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 SH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阻尼 SH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趙武勝寫的 隧道工程地震響應分析方法及抗減震技術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 許弘莒所指導 湯智誠的 極端海象下洋流發電機組受力之試驗分析 (2021),提出阻尼 SH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洋流發電機組、縮尺試驗、RAO值、頻譜、極端波浪條件。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物理學系碩士班 杜昭宏所指導 呂晟嘉的 以X光散射研究La5/3Sr1/3NiO4條紋調制結構的對稱性 (2020),提出因為有 La5/3Sr1/3NiO4、條紋調制、電荷條紋、方位角的重點而找出了 阻尼 SH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阻尼 SH,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隧道工程地震響應分析方法及抗減震技術

為了解決阻尼 SH的問題,作者趙武勝 這樣論述:

《隧道工程地震回應分析方法及抗減震技術》針對我國隧道工程震害分析與抗減震技術中涉及的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難點,通過現場調查、室內試驗、理論分析、數值模擬等方法從隧道工程震害規律、地震回應分析方法、抗減震技術等方面展開研究,在總結分析國內外隧道工程震害與減震實例與機制的基礎上,改進隧道工程抗震分析的簡易方法,研究有限元動力時程分析方法中材料本構模型、材料阻尼、人工邊界、地震動輸入、動力平衡方程求解等核心問題,提出隧道工程的抗震性能設計理念,研發高性能隧道抗減震材料,介紹研究成果在隧道工程中的應用。《隧道工程地震回應分析方法及抗減震技術》理論分析與工程應用緊密結合,所提出的理論研究成果在隧道工程中得

到了應用和驗證,具有廣泛的工程應用價值。 第1章 緒論 1 1.1 背景及意義 1 1.2 隧道震害實例及機制 3 1.2.1 隧道工程震害特徵 3 1.2.2 隧道工程震害成因 7 1.3 研究現狀 9 1.3.1 隧道工程地震回應分析方法 9 1.3.2 隧道抗減震技術 12 參考文獻 15 第2章 地震與地震波基礎 22 2.1 震級與能量 22 2.1.1 地震震級 22 2.1.2 地震能量 23 2.1.3 超越概率與重現期 24 2.2 地震波頻譜特性 24 2.2.1 傅裡葉變換 24 2.2.2 小波變換 26 2.2.3 反應譜 28 2.2.4 功率

譜 30 2.2.5 反應譜-幅值譜-功率譜間的關係 31 2.3 地震波的人工合成方法 31 2.3.1 三角級數疊加法 32 2.3.2 非一致地震動合成方法 34 2.3.3 近斷層速度脈衝合成方法 38 2.3.4 基線校正 40 參考文獻 42 第3章 隧道地震回應的解析方法 44 3.1 地震波的傳播規律 44 3.1.1 彈性波動方程 44 3.1.2 地震波的反射與質點振動 45 3.2 隧道縱向變形及內力 50 3.2.1 自由場地震應變 50 3.2.2 考慮地層-襯砌相互作用時襯砌的應變與內力 53 3.3 隧道橫斷面變形及內力 57 3.3.1 自由場直徑變形率 57

3.3.2 空洞直徑變形率 58 3.3.3 Wang解 59 3.3.4 Penzien解 60 3.3.5 Bobet解 61 3.3.6 Park解 63 3.3.7 解析解與數值解的對比 64 參考文獻 66 第4章 隧道地震回應頻域分析方法 67 4.1 傳遞函數法 67 4.1.1 一維自由場地的地震回應 67 4.1.2 二維水準成層地層的傳遞函數 71 4.2 波函數展開法 75 4.2.1 基本原理 76 4.2.2 隧道處SH波的散射 78 4.2.3 算例 85 參考文獻 86 第5章 隧道地震回應擬靜力分析方法 87 5.1 隧道橫向反應位移法 87 5.1.1

基本原理 87 5.1.2 存在的問題 91 5.2 考慮盾構隧道接頭效應的改進反應位移方法 91 5.2.1 接頭效應 91 5.2.2 初始靜力荷載 92 5.2.3 非線性彈簧 93 5.2.4 地層變形 94 5.2.5 算例 94 5.3 隧道縱向反應位移法 100 5.3.1 縱向土彈簧模型 100 5.3.2 靜動荷載 101 5.3.3 算例 102 5.4 改進擬靜力有限元分析方法 105 5.4.1 基本原理 105 5.4.2 現有方法的局限性 106 5.4.3 一種改進擬靜力有限元分析方法 109 參考文獻 113 第6章 隧道地震回應動力有限元分析方法 115 6

.1 岩土介質動力本構模型及材料阻尼 115 6.1.1 岩土介質動力本構模型 115 6.1.2 材料阻尼 116 6.1.3 數值計算中材料阻尼 117 6.2 地層-襯砌的動力相互作用 119 6.2.1 地層-襯砌介面 119 6.2.2 圍岩-襯砌介面 120 6.3 人工邊界與地震動輸入方法 131 6.3.1 人工邊界 131 6.3.2 人工邊界與輸入地震動的相互作用 134 6.3.3 基於無限元人工邊界的地震動輸入方法 139 6.3.4 考慮地震波斜入射的地震動輸入方法 143 6.4 動力平衡方程的求解方法 145 6.4 1 動力平衡方程 145 6.4 2 求解方法

146 參考文獻 147 第7章 隧道工程抗減震材料及其力學特性 151 7.1 聚乙烯醇纖維混凝土抗震材料 151 7.1.1 PVA纖維混凝土製備方法 151 7.1.2 PVA混凝土動力學特性 152 7.1.3 纖維混凝土動態損傷本構模型 159 7.2 泡沫混凝土減震材料 165 7.2.1 泡沫混凝土隧道減震研發 165 7.2.2 泡沫混凝土的動力學特性 167 7.2.3 泡沫混凝土的動力本構關係 170 參考文獻 172 第8章 隧道工程抗減震技術 174 8.1 隧道洞口段減震技術 174 8.1.1 計算模型 174 8.1.2 減震材料剪性模量的影響 176 8.

1.3 減震層厚度的影響 176 8.1.4 減震層-襯砌介面力學特性的影響 177 8.2 軟硬地層交界段隧道減震技術 178 8.2.1 計算模型 178 8.2.2 減震層的減震效果 179 8.2.3 減震層與柔性襯砌的減震效果 180 8.3 結構剛度變化處隧道抗減震技術 181 8.3.1 計算模型 181 8.3.2 模擬方案 182 8.3.3 計算結果 182 8.4 跨斷層隧道抗錯斷技術 185 8.4.1 跨斷層隧道變形破壞特徵 185 8.4.2 跨斷層段隧道抗減震技術 187 參考文獻 192

極端海象下洋流發電機組受力之試驗分析

為了解決阻尼 SH的問題,作者湯智誠 這樣論述:

近年來,提倡可再生能源意識興起,太陽能發電與離岸風力發電廣為人知,這兩種發電屬於較不穩定的發電方式,容易受氣候影響,臺灣為一海島國家,海洋擁有豐富的能量及資源可進行利用,黑潮一年四季穩定流經臺灣東部,其帶來的能量能全年發電不間斷,由於洋流發電仍屬新興發電技術,故本研究需透過試驗獲得發電機組在極端波浪作用下的運動行為以及纜繩受力。本研究於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進行1:49的400kW以及200kW模型之縮尺試驗,張力計量測各纜繩的張力變化,無線陀螺儀量測洋流發電機組模型的動力穩定度,以及架設攝影機拍攝模型的運動行為。試驗共分為規則波與不規則波試驗,在進行試次試驗之前,先進行自由運動衰減試驗,以

獲得洋流發電機組在橫搖(Roll)、縱搖(Pitch)及起伏(Heave)等運動行為之自然頻率,避免日後進行實海域測試時引起共振,也可透過衰減的振幅得到對數衰減值及阻尼比等。規則波試驗為了解洋流發電機組模型,固定波高後在不同週期的運動行為以及各纜繩的張力變化,得到六個自由度的RAO值,再將六個自由度的運動時序列與纜繩張力時序列轉為頻譜,去觀察彼此互相影響的關聯。不規則波試驗為了解洋流發電在極端波浪條件下的運動行為以及纜繩最大張力值,提供設計參考。

以X光散射研究La5/3Sr1/3NiO4條紋調制結構的對稱性

為了解決阻尼 SH的問題,作者呂晟嘉 這樣論述:

3d過渡金屬氧化物La2-xSrxNiO4(LSNO)與高溫超導體La2-xSrxCuO4(LSCO)有著相同的I4/mmm結構,並且在低溫下都有著電荷條紋(charge stripes)以及自旋條紋(spin stripes)結構,但是LSCO的電荷條紋使其成為超導體而LSNO的電荷條紋則是使其形成莫特絕緣體,並且由電導率量測發現當LSNO的Sr摻雜達x = 1/3時與其他比例摻雜有著明顯的變化,並且由X光散射發現電荷條紋隨著溫度升高其相變過程有著逆有序-無序的變化,由中子散射結果得知LSNO中隨著溫度升高自旋條紋由有序到無序的過程中存在著條紋液體相,並且當自旋為條紋液體相時會成為幫助電荷

條紋排列的阻尼,從而導致X光散射觀察到逆有序無序的變化。 針對La5/3Sr1/3NiO4的單晶樣品使用電性量測的電阻與溫度關係圖來判斷電荷條紋的相變溫度TCO,以及使用磁性量測判斷自旋條紋的相變溫度TSO,之後藉由X光散射變溫實驗對電荷條紋QCO = (4.66 0 3)沿著L方向掃描判斷電荷條紋調制發生逆有序-無序的相變溫度,並且針對相變前的長程有序的T~150 K、相變發生時的T~210 K、相變途中的T~220 K以及相變結束的T~230 K進行方位角實驗,可以得知在電荷條紋始終是維持著二重對稱,並無隨著與自旋條紋液體耦合而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