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踏板技巧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鋼琴踏板技巧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約瑟夫・霍夫曼寫的 大師班:約瑟夫・霍夫曼的琴藝漫談與問答 和丹內真弓的 大人的鋼琴教科書:QR Code影片+全圖解,學會手型、觸鍵、指法安排、基礎和弦和雙手彈奏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紅桌文化 和朱雀所出版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黎國媛所指導 陳顗安的 李斯特:《巡禮之年補遺-威尼斯與拿玻里》之樂曲分析與詮釋 (2020),提出鋼琴踏板技巧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法蘭茲李斯特、李斯特、巡禮之年補遺、巡禮之年。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音樂學系研究所 陳千姬所指導 陳芷珏的 約克・包文《二十四首鋼琴前奏曲,作品一O二》之探討與演奏詮釋 (2019),提出因為有 包文、鋼琴前奏曲的重點而找出了 鋼琴踏板技巧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鋼琴踏板技巧,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師班:約瑟夫・霍夫曼的琴藝漫談與問答

為了解決鋼琴踏板技巧的問題,作者約瑟夫・霍夫曼 這樣論述:

傳奇鋼琴家霍夫曼 現身傳授琴藝的心法與技法   作曲家荀柏格認為,約瑟夫・霍夫曼的演奏融合了古典主義的純淨與浪漫主義的優雅,不僅擁有郭多夫斯基的全部技巧,色彩與感情都更為豐沛。他的風格兼具高貴的音樂線與如歌的音色,同時擁有廣大的動態,從最虛無縹緲的極弱音到突然爆發的波濤洶湧,都能完美掌握;作曲家暨鋼琴家拉赫曼尼諾夫更是將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題獻給他。然而,霍夫曼不只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鋼琴家,在演奏上有傑出成就,分享琴藝的心法與技法更是鉅細彌遺不藏私。   本書包含了兩部分,第一部分他侃侃而談對琴藝的看法,以及他在安東・魯賓斯坦門下的求學經驗,生動有趣,兩人間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第二部分是他

對學琴者提出的種種問題所做的答覆,內容千奇百怪,從練琴時可不可以一邊讀書以避免無聊、要選男老師還是女老師,到精準的技巧問題,像是該如何踩踏板、手該怎麼使力、怎麼把圓滑奏彈好、如何練習八度,不一而足。然而,無論問題多大多小、多無聊多有趣,他都誠摯認真地予以答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他自己在分句和彈性速度上所採用的自由度,比當今絕大多數的鋼琴家都要來得大,充滿詩意與個人風格,但他卻極為堅持忠於原譜的重要性,在本書中曾一再提及「一段音樂真正的詮釋來自於嚴謹確實的解讀,演奏者恣意增添細節、光影、效果之類的東西,故意明目張膽地炫示自我,其實無異於造假,充其量只是譁眾取寵的江湖騙術。」   對於學琴者來說

,這就像是一本武功秘笈,你多年來的疑難雜症都可以獲得大師提點,讓功力更上一層樓;而對於熱愛鋼琴音樂的人來說,這本書可以讓你一窺究竟,了解舞台上令人眩目的聲音魔術,究竟是怎麼變出來的。   專業審訂・導讀   賴家鑫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畢。目前從事音樂教育及撰寫音樂相關文章,為國內資深樂評。  

鋼琴踏板技巧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鋼琴/ 蔡佩娟
www.facebook.com/pchuan18
www.pianistpei.com

大部分的技巧,在曲子裡就可以學。

例如這首音樂班學生常在考試/比賽彈的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奏鳴曲,四個小節就可以教三個技巧,典型浪漫樂派會遇見的音型。

如果說古典與巴洛克時期,「音質的平均」是基本,那「音色層次」則是浪漫樂派的基本必備。這些東西多大年紀可以開始學呢?只要彈到這程度就可以學,有教,就學的起來。

「#音質不平均」: 如同刷了睫毛膏,有幾根毛沒刷到、有幾根黏成整坨。

「#音色層次」則是調色的概念,是可以經過設計的。將高音提亮、低音放輕,如同上了比較透亮乾淨的妝;和聲感較重或豐厚,像是底妝打好打滿,顯得紮實。不管和聲的將踏板踩好踩滿,是混濁,口紅眼影腮紅各種色號全亂塗在臉上的概念,讓人看/聽了就是不舒服。

四小節練三個技巧(上):
一、當連續 #和弦高音 是歌唱性旋律
學生常見問題:
1. 和弦高音彈不大聲
2. 高音控制不良旋律忽大忽小
3. 高音彈不圓滑,旋律聽起來斷掉

*小撇步與三步驟。

二、當安靜的 #伴奏音型 遇上大跳
學生常見問題:
1. 聽起來很忙、很吵
2. 練的過程容易彈錯音,小聲不下來

*小撇步:聽起來很吵的原因/ 小聲而不虛的眉角

#教師研習 #音樂班 #音樂系 #鋼琴老師 #浪漫樂派 #鋼琴技巧 #彈奏技巧 #音色技巧 #科譜學堂 #不只是音符 #蔡佩娟 #PeiChuanTsai #pianistpei #prokofiev

李斯特:《巡禮之年補遺-威尼斯與拿玻里》之樂曲分析與詮釋

為了解決鋼琴踏板技巧的問題,作者陳顗安 這樣論述:

十九世紀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當時人們為了打破舊有社會的刻板印象,開始鼓吹自由思想,因此「浪漫主義」就此產生,十九世紀浪漫派重要作曲家之一法蘭茲・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就身處在這個時代,他在古典音樂上獨特創舉,對日後二十世紀之音樂家有著深厚的影響力,甚至延至今日。「炫技」一直以來是大眾對李斯特的印象,因深受音樂家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巨大的影響之下,激發而創作出無數作品,無論是匈牙利狂想曲、超技練習曲,皆是令人印象極深的華麗技巧。除了技巧作品之外,李斯特也有創作賦有文學藝術之作品,例如:曾旅居歐洲各國的李斯特,於旅遊

期間將所見所聞,融入鋼琴音樂之中,以標題音樂的方式呈現眾多小品,使聽眾們得以透過音樂,理解李斯特所想要傳遞出的訊息如:文學、藝術、風景等,本篇研究將以李斯特代表作之一《巡禮之年第二年補遺-威尼斯與拿玻里》之三首小品:《船歌》(Gondoliera)、《歌曲》(Canzone)、《塔朗泰拉舞曲》(Tarantella),為主軸,深入探討李斯特之創作概念與手法。本文架構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李斯特李斯特生平、音樂創舉與鋼琴技巧,分為三節,第一節概述李斯特的生平,第二節彙整出在古典音樂上之影響,第三節為鋼琴演奏技法上之常用手法;第二章為《巡禮之年:第二年補遺-威尼斯與拿玻里》之創作背景,支分出兩節,第

一節為概述《巡禮之年:第二年》之背景,第二節以補遺-威尼斯與拿玻里中三首小品背景探討;第三章為本論文之核心《巡禮之年:第二年補遺-威尼斯與拿玻里》之三首樂曲分析,共三節,為《划船女郎》、《歌曲》、《塔朗泰拉舞曲》樂曲分析,第四章為《巡禮之年:第二年補遺-威尼斯與拿玻里》之樂曲詮釋,共三節,為《划船女郎》、《歌曲》、《塔朗泰拉舞曲》樂曲詮釋,第五章為結語。

大人的鋼琴教科書:QR Code影片+全圖解,學會手型、觸鍵、指法安排、基礎和弦和雙手彈奏

為了解決鋼琴踏板技巧的問題,作者丹內真弓 這樣論述:

  ●○●○日本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榜「鋼琴學習類第1名」!   ●○●○日本山葉YAMAHA鋼琴專業出版!   ●○●○QR Code影片,猶如日本名師在旁教導。   全書彩色圖解+QR Code影片示範,   從6~99歲的鋼琴小白,零基礎看著影片也能學會。   《卡農》、《夢中的婚禮》、《天空之城》和《菊次郎的夏天》……療癒人心的優美旋律,是許多成年人學鋼琴的夢幻曲目,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彈奏出來。然而,「學鋼琴有年齡限制嗎?」、「沒有辦法每天練琴怎麼辦?」、「鋼琴太貴了買不起」、「負擔不起學琴費用」等疑慮,總是讓想學鋼琴的新手們裹足不前。其實,如果只想將彈琴當作興趣,而非職業,

不管是6歲還是99歲,只要想學,何時學都不算晚!而且新手不一定要買昂貴的鋼琴,只要準備攜帶式電子琴、電鋼琴,一樣也能學習。   初學者想在家自學鋼琴,「一本適合的教材+一位好老師引導」是最重要的。《大人的鋼琴教科書》是專注於鋼琴等音樂教育多年,最具知名度的日本山葉YAMAHA鋼琴,在強大的師資專業背景下出版的,霸佔日本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榜「鋼琴學習類第1名」多時。本書內容以基本樂理+觸鍵式教學為主,全彩色圖解樂譜和樂理,並搭配可反覆觀看的QR Code示範影片,讓新手更容易瞭解手型、觸鍵、指法安排和彈奏練習等。   本書的課程編排,是由教導過無數新手,指導各年齡層初學者經驗豐富的日本

鋼琴名師丹內真弓編寫,新手只要按部就班練習每一章的課程,就能依序學會彈出旋律、左手彈奏,進而學習基本和弦、完成雙手彈奏。丹內老師更親自示範,從手型、觸鍵、指法安排,到小練習、練習曲、挑戰曲目等,皆有詳細的QR Code影片教學。新手按著課程學習,掌握練習的方法、技巧和進度,就能熟悉左手伴奏、彈出和弦,最終達成雙手彈奏《歡樂頌》、《奇異恩典》和《生日快樂》等曲目的目標。 本書6特色   ➊專業師資編寫教材   本書由日本山葉YAMAHA專業出版,課程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習有效率。   ➋從初學者角度著手   沒有艱深難懂的樂理,書中單元皆以實際觸鍵式教學為主,引導新手安心、無負擔練習

。     ➌日本名師親自示範   除了每章的「小練習」主題,所有「練習曲」、「挑戰曲目」都有QR Code影片,猶如日本名師在旁教導。   ➍內文編排清楚易懂   本書為全彩圖文,樂譜上標有唱名、指法號碼、可當作彈奏練習時的參考,加速理解曲目。   ➎搭配影片掌握練習   影片可同步觀看樂譜、琴鍵,不用翻書本樂譜,也能輕鬆對著影片練習,更方便。   ➏學會雙手彈奏曲目   掌握各單元的練習方法和技巧,雙手彈奏《歡樂頌》、《生日快樂歌》和《奇異恩典》等曲目。

約克・包文《二十四首鋼琴前奏曲,作品一O二》之探討與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鋼琴踏板技巧的問題,作者陳芷珏 這樣論述:

從巴洛克時期開始,前奏曲在音樂史上佔有一席之位,巴赫(Johann Sebastain Bach, 1685-1750)的《平均律鋼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便為前奏曲奠定了基礎。雖然在古典時期此曲種不再盛行,浪漫時期如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等也以此曲種為題材創作,而使得前奏曲再次興盛,其中以蕭邦(Frédéric Chopin, 1810-1849)的《二十四首前奏曲》(Twenty-Four Preludes, Op. 28)最為人知,並再次為前奏曲創下前所未

有的巔峰。隨後,在印象樂派中,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也嘗試創作了兩套前奏曲。本文所研究的英國作曲家──約克・包文(York Bowen, 1884-1961),他跟隨老師托比亞斯・馬太(Tobias Matthay, 1858-1945)學習鋼琴,從中接觸到俄國樂派;隨後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學習時,接觸到後浪漫樂派;直到他當上教授,致力於研究法國印象樂派,因此在他創作時,嘗試融合這三種風格,在和聲、調性及風格上作了嶄新的突破。本文以探討他著名的鋼琴作品《二十四首鋼琴前奏曲》(Twenty-Four Preludes in all Major and Mino

r keys, Op.102, For Piano Solo)為主要目的,了解他如何在延續前人手法的同時,為當時的英國音樂注入了新的音樂元素,開創出自己獨有的創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