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 選用 原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軸承 選用 原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偉國寫的 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上冊) 和鄭舒丹,郭強,王軍(主編)的 中外金屬材料手冊(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化學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健行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碩士班 譚安宏、李正國所指導 劉于綺的 最佳化清洗製程對軸承清潔度之研究開發 (2019),提出軸承 選用 原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田口法、清洗液、超音波洗滌、軸承清潔度。

而第二篇論文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械與機電工程碩士班 洪國永、莊昀儒所指導 嚴士傑的 具自動避障暨無線控制功能之智慧車 (2017),提出因為有 無線控制、機器人、超音波、紅外線的重點而找出了 軸承 選用 原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軸承 選用 原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上冊)

為了解決軸承 選用 原則的問題,作者吳偉國 這樣論述:

  本書分上下兩冊,從工程設計角度出發,上冊詳細梳理和論述了操作與移動兩大主題概念下的現代工業機器人系統總論,工業機器人操作臂系統設計基礎、工業機器人操作臂機械系統機構設計與結構設計;下冊詳細梳理和論述了工業機器人操作臂系統設計的數學與力學原理、工業機器人操作臂機械本體參數識别原理與實驗設計、工業機器人操作臂驅動與控制系統設計及控制方法、工業機器人用移動平臺設計、工業機器人末端操作器與及其換接裝置設計、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的模擬方法、面向操作與移動作業的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與應用實例、現代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總論與展望等內容。   本書為上冊內容。   本書適合於機器人相關研

究方向的大學高年級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從事機器人創新設計與研發的研究人員、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閱讀。  

最佳化清洗製程對軸承清潔度之研究開發

為了解決軸承 選用 原則的問題,作者劉于綺 這樣論述:

本研究利用田口實驗最佳化設計法來探討清洗製程對軸承清潔度之影響。研究選擇4種清洗液種類:煤油(A1)、煤油+10%甲醇(A2)、煤油+10%丙酮(A3)、精煉煤油(A4);2種超音波洗滌時間120秒(B1)、60秒(B2)及2種軸承尺寸:小為內環(C1),大為外環(C2)等清洗製程之3個控制因子,配合田口法L8直交表進行清洗製程參數設計,並進行軸承清潔度之量測與金屬碎屑分析。採用田口法的望小特性來計算其S/N比與品質數據,利用變異分析,探討控制因子對軸承表面殘留顆粒數尺寸的影響。 結果發現,控制因子對軸承表面總殘留物(金屬及非金屬)顆粒數尺寸15~150µm的最佳化清洗製程參數組合為A2

B1C1(煤油+10%甲醇、120秒、內環),軸承表面殘留金屬顆粒數尺寸100~150µm之成份為製工具磨耗產生的碎屑,15~100µm之成份為軸承本身的碎屑;殘留非金屬顆粒之成份為空氣中的棉絮、環境中的懸浮物及濾紙背景物。對軸承表面殘留物金屬顆粒數尺寸15~150µm的最佳化清洗製程參數組合雖然也為A2B1C1(煤油+10%甲醇、120秒、內環),但清洗液對15~150µm的金屬顆粒數SN比之影響最顯著,其貢獻度高達53.2%;洗滌時間之影響次之,其貢獻度亦有43.1%;軸承尺寸的影響則不明顯。對軸承表面殘留物金屬顆粒數尺寸50~150µm的最佳化清洗製程參數組合為A2B1C2(煤油+10%

甲醇、120秒、外環),清洗液對50~150µm的金屬顆粒數SN比之影響最顯著,其貢獻度高達71.7%;軸承尺寸和洗滌時間的影響則不明顯。 軸承表面殘留物金屬顆粒數尺寸50~150µm的數據、SN比及其品質損失。對比於外環,內環的SN比較高,其品質損失為外環的62%。對比於現有製程,可發現最佳化的條件的SN比較高,而最佳化條件之品質損失僅為現有製程的18%。綜合以上的分析比較,本研究田口實驗最佳化所得到之A2(煤油+10%甲醇)清洗液及B1(120秒)洗滌時間之清洗製程確實可應用在產業之實際製程上。

中外金屬材料手冊(第二版)

為了解決軸承 選用 原則的問題,作者鄭舒丹,郭強,王軍(主編) 這樣論述:

本手冊彙集國內外資料,詳細介紹了常用金屬材料的牌號、化學成分、規格、性能、用途、尺寸、理論品質、熱處理規範以及中外牌號對照等資料。在第一版基礎上,更新了多個鋼號,增補了多個鋼種和鈦合金等有色金屬牌號,並新增了金屬材料速查速算等內容。標準新、資料准、查閱方便是本手冊的特色。 本手冊適宜從事機械、冶金、化工、航空航太、國防等行業產品設計和材料購銷人員使用。

具自動避障暨無線控制功能之智慧車

為了解決軸承 選用 原則的問題,作者嚴士傑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設計一台使用Arduino MEGA 2560 (ATmega2560) 為控制核心的小型智慧車,其中包含了車體架構、車輪架構、傳動控制、無線遙控以及搭配超音波、紅外線測距設備,設計方面則考量能承受自身兩倍重量為原則。使用大扭力360゜ 連續旋轉小型伺服馬達作為智慧車運動所需的動力來源,其正反轉及轉速控制則透過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脈波寬度調變技術來達成,可讓智慧車的速度由控制核心晶片內程式做智慧調控。主控介面以Arduino IDE寫成,使用者可以在電腦撰寫程式指令配合藍芽程式的撰寫(MIT App Inventor 2) ,經由藍芽無線傳輸技

術將訊號傳送至智慧車上的Arduino MEGA 2560 (ATmega2560)晶片,再經由晶片對智慧車加以控制。其次,利用超音波感測器(HC-SR04)經由程式的計算來感測障礙物位置,讓智慧車能自行辨別障礙物之位置,藉此達到避障之目的。為了提升智慧車移動時的穩定度,本文在智慧車前後跟左右各加裝兩顆紅外線測距設備(GP2Y0A41SK0F),並且搭配極限開關的輔助以及程式的設定,進行了十點定位精度測試。由實驗結果顯示,當我們設定停止距離為9cm時,智慧車的實際平均停止距離誤差皆不超過2cm。證實了加裝紅外線測距設備,將可大幅的提高車輛控制定位精度。本研究並與廠商設備整合於2017台北國際自

動化工業大展上所展示的手機機殼檢測自動化系統中,本研究能勝任載運檢測品的重要角色,便是依靠紅外線測距設備的輔助,使其不需磁力線導引,便能穩定將物料由出口送至入口,達到無人控制的目的。本研究已成功開發一台小型無人控制自走車,期望後續研究能往大型工業用無人自動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