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獨立聲明書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中國文化大學 政治學系 楊泰順所指導 謝國璋的 我國憲政體制總統集權化之研究(1991-2016) (2016),提出超然獨立聲明書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總統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超然獨立聲明書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國憲政體制總統集權化之研究(1991-2016)

為了解決超然獨立聲明書英文的問題,作者謝國璋 這樣論述:

自1960年代以降,全球眾多民主國家的政治領導者,開始出現了權力「集中化」(centralization)和「個人化」(personalization)的發展趨勢,這在學界又被稱為「總統化」(presidentialization)現象。基本上,該現象可依背後成因,區分為「憲法總統化」(constitutional presidentialization)及「政治總統化」(political presidentialization)兩大類型。其中,前者係指透過憲法的正式變遷所牽引,後者則是受到實際運作的諸多政治因素所造成。本文之主旨,便是觀察我國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的進程當中,是否存在前述兩種現象的傾向。 依據本文分析,我國歷經七次修憲之後,憲法內的確逐漸增加了許多「總統化元素」(the elements of presidentialization),因此具備「憲法總統化」的趨勢。實質上,我國總統依舊為超然中立的國家元首角色,縱使憲法賦予總統免除副署(countersign)的權力,但其功能係屬於維繫憲政秩序、化解政治僵局的「仲裁權」(arbitral powers)。更確切地說,總統的功能定位,是由過去「修正式內閣制」(modified cabinet system) 的「儀典總統」(ceremonial president)轉型為「仲裁總統

」(arbitral president)的角色。 不過,若由「政治總統化」觀察,我國自憲法實施以來,始終是依循總統制的內在邏輯運作,透過總統兼任黨主席的傳統慣例下,逐步掌握國政大權。可是,這種運作模式並未隨著民主化而有所式微,反因總統民選且享有仲裁權力更趨鞏固。畢竟,在總統身居國家元首和政黨領袖的雙重身分之下,憲政主義(constitutionalism)中所蘊含的「有限政府」(limited government)精神,必將面臨嚴峻的考驗。職是之故,讓我國總統回歸原初設定的超然中立地位,便成為當前的主要課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