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角三角形定義邊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鈍角三角形定義邊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景中寫的 數學雜談 和楊維哲的 微積分先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三角形 - 求真百科也說明:鈍角三角形 是其中一角為鈍角(大於90°)的三角形,其餘兩角均小於90°。 ... 斜邊乘上斜邊上的高÷2=勾股相乘÷2=此直角三角形面積(ch=ab) ... 三角邊長不等式. 三角形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 和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教育學研究所 鄭勝耀所指導 黃信嘉的 國中二年級數學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 (2015),提出鈍角三角形定義邊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補救教學、等差數列與等差級數、簡單的幾何圖形、三角形的基本性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林顯群所指導 張正儒的 塔式散熱器性能提升之實驗與數值整合分析 (2014),提出因為有 渦流產生器、散熱器、熱管、熱阻、實驗量測、數值模擬、紐賽爾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鈍角三角形定義邊長的解答。

最後網站銳角三角形判斷 - IJIP則補充:鈍角 三角函數的定義– 全國中考信息資源門戶網站www.zhongkao.com 鈍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大于 ... 熟悉銳角三角形函數值的演算關鍵字: 銳角三角函數,代表三角形的邊長。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鈍角三角形定義邊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數學雜談

為了解決鈍角三角形定義邊長的問題,作者張景中 這樣論述:

  一項工程,甲隊獨做要20天,乙隊獨做要30天,請問兩隊同時進行,需時多久?   用數學的排隊問題,怎樣決定一家店要聘請多少名員工?     作者張景中在教與學上力求讓數學變得更容易,令學生愛上學習數學,領略當中趣味。本書收錄了張景中不同時期發表在報刊上有關數學教育和學習的精彩篇章,運用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引導讀者透過數學解答,培訓讀者的數學思維。

國中二年級數學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

為了解決鈍角三角形定義邊長的問題,作者黃信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旨在探討國民中學實施補救教學之歷程,同時分析學生在八年級下學期於等差數列與等差級數、簡單的幾何圖形及三角形的基本性質等數學課程中易犯的錯誤類型之探究,透過補償式的教學策略、補充式課程和加強基礎課程等類型來進行補救教學活動,研究時間為2014年2月到6月的每週四下午第一、二節,共6名學生。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發現為:一、學生認為公差都是正數且在公差使用上有錯誤概念,教師可藉由學生生活經驗建立學生「數」的先備知識。二、學生無法找出數列的規律,教師可透過撲克牌等小遊戲讓學生發現規律。三、學生對於一等差數列經過同乘與同加後所產生的新的公差有所疑惑,教師可藉由實際操作一等

差數列的同乘與 同加,讓學生自行理解。四、學生對於等差數列與等差級數公式符號的不理解導致無法使用,教師先建立學生對於符號的定義,再藉由公式 的推導讓學生理解公式的由來。五、學生對於線對稱的定義不清楚,教師可藉由摺紙或作圖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在不同對稱軸上的線對稱圖形該如何 呈現。六、學生於線段概念僅用想像並未畫出來比較長短,教師可實際畫出線段作大小的比較讓學生理解。七、學生對於各種角的定義不清楚,在幾何圖形中,國小概念已有銳角、直角與鈍角,在國中階段,多了平角、餘角、補角與對頂角,故在教學上教師可藉由畫出圖形引導學生理解各種角的定義。八、學生將體積與底面積公式混淆,教師可先複習國小所學

之圖形面積與體積,再讓學生觀察出柱體體積僅是將底 面積乘上高即得。九、學生對於內角與外角定理的定義與應用不清楚,教師可先複習國小所學之三角形的內角和,並應用簡單的幾何 圖形中所學各種角的定義來講解外角,最後推論至多邊形的內角與外角。十、學生對於三角形的全等性質定義及應用不清楚,教師可先讓學生釐清全等性質中符號的意義為何,再透過實際 圖形或教具講解各種全等性質,其中需要注意全等性質中沒有SSA全等性質。十一、學生在三角形的邊角關係中不會比較大小,教師可直接透過角度和邊長不同的三角形讓學生理解,並可歸納 出三角形大邊對大角,小邊對小角之性質,反之亦然。 教師於補救教學中,應先了

解學生的學習情形,著重於學生易犯錯之錯誤概念進行教學設計,並且透過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建立學生的心像,有利於日後的學習。關鍵字:補救教學、等差數列與等差級數、簡單的幾何圖形、三角形的基本性質

微積分先修

為了解決鈍角三角形定義邊長的問題,作者楊維哲 這樣論述:

  "Precalculus"除了可翻譯為「微積分先修」外,也可譯作「微積分之先」。本書有兩大特色:第一,本書非常扼要地由高中數學中截出「必不可少」與「足夠應付大學數學課程」的內容,給予讀者複習。第二,作者由自身任教臺大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有些數學題材——高中老師認為「你學微積分時,大學教授就會講解的」;大學教授認為「你在高中時,老師應該教過的、你應該學過的」——常被放置在二不管地帶,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填補這些缺漏。   全書共分九章,涵蓋:(多項式及)有理函數、指數與對數、三角函數、坐標(平面與立體)幾何、記述統計,以及極限的考慮。對於某些高中的題材,本書可視為一種「另類的

解說」,對於高中畢業的讀者而言,亦適合自行翻查閱讀、欣賞數學「語文」的美麗。  

塔式散熱器性能提升之實驗與數值整合分析

為了解決鈍角三角形定義邊長的問題,作者張正儒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隨著晶片功率不斷地提升,導致CPU所產生之廢熱不斷地提高,因此如何將CPU維持在穩定的工作溫度下,即成為本研究之重點。本研究透過數值模擬及實驗驗證方法評估散熱器設計的散熱能力,首先透過修改熱管的排列方式,使氣流更能夠接觸到每一根熱管,提高熱管的實際效率。接著在平板鰭片上添加三角形開孔產生回流現象,以增加流體與平板鰭片的接觸機會;同時,因為於鰭片開孔的關係,使因熱浮力帶動之流體經此通道往上一層間流動,來增加對流的機會。最後,藉由加裝不同朝向之渦流產生器,使流體產生縱向流動,進而增加與平板鰭片的接觸機會,最終得以提高塔式散熱器的解熱能力。 本研究也針對熱管的啟動與性能進行測試,利用

不同的加熱瓦數來量測熱管的溫度變化,以確認熱管在作動過程中,是否有發生燒乾(Dry out)的現象。結果顯示,熱管在使用上,當熱源發熱瓦數較低時,將使熱管的蒸發端溫度不足,導致熱管的熱阻提高,以致於降低熱管的熱傳導係數;同時也透過數值模擬方法,調整熱管在不同溫度下之熱傳導係數,並與實驗進行比對,求得與實驗值較為接近之熱管熱傳導係數,接著利用曲線嵌合的方式,得到加熱瓦數與熱管熱傳導係數間的關係 。 經由改善熱管、平板鰭片三角形開孔與渦流產生器的擺放位置,同時針對渦流產生器之幾何外型作最佳化後,數值計算結果顯示能提高塔式散熱器的散熱能力,其熱源溫度由349.2 K降至346 K,熱阻值由0.27

4 K/W降至0.252 K/W。更發現無論加裝任何形式之渦流產生器,皆確實能提升塔式散熱器的散熱能力,且使用Flow Up型式的渦流產生器能提供較大的流體縱向流動,有助於平板鰭片上方的溫度均勻分布;而使用Flow Down型式的渦流產生器,則能提高整體散熱器的散熱能力。接著再配合最佳化鰭片數量設計,在47片的情況下,熱源的溫度能夠降至343.8 K、熱阻降為0.234 K/W。另外在考量噪音與風扇性能之下,搭配選擇最合適之風扇轉速,將整體塔式散熱器的性能再次提升,以47片鰭片之散熱器搭配2,500 RPM的風扇(3.48 mmAq與86.9 CFM),更可將熱源溫度降至326.6 K。而實驗

量測求得的溫度為327.4℃,與計算值的差異為0.8℃;至於熱阻則降為0.123 ℃/W,與實驗量測的熱阻值(0.129℃/W) 比較兩者之差異為4.65%。總結來說,本研究所建立之結合數值模擬、CNC實體製作與實驗驗證的研發設計模式,能幫助解決塔式散熱器在應用上所遇到之設計問題,並提供設計之方向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