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縮盤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量縮盤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金寫的 主力K線技術分析:200張圖教你看懂籌碼分布,找到下一個3倍飆股 和孟慶宇的 從零開始學K線炒股:典型形態與買賣點分析(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產業》住宅價格指數年增率十季最低也說明:... 量縮。 內政部並強調,房貸利率仍處於低檔,且在自住需求的支持下,目前市場呈現量縮價格微幅變動的盤整修正型態。(新聞來源: 工商時報一林于蘅/台北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樂文化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財務管理研究所 林昭賢所指導 丁子皓的 賭徒下注行為與程式交易 (2014),提出量縮盤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超額報酬、賭徒下注行為、投資組合。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 林朝源所指導 顏慧婷的 台灣股市價量背離的探討 (2011),提出因為有 技術分析、價量關係、價量背離的重點而找出了 量縮盤整的解答。

最後網站價漲量縮則補充:... 量價背離& 量縮上漲。 光聯( tw ) ·價漲量縮. 價漲量縮在底部盤整期價漲量縮,仍需盤整, 盤整未確認前,鎖股觀察即可。上漲初期,價漲量縮,多頭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量縮盤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主力K線技術分析:200張圖教你看懂籌碼分布,找到下一個3倍飆股

為了解決量縮盤整的問題,作者楊金 這樣論述:

  ★用200張圖學會:   籌碼實戰的趨勢攻略☓籌碼分布與主力動向☓量先價行技巧解讀   反映主力參與模式、多空交鋒情況、市場成本變動趨勢,   幫助你了解股價運行軌跡,預測個股發展方向,成功捕捉黑馬股!   ‧明明挑選股市明牌進場,為什麼還是賺很少?   ‧要如何找到潛力飆股?又該在何時買進、何時賣出?   ‧想跟隨主力操作賺大錢,但又該怎麼發現主力行蹤?   ★100億資金經理人教你,用主力K線抓住飆股   在台灣,投資股票已成為全民運動。股市雖然有大好機會,但也處處是危機,若想理解現況和趨勢,籌碼是最誠實的行情指標,因為主力的參與會使籌碼分布形態改變。你只要從中捕捉線索,就能

跟緊主力進行反市場操作,讓股市成為最強提款機!   作者楊金是100億資金經理人,透過200張圖表與豐富案例,由淺入深教你掌握籌碼面分析,結合K線、均線、量價等技術,讓你可以突破散戶盲點,看透主力進出動向、預測多空趨勢變化、精準把握個股買賣點,進而找到3倍潛力飆股,從此在股海中獲利滿滿。   ★了解籌碼分布與主力行為,踏出獲利第一步   ◎看籌碼分布圖,注意2重點讓操作更精準   1. 日K線圖:放大或縮小日K線圖,會改變縱坐標的價格範圍,使籌碼分布圖也發生變化,但實際分布情況不會改變。   2. 獲利盤與套牢盤的比例:位於當日收盤價上方的籌碼是套牢盤,位於下方的是獲利盤,兩者比例反映多空力

量的對比。   ◎觀察「峰與谷」的特徵與轉變,抓住多空的動態   ‧峰是指籌碼密集的區間,因籌碼數量多,看似一座山峰。谷是指峰與峰之間,因籌碼數量少,看似一座山谷。   ‧出現峰表示股價波動幅度趨窄,是多空力量平衡。出現谷表示股價波動加劇,是多空平衡被打破。多空力量交鋒,會造成峰與谷的互相轉化。   ◎從4角度判斷主力類型與行為,是提高勝算的關鍵   1. 個股走勢特徵:較長時間的震盪築底,走勢略強於大盤,顯示主力緩慢買股。   2. 消息和題材面:若題材具有價值和延續性,個股的突破是主力買進的訊號。   3. 股本大小:主力進場時,通常會優先選擇小型股,其次是中型股。   4. 市場環境

:若焦點在不同題材來回切換,少有暴跌,主力參與個股的機率較高。   ★用主力K線抓住買賣點,讓你漲跌都能賺   觀察籌碼形態能判斷趨勢,而實用技術工具是K線,將兩者結合能讓你預測趨勢與實際操盤更有效率。   ◎頭肩底有3個買點:出現頻率較高也較可靠,是必須掌握的重點。   1. 第一個買點在右肩回檔處。   2. 第二個買點在股價向上突破頸線時。   3. 第三個買點在突破頸線後的回檔低點。   ◎M頂有2個賣點:寬幅震盪走勢2次探頂,2個最高點的連線為阻力線,中間下跌時的低點為頸線。   1. 第一個賣點是個股二次探頂時的高點。   2. 第二個賣點是跌破M頂形態頸線的反彈高點。   

◎主力K線實戰的經典案例:   1. 籌碼雙峰二探底,顯示空方力量趨於枯竭   2. 寬幅震盪走勢且低點籌碼匯聚,有望強力反彈   3. 新股上市後跳空突破密集區,表明主力買進   4. W底頸線形成密集峰,表示支撐力道足   5. 寬幅震盪箱頂有籌碼密集,市場拋壓沉重   6 . 出現收斂三角形與雙峰密集,應及時離場   ★解讀8種量價關係,預測未來股價走勢   ‧量價齊升:多方力量主導盤勢,在漲勢啟動後,若量價齊升,可逢股價短線回落低點擇機買入。   ‧價升量減:股價上漲缺乏量能支撐,無法站穩高點。當量能大幅縮小、上漲走勢結束,會有一波深幅下跌。   ‧量價井噴:多方力量過度釋放,上漲勢

頭迅猛,但中短期上攻走勢結束,將出現深幅調整。   …… 名人推薦   投資分析大師 齊克用   倍數飆股達人 艾致富   成長股達人 傅鈺國(E大)  

量縮盤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賭徒下注行為與程式交易

為了解決量縮盤整的問題,作者丁子皓 這樣論述:

本研究嘗試以程式交易去購買符合賭徒下注行為(house money behavior)的股票是否具有正報酬。賭徒下注行為是指投資人在賺得價差時,更願意承擔風險,加碼買進有賺錢的個股;反之,賠錢時,投資人會害怕再度賠錢因而不敢買進股票,所以符合賭徒下注行為的股票為價格盤整過後上漲時量增;而在交易量萎縮時價格下跌。透過程式我們建立一投資組合,首先挑出在t期股價創下20日新高且成交量為10日均量2倍和3倍的個股,且該個股在t+2期的股價(p_(t+2))大於t期股價(p_t),賣出時機為股價交易量明顯量縮時出脫持股。本研究樣本期間為2010至2014年,實證結果發現,透過挑選的賭徒下注行為投資組合

,在扣除交易成本後還能夠獲得可觀的正報酬。本實證符合Barberis and Huang (2001)的理論,即賭徒下注行為會推升股價,本實證也能提供實務界一個可行且可以獲利的投資方法。

從零開始學K線炒股:典型形態與買賣點分析(第2版)

為了解決量縮盤整的問題,作者孟慶宇 這樣論述:

《從零開始學K線炒股》以K線分析方法為重點,圖文並茂、語言通俗地向投資者普及K線的分析方法。首先介紹了K線的基本分析方法,其次介紹了K線與移動平均線、成交量、MACD、分時圖、道氏理論、艾略特波浪理論、纏論結合的綜合分析方法,之後介紹了利用K線追蹤主力的交易技巧。通過不同的實例,《從零開始學K線炒股》對每種K線形態及其組合的買入點和賣出點都進行了充分的講解。 《從零開始學K線炒股》實用性強,既是新投資者的入市寶典,又能為資-深投資者提供炒股實用技術;《從零開始學K線炒股》案例精簡,投資者既可以在上下班路上快速閱覽,又可以在工作之余通過豐富的案例進行學習。通過閱讀本書,投資者將會對中國股市擁有

更深入的體驗並獲得更多寶貴的經驗。 上篇 從零開始學K 線 第1章 新投資者學K 線 1.1 什麼是K 線 1.2 從時間維度看K 線 1.3 從實體維度看K 線 1.4 從影線維度看K 線 第2章 解析K 線的關鍵資料 2.1 K 線實體蘊藏的規律 2.1.1 4 種不同的K 線實體 2.1.2 K 線陰陽的漲跌性 2.2 開盤價和收盤價的規律 2.2.1 開盤價和昨日收盤價的比較 2.2.2 開、收盤價和大盤指數的比較 2.2.3 開盤價和收盤價的比較 2.3 上、下影線蘊藏的規律 2.3.1 上影線的意義 2.3.2 下影線的意義 第3 章 投資生涯的開始 3.

1 建立自己的投資系統 3.2 心態決定成敗 第4 章 單根K 線的7 個買入點 4.1 趨勢底部的買點 4.1.1 底部十字星 4.1.2 錘子線 4.1.3 倒錘子線 4.2 整理階段的買點 4.2.1 大陰K 線整理 4.2.2 小K 線整理 4.3 突破位的買點 4.3.1 資金密集區突破K 線的買點 4.3.2 脊位突破K 線的買點 第5 章 單根K 線的7 個賣出點 5.1 趨勢頂部的賣點 5.1.1 頂部十字星 5.1.2 流星線 5.1.3 上吊線 5.2 出貨位的賣點 5.2.1 大陰K 線出貨 5.2.2 小K 線出貨 5.3 突破位的賣點 5.3.1 資金密集區突破K

線的賣點 5.3.2 前期底部突破K 線的賣點 第6章 多根K 線的14個買入點 6.1 底部反轉的K線組合 6.1.1 早晨之星 6.1.2 看漲吞沒形態 6.1.3 看漲孕線 6.1.4 看漲待入形態 6.1.5 看漲切入形態 6.1.6 看漲插入形態 6.1.7 看漲刺透形態 6.1.8 看漲反撲形態 6.2 上升中途的K 線組合 6.2.1 三個白兵形態 6.2.2 上升三角形 6.2.3 對稱三角形的突破買點 6.2.4 矩形整理形態的突破買點 6.2.5 下傾楔形 6.2.6 上升旗形 第7章 多根K 線的16 個賣出點 7.1 頂部反轉的K 線組合 7.1.1 黃昏之星 7

.1.2 看跌吞沒形態 7.1.3 看跌孕線 7.1.4 看跌待入形態 7.1.5 看跌切入形態 7.1.6 看跌插入形態 7.1.7 看跌刺透形態 7.1.8 看跌反撲形態 7.2 下降中途的K 線組合 7.2.1 三隻烏鴉形態 7.2.2 下跌三角形 7.2.3 擴散三角形 7.2.4 對稱三角形的突破賣點 7.2.5 菱形整理形態的突破賣點 7.2.6 矩形整理形態的突破賣點 7.2.7 上傾楔形的賣點 7.2.8 下跌旗形 第8 章 底部反轉形態的5 個買入點 8.1 V 形底 8.2 雙重底 8.3 頭肩底 8.4 三重底 8.5 圓形底 第9 章頂部反轉形態的5 個賣出點 9.

1 倒V 形頂 9.2 雙重頂 9.3 頭肩頂 9.4 三重頂 9.5 圓形頂 下篇 K 線與其他指標配合 第10 章 K 線與移動平均線配合 10.1 移動平均線的分類 10.1.1 短期移動平均線 10.1.2 中長期移動平均線 10.2 移動平均線的買點 10.2.1 低位移動平均線的黃金交叉 10.2.2 上漲中途移動平均線的多頭排列 10.2.3 低位移動平均線的重疊收斂 10.3 移動平均線的賣點 10.3.1 高位移動平均線的死亡交叉 10.3.2 下降中途移動平均線的空頭排列 10.3.3 高位移動平均線的過分發散 第11 章 K 線與成交量配合 11.1 成交量的兩種形

態 11.1.1 縮量 11.1.2 放量 11.2 K 線與成交量的買點 11.2.1 低位量增價漲 11.2.2 上漲中途縮量回檔 11.2.3 上漲中途量縮價漲 11.3 K 線與成交量的賣點 11.3.1 高位量增價平 11.3.2 高位量增價跌 第12 章 K 線與MACD 指標配合 12.1 MACD 指標的基本概念 12.1.1 MACD 指標的構成 12.1.2 MACD 指標的基本應用原則 12.2 MACD 指標的買點 12.2.1 MACD 黃金交叉 12.2.2 MACD 柱狀線的買點 12.2.3 低位MACD 指標與股價運行趨勢形成的底背離 12.3 MACD 指

標的賣點 12.3.1 MACD 死亡交叉 12.3.2 MACD 柱狀線的賣點 12.3.3 高位MACD 指標與股價運行趨勢形成的頂背離 第13 章 K 線與分時圖配合 13.1 分時圖的基礎知識 13.1.1 股價與均價線 13.1.2 內外盤 13.1.3 量比和換手率 13.1.4 成交明細 13.2 K 線與分時圖配合的買點 13.2.1 個股份時走勢強於大盤走勢 13.2.2 低位早盤快速拉漲 13.2.3 上漲中途股價穩站均價線 13.3 K 線與分時圖配合的賣點 13.3.1 個股份時走勢弱於大盤走勢 13.3.2 高位盤內快速跳水 13.3.3 下降中途股價被均價線壓制

第14 章道氏理論 14.1 道氏理論的精髓 14.1.1 主要趨勢 14.1.2 次要趨勢 14.1.3 日間趨勢 14.2 道氏理論的買入點 14.2.1 牛市主要趨勢的起點 14.2.2 牛市次要趨勢的終點 14.3 道氏理論的賣出點 14.3.1 熊市主要趨勢的起點 14.3.2 熊市次要趨勢的終點 第15 章 艾略特波浪理論 15.1 基本概念 15.1.1 推進浪和調整浪 15.1.2 *大級別的波浪 15.2 各浪的特點 15.3 推進浪的變化 15.3.1 推進浪的延長浪 15.3.2 楔形5 浪 15.3.3 失敗5 浪 15.4 調整浪的變化 15.4.1 鋸齒形調整浪

15.4.2 平臺形調整浪 15.4.3 雙三浪和三三浪調整 15.5 各浪之間的數學關係 第16 章 纏論 16.1 纏論的核心 16.1.1 由分型到筆再到線段 16.1.2 定義中樞和分析走勢 16.1.3 區間套理論 16.2 纏論的買點 16.2.1 不創新低的買點 16.2.2 不破前中樞的買點 16.3 纏論的賣點 16.3.1 不創新高的賣點 16.3.2 不破前中樞的賣點 第17 章 漲停板的處理 17.1 漲停板的幾個要點 17.2 漲停板的分類 17.2.1 開板的漲停板 17.2.2 不開板的漲停板 17.3 漲停板的買點 17.3.1 開板後出現強勢盤整 17.

3.2 無明顯利好、處於回檔後的低點 17.3.3 突破盤整區的漲停 17.4 漲停板的賣點 17.4.1 開板漲停板不斷開板 17.4.2 漲停板小量封盤

台灣股市價量背離的探討

為了解決量縮盤整的問題,作者顏慧婷 這樣論述:

  證券技術分析透市場交易的價與量的資訊,用於預測股價的走勢。然而價量的因果關係,卻沒有得到定論。本研究試圖澄清價量關係,探討價量背離的利害關係。而且,找出趨勢轉折的明顯訊號。 本研究除探討台灣加權指數外,也包含33支具有良好流通性的股票,而其研究期間從民國89年至民國98年,共計10年。 以下為本論文的重要發現: 一、價與量並沒有因果關係: 1、量未必先行於價,顯著大量時常出現在最高價之後。 2、當日價漲量增比價漲量縮出現頻率小。 (16.72% : 19.15%) 二、價量背離並不一定不利於未來股價走勢: 1、當日價漲量縮與價跌量增,次日的股價漲跌比例分

別為 99.6% 與 100.5%,比價漲量增的次日90.22%表現還好。 2、價跌量增時常出現在波段股價的最低點附近。 三、顯著大量是個重要指標,它可用來確認未來走勢: 1、如果顯著大量出現在高檔時,價格走勢可能產生反轉。 2、如果顯著大量出現在反彈時,價格走勢可能再度下跌。 3、如果顯著大量出現在底部盤整時,將可能展開多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