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股還有救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鋼鐵股還有救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AMES GRANT寫的 華爾街怪傑巴魯克傳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元旦後鋼鐵股表現如何?還能追嗎? - 鉅亨也說明:其實前段時間已經走完了,目前多軍都在蓄勢待發,嘗試在封關後進行反攻,所以這算是疲軟、但不會跌太多的整理行情而以,預估到封關前可能都是這樣的表現, ...

國立中山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吳濟華、高明瑞所指導 張緒中的 工會倡議勞工董事制度之實證研究:以中華電信工會為例 (2009),提出鋼鐵股還有救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資本、新制度主義、中華電信工會、電信民營化、產業民主制度。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 張保興所指導 林怡君的 全球氣候變遷-台灣重大開發案對環境之衝擊 (2007),提出因為有 全球氣候變遷、哥本哈根議定書、重大開發案、國民幸福指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鋼鐵股還有救嗎的解答。

最後網站燁輝(2023) - 即時股價爆料- CMoney股市爆料同學會 - 理財寶則補充:燁輝(2023)即時股價最新爆料, 掌握股友們對燁輝即時股價、技術分析、新聞、股利、營收、 每股盈餘(EPS)等個股資訊的第一手消息, 還有眾多股市達人協助回答你的持股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鋼鐵股還有救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華爾街怪傑巴魯克傳

為了解決鋼鐵股還有救嗎的問題,作者JAMES GRANT 這樣論述:

  ◆本書描述巴魯克這位謹慎的創業投資家、愛國者、資深的政治家,以及勞資雙方的擁護者傳奇的一生。他工作努力並且在執行任務時帶有人性,他在戰爭準備上獲得勝利、贏取了和平、爭取平衡的預算。巴魯克以九十四歲高齡去世,《國家評論報》(National Review)感性的描述他為一位具有斯多葛學派哲思傳統的「好公民」,說他「沒有熱切的投入任何黨派或主張…但…他堅定自己的信仰--他隨時做好扮演捍衛者的角色」。   ◆本書描述華爾街怪傑巴魯克的股票交易訣竅,以及華爾街各種各樣的複雜交易狀況。作者在未破壞神話與傳奇的情況下,剖析了巴魯克人性的一面,這是一本讀者能夠從自傳、歷史、金融或政治面向獲得閱讀樂趣的書

。   ◆巴魯克是舊式的百萬富翁,他的投機天分表現在他交易時的彈性。他在1930年代初期漫長的空頭市場中能重拾獲利並搶救回大部份的財富。巴魯克年輕時,靠冒險致富;到了年老時,以穩紮穩打著稱於世。到他的中年及晚年時期,對財富更保守且守護有加。 推薦序譯序前言序(1983)第一章 醫生的兒子第二章 一個禮拜三塊錢第三章 巴魯克的華爾街第四章 財富開始滾滾而來第五章 單飛第六章 霍布考來的大亨第七章 意外地成為暴發戶第八章 黑函第九章 工業領導人第十章 直言不諱的外交官第十一章 務農、金錢、麥克阿杜第十二章 我會堅持到底第十三章 受苦受難的羅斯福第十四章 他的專長是共患難第十五章 原子與一切 推

薦序 學習事件導向的思考邏輯與投資策略   《華爾街怪傑巴魯克傳》一書描述的是「巴魯克」的一生。巴魯克,為何成為美國近一世紀金融歷史中的重要人物,這本書還原呈現了當時的真實狀況,說明了他一生的重要事件。道氏理論創始人「查理士.道」,波浪理論創始人「艾略特」,《股票作手回憶錄》的「傑西.李佛摩」,這些人與「巴魯克」生活在同一個時期,都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也有著許多相同的特質。   巴魯克於1870年生,童年在南卡羅萊納州度過,個人記得曾兩度駕車經過南卡州,有著內陸非常美麗的山丘,加上薄薄的霧氣,令人印象深刻。巴魯克初抵紐約在1881年的極寒冬日,個人也在紐約度過一年多的日子,故書中描述頗能意會

。本書的第1與2章描述他的早年生活。第3~12章重點放在金錢遊戲及投資市場。第13~15章敘述他的晚年,以及一些政治相關議題。本書大多數的篇幅談論投資相關議題,由於書的最前與最後面提及他的個人生平,在此提醒讀者,好戲在中間的第3~12章。   巴魯克如「科斯托藍尼」一樣長壽,九十四歲辭世,多數時候沒有真正的工作,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不需要也不想要一個職位,在公職領域中提供建議而非實際行動的人。三十三歲的巴魯克放棄了一家華爾街經紀公司,收入豐厚的合夥人位置,為的是能用自己的錢從事投資和投機。   書中談到:幾乎所有的人都被情緒控制,故經常是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在獲得事實資訊以及有了

想法之後,耐心等待情況變化。對市場應該如何因應,要有想法,但不過不要決定市場將會如何反應。大眾越關注股票市場時,則其力道越大。一方面不要試圖與群眾的意志對抗,另一方面也不要隨著群眾的過度反應而起舞。股市走多時不要放空;不過如果股市反轉並傷害你時,則不要再看多。反之亦然。在恐慌情況下,最好的股票也可能無法以任何合理的價格賣出。對於群眾滿心歡喜或害怕的任何事情,要提高警覺。當市場在高點時,小心思考會使股價更高的事情;思考反向發展的可能性,並牢記過去的歷史表現,反之亦然。觀察主流趨勢,但對佔盡鋒頭的公司保持戒心。   拳擊賽惟有等到其中一人倒下才算結束,只要你不是倒下的那一個,你就還有機會贏。想要

成為冠軍,你就必須學會這一點,否則你就辦不到。當海浪漲起打在渡頭時,記得擔心船要翻覆了,把外套扣好,下定決心,如果船沉了,我得游離人群遠遠地,免得有人來把我拖入水裡。   巴魯克在煙草股大賺,錢來得快去得也快,也曾在全美最大的威士忌釀造商股上慘賠。書中敘述20世紀初華爾街的狀態,您可以看到「李佛摩」與「科斯托藍尼」的影子,當時的鐵路股、鋼鐵股,以及工業股的情形,黃金、債券與股市的混亂變化。債券就怕違約,這一切發生在百年後的金融風暴,其景況是一樣的。   為何我們需要看類似這本老舊的故事?基於人性不變的原則,藉由過去發生的事實,學習事件導向的思考邏輯與投資策略,是此類書籍值得一再閱讀的主因。您

喜歡看散文或傳記,又同時想學金融投資嗎?如果是,那這本是值得您看的好書。 財經投資作家與專業講師 齊克用 前言   伯納德.巴魯克和我相處了四年多的時間,但他是以死後出版品的型式存在。我們一起經歷了一段人生的高、低潮。我一直秉持著同一個假設在寫這本傳記,我相信這位傳奇性的投資家以及總統的祕密顧問,一定有更多、更精彩的故事。為了呈現這些真實的故事,我希望將一位著名美國人的一生,放進近一世紀的美國金融歷史的背景之中。   至少,有件事我是成功的。我的書中所呈現的巴魯克,以賺錢專家而言,也不過是個凡人。所以,他並沒有在1929年的頭部出脫持股─事實上,他當時還看多呢─以1996年的高度投機市場環境

而言,這項事實應當較具學術研究價值。然而,我很快就了解到,這項錯誤是有價值且引人入勝的。當然了,凡人巴魯克透過嚐試錯誤所獲得的成功,是比傳奇中的巴魯克純粹透過千里眼的神力所達成的功績更加困難許多。於是,我的懷疑變成了讚嘆。   時至今日,讚嘆混雜著情感。在我閱讀過巴魯克的通訊文件後,我告訴他幾位猶在人世的親友,我開始喜歡上了他。﹝「想起你被授予學位時那威風凜凜的表情,我簡直噁心到快要笑出來了。」巴魯克寫信給他的老朋友巴爾的摩《太陽報》的明星政治專欄作家法蘭克.肯特﹝Frank Kent﹞,他在巴魯克的提名之下獲得一項榮譽學位。「你可憐的老婆!你可憐的老婆!」﹞我也變成他的朋友。接著,隨著日子一

天天過去,以及我對他的研究漸漸走入他生涯的公共領域階段,所有以前的感覺昇華成股舖天蓋地的激昂。到了1983年第一本書出版時,我很高興自己終於可以擺脫他。同時,我也毫不懷疑巴魯克必定也很高興,不用再與我有所瓜葛。   我們兩個人的確在生活型態上有著極大的差異。巴魯克生於1870年,死於1965年,居住在第五大道的豪宅裡,在南卡羅萊納州有一座農莊,還有一座蘇格蘭古堡,以及其他華麗的宅邸。他喜愛打獵、賽馬、拳擊、駕車、投機還有和他那一群好友消磨一整天。在賽馬季節來臨時,他會前往薩拉托加(Saratoga),也會前往歐洲戲水。他不但受男人們歡迎,更大受女人的青睞。他的朋友圈很自然的會排除那些老是在寫東

西(準備要寫或是假裝要寫)的傳記作家、無害的書呆子,這些除了自己所寫的主題外話也不多的人。巴魯克喜歡談論他自己,但即便是由他自己來說,也是有限度的。   由於我對羅曼史以及艷事設下與談論投機相同的高證據標準,本書對他的艷事鮮少著墨﹝我為此還在1983年初版問世後遭到不少讀者的指責﹞。這項顧忌所帶來非意料中的結果就是,藉由付之闕如所傳達的謬誤印象,巴魯克成了一個對異性不是非常有興趣的人。他的婚姻美滿,或者以上兩者兼具。事實上,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個真相的證據非常強而有力,儘管是根據推斷而來。巴魯克的婚姻不過是行禮如儀,他熱烈在外追求女性伴侶。他愛女人,女人們也愛他。   至於財經方面的素材,以往未

經揭露的重要來源讓我們對巴魯克的投機和投資方法有了新的看法。這些來源包括記載巴魯克一些與股市相關的訴訟文件,他參加過之紐約證交所審議會的會議記錄,以及─一座特別的大金礦─其成立德州海灣硫礦公司的創業投資調查書信。我研究過他的經紀公司從1920年代晚期到30年代早期的記錄,及來自州立部門及聯邦調查局的老舊文件,不管有趣與否,我認為這些東西以前從未被人引用過。   重新展讀我對巴魯克生平所做的記錄,我認為這位投機家在凡爾賽和平會議中表現特別突出。在他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 服務期間,巴魯克將一種罕見而珍貴的普通常識引進到與約翰.梅納德.凱因斯(Jo

hn Maynard Keynes)在經濟協商會議的交鋒之上。一般而言,巴魯克對公共議題所發表的意見要不就宛如神諭,要不就是些陳腔濫調,而且他孜孜不倦地擁護軍國機構,也正是這項主張促成了冷戰的結束。然而,在凡爾賽會議期間,他特殊的華爾街智慧─直覺的、犀利的、實事求是的、對結果缺乏耐心的、聚焦在未來成效的─或許正是那個歷史時刻所需要的。   我在政治上屬於自由派,巴魯克則不然。或者,更正確的說,他經常是不屬於自由派的。有時候,他是格羅佛.克里夫蘭(Grover Cleveland)民主黨派的縮影,是有限政府、硬幣及個人自由的擁護者。但他更經常看似信奉其他主張。在政治的競技場中,他似乎沒有明確的目

標,惟他依照自己的理解非常愛國地致力提昇美國的利益。有一次,他將自己意識形態上的矛盾濃縮成一個長短適中的句子:「我對美國人照顧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只要有人告訴他們該怎麼做還有為什麼要這麼做。」   在金融方面,情況明顯不同,他的生活是有目標的、果斷的而且是充滿靈感的。在股票市場中,他對令人心痛的損失和不可思議的獲利同樣深具理解。在創業投資方面,他有時會失算﹝比如他對華巴許-匹茲堡終點鐵路公司(Wabash Pettsburgh Terminal Railway Company)重整所做的努力﹞;有時,他算得很準,但投入的程度相對顯得太過畏縮﹝比如德州海灣(Texas Gulf)﹞。他在1929

年市場做頭時賣出,但卻沒有在1932年底部形成時買入。假如他買得太少、賣得太快或有時看來似乎對風險感到厭惡,主要的原因應該是他幾乎都是用自己的資金在冒險。他是自由資本家(freelance capitalist),這種類型的資本家在二十世紀末期金融市場法人機構化的環境中已經很少見了。   在本書問世期間,股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且廣於流行,共同基金的概念比能取得憑證的有保險儲蓄帳戶稍微風險高一些。 我懷疑巴魯克可能會不認同,儘管應該沒有任何根據顯示過他對此可能表達的立場,目前這個前所未見的大多頭市場。他在庫立吉(Coolidge)(譯註:庫立吉總統的任期是1923-1929。)景氣期的末端時,說

不定比任何人都看得更多。巴魯克的投機天分表現在他交易時的彈性。他所說的﹝或被引述的﹞比他所作的重要性低。所以他在1930年代初期漫長的空頭市場中能重拾獲利並搶救回大部份的財富,每個投資人都應效尤他嚴守紀律的非凡功力。   巴魯克是舊式的百萬富翁,他的錢財不若外界所想像的多,但卻也足以讓他過著大眾想像中每一位百萬富翁該過的生活。他的生活快樂嗎?他是一位差勁的父親,他沒有掌管任何一條鐵路﹝這是他一輩子的野心﹞,而且在他政治生涯的最後數十年,他只是站在局外觀看。然而,他本性是極為樂天的。他的虛榮是純粹而天真的。他會說「我真是代表了男人最好的形象。」他可是相當認真的。沿著紐約麥迪遜大道走路時,他會對路

過的人微笑,他相信他們也會回以微笑,事實上他們也經常如此。   在麥迪遜大道以及43大道街角的布魯克斯兄弟店內的特殊剪報部門,到今天還有一張未經確認的肖像,一位老紳士,開朗、優雅、穿著體面而且對自己頗為滿意。他不是別人,他正是我的朋友伯納德.曼尼斯.巴魯克(Bernard Mannes Baruch)。 詹姆士.格蘭特紐約,紐約州1996年12月 譯者序 不須要明牌或內線消息的人   伯納德.巴魯克是在股市白手起家,靠著成功的操作而富甲一方的一代金融大亨。早期因他操作過多,好幾次輸個精光,在持續不斷學習研究之下,他的操作愈來愈成功,到了1910年,就已經和摩根等人士,成為華爾街屈指可數的大亨。

  巴魯克是位頗具傳奇色彩且擅於把握先機的投機者,也是大眾矚目手段靈活的投資家,也是通曉商業風險的資本家。他曾經征服華爾街,並在政壇叱(口宅)風雲。他既鍾情股市又熱衷政治,曾在四任政府擔任委任公職,並當過六位總統的顧問,可說是美國版的「紅頂商人」,可謂股市官場兩得意。紐約時報曾刊出一篇有關於他的文章,標題是「不須要明牌或內線消息的人」。   當今被譽為債券天王的葛洛斯(William H.Gross , 太平洋投資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兼投資長)在其牆上掛了三位他的投資偶像也是精神導師的照片,巴魯克居中,左右兩側一位是被奉為有史以來最偉大操盤手的傑西.李佛摩,另一位是摩根大通銀行創辦人J.P.摩

根。雖然巴魯克在華爾街享有盛名,在華盛頓受人尊崇;但國內投資大眾對他顯然較感陌生,不過現在可透過《華爾街怪傑巴魯克傳》一書,從自傳、歷史、金融操作和政治面多角度來了解其投資與投機的訣竅。   尤其是巴魯克認為市場之所以有交易,是因為買賣雙方的「商業觀點」不同,因此才有人賺錢有人賠錢。這樣的思考邏輯印證了他常被引述的名言「群眾永遠是錯的」。   巴魯克的獲利之道—迅速認賠出場。他說:「如果懂得在自己做錯的時後迅速認賠出場,就算十次裡面只做對三、四次,應該也能致富。」 陳文慶 第一章 醫生的兒子即使是在他耳朵幾乎全聾的晚年,伯納德‧巴魯克還是喜歡鎮日和他的股票經紀人講電話,消磨一整天的時間。股市

收盤之後,他會躺在搖椅上,閉著眼睛,傾聽一長串一長串的收盤行情播報。他經常談起通貨膨脹的威脅﹝其程度致使電話另一頭的人感到無聊至極,因為在1950年代很少人會像他這樣如此關切這個問題。﹞要不就是追憶自己的過往。「我猜你一定見過你那個年代的許多重要人物,」有一天他突然對他最喜愛的經紀人說。那人同意的附和道,「那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透過您認識的。」「啊,在所有那些人當中,你想我有多重要?」「排在第二位。」這個答案令巴魯克感到不快。在他的天文宇宙中,他是地球,其他凡人不過是那些較不重要的行星和衛星。他的虛榮心讓他無法理解為什麼他的經紀人會無法看清對他而言如此清晰的東西。他試圖勸誘他的經紀人再多做詳述,但

他並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巴魯克花了好一段時間才讓他的好奇心克服他的驕傲。「前些時候,」他鼓起勇氣對同樣那位經紀人再次說道,「你說我是你所認識的人當中第二重要的人。那麼最重要的那位是誰呀?」「怎麼了嗎?是我的父親。」巴魯克很高興並且感到如釋重負。「你知道嗎?」他說,「我的父親也是我這一生中對我最重要的人。」賽門‧巴魯克醫生是四個兒子的父親,伯納德‧曼尼斯排行老二,他於1840年出生在一個名叫施沃森(Schwersenz)的普魯士村莊裡。1855年,為了躲避普魯士徵兵,他設法逃到一個海港並且坐船來到美國。他定居在南卡羅萊納州的坎登(Camden),在那裏有一位同樣來自施沃森的移民叫曼尼斯‧包姆,他開

了一家商店,並且讓小男孩擔任他的記帳員,教他說英文並且慷慨資助他去上南卡羅萊納醫學院以及維吉尼亞醫學院。巴魯克畢業時,正值美國南北戰爭開打,昔日的普魯士逃兵這回決定自願為南方邦聯效力。1862年4月,他在南卡羅萊納步兵隊第三軍團出任助理軍醫。根據巴魯克醫生的說法,他連切開一個腫瘤的經驗都還沒有,就被丟去做戰地服務。他先後在Manassas, South Mountain, Fredericksburg, Chancellorsville, Gettysburg, Wilderness, Spotsylvania, Cold Harbor, Cedar Creek以及Petersburg照顧病患

和傷者。他兩度遭北方聯軍俘虜,這是他記憶所及為南方邦聯效力期間最愉快的時刻。他對戰場的觀感在一篇他被拘留在巴爾的摩麥克亨利(McHenry)堡時所寫的短文題目中表露無遺:「胸口上兩個刺穿的刀傷。」他的弟弟賀門(Herman)追隨他從德國來到南卡羅萊納,戰爭爆發時年方十七歲。他給弟弟的建議是,不要加入軍隊。但是,兄弟倆再碰面時,兩人都穿著軍服,賀門一身南方邦聯騎兵的裝束。這位年輕小夥子解釋說,他因為再也受不了婦女們譴責的眼光所以才加入軍隊。家族的傳說是,巴魯克醫生在戰爭期間休假時在南卡羅萊納州溫斯博洛(Winnsboro)他未來丈人的農場裡和他未來的妻子墜入愛河。這應該是戰爭後期的事了:伊莎貝爾

‧沃爾費(Isabelle Wolfe) 在十三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戰爭開打時,她才十一歲。她的父親,賽林‧沃爾費(Sailing Wolfe),擁有二十六名奴隸,所以伊莎貝爾自小命就很好,從來不需要自己動手打扮自己。這場戰爭弄得家族破產。聯邦軍隊燒了他們的房子、農作物以及庫房,趕走了牲畜並且解放了奴隸。多年以後,沃爾費家的一位朋友寫信給巴魯克提到當時的情景:「我對你們家的第一個回憶是,你們位於溫斯博洛的家被休曼(Sherman)的軍隊燒毀的那個晚上;我父親,魯賓遜醫生(Robinson),在鄉下出診結束返家的途中,他看到你外公和外婆的全部小孩圍著他們用希伯來文在禱告。」戰爭結束後,家族的房

屋重建,但沃爾費以南方邦聯計價的財富﹝根據1890年所作的普查,他有13,000美元的不動產以及67,750美元的「個人財產」﹞再也無法拿回來。這個可憐的賽林‧沃爾費在84歲的時候,因為取暖的椅子傾斜跌入火中而去世。

鋼鐵股還有救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比五月閃崩還慘?台股連九黑,個股天天都在跌!鋼鐵沒人玩?IC設計破季線繼續跳水,封測能撿便宜?BDI大漲也救不了散裝航運?2021/08/17【老王不只三分鐘】

03:27 美股好強喔,都跌不下來耶!
11:42 陸股反彈還是看季均線壓力吧?沒突破就不能輕舉妄動!
16:39 台股每天這樣跌,就是溫水煮青蛙吧?身邊好多朋友最近都不講話了......

34:57 面板族群,上次被隔日沖臨幸之後下場真慘,友達跟彩晶還破底
41:02 上禮拜比較抗跌的鋼鐵股今天變成重災區,這是補跌嗎?
53:05 上周五直播沒問貨櫃航運,那今天幫大家問一下散裝航運,還是有水手在船上

01:03:36 IC設計持續重挫,很多都跌破季均線了,也跌太慘了吧!
01:13:01 詐騙宣導!請大家切勿上當!股票投資請找合法投顧!
01:18:13 最後可以幫大家看一下IC封測嗎?IC設計大跌好像封測也跟著弱!

本集談及個股有以下:2409友達、6116彩晶、3481群創、2002中鋼、2014中鴻、2028威致、2008高興昌、2027大成鋼、2023燁輝、2031新光鋼、2606裕民、2605新興、2612中航、5608四維航、2601益航、2637慧洋-KY、3006晶豪科、3545敦泰、4961天鈺、6485點序、3530晶相光、6138茂達、3035智原、3034聯詠、3588通嘉、4919新唐、5351鈺創、2363矽統、6104創惟、2401凌陽、3141晶宏、2369菱生、2329華泰、8150南茂、3711日月光投控、2449京元電子、8110華東、3374精材、2441超豐、3264欣銓、6223旺矽、6525捷敏-KY

#浦惠投顧 #老王不只三分鐘 #老王給你問 #老王愛說笑 #分析師老王 #台股

歡迎按讚臉書粉專,一天一篇免費財經解析:https://www.facebook.com/pg/winnstock
浦惠投顧官網:https://www.inclusion.com.tw/

-----------------------------------------------------------
※王倚隆(老王)為浦惠證券投顧分析師,本影片僅為心得分享且不收費,本資料僅提供參考,投資時應審慎評估!不對非特定人推薦買賣任何指數或股票買賣點位,投資請務必獨立思考操作,任何損失概與本頻道、本公司、本人無責。※

工會倡議勞工董事制度之實證研究:以中華電信工會為例

為了解決鋼鐵股還有救嗎的問題,作者張緒中 這樣論述:

台灣自1987年解除戒嚴,1991立法院三讀通過「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修正案,1996年總統首次直接民選,立法院通過「電信三法」《電信法》、《交通部電信總局組織條例》與《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條例》,中華電信公司成立。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交通部核准三家民營固定網路業者參與經營,立法院通過「國營事業管理法」第三十五修正案,國營事業五分之一董事由工會推派;接著2003年立法院通過官股超過百之二十之公司應有一名勞工董事之決議。2004年民進黨二度贏得總統選舉,2005年中華電信公司民營化,到2008年二次政黨輪替。對照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美國恩隆(Enron)、Worldcom等

國際知名公司發生弊案,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導致社會動盪、經濟衰退,企業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由於國際金融海嘯引發對企業CEO負面社會效應,正是重新檢視勞、資、政關係最佳時刻。基於電信產業是網路社會重要平台,不僅具有獨占與寡占特性,更具高度公共服務性,影響國家之發展與人民的生活。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中的文獻分析、參與觀察,以及內容分析法)和比較研究法,作為研究方法的主軸。選擇中華電信公司改制公司化、民營化案例,從新制度主義及社會資本理論,以體制分析與發展觀點,分析探討在經濟自由、社會開放、政治民主的鑲嵌發展下,電信總局改制公司化、

民營化制度變遷過程,電信產業從獨占到市場自由化,牽涉龐大商業利益、消費者通信權益及電信員工工作權,其政策之利害關係人中華電信工會,在政策形成前後之主張與參與方式,在勞、資、政之互動關係中,如何倡議並具體實踐「產業民主-參與經營管理」主張。

全球氣候變遷-台灣重大開發案對環境之衝擊

為了解決鋼鐵股還有救嗎的問題,作者林怡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在全球減碳趨勢之下,政府欲通過高污染的重大開發案來拼經濟之不合理性,以及對台灣環境的衝擊。研究主要包括三部份,即(1)藉由國際間的會議探究目前全球減碳趨勢;(2)利用過去重大開發案對環境破壞的歷史事件(如台塑六輕的案例)與目前受爭議之重大開發案(如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及彰工火力)做比較,以支持反對立場;(3)對政府在這一連串開發案事件中的態度作分析,提出改善與建議。研究結果發現,目前國際間傾向於對開發中國家也有所規範,尤其在2007年的第13次締約國會議中(COP13)做出了將在第15次締約國會議(COP15)制定哥本哈根議定書(Copenhagen Protocol)對已

開發國家的管制標準提高,對開發中國家開始做溫室氣體管制的決議。在此國際趨勢下,政府在做任何高污染的重大開發案的決策前,勢必考慮到這世界潮流,我國的產業也應積極的做結構調整,以避免將來國際規範後對台灣經濟的衝擊,這才符合永續發展的精神。加上過去財團對於地方居民不守信用之紀錄,以及對於環境嚴重的破壞,重大開發案的必要性應重新被檢視。政府目前施政方向仍以追求經濟福祉為主,不惜犧牲人民權利與環境品質,應以追求永續發展為主要方向、以為人民謀求福祉(如國民幸福指數,GNH)為主要目的;政府各部門間也應重新認知世界環保潮流與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目的之重要性,各部門在經濟與環境的取決上才不會有所矛盾,使企業界也

才能按照既定之遊戲規則來辦理,如此台灣環境才會邁向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