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重量計算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鋼材重量計算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顏智偉寫的 塑膠模具設計與機構設計(第三版) 和李幼蘭的 空氣動力學和維護技術基礎(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钢材重量计算器 - Steel Available也說明:钢材重量计算器.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意大利文和韩文。 Enter in the shape and the dimensions and its weight will be calculated.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清華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王永成、張祥傑所指導 高宗彥的 節能電梯之開發研究 (2021),提出鋼材重量計算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梯、節省能源、液壓、鋼索。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 王琨淇所指導 徐亮語的 工地機具動線規劃與設施配置之沉浸式科技教育 (2021),提出因為有 虛擬實境、科技教育、工地規劃、教育訓練、學習成效、問卷調查的重點而找出了 鋼材重量計算器的解答。

最後網站各种钢材重量计算器 - 不锈基地网則補充:不锈基地网金属材料重量计算工具是一款可计算钢管、圆钢、法兰、钢板、扁钢、角钢等重量的计算工具,实用方便,必备收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鋼材重量計算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塑膠模具設計與機構設計(第三版)

為了解決鋼材重量計算器的問題,作者顏智偉 這樣論述:

  當前塑膠模具的應用益形重要,作者累積多年的教學經驗及工作經驗編著而成。本書內容詳實,讀者可於各種常用之鋼材、塑材、模具之規格、特性、公差及加工方法有正確認識。對於模具設計及成本設計要領均有詳細述及,同時又有各大公司機構設計及模具設計考題。可作為學校、職訓中心之研修教材;機構設計、模具設計及射出成形從業人員工具書及資料查閱用書。 本書特色   1.作者在從事模具設計及機構設計近二十年,將所有精華寫在書中,內容最實用。   2.詳讀此書,對於設計機構零件有莫大幫助,不但開模、成型容易、好加工亦可自行估價減少成本,更能設計出避免電磁波干擾的零件。

節能電梯之開發研究

為了解決鋼材重量計算器的問題,作者高宗彥 這樣論述:

各城市林立之高樓大廈及重工業製造廠的發展對於使用電梯頻率非常地高,且已在生活當中佔有極重要地位,電梯型式最廣泛所使用的有載客及載貨等之電梯,現今目前所使用電梯之升降無論是在於空與滿載,只能使用到單一的滿載時所需之額定馬力,且實際上的液壓式載貨電梯,無論是在於空與滿載載貨負荷量及驅動垂直升降所需之電力的差距非常之大,如果不加以管制及改善而所浪費之能源對於節能減碳之政策有所打折。 本研究之省能源電梯可把空與滿載升降所需馬力加以區別,並以空載為小馬達而滿載為大馬達,電梯車廂底部架構設有載重檢測裝置依負荷量可自動選擇大小馬達功能之裝置,當電梯之升降為空載時只會使用到小馬達而不再使用到滿載的大馬

達,可避免不必要之浪費且能達到省能源電梯之目的。 參考日本電梯協會所規定技術基準,設計一部液壓式貨梯作為空載與滿載之間差距之比較,載重10,000 kgf、速度6 m/min、車廂全重3,000 kgf、滿載13,000 kgf、空載3,000 kgf,滿載升降所需電力為20 hph,空載升降所需電力為5 hph,空載對於滿載可節省約75%之多的能源。

空氣動力學和維護技術基礎(第2版)

為了解決鋼材重量計算器的問題,作者李幼蘭 這樣論述:

本書為「民用航空器維修基礎系列教材」之一。全書分為上篇和下篇兩部分:上篇是「空氣動力學基礎」,內容分為4章:大氣物理學,空氣動力學,飛行理論,飛機的穩定性和操縱性。編寫中力求做到言簡意賅、深入淺出,着重於清晰透徹的定性分析。下篇是「維護技術基礎」,內容分為9章:航空材料,金屬腐蝕和機體防腐措施,航空緊固件,彈簧、軸承和傳動,飛機圖紙規范與識圖,飛機的稱重與平衡,無損檢測方法,非正常事件,飛機地面操作和存放。編寫中力求做到所有內容盡量與目前我國民航機務維修人員的實際工作緊密結合。本書內容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是民用航空器維修執照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通過學習,機務維修人員不但易於掌握教材中的內容

,而且能起到提高機務維修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的作用。李幼蘭,1965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大學本科。曾在飛機結構強度研究所623所,西安飛機制造廠,中國民航大學工作。副教授。 上篇空氣動力學基礎第1章大氣物理學1.1大氣的重要物理參數1.1.1大氣密度1.1.2大氣溫度1.1.3大氣壓力1.1.4黏性1.1.5可壓縮性1.1.6濕度1.1.7聲速1.2大氣層的構造1.3國際標准大氣1.3.1國際標准大氣的制定1.3.2國際標准大氣的應用1.4氣象對飛行活動的影響1.4.1陣風對飛機飛行的影響1.4.2穩定風場對飛機飛行的影響1.4.3雲對飛行的影響第2章空氣動力學2.1流體

流動的基本概念2.1.1相對運動原理2.1.2連續性假設2.1.3流場、定常流和非定常流2.1.4流線、流線譜、流管和流量2.2流體流動的基本規律2.2.1連續方程2.2.2伯努利方程2.3機體幾何外形和參數2.3.1機翼的幾何外形和參數2.3.2機身的幾何形狀和參數2.4飛機的空氣動力2.4.1空氣動力、升力和阻力2.4.2升力的產生2.4.3阻力的產生2.4.4升力、阻力計算公式及影響升力、阻力的因素2.4.5氣動力系數曲線2.4.6機翼的壓力中心和焦點(空氣動力中心)2.5機翼表面積冰(雪、霜)對飛機飛行性能的影響2.6高速飛行的一些特點2.6.1空氣的可壓縮性和飛行馬赫數2.6.2高速

飛行中,空氣狀態參數的變化2.6.3氣流流動的加速、減速特性2.6.4激波、波阻和膨脹波2.6.5臨界馬赫數和臨界速度2.6.6局部激波和激波分離2.6.7高速飛行的空氣動力2.6.8高速飛機氣動外形的特點2.6.9空氣動力加熱第3章飛行理論3.1飛機在空中運動的自由度3.2空氣動力和空氣動力參數3.3飛行時的外載荷及其平衡方程3.4載荷因數3.5巡航飛行、起飛和着陸3.5.1巡航飛行3.5.2起飛3.5.3着陸3.6水平轉彎和側滑3.6.1飛機水平轉彎時,作用在飛機上的外載荷3.6.2飛機水平轉彎性能和限制3.6.3飛機水平轉彎時產生的側滑3.6.4飛機水平轉彎的操縱3.7等速爬升和等速下滑

3.7.1等速爬升3.7.2等速下滑3.8增升原理和增升裝置3.8.1增升裝置的功用和增升原理3.8.2增升裝置第4章飛機的穩定性和操縱性4.1飛機運動參數4.1.1飛機在空間的姿態4.1.2空速向量相對機體的方位4.2飛機穩定性和操縱性的基本概念4.2.1飛機的穩定性4.2.2飛機的操縱性4.3飛機的縱向穩定性4.3.1飛機的縱向靜穩定性4.3.2飛機的縱向動穩定性4.4飛機的縱向操縱性4.4.1水平尾翼4.4.2飛機的縱向操縱4.4.3縱向操縱性和縱向穩定性的關系4.4.4飛機重心范圍的確定4.5飛機的橫側向靜穩定性4.5.1飛機的橫側向運動4.5.2飛機的側向靜穩定性4.5.3飛機的方向

靜穩定性4.6飛機的橫側向動穩定性4.6.1靜穩定力矩、慣性力矩和氣動阻尼力矩4.6.2橫側向擾動運動的三種模態及特性4.6.3飛機的橫側向擾動運動及影響動穩定性的因素4.7飛機的橫側向操縱4.7.1飛機的側向操縱4.7.2飛機的方向操縱4.8飛機主操縱面上的附設裝置4.8.1質量平衡4.8.2氣動補償4.8.3氣動平衡參考文獻下篇維護技術基礎第1章航空材料1.1金屬材料的基本概述1.1.1金屬材料的基本性能1.1.2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1.1.3金屬的晶體結構1.1.4合金的基本概念1.2碳鋼和合金鋼1.2.1鋼的分類1.2.2鋼的熱處理1.2.3合金鋼1.2.4航空工業中使用的鋼材1.3有色

金屬1.3.1鋁和鋁合金1.3.2鈦和鈦合金1.4復合材料和非金屬材料1.4.1復合材料和蜂窩夾層結構1.4.2塑料材料1.4.3橡膠材料1.4.4密封劑第2章金屬腐蝕和機體防腐措施2.1金屬腐蝕2.1.1化學腐蝕2.1.2電化學腐蝕2.1.3金屬腐蝕的形式2.2腐蝕的處理和機體的防腐措施2.2.1機體表面的清潔工作2.2.2腐蝕的處理2.2.3機體防腐措施第3章航空緊固件3.1帶螺紋的緊固件3.1.1螺紋類型、配合等級和標識符號3.1.2帶螺紋緊固件的類型和應用3.1.3帶螺紋緊固件的安裝和保險方法3.2鉚釘3.2.1實心鉚釘3.2.2專用鉚釘第4章彈簧、軸承和傳動4.1彈簧的類型、材料、性

能及其應用4.1.1彈簧的類型4.1.2彈簧材料及性能4.1.3彈簧在飛機上的應用4.2軸承的種類、材料、構造和應用4.2.1軸承種類4.2.2軸承在飛機上的應用4.2.3軸承的拆裝和維護4.3齒輪傳動4.3.1齒輪傳動特點與類型4.3.2齒輪傳動的傳動比4.3.3齒輪輪齒的失效形式4.3.4齒輪傳動的維護與潤滑4.4帶傳動4.4.1帶傳動的組成與種類4.4.2帶傳動的工作原理與特點4.5鏈傳動4.5.1鏈傳動的組成、特點與應用4.5.2鏈傳動的種類與構造4.5.3鏈傳動的維護與潤滑第5章飛機圖紙規范與識圖5.1投影及識圖5.1.1投影及投影圖5.1.2投影規律及基本視圖5.1.3圖紙上的字體

和線條5.1.4尺寸標注和公差5.2飛機圖紙的類型5.2.1零件圖5.2.2裝配圖5.2.3安裝圖5.2.4分解圖5.2.5方框圖5.2.6排故流程圖5.2.7電氣形象示意圖5.2.8機械工作原理圖5.2.9電氣工作原理圖5.2.10邏輯關系圖5.2.11機械系統簡圖5.2.12電氣系統簡圖5.2.13線路連接圖解5.2.14分解/裝配圖5.2.15剖面圖5.2.16配線圖5.3飛機圖紙的標題欄與相關信息5.3.1飛機生產圖紙5.3.2標題欄5.3.3更改說明欄5.4ATA100規范和ATA2200規范5.4.1改版和臨時改版服務5.4.2有效頁清單5.4.3航空器維修手冊章節5.4.4航空標

准5.5飛機手冊中各種圖表的使用5.5.1波音系列飛機系統原理圖和線路連接圖5.5.2空客系列飛機系統原理圖與線路圖5.5.3導線負載能力圖表5.5.4勤務工作圖5.5.5緊固件力矩值表5.5.6公差配合表第6章飛機的稱重與平衡6.1飛機稱重與平衡的目的和基本知識6.1.1飛機稱重與平衡的目的6.1.2飛機稱重與平衡的基本知識6.2飛機稱重操作6.2.1稱重前的准備工作6.2.2稱重和測量6.2.3求出空機重量及空機重心位置6.2.4飛機稱重的注意事項6.3裝載后飛機重量和實用重心位置6.3.1裝載后飛機重量和實用重心位置6.3.2裝載后飛機實用重心范圍6.3.3利用圖表確定裝載后飛機的重心位

置6.3.4極限狀態的載重與平衡6.4調整裝載后飛機重心的位置6.4.1調整飛機裝載物的位置6.4.2安裝壓艙物第7章無損檢測方法7.1目視檢查7.1.1飛行前繞飛機一周檢查7.1.2對機體表面的目視檢查7.2超聲波檢測法7.2.1超聲波特性和超聲波檢測法的原理7.2.2超聲波的波型7.2.3超聲波探測法的適用范圍及優缺點7.3X射線檢測法7.3.1X射線的特性和X射線檢測法的基本原理7.3.2X射線檢測法的應用及優缺點7.4渦流檢測法7.4.1渦流檢測法的基本原理和檢測方法7.4.2檢測線圈放置方法和應用7.4.3渦流檢測的頻率選擇和渦流檢測法的應用7.5磁粉檢測法7.5.1磁粉檢測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7.5.2磁粉檢測方法的應用和退磁處理7.6滲透檢測法7.6.1滲透檢測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分類7.6.2滲透檢測法的操作步驟和滲透檢測法的應用第8章非正常事件8.1雷擊檢查8.1.1概述8.1.2雷擊檢查方法8.2HIRF穿透后的檢查8.2.1概述8.2.2抑制電磁干擾的幾種常用方法8.2.3HIRF防護檢查8.3重着陸檢查8.3.1概述8.3.2重着陸檢查方法8.3.3重着陸檢查的項目8.4飛行經過嚴重紊流區的檢查8.4.1概述8.4.2檢查方法第9章飛機地面操作和存放9.1飛機地面牽引9.1.1執行人員的資格9.1.2執行人員的職責9.1.3牽引飛機前的准備工作9.1.4牽引飛機的速

度和轉彎角度9.1.5牽引飛機的程序9.2飛機的地面滑行9.2.1飛機出港滑行前的地面操作9.2.2飛機進港滑行前的地面操作9.3飛機的頂升9.3.1頂升前頂升設備的准備9.3.2頂升前飛機的准備工作9.3.3整架飛機的頂升9.3.4飛機的單輪頂升9.4飛機地面系留9.4.1飛機系留前的准備工作9.4.2系留方法9.5飛機的地面停放方法9.5.1對停機坪的要求9.5.2飛機停放的凈距要求9.5.3正常情況下,飛機停放操作的一般要求9.6環境對飛機地面操作和工作的影響9.6.1飛機地面試車9.6.2飛機的充氧9.6.3飛機接地9.6.4地面供電9.6.5水系統勤務9.6.6防風安全9.6.7維修

環境/設施的清潔9.7飛機地面加油和放油程序9.7.1加/放油場所的要求9.7.2天氣條件對加油操作的限制9.7.3對加油車的要求9.7.4明火限制9.7.5加油的接地要求9.7.6機載高頻/雷達設備的使用限制9.7.7對飛機周圍車輛和設備的使用限制9.7.8對電氣設備操作的限制9.7.9飛機放油操作的要求9.7.10溢油的處理9.8飛機的地面除冰/防冰程序9.8.1除冰/防冰操作的一般規則9.8.2透明冰層的檢查和清除9.8.3防冰的方法9.8.4除冰/防冰過程中的注意事項9.8.5飛機除冰/防冰后的檢查9.9飛機地面供電9.10飛機地面供氣9.11地面液壓源的供給參考文獻

工地機具動線規劃與設施配置之沉浸式科技教育

為了解決鋼材重量計算器的問題,作者徐亮語 這樣論述:

目錄摘要 IAbstract III誌謝 V第一章緒論 1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1.2 研究問題與目的 21.3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41.4 研究流程 61.5 論文章節架構 8第二章文獻回顧 92.1 工地規劃 92.1.1 工地空間分類 92.1.2 工地配置理論 92.2 虛擬實境於教學之應用 102.2.1 虛擬實境於安全培訓之應用 102.2.2 虛擬實境於技能培訓之應用 132.2.3 虛擬實境與傳統學習之學習成效差異比較 152.3 統計方法 192.3.1 效度分析 192.3.2 信度分析 202.3.3 學習成效檢定 212

.4 小結 222.4.1 工地規劃 222.4.2 虛擬實境應用 222.4.3 統計值 23第三章施工動線與設施配置規劃 243.1 文獻內容整理 243.2 安全規範 313.3 專家看法 373.4 小結 41第四章開發工地機具動線規劃與設施配置之沉浸式科技教育系統 514.1 VR情境設定 524.2 VR場景建立 534.2.1 BIM匯入Unity方式 544.2.2 BIM模型匯入Unity之方法比較 564.2.3 VR場景模型材質渲染 574.2.4 VR場景環境設定 584.3 VR系統功能 624.3.1 UI介面 624.3.2 A

nimator 644.3.3 Navmesh 654.3.4 Audio Source 674.4 VR教學呈現方式 684.4.1 假設工程階段-圍籬規劃教學 694.4.2 假設工程階段-工地大門規劃教學 744.4.3 假設工程階段-工務所規劃教學 854.4.4 土方工程階段-施工構台規劃教學 964.4.5 土方工程階段-材料堆置區規劃教學 1064.4.6 土方工程階段-移動式起重機與砂石車動線規劃教學 1124.4.7 土方工程階段-挖土機動線規劃教學 1184.4.8 基礎工程階段-材料堆置區規劃教學 1244.4.9 基礎工程階段-混凝土壓送車與混凝

土預拌車規劃教學 131第五章實驗教學設計 1375.1 研究問題 1375.2 測驗設計與分析流程 1395.2.1 教學前測驗 1405.2.2 教學方式 1415.2.3 教學後測驗 1415.3 測驗設計 1415.3.1 測驗題數 1425.3.2 測驗考題設計 1425.3.3 測驗考題分類 1465.4 VR學習滿意度問卷設計 1475.4.1 預試問卷對象 1475.4.2 問卷效度分析 1485.4.3 問卷信度分析 1505.4.4 小結 153第六章實驗結果分析 1546.1 樣本回收與分組 1546.2 依班級分組之測驗成績分析 1

566.3 樣本減量分析 1626.4 以系排名前中後段進行分組 1646.5 依樣本背景分組之學習成效分析 1666.6 根據題目分類之學習成效分析 1806.6.1 VR對不同類型題目之學習成效 1806.6.2 VR對不同呈現方式題目之學習成效 1816.7 系統滿意度分析 1826.7.1 系統滿意度統計 1836.7.2 不同背景於問卷各構面之滿意度分析 1856.8 小結 1876.8.1 學習成效分析 1876.8.2 系統滿意度分析 1996.8.3 系統改善建議 200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2027.1 結論 2027.2 貢獻 2077.3 建議

2077.4 本研究與工地主任訓練班教材之比較 2087.5 與過往文獻比較 210參考文獻 218附錄A 施工規劃建議專家訪談紀錄 224附錄B 傳統紙本學習 238附錄C 測驗試題 254附錄D 預試問卷 260表目錄表 2 1、完成訓練之總時間統計結果(Chen et al, 2021) 12表 2 2、學習成效分析(張瑞娜,2012) 19表 2 3、KMO判斷標準 20表 2 4、信度評量標準 21表 2 5、統計方法與統計值對照 23表 3 1、以進度為主之施工動線準則(蘇家良,2010) 25表 3 2、以交通為主之施工動線準則(蘇家良,2010)

26表 3 3、以安全為主之施工動線準則(蘇家良,2010) 27表 3 4、以成本為主之施工動線準則(蘇家良,2010) 28表 3 5、圍籬安全規範 31表 3 6、工程規模分級 32表 3 7、圍籬警示燈安全規範 32表 3 8、工務所安全規範 33表 3 9、施工構台安全規範 33表 3 10、材料堆置區安全規範 34表 3 11、工地大門安全規範 35表 3 12、砂石車安全規範 35表 3 13、混凝土預拌車安全規範 35表 3 14、移動式起重機安全規範 36表 3 15、混凝土壓送車安全規範 36表 3 16、挖土機安全規範 37表 3 17、專家

背景資料 37表 3 18、工地大門之專家補充建議 38表 3 19、施工構台之專家補充建議 38表 3 20、材料堆置區之專家補充建議 39表 3 21、移動式起重機之專家補充建議 39表 3 22、挖土機之專家補充建議 39表 3 23、混凝土預拌車之專家補充建議 40表 3 24、混凝土壓送車之專家補充建議 40表 3 25、工務所類型比較表 40表 3 26、圍籬分類 42表 3 27、假設工程階段設施規劃建議 42表 3 28、土方工程階段規劃建議 43表 3 29、基礎工程階段規劃建議 45表 3 30、規劃建議分類標準 45表 3 31、假設工程階段設

施位置規劃建議 47表 3 32、土方工程階段設施位置規劃建議 48表 3 33、土方工程階段機具動線規劃建議 49表 3 34、基礎工程階段設施位置規劃建議 50表 3 35、基礎工程階段機具動線規劃建議 50表 4 1、Revit、Navisworks、3ds Max匯出FBX模型比較表 56表 4 2、Unity材質球功能 57表 4 3、光源參數 59表 4 4、Sky Box參數 60表 5 1、分析問題分項表 139表 5 2、各教學情境題目數量分配 142表 5 3、測驗考題設計 142表 5 4、考題類型與VR呈現方式 146表 5 5、李克特五等級量

表 147表 5 6、KMO與Bartlett球型檢定 148表 5 7、VR學習滿意度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149表 5 8、VR學習滿意度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150表 5 9、VR學習滿意度量表之極端組檢驗摘要表 152表 6 1、傳統紙本學習組樣本分組表 155表 6 2、VR科技教育組樣本分組表 155表 6 3、不同教學方式之前測驗成績平均差異比較 157表 6 4、不同教學方式前後測驗之成績平均差異比較 159表 6 5、不同教學方式之後測驗成績平均差異比較 160表 6 6、不同教學方式進步成績平均差異比較 162表 6 7、成績較高之樣本前測驗與後測驗平

均數差異分析 163表 6 8、不同系排名分段前測與後測之成績比較 165表 6 9、不同系排名分段前測驗之Post Hoc多重比較結果 165表 6 10、不同系排名分段之前後測驗成績比較 166表 6 11、不同背景之前後測驗成績差異比較(性別) 166表 6 12、不同背景之前後測驗成績差異比較(年級) 167表 6 13、不同背景之前後測驗成績差異比較(工地實習經驗) 168表 6 14、不同背景之前後測驗成績差異比較(性別-男) 170表 6 15、不同背景之前後測驗成績差異比較(性別-女) 172表 6 16、不同背景之進步成績差異比較(性別-女) 172表 6

17、不同背景之前後測驗成績差異比較(年級-三) 174表 6 18、不同背景之前後測驗成績差異比較(年級-四) 176表 6 19、不同背景前後測驗成績差異比較(有無工地實習經驗) 178表 6 20、不同背景之前後測驗進步成績比較(有工地實習經驗) 178表 6 21、不同背景前後測驗成績差異比較(有無工地實習經驗) 179表 6 22、法規與規劃建議題型進步平均差異比較 181表 6 23、靜態呈現與動態呈現題型進步平均差異比較 182表 6 24、問卷滿意度分析分組樣本數量 182表 6 25、問卷各題項滿意度平均 184表 6 26、問卷各構面總分平均 185表

6 27、不同背景於「學習成效」構面之滿意度分析 185表 6 28、不同背景於「學習動機與興趣」構面之滿意度分析 186表 6 29、不同背景於「VR系統易用性」構面之滿意度分析 186表 6 30、不同背景於「VR使用意願」構面之滿意度分析 187表 6 31、不同背景於「導入課程可行性」構面之滿意度分析 187表 6 32、依班級分組之學習成效分析摘要表 188表 6 33、樣本減量之學習成效分析摘要表 189表 6 34、不同系排名分段之分析結果摘要表 191表 6 35、不同性別之學習成效分析摘要表 192表 6 36、不同年級之學習成效分析摘要表 193表 6

37、有無工地實習經驗之學習成效分析摘要表 195表 6 38、各統計方法之數值意義說明摘要 197表 6 39、各分析項目之結果說明摘要 198表 6 40、VR系統改善建議與回覆內容 200表 7 1、本研究之教學內容與工地主任訓練班教材之比較 210表 7 2、研究差異比較表-1 212表 7 3、研究差異比較表-2 214表 7 4、研究差異比較表-3 216圖目錄圖 1 1、研究流程圖 7圖 2 1、VR培訓環境開發流程(Jeelani et al, 2020) 11圖 2 2、有無尋路指引之完成時間比較(Chen et al, 2021) 12圖 2 3、有

無尋路指引之學員移動軌跡(Chen et al, 2021) 12圖 2 4、起重機VR培訓畫面 (Song et al, 2021) 13圖 2 5、鋪路機培訓場景與培訓對象 (Vahdatikhaki et al, 2019) 14圖 2 6、受訓者操作與系統反饋介面 (Vahdatikhaki et al, 2022) 15圖 2 7、傳統學習方式之訊息處理機制(Han et al, 2022) 16圖 2 8、VR學習方式之訊息處理機制(Han et al, 2022) 17圖 2 9、問卷調查9項指標得分超過80分之學員人數 (Han et al, 2022) 18圖

2 10、虛擬實境訓練系統之危害辨識畫面(張瑞娜,2012) 18圖 3 1、以成本為主之工地配置準則(蘇家良,2010) 29圖 3 2、以進度為主之工地配置準則(蘇家良,2010) 30圖 4 1、VR系統建立模式圖 51圖 4 2、情境規劃圖 52圖 4 3、設施與機具配置排序 53圖 4 4、BIM模型之轉檔流程 55圖 4 5、Sky Box示意圖 60圖 4 6、Lightmapping Settings 61圖 4 7、UI Start Panel 62圖 4 8、UI Warning Panel 63圖 4 9、UI Equip Panel 64圖 4

10、點擊UI Equip Panel出現之教學內容 64圖 4 11、Animator設定介面 65圖 4 12、Animation設定介面 65圖 4 13、Navigation網格烘焙 66圖 4 14、Navigation腳本內容 67圖 4 15、自定義腳本設定 67圖 4 16、Audio Source設定 68圖 4 17、工程規模計算過程 70圖 4 18、文字模型標註圍籬高度 70圖 4 19、亮顯防溢座 71圖 4 20、圍籬警示燈間距 72圖 4 21、半阻隔圍籬教學呈現方式 73圖 4 22、圍籬綠化規範講解 73圖 4 23、工地大門寬度限

制 75圖 4 24、工地大門未使用狀態示意圖 75圖 4 25、大門開設位置距離規範 76圖 4 26、人車分流規範 77圖 4 27、日式大門教學內容 78圖 4 28、橫拉式大門教學內容 79圖 4 29、成本取向規劃建議之優缺點比較表 80圖 4 30、出入口堵塞情形示意 80圖 4 31、單一出入口之優缺點比較 81圖 4 32、進度取向之工地大門位置考量內容 82圖 4 33、以兩處出入口為例之規劃建議呈現 83圖 4 34、單側洗車台之優缺點與動線模擬 84圖 4 35、雙側洗車台之優缺點與動線模擬 84圖 4 36、人車分流之教學內容呈現方式 85圖

4 37、貨櫃屋材料規範示意 86圖 4 38、貨櫃屋樓層數限制示意 86圖 4 39、欄杆高度限制(以組合屋為例) 87圖 4 40、貨櫃屋常見尺寸示意(以40呎貨櫃屋為例) 88圖 4 41、組合屋之組成構件示意 88圖 4 42、貨櫃物錨定方式示意 89圖 4 43、組合屋之混凝土基礎位置示意 90圖 4 44、貨櫃物舒適性比較與材質示意 90圖 4 45、組合屋牆板材質示意 91圖 4 46、貨櫃屋頂板標註示意 92圖 4 47、組合屋斜屋頂標註示意 92圖 4 48、植栽工程位置示意 93圖 4 49、工務所可設置之位置示意 94圖 4 50、工務所與工地

出入口相對位置示意 95圖 4 51、工務所設置於主要動線旁示意 95圖 4 52、構台兩公尺以上須於邊緣處設置護欄 96圖 4 53、覆工板間距限制示意 97圖 4 54、構台寬度規劃示意 98圖 4 55、構台寬度考量因素 99圖 4 56、施工構台不得具有斜度示意圖 100圖 4 57、T型施工構台動線模擬 101圖 4 58、T型構台動線示意 101圖 4 59、ㄇ型構台動線示意 101圖 4 60、大型構台示意 102圖 4 61、機具類型示意 103圖 4 62、最遠作業距離呈現 104圖 4 63、施工構台與工地出入口不連貫示意 105圖 4 64、施

工構台與工地出入口連貫示意 105圖 4 65、多處施工構台情況示意 106圖 4 66、土方工程階段堆置之材料示意 107圖 4 67、材料堆置高度限制示意 108圖 4 68、材料堆置區與邊緣開口距離限制 108圖 4 69、材料堆置固定方法示意 109圖 4 70、材料堆置區設置於作業區旁之示意 110圖 4 71、材料堆置區阻擋施工動線示意 111圖 4 72、材料堆置區位阻擋施工動線示意 112圖 4 73、一機三證示意 113圖 4 74、圈圍管制示意 113圖 4 75、外伸撐座示意 114圖 4 76、起重機作業需有指揮監督人員 115圖 4 77、放

大吊鉤並亮顯防滑舌片 115圖 4 78、過捲揚裝置外觀與位置示意 116圖 4 79、工地外部調料作業交通引流示意 117圖 4 80、材料堆置區位於工務所旁之動線模擬 118圖 4 81、材料堆置區位於工地邊角處時之動線模擬 118圖 4 82、開挖指揮示意 119圖 4 83、禁止勞工進入機具操作半徑內 120圖 4 84、吊斗狀態示意 121圖 4 85、蜂鳴器亮顯示意 122圖 4 86、挖土機勾掛型鋼示意 122圖 4 87、向後開挖示意 123圖 4 88、分區開挖示意 124圖 4 89、基礎工程階段堆置之材料示意 125圖 4 90、正確與錯誤之模板

堆置方式 126圖 4 91、亮顯綑綁鋼筋之繩索 127圖 4 92、鋼材間距示意 127圖 4 93、材料儲存場地示意 128圖 4 94、吊掛材料重量標註示意 129圖 4 95、倚靠牆壁擺放之鋼筋示意 129圖 4 96、考量材料堆置時間問題 130圖 4 97、工地材料隨到隨用示意 131圖 4 98、亮顯之混凝土壓送車接頭 132圖 4 99、混凝土護蓋示意 133圖 4 100、車輪擋亮顯 134圖 4 101、車輛因基地不平而翻覆 134圖 4 102、混凝土預拌車停留空間與動線通路示意 135圖 4 103、混凝土壓送管線伸出較短示意 136圖 4

104、混凝土壓送管線伸出較長示意 136圖 5 1、測驗與分析流程圖 140圖 6 1、前測驗成績分布(盒鬚圖) 157圖 6 2、VR教學前後測驗成績分布(盒鬚圖) 158圖 6 3、紙本教學前後測驗成績分布(盒鬚圖) 159圖 6 4、後測驗成績分布(盒鬚圖) 160圖 6 5、VR教學與紙本教學進步成績分布(盒鬚圖) 161圖 6 6、前10名VR組與紙本組前測成績比較(盒鬚圖) 163圖 6 7、前10名VR組與紙本組後測成績比較(盒鬚圖) 164圖 6 8、VR與紙本男性前測驗比較(盒鬚圖) 170圖 6 9、VR與紙本男性後測驗比較(盒鬚圖) 170圖 6

10、VR與紙本女性前測驗比較(盒鬚圖) 171圖 6 11、VR與紙本女性後測驗比較(盒鬚圖) 172圖 6 12、VR與紙本三年級前測驗比較(盒鬚圖) 173圖 6 13、VR與紙本三年級後測驗比較(盒鬚圖) 174圖 6 14、VR與紙本四年級前測驗比較(盒鬚圖) 175圖 6 15、VR與紙本四年級後測驗比較(盒鬚圖) 175圖 6 16、VR與紙本有經驗前測驗比較(盒鬚圖) 177圖 6 17、VR與紙本有經驗後測驗比較(盒鬚圖) 177圖 6 18、VR與紙本無經驗前測驗比較(盒鬚圖) 179圖 6 19、VR與紙本無經驗後測驗比較(盒鬚圖) 179圖 6 20

、問卷平均滿意度長條圖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