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車互助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交通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陳鋕雄所指導 羅惠馨的 醫師民事責任風險分散制度之研究-以醫院醫療糾紛基金為中心 (2015),提出遊覽車互助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醫療民事責任、醫療責任保險、自留風險、保險合作社、醫療事故補償基金。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遊覽車互助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醫師民事責任風險分散制度之研究-以醫院醫療糾紛基金為中心

為了解決遊覽車互助會的問題,作者羅惠馨 這樣論述:

近年來醫療糾紛頻傳,逐漸破壞我國醫療服務之秩序。病人透過民事訴訟追究醫師個人的醫療過失責任,讓醫師獨自面臨莫大的責任風險,訟累及法院天價的判賠金額使醫師背負執業壓力,又以醫院醫師背負者最為沉重。醫療責任風險造成醫師艱困的執業環境,已大大影響我國的醫療品質,實非你我福祉,因此醫師面臨的民事責任風險實有分散之必要。醫療責任保險雖試圖成為分散醫師風險的良藥,醫界卻決定自食其力,由醫院成立「醫療糾紛基金」來分散醫師的風險。由於醫療糾紛為醫界的敏感議題,故鮮有研究探討此基金之運作實況,因此,本文遂以我國大型醫院為研究對象,透過實證研究建構醫院醫療糾紛基金之樣貌,接著釐清醫師選擇風險分散制度的考量,並比

較醫院醫療糾紛基金與其他風險分散制度之不同,以提供我國建立醫療責任風險分散制度之建議。本文自研究結果得出以下結論:第一,醫院醫療糾紛基金可分為「醫事人員互助金」與「醫院基金」兩種類型,醫事人員互助金實為保險,互助金管理委員會則應轉型成為醫療責任保險合作社,受到保險法監管。第二,應以「醫院醫療糾紛基金」與「醫糾法草案醫療事故補償基金」為主,並輔以「醫療責任保險」,共同為醫師分散醫療責任風險,並即時填補病家損害,以盡快、妥適地解決醫療糾紛,降低醫療糾紛對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