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苴罅漏注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補苴罅漏注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惠綿寫的 中原音韻箋釋(兩冊)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補苴罅漏注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原音韻箋釋(兩冊)

為了解決補苴罅漏注音的問題,作者李惠綿 這樣論述:

本書跨越戲曲與音韻兩大領域,通釋《中原音韻》全書 全面箋釋此部戲曲音韻學開山之作,對元明清戲曲音韻學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周德清(一二七七〜一三六五)編撰《中原音韻》,兼具「曲韻、曲論、曲譜、曲選、曲評、曲唱」之性質,是第一本曲學專著,也是戲曲音韻學開山之作,影響後世深遠。本書作者歷時六年完成《中原音韻箋釋》,約四十萬字,是目前第一本完整的箋釋。依據原著內容,分「韻譜之部」和「正語作詞起例之部」兩冊。「韻譜」有十九韻部,為元曲押韻之依據。「正語作詞起例」共二十七條,前二十五條屬「正語起例」之性質,闡釋中原音系及審音辨字等要義;最後兩條屬「作詞起例」之性質,論述創作北曲之原理原則與

鑑賞評點。   本書兼顧戲曲知識與音韻脈絡,對文本詳加「箋釋」,或考訂,或辯證,或演繹,或舉例,以期充實完備。全書有三個特點,其一,溯源十九韻部的讀音,係摘錄《廣韻》或《集韻》之反切釋義,別於明代王文璧增註《中原音韻》。其二,採取中原音系有入聲的觀點,釐清「戲曲正音」與「實際語音」之別。戲曲正音入派三聲,是為廣其押韻;而實際語音在誦讀之間,仍有入聲之別。其三,以現存元曲印證周德清之說,有助於具體掌握《中原音韻》生機活潑的語言意義。箋釋引用資料豐富,務求詳實,理論明確,脈絡清晰。本書跨越戲曲與音韻,旨在通釋全書,便於讀者明白知曉,對元明清戲曲音韻學之研究有重大意義。 名家推薦   曾永義(

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名譽教授)   姚榮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金周生(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共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