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偶有房首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尪貸款買一房!以老婆名義再加一戶「算首購?」 達人曝正確 ...也說明:原PO提到,自己上網查詢,發現對於首購的定義有好幾種版本,有的版本是以「有無貸款」來定義,有的版本則是以「名下財產」來定義,讓他看的很亂,因此發文 ...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系 羅光達、楊子霆所指導 鄭育傑的 豪宅購屋者的家庭經濟背景分析 (2021),提出配偶有房首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豪宅、不動產買賣、實價登錄。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彭建文所指導 簡伯任的 不同世代居住歷程與演變分析 (2015),提出因為有 居住品質、居住歷程、年輕家戶、租擁選擇、家庭生命週期的重點而找出了 配偶有房首購的解答。

最後網站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方案上路!青年首購族必看利率、資格則補充:只要本人符合民法成年年齡,再加上本上、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名下沒有自有住宅就可以進行申請! Q3. 青安貸款只有房屋首購族群可以申請嗎? 不一定!青安貸款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配偶有房首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豪宅購屋者的家庭經濟背景分析

為了解決配偶有房首購的問題,作者鄭育傑 這樣論述:

本文利用2012-2019年內政部實價登錄不動產買賣交易資料與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之財稅、個人基本資料,以線性機率模型刻劃豪宅購買者之人口特性。模型應變數為豪宅購買與否,豪宅定義為交易總價在新臺幣4,000萬以上之住宅;自變數為人口統計變數,包含購屋者型態、性別、年齡、婚姻狀態、家戶受扶養子女數、就業狀態、所得能力、房屋持有狀態、財富狀態、戶籍地,並放入年份控制總體經濟環境未知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買方為營利事業、個人(或營利事業負責人)為女性、20-29歲、有配偶、家戶受扶養子女數三位、雇主、所得能力位於全臺前1%、房屋持有三間、財富狀態位於全臺前1%、戶籍地在臺北,為各變數中購買豪宅機率最高

的群體。穩健性測試中,不同模型測試發現年齡在30-39歲以及財富狀態位於 0%-50% 之兩變數(類別)最不具穩健性;價格水準定義測試則指出本文實證結果與房地交易總價在全臺前1% 之超高價豪宅相近。

不同世代居住歷程與演變分析

為了解決配偶有房首購的問題,作者簡伯任 這樣論述:

一個人的一生可能經歷不同家庭生命週期與經濟社會環境變遷,進而調整其住宅需求,亦即經歷不同的住宅搬遷過程。不過,以往文獻多以家戶的住宅租擁選擇為研究重點,透過量化方法分析單一時點影響家戶住宅權屬的原因,較無法從時間面向觀察家戶居住調整的歷程與品質變化。為彌補以往住宅租買權屬文獻的不足,本研究擬針對不同世代家戶進行深入的問卷調查與質化分析,主要內容包括受訪者的個人與家庭屬性、住宅搬遷次數與原因、權屬與融資方式、決策方式、住宅品質狀況、居住滿意度、以及居住觀…等項目,另外,亦蒐集「華人動態資料庫」(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之「長期追蹤資料」進行量化分析,藉以釐

清不同世代間家庭生命週期與住宅調整之互動關係,並深入與完整瞭解國人居住決策與住宅價值觀的長期變遷狀況。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代演進,較早年出生之受訪者,其家戶搬家動機大多為工作與生活因素;較晚年者,則大多為家庭生命週期演變所衍伸出的住宅需求。透過深入分析家戶搬家動機與比較量化研究結果,發現越晚出生世代的家戶,其初婚與長期居住安排除了受到社會趨勢、價值觀演變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會受到房價與所得不對等成長的影響,而產生「半核心化」的現象,該因素可能導致家戶的搬遷能力逐漸降低,使得搬家次數隨著年代演進而減少。另外,家戶搬家後的生活空間正隨著時代演進而逐漸遞減,使得搬遷後生活品質無增加的趨勢;而住宅權屬的

變化過程,使得年輕世代針對初婚家戶所設計之租賃住宅市場逐漸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