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性噪音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衝擊性噪音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淨修寫的 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含甲、乙級技能檢定學科試題(第八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第㆒章緒論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也說明:第㆓章我國干擾性噪音分類與特性. 文獻或法令. 對噪音的定義. 噪音管制法. 超過管制標準之聲音。 噪音管制修正法. 生活環境㆗足以妨害國民健康、生活環境安寧.

國立東華大學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陳福士所指導 陳茜如的 花蓮縣計程車司機骨質密度與身體活動量調查研究 (2018),提出衝擊性噪音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計程車司機、骨質密度、身體活動量、久坐生活型態。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工業與系統工程研究所 趙金榮所指導 羅崧豪的 噪音環境下之工作表現、生理訊號及心智負荷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噪音、警示音效、心率變異性、膚電反應、NASA-TLX心智負荷量表的重點而找出了 衝擊性噪音定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100年度第一梯次甲級衛生管理師參考解答(100.03.27)則補充:(3)衝擊性噪音:當一噪音之繼續時間在1秒以下時,稱為衝擊性噪音。 測定方法:應先以示波器檢核該噪音是否符合衝擊性噪音之定義,再進行測定其峰值音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衝擊性噪音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含甲、乙級技能檢定學科試題(第八版)

為了解決衝擊性噪音定義的問題,作者陳淨修 這樣論述:

  本書為針對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證照考試所撰寫之專用書籍,各章皆附有相關考題,書末收錄歷屆試題可供練習並掌握命題趨勢,同時附有解答,方便自學讀者研讀應考。   全書共九章,第一章為物理性作業相關法規,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紹溫濕環境認知、量測儀器評估方法及控制,第五章至第七章介紹噪音之量測儀器、評估方法及控制,第八章至第九章則特別針對通風監測及照度監測,分別介紹其基本概念、實驗步驟及結果討論。   物理性危害因子為職場中普遍存在之危害,包括極端溫濕環境、噪音、振動、採光照明、輻射、異常氣壓等,尤其是高溫危害及噪音危害更常見於勞工之職業病中。為改善物理性作業環境,政府規定該等作

業環境需定期委由持有甲級或乙級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證照人員實施量測,以作為診斷、評估、改善作業環境之依據,確保勞工之身體健康;因此,物理性作業環境監測相關證照考試,長久以來一直是炙手可熱的證照之一,對於求職或升職,皆有極大的加分效果。   第八版除了更新資訊及勘誤修正外,主要增加109~110年度相關證照考題,想要事半功倍、順利取得證照的人,本書絕對是您最佳的選擇。  

花蓮縣計程車司機骨質密度與身體活動量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衝擊性噪音定義的問題,作者陳茜如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花蓮縣計程車司機之骨質密度及身體活動量現況調查。骨骼的健康對老化社會是一項重要的指標,骨質密度過低可能造成嚴重骨折,導致臥床或死亡,增加醫療照護成本,但是對於計程車司機之骨質密度與身體活動量調查付之闕如。而計程車司機久坐的工作型態造成低身體活動,對骨骼健康可能已經產生危害,探討計程車司機族群的骨質密度及身體活動量有其重要性。本研究乃以花蓮縣計程車司機為主要研究對象,於107年12月16日到108年1月15日調查期間共發出120份問卷,有效問卷116份。蒐集到的資料使用交叉分析表、卡方檢定、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及雪費事後考驗及Spearman相關係數檢定進行分析,研究對象平均

年齡為53.52±8.74歲、現職工作年資平均為5.18±13.20年、每日開車時數平均為7.11±2.91小時、有抽菸習慣者53人(45.7%),沒有抽菸習慣者47人(40.5%),已戒菸者16人(13.8%);無規律運動習慣者佔較多數65人(56.0%),有規律運動習慣者51人(44.0%),整體骨質密度與同年齡族群相比未達顯著。研究發現花蓮縣計程車司機49歲以上身體活動量高於50歲以上、開車15年以下者身體活動量低於開車16年以上者;開車年資6年以下者骨質密度高於開車16-29年、沒有抽菸習慣者骨質密度高於有抽菸或已戒菸者;有從事費力身體活動者骨質密度與身體活動量相關性達顯著。計程車司機

族群因工作性質所以身體活動量低、且較高比例有抽菸習慣,應鼓勵其在日常生活中以零碎時間提高身體活動量,且從費力身體活動,以減少骨質密度的流失。

噪音環境下之工作表現、生理訊號及心智負荷之研究

為了解決衝擊性噪音定義的問題,作者羅崧豪 這樣論述: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科技日新月異,各式產業的工廠都在追求卓越,然而在生產製造的過程中,機具設備的運作卻會同時產生出令人不適的聲音,就是所謂的噪音。長期處於噪音的環境下,除了對聽覺能力與心理健康方面有所影響外,也會造成注意力降低,增加判斷的失誤率與反應遲鈍的情形發生。而噪音不僅對人體有影響外,也會因生理狀況而帶動情緒上的影響。不同的聲音會使人的生理有不同的反應出現,聽音樂可以放鬆身心,而噪音會造成心境焦慮、煩躁等情況。本研究探討在戰情室中出現的噪音分貝級數大小以及警示音效的提醒對人員之工作表現是否有影響。藉此評估現今戰情室中的環境是否能夠使人員達到最佳化的工作成效。本研究以雷達模擬介面結

合戰情室環境噪音模擬,每人進行每次為時2分鐘之實驗作業,共計6次,探討受測人員在兩個自變項:不同的噪音分貝級數大小( 40 dBA、70 dBA、100 dBA)、是否有警示音效(有提醒、無提醒)下,對雷達介面威脅通報之生理指標數據、NASA-TLX心智負荷以及績效表現等依變項之影響程度是否顯著。本實驗受測者共計23位,包含男性12位、女性11位。依變項為: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膚電反應(Galvanic Skin Response)、NASA-TLX心智負荷量表、績效表現。研究結果顯示,在雷達介面威脅通報實驗中,受測者在實驗階段的精神狀態明顯高於休息階段

,呈現顯著差異。在實驗狀態會因心理壓力增加而導致績效正確率增加,換句話說,因壓力的增加使專注力提升。其餘因子雖未達顯著差異,但皆有影響程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