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料配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釉料配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廉夫郭淵寫的 中國色彩簡史 和焦寶祥(主編)的 陶瓷工藝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重慶大學 和化學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南華大學 產品與室內設計學系 周立倫所指導 花子耀的 在地泥漿釉研究及應用 (2020),提出釉料配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釉、釉藥實驗、三角座標、泥漿釉、陶藝、茶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資訊與財金管理EMBA專班 劉亮志所指導 葉阿愛的 陶瓷水洗球土尾礦之再生利用-以R公司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水洗球土、資源再生利用、循環經濟、尾礦的重點而找出了 釉料配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釉料配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色彩簡史

為了解決釉料配方的問題,作者郭廉夫郭淵 這樣論述:

從色彩的感性到美學再到色彩發展史,決定了色彩研究走向整體論的必然,而學術性仍是以實踐經驗為支撐。   《中國色彩簡史》這本書,無疑代表了他們眼中的色彩藝術是什麼、具體研究什麼。書中八章按歷史時期展現出中國色彩藝術研究大致有如下幾個面向:①對色彩材料的研究;②從倫理規範向純藝術的色彩研究;③繪畫史;④工藝設計史;⑤色彩“技”“藝”的歷史。 郭廉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原江蘇美術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編審。擔任責編的多種圖書在國內外獲獎。出版著作20餘種,其中《王羲之評傳》版權輸出至國外。   郭淵,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編審,圖書裝幀設計獲“中國最美的書”等多

種獎項,其著作《龍鳳麒麟》獲第十七屆全國優秀美術圖書“金牛獎”銀獎。2012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美術編輯”。 第一章 史前的色彩 第一節 色彩古樸的彩陶 003 第二節 紅光閃耀的漆器 009 第三節 顏色簡潔的岩畫 010 第二章 先秦的色彩 第一節 爐火純青 011 第二節 絲綢練白 017 第三節 石染與草染 019 第四節 色彩的倫理規範 022 第五節 五色系統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027 第六節 《周易》關於色彩的闡述 030 第七節 “繪事後素”新解 034 第八節 先秦諸子的色彩觀 037 第九節 刺繡和漆器的色彩 051 第十節 白陶與青瓷 054 第三章 秦

漢的色彩 第一節 秦兵馬俑的色彩 055 第二節 《淮南子》的色彩理論 058 第三節 錦繡華彩 059 第四節 染料、顏料及印染 061 第五節 絲綢提花與金線製作 066 第六節 帛畫與壁畫的色彩 067 第七節 “光彩于文”的漆器和巧妙的鎏金工藝 070 第八節 彩繪陶盆和醬釉五聯瓶的色彩 073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的色彩 第一節  敦煌藝術和嘉峪關墓室壁畫色彩 076 第二節 顧愷之等畫家的繪畫色彩 078 第三節 “以色貌色”與“隨類賦彩” 082 第四節 《文心雕龍》關於色彩的闡述 082 第五節 瓷器的色彩 084 第六節 染潢·朝服與朱衣官·五星出東方錦 086 第五章 隋

唐的色彩 第一節 絢麗的壁畫色彩 091 第二節 色彩斐然的絹帛繪畫 100 第三節 秘色瓷與唐三彩 109 第四節 唐錦·染花·堿劑印花的色彩效果 115 第五節 金屬工藝的色彩形成 120 第六節 簡潔明快的建築色彩 123 第六章 五代兩宋的色彩 第一節 宋瓷的色彩 125 第二節 主題性人物畫的色彩 130 第三節 徐黃異體與沒骨法 133 第四節 宋徽宗的花鳥畫與畫院 136 第五節 中國畫變色與蘇東坡的朱竹 140 第六節 彩緯顯花的緙絲 142 第七節 貼金印花 144 第八節 “窮極精巧”的漆器 146 第九節 木版畫初期彩色印刷 147 第七章 元代的色彩 第一節 白色風

行與金線提花 149 第二節 青花與琺瑯的色彩 156 第三節  璀璨明麗的宮殿色彩 160 第八章 明清的色彩 第一節 建築與園林色彩 163 第二節 特有風韻與成就輝煌的瓷器色彩 177 第三節 五彩彰施——織物染色和絲綢織花 186 第四節 李漁記述的明末清初服裝色彩 188 第五節 漆器色彩與《髹飾錄》 193 第六節 西方繪畫色彩的傳入 197 第七節 繪畫的色彩新境 200 第八節 民間木版畫的色彩 206   附 錄 一、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色 211 二、王繹《彩繪法》 213 三、《輟耕錄·彩繪法》中顏色名稱 216 四、漆器分類 218 五、入漆顏料 221 六、《本草

綱目》關於顏色的記述 224 七、明、清琉璃窯釉料配方 230 八、歷代服色 232 九、敦煌歷代壁畫顏料成分 235 十、民間畫工配色口訣 236 十一、色彩史年表 240 參考文獻 245 後 記 249

在地泥漿釉研究及應用

為了解決釉料配方的問題,作者花子耀 這樣論述:

  釉是存在於陶瓷坯體表面上,類似玻璃材質的薄層。釉是由石英、長石、黏土、金屬氧化物等無機物所組成,它除了增加陶瓷器的實用性,也為陶瓷器提供了不同的顏色與質感。從各個朝代陶瓷的色澤與質地的變化可以了解到釉的演變歷史。 不同地區的土壤,有著不同的成分。這些土壤都可以成為陶瓷釉的組成原料。本研究即就地取材,使用南華大學當地的土壤為主要原料,適量加入長石、碳酸鈣及鍛燒鋅等常規釉藥原料,來進行實驗,以尋找出實際可用,又具有特色的泥漿釉配方。 本研究亦運用透過實驗所獲得的南華大學泥漿釉,來進行產品的研發與設計,創作出實用的生活陶瓷器。除了符應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時代趨勢,也為南華大學設計出專

屬的,具地方特色的紀念禮品,希冀在行銷南華大學,提升學校知名度方面,盡棉薄之力。

陶瓷工藝學

為了解決釉料配方的問題,作者焦寶祥(主編) 這樣論述:

本教材整合了普通陶瓷和特種陶瓷的工藝原理與基本方法,闡述了材料組成和工藝過程對材料性能與結構的影響,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學生解決陶瓷生產過程中的複雜問題提供了基礎知識和方法。內容涉及陶瓷材料的原料選擇、組成設計、工藝過程、結構形成、性能優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包括原料選擇及加工、坯釉的配料計算、成型工藝、乾燥、燒結及加工等內容。目的是讓學生熟悉陶瓷生產的共性原理,理解工藝因素對陶瓷產品性質與結構的影響,能夠從技術的角度分析陶瓷生產中的問題並加以解決,同時,具備研發和設計新工藝、新技術與新材料的基本能力。 本書是針對材料類本科專業學生而編寫的,內容寬泛,深入淺出,具有較

強的實用性。也可作為材料類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陶瓷水洗球土尾礦之再生利用-以R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釉料配方的問題,作者葉阿愛 這樣論述:

南紡董事長侯博明曾說:「我相信,世上會有永遠的企業,但沒有永遠的產業。 (商業週刊,2019)」,這表示企業需要不斷地創新、改變思維,戰勝競爭與淘汰,才得以延續企業精神與持續追求企業宗旨。本研究從不同領域尾礦處理的文獻中,彙整出資源再生利用的思維流程,不論是企業的尾礦廢料還是其他廢材料,應經過分析了解其特性與成分後,找尋可使用或可取代其他資源的用途,然後視是否可經由直接添加或加工後使用,以完成再生利用的循環,若無法使用或加工不符合經濟效益,再另尋減少污染的環保處理方法,故本研究將依照此思維流程,進行分析研究,進而找出水洗球土尾礦再生利用可行的方案。本論文研究以R公司所生產的陶瓷水洗球土為例。

在陶瓷水洗球土的生產過程中,不同的製程各自有尾礦產出,然而平均而言每生產1噸的成品會產生0.8噸的尾礦,廢料占比極高,長期而言對環境是一沉重負擔。經過實驗分析歸類後,發現除了可回收球土泥外,60目以下的砂,可作為建築與工業用砂使用,而200目以下的砂與木屑混合後,可作為農業土壤改善土或昆蟲培育土使用,回收設備的投資會計回報率經估算將可達120% 以上,是相當具有經濟效益的投資,最後針對本研究所提出尾礦再生利用方案之可行性,進行分析與探討。只要思維的改變,從商品製造前的設計,到商品製造中的製程,與商品使用後的利用,一切都會讓環境變得不同,本研究除了提出陶瓷水洗球土尾礦再生利用的方案外,以期「資源

再生利用」的思維,可作為同業和其他行業思考尾礦處理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