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邁 耐 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豪邁 耐 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簡媜寫的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增訂親簽版):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和三島由紀夫的 小說家的休日時光:三島由紀夫最私密生活意見書 (經典回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印刻 和馬可孛羅所出版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 黃雅莉所指導 呂怡倫的 史達祖詠物詞研究 (2010),提出豪邁 耐 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南宋、史達祖、詠物詞、風雅詞派、奇秀清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龔顯宗所指導 王翠芳的 稼軒豪放詞風之美學研究 (2000),提出因為有 辛棄疾、豪放詞的重點而找出了 豪邁 耐 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豪邁 耐 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增訂親簽版):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為了解決豪邁 耐 操的問題,作者簡媜 這樣論述:

作者親筆簽名書 開學季書單首選.十五週年全新增訂版 新學期第一堂課你應該知道的事 獻給老師、家長和孩子終身受用的奧妙禮物   讓孩子長成你想像不到的樣子   簡媜暢銷經典散文《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十五週年增訂版   ★第32屆金鼎獎圖書類「最佳文學類圖書獎」   ★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書   ★金石堂年度風雲人物   ★亞洲週刊2007年中文十大非小說   簡媜深摯、溫暖、幽默的心靈「慢遊」記錄   這些東西可能是多餘的。但老師希望當你看到這些東西時,想起他們象徵的訊息。   第一件 牙籤。 挑出別人的長處。   第二件 橡皮筋。 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 OK繃。

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第四件 鉛筆。 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第五件 橡皮擦。 everyone makes mistakes and it is OK. 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   第六件 口香糖。 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   第七件 棉花球。 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言語與溫暖的感情。   第八件 巧克力。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服些。   第九件 面紙。 to remind you to help dry someone's tears. 幫別人擦乾眼淚。   第十件 金線。 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   十一 銅板。 to remind y

ou that you are valuable and special. 提醒你,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   十二 救生圈(救生圈形糖果),當你需要談一談時,你可以來找我。   作為一個媽媽,誰不希望孩子在新學期開始那天,得到這樣一個裝著十二樣禮物的紙袋呢?   當年那個頭大如丸,出生時折騰簡媜許久的「紅嬰仔」,讓她寫了一部育嬰小史。十年過去,因丈夫的學術交流,帶著孩子(即書中的小男孩「姚頭丸」)遠赴美國科羅拉多州旅居四個月,又激勵簡媜寫下本書。   從美國的基礎建設、小學教育看到這個國家重視的品格、價值,流露出對台灣這塊土地因深情而生的怨懟;從異國廚房的「豪華」設備、超市的柴米油鹽,

延伸出一連串飲食生活的喜怒哀樂;再從湖濱小徑的日常漫步,寫到遼闊的哲學問題,關於生死失去、創傷陰影、工作熱情和生命期許。自稱「不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簡媜的筆調犀利幽默又優美靈動,文字細膩婉約,卻總難掩澎湃熱情。   這一趟短期居留伴讀遊學記錄,除了疑問和省思(在那一塊土地成長會不會更好?),簡媜也再次透過書寫充分體現她「將生活的漫天煙塵化為思想朝露」的散文觀。   給小朋友、老師與父母   即使是一點驚訝一絲遲疑也比麻木沮喪好!──簡媜   看到孩子進入一所校園氛圍親切、老師臉上掛著笑容的學校如沐春風(那個裝有十二件禮物的牛皮紙袋讓我眼眶微紅),展現了積極學習與主動閱讀。看到我們一家暫

時脫離令人沮喪不斷紛擾的社會,卸除無力感之後,心情如在桃花源安頓一磚一瓦般愉悅。看到帶一個「家」一起出遊,分工合作,每一件記憶都顯得熱鬧珍貴。看到孩子在溫暖有禮的學校變得溫暖有禮,我們在文明的社會變得文明,處於微笑社會也時時在臉上掛出微笑。   於是,我知道這趟旅行最特別是,展現了全家一起出遊的「短期租住」模式──非小留學生或母袋鼠帶小鼠型的移民行動,而是大人小孩共同體驗的「遊學」之旅──遊小學、遊生活、遊山川。旅遊,也是教育與學習的一部分,浸泡於他人社會藉以檢查自己社會之有所不足,或許就是這趟旅行漸漸跨過私體驗界線進入公眾思維之後,不得不負起的任務。   我希望這趟旅行中關於小學教育的種

種見聞實錄,能展現異於教育理論的親和力與臨場感,讓「小學部隊」同胞們──包括小朋友、老師與父母──從中獲取活力與熱能,即使是一點驚訝一絲遲疑也比麻木沮喪好。遇事我總想,為什麼別人做得到我做不到?這種想法意謂著還有改革的熱情與學習潛力。借他山之石或許能對照出我們根深柢固的某些觀念不只不是「學習」而是「反學習」,某些填鴨式教育技倆乃過去聯考的餘毒。這些觀念與作為雖然「保證」了孩子在成績單上的數字,卻可能逐步扼殺「閱讀食慾」與「學習的興奮感」使之從小就是個「投機客」──要考的才讀,不考的不讀。最後,變得像大多數的我們一樣:離開學校就不再看書了。   最後,我希望   每個孩子都喜歡上學,像春風吹來

,每一片樹葉以口哨響應。   每位老師教學的青春永駐,即使白髮如霜亦不覺疲倦。   那方小小講台是阿拉丁的魔毯,老師帶領一群孩子探索生命意義,遨遊知識殿堂……  

史達祖詠物詞研究

為了解決豪邁 耐 操的問題,作者呂怡倫 這樣論述:

中國的詩歌重視感物言志的傳統,透過物象來寄寓情志成為作家感受世界和表達感情的基本途徑。詠物之作,便成為古典詩詞的一種重要類型。詞較之詩,更講究透過「索物以託情」的表達方式來達到曲折深隱之致。在宋代的詠物詞作中,無論是寫情體物或是借物抒懷,各見不同的風致。南宋中期詠物詞處於鼎盛時期,名家輩出,創作蔚為大觀,本文選定其中的重要作家「史達祖詠物詞」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史達祖詠物詞的思想內涵、藝術表現、風格、整體評價,以及在詠物詞發展史上的地位與價值,全文共分為七章來探討: 第一章「緒論」:分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詠物詞的義界、選材原則,以作為本文研究之依據。 第二章「

詠物詞溯源及其發展」:以推源溯源的方式,回顧詠物詞發展的趨勢,並附帶提出詠物詞不同於詠物詩之處。 第三章「史達祖詠物詞之創作背景」:從精神氣候與文化土壤的影響、審美觀念與意趣趨向的改變及作家個人生平遭遇等面向來探討分析,藉此瞭解史達祖詠物詞的創作背景,作為本文論述之基礎。 第四章「史達祖詠物詞之內涵析論」:分析、歸納史達祖詠物詞所用的題材,以見史達祖取材偏嗜或側重之情形。次者,再析論史達祖詠物詞的思想內涵,以有無家國情懷之特殊寄託為判準,透過對史達祖詠物詞例的解析說明,分作詠物以見情趣、詠物以寄小我之感、詠物以寄大我之嘆三類。 第五章「史達祖詠物詞之藝術表現」:就意象的經營、

章法結構的安排、修辭技巧的呈現三方面來探討史達祖詠物詞的表現手法與創作特色。 第六章「史達祖詠物詞之風格與評價」:探討史達祖詠物詞所呈現的奇秀清逸、柔媚淒婉、沉鬱悲涼、豪邁縱放四種風格類型,並探討其詠物詞的整體評價以見史達祖之詞史地位與影響。 第七章「結論」:總括前六章的研究成果,作一重點整理,以明史達祖詠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意義與價值。

小說家的休日時光:三島由紀夫最私密生活意見書 (經典回歸)

為了解決豪邁 耐 操的問題,作者三島由紀夫 這樣論述:

人氣小說家忙翻天,如何偷閒?! 貼身直擊名作家日常生活 三島由紀夫最私密心事大公開   林水福(日本文學權威)文自秀(藏書家)   ————文學權威專業推薦 王聰威 甘耀明 紀大偉 陳雨航 陳雪 許榮哲 黃麗群 駱以軍 ————人氣小說家齊聲說好(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特色: ★完整呈現三島由紀夫創作力最巔峰時期思想精華! ★評論家盛讚足可匹敵蒙田《隨筆集》、帕斯卡《思想錄》的最高傑作! ★獨家收錄三島由紀夫切腹前未完成遺作〈日本文學小史〉!   平日維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就是用大笑的方式來取笑別人! 《小說家的休日時光》是三島由紀夫在靈感與創作力最巔峰時期,以日記形式寫下的散文隨筆與

評論作品,本書維持三島一貫犀利真誠、大膽嘲諷的寫作風格,被譽為可匹敵法國文豪蒙田《隨筆集》的傑作。 「今天為止我探討過的各種主題,全是信手捻來、自由發揮,但看在有心人士眼裡,恐怕正是現代日本文化混亂的最佳範例吧!」     從文明、藝術到政治,甚至關於犯罪、死亡、性傾向等,三島在書中探討了許多根除時代病根的主題,無不行走在當代議題風潮的尖端,帶領讀者一同見證他嶄新獨特的文學軌跡。   【日本亞馬遜讀者盛讚】 這是一本可以讓人更看清楚社會百態的書(不是把社會看得更美好那種) ————沒有工作低潮這回事 創作不僅需要肉體的健康,也需要某種肉體和心理的不健康。清朗的時候需要抑鬱,擺脫煩惱的時候需要另

一種憂鬱,覺得寧靜的幸福時需要怒火中燒,感到平淡的喜悅時需要另一種悲傷。如果完全放棄努力,空等靈感出現,最後只會變成一輩子以爪子倒掛在樹上睡覺的樹獺罷了。 ————一批評起人就沒完沒了     太宰治性格上的缺陷,至少有半數應該都可以透過冷水擦澡、機械體操與規律作息而得到治癒。該藉由生活方式解決的問題,就不該到藝術領域裡尋求答案。若採用悖論的邏輯稍作解釋,也就是一個不想被治癒的病人,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病人。 ————給永遠擺脫不了孤獨的現代人 我在現實上親眼看到許多活潑又帥氣漂亮的男女,雖然生活在現代,卻不關心政治,也沒有社會意識,甚至對所謂「封建性」各種秩序的殘存,亦不曾有批判的視線。假如我

說服自己接受這種意識來看待自然,那麼這沿襲至今的共同意識就不會產生內部矛盾了。可惜我辦不到。   【人氣小說家齊聲推薦】 對我而言,三島就是金閣。音樂性的金光流動,毀滅焚城下的古典哀愁,美這件事虛妄的痛,和對肉體與靈魂的嚴格法西斯,他是我年輕時,把小說想像成朝聖或武者操練的最典範。在我五十之境,讀到這本《小說家的休日時光》竟溫暖可觸,其對文學 藝術,內心獨白般的雜感,放鬆的直觀,靈光一閃的判語,許多見解如今讀來仍是醇郁,有力勁,耐人尋味,那樣純淨認真的眸子,彷在眼前。——駱以軍(作家)  對我而言,《小說家的休日時光》字字香醇,呈現了柔潤細膩的日記、艱難對抗世界的思辨與文學創作的思索。這本書

給了我開啟三島由紀夫書房與內心密室的電燈開關,啪!一聲,我總覺得有什麼更亮的喜悅,或哀傷。——甘耀明(作家) 三島由紀夫就是不假人手、自己折好的紙飛機,等著別人把他舉起來射。他一生如戲,就連日記體的散文也像是故意寫給別人看的戲劇台詞。然而正因為如此,他反而更貼近超越真假表象的文學。 ——紀大偉(作家、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思想的路徑上沒有任何靡費,執迷的意志也分鐘都不鬆弛,這本書展現了三島由紀夫精微、嚴密、機敏,然而溫差未免過大的心理景觀,在極端疲倦與極端亢奮間窮盡鞭笞的可能,這樣的人,或許除了與世自絕,到底也不會有第二種結果了。—— 黃麗群(作家) 對我而言,小說家的休日時光

是從家裡的書房走向健身房,是從小說的世界裡,轉換到肉體勞動的環境裡。唯有如此,我才能停止奔騰的腦袋,獲得休息。——陳雪 ( 小說家)

稼軒豪放詞風之美學研究

為了解決豪邁 耐 操的問題,作者王翠芳 這樣論述:

辛稼軒,就其一生之人品事功而言,可以「人中之傑」譽之;就其作品而言,《稼軒詞》凡六百二十餘首,無論其量之多,其質之優,皆足以雄冠南宋,誠可謂「詞中之龍」(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若綜合並觀,則他確實把中國傳統士大夫「有為有守」的道德生命與「文章事業」的不朽價值發揮到極致。正因為稼軒的「文章」中,有他念茲在茲的「道德」使命寄寓其中;也就是他的藝術作品是根植於現實生活的土壤,是個人真實生命的投射與昇華;所以千載之下讀之,每能透過文字藝術的接引轉化,被引領進入一個真善美的世界:危時厄運所激盪出的風雲之氣和英姿颯爽的鬚眉氣概相互輝映,跳躍動盪於字行間,形成一種悲壯而浪漫的審美風格,具有無盡感發

、滌蕩人心的藝術效果。「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賀新郎〉)。這句話恰是稼軒對自己畢生心力經營的「壯詞」所下的最好註解。 《稼軒詞》的成就,可從以下三方面來看: (一)就稼軒在詞史的地位言: 東坡於北宋詞壇獨崇氣格,箴規柳、秦;詞體之尊,乃自東坡始。南渡而後,稼軒崛起,將斜陽煙柳,故國月明之思一併融入詞中;由於他專力為之的態度,加上高卓才情的經營,「豪放」詞風乃趨於成熟定型。自此,「性情所寄,慷慨為多」(陳洵《海綃說詞》)便成為「豪放」詞之家法,一時文章豪傑,皆奉稼軒為祧廟。這群鐵血男兒不約而同地於詞中發出慷慨金石之聲,豪放詞

風因而鼓盪流行於南宋詞壇,「豪放詞派」終如異軍突起般形成。詞家「婉約」、「豪放」兩派詞風乃相對成為兩大審美範疇,於詞壇並軌揚芬。若不是稼軒「背胛有負」、(陳亮〈辛稼軒畫像贊〉)、「才氣橫軼」,則不足以高舉「豪放詞」之大纛,承擔此一扭轉風氣之歷史重任。 (二)就稼軒個人藝術成就言: 辛棄疾一方面以身世家國之題材入詞,以「英豪鬚眉」取代「綺羅薌澤」,於詞中「揚眉吐氣」,縱橫捭闔,開拓了詞體雄奇擴大之詞境。另一方面,又借鑑婉約詞的一些創作技巧,以婉約詞中常見的柔美意象,反映時代風雲,抒發個人壯懷;「以雄豪之氣驅使花間麗語」(吳熊和《唐宋詞通論》),因而形成剛柔

相濟之獨特「豪放」詞風,為詞體開拓另一種新的美學意境。至於其藝術構思之奇情壯采則出於他「不能以繩尺律之」的膽識魄力;才大如稼軒者,實為曲內縛不住者。前人評稼軒詞曰:「詞有格,《稼軒詞》若無格;詞有律,《稼軒詞》若無律。細按之,格律絲毫不紊。總由才大如海,只信手揮灑,電掣風馳,飛沙走石,真詞壇第一開闢手。」總之,稼軒之詞,已臻「道」與「藝」的高度融合境界,其勇於開拓之精神與典範樹立之功,大有「壓倒古人」(田同之《西圃詞說》)之概。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曰: 稼軒不平之鳴,隨處輒發,……其才情富艷,思力果銳,南北兩朝,實無其匹,無怪流傳之廣且久也。……後人以粗豪學稼軒,非徒無其

才,並無其情。稼軒固是才大,然情至處,後人萬不能及。 此說極為愜當,稼軒之藝術技巧容或有轍可尋;然而他那「風節建豎」處(劉熙載《藝概‧詞曲概》),則非一般性情歉然者所能企及,無怪乎詞評家每以「稼軒不可學」諄諄告誡,唯恐稍一不慎,便淪為東施效顰之譏。 (三)從美學意義言: 西方詩人雪萊說:「詩人是一隻夜鶯,棲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歌喉唱歌來慰藉自己的寂寞。」(〈為詩辯護〉) 中國詩人的美學修養,同樣是講個人內在孤獨時刻的狀態;因為只有在面對真我的時刻,才是屬於審美的我,美學意義的我。中國知識分子的終極關懷本來就不是作官,而是致力於「自我」

的完成。當現實的挫辱仍無法使他們改弦更張,阻擋不了他們不惜以全生命奔赴理想時,那便是一種「浪漫」而動人的生命價值呈現;所達到的境界,是一種「自由」的境界。正如屈原毅然投江,縱身一躍的剎那,汨羅江畔便反映出一個悲壯的「美的身影」;他把生命意義轉化提昇為一種「節操典範」,足以震撼、淨化人心。朱光潛說:「美感活動是人在有限中所掙扎得來的無限,在奴屬中所掙扎得來的自由。」把「美感活動」運用在生活中的,就是把「人生藝術化」;人生達此境界,也就進入「審美境界」 。 就稼軒而言,他的「美感活動」便是用「詞」這種藝術形式來記錄那屢仆屢起,悲欣交集的生命歷程;換言之,《稼軒詞》是他藝術化的心

靈獨白,也是他的「美感經驗」的呈現。這裡面有言志的、倫理的、寫實的大我關懷;也有抒情的、浪漫的主體意識抒發;兩者交融激盪出一種動態的、壯美的、崇高的「豪放」藝術風格。只是,比起積極昂揚的盛唐「氣象」而言,這股「豪放」詞風,雖然同樣是「有血痕」,「無墨痕」(賀貽孫《詩筏》評唐詩語)但畢竟挾帶了更多嘶啞沉重的嘆息,少了一份美好的憧憬與期許;所呈現的是「夕陽冉冉春無極」之遲暮美感,而非「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燦爛昂揚。 若以「流派」而言,「豪放派」僅限於有宋一代;若以「風格」論,則「豪放詞」可以出現在唐以來各家的眾多作品之中;也可能只是一家作品中的部分作品而言。本論文以「稼軒豪放詞風

之美學研究」為題,乃針對《稼軒詞》中以「豪放」風格為主的作品作一探究分析,非其全集之研究。於此先對詞體之「豪放」風格作一說明。 「豪放」是一種涵義極廣的風格類型,與它相關的形容詞彙有雄豪、豪邁、沉雄、蒼勁、勁健、雄渾、慷慨、激昂、清曠等;同樣都屬於「豪放」這一審美範疇。「豪放詞」指的是具有豪放風格的詞章,並不限於少數豪放派詞家的豪放之作。如李清照詞被王士禎目為「婉約」之宗(《花草蒙拾》),然其〈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置諸「豪放」之林,亦屬能品。辛稼軒為南宋豪放詞之宗主,然詞集中「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劉克莊《辛稼軒集序》)。所以「風格」要因人、因時、因地求

。 再者,「豪放」常與「婉約」對舉,「豪放」呈陽剛之美;「婉約」呈陰柔之美。一是「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一是「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歷代詩餘》引俞文豹《吹劍續錄》)十分形象地說明了兩者間風格之差異。人們也習慣從對立的意義上去理解二者之別。但這兩個審美範疇之間並非壁壘分明,毫無交集;「豪放」與「婉約」在不少方面有其相通相融之處,但也因而增添了詞的創作複雜性和風格的多樣性,詞的美學意蘊也因此更加豐厚與雋永。稼軒豪放詞之所以「不主故常」、「隨所變態,無非可觀」(范開《稼軒詞甲集序》)其機在此。 就題材而言,一千

多年來豐富多采的創作實踐證明,有些題材如:詠物懷古、送遠贈別、山水景觀、感時傷逝等,豪放詞、婉約詞都能運用。清人沈祥龍說:「詞有婉約、豪放,二者不可偏廢,在施之各當耳。房中之奏,出以豪放,則情致少纏綿;塞下之曲,行以婉約,則氣象何能恢拓!」(《論詞隨筆》)他認為豪放、婉約各有其題材領域,不可逾越。然而驗諸事實,此說卻又不盡周全。如歐陽脩〈踏莎行〉「候館梅殘」,景物柔美,情感婉轉,是婉約詞中名篇;辛棄疾的〈鷓鴣天〉「唱徹陽關淚未乾」則寫景壯麗清雄,境界闊大,為其豪放詞之佳構;二者風致不同,卻同樣是寫「送別」題材。因此,題材不是決定風格的唯一因素。 其次,就藝術表現而言,「豪放

詞」往往借鑒「婉約詞」的創作技巧,以「婉約詞」中常見的一些柔美意象來反映現實,抒發時危心苦之音,從而創造了既有積極昂揚的思想內容,又有剛柔相濟的藝術風格的優秀作品。如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有「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之句;而其〈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通篇都是「以雄豪之氣驅使花間麗語」 ,「借花卉以發騷人墨客之豪,扥閨怨以寓放臣逐子之感」(劉克莊《跋劉叔安感秋八詞》)這些詞也都是稼軒豪放詞之「正體」,與「粗獷」一派,不可同日而語。 蘇軾嘗自評其書云:「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與子由論書〉),這句話反映了一代豪放宗師以多種藝術風格、藝術手法交相為用

的自覺審美追求,也適足以用來形容稼軒豪放詞的風格特徵。 然則,「豪放詞」必有其獨特的審美條件,不然無法獨立成為一個風格獨具的審美範疇。以下就「豪放詞」之審美特質作一概略說明: 其一,「豪放詞」突破一般「傷春悲秋」的題材藩籬,廣泛注入時代、社會、人生等相關內容,進而擴大到「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評蘇軾詞)的境地;由於情感的寫實性增加,舉凡家國之感、銅駝金谷之悲等一切重大的題材均可寫入詞中,無形中提高了詞品,一新天下人之耳目。 其二,「豪放詞」情感充沛,主觀色彩濃厚,詞人多採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情感。即使寫景狀物,

也把滿腔激情投射其上,使我「情」之多少,「與風雲而並驅」(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因此「豪放詞」中的人物形象顯得格外鮮明生動,而所創造的往往是頂天立地、神足氣旺的英雄豪傑形象,充滿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若再配合時代的風雲變幻,則一個不衫不屨的鐵血男兒幾乎由詞中大踏步而出,使人神魂飛越不已。 其三,「豪放詞」境界闊大。詞中常以悠悠蒼穹、無盡曠野、崇山峻嶺、落日長河、千里鐵騎等景物為背景;甚至視角可以延伸到萬里江山,包攬宇宙,涵蓋古往今來。在今昔對比、大小映襯中,詞境得以無限擴充,張力彌滿。 其四,「豪放詞」多用典故。如蘇軾「以詩為詞」首開風氣之先。其後辛稼軒

更把「以學問為詞」、「以議論為詞」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所摘取的典故來源遍及經、史、子、集,開前所未有之局面。但也因為典故的運用,才使「豪放詞」不致流於粗獷叫囂。 二、方法與過程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仍以「文本」(Text)為分析中心,並以作者自身或朋輩之詩、文、詞相參證;在時代背景方面,則採用「歷史批評法」,以文獻探討方式,徵引史傳、文學載集等資料以為輔助說明。也就是將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歷時研究與共時研究結合起來,以期完整突顯稼軒豪放詞風在詞史上,及美學上的意義。以下針對論文的內容及綱目安排,作一扼要說明: 第二、三章是「知人

論世」部分。重在探討稼軒所處時代背景,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層面,作一概略性描繪,以見出文章、世運、人心之間互動影響的情形;創作主體唯有與時代相結合,他的思想行為與創作才有真切之意義。 第四章為稼軒豪放詞風形成之主體因素探討。除了個人與生俱來的生命氣性外,他的家世、成長背景、南北地域文化的差異等,都是構成稼軒審美心胸及氣象格局的重要因素。同時本章也運用西方美學理論,對稼軒才命相敵之悲劇命運,及其崇高品格之「悲壯美」作一說明。 第五章為探討稼軒詞學觀及其藝術淵源。這是決定稼軒之所以為稼軒的關捩所在,也是詞人建立其豪放詞風的主要審美心理因素。由於稼軒

未曾明白標舉自己的詞學觀及審美理念,故唯有從「夫子自道」的詩詞作品中歸納整理;並輔以朋輩往來酬贈等詩文為佐證。由於稼軒以詞為「陶寫之具」,情真語真,所以歸納出的理論與作品之間,並沒有扞格不入的現象。 第六章為探討稼軒豪放詞「風格」之美。歷來談稼軒豪放詞風的文章甚多,本論文則嘗試先對稼軒「不主一格」的豪放風格類型作一「美學」上的定義說明,然後舉例分析;以彰顯其豪放詞風,既有傳統儒家審美觀之影響,也有主體浪漫氣質的真實呈現,確實做到「人品」與「詞品」一致的境界。在分析過程中,並適度援引西方美學理論為說明依據。 第七章為探討稼軒詞的「語言形式」之美,針對稼軒詞

之用典、以詩為詞、以文為詞、以賦為詞等較為突顯之藝術技巧作分析說明。清代詞評家況周頤以「才情富艷」推許稼軒。若用西方美學理論的說法,則稼軒詞的藝術造詣是「鏡」與「燈」的融合;亦即他一方面如「鏡」一般,忠實反映規模前賢之藝術技巧;一方面又如「燈」一般,靈明自得地發出自我燭照的藝術光華。這便是稼軒「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瑞鶴仙〉)的獨到之詣。 第八章為探討稼軒詞「意象」之美。稼軒豪放詞意象豐富,不論人物形象,自然物象皆鮮明生動,詞評家喻之為「詞中之龍」(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弓刀遊俠」(譚獻《復堂詞話》)、「詞中之狂者」(王國維《人間詞話》)、「詞壇飛將軍」(楊希閔《

詞軌》)等,皆由於他意象經營成功之故。 第九章說明「稼軒風」之成立,對當代及後世詞人之影響。如此方能呼應前章所述詞人造詣之精,並顯出其歷久彌新之藝術價值所在。 由於個人才疏學淺,在寫作過程中,時生力有未逮之感。所幸在 座師的耐心指導及鼓勵下,方得以發揮駑馬十駕之精神,克竟全功。本論文尚有許多疏漏舛誤之處,尚祈大雅方家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