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中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重慶市中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照、馬家輝、胡洪俠寫的 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Ⅱ 和周敏的 周阿姨的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 林政逸所指導 蔡彥廷的 探討市場改建對於街道攤販的衝擊與時間性–以東門市場改建暨周邊街廓都市更新案為例 (2021),提出重慶市中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傳統市場、街道攤販、時間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 陳宜秀、廖峻鋒所指導 陳宇的 學齡前兒童性教育數位繪本之設計 (2021),提出因為有 學齡前兒童、性教育、數位繪本、互動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重慶市中心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重慶市中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忽然,懂了:對照記@1963Ⅱ

為了解決重慶市中心的問題,作者楊照、馬家輝、胡洪俠 這樣論述:

  穿越時間誠實面對所有的喜怒哀樂與尷尬與不堪,  生命中許多迷糊、懵懂、錯亂的情節,  會忽然都變得透澈澄明,忽然,懂了。   楊照、馬家輝、胡洪俠,這三個「前五十」的同齡近老男人,書寫自己人生路上的點滴回憶,他們寫城市、寫人物、寫父母、寫書店、寫喇叭褲、寫拜年、寫童年美食、寫《紅樓夢》、寫第一次照相、寫小學作文第一課、寫兒女……除了懷舊,更藉此梳理自己的前半生。回首重看,沒有後悔,卻多了更多的寬容與理解,以及看待人間世的智慧。   他們仨,繼續對照;他們仨,繼續在路上。 作者簡介 楊照   1963年出生,台灣讀書人。除了讀書,談談寫寫直接間接和書有關係的事,別無其他專長。但夠慶幸了,

能一直讀書,一直從事直接間接和書有關係的工作,活得自在、活得豐富。 馬家輝   1963年生,香港灣仔人也。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職廣告公司、出版社、雜誌社、報社、大學,曾以為自己愛拍電影,曾以為自己愛做研究,曾以為自己喜愛旅行,但現在才知道,最愛的是什麼都不做,只愛偶爾坐在書房內,面對電腦,按鍵寫作。   結集作品包括《明暗》、《日月》、《愛.江湖》、《我們》、《你們》、《他們》、《死在這裡也不錯》、《女兒情》、《站錯邊》、《在廢墟裡看見羅馬》、《大叔》、《愛上幾個人渣》、《李敖研究》等。   文章散見中港台報刊,以及,微博:www

.weibo.com/majiahui 胡洪俠   祖籍河北故城,生於1963。十年衡水行過,三載北京讀研。之後落腳深圳,迄今已然廿年。職業無非報紙,興趣尤其副刊。常去逛逛書店,閒來寫寫專欄。印行集子數種,大抵書話短篇。曾是「廣場」主筆,現為《晶報》總編。夥同家輝楊照,比對三地流年:過去何曾過去,忽然懂了忽然……

重慶市中心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新北市板橋重慶黃昏市場與樹林博愛街市場傳出有攤商確診,新北市府緊急要求休市三天,並呼籲篩檢,新北市也打算讓168處市場與夜市的攤商接種疫苗。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77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探討市場改建對於街道攤販的衝擊與時間性–以東門市場改建暨周邊街廓都市更新案為例

為了解決重慶市中心的問題,作者蔡彥廷 這樣論述:

傳統市場改建計畫為近年來臺北市政府的重要政策,針對市場的軟硬體設施進行全面性的整頓,期望能夠藉此改變市場老舊的意象,提升整體的環境品質。然而,既有文獻指出,對於市場改建此種建成環境的研究,缺乏對於權力與時間的探討。故此,本研究以「東門市場改建暨周邊街廓都市更新案」為研究案例,透過時間性的角度,探討市場改建推行過程中所存在的「計畫的時間」和「攤販的時間」,以及彼此之間的抗衡。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進行,透過觀察研究法、訪談研究法及次級資料分析法作為資料收集的途徑,並以時間地景作為研究分析架構。本文的結論有三:第一,規劃下所存在的不同時間政治,反映了不同利害關係人所擁有的權力,以及對於時間的控制程度

;第二,計畫的時間性不僅受到利害關係人的影響,亦牽扯於其他銜接計畫;第三,快速的規劃使計畫缺乏彈性,當面臨意外的變革時,將迫使計畫停滯。在基於本研究之結論,並參考過往學者所提倡的緩慢規劃,提出未來發展與治理之建議,以促成更具包容性的都市規劃。

周阿姨的故事

為了解決重慶市中心的問題,作者周敏 這樣論述:

  她出生在最動盪的時代,年紀輕輕就和家人在前線歷經劫難,從對日抗戰到國共內戰,經歷過武漢大撤退、常德會戰、豫湘桂會戰、湘桂大撤退。十五歲父母雙亡,成為軍中遺孤,被蔣宋美齡夫人收容;十六歲時接受特殊職前訓練,擔任過糧食部部長徐堪的電話秘書、孔祥熙的晉華貿易公司證券交易員、行政院秘書長賈景德的秘書。   戰亂中,九死一生,好幾次與死神擦身而過,也有過刻骨銘心的烽火兒女情。民國三十八年底,在國府撤臺的過程中,奉命緊急將各部會大印就地埋藏,並帶領川康滇邊區調查處處長甘青山等二十四位調查員,一路自成都、重慶、武漢、深圳至香港,歷經六個月的顛沛流離,輾轉逃難,才來到臺灣。   當時她一無所有,靠人接濟,

當過印刷廠的校對,也曾經為了一頓午餐去當朱光潤(蔣中正秘書周宏濤的太太)牙醫診所的護士。她跟蔣經國於中央幹校研究部一期的學生江海東、王昇、李煥、江國棟、潘振球是哥兒們;民國四十四年,飛虎隊隊長陳納德的夫人陳香梅,在臺北辦「中西婦女服裝義演」,她和當時還在唸成功高中的蔣孝文去抗議。   她蓋過販厝,也曾經跟侯庭督等成立太平洋公證公司,以及包括周氏鋼鐵、中泉金屬工業、國華木業、中央開放醫院(今中山紀念醫院)……等「周式企業」集團的七家公司。民國七十九年,更與吳東賢等企業家一起組織、成立了工商建設研究會。   後來接受徵召,從事政治基層工作,曾任臺北市大安區龍陣里里長、大安區調解委員會主席、大安區改

善民俗實踐委員會委員,發明「守望相助委員會」,擔任臺北市警友會監事、中華民國警察之友會理事,成立臺北婦女自強協會,前後長達四十年,幫助無數平民百姓解決疑難雜症。   她在民間深耕,游走府院高層間,和中華民國歷任元首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和馬英九,都曾經有過交集。蔣中正總愛「小美琳!小美琳!」地叫她,蔣經國則喚她「小妹」,李登輝在臺北市市長任內到美國舊金山訪問,是她開車載著他四處趴趴走…… 本書特色   出生在最動盪時代的一介女子,與歷史名流或同生共死或擦身而過,聽她娓娓訴說她的故事,就是走過一部臺灣歷史。 作者簡介 周敏   原是湖北大戶人家的二小姐,祖父交遊多黨國元老,如蔣中正、賈景德、喬義

生……;父親是黃埔三期的中將,母親是滿清皇族後裔;家族與史上著名政商多有關連,且多人任駐外大使。   她出生在最動盪的時代,年紀輕輕就和家人在前線歷經劫難,好幾次與死神擦身而過。民國三十八年底國府撤臺,歷經六個月的顛沛流離,輾轉逃難,才來到臺灣。後來結婚生子,並接受徵召,從事政府基層工作,立志幫助平民百姓解決疑難雜症,在民間深耕,游走府院高層間,和中華民國歷任元首都曾經有過交集。   直到今天,許多黨政人物,不分藍綠派系,認識她的人見到她,都會叫一聲「周阿姨」。  自序  ………………………………………………………………… 002 第1部  九死一生,走過1937 ~ 1949 第1章 周有

菊……………………………………… 010我姓周,本名有菊。「有」字是行輩,「菊」字是因為我在秋天出生。老家在湖北江陵,位於沙市中心的九十舖,古今很多名人都曾旅居或遊歷過的好地方。湖南湘鄉張伯純家跟我們家也有親戚關係,因此我喚前考試委員張默君「二表姑」,表姑丈邵元沖則是國父遺囑的見證人。 第2章  二小姐……………………………………… 020我的祖父在日本留學時結交許多政要,認識了蔣公,而父親自黃埔三期畢業即追隨蔣公革命。抗戰期間,軍眷跟著部隊遷到前線的常德,大家都叫我「二小姐」,大小姐是我最親的堂姊。我在這裡曾擁有最美的回憶,但父母相繼過世後,經歷常德會戰、湘桂大撤退,讓我的世界整個都變了樣。

第3章  周敏………………………………………… 039我在通過高中檢定考後,進入特種通訊工作人員訓練班。之後被派到糧食部工作,接觸當時許多政要及軍統局成員,也談了段差點讓我丟了命的戀情。到孔家的晉華貿易公司上班是我人生的轉捩點,蔣經國上海打虎就在這時候,後來上海快淪陷了,我就改名「周敏」,跟著閻錫山的幹部去到臺灣、又回重慶,隨後歷經艱險的逃命過程才逃離鐵幕。 第2部  扎根臺灣,走過風雨飄搖的時代 第4章  周德琳……………………………………… 090我孑然一身來到臺灣,初期生活得靠人接濟,後來工作、查案、受訓等,占去了我大部分的時間,周力行案、黃八妹事件、張昌年挾金失蹤案,我都有參與協助調

查。這其間,我還設法協助堂哥來臺,也用「周德琳」這個名字,在政府的安排下進入東吳讀書…… 第5章  裔太太……………………………………… 106我結婚了。先生姓裔,我的身分很自然地變成「裔太太」。在隨先生工作搬遷的那幾年,我生了兩女一男,一家五口的生活還算穩定,有狀況也都能逢兇化吉,沒想到因為周氏企業事件,蔣經國會要我把孩子送出國避禍。而在更早之前,二表姑和姊姊兩家人的生活也遭逢變故…… 第6章  小妹………………………………………… 124我曾被惜字如金的蔣經國罵過三次。他的幾個重要學生,包括江海東、王昇、李煥、潘振球、江國棟、宋時選,我全都認識。說起我與蔣經國的淵源,要追溯到民國三十三年,

那時我才十六歲,幹校的兄長都叫我「小妹」,所以他有時叫我本名「有菊」,有時叫我「小妹」。 第3部  致力基層,走過經濟起飛的歲月 第7章  周美琳……………………………………… 148我與蔣夫人的淵源要比蔣經國還早些。逃回重慶後,我能夠有書唸、有飯吃,靠的就是蔣夫人開辦的收容站及進修班。蔣夫人要我們叫她「媽咪」,日後我也跟隨她積極投入婦女工作。民國五十幾年時,蔣媽咪常找我,她和蔣公都很喜歡我,那時大家都叫我「小美琳」。 第8章  周阿姨……………………………………… 172我在搬到華僑二村後,接任福委會總幹事一職,後來又當上里長、調解會主席,從此展開近四十年的基層工作,把守望相助推廣至全臺,這

時候大家都叫我「周阿姨」。我和歷任總統都有交集,與黃大洲、廖兆祥也有來往,警政界關係都好,事半功倍,所以大家都喜歡找我幫忙。 第9章  周大姊……………………………………… 211我和很多立委都熟,尤其是東北籍的,他們很多都認識或聽說過我母親。太平洋公證公司的成立,成員除了我,還包括不少立委。公司轉讓後,我後來又做了些生意,其中以中央醫院著力最多,只可惜因故不得不易手。在工商建研會中,由於我的年紀較大,包括趙藤雄、吳東賢,大家都叫我「周大姊」。 跋──江水又東  ……………………………………………………  220 自序──歷史走過我的人生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轉眼,八十年過去了!雖然我

只是一名平凡女子,卻因為親身經歷民國三十八年那個年代,千辛萬苦地活了下來,又從大陸來到臺灣,在不同的文化環境裡,為國、為家、為求生存,意外走出不算平凡的人生。   我出生在最動盪的時代,原本是湖北大戶人家的二小姐,年紀輕輕就和家人在前線歷經劫難,從對日抗戰、剿匪到國共之爭。十五歲那年,父母雙亡,成為軍中遺孤,被蔣宋美齡夫人收容;十六歲,正當青春年華的時候,接受特種通訊工作人員訓練;戰亂中,九死一生,好幾次與死神擦身而過,也有過刻骨銘心的烽火兒女情。   一路上顛沛流離,輾轉逃難,才來到臺灣。當時我一無所有,靠人接濟,後來才結婚生子,並接受徵召,從事基層工作,前後長達四十年,幫助無數大眾解決疑難

雜症。我在民間深耕,也經常遊走府院高層間,因此和中華民國歷任元首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和馬英九都曾經有過交集。直到今天,許多黨政人物,不分藍綠、派系,認識我的人見到我都會叫一聲「周阿姨」。   回憶前塵往事,一切都是那麼地清晰,歷歷在目,所有的事彷彿是在昨天發生。   戰亂帶給我家破人亡的痛苦是忘也忘不了,也成為我畢生最重要的磨練。多少次的絕處逢生,為我增長智慧和毅力,讓我深刻體會到「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而長期服務大眾則讓我看盡民間疾苦,因此隨時隨地願意也樂意幫助其他人。   雖然我已經八十多歲,我的心始終是熾熱的,頭腦是清楚的,面對生活,我還是有旺盛的企圖心和挑戰不可能的

奮鬥意志,凡事絕不輕言放棄。   歷史走過我的人生,我也走過了歷史。現在我想告訴你「周阿姨」的故事,希望能給世人一些啟示。 跋──江水又東 陳錦昌   周阿姨說:「我在臺灣幾十年,受盛名之累,每到一處,都會受到大眾的重視,事實上的確如此……。」初聞她說她的過去種種和往來,尤其,自民國行憲以來,「每任」總統,她都有過交集,很難不認為她是在吹牛。   何況,在歷史上,根本沒聽說過有「周敏」這號人物。   可是,一一查對之後,她所說的,乖乖!真有其人其事。雖然她老人家經常會弄錯時間,或把幾件事情混在一起,甚至有機連結為因果關係(這是口述歷史ORAL HISTORY的毛病)。她還翻出了一些相片,說出了

一些除非身歷其境的歷史細微處,令人不得不信服。   她的因緣際會,實在不可思議。   她對不少人、事翻了案。   最是令人拍案叫絕的是「中央銀行出納科副主任張昌年挾金失蹤案」。民國四十四年,周阿姨奉調基隆稅捐處,查察易南凱是否為殺害張昌年的共犯,因而在基隆稅捐處認識了她的先生,並於翌年初攜手步上紅毯。該案卻至民國四十六年十一月二日始發布張昌年攜公款失蹤,十一月十四日即宣布偵破。斯時,周阿姨已遠適南臺,並生子了,寧不蹊蹺?   這可以法醫楊日松博士說其於「一九五六年」以紅螞蟻為線索而偵破張昌年命案為證。   既然叫「阿姨」而非「夫人」,可想而知,她或她先生都不是有權決定歷史或有能創造歷史的黨政

軍大員。   雖然如此,她也不是無足輕重。她是中山醫院的創辦人,工商建研會的籌備人。   在整理本書的過程中,多少有無法確認其人時事地物者。例如,周阿姨說:   周賢敏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祕書長」執筆寫了《呼冤書》,這事讓他後來因此被炒魷魚。我們覺得滿對不起他的,我就託駐美軍事採購團團長溫哈熊幫我在美國買了兩架噴農藥的直升機,投資成立一家航空公司給他。他這人的命也真壞,開幕當天,兩架直升機升空後,竟然撞在一起,一切就都沒了,他後來走投無路,就去美國投靠他兒子。   經查,當時貿協的秘書長為武冠雄,副秘書長為江德潛。周阿姨始終想不起這個人的名字,但確定不是這兩人,顯然,周阿姨弄錯單位了,

那麼,是哪個單位的哪個人呢?   亦有遺憾者,例如她的母親陳肅清。周阿姨說她是北平師範大學畢業的,曾為北平一所中學的校長,民國十七年,與北伐至北平的國民革命軍軍官周楚材相識並閃電結婚,她應當是個相當活躍的時代青年,但是,周阿姨有的只有一張相片和日趨模糊的記憶,甚至連她的忌日、埋在何處都不知道,遑論其他,而且,不只周阿姨,在大陸的家人也不知道。所以原想找一些資料給周阿姨做紀念,但卻怎麼樣也找不到。   凡此,只得留待知者指點。   民國一○○年二月,周阿姨因為菌血症被送進醫院治療,她以為大限將至,為免遺憾,緊急在醫院裡錄音,一吐心中深埋一甲子的諸多秘密與心事。   一旦放下胸中塊壘,意氣風發、剛

毅堅強,看似女強人的周阿姨,竟也委屈地嗚嗚咽咽起來。   她是個感恩的人。   自承當時簡直是胡作非為的周阿姨說:   仔細想想,要不是蔣經國處處包容我、支持我,我,哪裡能成功地做了四十年的基層工作,做了這麼多可以回憶、可以說出來的工作?   她是個善良的人。   臨出版前,周阿姨又刪去一些,為的是不希望因為她透露了什麼事情,以致有人於民國一○一年初的選舉借題發揮,她不希望國民黨因此受到傷害。   其實,她知道的還有很多,政治上的、商場上的,基於個人情感因素,或交情,或利益,或利害,總之,為免這些人和家人困擾,她保留不發,留待後人。   江水又東……。──酈道元〈《水經》江水注〉   周阿姨的

一生,可以此言敝之。   歷史與命運讓她三度西行入川,但是她三次都決定再往東走。第一次到湖南常德;第二次連家也不回,隻身就直下南京;第三次,不惟三過家門而不入,甚至渡海到臺灣。一次比一次更往東走,後來,更幾乎要移民美國。   或言這是那一代人的命運,其實,就以周阿姨而言,毋寧說這是不向命運低頭的她,「運」命的結果。 再去重慶十月十二日,行政院再遷到重慶。事實上,遷都重慶之事,早在何應欽時成立「中央各機關在渝辦公布置委員會」即已陸續進行。九月二日,我跟行政院秘書長賈景德一起坐飛機到重慶,負責保管重要物件,並跟他暫住在秘書長的官邸,而那八位幹部也各自住進其官邸。賈景德,字煜如,號韜園,光緒六年(

一八八○)生,山西沁水人,曾任銓敘部部長、制憲國民大會代表、考試院副院長,民國三十八年三月十二日任行政院副院長。賈景德也是我祖父的朋友,因此我都叫他「賈爺爺」。抵達當天的下午三時,重慶發生大火,將重慶市中心余家巷、東水門、朝天門、陝西街、千廝門一帶三十九條街道的民房,以及七所學校、十處機關公署、三十三家銀行錢莊、二十二所倉庫焚毀,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火延燒到第二天,及至第三天才能進入。由於遷都來此的機關多在這個區域,而先到的軍公人員眾多,只得借住在學校或軍營,因此死的多是借住學校的基層公務員及其眷屬。大火過後,九月四日,我和叔叔周文鑾,以及為聯勤軍需處人員的周文壬等,一起進到火場,希望能找到也燒死

在其中的叔公周于富夫婦的屍體,但是大家都被燒得焦黑,根本無法辨認。火場裡還有一座監獄,只見被關在牢房中的犯人屍體手上還戴著手銬,也是一個個活活被燒死了。據統計,在重慶大火中罹難的,有戶口可查的為二五六八人,掩埋屍體二八七四具,至於隨水漂走和葬身火海,無屍可尋、化為灰燼的,就不知有多少了。我們這些人連哭都哭不出來,因為所見到的不是親人永別,而是煉獄般的悲傷。雖然如此,之後仍陸陸續續有機關前來報到,所駐地點多為抗戰時原址,關防等重要物品仍存官邸,有機關報到就來領走。當時重慶的氣氛非常低迷,十一月十四日,下野的蔣公再次到了重慶,相當程度地激起了大家的信心。六個月的逃命生活十一月十四日晚上,內政部調查

局(簡稱內調局)副局長張益民跟我說,內調局派人到重慶做地下工作,為掩人耳目,他們約好於十一月二十九日晚上在舞廳開會,要我也去參加。是晚,我準時於七時前往,由張益民主持,介紹川康滇調查處處長甘青山等二十四位同志。甘青山,化名「張炳坤」,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生,湖南省澧縣人,為蔣經國在蘇聯中山大學時的同學。民國十七年,中共駐莫斯科代表團以年前在砲兵學校野營軍訓結束時的幾句話,指控蔣經國組織反革命團體「江浙同鄉會」,而盧貽松、陳啟科、左權、尤赤、胡土傑、劉仁壽、郭景純、朱茂榛、周策、張師、甘青山等為其「重要成員」,雖然最後證明此為子虛烏有,不過,由此也可知甘青山與蔣經國的關係。其回國後,任株萍鐵

路特別黨部特務室主任,民國二十七年調浙贛鐵路特別黨部特務室主任,後調重慶軍統局。民國三十三年,蔣經國調重慶參與情治工作,因其對軍統局的情況甚為了解,乃以之為總聯絡人,勝利後被派到上海,民國三十八年三月五日到臺灣。介紹完,張益民即離開會場,我們則繼續開會。但到九時,突然槍聲大作,街上有好多人在喧譁,傳言蔣公已於八時三十分搭機離開,他要放棄重慶了,政府官員亦同,全城因此大亂。舞廳裡,樂隊停了,客人也不跳舞了,大家都很驚慌,急著趕回家收拾行李準備逃命。這「傳言」雖不中,亦不遠矣!蔣公的確已經去白市驛機場了,但因為塞車,至午夜始達機場,當夜即睡在中美號專機裡,並於翌日飛往成都。就在這時,甘青山接到電報

,大概是局裡來的吧!要他們到成都去,並要他先跟我回官邸。他即叫另外二十三位同志自行到成都,約定在四川省政府門口集合。我與甘青山馬上趕回去,到官邸時,所有人都已經搭機去臺灣了。這讓我好生難過,早在兩天前,賈景德就已經知道政府要走了,卻沒告訴我,縱使不便洩漏,也可以在我出門時,叫我留在官邸,不要出去。但他沒有,竟然狠心把我丟下,沒有帶我走……。因此,當我逃到臺灣再見到他時,我也顧不得禮貌,劈頭就問他為什麼把我丟下。賈景德對我說:「賈爺爺對不起妳!幸好妳出來了,不然,我不知道怎麼見妳爺爺。」那時大家都以為我回不來了,完全沒想到我會回來。當時,賈景德留了一張紙條、一根十兩重的金條及五百銀元給我,紙條上

寫說政府已放棄大陸,要我到川東挺進軍總指揮「范哈兒」范紹增處,請他派車護送我到成都,並要我將一箱「重要物品」在范莊埋下。范莊原為范紹增的公館,在今市中區人民路254、256號,占地面積一‧五公頃,主樓在坡崁上,為中西式磚木結構三層,並有地下室,面寬二○‧八公尺,深十七‧四公尺。至於是什麼「重要物品」呢?外交部部長葉公超於民國四十五年七月十八日說:「遷台後,……有幾個部會沒有大印,急得找我葉公超,請我查檔案,找出他們原機關給外交部的公文。把這件有印的公文帶到台北市延平北路,請刻字的人照拓一個。」又,民國三十九年一月,有立委質詢閻錫山有關渝、蓉撤退時,行政院所屬各部會遺失印信一事。閻錫山在立法院報

告說:「本院所屬各部會遺失印信一事,姑且無論原因如何,要皆為政府之羞恥,其各別原因與處分經過如下:內政部於成都撤退時,被自願資遣人員及第一總隊第三大隊警察包圍總務人員,奪去新頒未啟用之部印一顆,已指令仍用舊印,未啟用之新印作廢。「財政部印、國防部及參謀總長印,係攜抵昆明,以滇局突變,致淪落匪區,原負責保管印信人員免予置議。交通部印信由渝遷蓉時,係交由代理總務司長汪啟新、文書科科長陳家明親自攜帶,因聯絡中斷,未能攜出,已將該代理司長及科長分別免職。「經濟部印信係交由主任秘書席新齋保管,由渝遷蓉,未能趕乘飛機,迄無消息,已將該主任秘書撤職。司法行政部印信,因在渝撤退倉卒,未能攜出,已將監印科員張大

惠予以撤職。蒙藏委員會印信,因撤退倉卒,未及攜出,已將人事室主任田廷章記大過兩次,負責保管印信科員任暢和撤職。」對此,蔣公亦於一月二十六日指示,「除國防部及參謀總長印,因攜抵昆明,以滇局突變,致遺落匪區,情有可原者外,應由主管人員負責,並由政府負責同志查明議處。」應該都猜到了!這「重要物品」就是行政院各部會的大印。當時行政院和財政部……等一大堆的關防、印信,全部集中交由賈景德保管,大概是走得太倉卒,未及攜出。范紹增也是我父親的舊好。找到范紹增後,他派了兩部車和四名侍衛給我,送我和甘青山到成都,還給了我們一千銀元和一些糧食。我也跟甘青山一起將關防、印信等全部埋在范莊。在車上,甘青山給了我一把手槍

和兩盒子彈,要我留著防身用。雖然我曾受過射擊訓練,打過靶,但從沒有配槍。我把手槍和子彈放到皮包裡,心裡莫名地感到害怕,幸好後來並沒有機會開槍。才離開重慶沒多久,其中一部車子就拋錨了。因此,甘青山留下一位侍衛開車,要他跟著我們到成都,讓其他三位回去。途中,只見民眾一路逃跑,當時就是亂,雖然並無戰事;到了成都,卻又一切平靜。事實上,政府只有遷到重慶而已,根本未到成都去。十二月八日,總統府和院長閻錫山、副院長朱家驊,旋又率領主要內閣成員搭乘美齡號專機去臺灣;十二月十日,共軍第十八兵團逼近成都,蔣公也飛臺灣去了。我和甘青山於十二月中到成都,四川省主席王陵基接見了我們,並告知第二天會有飛機從臺灣來接我們

。我們即在四川省政府等待。隔天,的確有飛機飛到成都上空,但由於新津附近有共軍不停對空中射擊,以致飛機無法下降。王陵基無可奈何,於是建議我們到郊區一間空的旅館先住下。他後來化裝潛逃,惟遭人密告,民國三十九年二月六日在四川江安上船時,當場被解放軍逮捕,先後在重慶及北京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民國五十三年十二月才獲赦,但民國五十六年三月就病逝了。到了郊區,我和甘青山果然找到那間空置的旅館,因為大家都逃難去了,很多地方都已經沒有人。這時,另外二十三位同志也已分別來到成都,甘青山召集大家在旅館開會,告訴他們必須靠我才能夠掩護大家,因為我不但會說四川話,又是湖北人,希望大家保護我,同心協力一起逃離成都。在這二

十三位同志中,有八位是已婚男性,另外十五位都還只是小女生。因為要一起行動,一定要有個夫妻、姊妹……等名義,甘青山即為大家串好各個組合,但嚴格規定不能有男女關係,又把局裡給的二千五百銀元及無數根小金條分給大家,而所有人也都把身上的錢拿出來平分,以免走散了沒錢可用。為了能夠集體行動,發揮生命共同體的精神,並且多少分散風險,在投宿旅館時,我們所有人只住兩個房間,女性睡內側、男性睡在外側。

學齡前兒童性教育數位繪本之設計

為了解決重慶市中心的問題,作者陳宇 這樣論述:

近年來,相關的媒體報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學齡前兒童性教育也逐漸受到了重視,該如何幫助父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一個難題。因此,本研究透過性教育結合數位繪本做設計,希望能幫助父母與孩子在性教育上的溝通及性知識的傳授,也希望增加兒童性教育繪本的社會接受度,能為性教育的不同方式提供相應的參考。繪本是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媒介,而數位繪本是延續傳統繪本,融入新的數位元素,為讀者提供豐富的體驗。本研究根據學齡前兒童性教育知識點為依據創作故事內容,為學齡前兒童設計了一套「被遮住的小秘密」性教育數位繪本作為研究的原型工具,繪本中主要由故事內容及問答兩大部分組成,讓家長與孩子一起使用,在趣味中學習知識

。本研究邀請了六組家庭進行測試,透過參與觀察法及半結構性訪談法進行對繪本的評估。研究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數位學習能力強,對互動有興趣,但根據使用數位產品頻率的不同,對數位繪本的興趣程度及知識的學習程度也不同。而通過對家長的訪談,家長認為數位繪本可以幫助他們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動畫及互動功能有幫助孩子對於知識的理解,也希望通過增加互動設計維持孩子的興趣。本研究有兩項發現,第一,學齡前兒童互動性要求差異,因數位產品使用頻率的不同,對於互動要求也不同;第二,比起聲音輔助,學齡前兒童更注重繪本中的互動功能。本研究設計了一項為學齡前兒童設計的繪本,而且根據測試的結果,對於未來的學齡前數位繪本設計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