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造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諮商造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內達拉.格洛弗.塔瓦布寫的 設限,才有好關係:不築牆也不揮霍善良,斷絕累到厭世的偽關係 和艾莉亞.萊文森的 意志的力量:告別懶、慢、拖,強化意志力的75種刻意練習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父母成長, 孩子才會真正長大! 一起練習愛與被愛的親子關係 - 誠品也說明:父母的成長不只關乎自己,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有別於市面上專注於兒童發展的教養書,心理諮商師崔佛・席維斯特在書中提出讓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方法。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采 和時報所出版 。

國立屏東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余昭玟所指導 陳珈雯的 從中年出發的女性照護書寫—張曼娟《我輩中人》、《以我之名》研究 (2021),提出諮商造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張曼娟、女性書寫、中年照護、老年關懷、中年心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陳成文所指導 黃麗璉的 邏輯思維課程融入國中國文教學設計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邏輯思維、議論文寫作的重點而找出了 諮商造句的解答。

最後網站諮商意思,諮商注音,拼音- 辭典 - 三度漢語網則補充:諮商 「ㄗㄕㄤ」. 1.商議。 造句諮商談判. 2.一種心理輔導歷程。專業諮商員,在與當事人直接面對面的情境下,根據需要,協助其解除心理困惑,面對現實,並得到內在自發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諮商造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設限,才有好關係:不築牆也不揮霍善良,斷絕累到厭世的偽關係

為了解決諮商造句的問題,作者內達拉.格洛弗.塔瓦布 這樣論述:

沒能好好照顧自己的你,辛苦了! 現在開始,為每段關係設立界限,找回自主權。     ★  亞馬遜書店千人 5 星好評,讀者感動盛讚   ★  亞馬遜書店家庭關係失調類第 1 名、共依存類第 2 名、自尊類第 5 名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IG百萬粉絲追蹤的「人際界限」諮商師暖心之作   ★《歐普拉日報》專訪推薦     設立界限不代表高築城牆。不想破壞關係,也請別把自己搞丟!   界限是每個人最基礎的保護機制,也是通往健康關係的康莊大道。   表達並理解彼此的期望和需求,就能建立舒適、自在的相處模式,   而「勇敢說不」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警告!你需要設立界限的跡象】  

 口  常常覺得累死了   口  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   口  常常處在崩潰邊緣   口  別人有求於我時,總會覺得生氣   口  會避免跟有需求的對象來往   口  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沒有得到回報   口  每天都想拋下一切,消失在世界上     |為什麼每個人都該設立界限?|   每個人在關係中需要的安全距離不同,界限不僅是生活第一道防線,也讓其他人有跡可循,知道該用什麼方式和自己相處。     |不設界限會有什麼影響?|   若無法清楚劃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最先發生的就是忽略自我。在大部分人際關係中,若沒有設立健康的界限,容易出現焦慮、倦怠、怨恨、逃避、過度討好等問題。     |怎麼知道

你有沒有界限的問題?|   界限問題有很多類型,「沒辦法拒絕別人」就是常見的一種。對任何人無話不說、把伴侶視為生命共同體、不喜歡跟別人互動……等,都是可能的潛在跡象。除此之外,如何清楚表達界限、克服內心不適及應對他人反應,都是非常重要的必備技能。本書收錄「界限健康度自我評估」量表,幫助讀者判斷現況。   |讀完這本書,你會有什麼不同?|   作者透過自己諮詢生涯的真實案例,帶領讀者檢視界限問題,並引導進行改變現況的練習。如果你發現自己身處書中的類似情境,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請先從照樣造句開始: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談論體重的話題,請你不要再說了。」   「我希望你直接問我,而不是揣測我的

想法。」   「如果你一小時內沒告訴我晚餐想吃什麼,我就自己決定囉。」     1套「界限健康度自我評估」量表x15堂暖心界限課x14個課後小練習   帶你走出無止盡的關係迴圈,重獲內心的自由。   本書特色   1. 療癒百萬粉絲的職業諮詢師暖心之作,用真實案例帶入情境。   2. 大量練習幫助讀者實際運用,明確指出設限前、中、後的做法,不是只熬心靈雞湯。   3. 界限面面觀,學會設限,也懂得尊重他人的界限。 無限暖心推薦   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周慕姿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IG發瘋心理師/鄧善庭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宇哲   「關係有了界限,生活才能有條理,進而有真正的自由。」──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如果你的困境與『人』有關,我相信或多或少是界限的問題,因此,邀請你跟隨本書的腳步,一同覺察界限、練習界限,創造更自在的人我關係。」──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IG發瘋心理師   國際推薦     「內達拉首次推出關於理解和建立人際界限的綜合指南。她定義了六種類型的界限──身體、性、智識、情感、物質和時間──並提供維護個人界限的技巧。在社群媒體上關注內達拉的粉絲,以及在界限設定上碰到困難的讀者,將會非常受用。」──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沒有

健康的界限,我們就無法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這本充滿力量的書提供了明確指引,帶你學習立下期望和個人限制,進一步在安全、尊重和自我實現之下,擁有你值得的美好人生。」── 史考特.巴瑞.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博士,人本心理學家、《心理學播客》(The Psychology Podcast)主持人、《顛峰心態》作者     「本書以非常清楚且富同理心的方式,將界限的定義、需要它的原因,以及如何設立界限一一拆解說明,幫助你在面對類似問題時,能夠有能力、有自信,並且準備好去解決和應對。」── 瑪莉薩.厄本(Melissa Urban),「30天全食療法」(Whole30)創辦

人兼執行長     「本書堪稱界限聖經。作者內達拉不僅教我們如何設定健康的界限,也教我們了解自己的感受和心之所向。」── 亞莉珊卓.艾兒(Alexandra Elle),《雨後》(After the Rain,暫譯)作者     「如果想要一本最全面、最貼切也最實際的指南來幫助你設定界限、說出你的需求以獲得內心的平靜,本書就是為你而準備的。」── 雪莉納.愛亞娜(Sheleana Aiyana),「冉冉升起的女人」(Rising Woman)創辦人、作家     「這就是我們一直等待的、關於界限的書!在這個經常被討論,卻很少有人能整合的主題上,內達拉以優雅和極富同理心的方式提供了清晰指引。如果

你準備好讓自己在關係中取得平衡,本書就是你的必備讀物!」── 維納.菲倫(Vienna Pharaon),婚姻與家庭認證治療師、「正念婚姻與家庭治療」(Mindful Marriage  Family Therapy)創辦人     「《設限,才有好關係》引導你在個人生活、職場、友誼和人際關係中設定明確而健康的界限,充分發揮潛力並賦予自己應得的自由,是一本令人大開眼界的實用指南。」── 邁莉克.提爾(Myleik Teele),「捲曲盒子」(CURLBOX)創辦人

諮商造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小時候,你喜歡寫作業嗎?

如果是,那麼是喜歡算數學?還是喜歡照樣造句?

許多家長都想知道到底要如何幫助孩子學科的學習,特別是對孩子來說困難的學科,這則短片跟你談談如何幫助孩子弱勢學科的學習。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http://www.doctseng.com/

立即追蹤我的youtube頻道,或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即短片 http://bit.ly/doctseng

從中年出發的女性照護書寫—張曼娟《我輩中人》、《以我之名》研究

為了解決諮商造句的問題,作者陳珈雯 這樣論述:

  張曼娟自出版《海水正藍》後,累積許多作品,成為最具有影響力的華人作家,正處在中年時期的張曼娟,用生命體悟人生,並將這過程點滴記錄在的她散文作品《我輩中人》(2018)、《以我之名》(2020)中,以中年女性獨立照護的視角,觀察年老的長者與中年子女或是年輕世代的一輩在照護年長者的心路歷程,對於親身歷經照護父母,以照顧者的身分將照護過程藉由文字表達出抒發內心、真實艱辛的照顧經過。因此,本論文以這兩部散文集為研究對象。  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先分析張曼娟的生命及創作歷程之後,分別論述第三章中年照護和中年人生的規劃,第四章中年女性照護書寫的心境與特質,第五章關懷社會年長者的照護問題

,第六章是結論。從中可以探尋到中年自我的意涵,學習到生命的本質,由中年照護開始預備老年的生活,讓中年女性照護書寫更具價值。本論文爬梳張曼娟《我輩中人》、《以我之名》,分析散文內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情感聯繫,探究文中人生觀與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立場。張曼娟的中年女性照護散文,在台灣文學中開啟另一扇新視窗,作品中她帶給讀者基層庶民情感的感悟,吸引讀者共鳴,讓大眾注意老年安養與中年照護議題。

意志的力量:告別懶、慢、拖,強化意志力的75種刻意練習

為了解決諮商造句的問題,作者艾莉亞.萊文森 這樣論述:

與其一再下定決心, 不如利用好習慣養成意志力。   ★★美國Amazon讀者4.8顆星盛讚★★     意志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對於「意志力」這件事,最重要的是:先行動,再談成果。如果你遲遲未踏出第一步,不知道起點在哪,又要怎麼跑完全程?或是一開始你就先自我設限地想著自己一定做不到,當然就註定會失敗。     本書詳細列舉經科學研究實證有效的75種方法,看完目錄後,如果你發現某些方法引起你的共鳴,讓你願意選擇單個或多項來組合搭配,並持續刻意練習,恭喜你,你已經處於領先階段!因為有些人看完本書後,對内容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而不願起身力行。若是你可以立即行動,毫不拖延,那麼你離完成目

標就僅在咫尺!     強化意志力的刻意練習:   #利用「二十秒法則」啟動好習慣模式。   某種行為能在二十秒鐘內啟動,就能大幅提升行動的可能性。例如睡前先把運動鞋與襪子放在床邊,這樣隔天早上就能立即穿上,直接進入外出運動模式。     #結合「想要」與「需要」的需求。   把具有挑戰性的事物與喜歡的事物相互結合,將必須做的事變成想要做的事,以「誘惑綑綁」的方法,無痛強化動力與意志力。     #斷開決策疲勞,節約使用意志力。   藉由事先規劃自己的生活,可以減少大腦做決定的頻率以及消耗意志力的「扣打」,並避免做出錯誤的決定。     #「預留時段」的時間高效管理術。   「預留時段」是將每

一天分成幾個區塊,然後為每個區塊分配任務,並在指定時間內完成該工作。這個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專注力,治好拖延病,也能防止一心多用。     #向未來的自己請益。   想像未來的自己,會追求什麼目標、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讓「未來的你」指引自己現在的行動,以及抱持的心態。     打造意志力習慣必知的4大重點:   1 積極向上:定型心態V.S.成長心態。   相信自己有改變、向上提升的能力,態度積極,遇到挫折不氣餒,勇於接受挑戰。     2 設定明確目標:欺騙大腦,想像自己已經成功 。   確立想達成的目標,並想像完成後自己的美好感受。在遇到瓶頸時,也可以預想這狀態,找回再次前進的動力。     3

遠離誘惑:想要改變,就別對自己太寬容。   寫下過程中會讓你分心的五件事,並隨時提醒自己要多留意。特別是哪些相對輕鬆、熟悉和擅長的事物。     4 擬定計畫:三種方法,幫你堅持到底。   我們無法避開阻擋在前方的阻礙和誘惑,事先設想對應方法,能讓你的意志力不消沉。   好評推薦     少女凱倫│《人生不是單選題》作者    文森說書│YouTuber    NeKo嗚喵│說書YouTuber     名人好評     這是所有治療師及患者的必備品,更是一本無價的書,引導患者喚醒自己的意志力,打造更充實的生活。萊文森的寫作風格明晰,筆觸溫柔親切。感覺她就像在我身邊叮嚀一樣。―珍妮佛.馬庫斯

(Jennifer Markus),醫學博士     市面上針對動機、意志力和改變的書籍非常多。如何藉助意志力成功地做出改變,作者艾莉亞.萊文森為尋求清晰、簡潔且有計畫性方法的人提供了全新的視點,在書中以邊指導邊鼓勵的方式闡述,好像她直接與讀者對話一樣。對於準備行動並想持續改變的人來說,這是必讀之書。―傑森‧威葛登(Jason Weingarten),臨床心理學家,紐約認知行為療法診所聯合創始人     如果你厭倦了使用罪惡感和恥辱感產生意志力,那麼這本書你一定要看。萊文森以愉悅輕鬆和有趣的風格,提出建立積極、充滿希望,且具有心理學研究和理論的意志力策略。你不僅發現運用書中練習,增強意志力後就

能實現目標而感到興奮,還會感到自己並不孤單,因為閱讀本書時,會感覺她就像站在你的身邊陪著你一樣。―艾米莉.塔貝特.西格爾(Emily Tarbet Siegel)博士     誰不想要更多的意志力?這是每個人必讀的絕對知識。萊文森充滿激勵力量的寫作風格,以及她對意志力所蒐集許多經過科學研究佐證的有效策略,最終將使你克服挑戰並獲得想要的結果──發揮出最大的潛力。―芮妮‧威爾德(Renee Welde)顧問 作者簡介   艾莉亞.萊文森  Aliya Levinson     認證社工師、文學碩士、認證個人心理諮商師、能量領導力指標分析師,同時也是認證專業教練。     她協助人們排解自我懷疑與

優柔寡斷,讓他們在獲得更大的信心與自我信任後,發展與分享他們獨特的才華,進而在個人與專業上創造更大的自由與意義。她也幫助剛剛嶄露頭角的人生教練招攬客戶,並且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教練事業。     為了在七十天內寫完本書,她也親身實踐本書的許多意志力策略,並維持全職教練事業,同時也迎接第一個孩子的到來。     想得知更多資訊,請上aliyalevinson.com網站。   譯者簡介   鄧捷文     以翻譯為業,一頭栽進現榨腦汁的譯想視界。   現為專職譯者,從事各類書籍翻譯工作。   賜教信箱: [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 「失敗」並非失敗,

「沒有行動」才是失敗    NeKo嗚喵 前言 PART1  獲得意志力,沒有你想得那麼難! 第一章  意志力入門 棉花糖實驗沒告訴你的事 提升意志力,你也做得到 意志力是人類生存的積極決心 不論你認為自己行不行,你都是對的 第二章  打造意志力的習慣 一、積極向上:定型心態VS.成長心態 二、設定明確目標:欺騙大腦,想像自己已經成功  三、遠離誘惑:想要改變,就別對自己太寬容 四、擬定計畫:三種方法,幫你堅持到底 第三章  你專屬的意志力課程 以SMART目標法設定進度表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堅持到底! PART2   強化意志力:生活中可行又有效的75個刻意練習 第四章  停止

拖延,用行動力打造意志力 #1 選定方法,立刻行動 #2 去做就對了 #3 先行動再談成果 #4 建立新習慣 #5 二十秒內啟動新習慣 #6 了解自己「情緒」與「衝動」的關聯性 #7 排定例行公事與儀式 #8 每一天都可以是嶄新的開始 #9 治療拖延病 #10 全力以赴 #11 結合「想要」與「需要」的需求 #12 強化自制力 #13 為你的環境打造誘惑防線 #14 成功來自你聚焦的能力 #15 預先擬定犒賞計畫 #16 解密衝動 第五章  改變觀念,跳脫讓意志力匱乏的舊思維 #17 翻轉想法,改造阻礙 #18 改變想法,改變結果 #19 克服對改變的抗拒感,遠離舒適圈 #20 賦予困難不同

的意義 #21 以全新觀點來看壓力 #22 借力使力,讓壓力成助力 #23 重新詮釋會誘惑你的壞習慣 #24 採取第三人稱的觀察角度 #25 與你的內在批判交朋友 #26 解決左右為難的認知失調 #27 修正你的確認偏誤 #28 破除認知扭曲一:心理過濾、誇大與貶低 #29 破除認知扭曲二:個人化、以偏概全 #30 破除認知扭曲三:應該和必須、二分法思考 #31 放下身段,把失敗視為學習 #32 擁抱失敗 #33 停止負面預測 #34 戒除「害怕成功」的心態 #35 正面思考,讓自己更快樂也更成功 #36 提升自我洞察力 第六章  用對方法,就不怕沒動力 #37 慢慢來,事情才會進展更快 #

38 用「如果⋯⋯那就⋯⋯」造句法強化決心 #39 斷開決策疲勞 #40 轉換工作內容,激發無限創意 #41 發現內在動力 #42 試驗外在動力 #43 找到你的心流,提升工作效率 #44 一日巔峰在於晨! #45 預留時段的時間高效管理術 #46 與社群建立聯繫 #47 近朱者赤,結交益友 #48 在大腦中組織你的夢幻顧問團 #49 把疑問寫下來! #50 問對的問題 第七章  充實身心靈,讓自己成為意志力發電機 #51 轉換心情,為意志力充電 #52 認識你的反應 #53 認清負面情緒的意義 #54 自在地接納負面情緒 #55 培養慈悲心 #56 擁抱正念 #57 擁抱感恩之情 #58

保持冷靜沉著 #59 讓渴望的力量,驅動你到達目的地 #60 滿足自我需求 #61 擁抱大自然 #62 多曬太陽 #63 在呼吸之間舒緩身心 #64 冥想啟動 #65 透過運動增強意志力 #66 來點瑜珈 #67 好好睡一覺 #68 攝取健康食物來補充能量 #69 閱讀名言佳句 第八章  向未來發掘,當下可勇往直前的可能性 #70 向未來的自己請益 #71 描繪可能性 #72 練習成為期待的自己 #73 預演成功的感覺 #74 給予自我肯定 #75 預見成功 致謝 推薦序   「失敗」並非失敗,「沒有行動」才是失敗   NeKo嗚喵     談論到「意志力」的反義詞,第一個聯想到的詞彙大

概就是放棄、失敗……但我認為不論是放棄或是失敗,至少都要「開始行動」,才會得到一個「結果」。     然而,很多人是連「行動」都沒有,就被大腦欺騙:「反正我一定會失敗的,為什麼要付諸行動呢?」     不管這個想法歸咎於大腦的偷懶或是人類的天性,害怕失敗似乎已經是個完美的擋箭牌,擋在所有的行動之前,以至於現在拖延症才會這麼普遍,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個症狀。     市面上像是《刻意練習》或《超速學習》這類的書籍,大多都是需要行動、毅力、不斷重複枯燥或難度相當高的行為,尤其需要長時間泡在挫折感很高的環境裡,才能真正獲得成果。     從書中part2開始的幾種刻意練習,包含找到#1選定方法,

立刻行動、#25與內在批評交朋友、#32擁抱失敗等等,在其他同類型的個人成長書籍裡也都常提到,而這些策略的共通點都是:「停止找藉口」。     拿我自己來說,我知道自己做事會拖延有一部份是害怕失敗,更多是害怕成功!因為成功與失敗其實是一體兩面的,站在高峰之後,到底哪裡是頂點?站上去之後,是不是又要準備摔下來?在面對愛情時,我也抱持相同的心態,害怕幸福之後會伴隨著傷心破碎。拖延症不僅只是影響工作、延遲進度,甚至更進一步地會直接反應在生活態度上。     為了克服拖延症,我花了一點時間才走出來,必須說意志力在這之中真的幫了我不少忙。戰勝一瞬間的恐懼,靠的是勇氣;但克服長時間的不安和痛苦,需要的絕對

是意志力!我很喜歡書中引用瑪麗安.威廉森的一段話:「我們最深刻的恐懼並非是自己有所不足,而是自己變得無比強大。」漫畫《炎拳》中的主角,就算擁有超乎常人的再生能力,經歷了不滅之火的詛咒後,不斷燃燒了二十年,在一次次的燒毀和重生中,帶給他近乎失去理智的痛苦,但讓他堅定活下來的就是正視自己的強大,和一份想復仇的意志力     雖然這份意志力不一定能帶來成功,但若不這麼做似乎就絕對無法璀璨而生。多少個夜晚我便是靠著微動力和意志力撐到白天,每個人有自己的成功法則,但是最初的原動力一定是一樣的!因為沒有行動就沒有開始。     期待大家也能跟我一樣在這本書裡找到共鳴和收穫。 前言 你已經辦到了!你買了一

本關於意志力的書,或者你現在正在書店裡翻閱這本書。無論是什麼樣的形式,總之有某種「事物」吸引你去接近本書,而你順從了這種「事物」,它就在你的手中。 做得好! 你也許會想,「我根本什麼都還沒做啊。我只是拿起一本書而已,這真的值得讚美嗎?」 讓我告訴你,光是你想探索提升意志力的可能性,這件事就意義重大,這代表意志力這項主題在你心中激起波瀾,而你也想好好提升意志力,也有興趣進一步學習。最重要的是,你內心深處中的某部分知道你有能力產生正面的改變。 想像自己能輕鬆又頻繁地利用意志力,也想像發揮意志力不再是需要刻意為之的事,而更像是種習慣。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可能為你帶來什麼意義?如果你最終能建立更健康的生

活方式、戒除特定陋習並養成更好的習慣,那生活又會變成什麼模樣? 也許你的目標是發展職業生涯,或者你想改變一些事物的優先順序,也或許你是想改變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到目前為止都認為「意志力」是個遙不可及的超能力,那麼你跟過去的我還蠻類似的。以往每當我想到「意志力」這個字眼時,就會聯想到像麥可.喬丹一樣勇往直前的人,或是似乎與生俱來就具有這種能力,進而不斷嶄露頭角,並且成功面對所有挑戰的朋友與同事。因此,相較於必須努力爭取才能獲得的事物而言,我曾對於能夠不勞而獲的事情感覺自在得多。 然而,當我接觸到「人生教練」這個職業後,便愛上了這份工作,進而發現我想幫助其他像我一樣的人增強意志力,並指導他們有關意

志力的思維、好處與可運用在生活中的方法,這是我願意全力以赴的事物。 在身為教練的職涯中,我已經引導許多客戶展現他們原先質疑能否實現的成果,包含從打造自己的教練實務,到實現個人與職業生涯中的自由、連結與成就。因此他們開始了解,原來過程中的懷疑與沮喪,是再正常不過的感受,根本與自己實現目標的能力無關。

邏輯思維課程融入國中國文教學設計之研究

為了解決諮商造句的問題,作者黃麗璉 這樣論述:

本研究進行的主要動機是為了落實素養導向教學,增進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並協助學生完成邏輯思維課程的學習遷移,以及增進教學者的跨域整合的教學能力。根據研究動機設計融入邏輯思維課程內容的國文教學方案並探討此教學設計對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影響。研究者以國中九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透過行動研究的方法,使用 Ubd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模式,在教學課堂上以國文科部定教材為中心進行融入語言推理、謬論、Toulmin論證架構、議論的方法與結構、批判思考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合乎邏輯的遣詞造句、結構組織以及拓展立意取材的思考模式進行議論文寫作。經過8堂融入教學設計的課程,使用議論文評分表對學生進行教學前後測t

檢定,確立邏輯思維課程融入國文教學設計能增進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能力並能改變學生對課程的評價達到學習遷移,而跨域整合的教學設計能精進教師專業能力,此外,本研究所發展的四個融入國文教學設計教案及研究結果所提出的相關建議能提供未來相關教學或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