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勸過失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規勸過失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安德魯‧桑提拉寫的 拖延有理:從達爾文、達文西的拖拉歷史,看見被低估的人生智慧 和田口佳史的 天可汗的領導學:中外第一帝王學《貞觀政要》,德川家康、明治天皇都受益的管理智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野人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規勸過失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拖延有理:從達爾文、達文西的拖拉歷史,看見被低估的人生智慧

為了解決規勸過失意思的問題,作者安德魯‧桑提拉 這樣論述:

★達爾文發現「物競天擇」理論二十年後,《物種起源》才得以出版,因為達爾文深怕得罪了基督徒父親以及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   ★達文西的第二幅「岩窟聖母」畫像,在教會委託的二十五年之後才完成,並掛上祭壇。其實第一幅只遲了二年,但達文西賣給了出更高價的人,以示對教會的抗議。   ★法蘭克‧萊特接下富豪委託的設計案。九個月之後,萊特在兩小時內火速繪出「落水山莊」設計圖,迎接突然來訪的雇主。   我們可以在「拖延」和「才智」之間,找到連結嗎?   拖延行為可以引領我們走向創新嗎?     在分秒必爭、時間就是金錢的普世價值裡,「拖延」似是懶散見不得光的行為。本書作者安德魯‧桑提拉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是

「拖延主義」的信奉者,總是花盡心思去做無關緊要的事,眼看著截止日期即將來臨,卻放任自己的恐懼加深,仍然無所作為。     為了探索自己的拖延行為無獨有偶,桑提拉開始進行研究,並從歷史名人中找例證,如:達爾文、達文西、雨果、詩人泰德休斯、美國國父富蘭克林、建築師萊特……,把他們在面對重大事件時,花招百出的拖延理由,以及分析拖延、擊敗拖延的方法,以流暢的文筆,描述成一篇篇如喜劇般的故事。之後再透過心理學家、哲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的文獻,解釋為何普羅大眾如你我,何以會拖延重要的事情,卻不需要有太大的罪惡感。信手拈來盡是博學的知識、妙趣橫生的軼聞和真實故事,文字淺白,娛樂性十足。     ★拖延不是病,

是人性     ▶ 「拖拉的人通常很聰明,畢竟他們得隨時找到讓人信服的理由,來把事情拖個沒完沒了。」   ▶ 「拖拉者,寧願讓人以為他們缺乏的是努力,而不是能力。」   ▶ 「拖延造成失敗,也為失敗找到了藉口。」   ▶ 「拖延,是因為擔心聽到他人的評價。」   ▶ 「拖延,是因為害怕達不到對自己高期許的完美主義。」   ▶ 「事情延宕下來,是因為對於被交付的工作規模和數量,給嚇得不知所措。」   ▶ 「或許是因為拖到最後一刻,腎上腺素狂飆的刺激,吸引了我。」     ★拖延是種「抗議」,也是種「掌控」     只有在以「選擇」為最高價值的世界裡,才有拖延和耽擱這回事。   拖延行為,就像是

一條通往完成之路的必要儀式。跟任何儀式一樣,它能確保我們,從小地方,或讓人感覺混亂和無法管理的大千世界中,找到一種「掌控」。我相信每個拖拉一族都會同意:有時候,你做得最好的事,常常是為了拖延某件事不做,而去做的另一件事。有沒有可能,假如達文西只在乎取悅贊助者和完工日期,或許就無法留下任何值得世人記住的作品。   桑提拉說:「事實上,我沒想過要結束自己的拖拉習性。我的目標不是去否認自己,而是為它正名,找到赦免它的理由。」正視拖延心態,也正是問自己:我們待完成的事情,是否真的值得去做?或者,還不是時候!就如拖拉協會代表「利希滕貝格協會」的座右銘:Cras melior est.(明天會更好!)

  ★精選摘文     ▶世人記住達爾文是因為他的聰穎、勤奮和孜孜不倦,但是他的拖延行為則讓大夥覺得他更容易親近,也更有人性。他提醒了我們,人類心理動機的糾結複雜。我們都有應該要完成的事情清單,然而,我們總會找理由不去做這些事。這麼說來,我們大家都可以宣稱自己跟達爾文有某種契合度。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藤壺。──摘自〈達爾文的藤壺〉     ▶難道任何嚮往獨立思考的人,不覺得有義務要抗拒不斷要我們更快、更好,以及更像工蜂勤奮等的規勸告誡嗎?您不覺得拖延、婉拒或是耽擱,也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建構自己的方式?──摘自〈拖延令人錯亂〉     ▶延遲也能夠令人雀躍。或許,這是一種過失帶來的興奮感,因

為自己沒做該做的事而引發的嗨茫感覺。根據敘事推定原則,一定有個什麼原因,總讓超級英雄們在最後一刻才抵達,進而拯救這一天。──摘自〈聖徒、烏鴉、詩人和神父〉     ▶我愈是下定決心要進行什麼任務,我就會愈難專注。我為了一句話在書架上查找某本書,發現自己一直還沒讀的音樂評論選。儘管這根本就不是當下要找的東西,我還是會拿下來,沒多久就沉浸在一九八〇年代紐西蘭車庫流行音樂的思慮之中。我根本忘記自己一開始到底是要找什麼。──摘自〈待辦清單簡史〉     ▶寫清單、管理清單、遺失清單,然後再花一整個下午找清單……這些事就花掉一些我可以拿來完成清單事項的時間。我想,這或許也是這麼多人執著於列清單的理由之一

。而寫這些清單帶來的滿足感,往往要比真正去執行清單上面的事,來得更叫人開心。──摘自〈待辦清單簡史〉     ▶我讓自己多讀一本書、聽著約翰.柯川的爵士樂、沖澡或是繞著公園走一圈,這些事情都可歸類到「寫作」的大項目底下。意思是說,我知道自己看起來像是拿著飲料、躺在那裡,盯著天花板放空,但我真的是在寫作。我告訴自己,到了某個時刻,自己會停止「這種寫作」,而開始寫作。──摘自〈待辦清單簡史〉     ▶華斯的「拖拉族俱樂部」和戴爾的「利希滕貝格協會」,都建立在同樣的滑稽和要暗中顛覆傳統價值(如準時、效率、忙碌)的基準上。在「利希滕貝格協會」的年會上,會員要列出自己對於來年的創意目標,以及前一年目標

的進度檢討。如果有某個會員贏得太多認可,或是符合太多傳統的成功標準,他就會受到嚴厲譴責。──摘自〈蘊滿了可能性的種籽〉     ▶拖拉者想要延長過程。他想要推遲故事的高潮,因為他真正的意圖不是要達到設定的目標,而是要繼續尋求。當某個長久以來的夢想實現之後,只會耗盡可能性,框住了界線。──摘自〈蘊滿了可能性的種籽〉     ▶小說家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他在寫暢銷小說《修正》(TheCorrections)大多數章節時,得戴著眼罩、耳塞和耳套來隔絕所有會令他分心的東西。他想要消除寫作以外的任何誘惑。對法蘭岑來說,這些誘惑包括了午睡、橋牌和無所事

事地擺弄著動力工具。──摘自〈把我牢牢綁在桅杆上〉     ▶我們多數人關心具體的現在勝過抽象的未來。……我從自己跟偉大的拖拉者相處的時間學到,想出理由不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的能力,是人類心靈可以給予的偉大禮物之一。──摘自〈現在還不是時候〉 專文推薦   顏訥(作家,資深拖延患者,博士論文寫了2.5章聲稱明年會完成)   推薦有理(依姓氏筆畫序)     但唐謨(影評人)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紀大偉(《同志文學史》作者,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黃大米(作家)   厭世姬(

厭世動物園) 各界一致好評     我自幼是個積極孩子,暑假作業都趕在第一天寫完。但確實如書中所說,拖延到最後一天最後一小時能激發腎上腺素,簡直讓拖延成了一種癮。《拖延有理》替人們的拖延病正名,也讓我認真思考——這次不如拖稿了吧?──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超棒的研究。《拖延有理》指出許多傑出人物在推遲他們必須做的工作時,也做了很多其它的工作。也就是,「拖延」或許是創新和創作過程中,不可免除的一部分。──華爾街日報     《拖延有理》讀起來開心有趣。隨手拈來盡是博學的知識、妙趣橫生的軼聞和殘忍的真實。對拖拉一族和自覺不拖拉的人來說,這本書根本就是貓薄荷的化

身,讓人不由自主地嗨起來。──珍妮佛‧伊根 Jennifer Egan,普立茲小說獎得主,《時間裡的癡人》作者     本書不僅詼諧、聰明,而且激發人們探索「把事情拖延到明天」的訣竅。但它同時也提醒我們,假如「需要」是發明之母,那麼「拖延」就是創造成就的源泉。──麥可‧海尼Michael Hainey,After Visiting Friends 作者     本書簡短、幽默而深刻,你一定能從這些不尋常的史實中,發現許多能激勵自己的價值觀。──圖書館雜誌     《拖延有理》充滿智慧且相當有趣。拖延不是歷史產物,而是拖拉者開始拖延時,一種再創造的過程。──BookForum

天可汗的領導學:中外第一帝王學《貞觀政要》,德川家康、明治天皇都受益的管理智慧!

為了解決規勸過失意思的問題,作者田口佳史 這樣論述:

暢銷書《示弱的勇氣》、《孫子兵法商學院》作者最新力作! 日本第一東洋思想家‧三十年企業顧問超譯《貞觀政要》 「中外第一帝王學」,精煉唐太宗的領導藝術與管理智慧   讀《貞觀政要》,學永續經營的訣竅!   《貞觀政要》是距今一千多年的經典,被視為中外第一帝王學,知名領導者德川家康、明治天皇、北條政子均推崇此書。本書以非常具體的方式,透過唐太宗與諫議大夫的君臣對話,淺顯易懂地描寫了如何長期穩定經營組織的訣竅,是經營者創立組織,為維持長期的穩定,絕對不可或缺且歷久彌新的「組織論‧領導論的精髓」。   30年企業顧問精采詮釋   唐太宗「天可汗領導學」的階段式管理哲學,   搭配有趣歷史故事,印

證現代化組織經營理念,   從事業草創、確立理念、發展特色、規模發展、   到組織永續維持、用人原則、建立主管與下屬良性互動……   是現代領導者必讀的管理經典新解。   《貞觀政要》的管理智慧教你……       V建立領導者風範:處事手腕高明,善於體察人意,從「十思」鍛鍊自我反思的勇氣,從「九德」培養剛柔兼具的智慧。   V確立堅定組織理念:唯有堅守創業理念,組織才能長久穩固,事業成功時更應自己警惕莫忘初衷。   V掌握用人的要點:只挑選有能的人,而非用人填滿組織,「六觀」鍛鍊識人眼光,以「六正」確保優秀員工,以「六邪」避開問題人物。   V創造與下屬的良好互動:上司要有「傾聽意見的耳朵

」,下屬要有「打動人心的話語」,兼聽四方,避免成為「國王的新衣」。   V信用的建立:不可流於私利私欲,公私不分往往由微小處慢慢擴大,對抗欲望是領導者終其一生的考驗。   V善始善終的好尾哲學:「慎終十條」時刻提醒自己切莫驕傲自滿、安逸怠惰,完美結束優雅轉身。 本書特色     1. 本書將《貞觀政要》精煉為最適合現代領導者的六堂管理課,條列二十六則〔管理智慧〕。本書生動節錄了君臣間徹底議論有關君主應有的作為、何謂安居樂業的國家等內容,書隨處可見許多令人心有戚戚焉的場面。內容既有趣,也有益於應用實踐。   2. 本書並非大肆讚揚名君的功績,而是毫無保留地從太宗的缺點和過失,進行深度的思考與

解析。如此「有血有肉的唐太宗」,也能讓讀者對太宗產生親切感,更容易將他的言行與自己對照思考。   《貞觀政要》一書不說漂亮話,以最接近現實的方式,切入現代社會中「歷久彌新的問題」。正因為如此,「現在閱讀」此書才更是別具意義。   3. 作者研究古典40年的智慧結晶,配合30年企業顧問的工作經驗,以最平實易懂的文字,將中外第一帝王學《貞觀政要》的精髓,重新詮釋為最符合現代領導需要的領導智慧與管理智慧,是現代領導者必讀的管理書! 讀者好評   日本亞馬遜讀者全5顆星好評推薦   《貞觀之治》=領導者的經典教科書by H.Y   透過《貞觀之治》,我們可以學到對領導者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書中

闡釋的不只是上位者應有的思考,也提到了為臣(部下)之道,徹底說明英明的領導者之道。   搭配歷史故事的東洋領導學太有趣了!by amazon   書中用了淺顯易懂的語言闡述了東洋領導學的原點,   搭配各種歷史故事,非常的有趣!   中國古典歷史是延續人類的寶庫 by 仁道   在西方利己主義風行的現代社會,各種企業的醜聞事件頻傳,本書作者田口佳史重新詮釋了中國古代的領導學經典《貞觀之治》,對現代商務人士提供了全新的思維。   天下霸者德川家康的愛書 by Masato   之前我曾聽聞《貞觀之治》是德川家康的愛書,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可以理解為何德川幕府可以維持近三百年的長期政權。這本書

絕對值得一讀!它將改變你的想法!   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 by おっこ   這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方法解說了《貞觀政要》這本經典。讀著唐太宗與其臣下之間的對話,在莞爾一笑的同時,也讓人學到了領導學、組織營運與人事任命的關鍵智慧。最後的「慎終十戒」我讀了好幾遍。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給所有人的好書。   作者簡介 田口佳史   日本No.1東洋思想家‧三十年企業顧問經驗   1942年出生於東京,東洋思想研究家‧知名企業顧問。   「東洋與西洋的智慧融合研究所」理事長,「Image Plan」公司社長。    1964年畢業自日本大學藝術系,二十五歲於泰國曼谷市郊外身受重傷。在生死交關之際

,邂逅了《老子》。之後,奇蹟似生還。自此以後,研究中國傳統思想 四十多年,成為東方倫理學、東方領導論的第一人。擅長以淺顯易懂的平實文字,用現代人能理解的方式,詮釋古籍經典的精妙思想。    1972年成立「Image Plan」公司,協助2000多家公司企業改造,擁有指導10000多名社會人士的傲人成績。之後,於1998年發表以老莊思想為基礎的經營論《道.管 理》,在美國也發行了英文版,融合東方思想與西方先進技術的新經營思想,讓他受到矚目,成為知名企業顧問。   2009年在慶應大學丸之內校區開的「論語」「老子」課程,獲得了學生極高的人氣與支持。    其著作有《示弱的勇氣:老子教你學會

真正的堅強》、《孫子兵法商學院:No.1競爭優勢指南,連比爾‧蓋茲、大前研一都獲益的職場生存智慧》(野人文 化)、《人生無言時讀老子:在人生轉捩點,老莊思想給你的40則新指引》(木馬文化)、《讀論語不必多,懂一句就夠了!》(如果)等。 譯者簡介 黃瀞瑤    東吳日研所畢業,喜愛日語、日本文學及日本神話,也很喜歡看書買書。 【作者序】現在正是閱讀《貞觀政要》的好時機! 【第一章】建立領導者風範 ○一、找到典範/理想的領導者形象 處事手腕高明,善於體察人意 ◎中國「領導論」的源起:現實主義與德治主義並重 ◎儒家心目中的理想領導者形象:處事手腕高明,體貼人意 ◎為領導者

加分的重要資質:謙讓與德望 ○二、奠定基盤∕事業永續經營的關鍵 確立組織的傳統與競爭特色 ◎從「創業與守成,孰易孰難?」看太宗的周延心思 ◎度過創業艱苦期後,務必留心傲慢之心的滋長 ◎創業後的重點:明確事業的根本&醞釀他人無法模仿的特色 ○三、管理員工∕御下的基本準則 寬嚴並濟,「體貼」與「嚴格」的拿捏 ◎即便天災也是領導者的責任 ◎對下屬仁義與威信並用,是領導者的義務 ◎順應狀況,適時拿捏運用「寬鬆」和「嚴格」 ○四、培養意志力∕領袖要有反思的勇氣 領導者須時刻省思的十件事 ◎十思=領導者應時刻放在心上的教誨 ‧十思之一:懂得知足,切勿任憑欲望擺布 ‧十思之二:將投資用在員工,勿強迫員

工過度工作 ‧十思之三:謙虛衡量實力,不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 ‧十思之四:言行謙虛舉止收斂 ‧十思之五:玩樂要有限度 ‧十思之六:勿忘初心,全力以赴 ‧十思之七:不要變得像「國王的新衣」 ‧十思之八:不想遭受誹謗中傷,就該善待別人 ‧十思之九:不因為喜悅就大手筆給予特定員工獎賞 ‧十思之十:不因為憤怒而給予員工過重懲罰 ◎現代十思=自律自戒的意志訓練 ○五、精進自我∕剛柔兼具的智慧 領導者須具備的九種品德 ◎九德=領袖修養鍛鍊品德的方法 ◎現代九德=剛柔齊備的領導風範 ◎每月一項的「九德實踐計畫」 【歷史專欄】中國古代史概要 【第二章】確立堅定的組織理念 ○六、莫忘初衷∕堅守創業理念 沒有

理念的組織難以長久 ◎為什麼大多數的組織無法長久? ◎唯有堅守創業理念,組織才能長久穩固 ◎事業成功時更應自己警惕莫忘初衷 ○七、確立規則∕法規的寬嚴標準依據 法規是功是過,端看運用的人 ◎法規並非越嚴苛越好 ◎運用法規的人是否公平公正,比法條和規則更重要 ○八、改善現狀∕正視自己的不足之處 學習是不斷前進的最大動力 ◎當一個「自反‧自省」的人 ○九、樹立威信∕發布命令前務必三思 領導者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顧及利益而失去信賴,是得不償失的錯誤 ◎命令發布前務必反覆咀嚼,慎重再慎重 【歷史專欄】太宗與「貞觀之治」 【第三章】掌握用人的要點 一○、選用高層∕不同階段需要不同人才 私下互謀

的關係,會毀滅組織 ◎創業→安定維持,重新考量高層的組成 ◎做好工作比維護虛假人際關係重要 ◎「以和為貴」不代表「該說的話不說」 一一、精實組織∕減少職位的數量 只挑選有能的人,而非用人填滿組織 ◎不因人才不足就採用不會做事的人 ◎擔任重責職位的人越少,越易溝通意見 ◎人事命令關係重大,應謹慎考量分配 一二、獲得優秀員工∕對人才抱持的熱誠 遴選優秀人才是領導者的優先工作 ◎讓唐太宗夜不成眠的原因:人才 ◎「找不到好人才」是怠慢職務的推託之詞 ◎光憑學歷、考試成績無法作為錄用的基準 一三、磨練識人眼光∕辨別真偽的智慧 看穿一個人本性的六個要點 ◎「六觀」──看穿對方最真實的一面 ◎六種無法

信任的人 ◎不為錢所操縱的人,才能擁有財富 一四、發掘人才∕務必確保的員工 讓組織繁榮興盛的六種優秀人才 ◎「六正」──優秀員工的特徵 ‧聖臣:有先見之明、善於管理現場 ‧良臣:適時給予領導者建議和協助 ‧忠臣:勤勉工作、努力提拔人才 ‧智臣:正確預測成敗,轉禍為福 ‧貞臣:遵守法令、節制謙讓 ‧直臣:局勢混亂時敢於直言進諫 一五、遠離禍端∕絕對不能用的員工 讓組織走向毀滅的六種問題人物 ◎「六邪」——問題員工的特徵 ‧具臣:不務公事,只在意周遭眼光 ‧諛臣:只會拍馬屁、討好領袖 ‧奸臣:表面正直,私下扯下屬後腿 ‧讒臣:只把精力放在離間上下 ‧賊臣:濫用權勢、隻手遮天 ‧亡國之臣:人前笑

臉人後捅刀的雙面人 ◎時常省視自身,伸張六正,抑制六邪 【歷史專欄】文治政治的象徵《五經正義》 【第四章】創造與下屬的良好互動 一六、兼聽四方∕不被蒙蔽的胸懷 傾聽多方聲音,善用各領域的專家 ◎什麼地方能區分出領導者的優劣? ◎想避免遭到蒙蔽,就要廣納各方意見與資訊 ◎明白「有下屬才有自己」「有顧客才有企業」的道理 一七、建立互動模式∕打造下屬暢所欲言的環境 上司要有「傾聽意見的耳朵」,下屬要有「打動人心的話語」 ◎第二把交椅應具備的「先見之明」 ◎領袖風範的展現=溝通無礙的信賴關係 一八、雙贏的上下關係∕真正信賴的不怕衝突 上司聽信空穴來風的誹謗時,屬下應該生氣 ◎加深信賴的君臣對話

:「良臣」與「忠臣」之論 【歷史專欄】支持太宗的四名臣子 【第五章】信用與默契的建立 一九、端正自身∕管理的基礎是自我管理 懂得控制欲望才能做好領導工作 ◎放任嗜好及欲望=掏空自己的根基 二十、排除私欲∕自小處開始嚴格約束自我 時時警惕自我,不可流於私利私欲 ◎再偉大的明君,也會有當局者迷的盲點 ◎公私不分,往往由小處慢慢擴大 ◎對抗欲望是領導者終其一生的考驗 二十一、自我鞭策∕時時抱持危機感 危機感是促進自我前進的能量 ◎不可輕易聽信別人口中「賺錢的生意」 ◎一帆風順時更應心懷危機感 ◎刻意製造挑戰,時時抱持危機意識 二十二、永續經營∕謙虛知足才是長久之道 過度追求名譽,容易做出錯

誤決斷 ◎所謂名譽之欲的陷阱 ◎真正懂得滿足的人,不會放任無望無限膨脹 ◎謙虛為懷才是組織長續之道 【歷史專欄】藉由涵養打造步調一致的默契 【第六章】善始善終的好尾哲學 二十三、明哲保身∕凡事不流於私情 親疏雖然有別,仍要保持公正態度 ◎不可因偏愛而失去公允 ◎凡事謹守限度,就不會引起周遭嫉妒 二十四、繼承人教育∕打破第三代魔咒 越疼愛的孩子,越要讓他接受磨練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讓孩子到外地接受磨練 ◎唐太宗的帝王教育 二十五、繼承人選擇∕繼承人問題攸關組織存續 打下組織穩定基礎,就不怕繼承人問題 ◎禁止對孩子過度保護 ◎組織根基穩固,才能避免繼承人問題引發的動蕩 二十六、

自我警惕∕貫徹始終的好尾哲學 善始善終的十個注意事項 ◎「慎終十條」:確保完美結束的十誡 ‧慎終十條之一:戒沉溺於俗物 ‧慎終十條之二:戒縱欲以勞民 ‧慎終十條之三:戒為自己揮霍的行為找藉口 ‧慎終十條之四:戒親近阿諛小人 ‧慎終十條之五:戒性好奢糜 ‧慎終十條之六:戒聽信小人讒言 ‧慎終十條之七:戒沉迷玩樂 ‧慎終十條之八:戒對待下屬輕率粗略 ‧慎終十條之九:戒放縱野心過度膨脹 ‧慎終十條之十:戒不為下屬設想 ◎時刻自我警惕切莫驕傲自滿、安逸怠惰 【歷史專欄】貞觀年間的唐朝 【歷史專欄】《貞觀政要》相關年表   作者序   現在正是閱讀《貞觀政要》的好時機!     ◎讀《貞觀政要》

,學維持組織穩定永續的經營訣竅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田口佳史。     接下來要仔細為各位講解東洋領導論的精髓。     在西方,一般認為《聖經》是人類的指南針;而在東方,相當於人類指南針的書籍是什麼呢?沒錯,就是《論語》。     論語中有一篇知名的文章寫道「君子有九思」。孔子主張君子有九項應該時常用心思量的事,文章由「視思明、聽思聰……」開始。也就是要成為大人物的第一步,正是要仔細觀察、用心聆聽。那才是通往「聰明」之道。     我一開始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曾想過「如果那樣就能成為大人物,也實在太簡單了」。     但是,反覆閱讀論語十年、二十年後,我有了全新的領悟──「不,沒有比

這更困難的事了。這是一個沒有明確終點的課題。」我也曾思考過,現實中是否真的有人能夠做到「仔細觀察、用心聆聽」這件事?     令人驚訝的是,確實有人做到了。那名人物正是打造穩固基礎、建立政權長達三百年的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當我閱讀相當於唐太宗言行錄的《貞觀政要》這本書時,才終於明白「仔細觀察、用心聆聽」(視思明、聽思聰)所謂何事。同時,也理解了東洋領導學的精髓。     《貞觀政要》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籍呢?     恐怕大多數人都是「曾聽過書名,但從未讀過。不知道裡面寫了什麼」吧!     簡單來說,《貞觀政要》就是一本傳授「打造長期政權的訣竅」,也就是經營者創立組織,為維持長期

的穩定與和平,絕對不可或缺且歷久彌新的「組織論‧領導論的精髓」。     《貞觀政要》共十卷,分四十篇。「貞觀」為唐太宗在位時的年號(六二七~六四九年),「政要」則是指政治的要訣。太宗薨逝約五十年後,由史官吳兢編纂,獻給當時在位的第四任皇帝唐中宗(七〇九年)。本書在中國和日本都被奉為「帝王學」的經典。     光是這樣的說明,讀者可能看不出本書的重要之處。但是,為什麼經歷一千多年的時間,至今仍有許多經營者及領導者在閱讀這本書呢?希望讀者可以著眼於這一點。《貞觀政要》以非常具體的方式,透過唐太宗與其大臣君臣對話和相關敘述,淺顯易懂地描寫了如何長期穩定經營組織的訣竅。     ◎思《貞觀政要》,看

清領導者最容易陷落的盲點並從中反思     那麼,唐太宗李世民又是怎麼樣的人物呢?     時值局勢混亂的隋朝末年,李世民於西元五九八年出生,是後來的唐高祖(唐朝第一任皇帝)李淵的次子,協助父親創立唐朝,建國有功。     建國初期,群雄割據,李世民征戰各地,討伐異己。雖說是第二代,但他才是在建國時立下實質戰功,統一中國的最大功臣。不僅如此,當時的他年僅二十歲出頭,是個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輕人。     他的傑出表現讓原本身為高祖繼承人的長子李建成心生不快,也招致三子李元吉的嫉妒,兩人密謀殺害李世民。但是,李世民事前查知此事,先發制人討伐兄弟。這正是所謂的「玄武門之變」。接著,李世民幽禁父親,自己

登上皇帝的寶座(六二六年)。     在這之前,李世民發揮了一名武將所擁有的優秀才華,即位的同時,他隨即展現出截然不同的作風。他將年號改為「貞觀」(六二七年),從以往的武治政治轉變為文治政治。     在振興國家的「創業」期,憑靠武力討伐征戰的「武治」政治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旦進入樹立政權後的「守成(維持)」期,太宗為了固守國家,盡心盡力改善法律制度使其更加完善,並充實以儒家為中心的教化。也就是說,他開始推動「文治」政治。     此外,他真摯地接受四名親信──人稱「諫議大夫」的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王珪等人的諫言,嚴以律己,期許自己成為最佳的明君。     諫議大夫的存在對太宗極其重要。所謂

的諫議大夫,是古代中國的官職(諫官),最初設立於漢代。其工作內容是討論國家政策,不時向皇帝提出逆耳的諫言。     太宗不僅善於處理內政,也發揮了優秀的外交手腕,將西北方遊牧民族置於唐朝的管理之下,獲得北方民族的可汗(君主)贈與「天可汗(=天帝)」的稱號。     就像這樣,太宗成為君主之後,在充實國力的同時,也實行理想的政治,給人民帶來和平,為唐朝這個長期政權打下穩固的基礎。後人對於他的治世給予最高評價,稱為「貞觀之治」。         如此顯赫的功績,如果沒有上述諫議大夫等人的諫言,恐怕無法達成。《貞觀政要》中生動地記錄了太宗與諫議大夫針對君主應有的作為、何謂安居樂業的國家等內容的深入討

論。因此,內容既有趣,也有益於應用實踐。     不僅如此,太宗不同於一般所謂的「聖人君子」。他好幾次差一點掉進領導者最容易落入的「陷阱(盲點)」裡。正因如此,《貞觀政要》不會給人古典作品中常見「愛說教」的壓迫感。     「雖然太宗創造了被譽為『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是個不可多得的名君,原來他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貞觀政要》隨處可見許多令人心有戚戚焉的場面。其內容不是大肆讚揚名君的功績,而是毫無保留地記錄下太宗的缺點和過失,描寫出一個「有血有肉的唐太宗」。這一點深具魅力,也因此能讓讀者對太宗產生親切感,更容易將他的言行與自己對照思考。     即使如太宗這般的名君,到了晚年也因不顧

親信的勸阻,執意出兵征伐高麗(高句麗)失敗,加上繼承人問題難以解決,最後抱憾離開人間。這也是他有血有肉的一面吧!     ◎體《貞觀政要》,學習虛心接納建言的雅量與自省的勇氣     我最希望生活在現代的領導者效法的是,太宗經常聽取「負責規勸君王」的諫議大夫及身邊臣子的直言,不僅沒有發怒,反倒心懷感激地接受,並立刻改正自己的過錯這一點。     乍看之下,那些「不像名君應有的言行」背後,其實隱藏著「深知自身缺點,努力成為更偉大君主」的真誠與坦率。那正是唐太宗之所以能成為名君的原因。     有人或許會覺得傾聽屬下的進言很簡單、沒什麼大不了。但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中國自西元前二二一年秦

始皇開創秦朝以來,便設立了針對政治得失向君主表述意見的職位,但從未有一位皇帝能像太宗那樣,接納臣子的忠告。     現在不也一樣?     世間常態就是站在組織頂端的人權力越大,越容易變得像「國王的新衣。周圍的人只會盲目贊成,使當權者日漸專橫,導致組織衰敗的例子不勝枚舉。     其他的例子好比:創業元老聯手長期掌控公司高層職位,以致新進人才無法晉升、組織變得僵硬且難以變通。創業元老就像在局勢緊張的戰場上互助合作、最終獲得勝利的戰友;之後進入穩定營運組織的時期,由於認定彼此是曾經一起打拚的戰友,成員之間彼此共謀,發生問題時互相包庇、該說的話不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越來越多,致使決策執行出現

反效果,嚴重傷害組織的根本。     不管是什麼原因,一旦發展成「無人嚴格規勸長官的作為」或「長官疏遠說出逆耳忠言的人,不聽他人的直言進諫」的情況,就結果而言,將使組織面臨危機,整體結構變得脆弱,最後只能走上衰退一途。     ◎《貞觀政要》是幫助你實現組織長久穩定發展的寶典     《貞觀政要》一書不說漂亮話,以最接近現實的方式,銳利切入這個在現代社會中依舊「歷久彌新的問題」。正因為如此,「現在閱讀」此書更是別具意義。     身為編纂人的吳兢,在《貞觀政要》一書中加入了「希望再次回到太宗盛世」的心願。     吳兢仕官當時的唐朝,剛從三代高宗皇后武則天建立的武周朝取回政權。先前曾一度即位為

四代皇帝,但在政治鬥爭中失敗遭到廢位,後來又以君主身分重登天子之位的中宗李顯(註:西元六五六年至七一○年,唐朝第四任和第六任皇帝。),明白自己迫切須要穩固一國的基礎。奠定唐朝基礎的盛世「貞觀之治」,便成為他施政的範本。     可惜中宗來不及仔細理解並實踐書中的內容便被韋后毒殺,等到了六代皇帝玄宗李隆基的時代,書中理念才深深滲透到一國之君的心裡。玄宗勵精圖治,廣施善政,創造大唐的另一個盛世「開元之治」,在他的治世下,唐朝國力進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可惜玄宗晚年沉溺於楊貴妃,再度製造出亂世。     《貞觀政要》在平安時代傳入日本。此後,古有一條天皇、高倉天皇、北條政子,隨著時代演進,還有德川家

康以及明治天皇,相傳都對這本書極為關注。上述幾位都是極欲結束混亂政局,建立長期政權的領導者。可以說《貞觀政要》一書對日本的善政也有不少的影響。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也該仿效前人的做法。《貞觀政要》對於想要穩固組織並有長遠發展的人而言,是一本超越時代的必讀好書。     提到「創業‧守成」,大家印象中或許會覺得這些內容只適用於創業家,事實上不止如此。即使不是公司或企業,只要是想在某個組織中成為領袖的年輕人,或者已經位於領導者的位子、負責營運組織的人,對他們而言,本書也值得一讀。     此外,像是調動到新的部門、升遷,或者私生活面臨重大變化,譬如結婚、成家……等等,我們可以將大部分人生變化

的時刻看成一種「創業」。只要你的目標是組織長久穩定的發展(守成),《貞觀政要》必能成為幫助你實踐計畫的寶典。     在現今「缺乏真正領導者的時代」,《貞觀政要》也因此越來越受人矚目。希望今後即將成為下一個時代領袖的讀者,能透過本書接觸《貞觀政要》的世界。衷心期盼本書知古鑑今的組織論及領導學,能對各位讀者有所助益。   田口佳史 ○二、奠定基盤∕事業永續經營的關鍵 確立組織的傳統與競爭特色 ◎從「創業與守成,孰易孰難?」看唐太宗的周延心思 唐太宗在創業與守文兩方面,都發揮了罕見的領導風範。「守文」跟「守成」同義,就是「創業後固守事業」的意思。「守文」一詞強調以「文」──即以儒家思想治國,而非

使用武力。完全符合前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的特質──他靠著「高明的處事手腕」為唐朝的創建貢獻良多,心懷「關懷包容」守成,成功打造和平安定的社會。 雖說如此,但太宗即位初時,由於隋末戰亂造成的傷害極深,即位不久全國便發生饑荒和大水災,新政權宛如逆風行駛、搖搖欲墜的一艘船。他花了約莫十年的歲月,終於才讓人們的生活安定下來。 此時,太宗終於可以鬆一口氣,有餘力回顧過去。 貞觀十年,他與諫議大夫魏徵、尚書左僕射(尚書長官兼宰相)房玄齡,三人針對「創業和守文,孰易孰難」的主題進行過下列問答。內容收錄在〈君道第一 第三章〉中,是非常知名的段落。 太宗   君主的工作就是創業與守成,你們認為哪個比較難? 

房玄齡  當然是創業。天地大亂、群雄割據,不管去哪裡都是敵人。我們一一攻克降伏群雄,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戰爭,才獲得最後的勝利。因為有過那樣的辛勞,才能建立起一個國家。 魏徵   不,我不認為創業難。雖說是創業,但並不是開天闢地建立第一個國家,在那之前一定也有國家。我們是由於隋朝衰敗混亂,舉兵驅逐在前任帝王下施行惡政的那群人。國民為此感到欣喜,才決定追隨陛下。所以創業並沒有那麼困難。更困難的是建立國家後,君主因此心生驕傲。經歷連年戰亂,民生疲弊,人們都渴望和平與安定,但是君主卻任性妄為,迫使國民從事勞役;這樣的事,自古以來發生過無數次。國家衰亡,經常都是這樣引起的。這樣想想,我認為守成比較難。 太

宗   房玄齡從前跟我一起辛苦征戰。所以覺得創業困難,可說合情合理。另一方面,魏徵跟我一起盡力想創造出太平盛世。魏徵總是在擔心我,怕我一旦疏忽會使政權衰退。所以,才會說守成比較困難吧。雙方都有道理。但是,托房玄齡的福,草創期已經過了。現在我們應該努力解決守成的困難。讓我們合力面對這個難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