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火點著火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閃火點著火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盧守謙,陳承聖寫的 圖解火災學(2版) 和盧守謙的 圖解火災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高鋒公職109 消防設備師考前猜題也說明:一、 何謂閃火點、著火點、發火點,其差異為何?另請說明閃火點與燃燒下限之關係為何? 閃火點為評定可燃性液體之危險性指標,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五南所出版 。

崑山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林文崇所指導 吳叡衡的 廢機油之回收再利用研究 (2021),提出閃火點著火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廢機油、回收利用、真空蒸餾、脫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工學院工程科技博士班 廖宏章所指導 劉員睿的 熱分解反應造成的易燃性危害及其的反應性危害 (2021),提出因為有 熱分解、易燃性危害、反應性危害的重點而找出了 閃火點著火點的解答。

最後網站火災爆炸防止 - Coggle則補充:... 乙類(B類), 丁類(D類), 丙類(C類)), 燃燒4面體/ 滅火原理, 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爆炸範圍(UEL-LEL), 閃火點(溫度(閃一下即熄滅)), 著火點(溫度(可持續燃燒>=5秒)))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閃火點著火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火災學(2版)

為了解決閃火點著火點的問題,作者盧守謙,陳承聖 這樣論述:

  1. EasyPass,重點整理   濃縮重點內容,計算更易懂。   2. 圖文解說,易以吸收   條文圖表式闡述,對照易了解。   3 表格對比,易於掌握   名詞表格整理,異同易掌握。   4. 本職博士,實務理論   30年火場經驗,實務理論佳。

廢機油之回收再利用研究

為了解決閃火點著火點的問題,作者吳叡衡 這樣論述:

廢車用機油的回收與再煉製利用,在環境友善及經濟考量的層面上皆有正向的助益。本研究工作的目的為改進一般機油回收再利用廠採用傳統的回收煉製方法,以提升再製機油之品質。研究中取廢機油進行有效的前處理(預處理)及再煉製操作。前處理採取「離心」、「過濾」及「酸洗」技術以先將油中水分及大部分的固體物等雜質給去除掉。接著採「減壓(真空)蒸餾」、「白土吸附」等方法進行主要的再生、純化工作。高真空下可降低操作溫度,避免油料熱劣解,而得以回收較多的潤滑油。經本研究實驗結果顯示,於適當條件下減壓蒸餾後約有74%的廢機油可被回收,且色澤澄清,符合ASTM color L4.0的色度,可當成再生之機油使用。但蒸餾

後殘留於塔底的油泥殘渣色澤深,並可能含有一些添加劑、金屬屑以及碳渣等不純物,且大部份呈現黑色焦炭狀,已不適合再利用來當成燃料油使用。「減壓(真空)蒸餾」的最適操作條件組合以及再生機油之性質亦一併探討分析。

圖解火災學

為了解決閃火點著火點的問題,作者盧守謙 這樣論述:

  1. EasyPass,重點整理   濃縮重點內容,計算更易懂。   2. 圖文解說,易以吸收   條文圖表式闡述,對照易了解。   3 表格對比,易於掌握   名詞表格整理,異同易掌握。   4. 本職博士,實務理論   30年火場經驗,實務理論佳。   作者簡介 盧守謙   博士   學經歷:   吳鳳科技大學消防研究所助理教授   消防類全國考試命題委員   三等高考、消防設備師、外語領隊、四等榜首   中央警察大學入學消防榜首及第1名畢業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士林/彰化地方法院-火災鑑定案主持人   公務人員簡任官等結訓   英國FSC/美國DWF/美國TCC 結訓

認證   國際AOSFST期刊/ICSSMET研討會審稿委員   消防安全PCB廠/石化廠輔導委員   林火類農委會審查委員   推薦序 自序 第1章 緒 論 1-1 氧化與起火  1-2 吸熱與潛熱  1-3 熱傳導(一)  1-4 熱傳導(二)  1-5 熱對流  1-6 熱輻射(一)  1-7 熱輻射(二)  1-8 火焰接觸與熱慣性  1-9 火災特性(一)  1-10 火災特性(二)  1-11 火災分類 1-12 火災與氣象  第2章 燃燒原理 2-1 活化能與化學反應  2-2 理想氣體定律  2-3 燃燒與爆炸  2-4 燃燒熱與熱釋放率  2-5 燃燒

所需空氣量  2-6 燃燒界限(一)  2-7 燃燒界限(二)  2-8 燃燒原則  2-9 燃燒機制  2-10 燃燒速率  2-11 燃燒危險性  2-12 五大燃燒  第3章 滅火原理 3-1 發火源(一)  3-2 發火源(二)  3-3 火四面體(一)  3-4 火四面體(二)  3-5 火四面體(三)  3-6 火三角應用  3-7 滅火原理(一)  3-8 滅火原理(二)  第4章 固體火災學理 4-1 固體理化性  4-2 固體燃燒形態  4-3 固體燃燒速度影響因素  4-4 木材類燃燒(一)  4-5 木材類燃燒(二)  4-6 金屬類燃燒(一)  4-7 金屬類燃燒(

二)   第5章 液體火災學理 5-1 液體燃燒屬性  5-2 閃火點、著火點與發火點  5-3 液體燃燒形態與速度  5-4 液體起火能量  5-5 引火性與高閃火點  5-6 液體防火防爆方法  第6章 氣體火災學理 6-1 氣體理化性  6-2 氣體危險度及火焰型態  6-3 氣體燃燒速度影響因素  6-4 氣體爆炸特性  第7章 滅火劑適用 7-1 固體滅火劑  7-2 水滅火劑  7-3 細水霧  7-3 泡沫  7-4 CO2氣體滅火劑  7-5 海龍替代品  7-6 金屬滅火劑  第8章 爆炸工學 8-1 爆炸類型  8-2 爆炸效應  8-3 粉塵類爆炸及防制  8-4

粉塵爆炸影響因素  8-5 BLEVE現象  8-6 蒸氣雲爆炸與油池火災  8-7 蒸氣爆炸  8-8 氣體類爆炸  8-9 容器槽體爆炸徵兆  8-10 低階爆燃與爆轟  第9章 區劃空間火災發展 9-1 火災初期(一)  9-2 火災初期(二)  9-3 成長期(一)  9-4 成長期(二)  9-5 燃料與通風控制火災  9-6 閃燃現象  9-7 閃燃影響因素  9-8 閃燃與爆燃防範對策  9-9 閃燃與爆燃差異  9-10 閃燃與爆燃發生徵兆  9-11 最盛期與衰退期  9-12 建築物防火安全設計  9-13 火災各時期防火對策  第10章 區劃空間火災煙流 10-1 火

災煙能見度  10-2 火災煙消光係數  10-3 火災生成物毒性  10-4 區劃空間煙層流動(一)  10-5 區劃空間煙層流動(二)  10-6 區劃空間煙層流動(三)  10-7 區劃空間防煙方式(一)  10-8 區劃空間防煙方式(二)  10-9 區劃空間防煙方式(三)  10-10 防煙對策及等效流動面積  10-11 區劃空間排煙煙控  第11章 建築火災概論 11-1 耐火構造建築  11-2 超高層建築  11-3 地下建築  11-4 鐵皮屋建築  第12章 電氣火災概論 12-1 電氣系統及火災防範  12-2 電氣火災原因  12-3 電阻發熱火災  12-4 電

弧火災  12-5 靜電原因與條件  12-6 靜電放電類型  12-7 靜電防制管理(一)  12-8 靜電防制管理(二)  12-9 閃電  第13章 化學火災概論 13-1 自燃發火  13-2 影響自燃發火因素  13-3 自燃發火性分類  13-4 準自燃發火性物質  13-5 公共危險物品  13-6 危險物品混合危險  13-7 危險物品應變作業程序  13-8 油槽類火災  13-9 沸溢、濺溢與冒泡溢因素與徵兆  13-10 沸溢與濺溢條件與油質  參考文獻  火災學術語  火災學公式總整理  火災學重點總整理  序   火焰是一種氣相燃燒而能夠產生至少1500K高溫

的化學反應,於火災對人類和環境影響能否成為社會關注問題,取決於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與經濟狀況;而對火災預防與控制投入程度,則取決於一個國家風險意識與價值觀。在消防救災、消防工程或產業安全上,火災學是一門重要理論基礎,從各項消防國考科目上可見一斑。其中消防工程更是因應火災而設,脫離了火災學就失去其存在意義。尤其歐美國家日益倡行性能化設計,消防設計更應瞭解火災可能動態情境,以達到消防設備在經濟、安全及有效之預期目標。另在火場方面,能預期火勢發展及潛在危險,是關係到第一線搶救行動安全及有效作業與否之指標。   在過去500年,科學已經從早期的一般數學近似,利用一套能量守恆定理來解決大量問題,並加速發

展。雖然火是人類最早利用工具之一,但只是在過去50年才得到相關數學表達式,因火確實是過於複雜,於近十幾年來火災研究工作卻有相當加速發展,湧現出大量的新理論。在本書也儘可能網羅NFPA, SFPE Handbook, Drysdale? Book等,納入其內涵、圖表與運算,也加入多元化型態如鐵皮屋、倉儲類等本土化常發生火災。在此以30年火場實務經驗之消防本職博士專業背景,來進行系統式精心彙編,並儘量插入工學應有之數值運算演練,以整合一門完整之學科。   觀之國內坊間火災學書籍繁多,關於建築物火災發展過程中,閃燃現象是一種非常態,以國內居多之耐火建築物,發生閃燃需滿足火三要素環境,始有可能發生。

對於引火、發火點、閃火點或著火,這些專業名詞之間常混為使用,令很多讀者感到困惑,而許多適用木造建築物之實驗曲線或關係式如開口因子、燃料控制燃燒或通風控制燃燒等,這些公式用於鋼筋混凝土內纖維/塑膠燃料或鐵皮屋建築,是必須依燃燒物不同而作修正的。因此,對於火災專業用語及觀念,沒有統一及整合,令年輕學子在學習火災學時,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知半解的。   本書之編輯重心,回歸於火災動力為主,一些消防搶救、避難等版面儘量移除,在一些如沸溢或濺溢等專有名詞,再考究更多原文資料,予以明確化。另為方便讀者為準備三(四)等消防特考或消防設備師(士)等考試,內容儘量濃縮重點,並以名詞間差異進行比較研究,以利有效

閱讀及記取,並大幅增加圖表及其精進化,以符讀者群之反應及高度期待。作為一位消防教育工作者,無不希望國內消防教材之專業水平能提升,這也是作者孳孳不倦之動力根源。   1-1 氧化與起火 氧化反應 由碳和氫構成的物質才能被氧化,而大多可燃性固體有機物、液體和氣體,就是以碳和氫為主成分。最常見氧化劑是空氣中的氧,空氣約由1/5氧和4/5氮組成。氧化性物質如硝酸鈉(NaNO3)和氯酸鉀(KClO3)是一種易於釋出氧,此種分子中含有氧,反應時無需外界氧,遇熱能自行氧化燃燒。 氧化(Auto-Oxidation)是一種發熱反應,由於氧化速度不同,如蘋果削好一些時間表面泛黃,或報紙久置數年形成泛黃,此種

氧化速度慢,發熱量小,沒有明顯熱及光之物理現象。人類呼吸作用就是氧化葡萄醣,使得葡萄醣中的氫被氧取代,氧化發熱至37℃。基本上,氧化是一種有機化合物與氧分子發生的自由基鏈反應,於金屬物質特別容易自動氧化如鐵生鏽、鋁陽級氧化(Anodization)產生蝕洞或銀表面喪失光澤。為防生鏽,以油擦拭金屬或擦油漆,使金屬表面隔離空氣中氧,致其不能氧化反應;又如油性乳液枺在臉部肌膚上產生抗氧化效果,以保青春,其理在此。 生活中許多有機物易於自動氧化,橡膠與塑膠的老化變質,常是緩慢氧化過程的結果,如橡皮筋於一段長時間慢慢氧化(發熱)變粘。假使船艙中貨物自動氧化所產生熱量,如不散失就會自行升溫(Self-He

ating),甚致自燃。多孔性固體物質如煤更是如此,因空氣能滲入到內部自動氧化,卻因物質多孔的空氣隔熱屬性(空氣為不良熱導體),而能有效蓄熱,致常形成煤炭自燃現象。 起火 起火(Ignition)是溫度與時間的一個函數,能自行持續的一種燃燒過程;若沒有外界引燃源而本身起火係為自燃現象。物質的起火溫度是指某一可燃物質達到起火的最低溫度,通常物質遭到熱源引燃溫度顯著低於其自燃溫度。 因此,可燃物質起火現象,不僅包含複雜化學過程,也含熱物理過程如熱傳導、對流及質傳過程,以及這些過程之相互作用等。一般而言,燃料和氧分子產生化學反應之前,需先在一定溫度以上激發成活性狀態。 1-2 吸熱與潛熱 吸熱和放熱

化學反應 物質固體受熱熔化(物理變化)為液體(化學變化),液體再受熱蒸發(物理)為氣體(化學);或固體直接受熱分解昇華(物理)為氣體(化學),上述化學過程皆為吸熱反應(Endothermic);反之過程,則為放熱化學反應。

熱分解反應造成的易燃性危害及其的反應性危害

為了解決閃火點著火點的問題,作者劉員睿 這樣論述:

在傳統的職業安全上,對於化學物質因熱不穩定性所造成的熱分解反應,以及反應後所產生的氣態產物所造成的風險危害上,吾人對於其風險危害的分析著重在其引起的高溫、高壓以及進一步所造成的爆炸事故。但是,熱分解反應所產生的氣態產物是否會有其他潛在的風險?然而這些風險是在傳統職業安全上的反應性危害分析時較少被考慮到的,傳統上對於這些具有熱不穩定性的化學品吾人在風險危害評估上往往是著重於在熱分解反應後所產生的氣體是否累積具有足夠多的能量造成存放該化學品的密閉容器發生過壓爆炸。在本篇論文裡,我們討論了在傳統上認為是低蒸氣壓而忽略其易燃性危害的離子液體其中的 [C6mim][Cl] ,以及 2016 年台中興太

化學製藥造成 2 死的爆炸事故中的肇事化學品 DMPAT ,在對這兩種化學品進行熱不穩定性分析後,發現其因受熱導致的分解反應後所產生的氣相產物反而增加了可燃性危害的風險。對 [C6mim][Cl] 而言,本研究發現對此化學品的液相預先加熱處理後, [C6mim][Cl] 的閃火點會隨著預先熱處理的溫度提高而降低,進而增加易燃性危害的風險,甚而在 DMPAT 中,其氣態產物的自燃點低於 PHI-TEC II 測試的最終溫度,這些結果表示,在熱不穩定性所造成之熱反應的性風險危害中,除了傳統上分析的因為其高溫、高壓的氣態產物所產生的爆炸後果還需要進一步分析、評估反應物中的氣態產物所衍生出的易燃性或是

如 DMPAT 所衍生出的自燃性風險。因此化學物質因其反應性原因而額外產生的風險危害是值得在風險危害評估中進行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