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 港 砂 石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里 港 砂 石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范翔宇寫的 漢港珠郡: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歷史文化符號 和黃育智的 大台北自然步道100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廣西師範大學 和朱雀所出版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所 謝連德所指導 蔡芷菁的 街道揚塵洗掃作業執行成效與民眾滿意度之關聯分析-以屏東縣為例 (2020),提出里 港 砂 石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道路洗掃、街塵負荷、乾沉降、民眾滿意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袁中新所指導 林育任的 應用微型感測器量測及探討PM2.5時空分佈及特徵分析 (2019),提出因為有 細懸浮微粒(PM2.5)、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微型感測器、空氣品質特徵分析、PM2.5時空分佈的重點而找出了 里 港 砂 石場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里 港 砂 石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漢港珠郡: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歷史文化符號

為了解決里 港 砂 石場的問題,作者范翔宇 這樣論述:

合浦自漢代以來為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自古以來留下諸多歷史風物,蔚為大觀。本書是一部全面詳述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的歷史、地理、人文的地方文化之作,堪稱合浦地方文化“寶典”,合浦縣歷史沿革、地理風貌、風土人情、民風民俗、物產風物、文藝作品、名人名事等盡收其中,展現了合浦頗具魅力的海上絲路(始發港)文化、珍珠文化(孕育南珠的古珠池)、嶺南漢文化(漢港、漢墓、漢窯、漢建築遺址)、唐宋古城(廉州)文化、濱海客家文化等。 范翔宇,北海文化學者,退休幹部。時任北海市革命老區建設促逬會顧問、北海市社科聯客座專家、合浦縣社科聯副主席。長期專注於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文化、南珠文化、北海客家文化和

北海蛋家文化的研究。編耕出版有《合浦歷史紀啪雜錄》《北海客家》《北海合浦海上絲綢之路史》等18部長篇文史著作,共580多萬字。在報刊發表文章逾千篇。創作《千古南流海絲路》(43集)、《熱血烽煙》(2集)、《客家土圍樓》(10集)、《愛國名將陳銘樞》(3集)等電視專題片劇本,已由電視台製作播出。應邀在中央電視台的《走遍中國》《國寶檔案》《客家足跡行》《遠方的家》《寰行中國》《鄉土》等欄目以及廣西電視台、北京衛視、上海旅遊衛視、廈門衛視等20多部專題片中擔任訪談嘉賓。     開篇:古越珠光秦漢名郡……1   3 開篇辭   5  “合浦”釋名   7  合浦向中央

王朝進貢的最早記錄   9  合浦郡、縣沿革及設置   12  歷史上設在合浦的中央、省直機構   15  古籍中記述的合浦山川形勝   18  廉州“俗有四民”釋義   22  合浦歲時習俗   24  千秋神韻古珠池   29  歷史上合浦郡境地先後設置的州郡縣     第一篇:地理景觀證史蹟…35   37  新石器時代遺址   39  鎮郡名山——大廉山   42  大廉垌   44  大廉港   46  六湖垌   48  糠頭山   50  銅船湖   5

2 大風江入海口   54 府城第一渡— -西門古渡   55 府城第二渡一 -總江口   57 府城第三渡—— -上洋江   57 州江口   59 三漢港入海口   60 海門   62 還珠嶺   63 冠頭嶺       第二篇:漢風珠韻訴滄桑…67   69  南越王國遺跡在合浦   70  漢代珠鄉名士佳話   71  漢代貶徙合浦的官員   73  漢朝中山王太后貶徙合浦之謎   75  海南島兩度併入合浦郡   76  王章妻合浦販珠傳奇   78 

費貽留名大廉山   79  馬援與合浦珍珠   81  廉州銅鼓塘   83  孟嘗珠還合浦   84  漢朝貢品——合浦荔枝、龍眼   86  合浦草鞋村漢窯群葦   92  合浦漢墓葬群   107  草鞋村漢代建築遺址   112  大浪漢遺址   114  漢代合浦的造船業   117  漢代合浦採珠業的記述   118  漢代合浦郡   120  國合浦紀事      第三篇:千古風雅說  廉州……123   125  天涯埠市說廉州   127  廉州府城的門樓

  129  廉州府衙的機構佈局   132  廉州府城的古橋   134  媚川都   136  廉州府衙門的石獅子   138  廉州古城的護城河   139  惠愛橋的前世今生   141  廉州府學孔廟   144  廉州古市場   146  廉州古珠市   148  廉州府的海關設置   149  廉州西門江   151  海角亭   153  孟太守祠   154  東坡亭   156  還珠亭   158  廉州府印之謎   159  歷史上的合

浦圖書館   160  中山公園   162  魁星樓的由來   163  金肅門   165  廉州街的坊和社   167  廣州會館   169  縣學宮明倫堂   171  廉州古城第一街——中山路   172  考棚街由來   174  大北街   176  埠民路   178  學前街   179  下街和新街   181  定海路   182  白石場   183  上、下倉街逸事   184  三甲社興仁坊   186  文昌塔   18

8  海門書院   190  上新橋   191  東坡亭畔扁舟亭   193  廉州城內的宋代寺廟   197  騎樓巷口的擔水巷       第四篇:懷珠蘊玉媚山川……199   201  沙田,美人魚的家園   206  山口,守望中的山海傳奇   212  白沙,大廉港畔客韻長   217  公館,千秋家園廉山情   225  曲樟,湖光山色亦傳奇   231  閘口,走向大海寫華章   236  常樂,南流江邊家國夢   243  石康,南流江邊古風存   248  石灣,

江流入海訴滄桑   255  星島湖,洪潮入海聚星島   263  烏家,古驛門前兵車過   266  沙崗,天賜勝景聚七星   271  西場,大風江畔漢戰場   275  黨江,“稻蛋基地”美名揚   280  始發港畔軍威壯        第五篇:人文風采展華章…285   287  王莽與合浦   289  孟嘗辭官之後   291  流放廉州的三宰相   293  湯顯祖合浦看珠池   295  合浦版《梁山伯與祝英台》   296  屈大均廉州訪珠市   298  哀絕淒

美雙貞亭   301  齊白石的北海之行   303  彭元輔“一函三提督”   305  辛亥功勳老人陳龍韜   307  辛亥上將軍趙聲賦詩海角亭   310  辛亥起義總司令羅侃廷   312  袁世凱的家庭教師張肇崧   314  豪沃村“進士”匾   315  陂塍村“進士”匾   316  合浦科舉進士略述   318  珠鄉太極宗師金承珍   320  地角木蘭花英姿綻芳華   321  附文一:辛亥風雲中的珠浦人文   327  附文二:“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的合浦籍十九路軍

將士   第六篇:民俗風情綻異彩…331   333  春節例俗   337  元宵勝景   340  客家二月二   343  三月三雞屎藤   345  春祭白龍池   348  驚心動魄的“上刀山”   350  天妃誕上令箭   352  清明客家掃墓   354  “千歲誕”夏祀儀式   356  端午節熬粽   358  七月十四中元節俗   359  客家蒸蓋粑   361  中秋習俗   363  重陽秋祭   365  冬至記憶   367 

除夕守歲   369  古代婚嫁禮俗   374  傳承九代的銀飾作坊   377  猶記當年《耍花樓》   380  撐船棹船《老楊公》   384  百年技藝合浦牛角雕   387  百年技藝——北海貝雕   391  《金牡丹》事典   392  塔架煙花   397  廉州花山屐   398  手工織草蓆工藝   400  賴成己與“南蛇過垌   403  珠鄉獅話   407  合浦山歌——民歌園地中的一束茉莉花   414  珠鄉石狗趣事   416  騎樓界至

碑石       第七篇:家文化傳世長……419   421  客從何來   423  人口分佈狀況   425  農耕特徵   429  祖先崇拜,建祠立祭   431  修編譜牒,傳揚家風   434  過年禮俗,獨具風情   437  興學重教,風尚傳揚   443  附文一:籌備合浦縣立第五中學校募捐啟   444  附文二:新建廉湖社學碑   445   歷史人文,蔚為大觀   447   土圍樓文化,精彩厚重   472  祠堂文化,存史勵志   481  客家傳統服飾

  483  民間文藝,精彩紛呈   490  物產美食   496  文選一:最憶中秋芋頭飯   498  文選二:故鄉水磨聲       第八篇:千年古圩書香濃……501   503  傳奇古方井   504  珠鄉興學教化第一坊   506  百年書香教授搖籃   510  文武廟雙樓   511  校園鄉情文史教育紀事柱   512  校園古榕   514  校園景物   515  百年校史陳列館   518  校史陳列館中的石刻藏品   520  古圩老街  

522  古圩老屋   525  古圩碑刻   527  樓上祠堂   529  天后官   531  乾體軍港   532  乾江“辛亥五傑”   536  抗日兩烈土   538  抗日遠征軍少將冼偉智   540  民國三縣長   42   乾江掌故—走讀  廉州   543  乾江美食——沙顆米      第九篇:蘇東坡  廉州紀事……545   547  夢兆北歸   548  聞詔驚心   549  路風雨向合浦   551  海角抒懷萬里瞻天   5

53  收到友人的勸諭詩   555  老友相聚憶恩師   557  中秋賞月賦詩寄情   558  龍眼喻志留詩  廉州   559  題寫法帖   560  訪僧題詩借禪喻志   562  賞花悟情   565  題清樂軒寄珠鄉情   568  建亭緬先賢   569  附文:蘇東坡量移  廉州文稿       第十篇:附錄……575   577  看今朝,合浦果珠還——重建合浦烏泥古珠池紀事   587  附文一:烏泥古珠池探秘——央視北海系列專題片拍攝隨記   593  附文二:夜航

烏泥古珠池   596  合浦採珠節   608  附文一:合浦“還珠女”雕塑   613  附文二:粵劇《珠還合浦》   後記……625 漢港珠郡・向海華章(代序)   吳彩珍   由合浦縣旅遊發展局組織編著的《漢港珠郡》一書完稿付梓之際,應編者邀約,為之作序。甫翻開書頁,就感受到兩千年的珠光瑞彩,“海上絲綢之路”的槳聲帆影,在秦風漢韻中蔚然而起,強烈地吸引著人們,讓人們通過字裡行間去追尋南珠故郡滄桑歲月裡的光榮與夢想,走進那個充滿創造活力和追求夢想的年代。   合浦是我長期工作過的地方,這裡是我的第二故鄉。在合浦這塊土地上,凝聚

了我們這一代人進行改革開放的使命擔當和理想激情,承栽著我們這一代人的報國赤誠和鄉愁情懷,激勵著我們這一代人同心同德去奮力拼搏,敢為人先地書寫新時代“珠還合浦”的輝煌篇章。   我在合浦縣擔任縣委、縣政府領導職務期間,欣逢國務院於1988年3月18日批准合浦縣列為沿海對外經濟開放縣,合浦因此迎來了千栽難逢的發展機遇,進入了最好的發展時期,我也得以有機會與全縣人民一起共同努力,為實現合浦的跨越式發展留下了美好記憶:“稻蛋基地”的精彩掌故,曾經傳為一時佳話;著名的“嶺南油倉”“全國四大砲竹之鄉”“全國三大高嶺土礦藏”等美譽,曾經令珠鄉兒女自豪振奮;合浦盆地的石油儲藏量在全國的24個石油開發區

中排第七位,在長江以南的省(市)中排第一位,400萬噸儲量的鈦鐵礦、1.4億噸儲量的石灰礦、4(X)0多萬噸的石英砂、2.7億噸儲量的石膏礦等30多種礦藏,豐富的資源存量令珠鄉兒女對家鄉發展的無限期待;2.7萬公頃海灘塗面積, 37萬畝的海水養殖面積;連片面積達800公頃、有“海底森林”之稱的紅樹林;面積達90()()畝、被稱為“海底牧場”的成片海草;中國最大的“美人魚”群體之一在這裡棲息繁殖,為珠鄉贏得了 “美人魚故鄉”的讚譽;還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座漢墓群、大浪漢城遺址、草鞋村漢窯群遺址、廉州惠愛橋、山口大士閣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湖水面積達40()平方千米、共有1026個島嶼的合浦星

島湖,是中央電視臺《水滸傳》的劇組外景基地之一;庫區面積2萬畝的六湖水庫,是客家人文史跡的重要見證;廉州古城的三十六書院、三亭五寺十三庵七十二廟,還在煥發出唐風宋韻的魅力,牽絆著珠鄉兒女同心同德振興家鄉的情懷。   乘著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合浦以“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食品衛生示範縣”、中國''田徑之鄉”、’'全國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先進單位”、“廣西經濟實力十強縣”之首、“全國農林牧漁部產值最高的百強縣”第32位、“郵電通信全國百強縣”、“廣西郵電第一縣”、“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的驕人業績,一度躋身於全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先進地區的前列。 獨特的地理區域優勢、得

天獨厚的物產資源、悠久的行政區域建制歷史(合浦自漢武帝設郡至今,已有2129年行政區域建制史),提供了合浦蘊含特色文化的時代元素和社會基礎,合浦因此形成六大曆史文化現象:“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文化、南珠文化、嶺南漢文化(漢港、漢墓、漢窯、漢建築遺址)、唐宋古城(廉州)文化、濱海客家文化、佛教海路南傳文化等,具有鮮明的區域文化特徵和特定的歷史文化內涵,某些文化具有不可複製的唯一性。這在縣級行政區域中極為罕見,更是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中極其寶貴、最具競爭力、最活躍的推動力和資源。合浦的六大歷史文化資源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下,以特定的區域範圍為依託而產生形成的,是合浦社會發展史上各個階

段的物質和精神創造的集中表現,具有開放、吸納、兼收包容的多元化性質。

里 港 砂 石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北港朝天宮#龍柱#清朝龍柱

北港朝天宮除了擁有獨特的建築格局外 ,還存有兩對清朝龍柱。 一對在觀音殿立於乾隆40年西元1775年, 一對在拜殿刻於咸豐5年前後西元1855年。

首先觀音殿龍柱是全台現存最早的第二例龍柱, 也是全台首對刻有紀年款龍柱, 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而且其出現 也替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提供相關的斷代依據。

目前立於朝天宮觀音殿前的乾隆龍柱, 左柱飛榜處刻有「乾隆乙未年臘月敬立」, 右柱書卷處則是「晉水弟子張植槐叩答」等字跡留存, 而晉水即是今日的福建泉州晉江。 若依照所刻字跡 應是事先刻妥才運送來台的, 故為乾隆40年西元1775的作品, 且當時應是立於正殿 ,後因改建緣故才移至觀音殿 。

柱體未刻有仙人像 ,左右龍頭造型亦差異頗多, 但龍髯屬於「中分式」, 而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亦有類似的龍髯表現形式, 此外因此龍柱是透過海運而來 ,故龍身與柱體關係緊密, 但若與台南開基天后宮龍柱相比,仍是突出許多。

而雄雌龍頭造型有所差異 ,這點在大同保安宮三川殿嘉慶龍柱上也能見到, 不過在清朝仍是屬於為數不多的柱例。

新港水仙宮的正殿龍柱立柱時間略晚於朝天宮5年, 且同樣刻有紀年款, 不過柱體明顯更為高大一些, 線條也更為銳利些, 不同於朝天宮 ,水仙宮的龍柱是龍爪未抓住火球, 這點又與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相同, 朝天宮觀音殿龍柱強調前腿龍爪的部份, 則是與新港水仙宮和新莊慈祐宮相同, 這也是多數乾隆嘉慶龍柱的共同特點之一。

至於立於拜殿的八角蟠龍柱,未刻有紀年款 ,其重要性在於其可能是現場雕刻的龍柱 ,也是目前所知中南部廟宇中最早用八里觀音石雕成的龍柱。 在淡水龍山寺正殿也有一對咸豐 8年西元1858年所立龍柱, 同樣也是用觀音石雕成 。

至於現存最早的觀音石雕刻龍柱作品則藏於新莊廣福宮三川殿和正殿 ,都是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的作品 ,顯示台灣匠師使用台產觀音石或砂岩雕刻龍柱的時間 ,其實是非常早且與粵派匠師有關 。

為何拜殿龍柱是現場雕刻 ?從龍柱的雕刻工法 偏重高浮雕及鏤空的表現方式, 就能理解。 而咸豐年間的龍頭 也改變了道光年間圓潤滑順的造型 ,朝向更講究凹凸立體的風格邁進, 龍眼也從水滴狀的牛眼 轉變成外凸的柱眼, 但多數仍未彎曲, 而北港朝天宮拜殿則是特例,直到日治時期類似蝦眼的龍眼才大為流行。此外若將此龍柱與淡水龍山寺正殿相較, 兩者龍柱前腳鏤空手法幾乎相同, 不過柱下岩石的造型,則是大為相同。

與觀音殿不同的 ,此咸豐龍柱後刻有八仙造像, 而八仙一直是台灣民間信仰相當喜愛的題材之一, 目前所知最早刻有八仙造像的龍柱 是藏於新莊廣福宮正殿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的龍柱, 不過其屬於現場雕刻 ,至於最早透過海運而來 則是關渡宮所藏乾隆48年西元1783年的升龍龍柱, 以上就是我所分享內容, 希望能對您在對北港朝天宮所藏龍柱有更多了解。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街道揚塵洗掃作業執行成效與民眾滿意度之關聯分析-以屏東縣為例

為了解決里 港 砂 石場的問題,作者蔡芷菁 這樣論述:

屏東縣縣內無大型工廠,但因位於本國下風處,且受地形及氣候影響,造成易空氣品質不良之地區,尤其秋冬季節更為明顯。統計並分析近五年空氣品質監測之資料,結果指出,懸浮微粒之濃度高於空氣品質標準值佔大部份時間,顯示懸浮微粒濃度高於標準值之問題是屏東縣首先要處理之項目之一。鑒於屏東縣洗掃作業計畫已執行有22年,為了解屏東縣洗掃作業執行成效與民眾滿意度間之關聯性,本研究針對屏東近五年常態洗掃道路10條、非常態洗掃道路5條、街塵負荷量、乾沉降與民眾滿度進行相關性分析,進行各項相關因子間之關聯性。本研究選取近五年皆有連續執行之乾沉降採樣及街塵負荷量採樣之道路進行研究分析,常態洗掃路段各路段平均街塵負荷量介於

0.77 g/m2~3.09 g/m2之間,平均坋土負荷量介於0.16 g/m2~1.0 g/m2之間;非常態洗掃平均街塵負荷量介於0.40 g/m2~0.69 g/m2之間,平均坋土負荷量介於0.16 g/m2~0.20 g/m2之間;乾沉降之落塵量在洗掃後第一個小時之落塵量降低幅度最高,隨時間增加而降低越少;年平均洗掃長度介於4.4km/年~39.2km/年;民眾滿意度與洗街後一小時落塵量相關為r=0.965,p

大台北自然步道100

為了解決里 港 砂 石場的問題,作者黃育智 這樣論述:

  到郊外走走吧!往山上走、往海邊走,往城市的邊緣走!  看看白煙裊裊的大小油坑、加九寮步道的碧綠河谷、菁桐小鎮的礦區風華……  大台北的自然步道竟是如此精彩迷人!   100條大台北自然景觀步道,  100個流汗樂活的踏青選擇,  100張詳盡實用的導覽地圖,  100則規劃完美的健行guide,  路線安排、活動時程、步道路況、附近景點、交通資訊、旅行建議……all in one!   是每個人都要有的100分步道導覽手冊!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精簡紮實,100條步道、地圖、路況、路程、交通等資訊俱全,對讀者來說,是很實用的自導式手冊。   作者並將100條步道依各種需要分類規劃為

:●適合親子出遊的路線●台北捷運可以到的路線●森林浴路線●溪岸親水路線●賞瀑路線●湖岸步道的路線●海岸岬角路線●茶山風情路線●登高觀景路線●賞櫻路線●賞桐路線●地質景觀的路線●礦業風華路線●自然生態保護區●作者推薦的10條熱門步道-------讀者可以快速索引所需的步道資訊。 作者簡介 Tony   本名黃育智。   1961年生,台北市人。一位熱愛山林的文史工作者。   Tony從商十餘年,40歲時,走入山林,成立「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網站,長期在北台灣各地旅行、登山、探索古道,已出版《大台北‧森林‧步道》、《大台北‧山水‧蒐祕》、《古道紀行》、《登山人生》、《旅行遇見歷史》等十餘本相關

著作。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網站  www.tonyhuang.idv.tw

應用微型感測器量測及探討PM2.5時空分佈及特徵分析

為了解決里 港 砂 石場的問題,作者林育任 這樣論述:

空氣污染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全球性重要議題之一,為此政府機關也以實際行動展現對於空污議題之重視,並陸續推動相關措施。在空氣污染治理過程中,空氣品質監測相對重要,其數據除可做為相關防制策略之擬訂參考外,亦可視為判定策略執行成效之依據。然而傳統空品監測站網的建設成本較高、體積較大,較難大量佈建、監測數據之時空解析度有限及僅能進行大尺度之區域空品預報,行政院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建構全國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感測點至109年達10,200點,提供1公里解析度之精緻空氣品質預報,建立空品物聯網運算服務營運平台。本研究擬就屏東縣佈建400台規模之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針對大量的歷史監測數據進行探討分析,解析

屏東縣感測物聯網之細懸浮微粒(PM2.5)時空分佈,並針對不同類型(如工業區、交通等)之空氣品質進行特徵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各鄉鎮PM2.5感測濃度小時平均值分佈範圍為8.93~31.92 μg/m3,以新園鄉感測器之PM2.5濃度平均值最高,而牡丹、恆春、車城、滿州、獅子、枋山等鄉鎮之監測濃度較低,平均值介於8.93~9.87 μg/m3之間。而偏鄉地區由於佈建數量偏低(多數偏遠地區僅佈建1台),較難呈現區域變化狀況;屏東縣工業區內PM2.5濃度變化除屏南工業區在多數時段的測值相對較高,在屏東工業區方面、內埔工業區、屏東加工出口區及農業生物科技園區,以夜間至清晨時段的測值相對較高;「露天燃燒」

類型所佈建的感測器點位經感測器即時數據輔助確實有露天燃燒農業廢棄物致明顯煙霧濔漫,導致PM2.5污染之相關裁處記錄;佈建在測站(屏東測站、潮州測站及恆春測站)之感測點,其PM2.5逐日濃度變化趨勢與自動測站PM2.5濃度之變化趨勢大致相符,可知微型感測器之數據具一定程度之可信度。由此可見,微型感測器之空間尺度(街道)及時間尺度(分鐘)之空氣品質監控,確實能輔助並強化環保署現有空氣品質監測網之精密程度,可有效且即時掌握環境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