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 深度 6mm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郭信川、吳俊仁所指導 許晁榮的 輪胎橫溝紋形狀於濕抓地力特性分析 (2013),提出輪胎 深度 6mm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濕抓地力性能、有限元素法、流固耦合、橫溝胎紋、LS-DYNA。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輪胎 深度 6mm,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輪胎橫溝紋形狀於濕抓地力特性分析

為了解決輪胎 深度 6mm的問題,作者許晁榮 這樣論述:

摘要車輛行駛在濕滑路面上,在濕路面煞車時,輪胎受到積水影響,使輪胎與路面之間的摩擦係數降低,若濕抓地力性能不足時,將導致煞車距離增長,更容易引發車輛相撞問題,因此輪胎胎溝紋形狀對於輪胎濕抓地力性能影響,是車廠與輪胎廠當今之重要研究議題。歐盟ECE R117輪胎濕抓地力規範於2009年起,強制規定輪胎認證時必須測量濕抓地力,且濕抓地力指標(G)必須達到標準。為能掌握輪胎濕抓地力性能,本文使用LS-DYNA有限元素軟體之流固耦合理論,建立一套輪胎濕抓地力分析程序,分析胎紋橫溝之參數與SRTT胎紋配置對於濕抓地力性能影響程度:(1)相同三直溝及配四種不同外側橫溝深度之胎紋;(2)同直溝及配三種不同

外側橫溝長度之胎紋;(3)同直溝及配三種不同中間橫溝深度之胎紋;(4)同橫溝不同節距數量為60與72個兩種胎紋;(5)SRTT胎紋配置六種;(6)摩擦係數的增加,分別進行輪胎濕抓地力分析。分析結果發現:(a)橫溝胎紋之形狀參數布置以及節距數量的影響程度:外側橫溝深度對於濕抓地力增加達到6%左右,橫溝長度影響僅為2%左右;中間橫溝深度於濕抓地力增加介於5%左右,其深度越深濕抓地力能力越好;相同胎紋橫溝形狀下,節距數越多濕抓地力能力越好;(b)SRTT胎橫溝紋配置:外側橫溝對比僅有直溝胎紋之濕抓地力增加達到8%左右,中間橫溝於濕抓地力增加能達到5%左右,同時配置情況下,濕抓地力能力改善能達到10%

左右;(c)摩擦係數對於輪胎濕抓地力性能的影響:摩擦係數提高25%,輪胎濕抓地力性能提升18.9%。關鍵字:濕抓地力性能,有限元素法,流固耦合,橫溝胎紋,LS-DY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