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箱優化原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變速箱優化原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齊寶森寫的 化學熱處理技術及應用實例 和(德)康拉德·萊夫的 BOSCH汽車電氣與電子(中文第2版·德文第6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 陳嘉勳所指導 吳承軒的 神經網絡應用於油電混合系統之能量管理最佳化 (2021),提出變速箱優化原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油電混合系統、神經網絡訓練、能量管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 陳嘉勳所指導 林志偉的 Pontryagin最小化原理應用於油電混合系統之能量管理最佳化 (2020),提出因為有 油電混合車系統、最佳化、Pontryagin最小化原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變速箱優化原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變速箱優化原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化學熱處理技術及應用實例

為了解決變速箱優化原理的問題,作者齊寶森 這樣論述:

齊寶森和王忠誠和李玉婕編著的《化學熱處理技術及應用實例》在簡述鋼的化學熱處理基本概念、基本過程、提高化學熱處理過程速率和質量途徑的基礎上,剖析了高溫化學熱處理(滲碳、碳氮共滲、滲硼、滲金屬等)、低溫化學熱處理(滲氮、氮碳共滲、滲硫、滲鋅等)、多元共滲以及復合處理工藝特點,以及應用實例。全書通俗易懂,注重知識更新與實用性並重,強化對新技術新工藝的重點說明,側重於結合生產實際的應用實例來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以達滿足現實生產和快速發展的實際需要。本書主要適用於機械類各專業特別是熱處理行業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高級技術工人,同時也可供相關專業的在校師生參考。 第1章 化學熱

處理概論 1.1 有關化學熱處理的基本概念 1.1.1 化學熱處理的定義、分類及特點 1.1.2 化學熱處理的用途及實施先進化學熱處理的意義 1.1.3 化學熱處理發展的總目標與趨勢 1.2 化學熱處理的基本過程與質量、效果 1.2.1 化學熱處理的基本過程 1.2.2 化學熱處理后的質量及效果 1.3 提高化學熱處理過程速率和質量的途徑 1.3.1 采用新工藝,不斷優化化學熱處理技術 1.3.2 稀土元素在化學熱處理中的作用 1.3.3 化學催滲在化學熱處理中的作用 1.3.4 物理催滲在化學熱處理中的作用

1.3.5 可控氣氛化學熱處理 1.3.6 高能束表面強化與高能束化學熱處理的應用 1.3.7 表面噴丸強化對化學熱處理的影響 1.3.8 多元共滲表面強化化學熱處理 1.3.9 積極探索復合化學熱處理(包括復合滲)技術 1.3.1 0金屬材料表面自納米化對化學熱處理過程的影響 1.3.1 1化學熱處理過程的計算機模擬與智能化 1.3.1 2積極研制與開發加速化學熱處理過程的新型材料 1.4 化學熱處理滲層的組織特征 1.4.1 純金屬滲入單一元素時的滲層組織 1.4.2 金屬合金化學熱處理的滲層組織 1

.4.3 影響滲層組織的因素第2章 滲碳表面強化及其應用 2.1 概述 2.1.1 滲碳特性及對滲碳層的技術要求 2.1.2 滲碳層的測定 2.1.3 滲碳用鋼及其預備熱處理 2.1.4 滲碳介質與碳勢控制 2.1.5 滲碳后的熱處理與滲碳層的組織、性能 2.2 氣體滲碳工藝與設備 2.2.1 井式爐氣體滲碳 2.2.2 密封箱式爐氣體滲碳 2.2.3 連續爐氣體滲碳 2.2.4 氣體滲碳應用實例及分析 [實例2.1]20CrMnTiH鋼制汽車變速器齒輪的滲碳表面強化 [實例2.2]20CrMnTiH鋼制汽

車齒輪連續爐稀土快速滲碳表面強化的研究 [實例2.3]20CrMo曲柄件的多用爐淺層滲碳表面強化研究 2.3 真空滲碳工藝與設備 2.3.1 真空熱處理基礎 2.3.2 真空滲碳及其特點 2.3.3 真空滲碳工藝及操作 2.3.4 真空滲碳的應用及實例分析 [實例2.4]MIX主減速從動齒輪的低壓真空滲碳熱處理工藝的研究 2.4 離子滲碳工藝與設備 2.4.1 離子滲碳原理 2.4.2 離子滲碳工藝與操作 2.4.3 離子滲碳的優勢 2.4.4 離子滲碳應用實例分析 [實例2.5]20Cr2Ni4A鋼大型軸承滾柱的等

離子滲碳工藝研究 2.5 其他滲碳工藝 2.5.1 深層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6]18Cr2Ni4W鋼制大型重載齒輪軸的深層滲碳表面強化工藝的研究 2.5.2 液體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7]自行車前后軸碗的液體滲碳表面強化 2.5.3 固體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8]棘輪的固體滲碳表面強化 2.5.4 膏劑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9]17CrNiMo6鋼齒輪軸的膏劑滲碳工藝研究 2.5.5 感應加熱滲碳及應用實例 2.5.6 流態床滲碳及應用實例 2.5.7 高濃度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10]Q235鋼稀土高

濃度滲碳工藝提高耐火磚模具的使用壽命 2.5.8 局部滲碳及應用實例 [實例2.11]工程機械變速箱齒輪的滲碳化學熱處理表面強化 2.6 滲碳熱處理缺陷及其質量控制 2.6.1 滲碳熱處理常見缺陷及其控制 2.6.2 滲碳過程的質量控制 2.6.3 滲碳操作的質量控制 2.6.4 滲碳檢驗的質量控制 [實例2.12]加強碳勢控制以提高零件滲碳質量 [實例2.13]23CrNi3Mo鋼制采礦鑽車快換釺桿的鑿岩試驗與失效分析第3章 碳氮共滲表面強化及其應用 3.1 概述 3.1.1 碳氮共滲的特點 3.1.2 碳氮共滲的分類

3.1.3 碳氮共滲用材及其熱處理 3.1.4 碳氮共滲滲層深度與碳氮濃度的選擇 3.1.5 碳氮共滲層的組織與性能 3.2 氣體碳氮共滲表面強化 3.2.1 氣體碳氮共滲介質 3.2.2 氣體碳氮共滲對設備的要求 3.2.3 氣體碳氮共滲工藝的特點 3.2.4 氣體碳氮共滲應用實例分析 [實例3.1]Q235鋼惰板的碳氮共滲熱處理工藝分析 [實例3.2]20Cr鋼汽車變速器二軸表面碳氮共滲工藝的改進 [實例3.3]拖拉機變速箱二軸20CrMnTi鋼制齒輪的熱處理工藝改進 3.3 真空、離子碳氮共滲及其他碳氮共滲表面強化

3.3.1 真空碳氮共滲及其應用 [實例3.4]45和P20塑料模具鋼的真空碳氮共滲熱處理工藝試驗研究 3.3.2 離子碳氮共滲及其應用 [實例3.5]20Cr2Ni4A采煤機雙聯齒輪的真空離子碳氮共滲表面強化 3.3.3 高濃度碳氮共滲及其應用 [實例3.6]20Cr2Ni4A鋼坦克齒輪高濃度碳氮共滲工藝的優化 3.3.4 液體碳氮共滲簡介145 3.3.5 稀土碳氮共滲及其應用 [實例3.7]20鋼制紡織鋼領無毒液體C.N.RE共滲的試驗研究 3.3.6 固體碳氮共滲與膏劑碳氮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3.8]T10A鋼冷壓整形模的固體碳氮共滲

工藝研究 3.3.7 流態床高溫碳氮共滲工藝 3.3.8 液相等離子電解碳氮共滲工藝及其應用 [實例3.9]高速鋼銑刀的液相等離子電解碳氮共滲工藝研究 3.4 碳氮共滲化學熱處理缺陷及其質量控制 3.4.1 碳氮共滲化學熱處理常見組織缺陷及其控制 3.4.2 氣體碳氮共滲過程的質量控制 3.4.3 氣體碳氮共滲操作的質量控制 3.4.4 碳氮共滲檢驗的質量控制 3.4.5 碳氮共滲質量控制實例分析 [實例3.10]20CrMnTi汽車變速齒輪碳氮共滲黑色組織的分析及預防 [實例3.11]20CrMnTi內燃機車柴油機齒輪的碳氮共

滲化學熱處理表面強化 [實例3.12]20CrMnTi汽車后橋被動齒輪碳氮共滲熱處理變形的預防措施 [實例3.13]20CrMnTi重載汽車內齒圈碳氮共滲和淬火變形的控制第4章 滲氮表面強化及其應用 4.1 概述 4.1.1 滲氮及其特點 4.1.2 滲氮原理與滲氮層的組織形態 4.1.3 滲氮用鋼 4.1.4 滲氮鋼的預備熱處理及力學性能 4.2 氣體滲氮表面強化 4.2.1 氣體滲氮設備 4.2.2 氣體滲氮工藝過程與參數 4.2.3 氣體滲氮工藝規范與操作過程 4.2.4 氣體滲氮層的組織與性能 4.2.

5 滲氮件的質量檢測 4.2.6 氣體滲氮常見缺陷與質量控制 4.2.7 氣體滲氮氮勢控制及應用 [實例4.1]模具及凸輪的滲氮表面強化 [實例4.2]氣門導管的滲氮表面強化 [實例4.3]3Cr2W8V壓鑄模的氣體三段滲氮化學熱處理強化 [實例4.4]LC280A車床薄片齒輪的滲氮化學熱處理強化 [實例4.5]T6112鏜床主軸的氣體滲氮表面強化 4.3 離子滲氮表面強化 4.3.1 離子滲氮設備 4.3.2 離子滲氮的基本原理 4.3.3 離子滲氮工藝參數與操作過程 4.3.4 離子滲氮層的組織與性能 4.3.5 離子

滲氮常見缺陷與質量控制 4.3.6 離子滲氮的應用 [實例4.6]紡機精梳機羅拉的離子滲氮工藝研究 [實例4.7]壓縮機閥片的離子滲氮化學熱處理工藝研究 [實例4.8]M1432磨床主軸的離子滲氮表面強化 [實例4.9]齒輪軸的離子滲氮化學熱處理強化 4.4 真空脈沖滲氮及其他滲氮工藝 4.4.1 真空脈沖滲氮的特點 4.4.2 真空脈沖滲氮設備 4.4.3 真空脈沖滲氮工藝參數 4.4.4 真空脈沖滲氮的應用實例分析 [實例4.10]鋁型材熱擠壓模的真空脈沖滲氮表面強化 4.4.5 其他滲氮工藝簡介第5章 氮碳共滲表面強化及其應

用 5.1 氮碳共滲的原理及特點 5.1.1 概述 5.1.2 氮碳共滲用狀態圖 5.1.3 氮碳共滲的原理 5.1.4 氮碳共滲的特點 5.2 氮碳共滲的工藝方法 5.2.1 氣體氮碳共滲工藝 5.2.2 液體(鹽浴)氮碳共滲工藝 5.2.3 離子氮碳共滲工藝 5.2.4 真空脈沖氮碳共滲工藝 5.3 氮碳共滲后的性能與組織 5.3.1 氮碳共滲后的組織 5.3.2 氮碳共滲后的性能 5.4 氮碳共滲的質量檢驗與控制 5.4.1 氮碳共滲件的質量檢驗 5.4.2 氮碳共滲件常見缺陷

及質量控制 5.5 氮碳共滲應用實例 [實例5.1]W9Mo3Cr4V鋼制十字槽沖頭的真空脈沖氮碳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5.2]40Cr摩托車主驅動齒輪的低真空變壓氮碳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5.3]粉碎機篩片的氮碳共滲化學熱處理強化 [實例5.4]內燃機氣門的液體氮碳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5.5]40Cr高速柴油機凸輪軸雙聯齒輪的鹽浴氮碳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5.6]凸輪軸的氣體氮碳共滲化學熱處理強化 [實例5.7]W6Mo5Cr4V2鋼制活塞銷冷擠凸模的氮碳共滲表面強化 [實例5.8]H13鋼制壓鑄模的稀土離子氮碳共滲表面強化第6章 滲硼、滲金屬高溫化學熱處理及其處理 6.1

滲硼及其應用 6.1.1 滲硼方法及其特點 6.1.2 滲硼工藝及其控制 6.1.3 滲硼層的組織和性能 6.1.4 滲硼的質量檢測與控制 6.1.5 滲硼用材及鋼中合金元素對滲硼層的影響 6.1.6 滲硼前處理及滲硼后處理 6.1.7 滲硼的應用及實例分析 [實例6.1]篩類產品的固體滲硼化學熱處理工藝及其應用 [實例6.2]3Cr2W8V鋼制氣門鍛模的滲硼工藝試驗研究 [實例6.3]六方螺母凹模冷擠壓模具的鹽浴滲硼工藝及應用 [實例6.4]5Cr2NiMoVSi鋼大型熱鍛模的復合強化工藝及應用 6.2 滲金屬表面強化及

應用 6.2.1 滲金屬的概念及其分類方法 6.2.2 常見滲金屬滲劑的成分 6.2.3 滲形成碳化物的金屬元素工藝 6.2.4 鋼件滲金屬后的熱處理 6.2.5 常見滲金屬層的組織和性能 6.2.6 滲金屬層的質量檢驗、常見缺陷及防止措施 6.2.7 碳化物滲層的工業應用及實例分析 [實例6.5]延長模具壽命的有效途徑——硼砂熔鹽碳化物滲層技術 [實例6.6]鹽浴滲鉻工藝在模具上的應用研究 6.3 滲鋁及其應用 6.3.1 滲鋁工藝 6.3.2 滲鋁層的組織與性能 6.3.3 滲鋁工藝的應用 6.3

.4 滲鋁的質量要求與檢測 6.3.5 滲鋁常見的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6.3.6 滲鋁工藝實例分析 [實例6.7]新型廢熱鍋爐換熱管的滲鋁工藝研究 [實例6.8]鑲嵌活塞鐵鋁黏結層組織特征與滲鋁工藝研究 [實例6.9]機械能助滲鋁的試驗研究 6.4 滲鉻及其應用 6.4.1 滲鉻工藝與方法 6.4.2 滲鉻層的組織與性能 6.4.3 滲鉻的工業應用與實例分析 [實例6.10]65Mn鋼農機旋耕刀的表面滲鉻工藝及其耐磨性研究 [實例6.11]AISIH13鋼表面自納米化+滲鉻復合處理及其性能的試驗研究 6.5 以滲硼、滲金屬為主的多元共滲

與復合滲 6.5.1 多元共滲與復合滲的概念 6.5.2 以滲硼為主的多元共滲與復合滲 6.5.3 以滲鋁為主的多元共滲與復合滲 6.5.4 以滲鉻為主的多元共滲與復合滲 6.5.5 多元共滲與復合滲應用實例分析 [實例6.12]45鋼制磚機模板硼氮共滲表面強化工藝的研究與應用 [實例6.13]CrWMn鋼制滾絲模的碳氮共滲+滲硼復合化學熱處理強化 [實例6.14]45鋼外加直流電場粉末法鋁硅共滲的工藝及性能研究 [實例6.15]4Cr5MoSiV1鋼制壓鑄模的復合強化工藝研究第7章 滲硫、滲鋅、低溫多元共滲及其應用 7.1 滲硫及其應用

7.1.1 滲硫工藝 7.1.2 滲硫層的組織與性能 7.1.3 鋼鐵滲硫件的質量檢測 7.1.4 滲硫工藝的應用與實例分析 [實例7.1]GCr15鋼制NUP311NRV/C3滿裝滾子軸承的低溫離子滲硫化學熱處理 7.2 滲鋅及其應用 7.2.1 滲鋅的工藝方法 7.2.2 鋼鐵滲鋅層的組織與性能 7.2.3 滲鋅件的質量檢測 7.2.4 滲鋅的應用及實例分析 [實例7.2]42CrMo鋼多節拉桿的熱處理及熱浸鍍鋅工藝改進 [實例7.3]納米復合粉末滲鋅技術在鐵路道岔轉換設備上的應用 [實例7.4]波形梁鋼護欄熱浸鍍

鋅和熱浸鍍鋁應用分析 7.3 低溫多元共滲及其應用 7.3.1 低溫多元共滲——節能降耗、顯著減少畸變 7.3.2 含氮的多元共滲 7.3.3 含硫的多元共滲 7.3.4 低溫多元共滲的應用與實例分析 [實例7.5]25CrNiMo鋼制防噴器材料的氧氮碳低溫氣體三元共滲試驗研究 [實例7.6]3Cr2W8V汽車半軸鍛造模具的熱處理工藝分析與改進 [實例7.7]3Cr2W8V鋼制縫紉機主軸彎頭熱鍛模的氣體硫氮二元共滲 [實例7.8]3Cr2W8V鋼制鋁合金熱擠壓模的離子硫氮碳三元共滲 [實例7.9]壓鑄模用4Cr5MoSiV1鋼熱處理強化工藝研究

7.4 低溫化學熱處理滲層組織、性能及工藝方法的選擇 7.4.1 鋼件低溫化學熱處理的滲層組織和性能 7.4.2 低溫化學熱處理工藝方法的選擇參考文獻

神經網絡應用於油電混合系統之能量管理最佳化

為了解決變速箱優化原理的問題,作者吳承軒 這樣論述:

油電混合系統使用引擎與馬達作為動力來源,根據行車所需將扭矩合理地分配動力單元輸出,透過神經網絡對行駛週期訓練得出最佳油耗之控制器,並將先前訓練資料結果應用於陌生行駛週期,也能達到節省燃油效果,為本研究之目的。 神經網絡訓練結果使用於陌生行駛週期,並與Rule-base相比可得更佳油耗,其中神經網絡迭代皆需符合扭力需求及電池殘餘量,經計算後跟據引擎扭矩及轉速由質量流率表得出瞬時油耗,累加後即為該次迭代汽油消耗結果。 本研究採用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研發AHS II油電混合動力系統,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其反向式(Bac

kward)之整車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其訓練週期為FTP-75之城市及市區混合行駛週期,得出最佳控制器使用於NEDC行駛週期所得油耗為47.71mpg(20.28km/L),與Rule-Base控制油耗43.34mpg(18.43km/L)相比,可得改善幅度約為10%,可知由神經網絡控制系統得出最佳動力分配策略,減少汽油、電能與輸出動力間轉換的能量損失,以達節省油耗之目的。

BOSCH汽車電氣與電子(中文第2版·德文第6版)

為了解決變速箱優化原理的問題,作者(德)康拉德·萊夫 這樣論述:

新的德文第六版《汽車電氣與電子》翻譯而來。全書內容涉及力學、機械、材料、聲學、光學、電工學、電子學、汽車、發動機、電腦、資訊通信與自動控制等眾多基礎學科和技術領域,圖文並茂,內容豐富,敘述簡明扼要,既有手冊般的工程參考作用,又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是一部全面瞭解汽車電氣與電子技術現狀和全貌不可多得的技術參考書。該書可供汽車專業高等院校師生,汽車整車製造企業汽車電氣與電子系統集成設計工程師,汽車電子與電器相關企業與科研院所工程技術人員,汽車維修技術人員、維修工人,以及汽車行業汽車技術與產品相關管理人員學習與參考。

Pontryagin最小化原理應用於油電混合系統之能量管理最佳化

為了解決變速箱優化原理的問題,作者林志偉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油電混合車使用Pontryagin最小化原理(Pontryagin’s Minimum Priciple, PMP)當作最佳化控制策略。此方法具有計算量小且能確保引擎操作於較佳工作區域之優點,同時達到優化油耗的目的。為了實現Pontryagin最小化原理之應用,將油電混合車之電池殘電量狀態為狀態變量,以電池功率為控制變量,並探討引擎與馬達之動力分配。等效瞬時燃油消耗含引擎與馬達之能耗為目標函數,經模擬計算後,可得較佳的燃油經濟性。本研究採用AHS II (Advanced Hybrid System-II)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其反向式(Backw

ard)油電混合動力車之整車模型,根據美國法規FTP-75行車型態進行模擬。經由Rule-Based控制所得綜合油耗為(42.49mpg, 18.06km/L),經由Pontryagin最小化原理所得綜合油耗為(46.05mpg, 19.57km/L)。其改善幅度約為8.4%,意即PMP控制策略能得到較佳的動力分配,以達到節省油耗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