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普魯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西普魯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雋寫的 法西斯的覆滅:攻克柏林 和賽巴斯提安.哈夫納的 不含傳說的普魯士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書籍 和左岸文化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王琪所指導 陳政源的 納粹德國「新秩序」下的東歐政策研究 (2017),提出西普魯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納粹德國、新秩序、大德意志帝國、生存空間、猶太人大屠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王琪所指導 王世宏的 腓特烈大帝的開明專制與國家利益 (2016),提出因為有 腓特烈大帝、開明專制、啟蒙、普魯士、反馬基維利的重點而找出了 西普魯士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西普魯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西斯的覆滅:攻克柏林

為了解決西普魯士的問題,作者楊雋 這樣論述:

介紹了諾曼底戰役后,反法西斯同盟東西対進,逐步逼近德國本土,納粹的最終敗亡已經不可避免,但是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卻不願投降,他想頑抗到底。為了徹底打敗德國,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同盟國方面決定由蘇軍攻克柏林。1945年4月15日,蘇軍集中3個方面軍的強大兵力發動柏林戰役。4月30日,希特勒飲彈自盡。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5月8日,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法西斯覆滅。 第一章 西線鏖戰第一節市場一花園行動第二節遙遠的橋第三節「萊茵河看守」計划第四節阿登反擊戰第五節「秋霧計划」破產第二章 從維斯瓦河到奧得河第一節東線危局第二節維斯瓦河「樣板房」第三節維斯瓦河一奧得河戰役第三

章 政治角力第一節納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第二節雅爾塔會議第四章 萊茵河戰役第一節美英盟軍新的進攻計划第二節清掃萊茵河西岸第三節奪橋行動第四節橫渡萊茵河第五節橫掃德國中部第五章 蘇軍的后方大清理第一節側翼危機第二節西里西亞戰役和波森攻防戰第三節肅清波美拉尼亞、西普魯士和東普魯士的德軍第六章 目標柏林第一節爭奪柏林第二節蘇軍在進攻柏林前的准備第三節德軍為保衛首都而做的准備第七章 突破奧得—尼斯河防線第一節逼近柏林第二節蘇軍的側翼攻勢第三節希特勒的最后一個生日第四節蘇軍就在柏林城外第八章 兵圍德國首都第一節納粹高層的鬧劇第二節孤軍困守柏林城第三節緊縮包圍圈第九章 歐洲的最后一戰第一節向柏林市中心突進

第二節攻克德國國會大廈第三節希特勒自盡第四節德國法西斯覆滅 1944年6月6日,盟軍出動1萬多架飛機,近6000艘艦船,再加上接近300萬人的強大兵力,發起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在盟軍強大的空軍和海軍火力下,希特勒反復吹噓的「大西洋壁壘」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盟軍數百萬大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立即鞏固灘頭陣地,並向法國腹地進攻。

西普魯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市井小民大企劃 !
邀請民眾齊唱【塔綠班之歌】
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這幾天翁P在參加美國政治學年會討論台灣議題,十分之辛苦,但他還是來跟我們討論美國和世界的政治現況啦~~~~ft.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翁履中

不會吧,美國政府又要關門了,你在開我玩笑嗎?根據天下雜誌網路版的報導,【本週五中午,也就是美國時間週四午夜,華府可能迎來「關門時刻」。

9月30日是美國聯邦政府財政年度的結束日,如果沒有通過法案或找到其他方法,聯邦政府就會被迫部份停止運作,這將是最近10年來的第三次。先前分別是在歐巴馬和川普任內。

#美國政府關門 這件事,投資人不需要過度恐慌,以歷史經驗來看,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停擺了14次,標普500指數在關門期間並沒有太劇烈的震蕩。在最近一次,川普時代美國政府關門了34天,標普500指數還上漲了10%。

避險基金經理人理萊米德斯(Charles Lemonides)樂觀認為,只要這件事情喬好了,不管是基建法案或大撒幣的紓困方案,都會成為驅動市場更好的利多,市場將迅速反彈。】後續的投資市場會不會跟著變得更動盪不安,甚至影響到美國的正常運作呢?為什麼共和黨反對民主黨要提高債務上限,這樣不是大家一起完蛋嗎?

不過美國為債務解套的方式,竟然是發行萬億美元面值紀念幣?根據香港01報導,【面對國會共和黨人拒絕支持提升國債上限,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9月28日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上警告,如果國債上限不能在10月18日前提高,美國將面臨史上首次的債務違約。另一邊廂,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則稱民主黨眾議院老將納德勒(Jerrold Nadler)想要有一個「不必國會批准的萬億美元硬幣」。有趣的是,在法律上,拜登當局的確可以鑄造一個面值萬億美元的紀念幣去繞過國會的國債上限。】

美國軍方自從上次的川普任內偷打電話給中方將領問題之後,最近又出了另外一個狀況,在面對聽證會的時候,參謀首長聯席會的將領作證時的說法跟拜登完全不同,根據世界新聞網的報導:【美國自阿富汗撤軍混亂招致國會調查,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28日在參院作證時說,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是「戰略失敗」(strategic failure),並表示其實美國應該在阿富汗保留數千駐軍,才能避免美方支持的喀布爾政府垮台,防止民兵組織神學士(Taliban)迅速奪權。先前有消息傳出,密利曾建議拜登總統不要將所有美軍從阿富汗撤出;同時出席28日參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聽證會的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Kenneth McKenzie)在會上證實消息為真。】軍令和政令系統講的說法顯然不同,因為拜登在接受電視訪問的時候說軍方沒有建議他要留駐軍在阿富汗!這下子阿富汗戰爭的難堪結果到底要怎麼收拾呢?

被關押許久的華為長公主 #孟晚舟 被釋放了,同時在中國被逮捕的兩名加拿大人也可以回家了,但是這一連串的動作還是中美對抗的一部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根據BBC的報導:【審理孟晚舟案的加拿大法官原定於10月21日確定最後裁決日期,卻在不到一個月時突然把人釋放了,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簡單來說,孟晚舟獲釋是基於她與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聯邦法院達成的一項交易。

孟晚舟承認參與了一些不當行為,作為交換,檢察官延遲了對她進行的電匯和銀行欺詐罪等四項刑事指控,美國政府也同意撤回向加拿大提出的引渡要求。

這一所謂交易在美國法律上稱為「延期起訴協議」(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簡稱DPA)。

這份協議附帶一份事實陳述,其中詳細說明了孟晚舟如何向一家金融機構做出了故意虛假陳述。該協議要求孟晚舟不發表與該事實陳述相矛盾的聲明,不違反美國法律。

從技術上講,對孟晚舟的指控依然存在,但如果她遵守該協議的要求,這些指控將在在四年內(從被捕日算起,即到2022年12月)撤銷。

從去年年底開始,就有消息傳出,稱美國法院正與孟晚舟就一項協議達成共識。《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國際媒體引述知情人稱,雙方都有此意願,部分原因是他們都不能完全確信能在引渡官司中獲勝。】但這是法律角度的解讀,可是中美雙方各自有甚麼打算呢?

不過美國究竟不是吃素的,從幾件新聞事件可以看出端倪,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歐盟:台灣是理念相近重要經濟夥伴但不承認其國家地位】,文中指出:【歐中外長第11界戰略對話在9月28日舉行視訊會議並談及台灣議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表示台灣是理念相近的重要經濟夥伴,歐盟及其成員國有興趣與台灣發展合作,但不承認國家地位。】而在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和歐盟將攜手解決晶片短缺和技術問題】。加上風傳媒的報導,【「你們台積電跟我們三星都受影響!」韓媒爆料,美國恐以法令逼迫交出機密?】美國這陣法到底在布局些甚麼呢?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日本自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前外務大臣 #岸田文雄 兩輪投票都以最高票,取得完全勝利。第二輪投票,岸田以257票對170票,勝過河野太郎當選。他也將成為日本第100任總理大臣。岸田將在台北時間傍晚5時舉行記者會。在外交與安保方面,岸田提出「信賴」與「三覺悟」,三覺悟包括誓死捍衛民主主義、誓死守護日本和平與安定、主導能為人類未來有所貢獻的國際社會。岸田主張,強化美日同盟,推進島嶼防衛合作;強化海上保安廳的能力與自衛隊的合作,為了應對中國海警船入侵日本領海,將研議修正海上保安廳法、自衛隊法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日本的新首相對台灣和對全球的政治狀況會有甚麼影響呢?

另外,北韓最近不是一直謠傳它們的疫情跟經濟狀況都很不好,為什麼又可以發射新型飛彈啦!根據風傳媒的報導:【北韓(朝鮮)又有軍事大動作,13日宣佈已成功試射「遠程巡弋飛彈」,精準命中目標。南韓《韓聯社》指出,這是北韓今年以來第4次軍事挑釁。北韓先後在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的1月22日和3月21日試射巡弋飛彈,3月25日首次進行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短程彈道飛彈試射。
北韓官媒《朝中社》13日報導,朝鮮國防科學院於9月11日和12日成功試射最新研製的遠程巡弋飛彈,飛彈沿朝鮮領土和領海上空的預定軌道飛行7580秒(2小時06分20秒),精準命中1500公里外的預定目標。試射結果,最新研製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推力等技術指標、飛彈的飛行控制性能、採用複合制導結合方式的末端制導的命中精度全部滿足設計要求,總體武器系統運營有效性和實用性卓越。】這到底是希望達成甚麼目的?總不可能是飛彈射了之後糧食大米都夠了吧?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納粹德國「新秩序」下的東歐政策研究

為了解決西普魯士的問題,作者陳政源 這樣論述:

1933年希特勒(Adolf Hitler)上台後,一心致力於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其所依據的藍圖就是納粹黨所大力宣傳的「新秩序」(Neuordnung)。然而儘管「新秩序」時常在納粹黨宣傳或政策中被引用,卻從未有真正系統的規劃,必須要透過對納粹黨的思想剖析,以及納粹德國對於佔領區或勢力影響所及的地區所推行的各種「重組政策」,方能一窺希特勒腦海中「新秩序」的樣貌。 初期「新秩序」之建立關注的重點在歐洲地區,透過對於歐洲進行各種「重組政策」,來改造整個歐洲政治與經濟體系,其中,隨著戰爭的進行,納粹德國幾乎控制了所有的東歐地區,使東歐地區成為新秩序實踐最重要的地區。在諸多的新秩序政策之

中,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大重組政策:「經濟重組」和「政治重組」,其中「經濟重組」的政策是為了因應未來德國在戰爭中的經濟問題以及支持「新秩序」運作所需,而「政治重組」則是為了要鞏固新秩序體系,使之能長久發展,兩者都是以「大德意志帝國」(Großdeutsches Reich)的霸權為中心所建構起來。相較於「經濟重組」較為單純的經濟考量,「政治重組」則包含了納粹黨的三大政策方針:納粹黨的種族理論、生存空間論以及戰略上的考量,來作為其最高指導原則,也因此在「政治重組」之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便是納粹黨的種族主張:亞利安人至上和猶太人問題,以此為核心推行「種族政策」來進行種族上的重組,如此新秩序的根基才能穩

固,大德意志帝國才得以傳承到千秋萬世。 雖然最終納粹德國在戰場上的失敗導致了新秩序尚未完全建立便已崩潰,但在建立新秩序過程中對於歐陸地區,尤其是猶太人與斯拉夫民族的滅絕與壓榨行動,仍為這些民族帶來無法抹滅的永恆傷痛,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殘酷暴行,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必須將之當作必修的課題,並冀望不再重蹈覆轍。

不含傳說的普魯士

為了解決西普魯士的問題,作者賽巴斯提安.哈夫納 這樣論述:

  普魯士是一個神話。對某些人來說,它的名字代表著秩序、正直與寬容;對其他人來說,它卻集軍國主義與反動作風於一身。身為普魯士人的塞巴斯提安.哈夫納現在拋開舊有的傳說,娓娓道出這個國家的歷史──它僅僅以獨立國的身分存在了一百七十年。   哈夫納解釋了普魯士的特殊之處,表明它是一個人工化的產物:普魯士需要極度強烈的自保意志,才得以將分散各地的國土凝聚成一個相互連貫的整體。在數百年的演進過程當中,普魯士是由民情迥異的德意志與斯拉夫殖民地區共同生長而成,缺乏共通的血源或宗教基礎、沒有天然的疆界,以致它只能說是一個「理性國家」。廉潔的政府以及對宗教的寬容,使得普魯士成為十八世紀歐洲最現代化的國家。它的危

機閞始於法國大革命,它在建立德意志帝國之後陷入緩慢的死亡,國家社會主義則促成普魯士的毀滅。   塞巴斯提安.哈夫納探討這個不尋常的國度時,心中不存偏見、抱持批判態度,但不無欽佩之意,使得本書成為一部關於普魯士歷史的獨特著作。 作者簡介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 1907-1999)   生於柏林,本名Raimund Pretzel,法學博士,1938年與猶太裔未婚妻移居英國擔任記者,為免當時仍在德國的家人受其牽累,取賽巴斯提安.哈夫納為筆名,前者來自巴哈的名字,後者來自莫札特的作品385號《哈夫納交響曲》。1954年以英國《觀察家報》海外特派員的身分重返德國後,

自1961年起先後為德國《世界報》及《明星週刊》撰寫政論專欄。著有一系列以歷史為主題的暢銷書,包括《不含傳說的普魯士》《從俾斯麥到希特勒》《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1914-1933回憶錄》等,公認為德國二十世紀歷史最重要的時代見證者之一。 譯者簡介 周全   民國四十四年出生於台北市,台大歷史系畢業、德國哥丁根(Gottingen)大學西洋史碩士及博士候選人,通六國語言。譯者曾旅居歐美二十年,親身經歷了柏林圍牆倒塌與蘇聯解體,並先後擔任德國高中及大學教師、俄國高科技公司總經理、美國和巴哈馬高科技公司行銷總經理,現從事撰述與譯著。譯作有《一個德國人的故事》、《破解希特勒》、《閱讀的女人危險》、

《趣味橫生的時光》、《金錢的歷史》、《從俾斯麥到希特勒》、《庇里牛斯山的城堡》、《書中的秘境》、《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等。 譯序導言 第一章 漫長的成形過程東向殖民的三種模式∕霍恩佐倫家族的權力政治∕大選侯的悲劇∕普魯士王國得名的由來 第二章 粗線條理性國家兩位偉大的國王∕一場軍事革命∕君主政體與容克貴族制度∕普魯士的三個無所謂 第三章 微不足道的強權有利的大環境∕腓特烈大帝的冒險∕一位受到低估的普魯士國王∕普魯士成為雙民族國家 第四章 嚴峻的斷裂測試一位愛好和平的國王∕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改革與反改革∕普魯士的西移 第五章 三隻黑色的老鷹不一樣的普魯士∕復辟與反動∕普魯士與「德意志聯盟」∕

在奧爾米茨的投降 第六章 普魯士建立帝國俾斯麥一世國王∕政治權謀與成功壓力∕一八六六:普魯士成功達陣∕一八七○:一場意外與一個即興創作 第七章 緩慢的死亡經歷國家意識上的革命∕普魯士的撤退戰∕一個沒有人要的國家∕普魯士的毀滅 地圖年表譯名對照表 第一章 普魯士的史前史很長,有好幾個世紀那麼長,遠比它自己的歷史還要長。我們該從哪裡開始講起呢?最好的出發點,或許就是「普魯士」(Preußen)這個在意義上出現過兩次驚人改變的名稱。  起初它是一小支波羅的海異教徒民族的稱呼,而那些人的來源和歷史現在幾乎已經不復可考。因為自從這個不幸的民族被條頓騎士團以非常暴戾的方式基督教化,並且在此

過程中屢遭殺戮之後,征服者採用了被征服者的名字──那是個相當奇特,在歷史上難得一見的現象。條頓騎士團所建立的國家後來被稱作「普魯士」,而騎士團帶來此地墾殖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也逐漸與殘存的普魯士原住民融合,進而把自己叫做「普魯士人」了。至於是東普魯士人還是西普魯士人,端看他們定居在魏克塞爾河河口的東邊或西邊。眾所周知,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直到二十世紀中葉都還是德國最東北部兩個省分的名稱。二者共同構成了實際上的「普魯士」這個地方。  但除此之外,還有一整個國家從一七○一年開始自稱為「普魯士」(即便西普魯士原本完全不屬於該國所有、東普魯士對它來說一直只是個偏遠省分,其核心區域則位於一個完全不相干的

地方)。這是「普魯士」一詞在意義上的第二次重大改變:它從一個地區與部族的名稱變成了國號,而更加令人困惑的事情是,原先的地區名稱與部落稱呼繼續平行存在。從這個時候開始,「普魯士人」便不再侷限於東普魯士人和西普魯士人,此外還包括布蘭登堡人、波美拉尼亞人和西里西亞人,接著再加上萊茵蘭和西發利亞的百姓。後來逐漸更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德國人──更別說是波森的波蘭人以及北什列斯威的丹麥人──全部也成為普魯士人了。簡言之:他們都是霍恩佐倫家族統治下的臣民,而這個新興國家從一七○一年開始以獨立國的姿態出現在歐洲舞台,並於隨後一百七十年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全方位進行擴張。  這個名稱的確令人驚訝,需要好好解釋一下。霍

恩佐倫家族並非出身自普魯士境內:他們本來是德境南方的貴族,其下榻地點不在柯尼斯堡,而是柏林或波茨坦;其國家的核心地帶則從來都不在原汁原味的普魯士,反而始終是布蘭登堡邊區。他們幹嘛把自己的國家叫做「普魯士」?為什麼不稱之為「布蘭登堡」呢?有很好的理由讓他們決定要這麼做,而且其理由可以遠遠回溯到普魯士的史前史。如果缺乏那方面知識的話,便無法明白其中的道理。  正如同已經提到過的,那段史前史非常漫長,它不但為時超過五百年,並且很難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不過我們還是打算試著這麼做。但如果想把它成功進行到底的話,我們就絕不可迷失在細節中,必須彷彿觀察地球歷史一般,從「地質層」來解讀其各個階段的發展。而當我

們這麼做的時候,一眼就可以看出三個不同層次。  其中最古老的層次──我們不妨稱之為「普魯士太古史」──是殖民時期的歷史,涉及了兩個德國殖民地草創、興盛和傾頹的經過。它們分別是阿斯卡尼亞家族在布蘭登堡,以及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的殖民地。這段歷史開始於十二和十三世紀之交,結束於十四和十五世紀,而且一絲一毫也無法讓人看出日後普魯士強權的任何徵兆。儘管如此,這一段殖民時期的歷史卻是普魯士的起源與根本。雖然普魯士尚未立國,日後普魯士所特有的人口結構與社會結構非但已在此太古時期成形,更將以大同小異的方式一直維持到二十世紀。  那個國家惟獨在「普魯士」與「布蘭登堡」有了共同的統治者之後,才開始逐漸形成。此二地

區的融合過程,便構成實際上的普魯士史前史,亦即年代稍晚的第二個「地質層」。它延續的時間同樣也將近兩個世紀,而且那已經不再是殖民史,反而演變成朝代的歷史和諸侯國的歷史。說得更精確些,那是一個特定統治者家族──霍恩佐倫家族──的歷史。霍恩佐倫家族遲至十五世紀初葉才來到布蘭登堡邊區,更還要過了整整一個世紀之後才在東普魯士登場。他們與之前殖民時期的歷史完全無關,至於他們在兩地現身一事,起先多少都是出於偶然。除此之外,一四一五年被德意志皇帝冊封到布蘭登堡邊區的該家族成員,以及一五二五年從波蘭國王那邊獲得普魯士公爵頭銜的該家族成員,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系。不過霍恩佐倫證明自己是一個堅忍不拔、充滿企圖心的家

族,對土地繼承權、家族財產以及家族權力具有獨到眼光。時至一六一八年,歷經各種政治婚姻、繼承條約與共同受封之後,該家族終於把所擁有的土地集中在同一人手中,統治區的面積則擴大了一倍。如此可謂已孕育出一個胚胎,將在八十三年後誕生那個國家。  這八十三年──亦即普魯士史前史年代最新和最後的一個「地質層」──已有別於太古史和史前史,可以被稱作普魯士國家成形的歷史。它不再僅僅是一個朝代的家族史和繼承史,而已經演變為國家的歷史。其最傑出的人物,「大選侯」腓特烈.威廉,率先(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提前)致力於創造出一種國家理念,而它就在隨後一百年內,決定了這個新興國家令人驚訝的作為與表現。  現在讓我們拉近距離觀

察一下普魯士史前史的三個層次。第一個和最下面的層次,如前所述就是殖民時期的歷史──或者更精確地說,那只是其中的一個片段,因為在「中世紀全盛時期」的德國東向殖民過程當中,也涉及了從未隸屬於普魯士的國度(如薩克森和梅克倫堡),或者很晚才歸普魯士所有的地區(如霍爾斯坦)。但即便如此,日後普魯士的四個核心省分(布蘭登堡、波美拉尼亞、西里西亞,以及「普魯士」本身),已經能夠充分顯示來,被歸類到「德國東向殖民」這個名目下面的事件多麼風格迥異,並且產生了多麼不一樣的結果。

腓特烈大帝的開明專制與國家利益

為了解決西普魯士的問題,作者王世宏 這樣論述:

在普魯士發展並崛起的過程中,腓特烈大帝是當中極為關鍵的人物,一方面在其統治期間,藉由西利西利亞戰爭、七年戰爭使普魯士領地與人口皆擴張,並成為歐洲強權之一;二方面他也是開明專制君主的典範,在施政中融入啟蒙思想以求增進人民的福祉。本文旨在討論是什麼原因使腓特烈這位成長於專制王家的統治者會願意接受並設法落實啟蒙思想?其次,受啟蒙觀念影響下的腓特烈對君主身為統治者之角色是否有別於一般專制君主;再次,就強敵環伺的普魯士而言,腓特烈藉由哪些方式達成其所認為之國家真正的利益?而其即位前對統治者職責的思考與理想要如何在符合國家利益之前提下融入於其施政中?而個人理想與國家利益相抵觸時,腓特烈又是如何抉擇?藉此

以瞭解腓特烈大帝開明專制統治下的普魯士王國及當代與後世給予之評價,以說明腓特烈作為開明專制統治之典範及其對普魯士與後世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