維護357 7.5.2氣動系統的故障及維修361 7.6數控設備的維護保養362 第8章 機械設備維修品質的檢驗367 8.1機械設備維修品質的檢驗內容與要求367 8.2機床修理品質的核對總和機床試驗368 8.2.1機床的裝配品質368 8.2.2機床液壓系統的裝配品質368 8.2.3潤滑系統的裝配品質369 8.2.4電氣系統的裝配品質370 8.2.5機床的運轉試驗371 8.2.6機床工作精度的檢驗373 8.3機床幾何精度的檢測373 8.3.1機床幾何精度檢測的一般規則373 8.3.2臥式車床幾何精度的檢測374 8.3.3銑床幾何精度的檢測381 8.3.4磨床幾

何精度的檢測386 8.4設備負荷實驗389 8.4.1設備負荷實驗的內容及要求389 8.4.2設備負荷實驗的故障及排除390 8.5設備工作試驗391 8.5.1設備工作試驗內容391 8.5.2工件產生瑕疵的原因及排除方法392 8.6數控機床修理品質的檢驗398 8.6.1機床精度的檢測399 8.6.2數控設備性能的檢查404 參考文獻406 機械設備是現代社會進行生產和用於服務的重要裝備,其服務領域很廣。隨著工業技術的進步,機械設備正朝著自控、成套和機電一體化方向發展。機械設備維修是一門涉及知識面廣、專業性強的技術,其所維修的機械設備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操作人

員的技術水準及當今的科技水準。 為滿足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筆者以提高維修人員的實際水準為出發點,結合機械設備的發展方向及新時期對機械設備維修操作的要求,在繼承傳統機械設備經典維修工藝內容的基礎上,對新設備、新工藝等進行了大量補充,精心編寫,形成了本書。 本書第1版根據機械設備維修的實際需求,注重傳統實用設備維修技術與現代維修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融合,對機械設備維修方法的操作步驟、過程、要點、注意事項等方方面面進行了分析與講解。第2版在保持第1版編寫特色的基礎上,圍繞機械設備維修的全部操作過程,以全程、全域的視野,對第1版內容進一步優化、整理和系統歸納,進一步強化了“實用、先進、全程

”的編寫理念,進一步突出了幫助讀者提供維修技能及實際工作能力的編寫目的,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細化了各維修工序的操作步驟、要點;增加了維修過程中容易被忽略的“潤滑、起重”等生產工序的內容;考慮到維修機械設備的特性,以及本書姊妹篇《機械設備裝配全程圖解》對機械設備的裝配已有較詳細的講解,本書刪除了第1版中“機械設備零部件的裝配”章節;針對第1版在機械設備安裝及維護方面內容的不足,本次修訂新增了“機床設備的安裝與維護”章節。 本書既可作為機械設備維修操作人員的培訓及自學用書,也可作為從事機械設備維修的技術人員以及高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書。 本書由鐘翔山主編,鐘禮耀、鐘翔嶼、孫東紅、鐘靜玲、

陳黎娟任副主編,參加資料整理與編寫的有曾冬秀、周蓮英、周彬林、劉梅連、歐陽勇、周愛芳、周建華、胡程英、彭英、週四平、李擁軍、李衛平、週六根、曾俊斌,參與部分文字處理工作的有鐘師源、孫雨暄、歐陽露、周宇瓊、付英、劉玉燕等。全書由鐘翔山整理統稿,鐘禮耀、鐘翔嶼、孫東紅校審。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同行及有關專家、高級技師等的熱情幫助、指導和鼓勵,在此一併表示由衷的感謝,然而由於水準所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停車輔助系統之研究

為了解決螺旋千斤頂原理的問題,作者林義順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研究停車輔助系統,其主要功能是以低成本的方式輔助駕駛者輕鬆的完成路邊停車動作,此系統會先偵測停車空間大小,再依據系統判斷是否符合預停車之停車空間大小,並可輔助駕駛者將預停車車輛停入停車空間。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如何設計停車輔助系統之機構與偵測停車空間大小;其內容包括停車空間分析、路邊停車分析、升降馬達與輔助馬達扭力評估等。首先,在停車輔助系統之機構設計方面,收集國內外有關起落架機構的文獻與專利,依據機構收放不同的特性加以分類整理,以現有起落機構與停車輔助機構之基礎下,應用創意設計方法,從中挑選最佳之設計機構,並且以軟體繪製停車輔助機構之實體架構、建立其模型進行運動模擬分析;並評估

停車輔助機構之馬達,即評估升降馬達與輔助馬達之需求扭力,其計算數值結果分別進行軟體模擬與實驗方式來驗證比對,最後制訂出停車輔助機構之馬達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