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 勞工健康服務 計 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醫院 勞工健康服務 計 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和田秀樹寫的 擺脫不安的50個情緒修補練習【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 2】 和張金堅,蔡崇煌的 癮咖啡研究室:發現咖啡的健康力量【超值增訂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年度勞工健康服務計畫也說明:所在位置:首頁>計畫指引>年度勞工健康服務計畫文件下載年度勞工健康服務計畫: (勞動部指引)勞工健康服務... 閱讀更多.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采 和原水所出版 。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職業安全衛生系碩士在職專班 蔡忠融所指導 姚奕萱的 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工作特質與留任意願之探討 (2021),提出醫院 勞工健康服務 計 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工作特質、留任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張少熙所指導 吳思慧的 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參與休閒運動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休閒運動參與、休閒運動阻礙的重點而找出了 醫院 勞工健康服務 計 畫的解答。

最後網站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淺談 - myMKC管理知識中心則補充:近幾年職場勞工的身心狀況與工作環境議題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在台灣,以生產製造及科技產業為主力的現今職場,面對超時或輪班的工作型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醫院 勞工健康服務 計 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擺脫不安的50個情緒修補練習【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 2】

為了解決醫院 勞工健康服務 計 畫的問題,作者和田秀樹 這樣論述:

  ★ 日本最懂情緒的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最新續作!   《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後,進入修補受傷內心的50個練習     會不安、有焦慮都不是你的錯,學習不安共處才是你能做!   坦然接受情緒產生與背後的成因,走出負能量黑洞不踩雷。   懂得情緒調節,產生由負轉正的自我修復力。     ——最近好多可怕的社會案件好恐怖!出門在外要更小心才行。   ——每天聽到的都是壞消息,看久了心情真差......   ——看不見盡頭的疫情讓人快要憂鬱症。   ——我都交不到女朋友,難怪是我沒魅力嗎?   ——計畫生變讓人好焦慮......     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人際煩惱,甚至是未來茫然,都容易落入「

不安黑洞」的陷阱。   人生想要活得平靜、內心自在,不要被情緒牽著走,先學著轉念再行動。   你會發現不安的情緒,其實是具有建設性的行為原動力。     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以森田療法的理論為基礎,   搭配4大情境漫畫X50篇圖解重點X18個練習題,   每天一個小習慣,甩開不安黑洞,學會自救。     ● 4P的漫畫引言:無痛進入情緒的修補與養成   ● 50個重點總結:瞬間抓重點,迷惘時就翻一下   ● 18個練習題:低落時,快速自我覺察     【不管是慣性不安,還是敏感焦慮,都有訣竅與解方!】   ◎ 每一種不安都是一種欲望,擔心落榜所以努力讀書、擔心生病所以注意飲食、擔心裁員所以精進

工作技能。   ◎ 別在意別人怎麼想,因為別人其實也沒這麼在乎你。   ◎ 降低「預期性焦慮」指數,悲觀不加劇,行動更容易。   ◎ 猶豫時學會用①最好②最壞③機率最高的三個方向預測結果,從機率最高的開始做。   ◎ 人在享受樂趣時會暫時擺脫不安,每週找三個生活樂趣達到情緒平衡。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   日本最懂情緒的精神科醫師     1960年生於大阪市。1985年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系。   曾於東京大學醫學系附設醫院精神神經科、老人科與神經內科實習,先後擔任國立水戶醫院神經內科及急診中心住院醫師、東京大學醫學系附設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梅寧格(Karl Mennin

ger)精神醫學校國際研究員、專治高齡者之綜合醫院「浴風會醫院」精神科醫師。   現為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專攻臨床心理學)、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一橋大學經濟學系非常任講師、和田秀樹身心診所(專治抗老化與企業主管諮商)院長。   1987年出版《考試的要訣》大為暢銷,自此成為大學考試的知名權威。   著有《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解決所有煩惱的9種靈活思考》(三采文化出版)、《50歲的學習法》(天下文化出版)、《醫學系的大罪》、《腦科學不如心理學》、《煩惱的方法》、《40歲起的記憶術》、《77個習慣,養出一輩子不癡呆的大腦》(以上皆為日本Discover21出版)、《電視的

大罪》(新潮新書)、《不情緒化之書》(新講社wide新書)、《考試的要訣》(PHP文庫)等眾多書籍。 譯者簡介 伊之文     譯者生涯邁入第十二年。關注精神健康、憂鬱症、心理諮商與情緒管理等議題,相關譯作有《不被情緒勒索的51個方法》、《一天3分鐘,擺脫憂鬱!》、《3分鐘自我諮商筆記術》。   工作邀約與譯文賜教:[email protected]   噗浪臉書專頁:譯恐遲遲龜   【漫畫】案例介紹 凡事都有好壞兩面 電視看太多會讓日子更難過 為什麼人會害怕發生機率低的事情呢? 即使不安焦慮,也有你能做的事   前言 練習拒絕不安綁架 第1章 面對不安的10

個基本祕訣 1 讓不安全感成為生活動力 2 越在意越容易讓不安增幅 3 被情緒支配,就會下錯判斷 4 認定「只有一條路可走」只會更痛苦 5 你是否安於現狀? 6 自由必定伴隨不安 7 「請假會給別人添麻煩」只是你想太多 8 「想跟大家一樣」的不幸時代 9 九成的不安來自無知 10 不必設想最壞的情況而惶惶不安 和不安共處的練習題①   第2章 拒絕不安綁架的14個方法 1 試著預測可能發生的三種結果 2 別自己一個人承受,而是找人深談 3 主動收集資訊 4 預設停損點並接受風險 5 凡事都可以用機率法思考 6 不拘泥一種解決方式 7 把大家都當成好人,就不容易受騙 8 少看電視 9 專注在擅長

的事情上 10 凡事都是一體兩面 11 將計畫排鬆一點,享受意外的變動 12 別人其實沒有在看你 13 照著SOP做,做不好再改就好 14 失敗了也沒關係 和不安共處的練習題②   第3章 保持平常心的10個方法 1 就算擔心,也先做再說 2 豁達接受無法改變的事 3 再小的不安全感也要注意 4 享受獨處 5 擁有職場以外的歸屬 6 將不安具體寫下 7 找外界的人當心靈導師 8 累了就好好休息 9 接納不安的自己 10 要有期待的目標 和不安共處的練習題③   附錄 把不安化為動力的小習慣 習慣1 捨棄「就該這樣」的刻板印象 習慣2 不理會別人的不安情緒 習慣3 不過度解讀別人的話 習慣4 和

社群保持適度距離 習慣5 向哲學家學習解決方法 習慣6 要有能自豪的擅長領域 習慣7 誇獎自己 習慣8 不會看臉色也無妨 習慣9 順勢而行 習慣10 挑戰時要分散風險 習慣11 不一定要和大家一樣 習慣12 預留時間思考 習慣13 模仿優秀的人 習慣14 從第三者的角度凝視不安 習慣15 思考「如果不會不安之後要做什麼」 習慣16 問別人如何看自己   後記 化不安為動力的生活方式   前言 練習拒絕不安綁架     不安這種情緒相當棘手。無論是遇到轉帳詐騙,或是苦於慣老闆不合理的勞動條件,都和不安的情緒有關。和別種情緒相較之下,不安對人生造成的傷害更大。   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

延燒,在社會上引發極大的混亂。根據「麥肯傳播集團(McCann Worldgroup)第六回全球調查」在七月和八月所進行的調查,因疫情嚴峻而感到不安的日本人占了六十九%。比起疫情更嚴重、死亡人數更多的義大利(五十%)和美國(五十一%),日本人對新冠肺炎更加感到不安。   然而,人們害怕疫情而減少外出的後果卻是罹患憂鬱症,甚至自殺,光是二○二○年十月的自殺人數就比去年增加了六百多人。此外,罹患「運動障礙症候群」(Locomotive Syndrome)的人同時也顯著增加。這是一種運動器官的疾病,會導致人臥床不起或需要照護,而銀髮族罹患此疾病的風險已成了社會問題。   人們甚至因疫情而減少出入

醫療院所,導致糖尿病等宿疾惡化,甚至還錯失早期發現癌症的機會。   身為精神科醫師,我一直警告大家要小心疫情憂鬱,但也面臨了患者幾乎都不願意前來看診的困境。   上述的原因都表示,人們因為對疫情的憂慮而忽視其他潛在風險,使弊病逐步成真。     ●向森田療法學習面對不安   首先要冷靜下來,找出什麼事情才是最該擔心的,並且採取適當的行動。這是一位名叫森田正馬(一八七四─一九三八)的精神科醫師所提倡的精神療法。   森田療法主張,如果想要消除不安,反而會促使不安的情緒繼續增長,所以它採用的方法不是調控不安的情緒,而是把焦點放在患者對不安的態度和行動,藉此進行治療。因此,首先要思考原本的目

標是什麼。   舉例來說,森田醫師曾經問病人:「你為什麼對臉紅感到困擾?」病人回答:「因為我擔心別人會討厭我。」於是,森田醫師便告訴他:「也就是說,只要能討人喜歡,就算臉紅也無所謂對吧。世界上有些人就算臉紅也很受人歡迎,但也有很多人即使臉不紅同樣惹人討厭。所以,你的目標不是改善臉紅,而是要想一想如何才能受歡迎。」   只要知道原始目標是什麼,就能夠找出達成目標的方法並展開行動。   這樣的概念也能應用在對疫情的憂慮上。要是只想著防疫而損害身心健康,那就本末倒置了。   若考慮到原本的目標是活得健康,就要適度外出,增加運動量並努力提升免疫力。如有必要就去醫院求診,把心思放在維持健康的生活

。除了身體健康之外,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在罹患憂鬱症的病人裡,十人中有一人會自殺未遂,一百人中則有一人會死於自殺。   為了預防疫情憂鬱,這個時候更要拿出行動力。例如定時曬太陽,以及利用遠距通訊軟體和親友保持交流等等。     ●抱著不安的心情展開行動   市面上有許多書籍或課程都在教人消除不安,遺憾的是,不安的情緒不可能完全消除。對疫情的憂慮也一樣,除非疫苗普及或疫情完全平息,否則人們仍然會感到不安。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要被不安綁架,也就是接受不安,與它共處。   森田醫師認為,人之所以會感到不安,是因為求生欲望很強烈。人有健康長壽的欲望,所以會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既然如此,我們可以把不

安變成健康過生活的動力。   即使心有不安,但只要做好該做的事,就能緩和這樣的情緒。在這次新冠疫情中,一直有人抱持「經濟損失重於健康風險」的論調。事實上,公司確實有可能倒閉而導致員工失業,或是業績惡化而裁員。   然而,即使人們憂心會失業,還是可以實際採取對策,例如精進英文能力或經營副業。重點在於,要思考「怎麼做才能幸福」並展開行動。若情況允許,趕緊逃離現在的公司也無妨。   所謂知難行易,實際去做之後才發現比想像中簡單是常有的事。不以消除不安為目標,而是找出現在能做的事並實際行動,就能緩解不安了。     ●因應時代變化   時代正在轉變。許多公司因應疫情而開始讓員工居家辦公,今後這

樣的潮流或許會更興盛,甚至成為常態。   我除了是精神科醫師之外也是電影導演,近幾年電影業界也發生很大的變動,往後在串流平台上看電影可能會成為主流,但進電影院看大銀幕的風潮也可能復活。無論如何,人們都只能因應時代潮流,把該做的事做好。   本書將以森田療法的理論為基礎,搭配圖解,為各位讀者介紹拒絕不安綁架並和平相處的祕訣。我再強調一次,不安不是壞事,關鍵在於別被不安的情緒牽著鼻子走。願本書能幫助各位讀者,將不安情緒化為具有建設性的動力來源。   和田秀樹 面對不安的10個基本祕訣7「請假會給別人添麻煩」只是你想太多 ★認真的人往往認為自己不能休息。★一、兩個員工請假,公司也不會停止運作。

★組織是靠團隊的力量支撐。 認真的人容易掉進「不能休息」的陷阱許多現代人都過得相當忙碌,想要努力完成眼前堆積如山的工作。在公司裡,越認真的員工越會覺得自己不能請假。若有人建議工作狂稍微休息一下,他們就反駁:「我請假會讓工作停擺,造成其他部門的麻煩。」認真的人即使身心俱疲還是會硬做,不會想到要請假或是把工作交給部下來減輕自己的負擔,一心認定凡事要親力親為。龐大的工作量會讓人誤以為自己絕對不能休息,無法做出「偶爾也要休息才不會身心俱疲」這種符合常理的判斷。 一個人請假並不會造成公司的困擾沒有任何一間公司的業務會因為一、兩個員工沒來上班就停擺,就像是即使有人得了流感請病假或喪假,公司仍然能夠照常運轉

,靠有來上班的員工設法彌補。那些一心想著「我不能休息」、「我得努力才行」的人,處於被不安壓垮的狀態,要是繼續硬撐,很可能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但是他們卻因為害怕失去歸屬而硬撐著,結果就是身心俱疲,這樣的人屢見不鮮。我本身也是勞工健康服務醫師,實際接觸過許多太認真工作的員工。我給他們的建議是:「當你請假時,有責任填補工作缺口的人是公司而不是你。」因為組織並不是靠你一個人的力量撐起來的。 【Point】身心勞累會讓人做出不符合常識的判斷。 拒絕不安綁架的14個方法7 把大家都當成好人,就不容易受騙 ★「把大家都當作好人」能避開麻煩。★屬人思考讓人無法察覺資訊有誤。★抱著屬事思考的態度就能冷靜判斷。

 容易受騙和不容易受騙的人社會心理學家山岸俊男主張許多美國人都認為世上有好人也有壞人,但許多日本人會把所有人都當成賊。前者相信世界上有好人會伸出援手;後者則是怕受騙上當,懷疑所有人。

醫院 勞工健康服務 計 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我相信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把很多本來應該很重要的事,都先放下,以後再說。像我就是本來應該去照胃鏡的,但想到要去醫院,就想還是以後再說,結果防了肺炎,來了個胃炎。我的胃非常不爽,我是二娘生的啊?
 
在國家來講,很多重要的事,也都被丟到後面。
 
像在美國東南部的喬治亞州就發生一起白人槍殺黑人事件,本來這種涉及跨種族的案件,在美國超級敏感,但因為疫情的關係,凶手逍遙法外整整74天,在現在疫情稍微緩和了一點,媒體終於有版面上這條新聞了,馬上引爆全美怒火
 
時間回到今年2月23日下午1點鐘,喬治亞州一名25歲的非裔美國青年「亞伯里」(Ahmaud Arbery),像平時一樣在自己家附近社區慢跑,然後,他就死掉了,我不是在開玩笑,亞伯里跑著跑著,突然有一對白人父子檔駕著車、提著槍尾隨他,還下車連開三槍把手無寸鐵的亞伯里打死了!
 
這起命案發生當時,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沒有獲得太多關注,但5月5日這段影片曝光後,立刻掀起輿論撻伐,但更令人火大的是,犯案的父子檔竟然是影片曝光後兩天,也就是5月7日才被警方逮捕,這空白的兩個多月,檢調機構是睡著了嗎?
 
這對開槍的父子檔被捕後向警方表示,他們住的社區最近常常發生竊案,當天他們看到亞伯里跑進一個工地,懷疑他就是小偷,才會拿武器駕車尾隨,還指控亞伯里先動手攻擊他們,他們只好開槍自衛。
 
但隨後曝光的工地監視器畫面,清楚顯示亞伯里兩手空空,看一看就離開,而曾經是運動好手的亞伯里,本來就有在這條路線上慢跑的習慣,也不是第一次跑進這個工地,屋主事後檢查,從來都沒有東西遭竊,監視器還拍到,這個開放的工地原本就有不少居民進進出出,包括孩童和白人情侶,父子檔的說法聽起來有夠沒說服力,但檢調卻非常買帳,讓這起命案差點被「和諧」掉!
 
原來父子檔中的父親「葛瑞格里」,曾經是當地警局員工,還曾經在地方檢察官辦公室擔任調查員,直到2019年退休。巧合的是,亞伯里過去曾犯下持槍、竊盜案,負責的檢察官就正好是「葛瑞格里」的同事,很多人就懷疑,恐怕是因為亞伯里有案底,「葛瑞格里」才「未審先判」認定他是竊賊,就決定動用私刑!
 
這個情節,不用太多法律常識,也覺得謀殺的可能性很高吧?但父子檔本來真的差點沒事耶。第一個檢察官在案發4天後就聲請迴避,因為「葛瑞格里」在她的辦公室工作了30年,但在迴避前她曾經指示現場員警,不要逮捕父子檔。
 
第二任檢察官接手後,還是和父子檔口徑一致,認定亞伯里心理不健康、具有侵略性,是他先出手攻擊,父子檔正當防衛,但這名檢察官的兒子,就這麼剛好也是「葛瑞格里」的同事,還曾經審理過亞伯里的竊盜案,他隨後也聲請迴避。
 
是一直到兩個多月後,命案影片曝光,父子檔才終於被逮捕。一連串的迴避和包庇,讓美國民眾超傻眼,各地上演示威活動,要幫亞伯里討公道,亞伯里的教練也發起「陪亞伯里慢跑」活動 #IRunWithAmaud,號召民眾出門慢跑2.23英里(約3.6公里),全美不分膚色種族的網友,都紛紛響應。
 
一名白人男子更故意打扮得像「鬼鬼祟祟」的竊賊上街慢跑,嗆聲白人嫌晃沒事,憑什麼黑人就該死?
 
亞伯里做了什麼該死的事?他什麼都沒做。
 
讓人最難過的是,當地很多非洲裔對這麼離譜的事,並不是太驚訝。《紐約時報》指出,亞伯里所居住的「格林郡」(Glynn County),居民大部分是白人,只有27%是黑人,這地方就像美國南方很多地區一樣,有著19世紀對黑人任意動用私刑的悲慘歷史。接下來情節,非常的殘忍,有觀眾如果覺得不恰當,請在一分鐘後回來。
 
在1899年的喬治亞,一個名叫豪斯的非洲裔,在兩千名白人群眾的圍觀下,手指耳朵生殖器被切掉,臉皮削掉,再活活燒死,死後屍體還被支解賣掉。
在1918年的喬治亞,一位懷孕八個月的年輕非裔女性透納,被用腳踝吊起活活燒死。還沒死的時候,一個白人將她的腹部切開,嬰兒落地後,被踩死。當時也有群眾圍觀。
 
一百多年後的現在,當地除了能合法擁槍,還能隨身攜帶槍枝上車、去酒吧、進公園,完全不必向任何人報備之外,喬治亞州依一條1863年的法律,仍然允許居民逮捕現行犯,也就是所謂的「公民逮捕權」,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執法人員往往要花好幾天才能抵達案發現場,才有這樣的法律,但亞伯里事件發生後,越來越多人呼籲廢除這項過時的法律,況且父子檔只是「懷疑」亞伯里犯罪,根本不構成公民逮捕的要素。
 
但遺憾的是,父子檔最終也不會被判處,因種族因素犯下的「仇恨犯罪」。被定為仇恨犯罪時,刑期加重很多,但因為喬治亞州是目前美國「唯四」沒有「仇恨犯罪」相關法令的州,當地民權組織只能期盼原本的司法調查和審判「正常運作」,給亞伯里家人一個交代。
 
美國廢奴已經155年了,但歧視問題依舊無所不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的《2019美國種族》報告顯示,45%的民眾認為美國在種族平等方面沒有足夠進展,56%的受訪者認為川普讓種族關係惡化,而且美國的種族歧視,血淋淋反映在貧困率、犯罪率、教育程度、和醫療衛生上。
 
根據美國勞工部2019年的統計顯示,管理階層工作中,82.4%是白人,只有8.2%是黑人;2016年美國白人家庭平均資產(17.1萬美元),足足是黑人家庭的10倍(1.76萬美元),而這樣的差異,還導致美國黑人在Covid-19疫情中,死亡率出奇高,尤其芝加哥市的黑人死亡率,是白人的7倍,難道病毒還會挑膚色?
 
大家要知道,美國沒有像台灣全民健保這種東西,看一次病或是單純的病毒篩檢,就很有可能讓經濟拮据的民眾傾家蕩產,而非裔美人經濟條件普遍不寬裕,健康狀況不佳,往往住在人口密集區,做的也不是白領工作,常常需要跟人接觸。當不少白人抱怨在家工作好無聊的時候,非洲裔面對的是沒工作、沒收入、沒飯吃,生了病沒能力看醫生,更別提有些醫院直接放棄救治非洲裔的病患,把醫療資源留給白人使用。
 
好端端跑個步,都會有人懷疑你順手牽羊,美國的種族歧視就是這麼赤裸裸。歐巴馬就曾經表示,「幾乎所有非裔美人在購物時,都曾被跟蹤或密切注意」,包括他本人在內。這點我老公蘿蔔頭就相當有感觸,他是墨裔,小時候只要一走進商店,店員就從頭到尾跟著他,怕他偷東西,讓他非常受傷。結果現在都已經六十歲的人了,走進商店店員如果太“努力”服務他,他都會懷疑對方是不是動機不單純。
 
根據紐約警方數據,黑人和拉美裔民眾被警方攔查盤問的案件,是白人的至少7倍。我後來想想,紐約反恐的時候,我進地鐵,常常被”隨機“叫去查包包,我以前老是覺得因為我長得美的關係,現在想想,還是因為我長得美的關係。我讓我自己好受一點不行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黑人私刑再現 #種族平權開倒車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工作特質與留任意願之探討

為了解決醫院 勞工健康服務 計 畫的問題,作者姚奕萱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針對台灣南部地區員工人數300人以上事業單位之正職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為對象,探討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工作特質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以橫斷式、立意性取樣研究設計,採用線上問卷回收共100份的有效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特性」、「工作特質量表」、「留任意願量表」三部份。研究分析結果,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工作特質及留任意願量表研究構面中的「工作控制(M=3.36,SD=0.61)」、「工作心理負荷(M=3.42,SD=0.65)」、「主管支持(M=3.29,SD=1.03)」、「同事支持(M=3.52,SD=0.91)」、「留任意願(M=3.19,SD=0.78)」,均介於「普通」及「同意

」之區間;「工作體力負荷(M=2.81,SD=0.92)」介於「普通」及「不同意」之區間。「工作控制」與主管支持、同事支持、留任意願具有顯著高度正相關;「工作心理負荷」與工作體力負荷呈現顯著高度正相關;「主管支持」與同事支持、留任意願呈現顯著高度正相關;「同事支持」與留任意願呈現顯著高度正相關。影響參與職護留任意願之重要因素以「主管支持」為最主要的因素,其次為「從事職護執業總年資」、「同事支持」及「工作心理負荷」。

癮咖啡研究室:發現咖啡的健康力量【超值增訂版】

為了解決醫院 勞工健康服務 計 畫的問題,作者張金堅,蔡崇煌 這樣論述:

喝出健康與品味!歡迎一起來探索咖啡的世界! 國內第一本由醫師提出國內外大量研究文獻佐證、心智圖繪製重點、 以太極四象圖觀點,中立論述咖啡與健康的關係。   咖啡是一門深奧迷人的健康學!   歐洲教皇品嚐後賜名為「上帝的飲料」;貴族仕紳象徵權位互贈「黑色金子」;   日本藥學博士岡希太郎譽為「百藥之王」;營養學家強尼包登(Jonny Bowden)   列為地球上最健康的150種食材之一;美國人飲食中抗氧化物來源的第1名!   從白袍醫師到咖啡癡迷!      一位愛喝咖啡、一位愛研究咖啡。當咖啡遇上健康,他們以做學問的精神走訪國內外咖啡產地、請益各類咖啡達人,嚐遍各地招牌咖啡;專業嚴謹的

醫學背景,將其近十年來咖啡在人體健康上的研究報告彙整分析,發現咖啡的確在健康上發揮重要的效用。   國內第一本由醫師提出國內外大量研究文獻佐證、心智圖繪製重點、以太極四象圖觀點,中立論述咖啡與健康的關係。   ■ 咖啡豆裡含有上千種複雜成分,較為人熟知及重要的活性化合物是咖啡因、綠原酸和二萜等。近年醫學文獻有諸多報告,正負互見,但持正面影響的結果有增加之趨勢。   不過這些成分都會受到處理方式、烘焙、沖泡方法及添加物的影響,包括化合物的含量、作用等會產生變化,所產生的生理效應也不盡相同。尤其要注意,含反式脂肪的奶精、糖等添加物,可能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 國內外研究報告:適量飲

用咖啡,對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腦中風、失智、痛風等預防都有助益。有些研究發現﹕習慣性飲用咖啡,可保護肝細胞減少損害,甚至可降低某些癌症的發生率。   ■ 咖啡香能提振心情,但尚缺乏醫學證據,此芳香療效未來或許可能成為受矚目的心靈 (spiritual)健康處方。   ■ 美國飲食指南對喜歡喝咖啡人士建議﹕可列入日常健康習慣中,且可提升每天3至5杯。   ■ 長期飲用咖啡者一旦突停止飲用,可能會出現頭痛、嗜睡、情緒躁動、頭腦不清晰、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現象,稱為「咖啡因戒斷症狀」,即使只是每天飲用100毫克的咖啡因,仍有可能出現此些症狀,其通常在停止飲用後12~24小時出現,到4

8小時會達到高峰,而在重新飲用後可緩解,所以想要減少對咖啡的倚賴,應該循序漸進地減少咖啡因的攝取。   當咖啡遇上健康 過猶不及的太極中庸之道   □咖啡因可提升身體能量來源 □咖啡抗氧化物有益健康   □咖啡香能提振心靈健康 □咖啡有助減重但過量無益   ■咖啡與頭痛 ■ 咖啡與生髮 ■咖啡與眼睛疾病 ■咖啡與牙齒疾病 ■ 咖啡與耳鳴   ■咖啡與腦中風 ■咖啡與高血壓 ■ 咖啡與心血管疾病 ■咖啡與代謝性疾病   ■咖啡與肝膽疾病 ■咖啡與腸胃疾病 ■咖啡與骨骼疏鬆症 ■咖啡與痛風   ■咖啡與皮膚 ■咖啡與巴金森氏症 ■咖啡與失智症 ■咖啡與癌症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王裕文

臺北精品咖啡協會常務監事   丁詩同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炯年 臺大醫院外科教授暨一般外科主任   鄭金寶 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   張萊恩 雲林古坑巴登咖啡創始人   楊博鈞 麻塞諸塞州波士頓冷凍優格及咖啡連鎖店共同創辦人   蔡翠瑛 臺北蜜蜂咖啡專門店負責人   強力推薦   彭汪嘉康 中央研究院院士   潘子明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名譽教授   徐鳳麟 臺北醫學大學生藥研究所名譽教授   鄭清萬 臺中澄清醫院急診部主任   白小明 元智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教授   吳彥蓁 臺大醫院醫師   方振倫 臺灣樂野鄒築園觀光休閒農莊   宋育年 Metro Café創辦人

  許峻榮 卓武山咖啡農場負責人   蕭駿 IT Cafe傳譜國際有限公司創辦人   蘇春賢 南投國姓鄉百勝村咖啡莊園負責人

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參與休閒運動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醫院 勞工健康服務 計 畫的問題,作者吳思慧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參與休閒運動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針對任職中的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進行問卷收集,共收集1,268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20份,總樣本數為1,248份,有效回收率為98.4%,依回收結果進行相關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以已婚女性居多;年齡在31至40歲;教育程度在大學以上;職場的工作年資1至5年;固定白班居多;個人平均月收入在40,000元以下;多數工作職場在北部地區;參與休閒運動以戶外運動居多;多為獨自一人參與休閒運動;每週1次每次31至60分鐘;無特定時日、時段及特定場所;休閒運動的強度以中強度居多;大多數人平均每月參與休閒運動的支出費用

都在1,000元以下;而有近3成的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沒有參與任何休閒運動。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在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以「運動環境因素」構面影響最高,而以「家庭因素」構面影響最低。不同背景變項之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在參與休閒運動狀況上皆有顯著差異。不同背景變項之勞工健康服務護理人員在休閒運動阻礙因素的差異情形上,在年齡、婚姻狀況及工作班別等三個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