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邊長硬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該邊長硬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衛華寫的 奇蹟醫生陳衛華20年戰勝3癌!【暢銷經典版】:32歲起連患3癌,奇蹟醫生痊癒活過40年的抗癌養生秘訣 和林文心的 遊樂場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淋巴結腫大: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Hello 醫師也說明:惡性腫瘤(癌症):淋巴結也是癌症最容易轉移的組織之一,而惡性淋巴瘤(淋巴癌)則是直接從淋巴結長出的惡性腫瘤,兩種狀況都會造成淋巴結腫大。 3. 免疫性疾病:當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方舟文化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國立陽明大學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傅大為所指導 陳姿琪的 乳房攝影啟示錄─醫學觀看、論述與使用者經驗 (2012),提出該邊長硬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乳房攝影、篩檢、論述、使用者。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美術學系 黃海雲所指導 陳彥名的 訊息/大風景 (2003),提出因為有 繪畫創作、創作自述、油畫、超現實、魔幻寫實、虛構神話、藝術創作的重點而找出了 該邊長硬塊的解答。

最後網站粉瘤/表皮囊腫 - 郭育宏皮膚專科診所則補充:通常在一個禮拜內病情就可以獲得控制,但如果有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就可能需要長達2週的治療。 局部注射/切開引流:. a.如果囊腫發炎的比較厲害,或者使用藥物治療效果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該邊長硬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奇蹟醫生陳衛華20年戰勝3癌!【暢銷經典版】:32歲起連患3癌,奇蹟醫生痊癒活過40年的抗癌養生秘訣

為了解決該邊長硬塊的問題,作者陳衛華 這樣論述:

癌症本身並不可怕, 難以醫治的是對未知的恐懼。 善用醫藥科技、心靈支持、藝術治療等對抗癌症, 就能和陳醫師一樣, 與癌症正面對決,每次都贏!     罹癌3次,沒有將他擊倒!   他是一位內科醫師,   32歲那年起接連罹患3種嚴重的癌症,    歷經25年無數次大小手術,   數度與死神交手,在冥河邊岸踱步,   如今他年屆70,不但抗癌成功,身體完全康復,   而且容光煥發、神采奕奕,他到底如何做到的呢?   用對方法,每種癌症都充滿轉機!     ★ 補足抗癌十力,「整合輔助療法」贏在1/2自療!     身為心臟內科醫師,從小又是運動健將的陳醫師,照理應當是身強體壯。從沒想過有一天

自己會罹患癌症,而且還接連三種癌症!     從32歲那年開始,3種癌症陸續找上他——巨大細胞癌(骨癌)、腎臟癌與甲狀腺癌,抗癌期間長達20餘年,無數次的手術,讓他身心備受煎熬。     為了活下去,陳醫師窮盡各種方法。從正統的西醫治療,到食物營養、天然植物複方、心靈療癒、氣功鍛鍊、藝術治療等……最後,他把多年來的抗癌心得,彙整成一套癌症康復的方程式——「癌症整合輔助療法」。     這套療法匯整了重要的「抗癌十力」——精氣力、草本力、青春力、酸鹼力、保健力、化解力、含氧力、抗氧力、善念力、持續力,在在皆是提供給病友的具體生活保健方案,讓求診過程更順利,少走冤枉路。     「抗癌十力」,不復

發、不轉移、徹底治癒的關鍵——   ◎ 三餐飲食,酸鹼分量的1:3原則   ◎ 紅酒補充天然鐵質,哪些患者能攝取?   ◎ 正確攝取保健食品,讓細胞維持高能量狀態   ◎ 正規西醫助抗癌,千萬不可以放棄治療!     ★ 病急不能亂投醫,「抗癌四大原則」幫你找到勝算      本書除了陳醫師親身實證,在家做得到!方劑買得到!療效看得到!的抗癌指南「自然整合輔助療法」,幫助病友從生活淨化、信念善化到體力強化,提供必做的康復療法。        更有對於癌症前兆的專業觀察,抗癌日常習慣的提醒與關鍵。他便是藉由如此原則,找到讓身體得以通過三個癌症試煉,獲得重生的療法。如今年屆70的陳醫師,不僅早已甩

開了癌細胞的糾纏,身體狀況還比罹患癌症之前更年輕、健康。        藉由這本陳衛華醫師親身實證的抗癌黃金實戰經驗分享,希望能協助癌友們大步跨越生存門檻,活得更好、更勇健!     陳衛華醫師黃金實戰,抗癌四大原則——   ◎ 自己就可以做到的事情,立刻做!   ◎ 安全又不用花大錢的,盡量做!   ◎ 評估時間與體力可行,再去做!   ◎ 經過科學實證檢驗,才能做!     【抗癌關鍵小語】   ○ 癌症本身並不可怕,最難醫治的,是對於未知的恐懼。   ○ 每一種癌症,都不是莫名奇妙發生的。   ○ 以今日醫學的進步,只要早期發現癌症,大部份是可以治癒的。   ○ 想成功抗癌,就要先深入了

解癌症形成的原因,檢討自己的生活和飲食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 大部份的癌症還是先作正規醫療處理比較安全;之後加上輔助康復的方法,就能達到很好的抗癌效果。   ○ 如果沒有這次生病,你不會知道該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   ○ 癌細胞不喜歡氧氣,細胞如果含氧量高,就比較不容易轉變成癌細胞。   ○ 大部份癌症患者,並非死於癌症。   ○ 其實,在運用西方醫療消除疾病之外,更需要積極去研究:如何在平時就能獲得健康。   本書特色     ★ 奇蹟醫生完勝3癌,仁心不藏私的抗癌攻略全都錄!   ★ 抗病補體「整合輔助療法」,幫你好好打底,病癒後更健康、更年輕!   ★ 想當「癌症絕緣體」必懂原則,助

你建立好習慣,生活更健康。   專業推薦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 賴基銘   台北醫學大學附醫腫瘤治療中心主任 邱仲峰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兼任教授 張金堅   台中沙童醫院副院長 李博仁   台中仁愛醫院副院長 林文玉   秀傳亞洲微創手術教學研究院院長 吳鴻昇    國立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院長 唐建生   台中仁愛綜合教學醫院放射線科主任 莊之林   台北馬偕醫院急診室主任、總統府外國元首訪華指定醫師 蔡維德      醫界溫情相挺,齊聲說讚!!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這是一本好書,但願基層醫界及讀者能透過本書,獲得正確防癌知識,遠離癌症

,確保健康!——李博仁醫師 / 台中沙童醫院副院長     這本書的秘訣就是「簡單」,讓我們從中受到啟迪與教益,所以適合我們都用它來過健康的生活。——吳鴻昇醫師 / 秀傳亞洲微創手術教學研究院院長     一個人一生戰勝一種癌症已經十分了不起,陳衛華醫師竟能陸續戰勝三種癌症,用「抗癌英雄」好像還不足以形容他。——林文玉醫師 / 台中仁愛醫院副院長     陳衛華醫師身經內科專業訓練,更親身體驗癌細胞攻擊的痛苦,透過他內科醫師專業眼光的過慮,很值得您借鏡。——唐建生醫師 / 國立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院長     受醫界稱譽為「養生達人醫生」的 陳衛華 醫師,專精於防癌、抗老化的研究,他本身就是最佳的

成功見證者。——莊之林醫師 / 台中仁愛綜合教學醫院放射線科主任     陳衛華醫師在抗癌及養生保健方面的專業研究,是最權威的醫師之一。——蔡維德醫師 / 台北馬偕醫院急診室主任、總統府外國元首訪華指定醫師

該邊長硬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8月份回覆留言內容:親餵媽媽如何在沒有爸爸協助下獨立戒夜奶、寶寶不夜奶媽媽如何達到半夜供需平衡、寶寶奶量時大時小該如何調整、寶寶2個半月媽媽每次擠奶最多30ml是否天生沒奶、卵磷脂可以增加奶量/解決脹奶/塞奶/硬塊嗎、因為會導致寶寶不愛喝水嗎、7個月大的寶寶可以適用"如何建立寶寶健康作息"中的做法嗎、追奶後奶量沒增加需要去醫院照超聲波嗎、該如何改善1.5個月寶寶早上到晚上都要抱睡的習慣、晚上擠的奶早上喝會否導致寶寶嗜睡/冷凍的存奶營養是否不符合寶寶不同年齡的需要、順產時的側切和撕裂不痛嗎、小白點已破有奶水排出但乳頭疼痛怎麼辦、孕期醫生發現乳房有硬塊應該斷奶後拍X光或擠奶期想辦法先把奶通開、4個月開始刷牙該如何排進睡前儀式、寶寶最近晚上9點睡到5點很久沒吃OK嗎/若吃米糊後拖更晚才吃奶媽媽該如何排奶、擠奶器導致的乳暈腫痛可以用哪些藥膏、寶寶何時跟大人分房睡比較好、若寶寶趴睡可以減少Tummy Time嗎、寶寶剛出生黃疸指數偏高該怎麼辦、1歲多寶寶不喝鮮奶怎麼辦、寶寶邊喝奶邊拉屎之後就不認真吃了怎麼辦/2個半月寶寶很少給feeding cue怎麼辦、懷孕30周有初乳要先擠出來嗎、給寶寶3-5分鐘自我安撫時家長應該在身邊或離開、寶寶平常會自行入睡但遇到媽媽就失敗怎麼辦、沒經過睡眠倒退期真的需要擔心嗎、9個月寶寶匍匐前進算爬嗎、3個月親餵寶寶不接受奶瓶可以給學習杯喝奶嗎、清理鼻子時可以用棉簽嗎、排脹氣裡的脹氣指的是colic嗎、1歲後寶寶睡前喝鮮奶需要刷牙嗎、寶寶出生半個月是每4小時喝一次奶嗎、寶寶吃副食品沒碰到嘴巴旁邊皮膚但還是紅腫是食物過敏嗎、3個月母奶寶寶每天大便2-3次正常嗎、寶寶若食物不耐或過敏母乳媽媽需要忌口嗎、寶寶會爬後開始練走可以用walker嗎📢 快來訂閱我的頻道:http://bit.ly/2kttyum

本影片僅供教育使用,不能取代醫生診斷。請向醫生或其他合格醫療人員諮詢您的病情。

立即預約「 Sunny老師線上泌乳門診哺育諮詢 」
無論妳在國內或海外,透過線上視訊互動方式諮詢(Video Chat),讓Sunny老師即時專業輔導,解決妳遇到的母乳哺育問題!預約視訊諮詢服務:https://forms.gle/AphbHvtcv5Y2Rr4EA

Sunny老師的Amazon Store (推薦清單不定期更新) https://www.amazon.com/shop/sunnyhuang-ibclc

Sunny老師簡介: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Lamaze拉梅茲國際認證生育講師LCCE
DONA國際認證分娩陪產暨產後照護DOULA
美國紅十字會認證成人嬰幼兒急救、心肺復甦術、自動電擊器講師

廣告利益揭露:透過鏈接產生之符合的購買行為,我們可能會獲得合作網站提供之廣告佣金。
#Sunny回覆留言

乳房攝影啟示錄─醫學觀看、論述與使用者經驗

為了解決該邊長硬塊的問題,作者陳姿琪 這樣論述:

預防醫學的興起,使得許多「健康者」越來越需要受到政府的監督和控管。乳房攝影醫學影像作為ㄧ個醫療中診斷的程序,也被許多人認為可以用來早期發現乳癌。台灣也從93年7月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全面提供50-69歲婦女2年1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98年11月17日起,更將篩檢的婦女對象擴大到45-69歲。但不論是在政府政策、大眾媒體論述,甚至是醫學影像的討論中,都很少聽到婦女的聲音以及對於乳房攝影相關資訊的看法。似乎在乳房攝影的推廣中,女性僅能成為單向的訊息接收者。 在本文中,筆者試圖透過探討乳房攝影的影像出現後女人身體如何被看待、在乳房攝影的相關篩檢知識中女人的身體和角色如何被討論,指出現

今台灣關於乳房攝影檢查影像上與論述中,女人作為使用者的不被重視。並在最後,從女性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去了解他們如何看待乳房攝影這ㄧ技術與其身體經驗。 本文的結論要指出的是,在乳房攝影的影像上,要保有女性主體應重視婦女受檢者的觸覺經驗;另外,在乳房攝影影像的生產場域中,政府規定必須要採用女性放射師,除了希望藉此招募更多婦女來做篩檢,也因男性放射師本身也身處在一個男性凝視女體的社會文化中,所以需要被排除在篩檢場域外。在篩檢知識論述的探討上,不僅是呈現了女人作為照顧者的社會角色,女人也被認為應該要為罹患乳癌負起個人和社會責任,並且忍受篩檢時可能的疼痛。婦女若要擁有身體健康的選擇權(自己決定用何種

方式去維繫乳房健康),不僅需要更多關於乳房攝影的資訊,也需要政府重視可能導致乳癌的致癌因子和女性的社會處境。最後,從婦女使用者的身體經驗研究可以發現,女性做乳房攝影的疼痛感不僅與主觀經驗有關,也和乳房攝影檢查的情境與放射師的勞力、勞心「技術」相關。所以政府若希望更多婦女去做篩檢,應改善篩檢場域的環境與放射師的情緒勞動教育訓練,而非僅宣導婦女忍受可能的疼痛。

遊樂場所

為了解決該邊長硬塊的問題,作者林文心 這樣論述:

新世代身體書寫,直視污穢之物,探觸成長暗角 備受矚目的新銳作家林文心首部小說集《遊樂場所》   周芬伶:「挑戰讀者的潔癖。」   劉梓潔:「為成長小說立下新定義:成長是一場污穢的遊戲。」   馬翊航:「極度緻密的點描之下,顯然有當前難得一見的感通與強悍。」   《遊樂場所》收入八篇短篇小說,題材聚焦女性身體與情慾、無法言說的私密經驗,小說看似日常卻充滿不安感與戲劇性,想像豐沛,文字獨特,張亦絢形容:「『乾』,通常是負面的,但林文心卻把『乾』寫到極致,變成卓然成家的美學。」   「赤裸的、骯髒的、粗糙的,皆是妳。」——〈遊樂場所〉   開篇與小說集同名的短篇〈遊樂場所〉榮獲林榮三文學

獎短篇小說獎二獎,聚焦狹窄浴廁空間,描述年輕女子在窺視與被窺視下,自從情慾甦醒之後,陷入狼狽且骯髒、羞愧而快感的屎尿大戰。獲台北文學獎的〈淨女〉,從小被母親教導經血不潔並且要求手洗內衣褲的女子,因而產生潔淨緊張,養成在女生宿舍偷窺他人洗衣內容的習慣,……刺青男體也刻劃滿腹心事的女子、被消音的女子、過度清潔的女子與過分自責的女子,李欣倫認為,「她們從小被教導清潔自己,但成長過程卻反覆被幽微的暴力弄髒,不僅來自於父權的口沫和拳頭,成年女性也不自覺加以規訓,……究竟,這是誰的遊樂場所?」 馬翊航專文推薦   「重重環繞『私密』與『不慎露出』的故事與心結,隨著閱讀的逐步推進,似乎顯現了小說家的某種

任務與職責。她來擦拭,她來掃除,她來追問。在極度緻密的點描之下,顯然有當前難得一見的感通與強悍。」   李欣倫、周芬伶、張亦絢、楊佳嫻、劉梓潔  一致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此書關於潔與不潔。滿腹心事的女子、被消音的女子、過度清潔與過分自責的她們,從小被教導清潔自己,但成長過程卻反覆被幽微的暴力弄髒,不僅來自於父權的口沫和拳頭,成年女性也不自覺加以規訓,職場的苛薄語及垃圾話,讓無法滌淨的女身,被話語洗得更加不潔,成為污穢標籤,血腥毛邊。修辭變幻,象徵膨脹,女性衛教的曖昧與侷限,身體情感史的斑駁與暗面。家族傳承的衛教不是教導妳如何清潔,而是要警告妳不要弄髒世界。   於是,眾女身撤退到浴

間、廁間和洗衣間,淌出淚水汗水體液經血,透過自我校正般地徹底清潔,沒有歡愉,唯有戰慄。究竟,這是誰的遊樂場所?——李欣倫(作家)     確實是「奇葩」且難評的作品,挑戰讀者的潔癖。作者在人物與行動細節處理上鮮明生動,有血有肉,聚焦於一人一事,因集中描寫而得到強力效果,屎尿不是重點,而是情欲失控者的「退嬰化」表現,「肛門期」與「性蕾期」混亂的窘境,彼時,性器即排泄器,排泄與快感不分。由這篇作品,也可看出女性與情色書寫的困境,邊緣女性想殺出死路時,竟然開出一條「屎路」,令人感到淒寒。——第十六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評審周芬伶(東海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我同意這篇的主題一點也不宏偉,但即便

是小題材,作者完全沒有偏離主題,達到集中托高的效果。排泄被寫得有點色情又有點好笑,很少能讀到將排泄與女性成長過程的情欲啟蒙、禁忌、摸索結合在一起的作品,有其特殊性。而且,作者把廁所比喻為遊樂場所,也非常有創意。——第十六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評審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讀《遊樂場所》,我總有種進入千年老妖異世界的奇特感:生冷、生硬又生輝——寂寥的深處冒著古怪的泡沫,恐怖的裂縫滲出慶典的霓虹。性與非性、肉身與反肉身、女與反女,辯證出現。「乾」,通常是負面的,但林文心卻把「乾」寫到極致,變成卓然成家的美學。如同西西〈像我這樣一個女子〉問世時的驚悚,或如從《班尼的錄影帶》開

始就以批判與預知,重構殘酷的漢內克。無論就小說或性別,這條林文心開出的「血路」,奇妙地並置了本質的激進與反本質的顛覆。——張亦絢(小說家)   只有你一個人記得,還可以稱做記憶嗎?替一個人的身體染過顏色繡出心願,可以算親密關係嗎?還沒退冰完成的,是屍體還是靈堂外的人生?我們應該珍惜的,是一顆偶然的草莓,還是手指上溫存共生的水泡?林文心在小說裡以她銳利的眼、冷截的文字,重構這微溫但大謬的世界。——楊佳嫻(作家)   林文心的《遊樂場所》標誌出新世代的身體書寫,也為成長小說立下新定義:成長是一場污穢的遊戲。以身體作為記憶的載體,既以下半身接地氣,也以大腦在夢境與記憶中來回遊走。林文心直視污穢之

物,探觸成長暗角,匯聚排不出來的碎便、揮不去的記憶碎片、硬不起來的男友,透過書寫,淨化糞便與經血,也進化書寫之術。——劉梓潔(作家、編劇)  

訊息/大風景

為了解決該邊長硬塊的問題,作者陳彥名 這樣論述:

前言 在「訊息 / 大風景」這樣的主題之前,原本是像「空間經驗裡的世界圖像」這樣坳舌又晦澀的主題,在這裡文字被拆解,放棄藉由言說與論述的能力來下標題,以「訊息 / 大風景」為題,由此命題及可直接關連到創作的精神所在,事實上它應是個雙母題的存在,兩個創作元素同時並置的主題便產生了。 「風景」其實可以視為我們所熟悉的場域概念,而「訊息」傳達的即是作者本身的意念,意念流動在特定場域中的獨特姿態,構成了其人文上的存在意義。 這是具備自我顛覆性格、重返自我的里程,以一種《奧迪賽》式的巡航漫遊,顛覆認知中記憶、知識、教養、品格所承載的意義,穿梭

跳躍及衝突的表現,飄浮流浪的意象,當做不預期的事件在畫面裡發生,幻境般的畫面就滲透到充滿想像力的腦中,這就是我最想送給觀者的驚奇禮物。 每一件作品,每個單一的圖像,都算是我個別思考過的主題裡篩選出來的,我試圖讓它們在畫布上遇合撞擊, 跳脫以往只有一對一的相互詮釋,然後讓它們漂浮在一個思考空間偶遇或層層覆蓋。一個有趣的比喻,就像倒「飼料」到魚缸裡的景象,而不是加石膏粉到水盆裡變稠後凝結成硬塊。魚缸裡有一個生態圈,譬如說魚不光祇是把「飼料」吃掉而已,牠們有時也吃其他的魚。 1. 瓶中的訊息 瓶中的訊息喻示當代人從肉眼不可測見的無形空氣中接

獲訊息,作為象徵一個某種訊息網絡上裝載訊號的容器。裝載著訊息的「容器」放在一個虛構的場景裡,也許容器中目前仍空無一物,但它就像一個視窗一樣,或是一個超連結(Hyperlink),正在下載資料或只是呈現一個錯誤訊息。 資訊工業發達的年代裡,每個人就如同一部收訊機,頻道調對了,就有源源不絕的訊息湧進,而在一個又一個訊息縫隙間,充滿著無從辨識的雜訊,我們在其間以抽象的思維省視自身,唯有憑藉著此能力,我們才得以確認自身存在的各種可能性。 2. 風景 對於一個以繪畫形式作自我表述的創作者而言,風景也許是個早已落入模擬再現宿題的燙手山芋,但對我的

現階段創作而言,不僅僅是透過超現實的手法與風格再現風景而已,對象中的風景除了並非真實風景之外,而是在抽離了構築現實的種種條件之下,被安置的一個世界,所有構成畫中氛圍的景象,只有一個存在的目的,那就是「虛位以待」,不管是下一個影片的影格,還是另一個氣候上的變化,或是靜默的停滯,都蘊含著一個永恆律動的事件,即是此事件構成了整個畫面的動能,它在視覺上觸發之前即緩緩駛入畫面,像一艘港灣風景的漁船,在不知黃昏或晨曦的背景中,出航或返歸。它訂出一個意義,然而解說厥如的畫面又使其意涵複雜。 將「世界」 的概念置於一個虛擬的場景裡,訊息轉化為可解讀的「能量」,容器轉化解讀為「場所」、「空間

」。這裡值得說明的是,畫面空間所需要的場景觀念,將畫面視為一個空間,而其中描繪的場景則構築為一個世界。畫一幅畫就是安置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一如自然世界那樣豐富而整全,讓畫中的世界在重疊的遮蔽中不斷湧現,在湧現中返身遮蔽,直到畫面呈現靜諡中永恆的流動。 人文景觀的崩毀消融,其實某種程度是「解蔽」 的作用,把原本不可見的空間變的可見,將空間中精神性的生命事物聚集持存,而轉化成一種具體的現實展現,展現的越多,隱匿起來的也越多,不斷地去揭示它,就會化約出不同形式的空間經驗。 3.「會思考的動物」與「超能者」 會思考的動物,動物連續動作的圖像象徵

一段短暫時間,封閉而不斷迴轉重複,動物圖像不只是被抽離原對應意義的符號,同時也象徵一種替代意識的物件。 超能者與超自然現象,是有關於與人內在意識共時並存的外在世界的投射,人熟睡時外在世界仍不斷發生許多事件,片段真實與虛假交相參融,人的內在意識與超自然現象的想像關聯,變成一種「超能力」(即改變現實世界結構與質量)。 這兩個主題,主要是基於對科幻電影或小說情節的興趣得來,通常是針對故事中描述的人物經由冗長的旅行、浩翰的宇宙中,領悟了生命的智慧。畫中的主角有一種被喚醒的精神力,由夢境接收資訊,進而轉化外在世界能量的能力,成為了悟一種莫名使命感的super be

ing。 4.啟示錄景觀 啟示錄異象般風景中,開啟的視窗,萬物恆動而偶露時間停止之靜謚空間一角,我目前的作品畫面中常被提到的文明崩毀,將「末日」與「終結」之事當作對現代文明反思的一種隱喻,在文藝作品或電影裡對所謂末日的描寫,除了對真實世界不確定變動,與未知力量的恐懼之外,也提供了一種在極端條件下篩選出的可能性。 超現實的浪漫回歸 探討作品中的超現實景象的經營,與浪漫主義思維相關,在當代文化氛圍之下,與時代的脈動有何相關之處。個人所強調的創作元素中的「驚奇」、「異文化」、「神話式的想像」等等,其實早在浪漫主義時代開始

,即存在於藝術作品之中,只是時代不同,諸如昔日集體化知識與想像的對象,已由「異文化」轉向「異世界」(譬如地球以外的世界,或地球極度的深海),知識與想像的分際,不僅僅是科學的疆界,還有社會整體人文發展之下,對文化主體認知上的演化。 二十世紀初,布荷東(Andre Breton)在《超現實主義宣言》中說:「夢境和幻覺這兩種狀態似乎互不相容,但我相信在未來這兩者必會融為一體,形成一種絕對的現實,亦即超現實。」布荷東說的「未來」已經過了嗎?人類的視覺經驗裡是否也有夢見肉眼觀察過的幻境,或者幻覺中呈現中夢境中的場景?一百年前與一百年後的創作者同樣經營著一樣的主題時,其根本上的意義已大

不相同,夢境和幻覺已有更多科學上的解釋,在今天無法即時加以解釋的,除了有各方面人文學科的方法可以解決,通常還有更好的藉口,那就是等待未來的科技;但所有的這一切並不能泯滅創造力的發展,說故事基本上就是一種創造力,它提供了一種浪漫的寓言模型,閱讀的人經由此模型可以粹取出人性中最源初單純的情感經驗,它不是教導式、教條化了的知識模組,而是重組生活新視野的珍貴素材。 魔幻寫實的寓言 魔幻寫實(Magical Realism)將某種奇幻要素加入現實世界並描述若其為真時的景況,所謂的魔幻寫實是一種以幻想影射真實的寓言。 以繪畫來講,連建興的作品中出

現的場景,大部分是真實世界的真實地點,如九份的礦坑等場景,但卻呈現異於真實的景況,是先有一個具體真實的條件環境的經營,引觀者入畫遨遊,卻丟出驚奇與夢境般的圖像。 我的場景中,則出現大肚山往台中市或台中港方向望去的遠眺景觀,與南台灣風情的海灘,電影影像中擬造的自然景觀,組構片段的視覺經驗,不透過照片機械式的複製,完全由想像、回憶、對事物描摹的直覺,去找到一個畫面上的最佳狀態。 有許多經驗在畫出影像之後,卻在真實中找到巧妙的吻合。譬如在店家大片玻璃的燈光映射中,看到作品《訊息的去向》幾近完全相同的光點排列,對應到室外郊區道路上空的炫麗雲彩,而該作品早在那家店

開張之前就完成了。 人回歸自然後的去向,在哪些境域,經過哪些程序的淨化,憑藉著哪些條件生存,「死」乃是人的靈魂去到另外一個境域,通往另一個彼岸。生命的許多片段都牽連著回憶,有了回憶即伴隨著痛苦,對過去所擁有的失落,對未來所追求的不及,沒有對死亡的必然與知覺,就沒有對愛的迫切與渴望,文學或藝術大半是處理「愛與死」的課題,但那是以「想像」和「誇張」來勾勒出「寓言式的哲理」。 實則劇場即世界,世界亦劇場。當世界就是一場遊戲時,還有什麼跟遊戲不一樣,在這個既輕又重的後現代殿堂裡,我們可以用輕鬆的態度來面對嚴肅的事物,因為輕鬆所以也就趣味盎然,生命的樂趣就在於我們

明明知道這是一場夢,卻還是認真的去做。 虛構神話中的心理暗示 …例如去描述「後現代」的種種,也許僅僅是描述與敘述,換言之,就是說故事而已,不具備客觀的角度是當然的;禪宗的智慧話語十分的精簡,但是卻要再說更多個故事來解釋它們,或許一個接一個故事到最後你會發現故事講不完,一個簡單的想法,把時間線條兩端參差交疊起來,無論故事說到那兒,它總能回到起點重新開始。就像一本當代德國童話名著的標題一樣:「講不完的故事」 (Die unendliche Geschichte) ,作者採用「書中書」的作法。主人翁躲在閣樓看一本叫做《說不完的故事》的書,正巧是讀者手上正在

看的這本。讀者看另一個讀者,也在看一個故事,並且跟著身為主角的另一個讀者,深入幻想國度。在這個國度裡,凡是沒有說出的故事,就是待發展的未知境界。尚未被說出、經歷的,都是可以開發的命運。 結語 對於生命至此種種的生活上的經歷,總是充滿著意外,每個人累積了夠多的經歷,就會有好像過了許多不同的人生一樣;身為藝術創作者因為自身所擁有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把接觸到的,現實生活中覺得有趣而耐人尋味的小事物、小感情,轉化成一種奇幻境遇下的幽默感,這也充實了現下個人所具備的部分知識與內涵。而這個幽默感可以到達何種層次,則是我想去努力的一個重點,讓我的創作不只是一種巧思下的畫

面安排而已。 從講不完的故事許多句點中,雖總是能回到初始的喜悅,但太過直觀的內在思維,卻也落入自以為是的愚痴,擁有反抗舊有自我的血液,同樣地流在這個焦慮的體內,大海與宇宙同樣也有探索不完的奧秘,但大自然相對於人的世界卻也不是完全沒有侷限,訊息傳遞終止之處也是意念到達的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