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苴罅漏造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系 劉文起所指導 陳玲玉的 韓非子儲說事例研究 (2003),提出補苴罅漏造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韓非、儲說、政治思想、文學、史事、人物、題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補苴罅漏造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韓非子儲說事例研究

為了解決補苴罅漏造句的問題,作者陳玲玉 這樣論述:

韓非身處在一個外逼於強鄰,內阻於重人的弱小祖國。在此一局勢下,韓非所希冀的是如何圖生存,進而厚植實力,以期國富兵強,解邦國之危。因此,法、術、勢思想的提出,就是要讓君王藉由集權、任法、用術,以達到國家治強的目的。 韓非為了擺脫生硬的理論,也為了讓政治主張更顯得平實而鮮明,所以,在〈儲說〉中以一個個的故事作為例證,來說明命題,讓觀點具體化、形象化。這一則則的事例,題材來源廣博,取用了民間傳說和大量的引述歷史事件,以及自創寓言,甚至改鑄孔子形象,作為其理論的代言者。而在故事的內容的選擇上多偏向於世態人情和政治樣貌,透過對社會生活面的描述,可以獲致感同身受之效;以政治樣貌為內容

,可收惕勵之功。 而從〈儲說〉中的事例,可見社會的縮影,從其中可挖掘出豐富的史料,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社會結構、經濟現象和文化的水平。這些史實的結合參讀可以還原部分先秦史的真象,可收補苴罅漏,旁通正證之功。 由於事例是以簡短故事的型態來證成思想、學說,所以,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比較單純,這種單純的筆調,使得人物的個性更顯得鮮明凸出,通過對人物言談、舉止動作的描寫,形象地勾勒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君有愚昧、明智之別,臣有良、奸之分,而智者、愚者、誠信者、機心巧詐者兼而有之,更有搖身一變而為法家的孔子,形象各異。〈儲說〉中的人物,無論是正面成負面的角色,皆負

有其角色功能,都用以宣揚或反襯韓非的思想。至於〈儲說〉事例中,另一個文學的表現,在於謀篇布局和行文的方法。就謀篇布局言,在單篇結構、「說」中事例的組合方式、情節的安排、敘述與點題方式及「一曰」的運用等方面,都展現了謀篇布局的巧思。就行文方法言,在鍊字、鍛句上可見其修辭手法運用的靈活。所以,從謀論布局和遣詞造句等藝術表現手法,可見〈儲說〉事例在思想價值外,也是豐富的文學藝術淵藪。 〈儲說〉中的事例,主要是用來宣揚韓非的政治思想,以期使國君獲致治強之功,讓國家躋於富強之域。韓非的政治思想是由「術、法、勢」三者所架構而成。君主必須執術,並且循法按實,才能去偽止姦,任人唯才。人主要

以法治國,立法、明法,並以賞罰為行法的後盾,信賞必罰,厚賞重罰,甚至,以嚴刑重罰收以刑去刑之效。至於君主握勢就擁有權位,可以勝眾、固位,因此,權勢必須由國君所操持,不能與群臣共勢,執柄處勢,才能矯下行法。術、法、勢三者,雖然各有界域,但必須三者統合運用,才能產生政治上的效能,而共趨君國公利,獲致霸主之功。 〈儲說〉中以一則則的事例來宣揚韓非的思想主張,並且從中表現出諸多的文學藝術手法,也記載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在史學、文學、哲理上各有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