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製造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曹常成寫的 中小企業重大職災特性探討-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18 和曹常成、謝賢書、蔡永銘的 製造業職災情境分析與致災行為研究IOSH99-S316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勞工安全衛生工作手冊也說明:4.2.1醫護單位一般安全衛生工作守則…………………………11 ... 1.2本守則所稱員工或勞工係依勞工安全衛生法第二條規定,謂受本院雇用. 從事工作獲致 ... 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和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出版 。

銘傳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 胡秀華所指導 蔣孟宏的 國際企業在協助身心障礙者的永續機制 (2021),提出製造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際企業、身心障礙者、ESG、永續目標、永續機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研究所 馬財專所指導 郭育孝的 毛筆製筆師傅的職涯發展與困境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毛筆師傅、職涯發展、職涯困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製造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的解答。

最後網站職業安全健康局 - hanselo.online則補充:安全 健康環保督導員(製造業)綜合證書SHES (MFG) 粵語. ... 處工作的法例要求及竹棚架工作安全守則」 網上公開講座安全委員会、衛生委員会等の設置制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製造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小企業重大職災特性探討-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18

為了解決製造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的問題,作者曹常成 這樣論述:

  台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中小企業佔全國企業體之九成七以上,且雇用本國就業人口約七成。但根據勞委會檢查資料顯示,重大職災有87.3%發生於中小企業,故本研究彙整2002-2009年共2,834筆重大職災進行統計分析,以暸解中小企業重大職災概況,並以大型企業為對照組。 本研究發現中小企業重大職災具有以下特性:   (1)近年職災件數有下降趨勢,但降幅較大型企業緩慢;發生時間以「11-12點及16-17點」及「夏季」最多;罹災者以「年資1年以下」及從事「技術工及有關工作人員」的勞工最多;罹災事業單位以「營造業」及「一級承攬」為最,且罹災事業單位「未設置安衛人員」、「未實施自動檢查」

、「未辦理安衛教育」及「未訂定安衛守則」皆高達6成以上;災害特性則以「墜落、滾落」災害類型及「營建物及施工設備」媒介物最多;致災原因以不安全行為之「危險作業行為」及不安全狀況之「工具用具不良」為最常見。   (2)致災情境方面,以「營造業」進行「專業工程作業」、勞工以「營建物與施工設備」進行「專業工程作業」、及以「建物與施工設備」進行作業導致「墜落、滾落」職災有顯著相關。   (3)發生重大職災之中小企業可分三大集群:「小型(1-9人)、未實施安衛管理之營造業事業單位」、「中大型(10人以上)、有實施安衛管理之製造業事業單位」及「中型(10-99人)、未實施安衛管理之事業單位」;   (4)「

一級承攬」之「中小型營造業」雇用「年資未滿1年」勞工,以「營建物及施工設備」進行作業而發生「墜落、滾落」災害有顯著關連性;「無承攬關係」之「中小型製造業」雇用「年資未滿1年」且「未接受安衛教育訓練」之勞工而發生「被夾、被捲」災害有顯著關連性。   本研究建議勞委會、工業局等進行中小企業安衛輔導計畫時,將提升勞工的危害意識列為輔導目標之一,藉此減少勞工因「危險作業行為」及「個人防護具使用不當」而發生職災;建議檢查機構於夏季加強輔導、宣導及檢查之頻率及範圍,尤其是颱風或豪雨後的搶修工程,同時加強營建物及機械設備等之防護措施檢查,確認雇主已採取防止「墜落、滾落」及「被夾、被捲」災害之措施;建議事業

單位強化新進勞工之安衛知能與態度。另建議將來應對微型企業(1-9人)進行更深入的防災探討研究。

國際企業在協助身心障礙者的永續機制

為了解決製造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的問題,作者蔣孟宏 這樣論述:

如今網路越來越發達,許多的身心障礙者逐見被看見,永續的意識也紛紛的烙印在我們的心中。許多國際企業紛紛在他們的公司機制之中推動了永續的概念,透過企業社會責任衍生的ESG其中涵蓋了永續發展目標,透過永續發展目標來達到公司的機制。本研究透過內容分析法來了解到2020年最會賺錢的50大國際企業是用何種身心障礙機制來達到身心障礙永續目標來協助身心障礙者,最終選出不同產業身心障礙永續機制最多的國際企業,例如:服務業:中華航空;金融業:中信;製造業:明基友達;透過選出不同產業國際企業可以讓後續有興趣的研究者或相關產業的公司當作日後的參考依據。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出的結果,給予後續的相關研究建議,以供後續有興

趣研究者延伸此主題發展。

製造業職災情境分析與致災行為研究IOSH99-S316

為了解決製造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的問題,作者曹常成、謝賢書、蔡永銘 這樣論述:

  我國製造業職業災害件數居全產業之冠。為具體剖析製造業職災之關鍵致災因素,本研究透過「重大職災資料庫」與「勞保資料庫」,蒐集彙整91至98年製造業職災案例,利用相關及殘差分析,探討職災事故之特性、趨勢及致災之不安全行為與不安全狀況。並針對國內安全管理績效良好的企業進行個案研究,分析其成功的途徑,歸納出成功的關鍵因素,編撰「職場安全方案實務彙編」。   研究結果發現,製造業重大職災致災不安全行為以「危險作業行為」發生次數最多(417件,55.2%);致災不安全狀況以「機械、設備不良」發生次數最高(207件,27.4%)。另重大職災與勞保資料庫災害特性分析結果同時顯示,罹災時間以在「4–6月

」、「星期一」及「下午14–16點」居冠;罹災勞工以「男性」、「25–34歲」、「工作年資1–5年」、「未接受過安衛教育訓練」及「機械操作工」為主;災害發生單位以「金屬製品製造業」、「規模1–9人」、「沒有實施自動檢查」、「未訂定安衛守則」與「未辦理安衛教育訓練」最多;作業類別以「機械設備作業」最高;媒介物以「動力機械」及「裝卸運搬機械」居冠;災害類型則以「墜落/滾落」及「被夾/被捲」為主,受災部位以「頭頸」、「全身」最多。   此外,研究結果亦顯示,致災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狀況與「作業類別、媒介物」有顯著相關;「災害類型」與「致災媒介物、受災部位」有顯著相關。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政府及事業單位發展

安全介入、實施安衛教育訓練、訂定檢查重點之參考。編撰完成之「職場安全方案實務彙編」則可提供事業單位作為推動安全管理之實務手冊,以落實自主安全管理。

毛筆製筆師傅的職涯發展與困境探討

為了解決製造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的問題,作者郭育孝 這樣論述:

毛筆在中華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無數的珍稀國寶皆透過毛筆創作而成,但製筆工藝卻很少被人看見。在毛筆需求的輝煌時代下,透過師徒制培育出無數的毛筆師傅,得以讓工藝不斷傳承下去。社會與科技的演進之下,毛筆逐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製筆師傅們因此面臨到職涯的重大轉變。探討他們遇到職涯困境時如何去應對,在轉變的過程中對於職涯的想法有何改變;去看見在相同的困境下不同師傅憑藉自身職能發展出多元現況樣貌。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式,透過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並以立意抽樣選取研究對象,除了製筆師傅外還有販售毛筆業者與相關公部門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從各類文獻中找尋問題設計半結構式訪談大綱,了解製筆師傅整體職

涯發展歷程,從學徒初始故事到未來規劃進行瞭解,做為研究結論以及建議之參考依據。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前期職涯深受自身背景影響、職涯路徑與自身職能和選擇關係密切、師傅對於工作認同感影響後續製筆業發展。受訪師傅皆由師徒制模式訓練而成,每一步的選擇往往受到各種外在條件影響,面對職涯困境的奮戰歷程成為精彩的故事片段:對於製筆業的未來多數師傅持悲觀態度,不願年輕一代繼續從事,但對於自己的手藝卻有著無比的自豪感,願意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下貢獻畢生所學,用自身微光照亮臺灣製筆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