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日出開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阿里山日出開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一真寫的 森林益康:森林療癒的神奇力量 和Choyce的 Choyce體驗式教養:帶孩子自助旅行250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0嘉義二日遊自駕自由行~太平雲梯~奮起湖~祝山看日出也說明:2020嘉義二日遊自駕自由行太平雲梯~奮起湖~祝山看日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小火車要來嘉義玩,已經說了好多年卻一直 ... 一早從台北開車出發,go!go!go!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靈工坊 和大好書屋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應用經濟學系所 黃炳文所指導 李守銘的 新社花海遊憩效益與遊客評價之研究 (2011),提出阿里山日出開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社花海、消費者剩餘、旅行成本法、現場波松。

最後網站《跨年看日出》新竹出發~阿里山跨年行程建議!!則補充:《跨年看日出》新竹出發~阿里山跨年行程建議!!請各位大大幫忙!!第一次去嘉義今年想去阿里山 ... 如果要去阿里山跨年的話...沒辦法搭小火車上去了囉你們要自己開車的話: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阿里山日出開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森林益康:森林療癒的神奇力量

為了解決阿里山日出開車的問題,作者林一真 這樣論述:

回到森林母親的懷抱,啟動綠色療癒力!   ★什麼是森林益康?   森林益康是活用森林環境來促進健康的方法。全方位地運用森林環境,透過休閒和勞動、身心療癒和諮商等活動,來增進健康。凡是在森林裡散步、進行教育、復健、療癒、諮商、團體活動或植物芳香治療等活動,都屬於森林益康的範圍。   ★森林益康適合什麼人?   無論是身心健康的一般人、或有身心疾病的患者,都適合森林益康。從預防醫學抑或輔助療法的角度來看,森林給人的療癒力,是其他場所無法取代的。   ★台灣適合森林益康嗎?   台灣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面積是森林,且林相與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形多變,非常適合發展森林益康。   ★國內第一本介紹森

林益康的專著,寫給想重回森林懷抱的你   本書結合醫學、心理學、森林學、環境學、景觀設計等領域的研究,既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亦具備實際應用的價值。對於了解森林益康的國際發展、森林為何能促進健康、森林益康的活動、有何具體成效及作者獨創的「生命樹」、森林益康在臺灣的現況、國內校園第一座為森林益康而開拓的「馬偕醫學院真愛森林」等,都有詳盡的說明。   書末並附實用的評估量表、森林治療常見Q&A,讓有心進入此領域的初學者,一方面打好基礎,一方面立即可以上手!   親近森林,對我來說,是回家和母親相逢。——林一真 本書特色   ★國內第一本森林益康輔助療法的專書   ★兼具理論基礎與實用性,第一次學

森林益康就上手!   ★森林益康適合一般人養生保健、也適合身心障礙者調養療育,無論從預防醫學或輔助療法的角度,都是充滿魅力的身心療癒法。 作者簡介 林一真   台灣台南市人,父林占鰲、母蔡豫治都愛大自然。美國紐約州立大學-Albany分校哲學博士及教育博士,完成美國華盛頓大學建築學院療癒花園學程訓練。   現任馬偕醫學院全人教育中心教授兼心理諮商中心主任,為美國園藝治療學會註冊園藝治療師(HTR)、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台灣諮商與輔導學會監事及天才學前教育所創辨人。曾任中華民國人與植物學會理事、中國測驗學會理事長。   自2010年起,主持林務局委託為期三年的台灣森林益康研究,並在馬偕

醫學院參與開拓校園中的「真愛森林」。   和魏耀揮育有三男一女,都愛大自然。 【推薦序一】森林的詮釋者  上原巖 【推薦序二】擁抱人類的故鄉——森林  林鴻忠 【推薦序三】與森林的另類邂逅  申永順 【推薦序四】以「眼、耳、鼻、口、手、心」體會森林的美好  廖天賜 【推薦語】  邱惠玲、袁孝維 【自序】森林,我回來了! 第1章進入健康的綠天地─森林益康概論 森林益康的意義 什麼是森林益康? 綠文明─森林益康的發展國際篇 德國的森林治療/日本的森林益康 森林益康的特色 在歲月悠久的生物空間中生活/森林益康集大成 綠同心圓─人、森林和社區健康共生 綠色金字塔─森林益康效果的

概念模式 森林益康或森林治療?/我健康嗎?─關於健康的幾個名詞 第2章 森林對人的好─森林益康指標 減壓力,加活力 森林活動的生理效應/適用的生理指標 把心交給大自然 森林活動的心理效應/適用的心理指標 森林魅力的祕密 森林益康化學性環境因子/森林益康物理性環境因子/適用的環境指標 第3章 生命樹─人與植物互動的健康因子 生命樹的滋養 健康森林─調理身體 安全森林─安身、放心 愛的森林─找回與環境的聯結 尊重森林─尊重生命 喜樂森林─快樂安祥,心曠神怡 秩序森林─井然有序,自然韻律 智慧森林─啟迪靈感,增長知識 資源森林─創造價值 美的森林─感動與創作 圓夢森林─發揮潛能,自我實現 靈性森

林─人與天地和解 第4章 歡喜進森林─森林益康的安排 誰來森林?森林益康的運用 可靜可動,安祥自在 森林裡,可以做什麼? 準備進森林 人和森林的適配/靈魂人物森林益康的人才培育 森林益康的實例/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活動 第5章 你的森林在哪裡─益康森林的選擇和建置 就地取材或易地療養? 益康森林的技術性設計考量 讓大自然療癒 有療癒力的景觀 生命樹─在景觀中滿足人的需求/在景觀中恢復專注力/在景觀中恢復良好情緒 蔚然成林森林環境 生態和樹木規劃或選擇/步道的設計 益康森林的設施/參照生命樹建構台灣的益康森林 第6章 台灣森林原本美麗─森林益康在台灣 台灣森林益康的發展 太平山森林益康實測研

究 森林場域/進出太平山森林的益康效果 推動台灣森林益康的展望 第7章 和大樹一起唱歌─馬偕博士和真愛森林 馬偕與森林 大地之子─馬偕 馬偕真愛森林的故事─益康森林步道的規劃 森林基地/我們的森林─參與式設計 森林、人文與靈性的協奏─馬偕池、聰明橋及逍遙坪 附錄1  森林益康答客問 附錄2  從森林的孩子到日本森林療法大師─和上原巖教授笑談森林益康 附錄3  明治神宮森林益康觀察趣 附錄4  近代森林益康大事紀 附錄5  益康森林量表 延伸閱讀 自序 森林,我回來了!   親近森林,對我來說,是回家和母親相逢。   總是聽人說:「台灣四面環海」,但是我這一代的人很少被鼓勵去親水。事

實上,我們許多人是怕水的。也常聽人說:「台灣有六成的土地覆蓋著森林」,但是森林似乎多在山上,先是原住民生活在其中,後來歸林務局管。我這姓「林」的台南女兒穿梭在都會、農田和花圃之間,卻少有長久的森林體驗。   記憶中接近樹林,勉強來說,是小的時候父親帶我們去關子嶺。台南市民族路教會開辦夏季學校,我們在一個斜坡上邊走邊唱詩歌,路邊有些香蕉樹,晚餐還有炸香蕉的菜餚,但是記憶裡的樹不多。倒是關子嶺的泥漿溫泉熱騰騰,父親有空會帶我們去洗。這成了珍貴的童年回憶,是我遭遇困頓時堅信「爸媽在乎我,帶我去洗溫泉」的支持力量。也是我後來在陽明大學引進溫泉搭配諮商的啟蒙吧!   記得有一位經歷憂鬱的學生,我除了

陪他就醫,也邀請他的父母親同遊陽明山。在國際大旅社,父子洗男湯,母親洗女湯。浴後全身酥麻,父子一起呼呼大睡。母親側躺著,手拄著頭看著夫兒,盈盈微笑。而我在角落低頭趕寫國科會計畫的研究報告,一面欣賞這一幅天倫美圖。目前這位學生已成了很好的醫師,經常默默幫助弱勢。那時候,我一點都不知道德國早就已經發展「溫泉治療」。只知道自己無論在台灣、日本、美國或紐西蘭,一聽到有溫泉,都無法抗拒地想飛奔而去,全身全心浸在如羊水般的溫泉裡,彷彿重回父親的懷抱和母親的子宮。   父母親在緊湊的工作之餘,會在家裡的天井院子種花。到現在我還會常常想起一家大小和鄰居屏息守候曇花綻開的專注神情。走出房子的四面牆,開始進入森

林,應是中學到阿里山看神木。清晨四點起床,爬坡穿過林間小道去看日出。一群人在雲海前默默守候,等到霞光四照的朝陽升起,但對森林印象不深。比較深刻的森林經驗是爸爸中風復原後和我們去溪頭,賞孟宗竹、嚐竹筍餐,珍惜骨肉同遊的親情。另外,台南公園裡有許多大樹,生病療養中的媽媽有時會到公園裡休息。      至於在大樹下散步和談心,陪伴人發揮能力解決問題、提升健康,可以追溯到1973年。我在台南市金城國中擔任指導活動老師,負責推動學校諮商輔導工作。有一個學生遇到考試時會半身麻痺。我請她接受醫生檢查,找不到生病的原因以後,就邀請她在學校的操場一起慢慢地走路,在跑道外的樹蔭下休息一會,靜靜看著藍天白雲,偶爾聊

幾句話,並不特別強調她的身體不適。一段時間後,她漸漸地好了。   1976到1981年間,我和外子耀揮在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留學,只要有空常會到校園的樹林裡,坐在湖水畔倚著大樹看著湖水上悠哉游哉的雁。1990年,我接受陽明大學邀請負責輔導中心的行政工作,白天一有空就帶著工作夥伴,上班前後的早晚或假日和先生、女兒及兒子拔草、種花,整理出一片長滿鳳仙的山坡。對於有心理挑戰的人,除了諮商和轉介給精神科醫師以外,也邀請他們一起來整理花園。這期間,一位年輕老師因為深受憂鬱之苦,同事帶領他來找我,另外還有一位同事陪他去爬山。陽明大學就建在唭哩岸山上,校園的道路直通軍艦岩步道和威靈頓山莊,沿途有小小的森

林,樹木青翠,有綠蔭,也有明亮怡人的露天步道。在醫護人員的照顧、親友和同事的支持、環境的包容、宗教信仰以及這位朋友自己的努力下,他已經恢復健康,並且過著精彩的生活著。記得他說:「我在牆角發現一盆好美麗的鳳仙花,真是驚喜。這盆植物在那裡已經很久,被遺忘了,想不到今年春天開得這麼漂亮!」許多時候,我們以為生命已經走到盡頭,想不到有股大自然的療癒力量是擋也擋不住,我們可以從植物當中領悟「再生」的美和力量。   也因為這樣,我開始自學園藝療法。2002年和學園藝的好友陳建輝與學景觀的郭毓仁老師合作試開「園藝治療」的課,並且到振興護理之家陪伴有中風病史的10位阿公阿嬤栽種「寶貝花園」,見證人和植物互動

的療癒力量。2007年,到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建築學院景觀研究所學習「療癒花園」的設計,並且向在地的許多位園藝治療專家親灸學習,獲得美國園藝治療學會認證,成為園藝治療師。 2008年秋,我聽說有一群以文化大學老師為主的景觀設計專家要去日本考察森林步道,立刻向林務局羅東林管處的朋友邱惠玲女士(當時擔任育樂課課長)請求自費跟團。這一團景觀達人是由郭瓊瑩教授領隊,郭育任老師主導,其中有多位都在幫忙台灣規劃國家公園和森林步道。特別記得在一個高峻的火山上,美麗舒適的溫泉山屋裡,我們圍坐在黑色的大火爐前面,一首又一首地唱歌,講著故事和夢話,並且相約「以後要為台灣蓋間好的山屋喔!讓台灣的人可以像這樣開懷地在

森林裡相聚」。回到台灣,各自忙去,偶爾一兩次相聚。但沒有被忘記這個諾言,一直留在心裡。   2009年秋天,外子耀揮和我受邀到三芝來參與創辦馬偕醫學院。惠玲也升任羅東林管處秘書室主任。她打電話邀我去為她的同事分享「森林治療」的相關想法,因為他們想要推動。我坦白承認,「森林治療」對我可是新的課題,需要重頭學習。她以森林人的熱情鼓勵我多多瞭解這領域。   2010年開始,邀請到馬偕醫學院環工專業的申永順副教授和中興大學森林系的廖天賜副教授合作,又得到為台灣開拓許多森林步道的呂兆良先生投身幫助,我們接受羅東林管處委託展開三年的森林益康研究。我也像童話中的愛麗絲掉到樹洞,進入一個開闊又幽微的天地,

充滿能量和故事,愈進去愈讚嘆森林的偉大豐美。其實,接觸森林的我更像小時候走失的孩子,流落在塵世,殷勤工作,小心遊戲,享受一點小成功,忍受一點小悲傷,終於回到闊別多年的家,投入無言母親的懷裡,很歡喜也有點不好意思地向森林說:「我回來了!」   這本書的完成,是許多人美好心意的結晶。首先要感謝永順老師三年之久不捨晨昏,常開車載我到太平山勘測和作實驗,一起解讀資料,並肩接受研究報告的評審和召開記者會。天賜老師在關鍵時刻提供「森林人」的眼光,又引領我們去拜會前輩林文鎮老師,更慷慨提供自己的攝影作品佐證森林的美和力量。研究的期間,林鴻忠處長、邱惠玲秘書、翁儷真技正、黃信偉技正、郭奕初經理、林耀堂襄理和

許多同仁展現「綠色傳教士」的赤枕,令我懾服感動。   百餘位太平山森林志工和同仁在兩年內愉快熱忱參與實驗研究,提供了台灣森林益康珍貴的研究數據。研究計劃於2012年告一段落,天賜老師邀我共同指導碩士班學生陳奐存,在惠蓀林場和台中市綠園大道作研究。因歷史學者戴寶村教授的鼓勵,我爬梳馬偕博士日記和著作,欣然發現馬偕博士來自加拿大森林,熱愛森林,經常在台灣寶島的樹林中行走、教學、靈修、探險和作研究。六年之間,我們珍惜地運用小部份研究經費、馬偕校務經費和美國紐約市Rutgers基督長老教會的部份捐贈低調開發了馬偕醫學院校園的「真愛森林」。   感謝馬偕醫學院獎助並支持森林益康的研究,三芝耆老、兒童

和成人及李美蓉教授和方旻女士等二十多位專家學者接受訪問,台大張俊彥和陳惠美教授、師大郭乃文教授、陽明大學陳俊忠教授、馬偕醫學院、楊順聰教授、吳懿哲副教授、黃國欽助理教授、張順全助理教授和榮總魏天心醫師等人給予我專業諮詢;蔡碧華主任、陳正一、張博隆、許晏琦和心理諮商中心團隊等同事及多位學生支援行政。   2013年,張老師文化翻譯出版東京農業大學上原巖教授的兩本書《療癒之森》和《樂活之森》,邀我寫序。年底上原巖來台灣發表新書,我應邀主持發表會。前一天他專程來訪馬偕醫學院,親踩小小樸素的「真愛森林」,我們邊走邊聊。2015年春天他應臺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邀請演講並主持工作坊;晚上在新店餐敘,接受我

的專訪。2015年初夏,上原老師邀我到東京參加「日本森林保健學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在會後,萍水相逢的松橋和彥醫師慷慨授權讓我引用文章,年輕記者紀成道先生允許我使用他在日本北海道苫小牧市植苗病院拍攝龍澤紫織醫師帶領精神病友在森林活動的照片。第二天,上原巖引導大家體驗明治神宮森林。解散後,松橋和彥及竹內啟惠小姐還特別向我們說明日本「森林療法研究會」及「森林治療學會」的不同。 心靈工坊出版社的負責人王桂花和前企劃總監兼好友莊慧秋女士也熱愛大自然,誠懇到三芝邀約寫書,並和主編黃心宜多次與我們聚會,溫柔又專業地催生了這本書。慧秋更是親自下海查資料潤稿。   近五年來不辭勞苦扛著儀器陪我上山下海,並且

默默一字一句反覆多次修改本書的是同事王歆慈,最後由陳芝妤慧心接力完成。當然,親友和教會兄姊有聲無聲的代禱祝福是我疲憊時再往前的力量。妹妹真白和外甥女咏恩幫忙校讀;七年來擔任馬偕醫學院校長的耀揮一路鼓勵、鞭策、照顧衣食和校讀文稿,甚至在2015年暑假特別破例請休,自封「超級書僮」,用一個週末自費陪我全程參加「第五屆日本森林保健學會」活動。多位馬偕同事、師大教心系友及林務局志工在遊罷森林後幫忙填答我編製的「益康森林量表」並作建議,希望能為台灣提供一套建置益康森林的工具。   2015年8月底台大森林學系袁孝維主任、余家斌教授以及林務局朱懿千科長容許我參加所組的「森林療癒開路先鋒團」,向上原老師及

日本醫科李卿博士學習,並且訪問許多推動森林益康的機構。此團成員還有包括來自林務局各地的楊瑞芬、鄭雅文和黃速汝三位主管及陳盈甄女士。八個人不但凝聚深厚的革命情誼,也展開了返台之後,由北海岸到南台灣的益康森林巡禮。   這本書的編寫汲取了許多前輩專家的智慧,許多篇幅是反覆閱讀森林益康論文和書籍的摘要筆記;尤其有多處引用日本上原巖、岩崎輝雄、阿岸裕幸博士、降矢英成和瀧澤紫織醫師和我國森林專家林文鎮博士的大作。為了文風流暢,並未一一註明出處,只擇要列出延伸閱讀的目錄。感謝上原老師允准我引用他的專著,並且容許我四度向他當面請教。為求資訊的正確性,上原老師和李卿博士數次來回幫我校對第一和第二章的書稿文字

。   寫這本書的心一直懸著,但筆卻經常歇停。經年事多是個理由。真正的原因卻很深沉:我的森林經驗太貧乏,如同無知的孩子,只有領受恩澤,卻鮮少親近父母的慈顏,投入父母的懷抱溫存。在過去歲月中,因為許多經濟和政治的因素,導致日本和台灣的許多民眾與森林疏離。上原老師希望在台灣森林益康剛起步的時候有正確的方向和作法。   許多人知道「福爾摩沙」這個名字是葡萄牙人經過台灣海面時,發現台灣島有著美麗的景致,驚嘆:「Ilha Formosa!」相信那時的台灣大地上,一定披著森林蒼翠的美麗衣裳。島上的原住民應該是山林之子。但是因為日本人和漢人的主流統治,許多原住民被遷徙上山入林,後來又必須離開森林,在森林

中的活動也被限制;相信老一輩的原住民對森林會有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吧!寫或讀這本書以後,我們仍然要更深入地瞭解各族群對森林的眼光和情感。對於博大精深的森林,我還是初學者,如有疏漏,敬請指教。   當我讀上原巖及松橋和彥的文字時,最吸引我的是一個又一個「人和森林」的真實故事,親切又充滿力量和感動。在台灣,森林和我們健康的連絡才開始新的一章。希望以後有更多「人和森林」愛的故事可以繼續傳講於世。願我們走入森林,也願森林進入我們的生命。   信仰上,《聖經》的第一本書〈創世紀〉和最後一本書〈啟示錄〉記載在人類出生的原鄉「伊甸園」,和宇宙的終極歸宿新耶路撒冷中都有一棵生命樹!回森林,是人類千古的相思。深

願我們在世間,也能重返生命樹,身心安頓。      本書完稿前,紀成道從日本寄來他2月在東京森林療法的攝影展邀請卡。上面寫著Touch the forest, touched by the forest(接觸森林,被森林觸動)。一句話道盡我的心聲,深願我們都再回森林被感動。 誰來森林?森林益康的運用 如果願意,並且有正確的觀念和方法,任何人都可以選擇適當的森林來養生。 下面七類的人都可以運用森林來保健: 1. 身體狀況良好而要維護健康的人。 2. 想要預防「生活習慣病」的人。 3. 想把「醫療」和森林養生搭配運用的病人。 4. 需要心理諮商或治療的人。 5. 高齡長者。 6. 有身

心障礙的成人和孩童。 7. 醫護人員、教師、諮商師和陪伴病人的親友等助人者。 這樣說來,有誰不適合進入森林呢?其實人人都適合。但是罹患心臟病、急症、重症或懷孕的人應該經過醫師的評估許可,才能夠安心地參與森林活動。如果是有身心障礙或失智的人要參加,最好有人同行,並且選擇比較安全的路線。 可靜可動,安祥自在 隨著森林療法的風行,在日本各地有許多宣稱以「導入身心療養為目的」的森林地區。上原巖認為:「森林療法」不只是自由隨性的「森林浴」。必須有「健康的森林」、「有療癒力的環境」、「適當的森林益康活動」和「良好的引導者」,並且加上「量測的效果」,才可以稱為專業的森林療法。 森林裡,可以做什麼? 上原巖把

森林療法分成「健康促進」和「治療及照護」兩大類。 「健康促進」的森林療法強調預防「生活習慣病」,以兼具「運動療法」和「身心舒緩」的森林散步為主。「治療及照護」的森林療法則是在森林中進行勞動療法或是心理諮商等,包括搬運木頭及冥想。但其實,森林活動最好能兼顧「運動與舒緩壓力」和「勞動與療癒」。我們可以依照個人的需要和身體狀況,一面活用肢體感官來補充能量和紓解壓力,另一面也藉著運動或勞動增強體力和自信心。 森林益康可以有很多元的活動方式,包含: 1. 運動—慢步、快走、瑜珈、打拳和作體操等。 2. 休閒—睡午覺、吟詩、唱歌、彈奏音樂、玩遊戲、採集和觀察昆蟲、賞鳥、玩水、泡腳和洗溫泉。 3. 諮商—找

一棵「我的樹」,自行冥想或經人引導面對自己,察覺環境,激發創意來解決問題,產生改變。 4. 整理森林或勞動—動手製作窯灶或花壇、撿木柴和落葉碎枝、焚燒落葉枯枝、間伐(砍掉一些過於茂密的樹木)、除伐(砍伐過密或生長不良的樹)、修剪樹枝、鋸木、劈材、用短斧剝樹皮、搬運原木、撿或搬石頭、堆積腐葉土、整理可以勞動和休憩的場地或自然步道。

阿里山日出開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拍攝花絮 #漏網鏡頭
片段時間都落在2019至2020年期間,在家整理素材發現,兩人以上出外景,在互動中會有很多好笑的片段,由於沒有很正式所以都沒剪入當時的影片中,這次整理了一些漏網鏡頭,一起來回味一下吧!
Evita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zE_4T_aHBktwkCpfkF4Ow

影片中的景點如下:
[台中農村二日遊] 豐原公老坪、鐮村社區親子景點,遠離城市的田園生活、體驗農事採收以及豐富的人文歷史
https://youtu.be/34sH-_1Lzc0
[中華三菱發現台味大挑戰] 開車帶你高雄吃喝玩樂,到美濃民俗村吃客家菜、體驗三和瓦窯磚塊DIY以及小吃美食,超玩券都幫你買單
https://youtu.be/aASMFYBkj6Y
[2020南投日月潭跟團遊記] 點亮村落計畫頭社農村體驗兩天一夜踩線團,划獨木舟和sup看日出、金針花海還有會移動的泥炭土活盆地
https://youtu.be/dTS5537yiSY
清境農場有直達車了,就在台中搭台灣好行!看綿羊秀、走清境高空觀景步道、到博望新村吃滇緬料理,吃喝玩樂一日遊攻略
https://youtu.be/OfEV_xtgscU
[台北貓空景點深度遊] 帶你繞貓空一圈,健康走步道、人文找廟宇、拍照去茶園以及自然有壺穴,遊園車輕鬆遊!
https://youtu.be/gA7GWIcI3Iw
2020萬里蟹季來啦!帶你到龜吼漁港大啖螃蟹,三隻螃蟹只要280元的平價海鮮讓你超滿足
https://youtu.be/4q_oAL6KxSU
[台18線公路之旅] 沒想到阿里山公路沿途隱藏這麼多好玩的地方,部落看梅花鹿、清幽的森林步道、茶點美食以及鐵道人文,帶你一路玩到底
https://youtu.be/9xDCYDT2khQ
帶你搭公車走一回林美石磐步道,全程都在森林下一旁還有溪水、瀑布讓你冰涼無比 feat. Evita
https://youtu.be/2nGbyTnfu6A
嘉義竹崎親水公園重新開放啦!天空走廊飄來陣陣花香、兩座吊橋拍美照、讓小朋友瘋狂的戲水區,最後在竹崎車站看阿里山森林小火車
https://youtu.be/8fjsgmJgOCk
[彰化鐵道旅行] 彰化古蹟扇形車庫、茉莉花壇夢想館、社頭福井鐵道文物館以及二水自行車觀光園道,帶你鐵道一日遊
https://youtu.be/upY-6bQTkE4
[2020新社花海攻略] 教你搭免費接駁車直達花海展區,還有走入愛麗絲夢遊仙境童話世界般臺中國際花毯節
https://youtu.be/n_-ZWjwHF7A
桃園蛋寶生技不老村體驗穿浴衣、走鳥居長廊、參拜神社長壽尊,一起偽出國日本吧!
https://youtu.be/4jWyNKDqqUE

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如果你覺得頻道很棒且很有幫助,可以小額贊助 https://bit.ly/3eZUjjc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新社花海遊憩效益與遊客評價之研究

為了解決阿里山日出開車的問題,作者李守銘 這樣論述:

自2006年起辦理的「新社花海」,為臺灣中部地區重要的農業休閒推廣活動之ㄧ,政府投入預算的目的即是創造遊客遊憩效益及提升農業休閒或觀光產業收益,而參觀新社花海活動並不需要支付任何門票費用,個別展示館亦無收費,無法以一般市場財貨方式來評估新社花海遊憩效益,必須採取非市場財的評估方式。另外,活動參觀人數達150萬人次,新社花海周邊道路產生「塞車」的情況,因此,將塞車時間納入旅遊成本,以避免產生遊憩效益偏估。本研究利用TCM建立新社花海的遊憩需求實證模型,並以計數模型中TNBES及On-Site Poisson模型來修正截斷與內生分層問題,遊憩效益部分係採取消費者剩餘為計算標準,遊客評價部分採取O

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遊客對於新社花海各項因素滿意度部分,則以因素分析及集群分析將樣本資料區分為三大因素及二大集群,以探討遊客滿意度各項因素組成。研究結果顯示:(1)影響新社花海旅遊次數的因素包含遊客旅行成本低、騎機車、女性、年長者、所得較低者、假日參觀者及遊客評價高者,參觀新社花海次數相對較多。(2)實證估計將塞車時間納入旅行成本,則新社花海每人每次遊憩效益為1753元,遊憩效益為13億1475萬元,如未納入塞車時間,消費者剩餘將達1878元,遊憩效益將達14億850萬元,表示旅行成本如未納入塞車時間,將高估消費者剩餘每人每次125元,遊憩效益高估達9375萬元。(3)遊客對於

新社花海園區規劃主因素構面滿意度最高,人員服務主因素構面次之,友善設施主因素構面整體滿意度較低;如果以單項滿意度問項,以整體園區視覺景觀設計得分最高,停車空間及對外交通便利性問項得分最低。

Choyce體驗式教養:帶孩子自助旅行250天

為了解決阿里山日出開車的問題,作者Choyce 這樣論述:

體驗式教養,旅行也能教出好孩子!生命教育課程就在一次次出走中實踐!   作家王文華曾說:作文前,先學會觀察。  當你的孩子沒看過新冒的嫩芽,如何下筆詮釋草地的芬芳?  孩子的人生經驗,直接影響他的談吐、思考及創作力。  親愛的爸媽,不妨用旅行代替叮嚀和責罵,  趁著孩子學齡前及承受升學壓力之前,盡可能帶他們出去旅行,  在所見所聞中,擴展人生經驗,也累積一輩子珍藏的回憶!   華文親子家庭優格部落客Choyce,花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陪孩子遊歷世界各地,2009年5月起,帶著二個小小孩背包旅行遠征日本、歐洲、東南亞超過250天!三年來,孩子在「世界」這間大教室裡,盡情地打開五感,親身實地去探索、

體驗,留下數不盡的感動回憶。母子三人用行動證明「體驗式教養」讓親子一同蛻變、成長!  .轉換場景,教養可以很輕鬆!   面對二個精力旺盛、充滿好奇心的孩子,Choyce說:「關在家裡的小孩更可怕!」不想自己成天精神緊繃、瀕臨失控邊緣,2009年起,毅然決定帶著孩子走出家門,去戶外揮灑活力、探索世界!   在旅行多國途中,Choyce母子遇上的大小考驗不斷:迷路、詐騙、弄丟行李、生病不適、酷寒氣候難耐……但在一次一次的歷練中,兩個小小背包客大開眼界,學習多國語言及文化,更學會了適應環境、獨立自主、克服難關、自律自制、互相扶持,而媽媽Choyce則信心滿滿:帶孩子體驗戶外教學,絕對有意想不到的收

穫!   轉換場景實踐教養的結果是,大人輕鬆許多,孩子也學習、成長更多!Choyce母子三人真正做到了:以大自然為師;以天地為帳;以太陽點燈;以花田營造最佳的香氛空間;以各國的博物館、美術館打造藝術課堂……將教室搬到戶外,轉換場景,親子一同學習成長! .給孩子百科全書,不如帶他遊歷世界   給孩子百科全書,教他認識巴黎鐵塔、凱旋門,不如帶他實地去看世界偉大建築;跟孩子說企鵝生態種種,不如帶他走一趟北海道,近距離看企鵝長什麼模樣……。   Choyce帶著孩子一步一腳印打開世界這本百科全書:前往日本四國金刀比羅宮上下1600階梯達陣,考驗孩子的體力和耐力;到九州鹿兒島體驗砂浴,全身感官刺激百分百

;12月天在北海道大雪中堆雪球、看企鵝遊行;瑞士、法國、日本各地美術館和博物館走透透;馬來西亞、吉隆坡零距離親近蛇、貂、鹿、馬來熊、大象;共赴南法薰衣草田紫色嘉年華,回憶、感動說不完……藉由旅行,打開孩子的視野、肢體、感官,也讓孩子的人格教育得到更多學習和啟發。   Choyce告訴我們,帶孩子出門旅行並不難,只要鼓起勇氣推開家門,隨時可以來一趟小旅行!即便只是住家附近的公園、台灣的某個角落,乃至世界各國,親子間永遠有說不完的感動回憶! .情境教育勝過耳提面命   旅行中,隨時隨地可以來個機會和情境教育:   ★只要有好奇心,永遠有新鮮事:語言不通也能交朋友;東京鐵塔、巴黎鐵塔比一比;日本、歐

洲,Toyota、Benz車廠大開眼界。   ★不挑食、培養餐桌禮儀,走到哪兒都吃得飽也受人歡迎:法式料理嚐嚐看,日本旋轉壽司好吃又好玩!   ★交通時間不枯燥:火車、汽車、飛機上不吵也不鬧,搶時間補眠,外加玩造句、接龍、背唐詩、桌遊產品The Orb Factory 馬賽克拼貼,餘興節目樣樣少不了。 .孩子不是包袱,而是你的小玩伴   移動式教養無所不在,每一次的旅行都有新發現和感動!Choyce母子三人用一次次的旅行告訴我們,情境教育遠勝過耳提面命。只要在家落實生活常規,出外旅行,孩子絕不是你的包袱,而是你的小小玩伴!陪著你吃喝玩樂,一同發現世界,創造回憶!   走到天涯海角,只要有爸媽陪

伴,孩子就可以安心地去玩!放手去體驗!去探索! .行前教育不可少   Choyce說:「媽媽也要自我挑戰!」但如果你以為Choyce只是勇氣過人或太過天真,那可就錯了!這位努力實踐「移動式教養」的媽媽,可是對「親子自助旅行」做足了功課! ★歐旅之前的三個月演練計畫   母子三人首度挑戰背包旅行,去歐洲一個月之前,Choyce利用三個月的時間練習,獨自帶著子喬子鈞出門小旅行,走訪台灣北中南,展開一趟「行前教育訓練」。所到之處盡可能不開車、也不搭計程車,只使用大眾交通工具,還有兩條腿加上一台嬰兒推車,進行點與點之間的移動。 ★讓孩子參與規劃旅行工作   當你著手研究地圖安排行程、抱著旅遊指南不放的

同時,已經沉浸在旅行的幸福裡。但這個幸福千萬不要獨享啊!準備行程規劃的時候,就要拉小孩進來參與!一起討論旅行地點、準備物品,從中建立共識也凝聚情感,旅行中一起分享感動,旅程結束後從數位相框播放旅行拍下的照片,全家一起回味一路上的酸甜苦辣!這一整組旅行套餐有滋有味,完整體驗過才真正掌握了旅行的精髓!教養理念也伴隨著融入其中! ★從旅行中落實生活教育   所謂「旅行前的教育」,指的是再平常簡單不過的生活教育!Choyce分享如何將平時的教養落實在旅行中,比方說,讓孩子動手參與家務,養成獨立、互助個性,出門在外可以展現超強適應力,在轉換旅遊地點時,也能很快地入境隨俗、隨遇而安。在家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

,在外自然不會有脫序演出,也不用特別尋找親子餐廳,走到哪都能吃得盡興暢快。如此印證「旅行是帶著兩個小小背包客去玩,而不是帶著兩個包袱!」只要做好教養的基本功,不管帶著孩子去哪裡,都會輕鬆愉快! 本書特色   1. 200萬人氣教養部落客Choyce:用心陪伴、教養兩個孩子,將生活教育落實在旅行中;三年來,帶孩子走出家門,遊歷世界,用行動證明「體驗式教養」絕對可以教出好孩子!透過本書,Choyce將帶孩子旅行世界各地的經驗,匯集成完整的教養理念,告訴你,孩子如何在旅行中打開五感,學獨立、學探索、學語言。   2.親子玩樂教養新主張:全書在旅遊玩樂之中,融入教養課題,鼓勵父母不要把小孩關在家,帶孩

子出門是另一個教養的開始!以「旅行規劃」、「親子教育」、「遊歷手扎」三大主題交叉寫作,深入淺出,輕鬆活潑。不偏重行程設計,而以小孩的吸收和反饋為主。   3.一本實用的親子旅遊手冊:告訴你如何在旅程中,適時引導孩子學習、探索、增廣見聞、延伸想像;告訴你親子旅行的準備工作、必備物品、在外地的「變」與「不便」?如何克服時差?如何安排適合孩子玩的行程、讓孩子參與旅行前的規劃?如何充實地度過交通往返時間?如何因應旅程中孩子生病和各種突發狀況?如何讓孩子更快適應環境的轉換?   4.突破教養框架:Choyce以母子三人自助旅行經驗分享,不論孩子多大,都可以帶他們走向戶外,親眼去看、實地去感受,一邊玩樂,

一邊給孩子情境和機會教育!是培養孩子健全獨立人格的另一教養起點。   5.背包客旅外祕技:提供親子背包客實用的旅遊資訊:餐飲篇、衣物篇、交通篇、注意安全事項等。另以Q&A問答型式,為親子旅行解答種種困惑。 作者簡介 Choyce   親子部落客Choyce,突破家庭主婦框框,鼓起勇氣,帶著三歲的女兒與一歲半的兒子遠征歐洲、日本、東南亞各地,展開近250天的自助旅行,讓兩個小小孩從旅遊和探索中,學習獨立、相互扶持。六年來,認真記錄超過3500篇旅遊與教養心得,於部落格中熱情分享,人氣不斷攀升,引起近200萬人次的網友熱烈迴響,文章點閱率超過400萬次。   Choyce在部落格上分享親職教養

的點點滴滴,獲「2011年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親子家庭組推薦優格」及「中時嚴選推薦優格」肯定。近來觸角更延伸至出版、演講授課、撰寫UDN聯合電子報親職教養等,2011年9月UDN聯合電子報《Choyce全球走透育兒誌》正式創刊發報。   此外,Choyce還擔任2011年 ITF國際旅展公民記者,受邀採訪推廣地方旅行;並廣獲日本各單位邀請,前往採訪振興日本觀光,其豐富的旅日經驗甚至還獲日本媒體報導。再一次印證,Choyce跳脫全職媽媽框架,活出嶄新的人生!有關Choyce的育兒.旅行.生活,請參見choyce.pixnet.net/blog。   .2007年 取得丙級合格保母執照  .2

012年 獲邀前往日本青森採訪,撰文推廣日本北東北觀光  .2012年 獲邀前往日本富山歧阜長野各縣採訪,撰文推廣日本中部觀光  .2011年 ITF國際旅展公民記者  .2011年 獲日本東京迪士尼渡假區邀請訪日報導  .2011年9月 UDN聯合電子報《Choyce全球走透育兒誌》創刊發報  .2011年 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親子家庭組名列前四強,獲選為推薦優格  .2011年 中時嚴選推薦優格  .親子窩小天才精選部落格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講師  .飛達旅遊講師  .雄獅旅遊講師  .HESS何嘉仁親職講座講師  .台中電腦同業公會講師 轉換場景,教養可以很輕鬆! Part

1 小小背包客的養成計畫 第一章 親子旅行的起點 帶孩子出門的N個理由 移動教室,學無止境 規劃旅行的當下,已經開始享受旅行 第二章 出門旅行就是實踐教養 旅行中實踐生活教育 動手參與家務的孩子才出得了門 找親子餐廳前,先當個好客人! 別讓電子產品占領孩子的生活 重視孩子的情緒教育 從小開始培養規律作息 第三章 做好準備再出門 背包旅行,從台灣開始 帶小小孩出國,如何安排行程? 親子旅行,選擇什麼交通工具? 出門旅行必備物品 Part 2 遊歷世界,出發囉!  第四章 打開孩子的五感 「世界」這間大教室! 挑戰兩歲娃兒的耐力極限!──日本四國香川縣金刀比羅宮參拜 零下十度大

風雪極凍體驗──北海道旭山動物園企鵝遊行 感官刺激百分百──世上唯一的天然砂蒸溫泉 ~ 指宿砂浴 紫色薰香嘉年華──徜徉南法薰衣草田 打開味蕾體驗──異國美食來者不拒 第五章 旅行是獨立成長的開始 學習放手,孩子更獨立 環境適應力,從旅行培養起 孩子給的啟發:學習,永無止盡! 喜歡,不一定要擁有 第六章 帶孩子世界各地探索去 屏東車城海生館玩不膩 在博物館美術館裡挖到寶 借力使力的遊程,學習更加分 世界高塔比一比 與動物零距離接觸 歐洲古城探訪歷史遺蹟 第七章 遊歷世界學語言 跨越語言,邊旅行邊交友 〔附錄〕 親子海外自助旅遊須知 保險篇  投保「旅遊平安險」再上路  全民健保可

給付國外緊急醫療 交通篇  善用旅行計畫票與火車通行證 物品篇  親子出國自助旅行準備清單 急難篇  緊急事項處理及聯繫 自序轉換場景,教養可以很輕鬆!   在書中發現一段很有意思的美國諺語「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瞬間將我的思緒拉回到十多年前……   年輕時候的我,換了超過二十個工作。最誇張的是,有一年換了六個工作,其中有五個工作是一個月換一個。在多家公司之間遊走,我徬徨著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只知道,不適合自己的職場環境就不要勉強待下去。   就這樣,在社會大學裡學習了七八年,在每個工作、每個產業裡體驗人生,廣交好友,擴展視

野,汲汲營營獲取新知,最後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很快地在該產業上發光發熱,樂在其中,並且也獲得極大的肯定。 為新工作「媽媽」暖身   儘管工作獲得豐厚的收入與極大的成就感,出身台南五個女孩兒家庭,民國六十多年台灣中小企業經濟起飛的時候,父母都忙為家計打拚。沒有機會享受母愛的遺憾,讓我從小就期待著自組家庭,並親自參與養兒育女。因此,在決定結婚的同時,毅然放下一切,離開熟悉繁華的台北,辭掉得心應手的業務工作,封存高爾夫球杆,就此告別單身生活。   投身全職家庭主婦,也為了還沒到來的新工作「媽媽」暖身。在短短半年時間內,把交通大學圖書館內生活應用類書籍全部熟讀;每逢周末假日,立即驅車前往台中接受保

母培訓,修完一○八小時的保母培訓課程,不斷拿著玩偶演練照顧幼兒,最終順利取得政府發放的丙級合格保母執照。   Choyce如今是專業家庭主婦,也是一雙兒女的母親,這個工作一做了八年半,卻也是人生繞了一大圈,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多年後看到這句美國諺語,心裡大有感觸,當年的我也許是遊蕩的人,但值得慶幸的是,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克服一切的阻力,最終找到適合自己性向與能力的工作。   這六年來,我生養了子喬與子鈞兩個寶貝。回頭看,十多年前的轉換工作雖然心慌,卻也汲取了許多寶貴經驗,在育兒路盲目摸索時,給我很大的支撐。(差別只在於,當母親可不能想辭職就遞辭呈呢!) 親子旅行,新的教養起點   

教育專家洪蘭說:「別急著找孩子的興趣。」   媽媽一定要當老師嗎?小孩一定要贏在起跑點嗎?天才是後天培養的嗎?!小孩四歲就要學琴棋書畫嗎?孩子的發展有百分之九十九都要看媽媽用不用心嗎?   打從當新手媽媽的第一天開始,這些問號從來沒有消失過,從閃卡、教材DVD、邏輯訓練、還要抵抗各種強調左右腦開發甚至全腦補習班的廣告誘惑。直到二○○九年五月,母子三人整頓行囊踏上瑞士法國一個月的旅行,從此,我不再迷惘!   這三年多來,母子三人不停歇的背包旅行,遊歷各大洲超過二五○天;在台灣旅行超過上百天:阿里山看日出、妖怪村找妖怪、海生館挖化石、博物館找歷史痕跡……子喬子鈞才小小年紀,在每一次的動盪旅行中,尋

找安身立命的準則,學習獨立自主,也學習手足間的互相陪伴;學習服從,也學會珍惜感恩。 大手牽小手遊歷世界   母子三人的課題,從要不要上才藝班跳開,從左右腦甚至全腦開發跳開。我們在一步一腳印的背包旅途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大自然就是最棒的教學,親子關係不再緊張;孩子們不用被迫關在小小的教室裡尋找自己的興趣;不用為該不該練鋼琴與父母爭執;不用被圈在圍棋格子裡思索著如何逃開;媽媽不用焦慮著小孩學習會不會跟不上別人;不用掛念著哪天、哪個時候要跑哪一間才藝教室。   我們真正做到了,以大自然為師,以天地為帳,以太陽點燈,以花田營造最佳的香氛空間,以各國的博物館、美術館打造藝術課堂。在每一天的火車旅行

中認識各種交通工具,理解機械原理;在大巴黎的髒亂地鐵中看到人生的陰暗面,子喬期勉自己要更加油、更努力,不用落魄在路旁伸手要錢;在瑞士伯恩看到背著呼吸器也要去旅行的時尚摩登女性,孩子們更珍惜著健康體魄,進而勉勵自己,再累也要跟緊媽媽的腳步走下去。   推開大門,走進台灣孩子在書上才看得到的建築,孩子們親見羅浮宮的藝術展覽,在奧賽美術館中優遊。從孩子的角度看大師作品,會恍然大悟:原來米勒的《拾穗》所要傳達是這麼簡單卻深邃的道理;原來在孩子眼裡所看到的世界如此繽紛有趣。   在藝術的殿堂,孩子是老師,媽媽是學生,我誠心向孩子請教關於藝術大師創作的源起;在這個時間空間裡,我們不需要美術教義,也不用理解

構圖、著色、空間、架構,更不用分析水彩、油畫、蠟筆,或者僅是單色的墨水筆,孩子們未經琢磨的直覺理解,反而讓媽媽大受感動。 旅行中實踐生活教育   日本人從國小教育裡大力提倡「生活課」,據稱是培養生活力的第一步。日本文部省制訂的小學《學習指導要領》中的家庭課,明訂課程學習目標:透過參與食衣住行相關的實踐性、體驗性活動,教導學生日常生活所需的知識及技能,並培養身為家庭成員應對家庭有所貢獻的態度。   而我,則在自己照顧子喬子鈞的每一天,不間斷地執行「家庭課」。尤其將「家庭課」延伸至旅行途中,讓年幼僅三歲、一歲的子喬與子鈞,天天實踐母子三人在家裡所宣導的生活教義。 ◆相互扶持,情感加分   家庭生活

與家人的重要性,子喬子鈞有深刻的理解。尤其當爸爸孤身一人在台灣奮鬥,母子三人在海外旅行遭逢挫折(如迷途、生病、遇到不友善的民宿主人等)時,互相加油打氣,共同克服難關,更增進彼此情感。 ◆適應飲食和環境   有關日常飲食與烹調,孩子們在旅行時必須接受各國飲食文化,甚至在克難旅行途中,只能啃硬麵包配牛奶下肚。   旅行時得拋開平日舒適安穩的生活,孩子們在不斷更換居所的同時,自行培養出一套適應能力:不會認床、不用帶口水被或其他安撫工具,學習調整自己來適應各種環境;在免費的好山好水好風光裡,縱情地伸展四肢。 ◆學習克制消費   旅途中,隨時有機會見到喜歡的物品,這也考驗著孩子們的自制力,關於這點,子喬

子鈞在每一天每一刻親自實踐:在每個愛不釋手的玩具前,學習說再見。   若說媽媽提前教會子喬與子鈞什麼知識,我想就是專屬於子喬與子鈞的家庭課與生活課囉!   在接受《蘋果日報》親子版專刊採訪時,我告訴記者:「旅行,就是教養的延伸。」對子喬與子鈞來說,旅行途中唯一的支撐是媽媽。尤其在母子三人動輒三十天或長達兩個月的長途旅行中,時時刻刻都在實踐媽媽在家中所倡導的生活教育。不論是儀態、餐桌禮儀、姊弟間的互相扶持、與陌生人交談交朋友,應對進退中,都耳濡目染學習了媽媽的生活態度,以及中、英、日、法、德、義、西等各種語言的洗禮。 創造外語環境,打開孩子視野   子喬與子鈞在旅行途中培養自己的外語耳朵,自然

而然理解各種語言發音與架構:在法國說法文,在德國聽德語,在義大利跟著義大利孩子咯咯笑個不停,在日本自然而然與日本人交談。孩子們從來不曾長住在哪個定點,卻擁有一口標準的英、日語發音。這對大人來說,真是又忌妒又羨慕的天份吧!   我期望孩子們先把母語學好,才能駕馭其他語言,卻也欣喜聽見才幼稚園年紀的孩子,對外語充滿包容力與求知慾。與其讓孩子在教室裡跟著老師讀ABC,我親自創造外語環境,讓孩子自然而然親近各種不同的語言,開啟孩子廣泛接受多國語言的刺激。我不期望短期旅行可以讓孩子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日、德、法、西語,但求孩子們打開視野,發現多元的異國文化,藉此建立孩子們廣闊的國際觀,學習優點並且改進缺點

。   你知道日本中學生以下的孩子,連在冬天都穿著短褲短裙上學嗎?!你知道歐洲國家的孩子們從小就接受餐桌禮儀嗎?你知道瑞士的孩子從幼稚園就開始精英制度嗎?!你知道吉普賽的孩子受到何種特別的教養觀念嗎?!對法國人而言,飲食反映了這個人與社會的靈魂。法國幼稚園裡的三歲孩子,餐餐都享用正統的法國菜與全套餐具。   在每一次的行腳中,獲得許多有趣的情報,讓我們知道如何強化自己與國際接軌,也讓母子三人一次次獲得自我肯定、勇氣倍增! 愛孩子,從「陪伴」開始   生活,在每個呼吸之間流轉,調整心境,不管身處何方,都能跟著孩子一起開眼界,領受大自然的美,找到如子喬與子鈞一般的感動。   帶孩子出遊,最重要的是

敞開心去陪伴。不一定要搭飛機出國,推開家門的當下,即使是公園野地或校園操場上,帶著孩子隨時隨地可以來趟小旅行!   感謝每一位閱讀此書的朋友,期望在字裡行間與您們交流,分享收穫與感動。 第二章 出門旅行就是實踐教養若說Choyce提前教會子喬子鈞什麼知識,我想就是專屬於他們姊弟倆的家庭課與生活課囉!「旅行是教養的延伸!」對子喬子鈞來說,旅行途中唯一的支撐是媽媽。尤其在母子三人動輒三十天或長達兩個月的長途旅行中,時時刻刻都在實踐媽媽平日所倡導的生活教育。不論是儀態、餐桌禮儀、生活作息、姊弟間的互相扶持、與陌生人交談交朋友,應對進退中,都耳濡目染學習了媽媽的生活態度,當然還有中、英、日、法、德

、義、西等各種語言的洗禮。動手參與家務的孩子才出得了門旅行跟家務有什麼關係? 子喬子鈞總是樂於工作中。我說的工作,指的是大人天天要做的家務事,舉凡掃地、拖地、曬衣服、削水果皮等等。每回媽媽在家裡忙碌著,子喬子鈞總是主動跳出來把媽媽的工作搶走。這是真的,才三歲、五歲的孩子,對家務的熱切參與,以及主動分攤媽媽辛勞的動機,只是因為他們把家務事當作遊戲。也因為他們自己動手做,深深明白家務的維持不易,因此更知道每個人在家庭裡都該負起家務的工作。從家務勞動培養生活態度有許多孩子在家裡沒有機會動手參與家務,爸爸媽媽總是一手抓,抱持的觀念無非是:怕孩子危險、怕孩子太辛勞、讓孩子自發性的感謝爸媽如此為他設想……

我倒認為,五體不勤的孩子,容易將身旁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機會參與家務的孩子,不懂得珍惜身邊微小的幸福,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知感恩惜福。這樣的孩子出了家門,無疑是一個大包袱:抱怨旅行困苦艱難;抱怨住宿環境不佳;抱怨食物不易入口;抱怨爸媽忙著找路、認路,沒照顧到他的每項需求……絕大多數的家庭都跟我們一樣,是努力省水、省電,汲汲營營求生存的中產階級,沒有能力僱請外傭或家事管理公司來代勞,那麼,如何讓家裡的每一份子都對家庭有參與感,只有一個祕訣:媽媽必須把手上的工作分派出來!如果媽媽把自己當外傭,把所有家事一把抓,不要說小孩,連老公都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成天蹺著二郎腿,等著「傭人」端茶水、張羅飲食

,指揮「傭人」這裡沒掃乾淨,那裡沒有整理。爸爸如此對待媽媽,孩子們模仿爸爸,對媽媽的態度也會一個樣子。要讓孩子懂得珍惜別人的付出,只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動手參與。不只是小孩,爸爸也要親力親為,樹立好榜樣。生活教育是小背包客的基礎對於子喬子鈞的生活教育,媽媽總是帶頭做給孩子們看;孩子們一邊學,一邊動手參與,倒也樂在其中!每天全家人洗完澡後,媽媽總會用刮刀把整間浴室刮乾──子喬也有樣學樣踮著腳尖,負責把水漬去除。對子喬來說,做家事跟玩玩具、閱讀一樣重要。因為子喬懂得家事維持不易,所以幾乎參與媽媽的每項工作──這是生活教育,也是教養的一部分。在家裡會主動協助家務的孩子,出了門,不會對爸媽、對

餐廳或旅館服務人員頤指氣使;不會把旅館房間搞得亂七八糟;不會大聲抱怨外地環境不佳;不會與異國異地文化格格不入;也不會身在異地,還要享有居家時樣樣不缺的溫暖舒適……而懂得抬頭享受旅行的美好,真誠感謝他人的協助。教養的精髓,就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各位爸媽,當你們抱怨孩子不懂得知恩惜福,先想想看,自己是不是太過能幹,把大小家務一手抓,沒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呢?當你開始計畫家族旅行,你想帶著大少爺、大小姐去旅行,累死自己?還是帶著受過家務訓練、懂得自我管理的小背包客成行呢?這攸關旅行帶給你的回憶是否美好喔!