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柴油閃火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輪機工程學系 林成原所指導 蔡世珉的 微波製備含丙酮縮甘油之奈米乳化柴油的燃料性質及引擎特性 (2014),提出超級柴油閃火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丙酮縮甘油、奈米乳化油、微波輔助、引擎特性、油品性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輪機工程系 林成原所指導 蔡昌廷的 利用微波輔助製備硝基烷烴多重相乳化燃油之燃料特性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硝基甲烷、多重相乳化油、微波輔助乳化、乳化特性、油品性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超級柴油閃火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超級柴油閃火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微波製備含丙酮縮甘油之奈米乳化柴油的燃料性質及引擎特性

為了解決超級柴油閃火點的問題,作者蔡世珉 這樣論述:

丙酮縮甘油為甘油衍生物可作為助燃劑,而奈米尺度的乳化微胞可大幅提高乳化油安定性。本實驗利用乳化均質機與微波反應器分別製備含奈米丙酮縮甘油之乳化柴油,並比較其油品特性,另探討乳化結構與引擎轉速對於引擎排放特性之影響。實驗結果顯示添加大於15 wt. %的界面活性劑且丙酮縮甘油小於5 wt. %時,能夠形成具奈米微胞的乳化油,但添加4 wt. %丙酮縮甘油之奈米乳化油有最高的燃油增益係數。相較於微波輔助法,乳化均質機製備的奈米乳化油的粒徑較小、閃火點較高、冷濾點較低,且乳化油的運動黏度會隨著丙酮縮甘油添加比例增加而上升。另外以微波輔助製備奈米乳化油時,當丙酮縮甘油添加3 wt. %時,可得到最佳

的燃料特性包括最高乳化安定性與熱釋放量、最低殘碳量。在引擎性能及排氣特性方面,相較於超級柴油及微米乳化油,奈米乳化油有最低的NOx排放量與制動比燃料消耗率,但奈米乳化油的制動比燃料消耗率及燃料轉換效率有隨引擎轉速上升而分別降低及增加之趨勢,且其制動比燃料消耗率隨引擎轉速增加而漸趨近於超級柴油及微米乳化油。

利用微波輔助製備硝基烷烴多重相乳化燃油之燃料特性研究

為了解決超級柴油閃火點的問題,作者蔡昌廷 這樣論述:

微波為高頻率且短波長的電磁波。微波一般應用於破壞乳化,因微波會使極性分子震盪造成類似摩擦效應,伴隨產生的熱能被分子吸收後溫度升高,導致油水相的分層現象。本研究則利用微波使分子震動的特性,促進極性分子之間的質傳現象,在控制的微波功率與微波時間條件下,形成乳化油。本實驗探討以電磁攪拌與微波輔助等兩種方法製備包含硝基甲烷之二重相乳化柴油的乳化特性及油品性質。實驗結果顯示,以微波輔助製備之二重相乳化柴油的粒徑較小、乳化安定性較高及濁度較高。另外微波輔助製備二重相乳化柴油時,二重相乳化柴油的平均粒徑最小,大約24μm。在油品性質方面,以微波輔助之二重相乳化柴油的運動黏度較高、冷濾點較低、閃火點較高及殘

碳量較少。另外以電磁攪拌製備之乳化柴油的熱釋放量略高於微波輔助之乳化柴油,推測是由於微波輔助之乳化油的乳化微胞數量較多所包含的硝基甲烷量較多,且硝基甲烷的熱值較超級柴油及生質柴油低,因此熱釋放量低於電磁攪拌之乳化柴油。當二重相乳化柴油時以硝基甲烷添加量18%時的殘碳量最低,為0.218 wt. %;運動黏度最高,為7.388 mm2/s。根據實驗結果推測微波輔助製備N/O乳化柴油以硝基甲烷添加比例9%有較佳的燃油性質,其閃火點約37 ~ 40℃、熱釋放量為38.35 MJ/kg及運動黏度約3.70 ~ 3.79 mm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