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帶轉mp3香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錄音帶轉mp3香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鐵志寫的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十週年紀念增訂版) 和陳正道王紀堯的 盛夏光年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印刻 和春天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張國華所指導 陳朝懷的 論著作權法在數位化科技發展下所面臨保護之困境及解決途徑 (2007),提出錄音帶轉mp3香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際規範、音樂著作權、高等教育、反反盜版、反盜版、數位化科技、著作權、制度合理使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 劉尚志所指導 張紹斌的 點對點數位音樂傳輸法律問題研析 (2006),提出因為有 數位音樂、點對點傳輸、公開傳輸權、網路著作權侵權的重點而找出了 錄音帶轉mp3香港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錄音帶轉mp3香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十週年紀念增訂版)

為了解決錄音帶轉mp3香港的問題,作者張鐵志 這樣論述:

影響華語搖滾世界重量著作!   搖滾成為整個青年反文化革命的先鋒,   因為它能挑起你的欲望,鼓動你的身體,刺激你的思想。   搖滾樂或許從來不能掀起革命,但當搖滾樂抓到了時代的噪音,這些音樂將不斷在被壓迫的人們的腦袋中迴響,將不斷在反抗的場景中被高唱。   尤其,任何政治行動、遊說或抗爭,都必須來自群眾的參與,而搖滾樂——不論是一首歌或一場表演,都可能改變個人的信念與價值,鼓勵他們參與行動。   當搖滾樂去感動人心、改變意識,並結合起草根組織的持久戰,世界就能被一點一滴地改變。   歡迎你加入抗爭行列   只要穿上抗爭標語的T恤   你便參與了革命等待大躍進的來臨   搖滾

改變了我,也改變了你,而當每一個個人被改變時,世界也就被改變了。   2004年,張鐵志用《聲音與憤怒》開啟中文世界的讀者對於搖滾與社會關係的新視野,成為中文搖滾書寫的經典,是每個世代搖滾青年的必讀之書。這本書讓純粹的音樂青年開始關心政治與社運,讓搖滾樂手更相信音樂的力量。   十年過去,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又會與這個時代產生怎樣的新連結?   2007年,在《反叛的凝視》中,反思當代西方政治和文化反抗行動。   2010年,《時代的噪音:從狄倫到U2的抗議之聲》結合了搖滾與反抗精神,進一步書寫關於西方重要的抗議歌手以及他們所處時代。   2014年,時值時代最劇烈變遷的關鍵,全新

改版的《聲音與憤怒:十週年紀念版》嘗試與這個島嶼的聲音與憤怒對話。本書除了對原先內容──從六○年代至今音樂對於社會各種不同的介入與連結,挖掘音樂作為一種反叛能量的可能性和侷限外──的增添與改寫,更增加了從捷克、東德、俄羅斯到拉丁美洲的抗議音樂。 名人推薦   五月天瑪莎   專文推薦   黃耀明、何韻詩、Freddy(閃靈)、吳志寧、吳永吉(董事長)、吳柏蒼(回聲)、林生祥、阿凱(1976)、楊大正(滅火器)共同推薦   《聲音與憤怒》是我音樂歷程中讓我停下腳步重要的書本之一。在心裡混亂盲目的時候回頭想想初衷,在旁人喧譁指責的時候抬頭看看前頭。——瑪莎‧五月天樂團   社會運動需要音

樂嗎?占領運動期間,一個我們經常討論的議題。對於創作音樂的我與評論音樂的鐵志,答案明顯不過:音樂從來沒有在社會運動中缺席。尤其是對我這個害怕公開演說或喊口號的人,音樂是最佳的表達工具,因為音樂最容易感召人心。——黃耀明   音樂人的客觀創作背景、主觀創作理念,乃至於投入社會運動、參與政治改革的行動力,透過各種資料的分析、整理與呈現,鐵志讓音樂變得更立體,也讓音樂人更易於親近了。——Freddy,閃靈樂團主唱   《聲音與憤怒》是華文出版第一本以社會學角度出發的音樂書寫,將一個樂團或者一首歌作為case,對應一個運動、一個革命……至今仍無人出其右,十週年將屆,鐵志的增修讓人期待。——阿凱,1

976樂團主唱   現在的青年不但對音樂的興趣更深厚;對政治也更加有感,……希望年輕的一代能藉由這本書更加理解他們未曾經歷過的和即將要面對的未來。——吳永吉,董事長樂團主唱   希望《聲音與憤怒》一直長長久久地發行下去,持續帶給每一代新的音樂人,多元與深度的想像空間。——吳志寧   搖滾已不只是對陌生國度的憧憬,也是土地與世代的共同記憶,在渾然未覺中,它徹底改變了我們身處的世界。而在這過程裡,《聲音與憤怒》不僅闡述改變,更是參與了改變本身的重要著作。     搖滾樂改變世界?也許更應該說:改變世界的,都很搖滾。——柏蒼,回聲樂團 Echo   《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張鐵

志十年前出版了這本書,拋下了這個問題,並在當年那個二十歲的搖滾少年心中搭建了一座橋,橋的彼端是音樂人的社會參與,我隨著書裡的章節,把每個年代的場景走了一遍,也推翻了心中曾存在的「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這種說法。——楊大正,滅火器樂團主唱 音樂人的推薦   社會運動需要音樂嗎?占領運動期間,一個我們經常討論的議題。對於創作音樂的我與評論音樂的鐵志,答案明顯不過:音樂從來沒有在社會運動中缺席。尤其是對我這個害怕公開演說或喊口號的人,音樂是最佳的表達工具,因為音樂最容易感召人心。   金鐘清場後的週末,我在台北華山區聽著滅火器唱起〈島嶼天光〉,然後他們用粵語唱起〈海闊天空〉,突然我領悟到我們追逐

自由之路是需要跨越占領區的。   聖誕後的週末,在九龍官塘聽着來自台東的巴奈,巴奈帶著台灣獨立樂手們灌錄的台版〈撐起雨傘〉來為香港打氣,當中夾雜著各地的方言和台東原住民的歌詠,令我覺得我們並不孤單,最後巴奈與家人更在台上用不算標準的廣東話唱起〈問誰未發聲〉(即〈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我已被感動得我淚流滿面。   這兩個場合,其實鐵志都與我一起在現場。無論是音樂人或寫作人,我們都用口,手與筆(或者鍵盤)去推動與見證時代的改變。——黃耀明   「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這是網路口水戰的陳年主題,但因為鐵志,讓這場陳年辯論遠超過口水戰的層次。音樂人的客觀創

作背景、主觀創作理念,乃至於投入社會運動、參與政治改革的行動力,透過各種資料的分析、整理與呈現,鐵志讓音樂變得更立體,也讓音樂人更易於親近了。其實,身為音樂人,看到鐵志這種作者,會有點害怕的哩!——Freddy,閃靈樂團主唱   流行音樂是時代的切片,也驅動著時代,在網路之前,搖滾樂或者搖滾樂團幾乎是唯一的型式,搭載著憤怒、青春、公平、正義的普世價值,將所有反抗者團結在一起。《聲音與憤怒》是華文出版第一本以社會學角度出發的音樂書寫,將一個樂團或者一首歌作為case,對應一個運動、一個革命……至今仍無人出其右,十週年將屆,鐵志的增修讓人期待。——阿凱,1976樂團主唱   很開心鐵志老師的大

作《聲音與憤怒》要發行十週年的增訂版了,這真是讓人感動的事。   回想起第一次認識鐵志老師這個人,就是透過這本書,那時候光看到書名,就讓我們這群抱著搖滾夢的玩團青年感到興奮,因為台灣鮮少有這樣的書,可以從自己的觀點與角度,深度去論述西洋搖滾樂背後精神與跟社會運動,政治還有經濟的影響與連動關係。   更重要的是,在《聲音與憤怒》出版以後,鐵志老師更是投身台灣本土獨立創作音樂的觀察與書寫,讓這些取經自西洋搖滾的精神與概念,和在地玩團的台灣青年有了更直接的連結,鐵志老師偶爾會書寫我身為創作歌手參與社運的一些故事,但其實我才是因為他的文字與為人,讓我在參與任何的社運事物,感到有信心,感到被支持,感到驕

傲!!   謝謝你,鐵志老師!希望《聲音與憤怒》一直長長久久地發行下去,持續帶給每一代新的音樂人,多元與深度的想像空間。——吳志寧   轉眼間,鐵志的《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已經發行了十年。   經過這風風雨雨的十年,當初看來煽動的標題如今看來似乎不再需要為其背書。   我們都知道音樂當然可以撫慰人心,但我認為沒有一種音樂能像搖滾樂這樣可以形而上的改變世界。   現在的青年不但對音樂的興趣更深厚;對政治也更加有感,所以很開心看到鐵志這本書即將要發行十週年紀念版,希望年輕的一代能藉由這本書更加理解他們未曾經歷過的和即將要面對的未來。——吳永吉,董事長樂團主唱   世界從來都不是

在一夕間改變的。   從前,搖滾是對西方的鄉愁,對家鄉的盼望。大學時的我們,在春天吶喊遙想著伍茲塔克 Jimi Hendrix 那把燃燒的吉他;在地下社會尋找著 CBGB 裡 The Ramones 和 Patti Smith 的身影;期待屬於我們自己的 Bono,我們的搖滾英雄;然後,反覆聽著從 Napster 上搶先抓下的《Kid A》mp3,為了成為 Radiohead 而努力著。   十多年後,春天吶喊讓我追憶的是六福山莊舞台上,濁水溪公社那支暴走的乾粉滅火器;地下社會和 CBGB 一樣成為歷史,但記憶早已被賽璐璐阿義蒼涼的 slide 吉他聲占據;台灣的獨立音樂百花齊放著,不再活在巨

人的影子下;而社群媒體和公民運動,則讓那些對英雄的遐想顯得幼稚無比。搖滾已不只是對陌生國度的憧憬,也是土地與世代的共同記憶,在渾然未覺中,它徹底改變了我們身處的世界。而在這過程裡,《聲音與憤怒》不僅闡述改變,更是參與了改變本身的重要著作。   搖滾樂改變世界?也許更應該說:改變世界的,都很搖滾。——柏蒼,回聲樂團 Echo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這個問題依然時常出現在我腦中,多數的時候我仍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又有些時候,我會感受到搖滾樂正在改變些什麼,甚至覺得,就這樣繼續下去也許真的能把世界翻轉過來。   十年了,這問題存在腦中十年了,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   《聲音與憤怒:

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張鐵志十年前出版了這本書,拋下了這個問題,並在當年那個二十歲的搖滾少年心中搭建了一座橋,橋的彼端是音樂人的社會參與,我隨著書裡的章節,把每個年代的場景走了一遍,也推翻了心中曾存在的「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這種說法。   於是我告訴自己,要把音樂做好是可以慢慢去努力,去累積的,但是身體裡絕不能繼續住著對於這個世界袖手旁觀的靈魂。   熱切的參與這個時代吧!去探索,去思考,並且發出自己的聲音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我會繼續努力,而且希望他可以。——楊大正,滅火器樂團主唱

論著作權法在數位化科技發展下所面臨保護之困境及解決途徑

為了解決錄音帶轉mp3香港的問題,作者陳朝懷 這樣論述:

著作權制度在其發展史上,向與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但著作權之爭議及「反盜版」與「反反盜版」等問題則牽涉到著作權法爲保障著作權人之權益而賦予之權利內容,以及爲確保社會公衆之合理使用空間而對權利範圍所爲之限制﹔故平衡著作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乃著作權制度的核心所在,兩者間的角力,並隨著數位化科技等社會條件的變化呈現動態的發展。近年來,因隨著數位化科技的蓬勃,以及全球化的國際經貿發展,造成現有的著作權體系受到強烈的衝擊。尤其我國為因應美國301條款報復,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立法環境的變化,多次修正著作權法相關內容,期能與國際規範相接軌,然而,數位化科技研發的腳步就像百米選手的衝刺,致著作權人之權

益更易受到威脅,而為求確保其權益,當要求在立法上給予周延保護,相對地,社會大眾認其取得與使用資訊受到壓縮,亦要求在法律上明確訂定合理使用規範,是本論文從著作權法在數位化科技發展下,探討有關數位化技術對著作權保護的挑戰、高等教育資訊化中的著作權問題、和傳統音樂著作權保護所面臨的問題等,並提出研究建議,以作為未來著作權法修正之參考。

盛夏光年

為了解決錄音帶轉mp3香港的問題,作者陳正道王紀堯 這樣論述:

關於兩個男孩,在好多好多個夏天裡,彼此的秘密。 因為有了這些秘密,讓這些夏天裡發生的故事,永遠存在他們心裡。   我猜想,他們在學校頂樓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其中一個男孩,嘴裡哼著一首歌。而另一個男孩這一生當中都在等待,他身邊的這個男孩,再一次在他的耳畔,哼起那首旋律。   書名我想,就叫做「盛夏光年」。 本書特色   本書獲得五月天主唱阿信、九把刀聯手專文推薦! 「接力賽沒有終點。因為操場是圓的!」,二零零六。 BY

陳正道 「我寄了一個關於星球的青春愛情故事給你。」 「好看嗎?」 「不知道!」 我掛上電話,從上一部片結束到現在,已經半年多了,我覺得我該是要準備下一部片了。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找了很多人談談要一起弄一個劇本。 我很確定,這是我最後的機會了。 最早是紀堯告訴我這個定律的。 行星繞著恆星打轉,彗星則劃過天空,稍縱即逝。   好像是這樣的,像定律般我們不需思考卻遲早知曉;在我的記憶裡,還真的有過人是像恆星般永遠都是眾人的焦點,也有過朋友,如行星般總是圍繞著我們,陪我們經歷青春的悲歡離合;更不用說我們都討論過的那個女生,一夜之間突然成為我們共通的話題,又突然如彗星般消失在我們賴活的無聊日子中。  

 我知道 這是我要的起點。      後來幾次時間沒有對到,紀堯又開始忙著新的劇場編劇工作,我們錯失合作的機會,後來我約了作家許正平也就是後來的正式編劇出來聊聊,我跟他講了這個開頭。於是這個漂流已久的構想總算找到它的歸宿,我跟正平作了很多的討論與溝通,慢慢的,這個構想在正平增血添肉的投注心力下,變成了現在的盛夏光年。 我以為那是接力賽的終點,因為電影即將完成。 一開始是責任編輯春子建議我可以回到原點來思考這本書的 「小說不一定要和電影情節大致相同,可以出一本新版本的小說。」 我很快在msn上問了紀堯的意見,他也很快的回答我。 我想,這部電影會因為很多魯莽沒有熟率的決定,讓我終身難忘。   接力

棒交回了第一個跑著,也跑出了操場的界限。    十個小時前我看完了第二稿。 心中還沒平復。 拍了一部電影,我以為我已經很了解故事裡的他們。 現在 不止 不止一部電影 當然也不止一本書      我發現,電影也許結束了,那個夏天也過去了,但是,即使沒有被拍出來或是被寫出來,青春依舊。      電影跟文字都無法框住我們大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就像我在看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時的感觸一樣,原來當我深夜站在便利商店經歷著九二一大地震時,他正在跟那個女孩互訴心中最重要的秘密。   頓時,電影、小說、音樂都不再是一個框住故事的限制,而是我們結集對於美好回憶的共同橋樑。     

 我希望給你們一個心理建設,本書跟電影幾乎是全然不同的故事,甚至連態度都是不一樣的,不過不要緊,時序從來不能阻擾我們的情感。   現在 我建議你去翻出上個世紀末最喜歡的一張專輯。也許是五月天或是王菲,不管,繼續讀下去,走入我們的故事裡,也走回自己的回憶裡。   我們 都再也回不去了 對不對? 陳正道 我知道一個星球,在這個行星上,沒有人能活超過二十歲。 BY 五月天阿信   八月三十一日的九點二十一分,夏天,早上,一個人,正好我看完了這部小說。   而這一陣子唯一有用的新聞,是據說冥王星脫離了這個星系。   不知道為什麼,我有一種不服氣的感覺。而這是一個即將更孤單的星系。   星系裡的第三顆行

星上,流傳著這麼一部小說,叫做「盛夏光年」。而他依然孤單,繞著一個光速八分鐘外的恆星運轉著,自從四十五億年前行星誕生開始。   四十五億年後,行星上開始有了人類這種生物,他們從出生起,就開始不停的互相撞擊,他們觸摸,擁抱,深吻,彷彿急著擺脫身體裡蘊藏了四十五億年之久的亙古孤寂。   青春的他們從不轉彎,直到撞倒頭破血流,才心滿意足的呼了一口氣。   直到出生後的第七千三百零五天,他們突然都開始停止瘋狂衝撞的行為。那是因為,行星上的人類在二十歲之後,他們都會切換生命形式,彷彿進入冬眠的夢境,在一片盛夏繁花般的記憶裡,安詳快樂的,不停的不停的死亡著。   我突然想起我生命中的冥王星,國際天文學會也

許能將你們除名,但我,將會永遠記得你們。 阿信 盛夏光年,青春的味道 BY九把刀   曾經有個年代,情書是寫在紙上的。   曾經有個年代,歌是放在錄音帶裡,照片是夾在相本裡。   曾經有個年代,所有的人都只有三家電視台可以看。   ------話題,永遠有交集。   離開了那樣的年代,告別了活在曾經裡的男孩女孩,我們開始在blog裡標示自己,用msn推銷愛情。歌曲從硬硬的光碟簡化為mp3,完全脫離了實體的束縛,歌手多得讓你頭暈目眩。按下快門的瞬間不再小心翼翼,千百張數位圖檔眼花撩亂了資料夾的分層------即使你太久沒打開,電子資料夾上面也不會有灰塵。   這個世界越來越多標籤,越來越複雜,越

來越快。   但我們仍在尋找下一個曾經,摸索下一個男孩女孩。   總是如此的,我們深深吸進名為記憶的空氣,吐出深深眷戀的感嘆。   每個人的青春就像一個瓶子,瓶子裡裝的主題都不一樣。打開瓶子,有的聞起來苦澀,有的淡淡哀傷,有的飽滿甜香。告別青春的人哭泣它、緬懷它、看著照片沈澱它。活在青春的人,總是勇敢地揮霍它。   陳正道用電影的語言,不疾不徐映著守恆、正行與惠嘉的青春,鏡頭裡二男一女之間的友情界限,隨著對愛情的探索慢慢移動,在新的世紀來臨前,新的可能也慢慢浮現...... 九把刀 國際攝影大師 夏永康 WING SHYA   電影《春光乍洩》、《花樣年華》、《2046》…那一張又一張動人的

電影海報、劇照,甚或原聲帶的封面,充滿迷惑炫目的風格,這些全都來自—夏用康WING SHYA   國際知名的寫真集、日本雜誌及張曼玉、張柏芝、舒淇、張震、吳彥祖、張惠妹…等藝人都指定夏永康親自操刀,然而他絕非哪個藝人邀約他就會拍攝,藝術家的特質加上王家衛御用的名號令他在國際上更為閃耀。   夏永康及其設計公司Shya-la-la除了承攬多數電影的美術,更包辦半數以上香港唱片封套設計。   2006年3月18日王家衛御用攝影師夏永康在日本六本木山「森美術館」舉行個人攝影展,張曼玉當晚以好友嘉賓身份出席開幕式。夏永康極少舉辦攝影展,截至目前僅辦過三場。   英雄惜英雄的夏永康即將首次登陸台灣,他欣

賞陳正道導演在電影《宅變》裡的風格,於是當陳正道導演邀約他為他新電影《盛夏光年》拍攝電影劇照時,夏永康大師一口答應!更遠赴花蓮跟隨電影劇組拍攝下多幅劇照(九十多張),每一個畫面都凝結了電影裡動人的情境,首次曝光的兩張電影劇照就引起廣大討論。

點對點數位音樂傳輸法律問題研析

為了解決錄音帶轉mp3香港的問題,作者張紹斌 這樣論述:

音樂是最容易克服語言障礙的溝通方式,也是兼具創意及文化的商品,百年來,音樂著作權人經濟上之收益與儲存音樂載具息息相關,自留聲機、黑膠唱片乃至於光學儲存媒介,演進至現在以數位儲存為中心的時代,儲存音樂載具之進程,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著作權人原本視為可期待獲取收益的經濟版圖。 數位格式儲存之音樂,自壓製光碟演進至個人燒錄光碟侵權年代,近又因網路傳輸無遠弗屆且更為隱匿之特性而受重創。尤其在分散式運算、P2P、頻寬建設、個人電腦儲存能力漸臻成熟之資訊洪流時代,數位化音樂著作之重製權侵害,傳統著作權法架構已經不足以保障著作權人之利益,迫使立法者以公開傳輸權,透過鄰接權之設計進一步保障著作權人之權利。

我國現行著作權法數年來多次修訂,固有國際組織、公約及他國等各式壓力致朝著著作權人方向傾斜,惟音樂、電影及軟體三大產業,仍未因有利於著作權之法律而能獲致良好保障,在網路侵權衝擊中仍然艱苦經營;在臺灣地區,現僅餘音樂產業有能力大規模輸出華文市場,而保障合法產業存在,是討論消費者保護之下必須存在之前提。本文從使用不同文字之日本、南韓點對點傳輸侵權案例觀察,從維護法律尊嚴及架構之方式審視著作權法在數位時代之經濟模式、保護機制及消費者利益,並一併從我國失衡的審判體系透過法律及技術評析,提出挽救音樂產業的再思考與衡平機制,期望能夠提出不同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