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管理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農藥管理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孫岩章寫的 植物醫師指南:The Guidebook of Plant Doctor 和蒲聲鳴的 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臺中市政府農業局執行違反農藥管理法 ...也說明:使用Lawsnote法學資料庫,更簡單查詢法規和裁判,更快完成工作.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樂木文化所出版 。

國立聯合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碩士班 劉鳳錦所指導 吳承樺的 以快篩試劑分析茶葉農藥殘留之研究 (2021),提出農藥管理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茶葉、農藥、乙醯膽鹼酯酶、快篩試劑。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水產食品科學系 林家民、吳建輝所指導 蕭芳芳的 利用微氣泡技術去除大白菜之表面細菌與農藥及工業應用 (2021),提出因為有 蔬菜、微氣泡、臭氧殺菌、工業應用的重點而找出了 農藥管理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植物油也能防除雜草!農試所推出友善環境的新型態 ...則補充:... 法、走向升級之路? 【食聞】環保與衛生只能二選一?SUBWAY以高標準同時落實 ...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及環境永續議題的發展,農業栽培管理體系從依賴化學農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農藥管理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植物醫師指南:The Guidebook of Plant Doctor

為了解決農藥管理法的問題,作者孫岩章 這樣論述:

  從1994年開始奔走,呼籲臺灣各鄉鎮市應該設立「植物醫師」,就如獸醫師一樣,好讓每一份農藥之使用,都經過植物醫師之診斷與處方。如果臺灣各鄉鎮市真能做到這樣,則全國之「農藥殘留」自能完全根除,同時也讓此起彼落之「農藥中毒」案件可以絕跡,讓農民日夜擔心、經常造成血本無歸之病蟲害可以獲得「最佳化」之控制,可以「有米樂」,也讓臺灣真正成為食品安全上的「已開發國家」。   本書《植物醫師指南》主要分為四大篇幅,依序是:設備及植物醫師表格篇、資料篇、技術篇、法規篇。

農藥管理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年二月的時候,老婆有天跑來跟我說收到彰化查緝隊的通知,請她到案說明,上面寫她違反農業管理法。

我們看到之後一頭霧水,老婆也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偵查員。他請老婆檢查郵局的本子,是不是有被蝦皮匯入$1的紀錄。果然有一筆109年匯入的資料,但因為平常老婆沒有在使用郵局的帳號(只用來申請育兒津貼),所以根本也不會注意到😥

我們也配合彰化查緝隊,特地去了一趟彰化做說明。當時初步的了解就是有人用老婆的身分及郵局帳號,在蝦皮上開賣場,賣了一些不合法的農藥!但他們真正收款的帳號,當然不是老婆的帳戶。老婆的郵局帳號只是被用來註冊用的。而犯罪者怎麼取得老婆的個資,就無從得知。

過了一個多月之後,老婆又陸續接到地檢署的通知,一樣要到案說明。又過了一個多月後,地檢署寄發不起訴通知書。一直到七月初左右,彰化海巡署也發佈相關新聞稿,表示他們針對這起事件,已經找到12個嫌疑犯,偵查到一個段落。我們也確認過,才決定發布這支影片。

這是真實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老婆真的很無辜,明明是受害者,卻以被告者出庭🥲 整起事件花了快半年才結束,聽說還有其他不少人一樣被盜用,其中包含年長者,這些年長者還要處理這些事真的更辛苦!拍攝這支影片提醒大家多注意,請認真看這支影片,也請幫我分享,希望大家都不會遇到這樣的事💪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以快篩試劑分析茶葉農藥殘留之研究

為了解決農藥管理法的問題,作者吳承樺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生化法做為檢測方法,生化法利用含乙醯膽鹼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的快篩試劑套組對茶葉中常用且毒性較高的有機磷農藥 (organophosphates pesticides, OPs)、氨基甲酸鹽農藥(carbamate pesticides)進行快速且有效的農藥殘留之檢測。 研究使用市售成品茶葉、茶菁進行生化法檢測,並將農藥殘留判定有疑慮的樣品經由精密儀器LC/MS/MS、GC/MS/MS進行複檢。以快篩試劑檢測市售成品茶葉樣品 (n=20)及茶菁樣品 (n=50)中均未檢測出有機磷、氨基甲酸鹽農藥殘留,並以LC/MS/MS、GC/MS

/MS證實均未檢出該兩類農藥。但在確效實驗中,有機磷、氨基甲酸鹽農藥均可被快篩試劑檢出,推論因該兩類農藥毒性較大,現農民改噴灑毒性較低之農藥,導致檢出率下降。

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

為了解決農藥管理法的問題,作者蒲聲鳴 這樣論述:

  [有機超市教父,20年大型通路主管實戰經驗]   [遍訪歐美連鎖門市,獨創全台第一間有機複合超市]   [一次看懂食物標章,立即提升食物識別能力!]      「覺知」、「認知」、「行知」,「知食」開啟「真食力」!   有機10問 × 食物迷思10大迷思-做個正確擇食的消費者!      「知食」而後能「擇食」,用「選擇食物的力量」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以「價值」取代「價格」的判斷,讓「食物」在這個世代成為「不只是食物」的意義,而是一種有機的生活態度。      台灣有真正的有機嗎?有機這麼貴,為什麼要吃?真的比較營養嗎?      唯有真正深入了解吃下肚的食物和環境的關聯,了解

食物的生產方式將影響空氣、土壤、水源、生物存續及人類健康的因素,「知食」而後能「擇食」;本書將帶大家認識何謂有機,何謂養土、養水的友善農法。讓大家知道:有機農業追求的不只是無毒的食物,更是無毒而永續的環境;更讓大眾了解:手中的消費選擇權,擁有扭轉世界的力量!      每天,我們可能都用健康代價換取的廉價交易      長期農藥、化肥的汙染,破壞了我們土地,間接汙染了我們賴以維生的食物,嚴重傷害了我們的健康。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停止繼續破壞、重新培養地力;但台灣狹隘的有機法,加上大家對有機認識的謬誤,造成推動台灣有機滯礙重重。無法接受的人們開始有異議-台灣有真正的有機嗎?有機這麼貴,為什麼要吃?

真的有比較營養嗎?      在提出異議的同時,大家可了解廉價交易背後的成本為何?事實上,一味追求低價的背後,大量的汙染一步步侵蝕我們的環境,環境終會反噬,這些污染總有一天回到人體,威脅到人們的健康。    本書特色      ★從產地到餐桌,你吃得食物真的安全嗎?真食力,都在細節中!   ★有機等於無毒嗎?讓台灣有機通路教父為你破除迷津   ★不是買貴就安全,不是便宜沒好貨,怎麼挑選是關鍵!   ★邊吃補邊排毒,你的健康是不是每天都在扣分?   ★揭露通路挑選食物的潛規則,帶領你用每1元買菜金吃得健康,改變世界!  名人推薦   前農委會主委  陳武雄   前台南縣縣長 蘇煥智   清華

大學科技管理學院副院長/EMBA執行長 丘宏昌教授   陽明大學副校長 許萬枝   宜蘭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教授兼環境教育中心主任 黃璋如   笠基電子總經理  張振坪 作者簡介 台灣有機超市教父 蒲聲鳴 Local Agriculture Friendly Environment   唯一推動「在地農業,友善環境」理念的社企超市   「台灣能有效推動有機農業嗎?對農民和土地能有所助益嗎?」一句話開啟樂菲有機超市的發想與實踐,也開拓了台灣邁向國際有機市場的視野!   「用消費改變世界」是蒲聲鳴投入有機超市的使命,以消費需求端的改變,扭轉生產供給端的農法,進而追求環境的永續美好。   學

歷      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EMBA   經歷   2001 國際量販通路最年輕的分公司總經理,成功將該分公司轉虧為盈。      2010 法商集團最年輕的總公司副總級總監,同時擔任招商及工程主管。      2011 台灣招商團隊績效,由多年負成長躍居集團全球成長率之冠。     2012 成立台灣樂菲股份有限公司,開創全品類複合式超市新型態事業。      2013 台北仁愛旗艦門市營運。   2014 台北天母旗艦門市營運。      2015 成立樂菲有機購物網,首創跨品牌三溫層一次購足。   2016 第一家加盟超市樂菲中和門市營運,有機超市加

盟體系正式啟動。   重要實績   01.1998新竹地區通路購併後整合管理,任職經理1年,來客數及業績成長75%,禮券銷售由原本10萬/月成長至1億/年。   02.2000集團內之首家台北分店,開發商圈15萬會員數,該店業績躍上當年台灣量販店之首。   03.2001量販通路集團中晉升最快的分店總經理,升任分店總經理時31歲,至今仍是紀錄保持人。   04.2001接任彰化地區分店三個月後轉虧為盈(之前連續虧損三年),並取得兩位數成長率之成果。   05.2002接任新竹地區分店,超過250萬來客結帳次數/年,生產力居集團之冠,全台117家零售量販店營業額冠軍。   06.2008/20

09全球金融風暴保持正成長,2009年創下單日4600萬業績/2萬來客結帳數之紀錄。   07.2008兼任網路購物得來速專案,6個月內成立3家店。   08.2010接任總公司招商處暨工程處總監,參與公司經營決策團隊,為最年輕之副總級主管。   09.2011扭轉招商處連續3年之負成長趨勢為正成長,成長率為集團全球招商之冠。   10.2011改裝3家店,投報率超過20%/年。   11.2012/06成立台灣樂菲股份有限公司。   12.2013/06及2013/12成立樂菲仁愛店及天母店。   13.2016 /09第一家加盟店-樂菲中和店開始營運。 推薦序 (依照姓

名筆劃順序) ∣一個觀念的淨化,能扭轉生態惡化的命運 / 陳武雄   ∣破解有機迷思的知食實踐者 / 丘宏昌    ∣知食,讓你不再為「食」所苦  / 許萬枝 ∣「覺知」消費行為背後的意義 / 詹文雄 ∣真食力,瞭解食物背後的故事/ 黃璋如  ∣找回食物美好的記憶 / 張振坪   | 有機,台灣農業發展的新契機 / 蘇煥智  自序   | 有機生活的推廣,為下一代的食安佈局  前言   | 用健康代價換取的廉價交易   Chapter 1 覺知Awareness,有機的生活態度 1-1 10個問題,讓你搞懂「有機」的重要性  Q1:有機=無毒?    Q2:什麼是有機?    Q3:有機值得信

任嗎?    Q4:為什麼我們需要推動有機?   Q5:有機食物比較營養?    Q6:有機食物外表比較難看?比較不好吃?   Q7:只吃全食物不吃食品?    Q8:全有機或全放棄?   Q9:有機很貴?    Q10:有機跟友善環境有什麼關係?   1-2 物美,價不可廉!   1-2-1廉價背後的隱形成本    1-2-2食物也有「身分證」   1-2-3不只是因為「小」農,更因為使用「友善環境農法」而支持    1-2-4從CP值到VP值  80 1-3我們要給孩子吃什麼?-「食育」與「食癒」,教育要從孩子做起    1-3-1食育就是「知食」    1-3-2「剩食」也要教育   

1-3-3「食癒」,要透過吃對的食物開始!      Chapter 2 認知Cognition,一次搞懂標章與迷思   2-1 驗證、標章大解密   2-1-1台灣有機驗證標章   2-1-2國際主要有機產品標章    2-1-3台灣農產品標章   2-1-3-1 TAP產銷履歷    2-1-3-2 CAS台灣優良農產品    2-1-3-3吉園圃    Q&A-有機標章、CAS、產銷履歷、吉園圃有何不同? 有機、產銷履歷、CAS、吉園圃有何不同?    2-1-4認識台灣其他常見標章    2-2 看不見的食物真相   2-2-1公平貿易 (Fair Trade)    2-2-2動物

福利    2-2-3永續漁業   2-2-4自然農法    Q&A-什麼是「友善環境」?   2-3 食物迷思~別讓錯誤認知妨礙了健康   Q1:包裝上有貼紙的商品就一定有認證、一定安全無虞?    Q2:被蟲咬過的菜才叫做有機、安全?   Q3:吃溫體豬肉最新鮮?   Q4:調味過的冷藏肉,方便又好吃?    Q5:活跳跳的魚、蝦尚青?    Q6:「100%純橄欖油」是最好的橄欖油?    Q7:100%純釀造就是天然好醬油?   Q8:濃醇香才是好鮮奶?    Q 9:褐色雞蛋比較營養?    Q 10:給小孩子吃魩仔魚來補鈣最好?      Chapter 3行知Actione,從生

產源頭挑好食   3-1 自利利他的消費選擇    3-2台灣好農之有機蔬菜    3-3台灣好農之神農水果    3-4台灣安心品牌肉品急凍水產    3-5 獨創溫室養殖的亞太密碼蝦    3-6 牧場直送-樂菲全台鮮奶地圖    3-7雞快樂,蛋健康     3-8台灣出好米    3-9傳統釀造工藝醬油    3-10「油」夠重要-台灣苦茶油、原裝原瓶進口特色養生油    3-11不能洗淨的茶、咖啡、果醬更要有機    3-12 一定要吃的堅果果乾    3-13現代人必喝的養生飲品    3-14百分百的穀粉精力湯    3-15台灣蜂蜜    3-16葡萄酒文藝復興運動    3-

17有機天然環保洗沐的重要 Chapter 4  Laf’e,用消費改變世界 4-1 勇於選擇做正確的事    4-2 綠海經濟創造三贏「共好」   4-3 周遊列國觀察有機消費趨勢   4-4 樂菲,台灣第一間有機複合式超市誕生    4-5推動永續環境的社企超市    4-6 有機大趨勢    4-7始於食安,止於永續 推薦序 有機,台灣農業發展的新契機      知食,才不會讓健康在每一口食物中流失      樂菲蒲總的這本書《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讓我讀來很有感觸,全民想要「食在安心」,前面所要學習的作業很多,唯有從根本教育才能夠徹底地改善現今面臨的食安問題,而不是黑心事件引

爆後,僅止揭露廠商的弊端與疏失,就算解決問題,那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其實潛在的危機才是值得你我深思之處。      「食育」是非常重要的公民教育,能具備「食育」,才能增進更多健康的知識。健康的食材逐漸在形成社會的共識,如果知道分子醫學的概念,就會知道-食物如果跟有毒的東西混在一起,長期累計的傷害是看不見的隱憂,你的健康可能在每一口食物中流失,所以大家會找識別性高的,例如:有機認證、有公信力、具備生產履歷的農產品,如此才有安心消費的依據。      想要「食在健康」,就要注重農產品的管理      當我們在推行有機農業時,講求的是社會責任,讓大家「食在健康」的責任。所以農產品從生產端介入管理是值

得重視的課題,有時候農民產業的規模不夠大、出貨的流程不夠嚴謹,這些都是潛在操作流程中會衍生的問題,所以地方政府和農業局長就需肩負起把關的要職與使命,站在天秤的兩端做好平衡、協調與三贏的立足點,滿足民眾食用安全的信心,也讓農民辛勤的付出獲得合理的代價,並在雙方獲得協助與平衡後,增進地方政府的農業產能。      因此政府的責任相對重要,可以協助規劃產業,如同當年在台南縣長任上創設台灣第一個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的示範概念,後來農委會將其整個概念施行至各縣市,讓各縣市能有初步的參考。很多年輕人想要做有機農業,但受設施影響遇到很大的限制,從土地的限制、資金的限制,現在還有設施如溫室的建築,致使種田也要有資

本,設施農業走向計畫生產,配合季節的需求變成重要的一環。      有機農業的限制      政府對有機農業的農藥管理法的定義應重新釐清,對於有機農業的管理協助也應該再加強,光是有機農業的資材就有很大問題,例如:有些無毒性的農業資材都被當做農藥來管理,讓有機農業能使用的資材變得很有限,相對的就是變相增加了成本。      現行農藥管理法管理的範圍界定不清,容易將「無毒丶低毒的天然植物保護資材」當作是「偽農藥」,導致這些進口丶製造丶銷售「無毒丶低毒天然植物保護資材」(但在國外都是合法的)的業者,也因為界定不明而誤觸法律,導致高成本的負擔與艱難,讓許多業者望之怯步。      這是法律的問題,農藥

管理法規定只要對「植物的生理」有影響,就會被當作農藥,規範的範圍太大,導致無毒性的農業資材也都受到限制;有機只有目前正向表列的那些可以使用,所以當新的農法發展出來,卻不符合法令的規定,像一些無毒的資材可以增加生產力,但受到限制無法使用,很多微生物制菌,非常好、是無毒的,但法令沒有列入所以要要申請農藥的方式申請,然而申請成農藥使用後就無法申請有機驗證,這讓有機農業在台灣的推動受到很大的限制,造成有機農法很大的傷害。      農業是目前全球熱門的産業,各國都將農業視為新的機會,而這也是台灣邁向國際舞台的重要機會,改革過時的傳統農藥管理體制,是台灣新農業發展的契機!      鄰田汙染與農業人口老

化      另外,鄰田汙染也降低有機農業的效益,老化的農業人口讓台灣的農業呈現「老化」的狀態,有很多七十幾歲的農民還在田裡做事,或者因為年紀大,後代子孫離鄉不肯承接農事,致使土地休耕的一堆,跟20年前相比,台灣雜糧類跟特殊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從過去100%降到現在剩3~5%。所以政府應該徹底推出因應對策,讓想退休的老農民可以休息,讓年輕人可以方便取得土地,讓土地可以集中化比較有效率,管理的效率高,有機在種植時,也能降低鄰田汙染的問題。      台灣的耕地很多,休耕地更多,如果可以集中規劃,讓農夫將耕種權釋出但仍保有地契,土地由政府集中管理,讓想耕種的年輕人有土地耕種,台灣的農業其實是非常有機

會的!農業的科技和應用在台灣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讓長輩安心退休、財產不會遺失、生活也有保障,讓有創意的人才進來,經過專業的系統訓練,讓年輕人看到新農業的前景。雖然付出的前期辛苦,但豐收的利潤會較一般上班族領固定薪水優渥,期望能藉此鼓勵年輕人願意投資時間與成本實現理想。      台灣水果躍上國際市場      過去曾規畫並協助將水果外銷到日本、大陸去,成功地將在地水果推上國際市場,真正推廣並了解台灣的農產品的品質,及台灣農業種植的技術優勢,讓台灣的農產品能在國際發聲,做另類的美食外交。      在台灣願意開拓有機通路,如果不是財團,是真的很不容易的,可以說是理想主義者,像「樂菲有機超市」這樣的

通路,就是在幫助農民,透過末端消費具體去支持農民,讓農民有信心及資源生產更多好物。像韓國可以做柚子茶,我們柚子這麼多,卻沒有生產台灣的柚子茶?如果可以結合政府與產經學界,說不定也能讓農產品發揮更多創意產值!      當然說得這麼多,其實是希望能透過大眾對有機的認知及支持,讓有機在台灣能夠透過民間與政府的努力讓有機好物平價化,這才是值得探討地重點,也是台灣未來與國際交易的趨勢,當然,最簡單的實踐就是從閱讀本書開始,讓我們從「知食」開啟對選擇食物的覺知,從而挑選健康而友善環境的食物,真正做到「友善食物、友善大地」,大家才能免除食安的疑慮,擁有健康的人生。      前台南縣縣長蘇煥智  

推薦序 真食力,瞭解食物背後的故事   消費者的行動,台灣農業改革的契機      頒個獎給他。      兩年多前,宜蘭大學有機中心接受農糧署補助,推動「有機之心‧美食餐廳」計畫。為了邀請樂菲有機超市的餐飲部門加入本計畫,我很榮幸認識了台灣樂菲的幾位夥伴。看見他們不只專注且專業地經營有機事業,還熱誠而用心地出版有機刊物。甚至「流浪」到世界的角落,為的是體驗有機生活與經歷不一樣的生命,實在令我佩服。如今,樂菲的總經理蒲先生竟然寫起書來了,更令人刮目相看。      我很樂意推薦這本書,因為當消費者願意認識有機農業在食品安全及環境保護的貢獻,並認識食品背後的故事時,他們就會願意用消費來支持有

機農業的發展。而消費者的行動,就是改變台灣農業生產方式的最大推手。      未來負擔不起的「生態成本」      最近,衛生福利部因為去年國內有209人服用農藥巴拉刈自殺身亡而想禁用這種含有劇毒的除草劑,但反對最力者竟然是農政高層官員及農業專家。他們認為巴拉刈是有效又便宜的除草劑;如果沒有除草劑,農民便需要不斷的割草,增加許多人工成本。但我們真的需要大量、便宜、有食安風險,甚至導致環境被破壞的農產品嗎?農友、消費者或整個社會能因巴拉刈而獲得更大的福利嗎?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提出有機農業的四原則:健康、生態、公平、謹慎(或關懷care),我最愛在演講中說明什麼是「公平

」。      真的不是有機農產品比較貴,而是慣行(一般)農產品太便宜了。慣行農產品的價格之所以便宜,是因為沒有反應它實際的總成本,只反應了部份成本。其他沒有反應出來的成本,例如環境與食品污染所造成的成本,生產者不負擔,消費者暫時也不必支付,但最終還是要由環境與社會大眾來承擔,這就是所謂的「外部成本」。      用巴拉刈可以大幅減少生產成本,其他農藥及化學肥料也一樣,使得慣行農產品得以比較便宜,而環境問題所帶來看不見的社會成本被忽略了,但卻不是不必支付的。      消費者可以改變這一切,消費者可以用「公平」而真實的價格,支持農友以不造成社會或環境負擔的方式,用看起來成本較高,卻是反映真實成

本的方式來生產對環境友善、無安全風險的食物。      改變世界,先從改變消費習慣做起      我曾經在農業資材店看到宜蘭縣政府所頒發的「防治自殺有功人員」獎狀,以表揚店主要求購買農藥者登記姓名達到阻止自殺的效果。我們也要頒給本書的作者蒲先生這樣的一張獎狀,因為這本書,因為樂菲有機超市,以及那已經加入「有機之心.美食餐廳」的餐飲部,可以幫助消費者改變,不必每天一點一滴的「服用」巴拉刈或其他有害健康的農藥或化學肥料殘留,不再「慢性自殺」。      消費者的改變,也可以讓台灣從全世界平均每單位土地使用農藥及化肥最高國家的排行榜中除名,不再讓我們的環境「慢性自殺」。      是的,消費者可以改

變世界。但改變世界,卻需要消費者先改變消費習慣。若一杯40元甚至可能含有色素與香料的飲料是經常的消費,一包40元的有機蔬菜怎麼會買不下去,是它太貴,還是只因為還有更便宜的蔬菜呢?一次數百上千元的大餐,為什麼不能享用有機餐飲,只因為自己或廚師或餐廳懶得要求或懶得改變嗎?      期待這本書能激勵消費者改變,並進而改變這個世界!    宜蘭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教授暨環境教育中心主任 黃璋如    自序        有機生活的推廣,為下一代的食安佈局      在一連串的食品安全事件爆發之後,似乎所有台灣人都突然警覺到-安心吃竟然成了一種奢求!大家開始四處尋覓可靠、安心的食物,顛覆以往只注重

以價格取向的銅板美食需求,「吃的安全」瞬間成了全民共識。但是,好食材在哪裡?怎樣才能找到好的食材?安全的定義,又該遵循什麼標準,並以誰的標準為安全的準則呢?這成了現今所有台灣人的疑問?      好食材的定義,不應只是著重外觀與文宣包裝,也應該要往上追溯源頭及生產農法。但是現今紊亂的資訊,而對於有機「一知半解」的概念,常誤導消費者做出錯誤的選擇,而沒有真正發揮選擇食物所應影響的正面效應。      從事零售業近20年來,泰半時間投入在商品價格與促銷的決策,「將商品以愈來愈低的價格賣給愈來愈多的顧客」曾經是我在工作上最重要的價值觀,直到因緣際會開始探詢什麼是「有機」?      「知食」才能「擇

食」      有段期間我經常出差歐洲,開始接觸有機市場與消費趨勢,這才發現-「有機」原來是一種生活態度,是由消費者對食物的正確認知而逐漸形成,唯有「知食」而後才能「擇食」。      從喚醒人們對食物生產方式要有所覺察的重要性、到認識現有食物來源認證分類的知識、最終能實踐消費選擇力量來改變世界。而這也是我希望在這本書表述的重點,盲目的消費或者因為一知半解的引導,無法真正改變生產的結構,而這最終回饋到我們最切身的影響,就是飲食與健康的對應關係,以及看不見的土地環境。      這也是許多先進國家將「食育」納入在德、智、體、群、美五育之外的第六育,藉由教育下一代了解食物的由來與影響,能夠認知到一

昧追求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下,所需支付未來環境破壞的嚴重代價。讓下一代能夠藉由衡量食物的合理價格(平衡每個生產所需支付的成本),進而追求食物真正的價值與意義,體認現在所花費的每一分錢,都是對於下一代食安及環境的投資,而不單只是眼前一餐的價格高低判斷而已。      食物原本是和空氣、水一樣重要,都是人類生存所需仰賴的要素,尤其是在歷史上許多資源貧乏的年代中,食物的價值何其珍貴,那時的人們只求溫飽;而工業時代的變革,以大量生產的模式解決了大多數地區食物匱乏的問題,人們將食物的慾望提升至追求價格便宜也要兼顧美味,但事實上「便宜又美味」其實本身存在著成本結構的衝突,所以現今食安事件接連引爆後,才令消費

大眾認真思索「究竟我們還能吃什麼?」      一句話,成就台灣有機市場的契機      「台灣能推動有機農業嗎?對農民和土地有助益嗎?」一句話開啟了「樂菲有機超市」的發想與實踐!      這句話是「樂菲」啟動前3年由我的大學同窗死黨詹文雄先生向我提出的問題,也因為這樣的反思,透過不斷的研究與觀察,比較國際有機發展的遠景,藉以探詢台灣有機農業發展的可能。於是經過3年的評估與準備,我們「很勇敢地」把「樂菲」具體實現出來,在沒有財團背景支援下,文雄承擔起絕大多數資金的籌措。可以說,沒有他,就不會有今天的「樂菲」!      樂菲有機超市,英文名稱La'feMarket,把LocalAgricul

tureFriendlyEnvironment「在地農業,友善環境」的經營理念像刺青一樣繡在招牌上。從有機食物的優點延伸至有機農法的意義,把友善環境擴大到對生產者的友善,以在地農業優先加上國際有機食材互補,推廣有機洗劑對人體及環境保護的觀念…我們從每個人的日常所需著手,從細節落實有機生活的推動,讓身邊的人有感,透過「真食物」的體驗,讓自己與家人能遠離食安的危機。      正向消費,正面回饋      「有機就是無毒」,是大家最常聽見的錯誤認知。過去也曾「促銷」過有機商品,只知道是講求無農藥栽種的「無毒」食品,當時腦中一閃而過的念頭:「那其他食品難道都有毒?為什麼可以販售有毒的食品?為什麼包括

我在內的大多數消費者願意購買(食用)有毒食物?『嗯,這又是種宣傳噱頭吧!』」(根據我多年專業所下的直覺判斷,竟與當時主流民意相符?)。在好奇心驅使下,開始搜尋「有機」的由來。      「有機」最重要的是耕作過程,此耕作過程兼顧生態保護及環境的永續發展,而當這些都考量周全,安全的農產品只是必然的結果。如果徹底施行卻仍被汙染,應該要優先去找尋原因,從土壤、水質、空氣、鄰田……等環境因素分析,以尋求源頭及整體環境系統的改善,而非只是一句:「有機不值得信任」而抹煞有機對環境的貢獻。      「有機農法」開宗明義就是要使用對環境土地破壞較小的耕作方法,拒絕傷害生態及土地的農藥化肥,既能生產出安全的食

物,也保全了生態的自然循環。雖然在效率及成本上投入較多,造成偏離市場主流對廉價的追求,也使得早期有機推廣只能以「無毒」為號召,這就是台灣市場習慣只以「無毒」來描述有機的由來!      那該如何改變呢?從你、我的消費做起!      當我們購買大量生產的超廉價食物時,你心中是否同時升起「生產來源是否有黑心疑慮」的矛盾感?在此同時,你可以選擇購買對環境更友善的商品,在採買的同時,聯想到的是生產者對食物的用心、對生態的維護,也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有更正面的自我回饋。      我們從便不便宜到好不好吃,甚至到銅板美食,最後發現安不安全、健不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而最高境界是能夠吃的安全、健康、美味、「正義

」,所以我們要從消費的選擇開始,去改變生產的製程,進而改變世界。當你知道「消費背後」的意義與影響,就會自發性地對環境盡一份心力,這便是「正向消費」的心理感受。      這也是我撰寫此書以「覺知」、「認知」、「行知」三大主軸將食物做有系統地導入方式。讓農作物、人與土地環境間三者間取得平衡,也是我一直想要傳達的理念-「用消費改變世界」。讓選擇食物的力量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讓價值取代價格的判斷,讓「食物」在這個世代成為「不只是食物」的意義。      在地農業,友善環境      前陣子「藍海策略」紅極一時,代表著在一片紅海中的差異化競爭策略,我認為,如今的「綠色消費」代表友善環境的概念,可以稱之

為「綠海經濟」,藉由綠色消費,讓環境生態得到永續、生產者得到尊重、消費者得到健康,達到三贏的局面。      綠色消費的綠海經濟,在樂菲超市裡被徹底貫徹執行,我們為了尋找農、漁、牧各類的生鮮食材,深入台灣各個角落,尋找符合「友善環境」理念的天然有機健康樂活商品;超市中販售的生鮮食材,有近九成是來自生產者或是在產地直接購買的,其中光是鮮乳就有十一家台灣各地特色品牌牧場直送而來,就是希望提供更多「在地友善農法」的食材,讓民眾不只吃得安心,更對地球盡一份心力。      懷抱著對土地的熱愛,我們透過投入支持與擴大對環境友善的生產端與供應端,期許能提供更多友善農法及良善品牌的產品,也期待大眾和我們一起

努力,透過消費的力量來改變生產的源頭,提升友善種植的質與量,用消費來改變世界;唯有改變,才能為後代留下永續的「淨土」。      願您小小的消費改變,帶給後世子孫美好的未來遠景。  

利用微氣泡技術去除大白菜之表面細菌與農藥及工業應用

為了解決農藥管理法的問題,作者蕭芳芳 這樣論述:

目錄中文摘要 1ABSTRACT 4致謝 7目錄 8圖目錄 12表目錄 13壹、前言 14貳、文獻回顧 162.1 新鮮截切蔬果 (FRESH-CUT PRODUCE) 162.1.1 新鮮截切蔬果之定義 162.1.2 新鮮截切蔬果市場 162.2 大白菜簡介 172.3 新鮮截切蔬果之微生物風險 182.3.1 簡介 182.3.2 常見生鮮蔬果汙染之病原菌危害 19(1) 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19(2) 單核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20(3) 沙門氏菌

(Salmonella spp.) 212.4 新鮮截切蔬果之化學性汙染風險 222.4.1 農藥簡介 222.4.2 剋安勃 (Chlorantraniliprole) 232.4.3. 達滅芬(Dimethomorph) 262. 5、新鮮截切蔬果加工之非加熱殺菌處理 282.5.1 化學性: 282.5.1.1 次氯酸鈉 (Sodium hypochlorite, NaClO) 282.5.1.2 二氧化氯 (Chlorine dioxide, ClO2) 282.5.1.3 臭氧水 (Aqueous Ozone) 292.5.2 物理性: 302.5.2.1 水洗

302.5.2.2 紫外線 302.5.2.3 超音波 312.5.2.4 微氣泡 322.6 不同處理方式組合式殺菌 33參、材料與方法 343.1 實驗架構 343.1.1 小規模研究室測試 343.1.2 大規模食品工廠試驗 343.2實驗材料 363.2.1 蔬菜來源 363.2.2 測試菌株及其來源 363.2.3 培養基 363.2.4 化學藥品 363.2.5 儀器設備 373.3小規模實驗室測試 383.3.1 樣品處理 383.3.2 製備細菌原液 383.3.3 浸泡農藥 383.3.5 臭氧微氣泡系統 393.3.6 洗滌水製備

403.3.7 洗滌後處理 423.3.8 細菌數量分析 423.3.9 添加農藥之白菜處理 423.3.10 農藥定量 423.3.11 色差測試 443.3.12 物性試驗 443.4大規模食品工廠試驗 443.4.1 作業流程與採樣點 443.4.2 白菜樣品總生菌數分析 463.5 統計分析 46肆、結果與討論 474.1 殺菌效力 474.1.1 不同處理對於鼠傷寒沙門氏菌之殺菌效力 474.1.2不同處理對於大腸桿菌之殺菌效力 474.1.3 不同處理方式對於大規模食品工廠大白菜上殺菌效力 484.2 農藥含量及去除率測定 494.2.1 不同處理

對於大白菜上農藥殘留之影響 494.3 不同處理方式對於大白菜之顏色之影響 504.4 不同處理方式對於大白菜物性之影響 514.5 綜合討論 51伍、結論 62陸、參考文獻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