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活動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迎新活動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珊‧M‧帕克寫的 新植物油效用指南:芳療複方、手工皂、補充營養必備的99種天然油脂! 和方隆彰的 共讀美好的對話:開啟修心之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開學了! 「新生訓練」英文怎麼說?也說明:新生練習的英文是orientation;而台灣大學院校最愛辦的的迎新宿營流動,則是orientation camp(常簡稱為o camp)。國外大學也會有這類活動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樹林 和香海文化所出版 。

南華大學 自然生物科技學系自然療癒碩士班 陳秋媛所指導 蘇鈺斯的 Covid-19 疫情期間遠距頌缽靜心對情緒及睡眠之影響 (2021),提出迎新活動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Covid-19疫情期間、遠距頌缽靜心、憂鬱、睡眠品質、生活品質、輔助療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戰略暨國家安全碩士在職專班 蔡育岱所指導 陳亭方的 我國新住民政策之現況及社會與國家安全之影響:以雲林縣為例(2007–2022) (2021),提出因為有 全球化、新住民、新二代、多元文化、照顧輔導政策、生活適應的重點而找出了 迎新活動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字彙] "迎新宿營"的英文是- 精華區Eng-Class - 批踢踢實業坊則補充:如題發現好多字都不會用喔嗚嗚--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35.123. 推aufschwung:迎新宿營=> orientation camp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迎新活動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植物油效用指南:芳療複方、手工皂、補充營養必備的99種天然油脂!

為了解決迎新活動英文的問題,作者蘇珊‧M‧帕克 這樣論述:

體驗全球最紅的「液態黃金」魅力,讓肌膚與身體變年輕! 芳香療法、製作手工皂、美容保養、補充營養必備! 詳細剖析99種植物油的化學成分與功效──包含35種熱門植物油與55種最新植物油。     1.【植物油用於芳香療法】   一開始入門芳香療法,新手會苦惱要買什麼植物油來稀釋精油?常常是甜杏仁油或荷荷芭油兩瓶打天下。其實,植物油內含的脂肪酸、碳鏈、多酚能讓肌膚維持健康與活力,不只是一種稀釋精油的介質,本身就能保護皮膚和身體。對新手來說,了解植物油的功效,不但能減少精油的劑量,還會增加配方的療癒效果!      透過本書,你將學會挑選適合的油脂來製作DIY芳療產品,以及製

作的方法──護膚膏、身體乳、身體磨砂膏、油膏、香草浸泡油、身體按摩油、臉部卸妝油、臉部保養油。     ◎推薦適合浸泡香草的植物油   Omega-9含量60%以上的植物油,如:布荔奇果油、山茶花油、榛果油、馬魯拉果油、辣木油、木瓜籽油、胡蘿蔔籽油、巴西莓果油、澳洲胡桃油、水蜜桃核仁油。     2.【植物油用於手工皂】   製作手工皂最關鍵的原料就是植物油了,只要可以找出皂化價,都可以製成手工皂,你可以在書中找到90種油脂和蠟的皂化價。而且透過了解五花八門的脂肪酸──飽和與不飽和、長鏈和短鏈、垂直與彎曲、多元不飽和與高度不飽和,分辨各種植物油的差異。     你

將學會判斷自己的皮膚適合哪一種油脂、浸泡油或蠟?以及了解用不同油脂製成手工皂的清潔力、起泡度、保濕度與硬度差異。你只要對天然油脂的化學結構和成分有基本概念,就能提升打皂的成功率!     ◎推薦最受歡迎、新穎的製皂植物油   杏桃核仁油、酪梨油、琉璃苣油、芥花油、蓖麻油、可可脂、卡蘭賈油、芒果脂、堪地里拉蠟……。     3.【植物油用於保養、卸妝】   天然植物油的營養素就是最棒的護膚成分!油脂會保暖身體,把水分鎖在皮膚和體內。如果懂得搭配各種油脂來防護、保暖和滋養皮膚,就可以發揮油脂的神奇力量。     健康的皮膚有賴角質層的完整和平衡。任何皮膚問題,包含痘痘肌

在內,都是脂質和脂肪酸的比例失衡所致。皮膚長痘痘,一方面是因為亞麻油酸不足,另一方面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分泌過剩。     作者教你如何使用植物油防曬、淡化斑點、消痘、除濕疹、抗老、消疤痕、重建膠原蛋白……。並針對油性、乾性、混合性肌膚、痘痘肌或問題肌膚對症下藥,提供適合的植物油建議:     ‧哪些植物油不會致粉刺、不會阻塞毛孔,還可保護痘痘肌?   ‧哪些植物油可以防曬,卻不妨害肌膚底層合成維生素D?   ‧哪些植物油可以修復受損、敏感和脆弱的肌膚?   ‧哪些植物油適合用來卸妝?     ◎推薦有護膚奇蹟之稱的美容油   海甘藍籽油、巴巴蘇油、櫻桃核仁

油、山茶花油、卡蘭賈油、猴麵包樹油、布荔奇果油、馬魯拉果油、夏威夷石栗油、燕麥油     4.【用植物油補充營養】   早上口服植物油5ml來補充一些必需營養素,或用來調理胃腸是非常好的保健方法。攝取植物油才能獲取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像是α-次亞麻油酸(ALA,屬Omega-3家族)和亞麻油酸(LA,屬Omega-6家族)。Omega-6和 Omega-3以3:1和1:1的比例對健康最好。     必需脂肪酸會刺激身體分泌類固醇和荷爾蒙,調節神經傳遞,同時也是心臟肌肉的主要能量來源。一旦必需脂肪酸攝取不足和失衡,都可能演變成退化疾病,例如心臟病、癌症、中風、自體免疫

疾病和皮膚病。     必需脂肪酸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會影響生長、心理狀態和活力。     必需脂肪酸也把陽光的能量帶到全身,吸收氧氣為細胞提供燃料,讓細胞正常運作。必需脂肪酸帶到體內的氧氣,會跟體內的毒素和不良物質結合,進而排出體外。     ◎推薦10大營養食用油   苦楝油、亞麻薺油、榛果油、印加果油、沙棘油、葡萄籽油、巴西油桃木果油、紅花油、辣木油、乳薊籽油     5.【本書貼心設計】   附錄表格:依照特徵、產地、科屬、皂化價、脂肪酸、飽和度、Omega分類99種植物油     方便查找:這本書收錄的植物油,按照英文俗名的字母順序排列,

還額外附上拉丁學名、國際化妝品成分標準命名(INCI),以及INCI肥皂皂化物名稱,方便讀者查詢。   本書特色     1.介紹99種植物油的化學成分、色澤、質地、滋味、功效和用途,其中55種植物油是台灣書籍未曾介紹過的種類,又常用於皮膚保養品。     2.解說脂質的化學結構和化學成分,以分辨植物油的差異。探討固態油和液態油的差異,為什麼有些油會乾掉,有些油不會?為什麼油會斥水親脂,以及有不同的色澤、質地和觸感?     3.破除美國心臟協會對飽和脂肪酸的錯誤假設,以及一般人對於低脂就健康的誤解,讓你知道植物油正確的使用方法,以及你適合服用或塗抹哪些植物油?

    4.介紹如何實行油洗法,油洗法會溶解並帶走皮膚老舊的硬化油脂,為皮膚補充全新的油脂。      5教你植物油的廣大用途和DIY作法,包括製作手工皂、按摩油、藥草膏、油膏、護唇膏、潤膚霜、乳液、香水。   專業推薦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女巫阿娥 芳香療法與香藥草生活保健作家   靳千沛 芳香學苑SPAATM創辦人&首位法、英、美系國際芳療認證校長

迎新活動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個影片是facebook直播錄影留檔】

Morning Reading #早安閱讀時間 Day 4
今日讀本:My Bear
今日歌曲:How’s the Weather?
內容適合:幼稚園~國小的初學者。

閱讀教材使用Newmark Learning的常見字讀本Early Rising Reader。
訂購連結 ▶️ https://linktr.ee/tsaiyu
介紹文章 ▶️ https://sandytsaiyu.com/2021/07/07/early-rising-readers/

【立體3D動物字母拼圖】
❤️團購連結 https://bit.ly/funtsandy (2021/8/8-8/15)
這個 #超多人敲碗!大家應該在影片中有看到我示範:例如小熊的英文是BEAR,拼圖就是用B/E/R/R這四個字母去拼成一個立體3D小熊的形狀,非常有巧思!很適合老師當教具,或家長在帶孩子使用,也可以像我示範的一樣,搭配讀本延伸出趣味活動,讓孩子覺得學習英文很好玩!

這個特別的早安閱讀計畫,從7/5-7/9每天早上共半個小時的時間,我會在Facebook粉絲專頁公開直播,陪小朋友唱唱歌、唸一本簡單的讀本,讓孩子可以跟著開口唸英文。
https://www.facebook.com/sandytsaiyu/

【歡迎新朋友】
如果你是第一次認識我的朋友,歡迎你!我是Sandy采聿老師,製作好聽的親子兒童英文podcast「聽故事學英文」,是完全免費的節目,可以透過任何你喜歡的平台來收聽喔!免費收聽Podcast ▶️ https://linktr.ee/tsaiyu

【Follow Me】
個人網站 ▶️ https://sandytsaiyu.com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sandy.bongo/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andytsaiyu/

Covid-19 疫情期間遠距頌缽靜心對情緒及睡眠之影響

為了解決迎新活動英文的問題,作者蘇鈺斯 這樣論述:

  背景及目的:頌缽透過不同的音頻可以讓人快速進入深層的放鬆,並對情緒感覺產生影響。當人們不經由語言的支持與互動,而是在頌缽音波過程中,為人們帶來寧靜、放鬆、自在的身心感受,進一步緩解身心苦痛、不適感。本研究在探討Covid-19 疫情期間遠距頌缽靜心對於憂鬱情緒、睡眠及生活品質影響及身心狀態之效益。  材料及方法:研究對象為20~60歲,半年內曾因睡眠或情緒困擾就醫之民眾,實驗為隨機分派及對照組等待名單設計(waiting list control group),實驗組進行每週一次每次60分鐘,連續四週之團體遠距頌缽靜心課程介入,評估工具:1.貝克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II); 2.中文版匹茲堡睡眠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CPSQI); 3.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WHOQOL-BREF)。  結果:共計46位受試者完成試驗,兩組受試者在基本資料上的分佈 屬於同質。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組間差異,兩組在BDI-II、CPSQI與WHOQOL-BREF之前測得分為無顯著差異,貝克憂鬱量表部分,介入後二組之BDI-II總分有顯著的差異 (p < 0.05)。睡眠品質部分,CPSQI總分、分量表之「睡眠潛伏期」、「睡眠總時數」及「睡眠干擾」二組

有顯著的差異 (p < 0.05)。生活品質部分,後測實驗組WHOQOL-BREF總分較對照組為高,但未達統計之顯著的差異 (p = 0.07),分量表之「整體健康滿意評價」二組有顯著的差異 (p

共讀美好的對話:開啟修心之門

為了解決迎新活動英文的問題,作者方隆彰 這樣論述:

繼《嚮往美感的讀書會》後 讓我們共啟共讀美好的對話     作者方隆彰老師,數十年來,在「讀書會」這方領域中持續播種、耕耘,帶領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讀書種籽茁壯成長,其暢銷著作《嚮往美感的讀書會》更是投身讀書會的培訓講師必讀的經典。     《共讀美好的對話:開啟修心之門》是方隆彰老師的最新著作,精闢匯集作者的七十二則讀書對話心法,帶給我們更加豐富的讀書七十二變。     讀書,不只是讀「書」,更像是一種生命的共享,從閱讀中對話、學習、互動;也許是自己與作者的對話,也可以是字裡行間的自我對話,更可能是共讀者相互的回饋學習。     而讀書會就像一個小型社會,聚集了各種不同特質、背景、經驗、價值觀

的獨特個體,每個人的表達習慣、方式都有所不同,如果願意用開放的心胸面對互動過程中展露的各種樣貌,同時,也能在他人的反應中如實地看見自己的狀態,並做及時的調整,那麼每一次讀書會都會是一場豐盛的生命饗宴,你我都可以經由共學,相互映照,在滋養本俱的覺性中持續成長。     生命的存在都有其影響力,我們如果能真實了解自己的現況,不只是讀書,更能讀心,勇於面對所有的成長之路,而生命本具的潛質,必能豐富多彩地開展,是貢獻他人,更是成就彼此!   本書特色     當代社會中重要的課題「共讀翻轉學習」與「學習翻轉生命」,透過對話、閱讀,展開書即展開了無限的生命旅程。 作者簡介   方隆彰     東吳大學

社會工作碩士。   曾任職於快樂兒童中心、洪建全基金會等機構,從事社會工作與人文教育推廣。     與讀書會的緣分源自1986年,和陳怡安老師學習「意識會談」、「讀書結構」、「研討法」等意象教育方法,將之融入讀書會的研討,於1990年5月自組讀書會迄今,並於1994年開始於台灣及亞洲、北美等地開授「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同時,自2020年起,推動「意象教育人才培育計劃」。     目前於台北大學、輔仁大學社工系兼課,開授「職場社工」與「社工會談技巧」課程;並協助相關社福機構進行專業培訓與督導工作。 【推薦序】 對話,翻轉生命的契機/ 釋覺培  讀書會,生命的加持與祝福/ 林美琴

  真正的「翻轉」,由「心」開始/ 王進財  【自序】 人生,對話的盛宴   PART 1 共讀翻轉學習 01. 在知性與感性交流中成長  02. 讀書會是一種「心」的翻轉  03. 有智慧的慈悲  04. 相互映照,滋養覺性  05. 自覺創造新意象  06. 讓讀書會的討論充滿生命力  07. 妙法要能正知善用  08. 真假學習一念之別  09. 學習把「人」當「人」看  10. 讓讀書會就是單純的讀書會  11. 讀書會活動知多少  12. 悲愍與智慧鋪成教育之路  13. 讀書會價值的取捨  14. 由他助到自助  15. 在發現中滋養生命  16. 學習「心存他人,反觀自照」的說

  17. 對話心態成就對話品質  18. 讀書會是學習有意識地活著  19. 經由對話打開自覺之門  20. 暫停,看見書中人生錦囊  21. 確立人生的恆星  22. 讀多不如讀懂活用  23. 言行合一而已  24. 為成就學習者而存在  25. 期許提升幸福感  PART 2 學習翻轉生命 01. 以貢獻所長,開展新人生  02. 由「自覺」到「自覺者」  03. 記錄生活,書寫人生──活在自覺中  04. 傾聽,無形的影響力  05. 打開心耳,有效聆聽  06. 在心念中成就  07. 單純的一念  08. 志工的修為  09. 迎向生命成長之路  10. 讓「對話」成為日常 

11. 什麼是重要的事  12. 緣起緣滅,盡心盡力  13. 心的空間  14. 在充滿愛的動力中精進  15. 不完美也是一種救贖  16. 中年婚姻的功課  17. 父母自在,孩子健康  18. 始於放鬆,成於放下  19. 自謙迎新,成就他人 20. 用師者必受其益  21. 視而不見謂之心盲  22. 找回人的自主性 23. 慢慢來啊,學習 24. 學習之路但求放心  25. 老天的悲愍  26. 立下決定,即知即行  27. 我與自己的距離  28. 學習與自己和解  29. 怨人不如修己  30.「修己」由自我負責開始 31. 轉換的密碼  32. 瞎忙時代的良方  33. 精修

道德智慧  34. 成就有重量的人生  35. 敬畏靈感,順應生命  36. 學會捨舊,才能更新  37. 學習「隨遇而安」 38. 新的一年,與自己重新和好 39. 新選擇:無為之用 附錄 01. 高效閱讀與解讀的法門 02. 同理心改革社會  03. 回歸「尊重生命」的本質  04. 身教是活教材 05. 活化思考,開啟潛藏  06. 結束是開始的前奏  07. 開啟婚姻生活的契機  08. 歡喜或生氣是一種選擇  自序   人生,對話的盛宴     寫這篇自序前,重讀這些文章,如同檢視自己一路走來的學習軌跡,一方面由持續參與讀書會,而更深刻感受到其背後的價值,另一方面則更能體會「生活

處處皆學問」的生命實相。     這樣的過程與學習,都是眾緣和合而有所成,也可以說是一場又一場的「對話」串接,諸如許多刊物提供發表的園地:任林教育基金會的會刊、泰山基金會的「真愛家庭」季刊、艋舺龍山寺季刊等;同時,在讀書會共讀群論與帶領人培訓過程,經由真誠對話,經常迸發出生命撞擊的火花;而在日常生活中,也發現大大小小的經歷,就是上天悲愍灑下的學習種子。     我何其幸運能受教於恩師陳怡安博士的對話精神與方法啟迪,提升對人事物的敏察,並於每日回應「今天生命教了我什麼?我又和自己學到了什麼?」中,持續將和自己的對話記錄下來。     回顧這些善美的機緣,心中自然湧現出「對話」、「自覺」與「覺他」

,也許這就是自上一本《嚮往美感的讀書會》出版至今近十年的修心課題吧!     共讀的核心是「對話」,對話的價值在「更新」,而群體對話的過程,讓靜態閱讀有了飛翔的翅膀,也幫助閱讀由平面進化到立體層次,可見學習若能在靈活對話中進行,生命必能在持續更新中成長,因此,我將這些文章分為「共讀翻轉學習」與「學習翻轉生命」兩大篇;同時,這些年與各領域、各層級及不同年齡層的成員接觸,發現「閱讀素養」是現代人必備的涵養,其中的基本功則是「深度解讀材料」的能力,因此,特別將探討閱讀與解讀的文章,以及數篇讀書筆記放在附錄,供讀者們參考。     二十年來,能藉由讀書會善巧地將學習的能量推廣到世界各地,首推佛光山人間

佛教讀書會,其中覺培法師是關鍵推手;而林美琴老師推動閱讀的熱力,多年來持續擴展增溫,還出版了多本相關好書;王進財董事長則本著「一人改變,全家改變」的理念,運用讀書會深入家庭教育耕耘二十年;他們在相關領域的貢獻,令人讚歎,同時又能在百忙中慨允賜序,銘感在心。     在新冠疫情起伏不定,打亂諸多工作節奏的情況中,此書仍能順利出版,要感謝香海文化的妙蘊法師及編輯團隊的投入,而有關英文書名的訂定,也要謝謝妙光法師及好友淑媛、淑娟的建議,這些過程都再次見證合作共成的美好。     願在共學的人生旅途,持續保有對話的動力!   推薦序   對話,翻轉生命的契機 釋覺培(佛光山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國際佛

光會秘書長)     在坊間要找到讀書會的相關書籍其實並不難,但是能夠深刻探討讀書會的對話精神,恐怕就沒有太多來源可以參閱。很高興方隆彰老師繼《嚮往美感的讀書會》提供99 則經營讀書會智慧心法後,再次出版了他的最新著作──《共讀美好的對話──開啟修心之門》。整本書由「共讀翻轉學習」與「學習翻轉生命」兩大主題所構成,前者以「共讀」拉開讀書會的精神,既然是「共讀」,就要彼此互相傾聽學習,佛教稱為「同參道友」,在不同觀點的聆聽中,突破自己慣性思惟的有限性。     看似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卻剎見來自同參共學者多元視角的世界;透過對話,展開書即展開了無限的生命。擺脫過去傳統「一言堂」的灌輸式教育,轉為開

放交流的自主性學習,作者在文章中將這種學習的方式,形容從「餵食」到「覓食」的轉變,每一位參與者既是接收者,也是貢獻者。     誠如作者所言:「活在世界的價值,是將自己所能所有貢獻出來,讓他人受益,讓世界更美好,自己自然也會在其中有所收穫。」而菩薩行者也正是從「利他」中完成「自利」。在這本書的第二大主題「學習翻轉生命」中,引出「利他」的背後必需啟動本自具足的覺性,從「自覺」到「覺他」也正是一條修行的道路。也因此,共讀後能知不足,知不足後能有所省思,回到生活中就是一連串的修鍊。     從「知道」到「做到」,在通往「知行合一」之前,原本就是一步一腳印的過程,既要磨掉稜稜角角的個性,還要修剪煩惱的

葛藤,若沒有「被喚醒」的「自覺」,沒有「自覺」後的「起修」,又如何「翻轉」生命?也因此,「自覺」要從自發性開始,不只透過閱讀與對話中敏銳覺照,還可以用「寫日記」的方法,從生活中將所「發生」的客觀材料,進行觀照與思考,「發現」其內在世界的詮釋與映照,從而對自己有所調整與「發展」。     作者將「四層次」運用到日記的書寫,留下的文字正是生命「進化」的軌跡。這讓我聯想到毛毛蟲破繭而出成為蝴蝶,最後展翅飛向天空時,回首那曾經的黑暗,早已過眼雲煙。問題是:身而為人的我們呢?     總還在多生多世的煩惱黑暗中,找不到破繭的出口,殊不知解鈴人還需繫鈴人,是毛毛蟲到底也是蝴蝶,星雲大師說:「離開生活,談不

上修行」,能不能雲過天青,就在每日的生活裡不斷地「自覺」與「轉化」,否則又哪來的「煩惱即菩提」呢?     身為一個出家人,我始終相信這人間處處有菩薩,當我讀到作者曾經期待能得遇貫通古今、具儒者之風的「人師」,殊不知「好老師」的定義早已在作者的身上展現。當一個老師將其角色視為「聖職」,不敢率性、隨興而為,站在講台的那一刻,承擔的是一份對學習者全然的接納,且時時自我要求「紀律自修」、「踏實踐行」,如此以「虛懷若谷」的態度,盡一己所能利他的老師,又怎能不讓人尊敬與佩服!而這樣的菩薩,不就正在人間嗎?     這是一本教會我們從共讀的「對話」中發展學習,在不斷的釐清、判斷與抉擇的「自覺」歷程中,持續

修正與踐行,最後足以翻轉生命的人,也正是自己。     星雲大師曾說:「讀書,是自我心靈的探險」,願每一位讀者,都能藉由這本書的啟發,深信讀書的力量,深信自我探索的力量,深信對話的力量,乃至深信自覺轉化生命的力量!   讀書會,生命的加持與祝福 林美琴(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講師)     結識方隆彰老師在臺灣讀書會蓬勃發展的西元二○○○年前後,那時政府大力推廣「書香滿寶島」的文化政策,鼓勵各社區、機構成立讀書會,並策辦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和年度「讀書會博覽會」,各地讀書會會友匯聚一起交流分享。方老師和我是培訓講師,多年來也一起見證了臺灣讀書會的演變與發展,因此,更能領會書中讀書會的觀察與思考、帶領經

驗淬鍊的心法,以及讀書會對於人生助益的實證,不僅是給想參與讀書會者的一把鑰匙,也是為已參與者捻亮了一盞明燈,更是讀書會帶領人精進修練的寶典。      「讀書會」望文生意即是讀書的聚會,在這個基本立意下卻呈現了各式的樣貌,有的讀書會主力在聯誼,以書會友,至於書本內容讀進多少,就不是重點了;有的類似導讀會,藉由專業的讀書人說書給參與者聽;或是固定議程的讀書會,帶領人的職責比較像是會議主持人,負責引言與介紹流程,由會員輪流擔任導讀及指定分享的職務;還有讀書會類似心理小團體,從閱讀進行心理分析及治療;另外也有準備考試而發起的類似溫書或猜題的讀書會……,而方老師在書中談及的讀書會是他多年來帶領的讀書會

形式,由帶領人引領參與者從閱讀材料進行對話與討論,所有的參與者也皆是學習的貢獻者,帶領人不是知識灌輸者,而是帶動群體交流與覺察,啟發內省、轉變與成長的共讀團體。     在眾多的讀書會樣貌裡,方老師特別從學習的意涵來為讀書會定調,從「讀書」與「聚會」談起,若是以讀書為目的來參與聚會,那麼與會者對於讀書的想像為何?一個人獨自閱讀與眾人一起閱讀,除了激勵自己多讀書以外,是否還有更深刻的意義?因此,書中一再闡述讀書會的學習不是被動的知識接收,更在於自主學習與自我覺察,而這閱讀行為的解讀也說明了讀書會從「聚會」到「交會」的意義,藉由書本、作者、自己以及共讀者的對話與討論,交流閱讀的思考、感受、聯想、觀

點和疑惑等等,帶領人引領這過程順暢進行,從閱讀材料的客觀理解到個人主觀見解的思辯,這樣的讀書會學習的不只是閱讀材料的內容,更深化為自身生命狀態的覺察,進而產生改變的願力與行動,生命得以重整與更新,這知、覺、證的學習歷程,帶動人生的翻轉,正是讀書會「共讀」的非凡意義。     因此,書中從「共讀翻轉學習」談起,論述讀書會的學習意涵、釐清帶領人的角色定位與知能,來到第二部分「學習翻轉生命」的篇章,雖然談的是親子、婚姻乃至於群體人際相處的日常,但卻與讀書會的論述意念相通,因為讀書會習得的對話與覺察, 有助於生活當下的敏銳感知,得以梳理生命的處境,汲取源頭活水安頓身心,篤定走向前行的道路。     對

於同樣帶領與培訓讀書會的我而言,相信這本理論與實例相互印證、學習與生命交融的書,能夠讓更多人認識與親近讀書會,並從讀書會的學習裡歡喜成長。從共讀的「發生」到對話的「發現」,進而「發展」生命美好的想望與實踐,這樣的讀書會是人生的加持與祝福,因為不僅看見閱讀美好的樣子,也發現了生命自在翱翔的姿勢。   真正的「翻轉」,由「心」開始 王進財(任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方隆彰老師是道地人文教育工作者。師承已故哲學大師陳怡安博士,致力於人文關懷的傳播與教育,浸淫讀書會帶領的傳道、授業、解惑超過三十年。     方老師不但博學多聞,而且是一位生命的修行者,有慈悲心腸,並將所學的善知識傳播海內外,今天

這本書的出版必可嘉惠希望透過閱讀來找到自在的自己、翻轉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人。     推薦本書給讀書會帶領者、想成為讀書會帶領者的人、想透過閱讀自我成長的人、以及助人工作者。讀者可以從這本書得到什麼呢?本書的標題和兩個部分:共讀翻轉學習、學習翻轉生命,說出了作者的用意,讀書會是實踐「翻轉學習」的最佳場域,而真正的「翻轉」,由「心」開始。     很福氣的任林教育基金會和方老師因為讀書會而認識,提升了任林讀書會的生命故事流的能量,帶給許多的個人和家庭成長。     我摘錄本書實際應用於任林教育基金會運作的幾段精華如下,希望你也有同樣的啟發與收穫。     * 讀書會運作中使用的討論方法是將陳怡安博

士「意識會談法」轉化過來的「四層次討論法」,它是依據人類思考歷程的原理,包含:由具體到抽象、由熟悉到陌生、由淺顯到深奧、由簡單到複雜等,讓成員在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過程中,能夠順利的思考與表達。     * 「意識會談」顧名思義就是:意識的交流,經由會談將意識激發出來,並在交流中產生新的意識;而「四層次提問」只是意識激發和交流的媒介,關鍵在彼此互動中產生一種群體意識的「流」(flow),既然是「流」,就是一種連續的狀態,因此,帶領人除了要有效提問,還要能有耐心且接納傾聽成員和群體要表達的意識內涵,並進行適當回應與聯結等,具足這些「心法」,才能將具體的技法有效運用與發揮。     * 讀書會回歸

單純的本質,帶領人其實不需要具有那麼多超人本事,也不必進行許多心理工作,扮演專業助人角色,也不用將教導者、解救者、探索者、心理分析者,甚至治療者扛在肩上,只要做個「好聽眾」,打開心耳,開放聆聽成員的表達,將所理解的內容重點與內隱的感受、情緒不加批判地適當回應。     * 讀書會的對話提供一個安全自在的交流機會,往往在彼此真誠分享中,因信任而敞開心門,聽到別人的經驗,自然會有所反思,引發自我對話,自我覺照油然而生,一旦有所自覺,成長就啟程了!     * 也許,你我若能經常回歸服務的核心價值,以利他為本,單純貢獻,問心無愧,就能在服務的過程,深刻覺知志願服務是在成就「以生命滋養生命,以生命影響

生命」的教育大業。     * 「和有緣人分享我的所知和所能」。對,這就是我人生最後階段要做的要事! 在知性與感性交流中成長 三十多年來,台灣「讀書會」的發展已由陌生、新鮮到熟悉,在此眾多的讀書會中,你參加的讀書會與我參加的一樣嗎? 我參加的讀書會又與其他讀書會有何異同? 我們先由字面來看,「讀書會」是由三個部分組成:「閱讀」、「書本」與「交會」,其中「閱讀」與「交會」是動作,「書本」則是閱讀的對象,也是交會的根據,此意指:個人將閱讀產生的理解、感受、共鳴、聯想,甚至疑惑等,與其他人交流,可見「讀書會」是由靜態的個人閱讀延伸至動態的會流。 而在個人閱讀時,除了了解文本內容,往往也會與作者的價

值觀、思維邏輯、文字風格等進行對話,於此同時,個人的認知、經驗、價值偏好、情感等也同步參與對話,可見一位事先有閱讀的成員是帶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去參加交流的,而這些內涵又因人而異,有客觀的理解,也有主觀的見解,正是如此的「同中有異」與「異中有同」,使得討論與分享可以發生,也讓交流有了意義。 以上是由讀書會的本質看其意涵,而當我們回到讀書會的現場,看到的卻是多元的樣貌:有的將「書」置於核心位置,有的則放在邊緣,甚至只是裝飾用;也有讀書會只將成員「會集」在一起,各自表達,或進行心得分享,而無實質交流;因此,就出現「文本取向」、「心理取向」與「成長取向」三種偏向的讀書會。 「文本取向」的讀書會就是以「書

」為交流的重點,著重書本內容的理解與探討,它的過程是:先有自我閱讀,再到讀書會進行共同解讀與集體對話,以理解文本為基礎,進行理知與經驗的對話,而「以文為本」所進行的對話包含:(1)材料在說什麼;(2)作者想說什麼;(3)我自己怎麼說,他人又怎麼說;(4)我對材料有何不同理解或體會。若以一般讀書會常用的四層次討論法來看,此種取向的討論過程集中於第一層次「熟悉與複習材料」及第二層次「回應與消化材料」。

我國新住民政策之現況及社會與國家安全之影響:以雲林縣為例(2007–2022)

為了解決迎新活動英文的問題,作者陳亭方 這樣論述:

自20世紀以來,全球化帶動國際人口快速移動往來,物品、資訊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打破了國界的限制,也帶動了國際經濟貿易與市場經濟的興起,交織成了密切的通訊網絡,新興的移民種類也隨之而生。不同於過去因戰亂、氣候及經濟造成的跨境移動,全球化影響下的移民以跨國資金流動、工作機會以及商業連繫作為主要的成因,此外,由於人與人接觸的機會大幅增加,因婚姻所形成的移民也有顯著的成長。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勢必對傳統國家帶來無法避免的衝擊與改變,因此,各國在考量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安全及教育等各個層面後,制定出相對應的移民政策,以便因應越來越多的國際流動人口,並作為外來人士在該國停留、居留甚至取得國籍的相關依

據與辦法。本研究主要聚焦在臺灣針對婚姻所形成新住民所採取的照顧與輔導措施,我國的新住民已突破57萬人次,已超越原住民的總人數,是既閩南、客家及外省人以外的第四大族群。他們因婚姻關係來臺,除了須面對語言、文化與生活方式上的轉變,臺灣的新住民更常因教育程度不高、脆弱的情感連結與社會期待的差異而讓他們在臺生活更為艱困。因此,政府在近年來開始正視新住民在臺的生活培力,包含社會適應、親職教養以及外出就業等議題,並擴及新二代的未來發展,隨著內政部移民署在2007年成立,得以更有系統的幫助新住民從入境前到來臺後的生活輔導措施,後續視需求及反饋做滾動式的修正,並以提供完善且多元的關懷與協助作為主要目標,幫助新

住民在臺安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