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台灣案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轉型正義台灣案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三泰寫的 火燒島:流麻溝十五號 和陳濟民等44位的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年報2021[軟精裝]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 - 台灣人權促進會也說明:目前除了對於受害者的補償外,轉型正義的進程近乎原地踏步,儘管民間團體 ... 清查出的政治案件檔案(含判決書,皆為高階掃描後的影像檔)予以公開。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出版 。

南臺科技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羅承宗所指導 談士傑的 女性夜間工作法規探討-從司法院釋字第807解釋出發 (2021),提出轉型正義台灣案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女性夜間工作、勞基法、司法院釋字 807 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企業管理系(所) 張旭華、劉瀚宇所指導 謝幸錦的 國土計畫對土地變更、開發、管理之影響---以農業發展地區為核心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農業發展區、農地、國土計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轉型正義台灣案件的解答。

最後網站轉型正義台灣例子 :: 非營利組織網則補充:非營利組織網,轉型正義台灣案件,台灣轉型正義發展,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為什麼需要轉型正義,台灣轉型正義問題,日本轉型正義,轉型正義歷史,轉型正義是什麼.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轉型正義台灣案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火燒島:流麻溝十五號

為了解決轉型正義台灣案件的問題,作者謝三泰 這樣論述:

凝視火燒島上不可磨滅的過往     舊稱「火燒島」的綠島,在戒嚴時期為軍事、政治、治安案件之羈押場所,含括1951至1970年間之新生訓導處時期,1972至1987年間之綠洲山莊時期(國防部感訓監獄)。解嚴後空間解放,綠島監禁設施成為人權紀念的重要址所,許多當年的故事也一一傳述解密。攝影家謝三泰,在90年代初期登上綠島,為此地拍攝了解嚴不久的影像。     時隔三十年,曾為近兩千名政治犯總戶籍所在的「流麻溝十五號」,同名電影在綠島開拍,劇組正整理與重建了這些人權史重要的場景,謝三泰於焉再度登上綠島,藉逢此時以相機營構出多年來他心中「火燒島」的意象。這時差三十年的兩套攝影作品,將帶領讀者重新

凝視火燒島那段不可磨滅的過往。   各界推薦     陳菊,監察院院長兼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   曹欽榮,《流麻溝十五號》作者   姚文智,湠臺灣電影公司董事長

轉型正義台灣案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活動資訊
台中場 2021/1/31(日)地點: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地址:台中市北區精武路291之3號7樓

高雄場 2021/2/7 (日)地點:TCCC台灣文創訓練中心-高雄信義館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二路175號13樓之3

台北場 2021/2/27(六)地點:社會創新實驗基地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99號(暫定)

👉 立即報名:https://bit.ly/3bNz2rW

-

根據促轉條例,促轉會的法定任務,是去釐清威權統治時期壓迫體制及加害者、參與者之責任、落實轉型正義政策以強化民主正當性。

在促轉會成立後,也致力於釐清壓迫體制、描繪體制加害者與參與者面貌,兩年多以來試圖重構威權統治時期的情治、偵查、審判架構及流程。第一步,先從整理歷史出發,例如建置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呈現政治案件受裁判人資料,並將軍事審判體系指揮鏈與裁判內容公布於網站上。也藉由在平復司法不法決定書中揭露起訴者、審判者、呈核者與核定者之姓名與職銜,讓社會得以窺見壓迫體制、加害行為及參與的一角。

但如同政治受難者面貌多元,壓迫體制中的加害者及參與者亦複雜多重,除了不同角色對加害行為有不同程度的決策權;即使是同一個角色,亦有不同作為的可能性。

過往各界對加害體制及加害者各有不同的想像以及評價。
因此,促轉會也希望與社會大眾更務實地討論——所謂「壓迫體制」中,那些人是加害人?那些人是參與者?
什麼樣的行為應該被究責?究責的內容與方法又是如何?

促轉會委託話鹿學人有限公司辦理討論會議,希望透過社會對話,使過往威權體制中加害者與參與者的面貌從迷霧中浮現;並共同交流討論,究竟什麼樣的行為,是否應負擔何種程度的責任。藉由一次次釐清作為與聚焦討論處置方式,期待我們能凝聚現今社會中對於真相、正義與究責的想像,進而從中學習反省,展望共同的民主未來。

👉 立即報名:https://bit.ly/3bNz2rW

女性夜間工作法規探討-從司法院釋字第807解釋出發

為了解決轉型正義台灣案件的問題,作者談士傑 這樣論述:

現今社會,不斷的強調性別帄等,並努力提升女性工作、教育以及經濟的地位。然而,我國勞基法第 49 條僅僅規範了女性從事夜間工作的限制。使得公司在僱用女性員工從事輪班工作遭遇困難,並且造成女性勞工在尌業環境上,面臨歧視。而在民國 110 年 8 月 20 日,司法院做出釋字 807 號,認定 49 條違憲之後,對於女性從事夜間工作是要全面開放還是有所保護尌需要重新檢討。本文從歷年來的判決,司法院釋字 807 號、聯合國對於婦女地位提升的看法、美國日本對於女性夜間工作的發展背景及現況、我國相關的法律、憲法帄等權的實質意義及夜間工作對輪班人員身體健康的影響等來探討女性夜間工作,期望能給予未來修法的方

向及建議。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年報2021[軟精裝]

為了解決轉型正義台灣案件的問題,作者陳濟民等44位 這樣論述:

  2021年初夏,國內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全國至三級警戒,藝文產業再次遭受重擊。文化部借鑒前年經驗,迅速因應,展開「紓困4.0」,本局第一時間受理申請,核發紓困款項,輔導協助有形文化資產場域與無形文化資產工作者穩定基本生計。於疫情趨緩後,本局復投入辦理文化資產藝文振興活動,重啟展演舞台,創造工作機會,於推廣中凝聚保存共識,在演出裡傳承文化美學,發展文化資產永續發展新模式。   在疫情考驗下,本局加快文化資產數位轉型腳步,優化「國家文化資產網」、「水下文化資產資訊網」等入口網站功能,提供更優質的數位服務與資料整合。在文化資產數位保存方面,更未停下腳步,202

1年以非破壞性檢測技術,定位國定古蹟維生管線配置圖,提供實用資訊,完善日常維護管理及修護作業。   本局自2017年起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落實文化治理,連結歷史想像,於2021年取得可喜的階段性成果,各縣市政府專案計畫陸續完工結案,並迭獲   「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110年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獎」、「文化部第45屆金鼎獎」及「德國紅點產品設計大獎」等獎項肯定。   文化資產承載著這片土地的歷史記憶與地方情感,見證各族群文化傳統,無形文化資產之傳承,尤能彰顯地域獨特性與多元性,2021年本局配合「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及特展」,以新增13名

保存者、1個保存團體之藝術成就及作品為主軸,呈現國寶藝師生涯,彰顯國家尊崇之美意,提升各界文化資產保存觀念。而各項保存傳承活動,仍持續耕耘,不因疫情而中止,使大眾能更深入尊重及欣賞各族群傳統藝術之文化特色與內涵。   在原住民族文化資產方面,2021年本局協助進行「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和解小組」文化資產議題相關工作,發布「原住民族重大歷史文化事件空間紀念補助作業要點」,以有效保存族人空間記憶,同時推展原住民族小米文化傳統知識、部落口述傳統、國寶及重要古物等相關溯源研究及傳承推廣,帶動原住民族文化復振。   文化資產是全民共享的寶藏,也是各族群交會融合的珍貴紐帶。在政府與民

間共同努力下,必能攜手前行,走出文化資產保存更寬廣的未來。

國土計畫對土地變更、開發、管理之影響---以農業發展地區為核心研究

為了解決轉型正義台灣案件的問題,作者謝幸錦 這樣論述:

台灣許多問題都不在法律而在執行,導致自民國64年以來,國土規劃管制體系不足及土地使用管制成效不彰,為解決沉苛的問題,2015年立法院通過「海洋管理法」、「濕地保育法」與「國土計畫法」等三法案的國土三法,是我國國土規劃最上法,全國土地重新畫設,攸關國土永續發展及土地使用秩序,過去《區域計畫法》雖明定可以控管都市計畫土地,但實質上,並未真正嘗試去指導都市計畫,《國土計畫法》已補強這個問題,讓國土保育與經濟發展雙贏,彰顯土地永續經營的價值,本研究就《國土計畫法》國土功能分區的「農業發展地區」類別中,探討檢視為國家糧食安全、農地有效益的利用,管制農地作農業使用等相關措施,並研擬建議,加強農地整體開發

,為未來產業發展儲備用地時,也能預留優良農地,保障農業發展,變更目標使用,運用創新科技,落實完善的土地利用規劃與管制政策,以對國土計畫後續的變革提供建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