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麗屋換燈泡工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車麗屋換燈泡工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姥姥寫的 新‧這樣裝潢省大錢,姥姥的裝修聖經:超過1000張圖解!修訂版:新建材實測、新工法趨勢,教你裝潢費省一半 和楊照的 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與《資本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竹車麗屋也說明:洗車用品、雨刷、椅墊、燈泡各種改裝精品、避震器、卡鉗碟盤車用音響、 衛星導航、行車記錄器、測速器油品汽車保養輪胎鋁圈汽車維修,更換零配件臺南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寫樂文化 和本事所出版 。

最後網站車麗屋工資則補充:車麗屋換燈泡工資 、車麗屋燈泡、車麗屋工資表在各式社群的資訊… 車麗屋和您一起關心愛車,持續給您最超值優惠! 基隆中正店(02) 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58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車麗屋換燈泡工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這樣裝潢省大錢,姥姥的裝修聖經:超過1000張圖解!修訂版:新建材實測、新工法趨勢,教你裝潢費省一半

為了解決車麗屋換燈泡工資的問題,作者姥姥 這樣論述:

高CP值:天地板材、櫃體、照明、隔間牆與工法新提案 超耐磨地板、塑膠SPC地板 灰階美學無縫塗料、隔間牆吊掛力、系統櫃施工   長銷冠軍!橫掃兩岸華人「裝修類書籍」排行榜/2019新修訂   裝修費漲得比薪水快,風格會老、工法會改,建材界永遠有新鮮貨!   【姥姥新修版,給你省錢新趨勢】   *每天腳踩的地板──不做地板,但水泥粉光表面的防護工程每坪單價從1,000到4,000,效果差在哪?划算的塑膠地板、高級感的磁磚地板,小資族的超耐磨地板、網路廣告的免上膠DIY地板,從近年行情、材料到施工要點一併介紹給你!   *隔間牆面再進化──你家的輕隔間不能掛電視,隔音不太好?矽酸鈣板、

陶粒板牆、石膏磚牆…6大牆體優缺點比較。   *系統家具篇再更新!施工學問大──找大廠牌裝系統櫃很省事?其實施工眉角多如毛,從五金到封邊、從板材防潮力到工法都要注意!   *這些年,估價單的陷阱──2019估價單再破解,姥姥收集雪片般飛來的估價單,要注意哪些細節、付費項目的陷阱?   *全新收錄,網友敲碗、熱議度最高之現場惱人問題:   ☑泥作:我想省錢,簡易防水要做到全室嗎?管道間有異味怎麼處理?   ☑水電與空調:浴室牆壁想鑽孔,會不會鑽到水管?冷氣機選1對2或2台1對1?換風扇與暖風機怎麼挑?   ☑門窗要注意:玻璃淋浴拉門會不會爆?   【省建材】姥姥提供建材CP值大評比,指定

原廠挑好料,再找業者施工的最佳方案。   【系統櫃】全台代理歐洲板材的廠商不到10家,但估價1呎從2,000到1萬,怎會價差那麼多?   【省地材】1坪2,000多元,塑膠地板也能比美手刮仿舊木地板。   【省木作】低木作衣櫃現省上萬元。不做天花板,又再省上萬。   【好格局】顛覆三房兩廳的規劃,不動工程也能找出核心區,20坪當30坪來用。   【懂照明】1年只開2次的間接照明天花板,小資一族絕對不要亂亂學、白花錢。   精采內容   錢難花,有兩大癥結:   第一,你被設計師或工班牽著走,自己沒想清楚日後的生活動線和家人需求;   第二,你搞錯自家裝潢的重點,不清楚你需要哪些刀

口工程、要挑什麼材料!   A.【省大錢,從裝潢前開始】   1.水電、格局優先考慮,這是必須忍痛先付出以保二十年舒適的「安心裝潢」; 油漆、衛浴、泥作是現在不做,以後重做會後悔到想哭的麻煩項目,廚具、窗戶可以視情況等一等!   2.不做天花板或只做必要的局部天花,30幾坪的房子可以省下10萬之多!但少了天花板,管線怎麼走才順?   3.除了地磚、木地板,還有水泥粉光地已是裝潢達人和設計師的新寵,1坪不到2,000就把安藤忠雄風格用在家裡,但適合你嗎?會有哪些後續問題?   4.估價時若能多規劃「木作替代工程」,可以省很大:隔間牆或天花板不一定要指定矽酸鈣板,防潮石膏板和輕鋼架等建材

或工法省錢又耐用。還有,少做不實用的木櫃可以省、不做門片可以省、選對層板可以省──但問題又來了,找師傅用木芯板釘木櫃和挑現成系統櫃,哪一種才是「真正省又不變形」?   5.照明是最易被忽略的項目,間接燈和直接照明的比例原則怎麼抓?多數人沒注意過,家裡的燈裝得莫名其妙,一個客廳裝了十幾二十顆燈泡,浪費錢又對不起地球!認識燈泡光效值,從生活習慣和視覺動線掌握照明的最大效益,又加減省下2~8萬!   B.【不被坑,材料自己找原廠訂】   破解網路流言,為各廠牌板材、櫃體、五金做「總體檢」,整理出CP值最強的建材與品牌!   1.設計師說日本製矽酸鈣板比國產品好非常多,係金ㄟ嗎?為什麼用了比較

好施工的日製品反而工資變更貴?某些平價品飄洋過海就變成貴族貨,小心被網路流言矇了眼亂花錢!   2.板材學問大,家具有盜版,板材也會有!被仿最多的就是奧地利的EGGER,台灣只有一家代理!   3.低甲醛板材的標準又分台規、日規、歐規,F1、F3…搞得你頭昏,其實問題多在黏著劑!工班好心告訴你,防潮板要挑P3板,但你不知道的是,同樣P3板,部分大陸和東南亞製的用久易脫膠、彎曲。問題板材會流到何處呢?別想太多,非常可能早就躺在你與我的家裡!   4.系統櫃有好貨,櫃體防潮力不是網站亂唬人就算數,出示科學數據才夠力!IKEA、歐德、綠的傢俱、都會族…….廠商這麼多,五金配件都用哪國貨?鉸鍊怎

麼裝才順?不要聽到設計師說「西德鉸鍊」就以為一定是德國貨!   C.【你的裝潢搭檔,好好規劃】   1.你要怎麼判斷自己需要的是工頭、監工還是設計師?設計費1坪多少錢才合理?   2.規劃格局,跳脫傳統三房兩廳式格局,找對家中的核心區,住起來才順、順、順。   3.做好通風、採光、動線三大基礎建設,別忘偷學設計師的隔熱秘招,省下動輒十幾萬的冷暖氣費,長期可省的電費更多!   4. 如何利用油漆,為牆壁,舊家具、舊門片達到效果驚人的居家微整形?!  

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讀懂馬克思與《資本論》

為了解決車麗屋換燈泡工資的問題,作者楊照 這樣論述:

探索人與社會關係的巨著 回答人類「我們要往哪裡去」的終極追問   「窮忙」、「窮人」、「下流老人」……普遍貧窮儼然已成為社會現象。   為什麼這麼多人工作勞累,卻愈來愈窮?   勞方與資方、付出與收穫、剝削與操控,   我們的生活究竟在哪一點開始失衡?   馬克思,卻早在一百年前便已預知今日模樣,   甚至為我們指出一個理想生活的藍圖。   楊照導讀思想大師經典:讀什麼?為何讀?怎麼讀?   <十九世紀三部曲②>   為「人」定座標   三大終極追問: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往哪裡去?我們是誰?   三大思想巨人:達爾文、馬克思、佛洛伊德   三大經典巨著:《物種起源》、《資本論》、《夢的

解析》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馬克思與《資本論》改變了人與社會的關係;佛洛伊德與《夢的解析》改變了人與自身的關係。   馬克思一百多年前書寫的《資本論》如一則巨大的預言,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正悲慘地印證他當時提出的警告。貧富差距成了每個國家都要面對的問題,當我們納悶著:「我們被誰剝奪?我們該如何扭轉自己的處境?」等問題時,接下來我們該問的是,在我們眼前的困境之外,是否有更好更公平的生活存在?   唯有從被擠壓傾榨的夢靨中抬起頭來思考自己與社會的關係,   才能重新恢復身為一個人的尊嚴。   我們是怎麼活成現在這種模樣,事情是在哪個點開始歪曲?   馬克思一百多

年前書寫的《資本論》如一則巨大的預言,當時資本主義剛剛冒出頭,他便已預先看到資本主義可能帶來的困境。而從馬克思的年代到現在的一百多年,我們的生活正悲慘地印證他當時提出的警告。貧富差距成了每個國家都要面對的問題,貧窮幾乎成了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當我們納悶著:「自己的生活是從哪一個時間點開始扭曲的?我們被誰剝奪?我們該如何扭轉自己的處境?」等問題時,馬克思已在百年前為我們點燃明燈。   批評資本主義是基於對人的尊重   如果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生活,認為自己被剝削,那麼接下來我們應該問的問題是,在我們眼前的困境之外,是否有更好更公平的生活存在?當理解了這個問題的本質後,我們才能理解自己從出生到

現在是如何被社會型塑,成為資本主義下的螺絲釘,接著也才能恢復自己真實面貌。並思考,我們距離理想中的世界有多遠?唯有從被擠壓傾榨的夢靨中抬起頭來思考自己與社會的關係,才能重新恢復身為一個人的尊嚴。   還原馬克思,理解《資本論》   馬克思,他的學說被嚴重誤解,在生前也往往「一個馬克思,各自表述」。楊照在本書中,深入淺出地導讀馬克思《資本論》裡重要的概念,談資本的本質、釐清「分配」、「資本」、「異化」等概念,探討人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如何與工作、物品,乃至於自己產生種種異化。在資本主義已經帶來全球性的毀滅之後,還原馬克思,重新理解《資本論》,或許能成為扭轉人類命運的樞紐。 作者簡介 楊

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並在「98新聞台」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   楊照擅長將繁複的概念與厚重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寫作經常旁徵博引,在學院經典與新聞掌故間左右逢源,字裡行間洋溢人文精神,並流露其文學情懷。近年來累積大量評論文字,以公共態度探討公共議題,樹立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與標竿。   著有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

》、《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

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   現代經典細讀──   《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以及《在地球物種瀕臨滅絕時,還原達爾文》、《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時,聆聽馬克思》、《在進入潛意識夢境前,請問佛洛伊德》,合為<十九世紀三部曲>。   個人部落格:   blog.roodo.com/yangzhao 作者序 長年受忽視的正義思辨─

─一個經得起再三挖掘的知識寶藏 第一章    第一章  阻礙人活得「真實」的元凶──資本與資本主義 第二章 讓世界回歸「異化」前的原初狀態 第三章 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勞動者與勞動力 第四章 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剝削與操控 第五章 一份為工人弱勢者而寫的「辯護書」 作者序 長年受忽視的正義思辯──一個經得起再三挖掘的知識寶藏   一   我成長於一個馬克思與《資本論》被視為一株大毒草,絕對不准碰、不能讀的社會。比我年長一代的,像陳映真他們,還能偷偷組讀書會,偷偷讀《共產主義宣言》和《資本論》,我比他們晚了二十年,也就意味著台灣的「警總」多了二十年時間,沒收市面上所有和馬克思、《資本論》、共產

主義有關的書,並抄獲暗夜中偷偷聚會的左翼團體。   我知道馬克思,知道《資本論》,但我的知識主要是從「三民主義」課本裡得來的,告訴我的是馬克思與共產主義多麼荒謬、多麼錯誤。我連作夢都不敢夢想,有朝一日真能讀到這些荒謬、錯誤思想的原文版本。   我小時候喜歡逛書店;大一點就學會到圖書館借書;再大一點剛好又趕上了台灣圖書館陸續「開架化」的過程,於是養成了進書架區遊逛的習慣。   大學二年級時,我到台大法學院修日文課,順便去逛了法學院的圖書館,逛啊逛的逛到了書庫的地下室;那是一個遠遠就會聞到灰塵氣味的地方,好像從來沒有人會去到的地方。我鼓起勇氣,找到開關將電燈打開,走過一排排的書架,突然間渾身

起滿了雞皮疙瘩。我知道了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那裡收藏的盡是尚未編目的書,不是因為太新來不及編目,而是因為這些書比台大法學院本身還要古老。那是日據時代,法學院還叫做「台北法商學校」時留下來的藏書。換句話說,那批書自從一九四五年日本人離開後,三十多年來都被丟在那裡無人聞問。   我在那布滿灰塵的地下書庫裡耗費了許多美好時光。很慶幸那時我還沒有氣喘的毛病,一下午吸著沉積了數十年的灰塵也沒關係。那裡面最多的當然是日文書,其次是德文書。我先找到了一套日共大左派河上肇五冊一套的《自敘傳》。我讀過河上肇的名字,知道他出版過一本《貧窮物語》,對於共產主義在日本的發展有著僅次於《共產主義宣言》的重要地位。雖

然沒有找到《貧窮物語》,但光是這個人的書會在台灣出現,就夠讓我興奮了。   這書非讀不可,然而我怎麼可能在地下書庫讀完那五本書呢?我決心冒險一試。那書沒有編目,但還留有原先日據時代的書碼,於是每次造訪法學院,我就刻意去認一下圖書館櫃台的人,每出現一個沒見過的,我就將河上肇的《自敘傳》和我的借書證一併遞上。如果他看一看告訴我這書不能外借,我就摸摸鼻子把書擺回書架上。試到第四次,總算碰到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館員。他只注意到書上沒有貼借書到期單,拿了一張到期單貼上去,在借書證上登記了日據時代的舊編碼,就讓我把書帶了出來!   這個經驗讓我更加喜愛待在地下書庫了。每次進去,總感覺應該會挖到什麼樣的寶

。那股興奮與期待,三十多年後仍歷歷在心。   過了一陣子,反覆走過書架好幾趟,我早已猜測應該存在的書,真的在某個底層書架上現身了:那就是分成上中下三冊的岩波文庫日譯版《資本論》!這次我不敢用原來的方法了,畢竟書上印著誰都看得懂「資本論」三個漢字,再搞不清楚狀況的館員,也必定會豎起敏感的政治天線。而且《自敘傳》我想看,《資本論》我不只想看,還想收藏。那就只有一種方法:乞靈於圖書館裡的自助影印機。   那一陣子,我幾乎每天都去法學院圖書館,文學院的課也不上了,成天鬼鬼祟祟地徘徊在影印機旁,一看到沒人使用,就去印個幾張,在別人靠近前趕緊離開。搞了好幾天,《資本論》上冊快印完時,影印機竟然壞了。 

  影印機壞掉也就算了,接下來廠商換了新的影印機,一看我傻眼了,因為他們換上了投幣式的影印機!原本每次影印完,只要自己算好張數,去櫃檯付帳就好了,這下子變成得準備銅板才能影印。沒辦法,我每天只得先蒐集家裡所有銅板,帶到圖書館,把銅板印完為止。   每次一印完,便將印好的紙張帶回家小心收藏在衣櫥裡,早上出門時抽出幾張,仔細摺成八摺大小,收在書包裡,利用等公車、搭公車時,一張一張拿出來讀。公車一到學校,就不讀了,畢竟會擔心被人發現我在讀最可怕的禁書。   熱衷於遊逛法學院地下書庫的同時,我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寶庫,也是個少有學生踏足的地方──台大總圖書館的「參考書區」。顧名思義,「參考書區」是

放「參考書」的,台灣的學生從小到大只認識一種「參考書」,那種中小學的課本輔助內容,幫助準備考試的書。我敢說,至少三分之二的台大學生念了四年大學,從沒搞清楚查資料、做研究會用到的「參考書」是什麼,當然就更不會有什麼人出入圖書館的「參考書區」了。   我在總圖書館的參考書區,看到了一套文學院圖書館也有收藏的重要「參考書」。那是六○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的《西方鉅著》(Great Books)──人類文明中的「偉大書籍大全」。這套書我很熟悉,大一剛進歷史系,就被這套書激發了年少豪情,立志要將這一大套五十多冊「偉大書籍」全數通讀。   別小看「五十多冊」這個數字。芝大這套書背後的信念,除了提倡經典

閱讀之外,還相當尊重原書的完整性。編輯者認為,以摘要、題綱、轉述的方式,是無法真正獲得經典的智慧效果的。將一部經典的內容「濃縮」成三言兩語,讓學生以為學了這三言兩語就等於了解了經典,非但不是學習經典的方法,還成了破壞經典價值的最大罪人。要讀就該讀原書、全書,得到經典內容浸透生命的經驗。所以這套書不摘錄、不省略,再大部頭的書,像是多馬斯.阿奎納的《神學大全》,都一律全文收錄。為了讓讀者好好接近經典、閱讀經典,所以凡是非英文的著作,這套書都選用最佳譯本,並以聖經紙精印,每一冊動輒七、八百頁。蠅頭小字、雙欄排版,容納的字數多得嚇人。   《西方鉅著》系列的第一冊是荷馬史詩《伊里亞德》與《奧德賽》的

完整版合訂本。我記得很清楚,而且相當肯定,因為我的宏大志向,就是從荷馬開始實踐的。我也還記得第二冊是《希羅多德》,裡頭收錄了完整的《歷史》(Historia)。第三冊則是古希臘三大悲劇作者的作品,埃斯奇勒斯、索弗克利斯、尤里皮底斯,但不是很確定喜劇作家亞利斯多芬尼有沒有一起納進來。不確定的原因,是因為我讀完了第一、第二冊,卻沒能讀完第三冊。我的宏大志向,只撐了兩冊多一點。   大二下學期,經過了一番大整修,台大總圖書館終於重新開放。我走進明亮寬敞的參考書區,找到陳列《西方鉅著》系列的書架,眼光掃過,心跳陡然加快。一看就知道:總圖書館的這套書,比文學院圖書館裡那套多了一本。那一本的書背上,只有

短短四個字母──《Marx》,馬克思。   盡量維持讓自己的手不要發抖,我佯裝若無其事地將那本大書取下來,快速翻過。沒錯,那裡頭就是《資本論》英文版的全文!   於是又有兩、三個星期,我成為總圖參考書區影印機使用率最高的顧客。還好參考書區的書籍本來就不能外借,影印是理所當然的使用方式,比較不會有引人疑竇的顧慮。但我還是小心翼翼,每天出門前先想好進了參考書區可以讀些什麼書、幹些什麼事(那裡是不能帶自己的書進去的)。進去後,先一口氣找幾本書堆在座位上,《Marx》一定在最底下,然後,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起身捧著《Marx》到影印機前印個十五、二十分鐘。   就這樣,很神奇地,在我的衣櫥裡,而

不是書架上,有了日譯本和英譯本的《資本論》。我以兩種譯本逐句對讀,讀完了這三大卷。幾年之後,我到美國留學,在哈佛廣場找到了專賣左派書籍的「革命書屋」,在那裡所買的第一本書,是英譯的《毛澤東選集》,第二本就是德文原版的《資本論》(Das Kapital)。於是我又把《資本論》當作精進德文的教材,對照英文版與德文版將它重讀了一遍。   二   累積了多年逛圖書館的經驗,我相信逛圖書館比逛書店還有趣。誠品書店是很好的書店,逛誠品可以得到很好的收穫與經驗,然而即使是誠品書店,也不會將一些明顯不會有人買的書永遠放在書架上。   而圖書館會。好的、大的圖書館的書架上,滿滿都是這種完全搞不清楚誰會有興

趣的書在那裡等著,等到被你莫名其妙地碰上。所有這些搞不清楚誰會有興趣的書匯聚一處,本身就是個了不起的奇觀。   一九八七年,我第一次出國,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那一年,哈佛大學的總藏書量正好突破一千萬冊。開學註冊時拿到的新生指南如此告訴我。一千萬冊!哇,好了不起的數字,但在現實裡,一千萬冊的書長的是什麼樣子呢?   「哈佛大學的一千萬冊藏書,分藏於九十九座圖書館裡」新生指南如此介紹。我不可能走遍這九十九座圖書館,理所當然,就從最大的開始逛起。哈佛大學中最大、藏書量最多的,是威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擁有近三百萬冊藏書。這座圖書館很好找,任何時刻進入哈佛校園,除了約翰.哈

佛(John Harvard)銅像前以外,最多人聚集照相的,一定就是威德納圖書館門前。這是一棟很雄偉的方正建築,前面有一排寬廣的白石階梯。我在哈佛的那幾年,任何人都可以走上階梯、推開厚重的大門走進圖書館,看看裡面極其典雅、充滿書香的閱覽室再離去。現在不行了,門口會先查驗證件,得有哈佛大學的學生證或教職員證才進得去。   是因為電影《鐵達尼號》大紅特紅,才有了這樣的改變。《鐵達尼號》全片的場景都在船上,並不會跑到哈佛大學的圖書館來取景。兩者之所以扯上關係,來自於原本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如果沒有「鐵達尼號」的世紀海難,就不會有威德納圖書館。   威德納圖書館的全名是哈利.埃爾金斯.威德納紀念

圖書館(Harry Elkins Widener Memorial Library)。哈利.埃爾金斯.威德納是一九○七年畢業的哈佛校友,是個紐約富商的兒子。然而不幸的是,不到三十歲就因為登上了「鐵達尼號」而葬身海底。據說他之所以搭上「鐵達尼號」,是為了到倫敦尋訪舊書,死時手中還握著那趟旅程的主要收穫──第一版的笛卡兒《沉思錄》。   顯然,哈利.埃爾金斯.威德納是個書迷,更是個藏書家。他原本就動過將手上部分藏書捐給母校圖書館的念頭,遇難後,傷心欲絕的母親就決定用這種方式來永遠紀念兒子──不只捐出兒子的藏書,還連帶捐了一大筆錢,興建一座在哈佛校園中最宏偉最醒目的建築。這座圖書館書架總長度超過五

十哩,足以從台北一路排到頭份,可容納超過三百萬冊藏書。   電影《鐵達尼號》上映後,這個典故出現在許多相關報導上,讓這座圖書館成了當時最熱門的觀光景點。   威德納圖書館於一九一五年落成,正好趕上哈佛大學快速成長與擴張的時期,因而近乎不可思議的,五十哩的書架、三百萬本的藏書容量,在圖書館成立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就被填滿了。我在一九八七年首度步入威德納圖書館時,這座圖書館的書架當然已經被擠得滿滿的了。   三百萬冊藏書是什麼模樣?進入威德納圖書館之前,我有過各種想像,不過三百萬冊藏書的意義,最後卻是以始料未及的方式給了我巨大的震撼。威德納圖書館的主要書庫一共有八層,每一層又分為上下排列的AB

兩層。初次入內時,我從3A開始逐漸往上逛。書庫裡基本上沒有自然光,主要走道平時就亮著燈,每一排書架前端則有一個古老的開關,想要走進哪排書架,只要向上扳起開關,就會有幾顆光裸的燈泡隨之亮起。   我一路逛到了5A。走進一排書架,從最下層巡視到最上層。不對勁,非常不對勁。那一整排書架上,竟然沒有一本我認得的書!   我所謂的「認得」,是用最低最低的標準,意思是「我知道這本書是用什麼文字寫的」,甚至不需要知道這本書寫什麼、關於什麼。我能讀的語文不多,但能認出的語文卻不少。例如,我不懂韓文,但一眼望去便能從字母形狀判斷出那是一本韓文書。以這種標準,我有把握認得出來的有:中文、英文、日文、韓文、俄文

、希臘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以及當時正開始學的梵文。   但那整整一大面牆上,卻找不出一本我看得出是用什麼文字寫的書。翻過身來,背後還有一大面牆的書,這次我看得更慢、更仔細,從最下層看到最上層,再從最上層看到最下層,真的,還是找不到一本我認得的書。   我渾身起滿雞皮疙瘩。光是這兩堵牆,就有幾千本書,它們雖近在眼前,但書中的知識,我窮其一生大概都沒機會吸收。雖然我那年才二十四歲,但就算我能活到一百歲,也不太可能去學習這些文字。這裡,就在這裡,矗立著一大堵注定和我絕緣的人類文明遺產。   我深深體認到自己在知識世界面前的渺小。有朋友笑過我:幹嘛那麼貪心?世界何其大,本來就有很

多事物是我們無法擁有、無法體驗的。我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但同時卻也知道、並相信另一個道理,那就是:對世上美好的事物,我們還是會產生基本的好奇與衝動,如果少了這種好奇與衝動,我們的人生恐怕就很不對勁了。   有多少美好事物藏在書籍裡,等著我們去碰觸?若不努力嘗試探究,許多豐富的美好就會和我們錯身而過,而我們甚至沒有機會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在那兩堵書牆前,我如此黯然驚歎著,每一本書我都能輕易碰觸到,但終我一生,卻連自己曾與什麼樣的龐大知識與經驗錯身而過都無法知道。   三   大學時代緊張兮兮、偷偷摸摸地逐句閱讀《資本論》時,我腦袋裡不禁出現一個在當時感覺何其遙遠、何其虛幻的夢想──也許有一天

,台灣會變成一個可以公開、自由閱讀馬克思的社會。到了那一天,我們不再視左派、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為毒蛇猛獸,那麼一定會有很多年輕人為馬克思對於公平正義的熱情所感動,也會有很多好學深思的年輕人為馬克思深邃複雜的社會、經濟思考所吸引。有了這些新一代的台灣人,就能打造出一個更合理、更健康、更自由的社會。   二十多年過去了,台灣早已是一個可以公開、自由閱讀馬克思的社會。但當年我所想像的,卻還有一大部分仍如此遙遠、如此虛幻。我查了一下美國的「亞馬遜網路書店」,輸入「Karl Marx」,出現了3730條結果,輸入「Marx Capital」則出現了8927條結果,最誇張的是,輸入「Das Kapi

tal」竟然出現了11765條結果。換到日本的「亞馬遜」,輸入「資本論」有2144條;輸入馬克思的名字則有5568條。   那麼台灣的「博客來」呢?輸入「資本論」,出現兩百七十條結果,但稍微看看前兩頁就知道,其中沒有任何一本繁體版的《資本論》中譯本,而且大約只有二十條真正和《資本論》一書有關,其他都只是書籍介紹中有「資本」和「論」,便一併被搜尋進來了。   怎麼會這樣?今天的台灣社會得到了我們當年無法擁有的知識自由,對這個知識寶藏卻徹底忽略,一點興趣都沒有?   我無意將馬克思奉為神明或英雄。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世界上眾多共產國家把馬克思供上真理權威的聖殿,對我們理解馬克思、自馬克思那

裡著作汲取智慧非但沒有幫助,反而成為最大的阻礙與傷害。然而,當年用那樣的方式閱讀,後來又多次重讀,卻讓我真誠相信,《資本論》真是一個經得起再三挖掘的寶藏,每次閱讀,都能從中挖出幫助我們思考社會現實與正義理想的有用知識。   四   二○○五年,我開始在「誠品講堂」講授「現代經典細讀」課程。「現代經典」指的是曾經對於現代世界的面貌──物質的或精神的,空間的或價值的──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書籍。我們甚至可以說,這些書決定了我們今天為什麼如此生活、如此感受。思想與觀念聽來抽象、虛無縹緲,然而回顧歷史,最巨大的變化,卻往往起自於思想與觀念。我們今天相信什麼,將哪些事情視之為理所當然,幾乎都是由過去的思

想、觀念變化所決定的。   「現代經典」就是提出思想與觀念的書,這些思想與觀念透過書,透過讀書的人,創造了新信念,創造了相應的新行為。閱讀「現代經典」,就是幫助我們溯源地理解這些塑造了現代生活──我們自己的生活──的思想與觀念。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今天的世界,我們今天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依隨著十九、二十世紀西方的思想、觀念打造出來的,就算要批判或改變這樣的世界與潮流,我們還是得先從深入理解現實來源做起吧!   「現代經典細讀」課程最早排出來的,是達爾文、馬克思和佛洛伊德的作品。這三個人的思想,大幅改變了歐洲人的世界觀,進而透過歐洲勢力的擴張,感染了全世界。簡化、精要地說:「達爾文改變了人與自

然的關係;馬克思改變了人與人的關係;佛洛伊德改變了人與自我的關係。」   這是十九世紀進入二十世紀的思想關鍵,我們沒有理由不花點時間認真理解。 第五章 一份為工人弱勢者而寫的「辯護書」(節錄) 現今「工資勞動者」六點下班後,真正的生活才開始 「工資勞動力」,就是「異化」了的勞動力,是在工人失去了生產工具的情況下出現的。擁有生產工具的工匠,和自己的勞動力之間有著完全、完整的關係,既能享受所有成果,也得承擔所有責任,他有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勞動力的自由。如果靠三個小時的勞動力能夠養活一家人,那麼他可以選擇每天只工作三小時,也可以選擇每天工作十小時。這種模式並沒有強制性的「工時」,不必受制於必須

從幾點工作到幾點,一天要工作幾小時的規定。 在西方傳統的工匠制度中,有流浪工匠(journeyman)與日雇農工(day laborer)等領取工資的勞工。流浪工匠有工匠本事,但沒有工具和店鋪。他會打鐵,但無法擁有鍋爐和鐵砧,只好到處流浪(journey的原意),在其他鐵匠的鋪子裡打工。日雇農工則是懂一點農耕技術,有一身力氣,卻沒有自己的土地,只能在農忙時化身為「麥客」,到處為人收割麥子,並領取一點收割到的麥子、或一點銀兩作為報償。 這種人在傳統社會中被視為流浪漢,被人以懷疑的眼光看待。可見得這種身分並不是穩定的身分,而是出於潦倒時的不得已。流浪工匠時時得想辦法晉升為工匠,日雇農工時時得想辦法

落地生根成為農人。 舉這樣的歷史為例,馬克思為工人悲嘆:在傳統社會中,流浪工匠與日雇農工屬極少數,在生產生態中可有可無,而且有很多機會擺脫這種身分翻身。到了工業社會,身為生產主力的工人卻落得和他們一樣僅能領取工資度日,而且還沒有任何機會成為生產工具的擁有者。 在工廠制度與工資制度下,勞動者被「異化」,連帶使「工作」本身也被「異化」。 馬克思對工作與生活一直抱持著極其浪漫的主張,堅持兩者應該合而為一,工作本身應該是目的,而不是生活的手段,或為了維持生活不得不然的付出。 生產工具掌握在別人手中,而工人只能領工資。他對勞動力成品不會有感情,進而對工作也不會有感情;工作只是他被迫承受的職責。於是一個工

人一天二十四小時裡,扣除睡眠時間,清醒的時間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處於被迫承受的狀態,頂多只剩下百分之三十的時間能享有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