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 藥 有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釉 藥 有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晟.何端生寫的 中藥簡史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牙醫學研究所 曾琬瑜所指導 胡裕仁的 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單體的毒性研究與分析 (2013),提出釉 藥 有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單體、毒性、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穀胱胺&;#32957;、牙髓細胞、黏著細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王梅珍所指導 李本育的 歲月的痕跡-以漆樹、金屬工藝、卵殼貼付為例 (2008),提出因為有 漆樹、卵殼貼付、樹漆、漆工藝、金屬工藝、綠色時尚的重點而找出了 釉 藥 有毒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釉 藥 有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藥簡史

為了解決釉 藥 有毒的問題,作者朱晟.何端生 這樣論述:

  二十世紀,中國的甲骨文和「北京人」頭骨化石的發現震驚了世界,也由此開啟了探索數千年來懸而示決的藥材炮製、湯劑、醫藥化學之起源的序幕……   作者朱晟、何端生夫婦,窮畢生之心血,上自神農,下及現代,清晰梳理中藥自春秋戰國至當代之發展脈絡,古今東西縱橫交貫,承先啟後糅為一體,從藥學典籍、藥材炮製、劑型演變、藥用度量、煉丹術與古醫藥化學之精華展開論述,將中藥之概念、起源、發展、炮製、加工、交流……,乃至對中醫藥學之繼承、反思及展望,做出精闢透澈之總結,視野宏闊,見解獨到,中西合璧,擷採崇嚴,引典籍之繁、史料之豐,盡顯作者深厚學術功力及本書之權威與嚴肅,可謂中藥歷史垂世之作。   本書另附16

頁全彩精印、圖文對照之中醫藥相關古代畫作與歷史圖片,以及「東西方醫藥化學成就對比表」、「埃及與中國古代玻璃組分對比表」……等多個極具學術價值之系統化整理表,並以當頁注解的方式,提供相關之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朱晟(一九一七 ~ 一九八八)   字蔚如,江蘇省儀徵人,出生於日本新瀉縣。一九三四年起開始藥用植物及生藥研究工作,曾先後在北平新亞藥廠、北京大學中藥研究所、晉察冀新華藥廠、自求恩醫藥大學等處從事教學研究工作。一九八○年以後一直擔任中國藥材公司高級工程師。著有《中藥簡史》、《中成藥配置經驗介紹》,並發表過《火藥起源初探》、《日本漢方製劑及中成藥》等三十餘篇學術論文。 何端生(一九二○ ~

  )   字曉綺,河北定縣人,教授,出生於醫藥世家。一九四三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同年進入北大醫學院藥學系工作,任教研室主任多年,在藥學史及化學史研究方面發表過《古代的冷化學武器--射罔》、《十一世紀的甘露醇》、《麻黃素百年史話》、《十八?十九世紀東西方醫藥化學的交流》等十餘篇論文。

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單體的毒性研究與分析

為了解決釉 藥 有毒的問題,作者胡裕仁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聚合黏著系統及光聚合樹脂大量的使用於臨床工作之中,但常發現有些病人在使用這些材料填補齲齒後,發生術後敏感甚至是牙髓發炎的現象。黏著系統中所使用的單體是否具有毒性,長久以來,已是備受爭議的問題。一般認為樹脂單體在到達一定濃度後具有細胞毒性,但是這類單體對細胞影響的作用機轉尚未曾明朗。本實驗目的在於研究牙科黏著系統中最常見的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對於人類嬰兒牙髓細胞(Human baby dental pulp cell,HDPC)及小鼠胸腺纖維母細胞株(NIH/3T3)所造成的影響。本實驗測試使用半數中毒濃度(median

toxic concentration,TC50)以下單體濃度培養細胞後,細胞在短期(24hr)、中期(72hr),長期(120hr)的細胞反應。首先先以細胞存活率分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測試HEMA對兩種細胞在24小時,72小時,以及120小時的TC50,分別約為HDPC:24小時10mM、72小時4mM 、120小時2.4mM;以及3T3 24小時7.4mM、72小時3.2mM、120小時2.67mM。之後以0mM(未加單體)、0.25mM、1mM、2.5mM、

5mM,以及10mM濃度培養上述兩種細胞24小時後,觀察細胞存活狀況;中期(72hr)以及長期(120hr) 的培養濃度分別為0mM、0.125mM、0.25mM、1mM、2mM、4mM。同時,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HEMA單體對細胞形態結構上所造成的改變。本實驗更進一步利用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ry)以及Annexin V/PI雙染法測量經過HEMA單體處理後,HDPC以及3T3所引起的細胞死亡模式。之後,為了針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們將實驗集中於人類嬰兒牙髓細胞。本實驗為了探討HEMA對人類牙髓細胞穀胱甘&;#32957;(Glutathione,GSH)系統的影響

,利用測定GSSG/GSH的方式來檢驗細胞中的GSH是否真的被HEMA單體所產生的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消耗。結果證實,對照控制組,接觸HEMA濃度越高則GSH消耗的越多。另外為了解其觸發的信息路徑,也利用免疫酵素連結測試(ELISA)測定磷酸化的NF-&;#312;B(phosphor NF-&;#312;B)與全體NF-&;#312;B(total NF-&;#312;B),以確認NF-&;#312;B是否在HEMA單體觸發牙髓細胞進入凋亡的信息傳遞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實驗中發現,在短期(24hr,72hr)接觸的情況下,磷酸化NF-&;#312;B的量與細胞凋亡的比率

成現相反的趨勢意味著NF-&;#312;B可能能夠保護細胞避免凋亡,而在五天的實驗觀察發現磷酸化NF-&;#312;B隨著細胞凋亡比率上升而上升,或許意味著NF-&;#312;B在長期接觸下導致細胞走向凋亡。關鍵詞: 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牙髓細胞、毒性、黏著系統、單體、穀胱甘&;#32957;

歲月的痕跡-以漆樹、金屬工藝、卵殼貼付為例

為了解決釉 藥 有毒的問題,作者李本育 這樣論述:

摘要人善於利用自然界無窮無盡的物質及材料,運用靈巧的雙手創作出各式各樣的美術工藝品,每樣材料,都具有它獨特的風貌與特質。善用天然材質、回收再利用並化腐朽為神奇、使手工藝品注入天然的素材美和貫注心靈的手工美。在現今石油能源危機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潮流下,環境保護意識及實踐更顯得刻不容緩且人人有責。本研究旨在探討具有醫藥、經濟價值的「漆樹」,其外觀生長樣貌、生長環境、內在生長紋理、漆樹樹脂以及特性…等內容。藉由長期接觸、參與觀察學習、實際製作…等方式,對台灣現有的漆樹種類、生長狀況,以及日本、中國、越南的樹漆採割及精製提煉的過程,進行瞭解與探討。本研究架構以「漆樹」為核心,並結合漆工藝中的鑲嵌

細工之「卵殼貼付」的技法,以及金屬工藝中的鈎織手法來詮釋漆樹的外在造型及內在年輪、木紋、葉脈及樹皮等生長的自然紋理,並以多年的研究作為蘊蓄的基礎,應用於實際生活中,以手工製作方式創作飾品。經由本研究結果發現,「蛋殼貼付」的視覺效果奇佳,非常適合應用在產品設計上,雖然不像「百寶嵌」那般有貴族氣習以及華麗感官享受,但卻有它平民氣質與藝術價值可供分享。利用天然材料所創造出來的作品,本身都能充分反映出材料本質之美,而這是機械製品所不及的,台灣工藝產業一草一木皆是工藝資材,將美與生活結合所創作的藝術品仍至於生產,這是文化和經濟不可或缺的泉源,運用傳統的固有性,選擇適合現代性與實用性的材料創作出具有未來性

的作品,期望經由本研究創作的展示,進而提升產品首飾的配戴行為達到更多的人能愛材、習材且珍視自然資源,達到綠色時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