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器上座間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研究所 葉仲基所指導 林家豪的 農用搬運車懸吊系統之設計與模擬分析 (2014),提出避震器上座間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農用搬運車、半主動懸吊系統、舒適性、強韌控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蕭耀榮所指導 阮泰山的 自行車用電子器材避震器之開發 (2014),提出因為有 天勾控制、磁路模擬、半主動式裝置、磁流變液的重點而找出了 避震器上座間隙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避震器上座間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農用搬運車懸吊系統之設計與模擬分析

為了解決避震器上座間隙的問題,作者林家豪 這樣論述:

農用搬運車為一款本土產業自主研發與成功製造的農機,主要做為運輸農用物品及收成後之農穫物,因其良好的地形適應能力,廣受農民之喜愛,也著實減輕了農民的農務辛勞。近年來臺灣的農業工作環境已有很大的改變,國內業者的製造技術也相對成熟,已經能製造出各式各樣不同種類之農用搬運車,若能再將一般車輛上已經成熟之許多技術帶入農用搬運車,相信一定能讓搬運車更為成熟。而本研究目的在改善農運搬運車之懸吊系統進而提升搬運車之舒適性。本研究先使用電腦輔助軟體ADAMS/Car建立懸吊系統模型與農用搬運車全車模型並進行模擬分析,再利用車輛之1/4模型搭配MATLAB進行控制器設計。本研究搬運車之時速為20、30及40公里

,路面為自行建構之sin波路面,搬運車重量視為一不確定性,考慮200~1800 kg之搬運車重量,利用強韌控制之理論進行控制器設計。模擬結果顯示垂直方向加速度會隨搬運車之時速增加,此控制器能將搬運車在時速20~40公里間時域之垂直方向加速度大小降下來。再將此結果經快速傅立葉轉換後觀察發現,其在搬運車行經不平路面段時之頻率,也就是約為1.1 Hz時之大小有明顯之降低。而在4~10 Hz間之大小皆會略為增加一點,但根據ISO 2631-1 舒適性評估指標,其皆在人體可接受範圍內。

自行車用電子器材避震器之開發

為了解決避震器上座間隙的問題,作者阮泰山 這樣論述:

磁流變液為一種智慧型材料,從1943年Rabinow發明後,MR液被應用在許多地方,如汽車到建築或土木等方面;此材料具有快速響應之可控性、精準且低能源消耗等皆為MR的主要優點,磁流變液成功的應用於避震器。上本文中,設計一個裝置於腳踏車上的MR減震座,作用為電子產品的支撐和減震。首先,提出一個MR底座的概念,接著分析液壓問題以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並經由磁路設計出讓磁通在閉迴路中(closed-loop)流通,這種磁通指的是存在外部磁場,作用在磁流變液的一種可控來源。本文中透過磁場模擬評估磁場強度,模擬結果顯示,MR層的間隙、厚度和線圈匝數為主要影響磁場強度的參數。透過模擬結果,提出更有效的設計

參數。執行控制模擬以估算MR裝置的性能,經過多組控制模擬分析,並找出最適合的控制器。其模擬結果顯示,天勾 (skyhook) 控制演算法和PID控制的結合,是個簡單且有效的解決MR底座減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