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問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親子溝通問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秀香寫的 正向教養,從和孩子好好說話開始 :70萬家長推薦!教養專家帶你從說話習慣,培養出孩子的自信、責任、創意等優勢人格素養 和陳雪如的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校園心理師第一手觀察,看懂青少年憂鬱、難相處、無法溝通背後的求救訊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親子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 - 揚子高中也說明:親子教育(parent-child education)的意義 ... Barnes、Larsen、Muxen. 和Wilson(1983)以溝通. 技巧來分,將親子溝通分. 為以下兩種. ◇開放式溝通. ◇問題式溝通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廣廈 和親子天下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 董淑玲所指導 林家安的 少年小說家庭問題探討──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為例 (2021),提出親子溝通問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少年小說、家庭問題、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吳和堂所指導 鄭惠珍的 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相關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問題解決能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親子溝通問題的解答。

最後網站親子溝通從問對問題開始,作者李萬吉(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則補充:直到最近看了一些親子溝通的文章,才意識到自己每次與孩子對話,一開始都 ... 父母經常採地雷問到孩子的「敏感問題」,例如爸媽最喜歡聊學業和交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親子溝通問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正向教養,從和孩子好好說話開始 :70萬家長推薦!教養專家帶你從說話習慣,培養出孩子的自信、責任、創意等優勢人格素養

為了解決親子溝通問題的問題,作者吳秀香 這樣論述:

《嘴殘媽媽的逆轉說話術》暢銷新裝版,溫暖上市! NAVER人氣親子社群70萬家長激推、網路書店YES24滿分5星好評! 親子教育家 李崇建、親子作家 彭菊仙、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重磅推薦! 心理諮商、溝通教養專家,教你換個方式對孩子說, 就能培養孩子成為具有高適應力的未來人才!   對媽媽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孩子,   不過相信每個媽媽遇到親子溝通問題,   都曾經覺得自己嘴笨、或是控制不住怒氣,   導致無法說進孩子的心裡。   家庭諮商專家、同時是溝通學博士的作者吳秀香,   以大量的教養情境分析,讓我們了解,   原來同一種情境,只要換句話說,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不只能創造更好的親子關係,   還能培養孩子健康的自尊心、責任感、創意力、正直、同理心、勇氣和懂得感恩,   在孩子具備領導力之前,首先建立起積極正向的七大人格素養。例如:   ‧當孩子無意間說謊時,正是培養孩子「正直」素養的好時機:   原本你可能這麼說:「不准說謊!給我說實話!」(丟情緒給孩子)   →換句話說:「我很難過,你明明沒有寫作業在外面玩,還跟我說你寫完了。」(冷靜表達)   哪一種說法比較能讓孩子真正反省呢?   ‧當孩子不斷哭鬧、要求你買玩具時,正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時刻:   原本你可能這麼說:「好了好了不要哭,媽媽買給你。」(輕易妥協)   →換句話說:「這個太貴

了,而且你不需要它,所以我沒辦法買給你。」(果斷)   哪一種說法才不會讓孩子習慣予取予求呢?   不只細膩解說各種教養情境,每單元也提供實境練習題,   一步步引導家長們,在生活中實際運用、檢視與調整,   在教養孩子的同時,也能更瞭解、接納、改變自己,   這才是能真正建立幸福親子關係的關鍵! 本書特色     特色1:家庭諮商專家的「正向教養入門書」,成功協助70萬父母解決教養困難。   作者出身於貧困家庭,原本是一個上不了大學的工廠女工,透過對於正向溝通、正向教養的研究,她一步步翻轉自己的命運,成為了溝通學博士。著作不僅榮獲教育部長、首爾大學教授的好評推薦,也經常被各大教育節目爭相

邀約。她將成功經驗分享出來,讓70萬面臨教養困難的家長受惠,場場講座、活動席次都瞬間爆滿,獲得熱烈迴響。   特色2:最具體的5階段溝通法,在日常生活「換句話說」,就能培養孩子成為高適應力人才。   書一開頭先破除親子溝通中家長容易遇到的盲區和迷思,讓父母正確了解自己和孩子的特質,再針對自尊、責任、創意、正直、同理心、感謝和勇氣等7大主題,第一階段說明為什麼要先培養孩子的這些特質,並進一步詳列四項溝通要點。每項人格素養透過五階段,用具體的「換句話說」例句示範,逐漸培養孩子的優勢特質,實際執行一個月就能明顯感受到孩子的改變。   特色3:深刻有效的實境練習題,幫助家長思考說話目的、方式、內容

,打造雙贏親子關係。   除了深入淺出的理論+實例分析外,各個章節都附有實境練習題,讓你除了感同身受之外,還能立刻運用到自己的教養中。各練習中讓爸媽可以清楚記錄執行過程與孩子的反應,家長也能更進一步檢視,並即時修正可能造成問題的偏差溝通。讓你在親子遊戲般的互動中,徹底改變家中的溝通教養環境。 專家推薦   「本書細膩的分析,讓人深思自省、覺察,同時也改變與自己的對話。」──親子教育家‧李崇建   「條理分明、非常具體可行,讓父母能自我診斷出說話的弊病,立即對症下藥。令人躍躍欲試!」──親子作家‧彭菊仙   「我們都是愛孩子的,只是這份愛,用了錯誤的說話方式,反倒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離。唯有

開始改變我們對孩子的溝通方法,讓最真摯的愛,充滿在親子之間吧。」──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   「言語不僅完整地包含一個人的人格,對聆聽的人而言也有很大的影響。就像格言說的「言語會成為種子」一樣,孩子會依循媽媽所說的話成長並結出果實。那麼媽媽該怎麼對孩子說話呢?在這本書中都能夠找到答案,不僅是進行育兒教育的教育界,也是養育孩子的父母必不可少的珍貴書籍。」──韓國前教育部部長、首爾大學教授‧金信一   「吳秀香所長是心理諮商領域極具代表性的專家,特別是教養溝通領域,透過EBS《育兒學校》和NAVER父母i專欄連載所得到的認定,更是無人能及。吳秀香教授在書中詳細說明了媽媽該怎麼說話,才能栽培孩子

擁有美好的人格與卓越的才能,這本書就是能讓你孩子的未來發光的寶藏。」──現白石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前韓國終身教育協會會長‧金鐘杓 讀者好評     「孩子會犯錯,大部分責任都在父母身上。想改變孩子,就必須先改變自己說話的方法。」──kjink2001   「練習書中建議的對話,讓我能比平時更好地教養,親子關係也更親近。孩子很少鬧脾氣,笑容也比過去多得多。」──嘿嘿小姐   「其實我不愛看育兒書,尤其是要當好媽媽的書。每次逼自己讀,都會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或是因為自己是職場媽媽而自責。但是我讀完並闔上這本書時,我覺得我應該要再讀一遍。不,應該要把整本書背下來。」──愛讀書的媽媽熊  

親子溝通問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Kids playground歡迎免費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user/kazumaw

大家好 這是一個專門為Kazumaw家庭紀錄生活的頻道~
全部都是紀錄kazumaw家庭生活中的影片~

頻道中有許多遊樂場玩樂的影片 玩具開箱 吃餅乾點心 還有一些學習的小遊戲~
從玩樂中學習成長 ~
希望帶給你開心的每一天

kids playground ~ 孩子們的遊樂場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有新的影片會通知您喔~ ~~
https://www.youtube.com/user/kazumaw


狩獵射擊槍~OTORO揪大家一起來槍戰吧 超級好玩的
https://youtu.be/lBVxv3_uD24

卡通頻道猴塞雷!瘋狂運動會 - Otoro揪大家一起來玩吧
https://youtu.be/P-0c2pFAVCY
https://youtu.be/MuK5ihpaKn4

台灣玩具反斗城 台北新生旗艦店 ~ 買玩具囉~~~
https://youtu.be/Xlp4fl-0Pqg

屎到碗裡來 + 小小兵怪味豆 ~ 超級噁心好玩的~~~
https://youtu.be/UosIYIpjIeY

超級緊張的爆炸氣球 快點來玩吧~~~Booming balloon ~ बूमिंग बुलून ~ ブーイングバルーン
https://youtu.be/kbWwQLwfyTc

畫畫遊戲 ~ 還有小禮物時間喔~ 超酷的 ドローイングゲーム खेल ड्राइंग
https://youtu.be/85v0ozBDCd0

比賽小遊戲 敲打企鵝 還有小禮物喔 penguin war ペンギン戦争
https://youtu.be/YxNhHFGJFIg

宜蘭頭城】頭城農場兩天一夜豐富之旅-一泊三食+點心無限~體驗DIY PART1
https://youtu.be/N8eKU6cTw3Y




寄東西給賓爸爸&OTORO
24258 新北市新莊區福營路173號11樓(普及科技)

FB社團 : 孩子們的遊樂場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nclebingo/

工商合作聯繫 : 楊小姐 [email protected]

少年小說家庭問題探討──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為例

為了解決親子溝通問題的問題,作者林家安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探討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作品中的家庭問題,首章探討與主題相關的重要的文獻,本文採質性研究,用文獻資料分析法,再以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Parsons的家庭功能理論、衝突理論和故事結構,對文本進行分析研究,統整歸納出論文的內容。第二章是家庭型態,無論是核心、單親、重組家庭或依親收養,各有其問題。第三章是家庭成員身心狀態,無論家人罹患疾病、死亡或是屬於身心障礙人士,都會影響到所有家人。第四章是家人關係,分為祖父母與家人、父母與子女以及手足之間來談,各有其衝突與問題。第五章是突破與成長,共有自我省察、改變現狀、貴人相助及蛻變成長等四項。第六章是結論,總結文本的家庭問題,亦看到少年的成長

,也針對小說文本的寫作內容給予建議。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校園心理師第一手觀察,看懂青少年憂鬱、難相處、無法溝通背後的求救訊號

為了解決親子溝通問題的問題,作者陳雪如 這樣論述:

第一線校園心理師,寫給青少年陪伴者的溝通指南 3大關鍵思維×4項家長覺察×6種頭痛情境 全面解讀青少年的求救訊號   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針對青少年的攻勢,擴大守備範圍。   一壘手解決「親子溝通」難題,二壘手掌握「親子教養」原則,   三壘手看守「數位成癮」問題,捕手看管「情感教育」議題,   游擊手應對「人際困擾」的強襲球,外野手則是接穩「情緒管理」的高飛球。   ——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   孩子都進化成青少年了,家長當然也要跟著升級!   出生於21世紀的小孩,他們所處的環境、即將面臨的難題,早就不同以往。   至於他們的照顧者,在教養下一代時也比過去更加艱辛。

  在這個過度評價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好好長成完整的自己?   本書透過網路世代家長應了解的關鍵思維、應具備的覺察,   溫和而堅定的解決現代小孩在青春期最容易發生的問題,   正確掌握青少年的矛盾心理,為不擅長與孩子相處的家長,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你知道嗎?青少年的暴走,其實跟嬰兒的哭鬧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一個看起來很嚇人,一個看起來無害,但他們背後在傳達同樣無助的訊息:「我很不舒服,可是我不知道怎麼表達,請幫幫我。」   青少年照顧者在青春期孩子大暴走時,要教給孩子的,不是「脾氣好一點」或是「放尊重一點」,而是教導孩子如何控制情緒,並發展談判技巧,學習協商與溝通。   

關係是傷也是藥,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幫助孩子長成更好的自己。每一個大人都當過青少年,或許你曾經想過用同理心來應對他們,以為這是最好的教養方式。但在你試圖用經驗來指導孩子之前,請先想想現在的狀況是否與過去相同。   本書所謂的青春期,泛指12-22歲這個階段。不要懷疑,即使是已經成年的孩子,也仍存有青春期的煩惱,延遲長大。離不開手機、人際關係失衡、家長過於忙碌疏於溝通、選擇太多看不到未來……網路世代的孩子在步入青春期時,面臨著比過往世代更加艱鉅的成長挑戰。   孩子在學著長大,大人也可以學著當一個能幫助他們長大的陪伴者,成為他們最堅實有力的後盾。   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你家青少年又是哪種

類型的小孩?   了解彼此的真實性格,才知道怎麼跟對方好好相處。   這裡有個小測驗,或許可以幫助到你們:cplink.co/tnSdPnp5 本書特色   ⬥以阿德勒正向教養法為核心,讓家長為養育青少年做好準備   ⬥以家庭系統理論為基底,從家庭背景與家長關係,追溯青少年教養問題的源頭   ⬥深度詮釋美國i世代縱貫性研究,針對網路世代獨有的成長困擾,重點聚焦分析 名人推薦   【青少年關懷者一致好評推薦】   余懷瑾  Super教師   林佳慧  諮商心理師/Bowen理論生活教練   姚以婷  亞和心理諮商所院長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作家   修

慧蘭  政治大學、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   海苔熊  心理作家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品皓  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歐陽立中 Super教師/暢銷作家   羅寶鴻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陳雪如 Ashley   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畢業,現為Ashley心理科學苑創辦人、企業課程講師、大專院校輔導老師。擅長領域包含協商談判、人際溝通、親密關係、親子教養、情緒調適等。   深耕於青少年輔導十餘年,深信家庭是一個系統,家人彼此間會互相影響,提倡以正向教養的方式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從錯誤中學習,期待他們能發展出足夠的

心理素養,以面對未來變動快速的世界。   專業證照:諮商心理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家長講師、NLP專業執行師、國際催眠執行師   facebook.com/AshleyPsychologist   推薦序 青春迷霧的行路指引/陳品皓 推薦序 原來是青少年的翻譯蒟蒻/歐陽立中 作者序 家庭永遠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 前言 當個夠好的父母就好 第一部:教養青少年的關鍵思維 青少年家長,你準備好了嗎? ▶小測驗: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 青少年討厭父母是正常的 青少年其實想多跟父母相處 第二部:青少年家長應有的覺察 問題不在孩子,在整個家 你能適時對孩子放手嗎? 情緒智商也會遺傳

? 夫妻與孩子的三角關係 第三部:現代青少年面對的問題 與網路小孩的跨世代溝通 數位成癮與時間管理 社群軟體與網路霸凌 ▶小測驗:我家孩子被憂鬱所困擾嗎? 青少年心理疾病相關問題 情感教育與性別認同 自我探索與生涯規劃 結語 改善親子關係的五大途徑   推薦序 青春迷霧的行路指引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我在學校演講時,家長最常問我的問題,都是和青春期孩子的互動有關。我自己身為父親、心理師,還在高中職教過幾年書,直到現在,和青春期的孩子互動,對我來說仍是一大挑戰。至今我都還在學習理解身處於青春期的大孩子,過程中免不了會有挫折和無奈,我經歷的這些心情,相信也是大部分家長

都曾有過的感受。   青春期的孩子,不是口條大噴發,就是情緒大爆炸,完全不知道他腦袋裡到底裝了什麼東西。孩子有意見時,不是碎念就是頂嘴;有情緒時,不是陰沉就是臭臉,搞得我們必須不斷翻看孩子以前小時候天真無邪、笑得燦爛的照片,才能稍稍撫平心中的情緒,但只要一想到孩子現在的嘴臉,血壓不免又要再度飆高。身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人生實在好難!   爸爸媽媽的難為,放眼望去大概無一例外。這一切追根究柢,還是因為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落差實在太大,孩子正走進青春,而青春離我們太遠,以致於我們很難真正體會他們所經歷的身心劇變,無法理解他們將要面臨的各種生活壓力。   面對家長的迷惑與困頓,我一直很希望能夠有一

本理論與實務兼具,將孩子常見問題都整合在一起的好書,提供家長指引與參考使用。在我的期待中,這樣的一本書,不只能讓我們理解孩子的內心,也能讓我們具體知道該如何與孩子互動,尤其是當孩子可能有網路沉迷、憂鬱低落、性別認同甚至是精神困擾時,也能讓我們知道該怎麼分辨與應對。在面對孩子學習與職涯的發展時,如果還能提供我們指引的話,那就更加完美了。   這樣的野心與企圖,我很驚喜的在雪如老師的大作中看見了!雪如老師在她豐富的實務經驗與專業學習中,佐以經典的心理學理論,細膩且深入的把她對孩子的觀察與互動,整理成一篇篇完整又清晰的文章,帶著我們穿透行為的表象,深入孩子的內心。在青少年看似彆扭又矛盾的衝突下,你

開始理解孩子各自不同的獨特與單純,並發現這是如此普遍的存在。   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想到許多過去服務過的大孩子,他們在關係中那種隱微又強烈的心理狀態,和書中的許多地方相互呼應。這些對孩子心理狀態的描述,往往也是我們家長很難察覺而忽略的部分。如果我們能早一點看到這本書,或許就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衝突,這該有多好呢?   身為資深的兒童與青少年治療師,我在這裡誠摯的向大家推薦本書,相信在閱讀的過程中,你也會和我一樣深深受益。 推薦序 原來是青少年的翻譯蒟蒻 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   我很喜歡看哆啦A夢,每次都很期待他會從口袋裡掏出什麼道具,在這麼多道具裡,我最想要的就是「翻譯

蒟蒻」。只要吃下這個蒟蒻,你就不用擔心對方是外國人、原始人,還是外星人,瞬間就能暢談無阻。   但是我發現,語言的隔閡事小,最難的是,明明用的是同一種語言,卻完全無法溝通。有這種事?還真的有,那就是跟「青少年」溝通。   我本身是高中教師,最怕的就是家長日。倒不是怕面對家長,而是當家長聊起他的孩子時,我感受到他們對孩子的無奈和焦躁。原本好好的孩子,一進入到青春期,就完全變了個人似的——回到家一言不發,直奔房間;多問個幾句,就跟你頂嘴嗆聲;難得看到笑容,結果都是在滑手機。當然,我完全能理解家長的心情,但跟青少年相處的技巧,哪裡是三言兩語就講得完的呢?   所以我突發奇想,想說要是多啦A夢有

青少年版的「翻譯蒟蒻」,一吃下去,家長就能瞬間聽懂青少年的心裡話,那該有多好!沒想到,還真的有這個道具。但不是哆啦A夢掏出來的,而是心理諮商師陳雪如寫出來的新書:《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   雪如在大專院校擔任心理諮商師,同時也是知名作家和講師,她長期跟青少年相處,非常明白他們心裡的小劇場。這本書,就是要帶你一起卸下青少年的武裝,去聽聽他們內心的脆弱。   舉個書中我很有感的情境好了。像是很多人都會對孩子沉迷手機很頭痛,有的父母會直接斥責孩子,或是命令孩子不准用手機。有些孩子屈服了,但有些孩子會直接開戰,最後演變成家庭革命。   當你吃下雪如為你準備的翻譯蒟蒻後,你會聽到孩子的內心話:「

為什麼都是你們說了算?我已經長大了,難道就不能自我管理嗎?」「為什麼只看到我玩手機,我認真念書時,你們怎麼就沒看到?」「好啊!現在禁止我玩沒關係,我就趁你們睡覺時玩通宵!」   這下你明白了,當你們的對話如果只是流於海面上的交鋒,是沒用的。因為真正的關鍵,在於孩子海面下的那一座冰山。聽懂青少年的內心話後,才能開始擬定溝通策略。當然,貼心的雪如全都為你準備好了:首先,在框架內讓孩子做選擇;其次,請孩子幫忙,聚焦在他努力的過程;最後,在衝突時按下暫停鍵,調節自己的情緒。   當然,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針對青少年的攻勢,擴大守備範圍。一壘手守備「親子溝通」問題,二壘手守備「親子教養」原則,三

壘手守備「數位成癮」問題,捕手看管「情感教育」議題,游擊手應對「人際困擾」的強襲球,外野手則是接穩「情緒管理」的高飛球。   你不得不佩服雪如的面面俱到,以心理學理論為根基,以實際案例為情境,以具體做法為解方。如果你正為青少年的教養傷透腦筋,那麼這本書將會是你的救贖。快吃下雪如為你準備的「青少年翻譯蒟蒻」,你會發現,親子溝通其實可以更簡單又有效! 作者序 家庭永遠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   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深耕於青少年輔導十多年。大學就讀輔大心理系時,我即跟著張志豪老師,在台灣第一個少年服務外展機構,也就是西區少年服務中心,用戲劇治療的方式,帶領生活在犯罪高風險的非行少年,透過敘說與戲

劇,幫助他們以不同視角重新省思自己的生命故事,並在舞台上展演,讓自己的生命歷程被見證與同理。   政大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畢業後,我曾擔任過國中的專任輔導教師,以及多所大專院校的心理師。在輔導青少年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孩子的許多問題,都是來自家庭日積月累的各種議題。這些行為偏差或心理問題嚴重的孩子,其實很需要家長的支持與協助,但遺憾的是,這些孩子的主要照顧者,通常不願意為了孩子來學校,也不願意改變舊有卻無效的教養方式。深刻的無力感讓我知道,要協助孩子向上向善,單靠校方是不夠的。   雖然我有大量跟青少年相處的經驗,但我過往服務的青少年,多數受限於各種因素,導致家庭教養功能不彰。為了補足這點

,在書寫這本書之前,我特意找了許多重視親子關係的父母來訪談,了解他們在與青少年相處過程中會遇到的難題,將大家共有的經驗整理起來,並提供心理學的解法。   我深信家庭是一個「系統」,家人間彼此會互相影響。我也深信孩子是一張白紙,孩子會成為怎樣的人,除了天生氣質之外,照顧者與孩子互動的模式,會形塑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自我價值感的養成,以及做人處事的價值觀等等。   正因為知道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力之大,因此我對家族治療深深著迷,研究所時期便跟著家族治療的專家學習,例如修慧蘭老師、趙文滔老師、孫頌賢老師;並在出社會後持續進修,跟著薩提爾的好友、同事兼學生瑪莉亞.葛莫利,以及李島鳳老師學習薩提爾模式,並

跟著謝麗爾.歐文與姚以婷老師學習正向教養。   關於家族與親子關係,我學了很多不同的理論,對我來說,能抓老鼠的都是好貓,這些不同家族治療的理論學派,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有許多各自獨特的見解,能夠幫助不同狀態的人。   例如,薩提爾很注重對話的方式,尤其是跟青少年的子女溝通,尊重與傾聽是非常重要的。但坊間已經有許多書在教導如何用薩提爾模式對話,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就幫助許多家長改善了他們與孩子的溝通模式。因此在這本書中,我不再著重於對話,而是引用台灣較少人認識,但在國外相當知名,跟薩提爾同樣身為家族治療理論先驅的「包溫學派」。   包溫將焦點著重於觀念上的調整,例如當一個孩子出

現問題,並非只有孩子要改變,而是整個家庭都需要改變;或是如果覺得孩子情緒很失控,通常是家庭傳承來的等等。以整體的視角,不再將問題聚焦於孩子個人,讓有心想改善親子關係的家長明白,若期待孩子能夠改變,必須整個家庭一起努力。如果家長無法讓孩子改變,也無須擔憂,因為只要家長自己改變了,也能影響孩子改變。家庭做為一個系統,任何家庭成員的改變,都會連動影響彼此。   在書中,我也引用了許多「正向教養」的概念,主張以不懲罰,也不獎賞的方式,培養出有責任感、獨立自主的孩子。在上個世代,是以打罵掛帥,但我們都知道,懲罰只在短期內有效,到了青春期,家長打不過孩子了,就無法繼續用懲罰的方式管教孩子。到了這個世代,

主張不體罰,許多家長都改用獎賞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但獎賞會削弱孩子的學習,由內在動機轉為外在動機。   例如,本來就喜歡讀書的孩子,因為考試考得好而得到禮物,之後可能變成為了外在的禮物才讀書,只要沒有獎賞,就不願意讀書了。因此正向教養認為,家長不該著重在針對「結果」給予懲罰或獎賞,而應該針對「過程」給予鼓勵。   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與孩子日常的互動對話,會影響孩子長大後遇到難題時,如何與自己的內在對話。懲罰與獎賞會讓孩子產生「如果做不好,就是個失敗者」、「我好糟糕」等自我挫敗的信念。而「鼓勵」則會培養孩子對自己的自信與信任,當面臨挫折時,聚焦於「我做了哪些努力」、「哪部分做得不錯,有幫

助自己解決問題」或是「我或許做得不好,但我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辦法」等,尋找資源幫助自己,引發正向循環。   因此我認為,在青少年時期,運用「正向教養」的方式引導孩子相當重要。青少年處於探索階段,他們想要嘗試,但技巧不成熟,總會出岔子。如果家長跟在孩子後面幫孩子收拾善後,孩子就無法從失敗中學習,也無法變得獨立自主,因為孩子不用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但正向教養主張「犯錯是學習的機會」,孩子犯錯沒關係,犯了錯,他們才有機會從錯誤中修改,學習更妥當的處理方式。   我平時除了在校園教導親子溝通之外,也常在各大企業講授職場溝通。我與許多常在企業授課的講師發現,領導新世代的部屬,與領導家中的青少年有許多相似

之處。當一位主管願意學習不同的溝通方式、願意理解新世代的部屬,通常這類主管回到家中,也會願意理解青少年的孩子,當孩子的人生指導教練,陪伴孩子成長。   成人教育的前導,其實是家庭教育。運用正向教養的概念,在日常與孩子的互動中,可以培養孩子成為一位負責任、具有解決問題能力的成人。本書提供的教養方法,期待能培育孩子發展足夠的心理素養,以面對未來變動快速的世界。   青少年討厭父母是正常的 「我工作真的很忙,雖然有花時間陪小孩,但我知道這樣的陪伴沒有品質,工作跟家庭真的無法兼顧。」 「為了孩子,我辭掉主管的工作,為了緩和我們之間緊繃的關係,我甚至還請人教我玩他喜歡的手遊,以為跟他一起玩,我們可

以變得比較親近。」 「可是這些都沒用。我們老是為了他抽菸、沉迷手機的問題吵架,我……我甚至覺得……他恨我。」 媽媽非常艱難的吐出「他恨我」三個字,眼淚瞬間潰堤。媽媽的心好痛,為孩子付出所有,最後卻成了孩子心中最厭惡的人,對話超過三句就會吵起來,這完全不是媽媽所期待的親子關係。 其實,這位媽媽並不孤單。在我輔導青少年的過程中,聽過許多青少年告訴我,他們也曾經恨過父母,或是此刻正在生父母的氣,覺得再也無法跟父母待在同一個空間中,滿腦子想要離家。 恨的背後是愛,是渴望療癒 「其實,我年輕時,也恨過我媽媽。」孩子的爸有點尷尬的說出這句話。 「我學生時代很頑皮,有一次,我用了其他同學的名字報名籃球賽,還

得了第一名!事後被學校發現,學校說要沒收我的獎項,還把我爸媽叫來學校。」 「我媽也是老師,她覺得我做出這種事情很可恥,一來就跟著老師罵我,還要我去全校面前道歉。我當時覺得很屈辱,也很傷心,覺得媽媽為什麼都不聽我解釋?」 「我們吵了起來,媽媽氣到手都在發抖,她說,她沒我這種兒子!甚至叫我去死算了……我當然馬上嗆回去,跟她說我沒你這種媽媽!」 「事後,我忘記我們是怎麼合好的了,我猜就是假裝沒事吧?但我心裡其實開始質疑媽媽對我的愛,好像只要我不是她想要的樣子,她就不愛我了。在那之後,我開始變得不信任我媽媽。」 「表面上我們的互動跟以前沒什麼不同,但我知道一切都變了。我們再也回不去從前,我的心真的很受

傷。」 「有了小孩之後,我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書,知道我跟爸媽的關係,會影響到我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所以有一天,我主動跟我媽媽談心,想修復這段過去。」 「我告訴我媽,其實當年她站在老師那邊一直罵我、叫我去死,我覺得很受傷。沒想到我媽的反應竟然是否認!她說她完全不記得有這樣的事情,還指責我怎麼一件小事記這麼久,說我心眼有夠小。」

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親子溝通問題的問題,作者鄭惠珍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究親子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現況,並進一步探究彼此之間的相關情形。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以高雄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計有效問卷661份。主要研究工具為:「個人基本資料調查表」、「親子溝通量表」與「兒童問題解決能力量表」,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獲致的結論如下:一、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現況居於中等程度偏高。二、性別在親子溝通上有顯著差異,且女生之親子溝通品質顯著高於男生。三、年級在親子溝通上有顯著差異,且五年級顯著高於六年級學童。四、家庭社經地位在親子溝通上有顯著差異,高社經家庭顯著優於低社經家庭。五、國小

高年級學童問題解決能力現況中等程度偏高。六、性別在問題解決能力上有顯著差異,且女生之問題解決能力顯著高於男生。七、家庭結構在問題解決能力上少部分有顯著差異,單親家庭低於其他家庭結構。八、家庭社經地位在問題解決能力上有顯著差異,高社經顯著優於低社經。九、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有顯著正相關,母子溝通高於父子溝通;開放式溝通高於問題式溝通。十、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親子溝通對其問題解決能力具有預測力。根據結論所提出建議為:父母應多使用開放式親子溝通;父親應加強與子女之親子溝通;父母應隨不同年級子女調整親子溝通之方式;低社經家庭之父母應多加強親子溝通;父母應重視不同性別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低社

經地位父母應多加強孩子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父母應加強親子溝通以提升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母親多採用開放式親子溝通以提升子女的問題解決能力;教育單位應訓練學童運用開放式溝通技巧;社教機構應舉辦親職教育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