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酒量杯怎麼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調酒量杯怎麼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怡蘭寫的 日日三餐,早.午.晚+日日物事(套書) 和癮型人的 雞尾酒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吃冰淇淋的居酒屋札幌特有結尾聖代超有趣 - 野旅行也說明:我都還在納悶這是什麼套餐、要怎麼吃才對,這時工作人員遞上一疊菜單以英文跟我們說,1500日圓的套餐包含百種任選三的小杯酒、可以續杯的果汁奶粉特調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寫樂文化 和中國輕工業所出版 。

最後網站酒沒喝完怎麼保存?4大必知喝酒知識!時髦酒杯 - ELLE則補充:可以加冰塊嗎?4大超實用喝酒知識公開!時髦酒杯、注酒器推薦清單一次看. 喝酒處處有學問,愛喝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調酒量杯怎麼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日三餐,早.午.晚+日日物事(套書)

為了解決調酒量杯怎麼看的問題,作者葉怡蘭 這樣論述:

  日日三餐,早‧午‧晚   「在家裡頭吃,舒服多了!」   餐餐不重複,料理靈感從哪來?   飲食觀察家葉怡蘭的廚事剖心之作   600多道主餐、佐菜、小點、飲品、餐酒、烘焙、甜點   20年的料理寫/做終極實踐,盡在此書!   •蛋與豆腐,平凡材料也能煮出不凡的變化?   •破布子、蘿蔔乾、明太子,漬物醃菜怎麼放最提味?   •如何以台日西菜技法,讓米粉、麵食、炊飯成為吃不膩的混血家常菜?   從一張抽油煙機上便利貼的備忘記錄,   到讓百萬華人粉絲日日「視吃」的餐桌隨筆;   無論是涵養自名廚名館的料理法門,或回歸常民四時飲食樂趣的隨手混煮,   皆點滴積累成6000多個日夜

的廚事修練。   不拘派系混血而成,長年鑽研餐酒、茶飲、食材風土,   把浩瀚視野用最巧妙簡約的方式端上桌。   這也是一本食材雜貨舖主人對食物的致敬之書,   細細陳述各項家常材料的成菜概念、按時節調理方式分綱挈領,   不管幾口之家,都可以找到料理靈感、吃得大滿足。   ──有行遍天下俯拾得來的靈感,台日西各色料理的混血菜創意,   ──有剩菜再次妙用混煮,有自製調醬、佐料的混搭,   ──有看似困難、實則快手的麵點烘焙技法。   ──偶爾想偷懶,方便麵食怎麼優雅端上桌?   ──佐餐酒、飲料與水果盤怎麼選搭,可讓一餐更完滿?   大至家宴,簡至獨食,   不重複、簡單做、原味吃,  

 有行雲流水的舒心廚房訣竅,亦蘊含滋味豐富的居家生活哲學!   【快手上桌:為什麼一餐能這樣煮、那樣搭?】   *季節食材的交融運用:   山與海的材料穿插,鮮味與濃味的呼應,    平凡素淨的豆腐豆干料理、玉子燒也能千變萬化?   有黏性的蔬菜如山藥、秋葵、納豆、滑菇、蓴菜……怎麼做才討喜?     *一人食的麵點:   米粉、烏龍麵、義大利麵的混血烹調創意   炒麵與煨麵的微妙訣竅   鹹粥與清粥的煮法掌握   涼麵和素麵的變化滋味   麵包和饅頭的驚喜巧搭   *二三人共享的餐食:   炊飯、燉飯、炒飯變身餐桌亮點   涼拌菜、滷燉煮煎炒蔬菜的各種搭配   健康卻不無聊的地中海風烹

海鮮   應運四時變化主菜和佐料的鍋料理   步驟簡約版的口袋麵包+不同揉麵法的自製Pizza…   *變化出招待一屋子好友的家宴:   辛味宴/夏日果風宴/薄酒萊酒友宴…依照主題規劃宴客菜,澎拜卻自有懶、快之方法…   【簡單又不簡單的餐桌講究:好酒好茶好甜點佐搭】   *早飲調配:   奶茶、奶泡茶、拿鐵、鍋煮咖啡、奶類、豆乳、杏仁奶的千變萬化…   蜂蜜、糖、香料果物的調味花樣…   *餐餐必有佐餐飲:   佐餐酒/佐餐茶/各式花果蜜飲/果汁   *夜酒的調配藝術:冰飲與熱調、經典與私房版各半   VSOP干邑+Vermouth香艾酒調和   伏特加威士忌特調、橙香洛神威士忌熱

調酒、印度香料熱紅酒   以曼哈頓為基礎的波本威士忌+白苦艾酒   隨手調之Bourbon Rouge、蘋果樂園、南國風調酒…   琴酒與各種酒款和素材撞擊出多樣風貌滋   日日物事   想要的東西這麼多,空間和預算卻老是不夠?   簡約擇物,也能用出富足。   看葉怡蘭的「細節生活哲學」與「用即美」的用物心得。   餐食器皿、杯壺飲具、廚事用品、花物盆器……   人與物之間的情致,如君子之交細水長流。   什麼是簡約但不簡單的基本款?老物=好物?   什麼是能走入日常、豐富生活,真正需要的好器物?   數十年因工作所需、生活所愛,必須時時與風格潮流保持同步敏感,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對匠

人工藝、名家逸品如數家珍,而身為研究茶飲的專家,也曾對研究茶具、咖啡器具很是迷戀,但就如同《日日三餐,早•午•晚》書中出現的每日餐桌畫面,數十年來始終堅守一器一物都珍重緣分的態度──   選物、用物,是長年反覆實踐的生活美學,也是根源自文學、歷史、工藝設計、飲食風土的涵泳與思省;不貪多、不追高,而是有道理、有美感地把每一個物件的功能發揮至極大化。   ★【食器】不成套的美學,讓餐桌日日新鮮、又豐盛又清爽的「錯開式」擺盤理論   台灣的飯碗、日本的湯碗、越南的碗公、沖繩厚實的陶土碗……   從圈足設計、材質厚薄、盤緣高低深淺,一只食器濃縮反映了一個地域的飲食風情,   為什麼用日本碗吃飯就是

稱手,拿西式品牌的碗總覺得尷尬不合手?   依料理種類,挑最稱手的器皿;懂原理,就能搭配出美麗的餐桌風景。   ‧「錯開式」擺盤法:一桌子有圓有方有高有低,深深淺淺熱熱鬧鬧,激盪擺盤的創意。   ‧「西盤東用」:義大利麵盤多功能,除了盛麵裝飯,裝鬆散汁液多的燉菜、絞肉樣樣好用。   ‧「好物不必成雙」:盤碗杯具不必成套,但每一只都可細數不同的功能與背景。   ★【飲器】東西互融,老設計有新用法。拿飯碗裝法式咖啡歐蕾,「豬口杯」使用無極限!   無論茶、酒或咖啡,從精深學問中日漸摸索出清簡俐落的沖煮或品飲之道,   「形隨機能而生」之道,在飲品容器的選擇亦能適用,擴展用途,以一擋百,   偶爾

跳出日常感的巧思混用,更添品飲樂趣。   ‧喝咖啡,紅茶杯行不行?哪一類飯碗最適合充當法式咖啡歐蕾碗?   ‧品紅茶,除了寬口淺底薄胎的有耳杯,以東方杯裝西茶,俐落也別有情致。   ‧江戶時代最摩登的設計:蕎麥豬口杯,從速簡沖茶包、沾麵醬汁到冰沙點心無所不裝。   ‧酒杯的輕鬆使用模式:以日式硝子氣泡酒杯裝啤酒,保留泡泡持久;白酒杯可對付香檳在內的多種酒款。   ★【廚房器具】該買那些傳說中的料理神器嗎?這是30年廚事心得的淘選   讀者最常提出的問題之一:「這個鍋子碗盤哪裡買得到?」   敞開怡蘭家廚櫃,器皿工具一切都精簡至最低,但依然有些必備料理好夥伴:   ‧大原則:只有單一功能──不

收。與其買看起來厲害的削切器具,還不若投資一把好刀。    ‧貴重的土鍋為何如此迷人?和鑄鐵鍋煮的白飯,看似差一點點,其實口感層次各異其趣……   ‧料理筷匙、片口與量杯、篩網與濾盆,是廚事要省力最值得之物。   ★【工藝設計】無印風、北歐風、柳宗理……關於「基本款」的趨勢觀察與用物心法   什麼是簡約?基本款一定要很基本嗎?   太過基本,多半入不了眼,簡約的「簡」裡還能再多點韻致味道才能恒久耐看。   ‧北歐風尚的恆久:低調簡雅、觸感、用感絕佳的餐桌美景。   ‧那些年曾著迷的日本無印良品、英國Coran Shop、Habitat…看基本款用品的魅力所在。   ‧聊民藝家柳宗悅的「用之美

」,與柳宗理用具的好用設計。   物不在多,不貴重,方不怕打破。   有小小杯墊的材質選擇,有餐桌的盤型搭配,   有挑選花器的真諦,有日日下廚的好工具。  

雞尾酒世界

為了解決調酒量杯怎麼看的問題,作者癮型人 這樣論述:

調酒工具怎麼用?各種酒類如何挑?雞尾酒杯買哪些?特殊酒款小知識,副材料購買指南,調酒技法小秘訣,經典雞尾酒酒譜,超簡派雞尾酒推薦,裝飾物圖解教學,雞尾酒風味分析。以上所有內容都可在本書找到。   PART 1 關於酒譜   什麼是酒譜?酒譜就是調製雞尾酒的食譜。一個完整的酒譜會列出所需材料、使用技法、裝盛杯形與裝飾物,並依序列出調製步驟,其中材料與技法是最重要的資訊,第一章就讓我們從瞭解雞尾酒的組成元素,以及如何調製它們開始。   PART 2 六大基酒   一杯調酒的主材料是基酒,最常用到的基酒一共有六種,分別是:伏特加、琴酒、朗姆酒、龍舌蘭、威士卡與白蘭地,本章將分別介紹六大基酒的原料、產

地、特色與分類,以及給初學者購買的建議。   PART 3 開始調酒之路   主要調酒技法包括:直調法、搖盪法、攪拌法與混合法,只要有幾個基礎工具並熟悉這四大技法,大部分雞尾酒都可以輕鬆調製。   本單元詳細介紹四大技法實操,以及如何用它們來調製美味的雞尾酒。隨著用到的材料越來越多,也會引導讀者依序購入各種材料,從*常用的材料買到比較特定的品種,以最少的花費、享受最大的調酒樂趣!   PART 4 經典名酒與雞尾酒   想調製更多類型、風味更廣的雞尾酒嗎?如果已經備齊各大基酒與常用材料,下一步就是要挑選幾款香甜酒了!本章精選15瓶知名的香甜酒,先介紹它們的起源與特色,再用它們調製幾款經典的雞尾

酒。   每瓶香甜酒都會介紹“超簡派”喝法,因為調一杯酒只會用到一點點的香甜酒,要如何消耗存酒經常讓調酒人感到苦惱,超簡派只要加入副材料就能輕鬆調製,不只好喝、好調、消得快,就算不太能喝酒的朋友都能輕鬆接受!   PART 5 精選雞尾酒   本章介紹20款經典雞尾酒,它們都是各種類雞尾酒*具代表性的一款,除了介紹它們的起源與做法,還會以時間軸的方式說明雞尾酒發展的歷史脈絡。每款經典雞尾酒都附有特定材料與調製技巧的專文介紹——先知道怎麼買、再學怎麼調,希望帶給各位讀者更豐富的調飲樂趣。   癮型人 業餘調酒師、職業酗酒人   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差點畢不了業 臺灣大學

心理學系好不容易才畢業 長庚大學臨床行為科學研究所終於拿到碩士   “癮型人的調酒世界”博客主筆 “米絲阿樂局調酒專賣”調酒課程講師   Part 1關於酒譜 材料:雞尾酒的組成元素 基酒—雞尾酒的主材料 香甜酒—豐富雞尾酒的深度 副材料—賦予雞尾酒無限可能 技法:調製雞尾酒的技術 直調法(Build) 搖盪法(Shake) 攪拌法(Stir) 混合法(Blend) 杯形:裝盛雞尾酒的容器   Part 2 六大基酒 Vodka 伏特加 Gin 琴酒 Rum 朗姆酒 Tequila 龍舌蘭 Whisky 威士卡 Brandy 白蘭地   Part 3 開始調酒之路 新手入門

·直調法 Build Highball 雞尾酒 Cape Codder·鱈魚角 Gin Tonic·琴通甯(金湯力) Cuba Libre·自由古巴 Tequila Sunrise·龍舌蘭日出 酸味雞尾酒·搖盪法 Shake 三件式雪克杯(Cobbler Shaker) 酸味雞尾酒(Sour) 檸檬與萊姆 自製調酒用純糖漿 Daiquiri·黛綺莉(得其利) [ 關於冰杯 ] White Lady·白色佳人 [tsp(吧匙)的量取方式 ] [ 君度橙酒 (Cointreau)] 068 Cosmopolitan·大都會 [ 皮油—雞尾酒的魔法 ] [ 噴附檸檬皮油 ] Margarita·瑪格

麗特 [ 鹽口杯製作 ] 經典呈現·攪拌法 Stir 攪拌技巧 吧匙握法與攪拌動作 雞尾酒之王與後 Martini·馬丁尼 [ 醃漬橄欖與馬丁尼 ] 酒譜延伸 Manhattan·曼哈頓 [ 裸麥威士卡 (Rye Whiskey)] 霜凍調酒·混合法 Blend 霜凍雞尾酒(Frozen Cocktail) Frozen Margarita·霜凍瑪格麗特 PaPa Doble·雙倍老爸   Part 4經典名酒與雞尾酒 Disaronno 迪莎蘿娜 ——愛情釀的酒 Godfather·教父 Godmother·教母 French Connection· 法蘭西集團 Campari 肯巴厘 ——

苦得雋永,甜得深邃 Spumoni·泡泡雞尾酒 Negroni·內格羅尼 Boulevardier·花花公子 Maraschino 瑪拉斯奇諾 ——經典櫻桃風味 Martinez·馬丁內斯 Mary Pickford·瑪麗·畢克馥 Aviation·飛行 Chartreuse 查爾特勒 ——藥草酒之王 Alaska·阿拉斯加 Bijou·寶石 Last Word·臨別一語 Benedictine 班尼狄克汀 ——獻給至高無上的神 B&B·B 對 B   Part 5精選雞尾酒 Mojito·莫吉托 [薄荷的選擇與種植] Gin Rickey·琴瑞奇 [以香甜酒調製 Rickey 雞尾酒] To

m Collins·湯姆可林斯 Pi?a Colada·鳳梨可樂達 [熱帶調酒萬用果雕] Singapore Sling·新加坡司令 [櫻桃白蘭地] Pisco Sour·皮斯科酸味酒 [皮斯科(Pisco)] Caipirinha·卡琵莉亞 [卡夏莎(Cacha?a)] Kir·基爾 [黑醋栗香甜酒] Sangria·桑格利亞 Bamboo·竹子 [雪麗酒(Sherry)] Coffee Cocktail·咖啡雞尾酒 波特酒(Port)   調酒很像做化學實驗嗎?把所有的材料加一加、搖一搖,然後看(喝)結果。其實我開始接觸調酒,還真的是在大學的化學實驗課上,如今從興趣變成

工作,一切的一切,要從15年前的那杯長島冰茶說起。   實驗課有一位同組的同學L,他不像其他人用大拇指與食指拿試管與量杯,而是用食指與中指夾住它們,倒材料的速度很快卻不會濺灑出液體,簡直就是21世紀的賣油翁!而且L做實驗有個特別的小動作:拿到容器會下意識地湊近鼻子聞一聞。   有一次我忍不住提起這件事,L笑說這是晚上兼職當Bartender(酒保)的“職業病”,聞杯是在確認杯子有沒有異味。聊著聊著,L建議我如果對調酒有興趣,可以從長島冰茶開始,因為它的材料包含四種基酒,還有果汁與碳酸飲料,加上能同時練習直調法與搖盪法,對以後想嘗試其他調酒是不錯的選擇……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好像有點

不對勁,一般人不是都先學螺絲起子或自由古巴嗎?   我拿著L手寫的酒譜到處買材料,在租屋裡笨手笨腳地調製出我人生第一杯調酒(之前亂喝亂配的不算),飲用時,它多元且濃郁的味道讓我嚇了好大一跳……調酒原來可以這麼好喝!而且連我這種初學者好像也可以調!   接下來幾年我持續上網搜尋調酒資訊,市面上買得到的中英文調酒書幾乎都買了,一邊看一邊調一邊喝還一邊做筆記。2008年,“癮型人的調酒世界”這個博客就在調酒實驗的記錄中誕生了,一開始只是想幫自己的調酒人生留下回憶,寫著寫著承蒙讀者不棄,由博客延伸的賣場、社團、官網、粉絲頁陸續開張,我也開始了以雞尾酒推廣為業。   最早我的博客是以分享調酒知識為主,後

來有感于中文的相關資訊不足,逐漸將重心轉為翻譯與整理外文網站資訊與原文書。慚愧的是,小弟雖然善於查找資料,但寫作功力實在很爛,受邀將博客文章出版時還覺得很不好意思,那些難登大雅之堂、沒玩沒了的閒話,怎麼可能成為一本出版物呢?(遮臉)   於是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把博客的文字進行系統性整理,然後把以往偷懶未補齊的文章補上,捨棄一行文字配大量圖片的寫作方式,希望塑造出專業、清新的風格,怎料寫到一半還是現出原形,無法忍住的閒話還是滿滿地溢出來了!   這本書與博客的內容有什麼不同嗎?有,幾乎全部重寫了(而且比較有系統性),讀者是完全沒有經驗的初學者也很適合,如果不想調酒、只是來聽聽雞尾酒的故事與閒話

也行,那就從PART4與PART5開始看吧!   身為一個曾經也是一無所知的調酒人,我很瞭解初學者在買工具、挑材料、看酒譜與實際調酒時會遇到哪些問題,通過本書,希望能協助各位從最少的預算、最淺顯易懂的說明開始,一步一步開始調酒航道的旅程。   酒海無涯,我仍在持續的學習中,本書未盡之處還請讀者不吝指教,調酒過程中如果遇到什麼問題,歡迎到博客、臉書粉絲頁留言,當然啦……只是想喝個兩杯、講講閒話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