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icd診斷碼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icd 診斷查詢- 9 代碼查詢>ICD 9 代碼查詢也說明:icd 診斷查詢 - 9 代碼查詢>ICD 9 代碼查詢. dse5.xn--z52bt9duvy.org; 9编码列表290 ... 身心障礙類別、等級表之肢體障10 CM/PCS 碼. 2014年版. 中文疾病名稱. 重大傷病證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周台傑所指導 簡吟文的 國小數學障礙亞型特徵及其教學策略之研究 (2018),提出身心障礙icd診斷碼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學習障礙、數學障礙、亞型、教學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護理學系 林麗嬋所指導 謝沛錡的 長期照護機構末期失智症住民六個月存活及預後因素 (2018),提出因為有 末期失智症、六個月存活情形、預後因素、預後的重點而找出了 身心障礙icd診斷碼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特定身心障礙項目則補充:10.肢體障礙. (限運動神經元或巴金森氏症等二類疾病). (ICD診斷代碼05)第七類. 但曾聘僱外籍家庭看護者,不在此限。 11.罕見疾病(限運動神經元疾病). (ICD診斷代碼05)第七類.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身心障礙icd診斷碼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小數學障礙亞型特徵及其教學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身心障礙icd診斷碼查詢的問題,作者簡吟文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小4-6年級數學障礙之亞型分類,並找出不同亞型所對應之教學策略。本研究採兩階段問卷調查,第一階段問卷主要在了解國民小學數學障礙學習特徵,採立意取樣發送問卷,北中南三區共回收282位有效個案樣本問卷,並根據回收問卷進行描述性統計與亞型分析;第二階段問卷主要在了解國民小學數學障礙亞型之教學策略,採立意取樣發送問卷,北中南三區共回收234位有效教師問卷,並根據回收問卷進行描述性統計與教學策略分析。本研究根據兩次問卷分析後所得研究結果如下:(一)國小數學障礙學習特徵在數學推理困難較明顯,其次為公式定理困難,再其次為數學計算困難,最低為數感困難。(二)國小數學障礙可以分為四項亞型:公式

與定理運用困難、推理理解困難、數感計數困難,以及計算困難。(三)四年級與六年級分別在推理理解困難、數感計數困難和全問卷表現出現差異,並且四年級顯著高於六年級。(四)南部和中部在全問卷、公式與定理運用困難和推理理解困難三項差異均呈現南部平均數高於中部,在數感計數困難則呈現北部平均數高於中部。(五)數學教學策略因數學障礙亞型而有不同選擇,圖像表徵/圖示法對於數學障礙四個亞型均是常用的策略。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研究結論,並根據未來研究提出進一步建議與方向

長期照護機構末期失智症住民六個月存活及預後因素

為了解決身心障礙icd診斷碼查詢的問題,作者謝沛錡 這樣論述:

背景:末期失智症安寧緩和療護發展迄今已逾30年,預後是最主要的阻力,正確地估計及有效地溝通預後,有利於醫療及照護決策的進行及接受度,目前有關疾病預後的估計,主要立基於先前相似的研究所建構的預測模式、已發展的預後評估量表或臨床者的經驗,然而,礙於研究方法與設計上的限制,使得目前有關末期失智症六個月預後指標,仍被認為是難以捉摸。目的:探究台灣長期照護機構末期失智症住民六個月存活情形及重要預後因素。研究設計:前瞻性世代追蹤。研究地點:採立意取樣方式,選擇北、中及南部共32家之長期照護機構(包括:護理之家、養護機構及失智症專責照護機構)。研究對象:經精神科或神經內科醫師依據DSM-IV診斷標準,確診

為各類型之失智症者;符合FAST量表分期7C或以上者。測量與分析:在選定符合本研究選樣條件者後,每三個月追蹤變化一次,為期六個月,進行長期照護機構末期失智症者存活情形及相關資料之調查。第一次研究資料(baseline data)包括收集研究進行前六個月健康及醫療狀態的資料,若入住機構未滿六個月,則收集入住期間之資料。個案於追蹤期間死亡,則增加收集死亡相關資料。以SPSS 20.0電腦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檢定,並運用Kaplan-Meier survival function estimation 及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進行存活分析。研究結果:

320位住民參與本研究,六個月追蹤後,共計70位住民死亡,主要死因為肺炎併發多重器官衰竭(90%),死亡地點以醫院為主(77.1%),以Kaplan-Meier curve estimator檢定,顯示隨著時間的延長,存活率逐漸下降,六個月存活率為78.1%,而影響長期照護機構末期失智症住民六個月存活情形之預後因素,包括:肺炎(adjusted HR, 5.56; 95% CI, 2.46-12.6, p < .001);進食量減少>25% (adjusted HR, 5.05; 95% CI, 2.37-10.8, p < .001);長期接受氧氣治療(>20天/月;adjusted HR,

2.58; 95% CI, 1.51-4.39, p = .001);電解質不平衡(adjusted HR, 2.14; 95% CI, 1.10–4.14, p = .025);嚴重壓瘡(≥stage III; adjusted HR, 2.04; 95% CI, 1.13-3.67, p= .018)及長期留置導尿管(>30天/月;adjusted HR, 1.80; 95% CI, 1.09–2.96, p = .021)。結論與建議:本研究結果確認台灣長期照護機構末期失智症住民六個月存活情形,及影響六個月存活之6個預後指標,在研究上,正確預測末期疾病預後,有助於病患、家庭、醫護團隊在

面臨醫療處置及照護決策時的溝通與抉擇,更有助於醫療政策的發展與提供服務需求,可提供長期照護機構護理人員做為臨床照護的風險評估指標,發展適當的照護計畫,以利個案生活品質;在實務上,可提供作為發展末期失智症安寧緩和療護資格指引預後指標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