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ph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酸雨ph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藤原俊六郎寫的 土壤的基礎知識【超圖解】 和紙上魔方的 身邊親近的化學:酸遇見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北方婦女兒童所出版 。

大漢技術學院 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研究所 許文昌所指導 李恆的 花蓮地區酸性降雨趨勢分析 (2018),提出酸雨ph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酸雨、逆推氣流軌跡、降雨規模、pH值。

而第二篇論文康寧大學 休閒資源暨綠色產業研究所 曾景山所指導 簡正芸的 社區居民對環境問題中酸雨的認知與調適行為之研究-以高雄市後勁社區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環境問題、酸雨問題、認知、調適行為的重點而找出了 酸雨ph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酸雨ph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土壤的基礎知識【超圖解】

為了解決酸雨ph值的問題,作者藤原俊六郎 這樣論述:

豐富的圖示,讓你輕鬆了解土壤的基礎知識   看似平凡無奇的土壤,   背後卻蘊藏著無限生機。   本書將告訴你:   ▲土壤如何分類?   ▲土壤在各環境中如何循環?   ▲土壤構成如何影響作物?   ▲土壤中有那些生物呢?   ▲土壤中的成份有何功能?   ▲各類型農耕地的土壤有何不同?如何管理?   ▲人為或環境因素可能造成土壤哪些變化?會產生什麼問題以及有何因應之道?   ▲如何診斷與維持土壤的狀態?   看完本書,你將對土壤有煥然一新的認識! 本書特色   1、 農學專家教導土壤的自然循環、調查診斷和耕地管理。   2、 圖說豐富,農業新手入門的必讀書。   3、 除了理

論知識,對於在農業現場實作者亦有助益。  

花蓮地區酸性降雨趨勢分析

為了解決酸雨ph值的問題,作者李恆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使用花蓮空氣品質監測站降水數據資料,扣除颱風數據及監測站無效數據,結合逆推氣流軌跡圖,依照世界氣象組織降雨規模,及pH值區間分類後,藉由了解花蓮地區在不同氣流來源下各規模酸性降雨次數及pH值變化趨勢,所得結論說明如下:不分氣流年平均降雨518小時/年,年平均發生酸雨機率62%,大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33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60%,中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97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58%,小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388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63%。東北季風型平均降雨277小時/年,年平均降雨機率54%,大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11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69%,中規模降雨年

平均降雨44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69%,小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222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71%。高壓迴流型平均降雨130小時/年,年平均降雨機率26%,大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7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72%,中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24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59%,小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99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62% 。太平洋高壓型平均降雨60小時/年,年平均降雨機率11%,大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10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58%,中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18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36%,小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33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30%。西南氣流型平均降雨

51小時/年,年平均降雨機率9%,大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5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75%,中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12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58%,小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34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49%。源自中國大陸型平均降雨124小時/年,年平均降雨機率24%。大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3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80%,中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17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72%,小規模降雨年平均降雨105小時/年,年平均酸雨發生機率74%。本研究結果發現2005至2018年酸雨發生率下降,其中以小規模降雨為主要占比,而小規模酸雨發生率在各氣流都呈現下降趨勢,小規模酸雨發生與當地空氣品質

有關,推測與2012年環保署修正空氣品質標準將PM2.5納入管制,促使花蓮地區空氣品質改善,減少酸雨發生機率。

身邊親近的化學:酸遇見鹼

為了解決酸雨ph值的問題,作者紙上魔方 這樣論述:

用極富親和力的孩子口吻,瞬間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使那些枯燥無味的知識點,瞬間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孩子們喜愛才會更有興趣去探索一個未知的科學世界,本書將晦澀難懂的科學概念在孩子們愉悅的閱讀氛圍中,被潛移默化的理解與接受,也能令他們更有信心在科學探索的旅途中勇往直前。本書運用漫畫的簡潔線條、誇張的手法,創作出意想不到的幽默場面,對孩子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這些個性鮮明、創意十足的形象塑造,將留下無限空間供孩子們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北京紙上魔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立於2007年,是一家集圖書策划、編輯、出版、設計制作一體化的綜合性專業圖書經營企業。自創立以來,在積極、穩健的發展方針指導下,不斷開拓進取

,優化內部結構,使圖書產品定位准確、質量精良。現已形成少兒類為主導、生活類、社科類等多個門類品種豐富的產品分布,先后為國內多家知名出版集團及文化出版機構策划、編輯、設計制作出品優質圖書兩百多個品種。幾年來公司成長迅速,不斷擴大出版資源,目前已成為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部分欄目圖書出版獨家代理機構,在不斷深化出版理念的同時力圖成為一家具有國際化視野、獨特的經營理念、超強的市場競爭力的優秀華人出版機構。 第一章 揭開「酸」的神秘面紗什麼是酸呢酸都可以吃嗎酸與金屬相遇會發生什麼酸性溶液會通電嗎第二章 哇,好多酸啊跑進廚房的酸我們都愛吃的酸螞蟻的武器——蟻酸第三章 揭開「鹼」的神秘面紗

什麼是鹼呢鹼為什麼滑滑的鹼性溶液可以通電嗎鹼性飲料是鹼性的嗎第四章 哇,鹼無處不在啊會吸水的氫氧化鈉洗手間散發臭味的罪魁禍首——氨能做面包的小蘇打石灰水變渾濁了第五章 酸和鹼的強弱之分有趣的離子怎麼區分酸和鹼的強弱可怕的強酸強鹼第六章 酸和鹼的區分妙招紫羅蘭里的發現小試紙,大作用各種顏色的指示劑奇妙有趣的顏色變化第七章 酸和鹼相遇會怎樣彼此的死對頭——酸與鹼什麼是中和反應我們身邊的中和反應酸遇到鹼,還會有什麼反應呢第八章 酸鹼在我們體內牙齒被酸化了殺微生物利器——胃酸腸道為什麼是鹼性的血液里的PH值由誰來保護第九章 讓人頭疼的酸與鹼能讓你脫發的酸雨土壤生病了合成洗滌劑不環保第十章 好好利用酸與

鹼制作美味食物耐久好用的酸鹼性電池洗臟物的好幫手酸和鹼的其他應用

社區居民對環境問題中酸雨的認知與調適行為之研究-以高雄市後勁社區為例

為了解決酸雨ph值的問題,作者簡正芸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高雄市後勁社區居民對環境問題認知、酸雨問題的認知與調適行為的現況,同時探討個人背景變項在環境問題、酸雨問題的認知與調適行為的差異情形,以及高雄市後勁社區酸雨的現況。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社區居民對環境問題中酸雨的認知與調適行為之研究調查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隨機抽樣調查後勁國小家長中實際居住於後勁地區者為研究對象,發出1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35份;同時以當地居民實際收集之雨水實測得來的數據,做為當地酸雨情形現況分析的科學數據。所得資料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一、後勁社區居民

獲得環境問題知識來源前三項分別是「報紙、雜誌、傳播媒體及電腦網路」、「和朋友及其他人交談」、「社區教育或政府相關單位宣導」。社區附近較嚴重的環境問題依序是空氣污染、地下水污染、酸雨問題。社區附近主要三個環境問題來源是高雄煉油廠、仁武工業區、楠梓加工區。社區迫切需要改進主要三個環境問題是空氣污染、地下水污染、酸雨問題。社區環境與三年前比較,環境污染程度選項「還是一樣嚴重」45.2%佔最多數。社區環境滿意程度選項「普通」51.9%佔最多數。二、不同性別居民在酸雨問題認知上有顯著的差異,女性優於男性。但在環境問題認知、酸雨問題調適行為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不同月平均收入的居民對於環境問題認知呈現顯著差

異,但在酸雨問題認知與調適行為上並沒有顯著差異。居民對於環境問題認知、酸雨問題認知與調適行為上在「年齡」、「職業類別」、「教育程度」變項上均呈現顯著差異。居民對於環境問題認知、酸雨的認知與調適行為上在「居住時間」、「子女數」變項上則無顯著差異。社區居民在整體環境問題認知、酸雨的認知與調適行為三者間均具有顯著正相關。三、後勁社區雨水酸化的情形與鄰近區域相比,較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