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鮪魚罐頭全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遠洋鮪魚罐頭全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CallumRoberts寫的 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應用經濟研究所 詹滿色所指導 葉于菱的 泰國正鰹進口需求結構分析 (2020),提出遠洋鮪魚罐頭全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正鰹、進口需求、逆需求體系、臺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政策碩士學位學程(研究所) 沙志一、謝立功所指導 林意庭的 台灣遠洋漁業漁獲運搬政策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轉載、洗魚、IUU漁捕行為、運搬船的重點而找出了 遠洋鮪魚罐頭全聯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遠洋鮪魚罐頭全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獵殺海洋:一部自我毀滅的人類文明史

為了解決遠洋鮪魚罐頭全聯的問題,作者CallumRoberts 這樣論述:

《華盛頓郵報》2007年度十大好書 美國環境記者協會「瑞秋卡森環境書籍獎」 歐美各大學環境、海洋、生態、漁業等課程熱門指定用書   人類足以輕易地終結海洋生物!   1741年,飢餓的探險家在白令海峽發現成群的斯特勒大海牛,之後不到三十年,這種溫馴的野獸就遭人類獵捕滅絕了。這是個很經典的故事,但事實上,在這些探險家抵達之前,白令島就已經是這個物種僅存的最後一個據點了。   海洋中其他豐富的生命,也都非一夕之間消失的。雖然現今漁業的高效率已經到了毫不留情的程度,然而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密集開採,並不是從現代或是工業化才開始,而是早在十一世紀歐洲的中世紀就已經展開。羅伯茨在本書中探討

悠久繽紛的商業捕魚歷史,同時也帶領讀者穿過數個世紀,見證海洋的衰亡。   本書根據早期的探險家、海盜、商人、漁民和遊人的第一手資料,重現了過去充滿鯨魚、海獅、海獺、海龜與巨大魚類的海洋。十五世紀的航海員所描述的豐富海洋生命,幾乎是今天所無法想像的。   但是,故事的最後並不是一個空蕩蕩的海洋,相反的,羅伯茨認為只要透過一些簡單的約束,更有智慧地管理資源,就可能恢復過往輝煌繁榮的海洋。從佛羅里達到紐西蘭的海岸,海洋保留區已經使植物和動物恢復到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所沒有的水準,這樣的成果證明,歷史不一定一再重演,我們能將海洋恢復到比我們眼前還更豐富。 得獎記錄   《華盛頓郵報》2007年度十

大好書   美國環境記者協會「瑞秋卡森環境書籍獎」 名人推薦   方力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創館館長)專文導讀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會會長)專文推薦   田秋堇(立法委員)、朱增宏(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李根政(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李偉文(作家)、邱文彥(立法委員)、林聖崇(生態保育聯盟/前總召集人)、柯金源(海洋環境紀錄工作者)、夏曼.藍波安(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清風(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長)、陳瑞賓(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廖本全(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顏寧(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海洋專案主任)鄭重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羅伯茨這書是無價的,更不用說它是如此教人不安。──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評論家/喬納森.亞德利(Jonathan Yardley)   寫得如此之好、如此令人著迷、細節如此豐富……我實在無法把書放下。──費城詢問報/桑迪.包爾(Sandy Bauers)   用許多第一手資料,描繪出早年海洋生物的豐盛與壯麗,還有人類與牠們相遇的奇妙情節,使它讀起來常常像是威爾斯(H. G. Wells)的科幻小說。──多倫多環球郵報   清晰且優雅地呈現了一個真實的悲劇……但只有看到過去,我們才能知道應該期待什麼,也才知道什麼是必須恢復的。──《藍海之歌》(Song for t

he Blue Ocean)作者/卡爾.蘇菲娜(Carl Sofina)   這樣有力且幾乎詩意地描述漁業史,以及它對海洋的傷害,讓我們立刻了解並警惕。──查爾斯頓郵報和情報/鮑勃.奈特(Bob Knight)   請閱讀並思考書中的訊息,否則你就落伍了!──生物科學期刊/詹姆斯.埃斯蒂斯(James Estes)

泰國正鰹進口需求結構分析

為了解決遠洋鮪魚罐頭全聯的問題,作者葉于菱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泰國正鰹的進口需求市場進行分析,進而探討臺灣正鰹產業的發展。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Fishery and Aquaculture Statistics.)的資料顯示,在2017年至2019年臺灣正鰹年均產量位居全球第九,但臺灣正鰹產量位居臺灣漁業第一,約有九成以上為出口。根據聯合國貿易資料庫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出口正鰹的國家以占全球年均出口量16.40%的臺灣為首。全球進口正鰹的國家以占全球年均進口量46.15%的泰國為大宗,其第一大進口國為臺灣占15.95%。正鰹漁業為全球鮪魚罐頭的主要原料,其正鰹加工生產國主要在泰國。本研究應用Brown et al.(1995)所推導出

的組合逆需求體系(Synthetic Inverse Demand System)方法進行泰國正鰹進口逆需求之實證分析,資料來源為2007年至2020年的進口量、進口份額以及進口價格的月資料。實證結果如下:  泰國正鰹的進口逆需求體系以鹿特丹逆需求體系為最佳選擇。價格反應彈性的估計結果顯示,在模型中的30個交叉價格彈性裡,有19個為負,但不顯著,表示來自不同國家的正鰹多為弱互補關係。泰國不論從任一國家進口正鰹的價格反應彈性都不具有顯著性,且自身價格反應估計值的符號大多為負號,但亦不顯著,顯示泰國正鰹進口需求價格與進口數量間的關係不顯著。規模的價格反應彈性的估計結果顯示,當進口規模增加1%時,則

從臺灣進口的正鰹價格下降0.042677%,從南韓進口的正鰹價格下降0.021310%,從美國進口的正鰹價格下降0.012923%,從基里巴斯進口的正鰹價格上升0.10001%,從密克羅尼西亞進口的正鰹價格下降0.015545%,從其他國家進口的正鰹價格下降2.13960%,個別國家進口價格反應懸殊。由估計參數及彈性的顯著性說明價格只受到規模彈性的影響。臺灣正鰹在泰國具有相對優勢,其價格變動不大。  目前經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評估正鰹正處於適度開發狀態,根據本文研究之結論,臺灣進口正鰹自身價格為缺乏彈性,意味著泰國受到臺灣進口貿易量對正鰹價格影響較低。泰國正鰹的進口價格僅受到總進口規模的正向影

響,建議各國及我國應遵守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的公約,避免汙染和過度捕撈讓正鰹走向滅絕之路,應該更積極地來保育生態,並且持續執行中西太平洋主要漁業及種群漁獲策略之養護與管理措施以引導漁獲策略關鍵要素之發展。

台灣遠洋漁業漁獲運搬政策之研究

為了解決遠洋鮪魚罐頭全聯的問題,作者林意庭 這樣論述:

漁獲運銷為漁業生產中相當重要的環節,然而漁獲的轉載卻可能模糊供應鏈之透明度。其中由於海上轉載常被認為是洗魚之管道,使得近年來許多非政府組織相當注重海上轉載之議題,並強力推動海上轉載之禁令。惟海上轉載為我國長年以來之慣例,而海上轉載之禁令將對我國遠洋漁業造成重大之影響。因此,本政策研究之目的為藉由降低海上轉載與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IUU)漁業之關聯性,以維持海上轉載之運作。本研究透過訪談業界專家以瞭解漁獲運搬之實務現況,及不同運搬方式所具有之優勢及必要性;並透過文獻探討法及分析比較法對照我國與區域性漁業組織之轉載規範,以瞭解完善之轉載規範所必須具備之要件。最後,本研究透過分析現行之轉載規範

及探討洗魚之模式,歸納出禁止海上轉載並無法有效地打擊IUU漁業之結論。此外,本政策研究認為應以「提高監控卸魚能力」、「利用其他監控設備作交叉比對」、「強制漁船於一定時間內必須進港」、「開發漁業監控中心之相關功能」、「建立業者誠信制度」等政策,提升我國遠洋漁業漁獲運搬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