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車司機11小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遊覽車司機11小時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魯秋琴寫的 繞著地球開同學會 和米歇爾.渥克的 灰犀牛:危機就在眼前,為何我們選擇視而不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可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黃程貫所指導 劉芷安的 延長工作時間與假日工作法制之研究 (2020),提出遊覽車司機11小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延長工作時間、延長工時、假日工作、休息日工作、加班。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劉士豪所指導 陳巧妙的 工作時間認定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工作時間、待命時間、值日夜時間、擬制工時的重點而找出了 遊覽車司機11小時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遊覽車司機11小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繞著地球開同學會

為了解決遊覽車司機11小時的問題,作者魯秋琴 這樣論述:

這個非正式的同學會卻激起更多的共鳴,只要一聲吆喝,大夥問始分工,找尋各種管道,四個牌友瞬間轉型成為區領導,每天清晨從討論到決策,忙得煞有介事!大夥在熱線電話中不減當年豪情,國事家事天下事,忘了異鄉情,拾回少年夢!北美到台灣僅是一線之隔,而歲月卻成了逆行的時針。 儘管行程中變化無窮,一旦踏上了旅程,整團的人成了同舟共濟的夥伴,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繞著地球繞著日月星辰,渾然忘了老之將至,同學會成了青春之泉,大夥都在旅遊中找回了當年的活力! 帶著一個團旅行雖然辛苦,卻仍然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在古希臘神廟前認識了人類的渺小﹔美麗的布達佩斯敘述著中土的那一根文化臍帶﹔動人心弦的斑鳩小巷中傾聽遠航

者的心聲﹔英倫三島推敲著日不落國的故事﹔乘熱氣球在土耳其穿越幾世紀的時空﹔壯觀的美西國家公園中有團員們攻上天使頂的歡呼﹔甚至在寒冬中前往阿拉斯加賞極光﹔冰裡來火裡去地一窺冰島﹔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   作者簡介 魯秋琴   泰航地勤,矽谷工程師,中小學老師及中文教師,曾任星島曰報陽光地帶專欄(星月),愛好旅遊,寫作,及交友。相信人生就是一段單程旅行,特别珍措旅遊的總總見聞。   推薦序          3 作者序              6 【繞著地球開同學會】      11 多瑙河雙珠︱布達佩斯      15 布拉提斯拉瓦的過客   23

萊茵河之旅  26 難忘美麗風華︱追憶土耳其       31 愛琴海,轉角遇見浪漫      44 孤傲不屈的蘇格蘭高地 54 牛津與劍橋的瑜亮情結      61 英國威爾斯︱古堡探幽 68 踩著歷史軌跡遊倫敦         73 冰島奇緣                 80 奇異鳥的故鄉︱紐西蘭      92 柏林隨筆                 101 仲夏法國行  105 阿姆斯特丹采風                116 波蘭無戰事        120 聖彼得堡掠影     122 黃石去來     126 在俄勒岡迎接秋天     131 乘風破浪訪阿拉斯加   

      135 佇足阿拉斯加︱一睹極光風采          140 阿拉斯加迎春之旅            148 雪地裡的桃花源        156 波爾湖歷險記                  158 郵輪好聲音        161 噢!莎卡其薇亞               163 直搗黃龍︱七里金沙五彩池       165 走入桃花源訪西遞宏村      170 北京印象                 174 循絲綢之路︱訪烏茲別克   179 中亞古絲路︱訪滄桑兩小國       187 踏上古絲路訪新貴            194 【異鄉情懷】          

      201 禿子跟著月亮走             201 非急勿擾           204 伊拉克去來        206 都是同情惹的禍               211 師奶殺手           214 廚房兵變記              216 ABC遊台灣︱孩子的成長印記          218 珍惜當下                        220 針線情              222 削足適履           225 潔西卡的髮廊           227 生生不息,甲子情緣         229 花魂                

232 湖濱散記           234 千里情緣                 237 普城之戀           239 舊瓶換新酒        242 異鄉人的故事     244 傳家之寶                 248 流浪者之歌  250 石縫中的雪蓮      253 序   一場場精彩而緊湊,充滿歡笑和歌聲的旅遊幾乎成為生活的主軸,從一班同學到家屬、親友,甚至鄰里街坊,我們在談笑風生中攜手走過五湖四海。在文化古蹟前學習謙卑,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領悟浩瀚的宇宙,旅遊不僅止於遊山玩水,更提昇了生命的價值。   這一本書的前半段記錄了同學會的海天遊蹤,雖然遠

不及坊間的旅遊巨著那樣詳實,卻也忠實地記下了美好的片刻。原只是為每次旅遊作簡介,沒想到,藉著故事穿越了時空,我們不僅走入了歷史,也揭開了世代的文明。行囊中滿載典故和軼聞,旅行因此而意趣橫生。走著走著,視野就開闊了!聊著聊著,感情就濃郁了。   第二段則是蒐集了在星島日報陽光地帶所寫的「星月集」,同時也蒐集了世副及家園的文章,其中記載了海外生活的點滴。感念當初提攜我,也為我開啟了寫作生涯的喻麗清女士,儘管她已駕返瑤池,一粒種子卻終於冒出綠芽,誠如「石縫中的雪蓮」,藉日月光華醞釀成取之不竭的甘露,從貧瘠的荒地中逐漸茁壯。2018年,我迎來了孫女如月,就在韓流的熱浪中,寫下了「禿子跟著月亮走」,她

成了我出書的最大動力!在這段平凡瑣碎的生涯中,我隨手在路上拾起幾個亮麗的石頭,一路走來,竟也累積了沉甸甸的一袋!就讓這袋寶石,化成床邊故事,伴著如月成長。   繞著地球開同學會外子從師大數學系畢業,每當回國時必在定點報到,橋牌拱豬通宵達旦,美其名為同學會。日子久了,覺得對家人過意不去,於是,決定把聚會挪到郵船上,白天陪家人,晚上則心安理得地展開牌局。經過一兩次郵輪的體驗,門道摸清了,乾脆自己設計陸上行程,先在出港的城市逗留幾天再搭郵輪。不僅充實了行程,也增進同窗情誼和牌桌聯誼。這個非正式的同學會卻激起更多的共鳴,只要一聲吆喝,大夥問始分工,找尋各種管道,四個牌友瞬間轉型成為區領導,每天清晨

從討論到決策,忙得煞有介事!大夥在熱線電話中不減當年豪情,國事家事天下事,忘了異鄉情,拾回少年夢!北美到台灣僅是一線之隔,而歲月卻成了逆行的時針。從2001年阿拉斯加郵輪、2004年加勒比海、2011年地中海、2012年波羅的海,到2013年挪威峽灣及德國自由行,大夥對這一種半自助的旅行愈來愈熱衷和投入,原來只是班際活動,逐漸拓展成親朋好友團,2014年一致決定奧匈帝國之旅,由德國出發走訪八個國家。這一次行程不僅得決定路線,安排遊覽車、旅館,更得接洽餐廳,閒來還得找出人文地理準備導覽的資料,整個暑假忙得不亦樂乎。七月底終於啟程了,兵分三路,美東、美西和台灣同學分批出發。按原訂計劃,我們先到法蘭

克福,會合大巴司機後再去接機。正在忙於打理行李,收到台灣同學的簡訊:「一對夫婦把護照丟家裡,重新買票,轉搭下班飛機!」正在擔心如何接上行程,簡訊傳到,重新買票的人義無反顧地說:「金錢誠可貴,機票價更高,若為友誼故,兩者皆可拋!」半個小時後,接到了全部台灣同學,我們行程正式開始了。參加這樣的旅行有一個最嚴格的規定:「準時集合」,因為行程緊湊,任何耽誤都可能影響下一個行程,我們以捐助公款作為誤時的懲罰,結果第一個犯規的是我,在伍玆堡停留時,大夥走散了,我看見一個建築上刻著 Bishop,認定那就是主教宮,等了半天才發現主教宮是更大更輝煌的巴洛克建築,還得走一段路,捐了5歐元!

延長工作時間與假日工作法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遊覽車司機11小時的問題,作者劉芷安 這樣論述:

工作時間之長短,係對勞工重要的勞動條件之一,當工時過長時,影響勞工身心健康甚鉅,另方面也壓縮勞工原可享有從事個人活動之時間。勞工經常性地加班、工作總時數過高,乃至遭積欠加班費等均是我國時可聽聞的現象,為此政府藉由勞動政策推動與法律制定或修改之方式欲改善之。本文為對加班之議題能有較完整之理解,從歷年法規變動出發,整理現行法制下就加班之相關規範,並就實務上經常發生之爭議問題為研究。所謂之加班,非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上之正式用語,係該法中延長工作時間之俗稱,惟一般提及加班時,多會將勞工於假日(例假、休假、特別休假)工作之情形亦包含在內,是以本文採較廣義之理解,認為加班係指延長工作時間與在假日工

作之時間。另修法後新增之休息日工作亦屬延長工時情形,同為本文研究範圍。對此研究議題,本文於前半部分為「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假日(例假、休假、特別休假)工作」與「休息日工作」,以說明勞基法就加班所為之規定,並將三者均再區分為「一般情況」、「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特殊情況」之三種類型,依序論述各自適用之要件、時數限制與加成工資規範。綜觀延長工作時間與假日工作之法規範,由於後來立法者新增休息日工作制度,雖然被定義為延長工時之一種,惟實際上其有與假日工作相似之特性,故整理觀察後,本文認為現行規定似有些部分呈現矛盾或略為奇怪之處,日後或可考慮藉由更改勞動部現行解釋函令或是修法之方式,以調整或解決

。本文後半部則分別針對實務運作上遇見之爭議問題,分析學說、勞動部與司法實務之見解與歧異處,後再說明本文對各議題之看法。一為加班(費)換補休,勞動現場上勞工於加班後可能係以補休代替原先雇主之加班費給付義務,勞基法長久以來對此均無規範,至107年始明文化。二則為勞工自行加班與加班申請程序,雇主有主張其未指示或未有同意勞工加班,應無庸給付加班費及無違反勞基法相關規定,此際又常涉及加班申請程序,勞工自行加班之時段可否被認屬勞基法上工時,仍甚具爭議。三係加班之證明與舉證責任,於民事訴訟上,當勞工起訴請求雇主給付加班費,時常遇有舉證、證明上之困難,並此與勞工出勤紀錄相關聯,現已通過並施行勞動事件法以為因應

,惟爭議仍然存在,須繼續觀察法院判決發展。四則係意定加班費,指勞雇雙方間就加班費之計算方式或金額另為約定,於認定是否符合勞基法時,判斷標準有所爭論。

灰犀牛:危機就在眼前,為何我們選擇視而不見?

為了解決遊覽車司機11小時的問題,作者米歇爾.渥克 這樣論述:

Amazon.com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 路透社、世界經濟論壇董事長、800-CEO-Read一致推薦閱讀   你可能已經很熟悉什麼是「黑天鵝」,但你知道什麼是「灰犀牛」嗎?   灰犀牛是既存的威脅,顯而易見,卻被視而不見。舉凡金融危機、氣候變遷、重大政策、破壞性創新科技、個人生活上的小問題等,都可能是最後帶來重大後果或影響的灰犀牛。   當兩噸重的灰犀牛朝你衝過來時,如果你選擇原地站立不動,能夠全身而退嗎?   本書作者米歇爾‧渥克曾被遴選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長期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CNN等知名媒體撰稿,提出重要的趨勢觀察。   在本書,渥克為我

們解釋什麼是灰犀牛。相較於極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卻會發生,而且發生後會帶來重大衝擊的黑天鵝事件,灰犀牛是既存的威脅,但我們卻因為種種因素而選擇毫無作為。   在生活中,各處皆可見到灰犀牛的蹤影,例如:   ◆忽略牙醫的提醒——每天搭配使用牙線、每半年洗牙一次,結果換來必須接受口腔外科手術治療的結果。   ◆2008年金融風暴之前,已有許多警訊出現,但投資人仍然樂觀投資房市,結果損失慘重,血本無歸。   無論是企業、政府、產業或個人,都會面臨許多灰犀牛事件,如果毫無防備、毫無作為,下場可能會很慘。渥克在本書提出面對灰犀牛的五階段常見反應,教我們打破迷思、正視問題。章末也有灰犀牛心法,幫助我

們建立正確觀念,日後遇到明顯問題時,才能積極採取行動。   無論是哪種灰犀牛事件,其實都有跡可尋。渥克長年鑽研拉丁美洲經濟,曾在2001年阿根廷債務危機爆發九個月之前,就公開發表警示。本書適合企業及政界各階層的領導人閱讀,有大量實際案例,說明辨識常見且破壞性強的危機的重要性,不僅能幫助我們避免並減少損失,甚至進一步化危機為轉機,創造機會。 好評推薦   比黑天鵝更重要的是灰犀牛,也就是極有可能發生、我們卻往往沒能加以應對的高衝擊性事件。針對如何起而行動、創造競爭優勢,這本書提供了一些簡單的訣竅。──保羅.波曼(Paul Polman),聯合利華執行長   渥克的見解十分正確,我們往往能

夠預料到危機來臨:氣候變遷、恐怖主義、金融危機,卻沒能採取行動,而這本重要的書說明了個中原因。在各種挑戰無可避免愈來愈嚴苛的時代,本書對所有公私部門組織的領導人來說,都是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   渥克對當今社會面臨的各種有待解決、卻經常遭到忽略的挑戰,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評估工具。公務體系若能積極辨識出已在外頭出沒的各種灰犀牛,而不是坐待下一場可預期的危機發生,將能更有效率地為人民服務。──麥斯.貝澤曼(Max Bazerman),哈佛商學院企管講座教授、《覺察力》作者   要是黑天鵝令人感到無助,灰犀牛則讓

我們知道,我們是有能力應變的。在這本獨創性十足的書中,渥克提醒我們,意識到逼近的情勢、應且好好決定如何即時應變,有多麼重要。──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作者 作者簡介 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  2009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2007年古根漢獎得主。曾任紐約世界政策研究所(World Policy Institute)主席、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研究副主席、《國際金融評論》(International Financing Review)拉丁美洲事務

處主任,並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CNN等著名媒體撰稿。現居波士頓。      作者網站:wucker.com   原文書網站:www.thegrayrhino.com 譯者簡介 廖月娟   1966年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譯作繁多,包括《謝謝你遲到了》、《釣愚》、《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賈伯斯傳》、《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文明的代價》、《凝視死亡》、《我的焦慮歲月》等數十冊。 序  明顯的危機,也是機會 第

1章 灰犀牛來了 第2章 預測的問題 第3章 否認:為什麼我們看不到灰犀牛? 第4章 不作為:為什麼看到犀牛還不快跑? 第5章 診斷:正確與錯誤的解決之道 第6章 恐慌:犀牛發動攻勢了! 第7章 行動:當頭棒喝之效 第8章 被犀牛踩踏之後: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第9章 地平線上的灰犀牛:前瞻思維 第10章 結論:如何才不會被犀牛踩死 致謝 注解 參考書目 序 明顯的危機,也是機會   2001年3月,我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隨即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很多商家門口掛著「停止營業」的牌子;計程車司機一再用聳動的語言描述國內經濟困頓;阿根廷國內一本重要雜誌封面是戴著食人魔漢尼拔面具的財政部長,讓人

聯想到電影「沉默的羔羊」。封面上寫著:「難道他非得把國家吃下去,才能救亡圖存?」   如果你看過阿根廷的經濟數據,就知道這個國家完了:外債高築、美元出走、外匯存底不斷探底,金融重組也無濟於事。由於阿根廷實行本國貨幣批索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難以靠貨幣貶值來刺激經濟。投資人紛紛拋售阿根廷國債,儘管價格下跌,還能拿回八成。但是你不必看數字,也能得到這樣的結論。   我是鑽研拉丁美洲經濟的財經記者。幾週後,我寫了一篇專文,提議讓阿根廷減債30%,以免阿根廷無力還債,債權人將蒙受更大損失。很多令人尊崇的學者和華爾街金融從業員都讀了這篇文章。隨後,有幾位華爾街的朋友打電話給我,贊同我的提議,只是他

們不敢公開說出來,怕被炒魷魚。此時,交易員提到阿根廷的債務違約已不是用「假如」,而是「何時」。但是沒有一個交易員敢勸告客戶壯士斷腕。九個月後,噩夢成真。阿根廷批索狂貶,不願放棄30%債權的銀行,最後賠了70%。   2011年韓國的全球人力論壇以人力資源的挑戰為焦點,請我參加他們11月在首爾舉辦的會議,討論世界是否將面臨新的經濟危機。我告訴他們,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世界還沒恢復,爛攤子仍待收拾。不只是希臘,歐洲還有許多國家面臨財政和貿易失衡的問題,歐元區可能解體,拖累全球經濟。從美國人的觀點來看,歐洲領導人似乎在危機中踟躕,沒能狠下決定,一舉脫困。因此,我在論壇中提到,就全球經濟的重大

問題,我們不免左右為難,難以抉擇:如成長或撙節、長期或短期、財政或貨幣操控、消費或投資、廉價勞工和人力資本、生產貨物或知識。但無論如何,我們仍需做出決定。   希臘政府與私人債權人完成換債之後,阿根廷和希臘的對比讓我開始思索以下問題:這兩者差異何在?希臘和私人債權人的協議是不是所謂的「及時一針」,免得希臘垮了,危及全歐洲?是這些問題埋下了本書的種子。儘管希臘和銀行及避險基金達成協議,得以喘一口氣,依然積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巨款。這些「官方債權人」就是各國政府,用的還是納稅人的錢(尤其是德國),可不像私人債權人那樣好商量。希臘如不力行改革,國際債權人將拒絕紓困。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

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剛好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前夕出版《黑天鵝效應》一書,金融市場和政策圈裡有很多人因此注意到黑天鵝或肥尾效應(即稀有事件造成的極端行情)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稀有。然而,分析師和計劃者並沒有專注在明顯、危險而發生率高的事件。在我看來,黑天鵝的後面似乎還有許多很可能會發生的危機,只是常被人忽略。   於是,我開始尋找灰犀牛的案例,發現過去有很多重大危機在事發之初已有明顯的威脅,只是被人忽視,而當今最大的挑戰同樣顯而易見,卻被視而不見。這些危險卻被忽略的證據,比比皆是,如氣候變遷、金融危機、全球政策、重塑整個產業的破壞性創新科技(包括數位科技對媒體

的影響、很多工作、公司因此消失,但同時也孕育出新一代的億萬富翁)以及對個人生活產生重大衝擊的問題等。我們不知有多少次錯過因應威脅的時機:卡崔娜颶風、2008年金融危機、2007年明尼蘇達大橋崩塌、網路駭客、森林大火、水資源短缺等災難。   我為了本書蒐集資料之時,發現很多明顯的危機也是機會。如果意識到威脅時,擬定策略來因應,往往能獲利。例如很多投資人就利用市場翻轉或大家恐慌的時候迅速致富。在破壞性的創新科技出現時,傳統產業往往受到重大威脅,也有人趁勢而起。有時,重新想像如何因應則會開啟我們的想像力。2014年,全球氣候經濟委員會(Global Commission on the Econom

y and Climate)估計,在未來的十五年,由於都市熟齡居民愈來愈多,總計必須花費90兆美元進行城市老舊基礎建設的維護、更新與擴充。該委員會提議,各個城市還必須利用這筆錢,以新科技來增進成長、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公司收益、刺激經濟成長。如此一來,光是在美國,一年就可節省將近4,000億美元。   死亡陷阱   2014年1月,一個下雨的週六,我寫稿累了,正在看推特。突然間,推文此起彼落,說警察出現在我住的公寓附近。街區封鎖,警車、救護車急駛至現場。原來是死亡車禍。9歲大的庫柏.史塔克(Cooper Stock)和父親在家門前的斑馬線等待通行,綠燈亮了,才一起過馬路。沒想到一部計程車衝過

來,撞上這對父子。受了傷的父親,眼睜睜看著兒子在輪下斷氣。   不到一個小時前,兩條街外的一部遊覽車,撞上了74歲的艾力克斯.希爾(Alex Shear)。希爾是知名的美國文物收藏家,被譽為「美國夢的吹笛手」。據說當時希爾闖紅燈,遊覽車司機因視線死角並沒有發現,他被拖行了一段距離,乘客尖叫,司機才停下來。   幾天後,26歲的醫學生莎曼莎.李(Samantha Lee)在百老匯大街和96街交會口穿越馬路時,被救護車撞飛橫躺在馬路上,接著又被疾駛而來的車子輾斃。新聞起先報導,她利用穿越分隔島過馬路,後來監視錄影帶顯示,她走的是行人穿越道。   以衝擊性而言,也許死亡車禍和本書提到的許多重大

危機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就死者家屬受到的影響來說,等於是世界末日。從個人遭遇的不幸來看灰犀牛,可幫助我們了解人性和政府的缺點會造成何種悲慘的結果。   上述三個行人的喪生凸顯這樣的問題早就存在卻遭忽視:交通設計不良,甚至交流道出口就在中學附近,而且撞死行人的司機只是受到輕微的告誡(以撞死庫柏的計程車司機來說,只是以「未禮讓行人」的罪名被傳喚)。直到發生這一連串怵目驚心的車禍,市政府官員才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   在連串悲劇發生之後,當局的做法令人震驚,包括嚴加取締不守交通規則的行人。一名84歲的華人老翁,疑似因為闖紅燈又言語不通,與攔截開罰的警察發生拉扯,被警方打到頭破血流。自1月至2月中旬

,被開罰單的行人增加了八倍,而被開單的駕駛人反而減少。   2014年2月,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根據瑞典的零願景模式(零交通死亡事故)提出了一份42頁的計畫書,希望不再有行人或駕駛喪生。他誓言將嚴格執法,取締違規駕駛。   只是,在他發表這份計畫書的兩天後,記者捕捉到他開車超速的畫面。過了幾天,《紐約郵報》的攝影記者又逮到他過馬路時不守交通規則。這顯示積習難改,就算才剛經歷危機,也很容易忘記。   如果我們拙於辨識威脅,反應不及,該怎麼辦?萬一我們不能改變呢?雖然改變自我不是件易事,我們仍可從了解人性下手。洞悉人性的弱點,我們才知道如何決定,進而拿出行動。近年來

,行為經濟學家研究了許多企業、組織、社群和政府,告訴我們該如何辨識顯而易見的威脅並及時回應。   《灰犀牛》就像一張地圖,讓你了解我們何以無法避開危險,陷入險境。你也可藉由這張地圖的指引,知道如何避免危機,減少損失,進而創造機會。   躲避灰犀牛有幾層意義。除了指面對威脅,把危機化為轉機,也代表避免傷害,把傷害減到最小。及時行動往往可化險為夷,至少可避免危機惡化。即使傷害已經造成,暫時無法回到正常狀態,如果能阻止更多的災禍,也是一大進步。保持現狀,不思求變,往往是死路一條。 第1章 灰犀牛來了 灰犀牛是很可能出現、衝擊力極大的威脅:就像一頭兩噸重、朝向我們衝過來的犀牛,我們不可能看不見

。你會想,這龐然大物應該會讓我們繃緊神經、緊盯著牠。其實,恰恰相反。我們常常一再疏忽了顯而易見而且必然會發生的重大災難。所有掌權者,如企業或組織的執行長,竟然也和我們所有的人一樣,面對突然衝來的灰犀牛和危機,也是呆若木雞。面臨這樣的威脅,他們竟然不堪一擊,無法及時掌握問題,做出回應。 犀牛若是已朝著你的方向衝去,什麼都不做絕對是下下策。但這確實是常見的悲劇。危險很少來自完全的意外。先前,我們已有很多機會可以預防、可以注意警示,想辦法因應,只是我們都錯過了。在威脅當下,人往往難以動彈。有時,我們就是否認問題就在眼前,覺得什麼都不必做。更糟的是,在市場泡沫即將破滅的前夕,我們的所作所為反而是危險的

。想想那些颶風來前不肯撤離的人家、戒不了菸的老菸槍、就算手被剁掉還是要賭的賭鬼等。 今日世界面臨的很多重大問題都是灰犀牛。以氣候變遷為例,科學家已明白表示,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50ppm對地球不利,但現在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超過400ppm。到目前為止,我們在減碳上的努力似乎緩不濟急。海平面的上升不斷帶來極端的天氣和天災:紐約接連在2011年和2012年遭到艾琳和珊迪颶風的侵襲,這兩個颶風都是所謂「百年一遇的風暴」。2013年襲擊菲律賓的海燕颱風更創下史上登陸最強風暴的紀錄。光是在2013年,氣候異常的重大天災共有四十一起,每一次災難發生帶來的損失都超過10億美元。 在英文中,一群犀牛的群是用

「crash」這個字眼。此字原指「衝撞」,因此這個單位詞很妙。上面描述的每一種威脅都有強大的破壞力,不可小覷。所有的威脅相加,就是破天荒的災難了。要區分輕重緩急很不容易。然而在日常的壓力下,就算是小小的問題,我們也可能應付不來,更別提更複雜、艱困的挑戰。

工作時間認定之研究

為了解決遊覽車司機11小時的問題,作者陳巧妙 這樣論述:

近年來,我國勞工長工時情形引發許多社會問題,如國道客運駕駛超時工作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工程師過勞死、媒體業普遍超時現象,究竟該如何認定勞工的工作時間,實務上常見之待命時間,備勤時間及值日夜時間又該如何判斷是否為工作時間?近年來因產業變遷,全球化及科技技術快速發展,使得經濟活動愈趨複雜多元,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從事工作之類型日益增加,與傳統或固定於雇主之設施內或指定場所提供勞務之型態不同,如電傳工作者等,此些類型人員因在事業場所外執行業務,雇主難以直接對該勞工為指揮監督,特別是勞工對於工作執行方法、時間、地點等事項擁有高度自主裁量權限,且常有對於工作時間認定、出勤紀錄記載、加班費計算等事項產生爭議

。本文將探討我國與德國及日本之工時制度,後蒐集彙整我國目前實務上針對工作時間類型之爭議進行探討與分析,並提出對於我國現行工時制度改善之建議,以建構更妥善完整之工作時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