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層分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邊界層分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立宏寫的 流體力學(含流體機械)重點暨題型解析 和林禾的 研究所講重點【流體力學新傳(下)】(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高點 和大碩教育所出版 。

長榮大學 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碩士班 張慧蓓所指導 王冠懿的 以實驗法及數值模擬交叉探討隧道火災逆煙層發展與其控制 (2021),提出邊界層分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FDS模擬、穩定箱、全尺度、油盤實驗、臨界風速。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 謝宗翰所指導 林涵宇的 具電漿合成射流之非對稱噴嘴流場特性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SERN噴嘴的重點而找出了 邊界層分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邊界層分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流體力學(含流體機械)重點暨題型解析

為了解決邊界層分離的問題,作者王立宏 這樣論述:

  作者憑藉本身深厚之學理素養,透過多年在補教工作上的歷練,建立獨特之理論架構及論述。全書以豐富圖表解說概念,並輔以經典題型供讀者觀念驗證與應用。   由於市面上幾乎找不到內容完整且專為國考及國營事業而準備的流體力學書籍,為了滿足考生的需求,作者深入瞭解國考及國營事業試題並全新撰寫適合考生閱讀之參考用書。相信以如此完整的參考書籍,必定能使考生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考題的命題趨勢,在考場上無往不利。 本書特色   一、內容鋪陳由淺入深,觀念解說詳細,連貫性強   針對理論觀念處,做精確解說,使讀者易於閱讀,快速掌握各章節的關聯性。   二、標題與架構清晰分明   讓讀者

迅速抓住各章節的重點,並有系統的組織其觀念與架構。   三、網羅歷年必考試題,掌握考試趨勢及脈動   將重要的歷屆試題依章節編排,按題型循序演練,可提升相關類題的應考實力!   四、解題精準、化繁為簡,提供完整應試技巧   書末收錄110~105年相關試題並透過詳盡完整的解答剖析,完全釐清觀念、掌握重點、學習進階的解題技巧,獲取高分!

以實驗法及數值模擬交叉探討隧道火災逆煙層發展與其控制

為了解決邊界層分離的問題,作者王冠懿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縮小尺度隧道實驗,並以電腦模擬建置相同縮小尺寸隧道進行探討。為達到較佳模擬結果,本研究導入特徵運算得出本次縮小隧道之網格尺寸為2 cm,全尺度隧道FDS模擬網格尺寸則為40 cm。環伺隧道火災相關研究,涉及實驗過程中各項參數之校正及驗證者相當缺乏,因此本研究除了找出可將煙流排出之臨界風速外,更著重探討實驗中的流場穩定性,將訂定設置的初始條件,確立一套實驗標準設置方法,可使實驗更精確,也較能得到與實際相符的結果。本研究最重要的設置為在實驗隧道前裝置一流體穩定箱,除可穩定進入隧道的流體品質外,最重要的是可以透過內裝的吸音海綿及特出結構,有效濾除鼓風機所產生的不穩定氣流,如此便可減

少流場與逆煙層之交互作用的影響變因。 本研究由設定尺寸為200 m*12 m*6 m之全尺度隧道,經縮小尺度公式計算得出縮小隧道尺寸為10 m*0.6 m*0.3 m,全尺度測試之標準油盤尺寸為250 cm(熱釋放率14,200 kW),而縮小實驗之油盤尺寸則為6 cm(熱釋放率7.96 kW)。為得知經計算後的縮小模擬結果是否與實際尺寸之臨界風速的差異性,實驗中主要以模擬法比對等比例縮小實驗之結果,以驗證加裝穩定箱後之實驗對於流場穩定性的提升,實際的觀測實驗利用雷射切面以觀測煙霧流場,所得到的結果比對理論臨界風速有高度相似性,可得知本研究所設置之穩定箱與對模擬實驗參數之調校的重要性,對

於往後的隧道實驗具有相當程度的指向性與貢獻。

研究所講重點【流體力學新傳(下)】(2版)

為了解決邊界層分離的問題,作者林禾 這樣論述:

  流體力學(Fluid Mechanics)是力學領域中最具柔性而美妙的科學,在生活中處處皆可應用與接觸,舉凡血液的流動、空氣的流動、河流的流動…等都是。這樣看來,可以說與流體力學相關的科學領域相當廣泛,如機械類群的熱傳學、環工類群的明渠水力學、水利族群的水文學…等,故若能融會貫通流體力學這一學科,相信在各領域學習上皆可有事半功倍之效。   筆者認為要學好或考好流體力學有兩個重點,分別是:   一. 通其觀念、脈其思路   要學好流體力學,絕非單純背誦公式或多算題目即可!因此筆者在各單元中的內容、例題,都會以較親切、易懂的口吻來表達,使讀者能在短時間內輕鬆學會,並且熟悉題型,而不再懼怕流

體力學。   二. 準備上不分系所   本書內容網羅了國內各大研究所(含機械、應力、航太、工科、環工、水利、土木、造船、大氣、醫工、海洋、海工、環安所…等)之歷屆試題,因此本書中的題型相當廣泛,使讀者擁有這一本書籍,即可快速抓住各系所之重點。 本書特色   ◎內容新穎、鑑往知來   各單元中的例題皆為該單元的代表性精選試題,確切掌握出題趨勢及準備方向,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解題靈丹,重點整理   各單元的例題答案均有詳細精準的解答,協助讀者迅速破題。   ◎過程步驟,流暢清晰   內容編排流暢,解題步驟完整,針對難題提供題意說明,幫助讀者快速瞭解題意。   ◎圖表說明,重點提要

  各單元或重要例題中含有「老師在講,你一定要聽」的補充說明,方便讀者將該題相關觀念及流體力學的前後單元融會貫通。   作者簡介 林禾   學歷   成功大學碩士   成功大學博士   經歷   應屆考取台灣大學碩士榜首   成功大學博士班資格考榜首   曾參與多項國科會計畫與產學合作   大學講師   具有超過10年以上的補教經驗   專長   流體力學   熱力(工、機)學   熱傳學   第五章 流體流動的微分解析 5.0 介紹 5.1 流體運動及變形 5.2 渦度與環流量 5.3 勢能函數 5.4 線性變形 5.5 流線函數 5.6 基本勢流場 5.7 勢流場組合  

第六章 因次分析 6.1 前言 6.2 因次齊次性 6.3 柏金漢Pi 理論 6.4 重要的無因次參數 6.5 模型理論   第七章 管內黏性流 7.1 層流與紊流 7.2 奈維爾–史托克方程式 7.3 入口區與完全發展流 7.4 兩平板間之完全發展流 7.5 圓管內部之完全發展層流 7.6 紊流的數學分析   第八章 邊界層原理 8.1 普朗特邊界層理論 8.2 邊界層概念 8.3 邊界層方程式 8.4 值級分析 8.5 范卡曼動量積分方程式 8.6 邊界層近似解 8.7 邊界層分離現象   第九章 可壓縮流 9.1 可壓縮流 9.2 流經噴嘴的一維等熵流動 9.3 流經噴嘴–擴散器一維等

熵流動   第十章 明渠流 10.1 明渠流 10.2 流速公式 10.3 水力跳躍

具電漿合成射流之非對稱噴嘴流場特性研究

為了解決邊界層分離的問題,作者林涵宇 這樣論述:

近年來,超音速燃燒衝壓引擎(scramjet)在超音速飛行主題中,較被廣泛討論。在衝壓引擎中,噴嘴可提供70%的淨推力而衝壓引擎常與SERN噴嘴(single expansion ramp nozzle)使用,因此SERN噴嘴對於推力的研究極為重要。本研究主要運用開源軟體OpenFOAM中的可壓縮的密度基求解器(rhoCentralFoam),用來分析SERN噴嘴在起飛狀態下的流場暫態反應與推進性能,並研究電漿合成射流對於推進性能之影響。本論文主要採用電漿合成射流(PSJ)作為主要的二次流能量來源,並以震波向量控制(SVC)使分離震波的位置產生位移以改善推力效能。首先,先模擬SERN噴嘴在未

安裝射流的條件下,觀察氣流分離的暫態反應與推進性能。一開始上壁面氣流會在自由震波分離(FSS)與限制震波分離(RSS)間轉換,直到2毫秒時上壁面氣流分離模式才以RSS為主。再來,針對不同變因對具電漿合成射流的SERN噴嘴進行算例分析,並分別對單一變量逐一說明氣流分離特性與推進效能。以腔體能量為變量時,上游分離點位置會隨著能量增加而提前。以射流管路構型為變因時,發現噴嘴型的管路構型能提供較高的局部馬赫數,所以後來的算例皆以此構型管路為主。當上壁面安裝射流且能量持續供給到3毫秒時,此時發現原本貼在上壁面的震波列隨著上壁面射流下游的分離渦流強度增強,迫使噴嘴推力方向逐漸導向到軸線方向,因而促使軸向速

度分量增加,進而改善軸向推力性能。當射流安裝在兩側壁面時,因下壁面分離渦流增加,迫使震波列遠離軸線方向,軸向推力因此大幅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