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金屬 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過渡金屬 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豐裕寫的 通識教育化學篇 和李偉基張羽伸李奇李鴻基吳基培麥建華麥松威的 無機結構化學習題(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中興大學 和北京大學所出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子物理系所 簡紋濱所指導 李天任的 少數層二硒化鈀之電性傳輸與熱電性質 (2021),提出過渡金屬 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二硒化鈀、熱電效應、席貝克效應、熱電功率因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應用科技研究所 鄭智嘉所指導 Ashenafi Zeleke Melaku的 自組裝超分子聚合物輔助二維奈米材料的可擴展液相剝離和分散 (2021),提出因為有 的重點而找出了 過渡金屬 英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過渡金屬 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通識教育化學篇

為了解決過渡金屬 英文的問題,作者洪豐裕 這樣論述:

  坊間中文的通識化學書通常都是翻譯自英文書籍而來,因為通識化學牽涉範圍很廣,作者需要有長年教學經驗才容易抓住重點和主題,國內很少學者在通識化學這方面耕耘,這就反映在這方面出版品的缺乏上面;本書針對中興大學通識課程的化學教學部分而編撰,可以當通識課程教科書或補充教材使用。

少數層二硒化鈀之電性傳輸與熱電性質

為了解決過渡金屬 英文的問題,作者李天任 這樣論述:

尋找高效率的熱電材料是一個重要而有趣的課題,二維 (Two-Dimensional, 2D) 過渡金屬二硫化合物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TMDC),因其優越的熱電性能以及未來廣闊的應用前景而受到廣泛關注。其中,二維二硒化鈀 (PdSe2) 因其理論上計算出高熱電性能,吸引了眾多科研工作者的目光。本實驗使用機械剝離法,剝取少數層PdSe2,利用半導體製程技術製作少數層二硒化鈀的場效電晶體與熱電元件,在室溫下研究了二硒化鈀的電性。本實驗中,二硒化鈀為n型半導體材料,電流的開關比 (On/Off Ratio) 約爲104,臨界擺幅 (Subthre

shold Swing, S.S.) 約爲9.52 V/dec,載流子遷移率 (Mobility) 最大為34.7 cm2·V-1·S-1。 另外,在二硒化鈀元件的熱電性能測量上,得到的最大席貝克係數約爲655 µV/K,與理論值十分接近,並觀察到席貝克值與電晶體場效應有關聯性。當閘極偏壓設定在臨界電壓附近時,席貝克係數到達峰值,而當閘極偏壓小於臨界電壓時,通道關閉沒有熱電效應。最後計算了二硒化鈀的熱電功率因子(Power Factor, PF),通過調節閘極偏壓觀察熱電功率因子隨場效應的變化,並對比相應的材料層數,發現最大熱電功率因子為0.26 mW/m·K2,材料厚度為12層,證明二硒化鈀

是極具潛力的熱電材料。

無機結構化學習題(第2版)

為了解決過渡金屬 英文的問題,作者李偉基張羽伸李奇李鴻基吳基培麥建華麥松威 這樣論述:

本書為作者根據近四十年教學生涯中積累的經驗和體會編寫,為《高等無機結構化學(第2版)》的配套習題集,亦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高等無機結構化學(第2版)》和本書《無機結構化學習題(第2版)》二書的英文版已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書1版中文版和英文版發行後, 在學術界得到很好的評價。作者根據近年無機化學學科的發展,以及讀者和教學者的回饋, 致力撰寫改良的第2版,除對原有習題進行修訂外,另外新增四章內容的習題 (量子化學簡介、過渡金屬化合物、 金屬簇: 成鍵與反應、生物無機化學),並新增附錄內容。第2版涵蓋了無機化學領域的重點習題和解析。

第1章 原子和分子的電子組態和狀態  習題  答案  第2章 基礎量子化學  習題  答案  第3章 原子軌道  習題  答案  第4章 雜化軌道  習題  答案  第5章 分子對稱性  習題  答案  第6章 分子幾何與化學鍵  習題  答案  第7章 晶體場理論  習題  答案  第8章 分子軌道理論  習題  答案  第9章 振動光譜  習題  答案  第壹0章 晶體結構  習題  答案  第壹1章 過渡金屬化學  習題  答案  第壹2章 金屬簇合物: 化學鍵和活性  習題  答案  第壹3章 生物無機化學  習題  答案  附錄1 元素週期表  附錄2 能量換算因數、物理常

數和原子單位  附錄3 常用積分  附錄4 關於遮罩常數的Slater規則  附錄5 Wade規則  附錄6 點群特徵標表  附錄7 電環化反應和環加成反應  附錄8 生物無機化學專題  附錄9 參考書目  英文索引  中文索引  

自組裝超分子聚合物輔助二維奈米材料的可擴展液相剝離和分散

為了解決過渡金屬 英文的問題,作者Ashenafi Zeleke Melaku 這樣論述:

近期,二維 (2D) 奈米材料在許多應用領域中展現出十足的潛力,如石墨烯、過渡金屬二硫屬化物 (TMDCs)、六方氮化硼 (h-BN) 等,已應用於各種光電元件、傳感器、電容器、太陽能電池等方面。此等材料雖只有單顆或數顆原子之厚,卻擁有在塊材型態不具備的優越特性,使其在未來廣泛的科技研究中展現出色前景。然而,材料性能固然出色,工業級大量生產高質量的二維奈米材料卻非易事,而液相脫層程序正是合適的因應之道,透過界面活性劑與溶劑的搭配,可以簡單、環保的方式有效地大規模產生薄層二維材料。在本文研究中,我們分別在石墨與二硫化鉬(MoS2)兩系統中加入超分子聚合物作為界面活性劑,經由超音波震盪的處理,將

兩材料由三維(3D)大型分子轉為二維形式並大量生產。在研究的第一部分,利用添加腺嘌呤功能化的生物可降解低聚物(3A-PCL),將塊狀結晶的石墨脫層為具導電性、良好物理特性且高度有序結構的石墨烯奈米片,經檢驗後可證明,因3A-PCL對石墨表面具有高親和性,可於其表面自行組裝為層狀奈米結構,在有機溶劑裡脫層並形成穩定懸浮的石墨烯奈米片。而在移除溶劑後,此複合材料在黏性與彈性狀態間顯示出持久的熱可逆相變行為,並可透過調整複合材料內的聚合物比例,進而調控脫層石墨烯的厚度。此石墨烯複合材料最大的特色在於電阻率低,測得之數值為1.5 ± 0.7 mΩ·cm,比原始石墨烯低一個數量級以上。綜合第一實驗系統的

研究,選用液相脫層程序製備多功能超分子與石墨的奈米複合材料,因其生產過程簡單,製成之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與導電性,適合在導電元件領域發展應用。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我們以鄰二氯苯(ODCB)為溶劑,腺嘌呤功能化聚丙二醇(A-PPG)為界面活性劑,設計一種能將石墨脫層為厚度可控之高質量石墨烯的實驗系統。首先我們先在溶劑ODCB中,把天然石墨剝離為數層有序的脫層石墨(EG)奈米片,此視為一次脫層;而在二次脫層中,在EG溶液中加入A-PPG,此時具氫鍵官能基的腺嘌呤發揮關鍵作用,使A-PPG能在石墨烯奈米片表面自行組裝為長而有序的奈米結構,進而增加EG在ODCB中的長期分散穩定性,且透過調整複合材料中

A-PPG的含量,可製備出具特定結構特徵的石墨烯奈米片。此以超分子聚合物作非共價官能化的石墨烯表現非凡,經由簡單、有效的一次及二次脫層,可自由調控石墨烯的所需厚度,在各項潛在應用中發揮作用。最後一實驗系統,則是以水為溶劑,胞嘧啶功能化聚丙二醇(Cy-PPG)為界面活性劑,搭配二次脫層程序,將MoS2剝離為超薄層的奈米片。首先,利用水相環境將原始的MoS2初步分散為數層的奈米片,接著於二次脫層期間加入Cy-PPG,與數層MoS2的水溶液進行一小時以上的超音波震盪,此過程中,自組裝為有序層狀奈米結構的Cy-PPG會因強物理作用力而吸附在奈米片的表面,並形成可調節的超薄層MoS2,而透過仔細調整Cy

-PPG的用量,可以大幅改善MoS2在水溶液的長期穩定分散性,從而保持其固有的特性,最後利用光譜及顯微鏡分析脫層奈米片的形貌與物理性質,證明MoS2奈米片表面確實有Cy-PPG的存在,而在導電率測試中,測得之數值則較原始MoS2高出127 µS/cm。綜觀以上,此實驗系統能夠有效以環保方法生產超薄層MoS2奈米片,對於講求材料精準的研究領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