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社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認識社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沙永玲,李雀美寫的 繪本阿公-鄭明進經典傳家繪本集:十兄弟+烏龜娶親 和陳鯤生,武季亞的 社區營造實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地方創生-社區營造 - 主題-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也說明:除國發會提供許多資源外,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壯遊體驗學習網」期待青年跳出舒適圈、勇敢啟程探索臺灣各地、「青年社區行動」培訓青年認識地方、付諸行動投入在地;文化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小魯文化 和五南所出版 。

中臺科技大學 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張桓忠所指導 周柏均的 社區資源融入校訂課程之設計與學習成效-以太平國小為例 (2021),提出認識社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資源、校訂課程、太平國小。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 林錫銓所指導 林淑鈴的 桐林社區生態旅遊之永續建構 (2021),提出因為有 桐林社區、生態旅遊、永續觀光、行動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認識社區的解答。

最後網站認識社區環境| 提報內容| 夥伴特區 - 綠色學校則補充:目標:. 1.能運用五官觀察、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2.能夠說出社區附近有些什麼特別的地方。 3.能夠說出會去這些特別地方做什麼事。 4.能指出社區內特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認識社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繪本阿公-鄭明進經典傳家繪本集:十兄弟+烏龜娶親

為了解決認識社區的問題,作者沙永玲,李雀美 這樣論述:

  ◎中國民間故事×臺灣鄉土喜慶,繪本阿公鄭明進精心為每個家庭創作的傳家寶!     本套書一共收錄了繪本阿公——鄭明進第一本臺灣原創圖畫書《十兄弟》與臺灣正港的鄉土藝術主題《烏龜娶親》兩本繪本,內容分別針對中國民間故事、臺灣北海岸與宜蘭地景所創作的繪本,透過生動活潑的情境佈局、多元媒材的運用、符合孩子生理心理成長過程而特別設計的經典繪本作品。        《十兄弟》與《烏龜娶親》可謂是每個親子家庭必備的經典傳家寶典,傳遞了團結、愛、陽光、關懷長者等正面的思想,對於孩子的品德、親子關係、自我探索等,皆有重要的生命教育價值;而透過鄭明進專業的兒童美學,更能帶給孩子具創意、

想像的美感素養。     《十兄弟》   ◎臺灣第一本原創圖畫書,展現「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精神   從前,有十個天賦異稟、長相奇特的兄弟,某天,他們好心幫助百姓修築城牆,卻因此招來國王的猜忌,引起了一連串的風波……      《十兄弟》是廣為流傳的中國民間故事,情節緊湊,極富戲劇效果,能讓孩子從故事中深深體會到「團結就是力量」。由繪本大師鄭明進所描繪十兄弟各種古怪又可愛的造型,更能啟發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是一部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好作品!      《烏龜娶親》   ◎臺灣正港的鄉土藝術,一本讓孩子認識龜山島、基隆嶼及野柳的最佳地景繪本。   頭城東方的龜大

哥阿東一表人才;基隆北方的龜姑娘阿蓓亭亭玉立,卻總是找不到「心中有愛,思想陽光」的另一半,有一天,他們相遇了……      這個可愛的愛情故事,是由眾多和龜山島有關的傳說衍伸而來的。除了愛情元素,更融入臺灣島嶼的人文景觀及地理特色,配上鄭明進老師童趣的插圖,閱讀同時,就像上了一堂有趣生動的地理課。書末還有小龜帶著你一同去旅行,認識出現在書中的島嶼唷!     【本書關鍵字】   中國民間故事、順風耳、千里眼、團結、各有所長、認識臺灣、老人關懷、婚宴喜慶、龜山島、基隆嶼、野柳     【本書資料】   有注音   適讀年齡:3~6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閱讀

  本書特色     1.經典傳家,每個家庭必典藏的繪本集   由臺灣兒童圖畫書教父——鄭明進精心為臺灣親子家庭創作的經典繪本,引領孩子沉浸於中國與臺灣民間故事之美。     2.最佳生命教育主題繪本    《十兄弟》與《烏龜娶親》兩本繪本,皆傳達「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心中有愛,思想陽光」等正能量的意涵,透過活潑有趣的故事,寓教於樂,不說教。     3.最佳美感教育主題繪本   鄭明進以其專業的兒童美學,從誇張的人物造型表現,剖面式的畫法,搭配特別色;並運用色紙、蠟筆、色鉛筆、修正液和蔬果等媒材,以複合媒材式插圖表現圖畫,呈現中國民間故事之美及臺灣喜慶的「

本土味」。是一本真正以孩子視覺觀點創作的圖畫書。   得獎紀錄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新生閱讀推廣計畫」推薦選書入選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好書   ★新北市推動閱讀優良圖書   ★臺灣兒童百年好書   ★第二屆中小學優良藝術出版品

認識社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跳島遊-合輯—72歲梅窩菜農靠搭橫水渡長洲賣自耕菜40年 梅窩人自種黃豆整腐皮送街坊義工實現Farm to Table 芝麻灣六百年歷史拾塱村成人狗後花園
有幾個坪洲街坊 ,沿着橫水渡連結長洲、梅窩、坪洲及芝麻灣四島,召喚島民與藝術家,辦了個具備藝術活動及文化展覽的導賞團,一連三日的「船到橋頭生活節」。想將各島獨有的文化、生活方式,島民趣事帶給大家。不過疫情反彈,原定於12月4日至6日舉行的活動延期,我們先來個跳島前哨,看看島民是如何生活的。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04/GBFIQGXH7RCMLGNQTRVNLWDLKY/

梅窩是個有趣的社區,裏面有好多本土農田,有好多街坊自組的社區小組織,如大嶼學堂。他們有搞導賞團,有辦farm to table幫本土農夫賣菜包,喜歡本土文化的居民,就自發找老街坊訪問昔日故事,甚至搵島上長者學做曾盛極一時的手工腐皮,再教街坊製作,目的是想連結世代島民,了解小島的前世今生。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05/TSOXNWDLDBA5NIYQVO6W5C7UK4/

大嶼山東南面的芝麻灣三面環海,雖然叫芝麻,卻有18.5公里全港最長的芝麻灣郊遊徑。1956年,芝麻灣監獄啟用,後來先後改為越南難民營、戒毒所及懲教所,2010年正式關閉等候重建。島上有條有六百年歷史的拾塱村,只有十多位退休居民長住,當中有一間鄉公所,還有你以為是民居的士多。偶有行山人士路過,村狗吠兩聲,水牛在大草地吃草,然後就是風聲,浪聲,樹影與鳥鳴。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06/NZ2WG2JM5JBMBHVRSU2L3AQ4LY/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跳島遊 #梅窩 #長洲 #導賞團 #FarmToTable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社區資源融入校訂課程之設計與學習成效-以太平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認識社區的問題,作者周柏均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以太平國小校訂課程為例,以太平國小四年級26位學生為研究主題,探討社區資源融入校訂課程的實施情況;校訂課程中蘊含的文化精神;教師在課程設計上如何能將在社區資源融入其中;學生是否可以透過校訂課程的帶領認識社區在地文化。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一、 社區資源的融入除了深化校訂課程的內涵,同時也增進了學生對社區在地文化之認同。二、 社區資源的引入影響校訂課程的設計、實施與規劃,也提升教師對校訂課程的重視。三、 社區的資源融入校訂課程的教學歷程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讓學生的學習歷程更加完整且有深度。四、 疫情的影響下校訂課程實施有其困境。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論,對國民

小學實施社區資源融入校訂課程與教學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社區營造實務

為了解決認識社區的問題,作者陳鯤生,武季亞 這樣論述:

  本書基於踏入社區營造二十餘年來,透過各面向社造實際參與,積累了一些經驗與看法,撰寫意旨均以「從何做起」、「從何著手」為核心,透過個人實際操作過程,採實務經驗及案例分享方式,協助初學者與有志於社造之夥伴,能了解社區營造運作方法與技巧。   再則,意欲讓社區營造的正向操作技巧與各面向營造構思運作模式,能拋磚引玉引動更具創意且切合實際操作之方式,給予關心社區營造的同好一股新的動能,藉此更鼓勵有心參與社造的夥伴,一起投入社區營造行列,積極激活並營造安和樂利的社區。

桐林社區生態旅遊之永續建構

為了解決認識社區的問題,作者林淑鈴 這樣論述:

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生態旅遊受到全球的倡導與重視,也成為多數偏鄉社區營造的發展目標。面對各個社區在發展生態旅遊的機會與困境,如何永續營運成為一大課題。研究者長期投入桐林社區營造,近期致力規劃推展社區生態旅遊,準備朝向永續發展之營運管理。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二:促進桐林社區生態旅遊之永續營運、增補社區生態旅遊之永續發展理論;主要研究發問包括:桐林社區生態旅遊的條件與限制?桐林社區生態旅遊的策略規劃與執行?桐林社區生態旅遊推展的永續成效與困境?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桐林社區生態旅遊做為實際行動場域,進行目標的設定、策略的研擬、方案的執行與績效指標評估。研究發現,桐林社區推展生態旅遊具有山水

資源豐富、多樣化物種、動物復育經驗與社區認同等條件,也有與招待空間侷限、服務人力不足、交通設施受限與創意特色欠缺等限制。本研究進一步規劃並執行空間營造等四項行動策略,並檢視其所獲致之初步成效,包括體系日趨完善以及建立初步旅遊品牌。本研究進一步根據永需觀光發展之三項指標─自主性、整合性與創新性,提出建構桐林社區永續發展的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